第一篇:肠道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计划作文
为了更好地加强我县重点肠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防制工作,切实保护人民健康,及时掌握各地重点肠道传染病流行状况,控制暴发及流行,现制定县2016年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计划: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掌握疫情动态,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
(二)掌握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菌株的型别、分布、毒力、耐药性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迁与流行的关联性;
二、肠道门诊的要求
(一)肠道门诊每年的开设时间为5月1日—10月31日。可根据疫情适当提早或延长。肠道门诊的医务人员须持证上岗。
(二)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领导下,县疾控机构负责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制监测工作,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要成立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成立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专班,下设流行病、卫生检验和消杀灭为主的应急机动队,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做好应急突发疫情的物资储备。
(三)加强对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督导和霍乱疫源的检索工作。5~10月,乡镇级以上的医疗单位肠道门诊必须达到“五专”(专人、专房、专用器械、专用厕所、专用登记本),专人负责管理消毒实施情况,并有消毒记录。对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检测阳性结果要求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并进行核实。
(四)肠道门诊应有肠道病工作制度与隔离制度;门诊应设诊疗室、观察室和专用厕所。
(五)肠道门诊限于每天腹泻三次以上的患者就诊,所有就诊腹泻病人(初诊和复诊)必须按专用的肠道门诊登记表要求登记(见附件1)。
(六)初诊病人需化验大便二联(常规、霍乱弧菌培养)。无大便的病人可用肛试子取样,县医院以自检为主,阳性结果及时送县疾控中心复核,并填写病人检验报告单,乡镇卫生院送检时应填写病人检验报告单同时送检。
(七)常规监测。凡诊断为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的病人,医生应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交报医院公卫科,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八)暴发疫情监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发现霍乱病例、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三、重点肠道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内容
(一)霍乱监测
腹泻病人检索: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必须设立肠道门诊,做好5—10月腹泻病人的登记、疫情报告和检索工作,并按月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见附表2)。县人民医院对腹泻病人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检索率不低于20%;乡镇卫生院没有条件检测的,要采样送县疾控中心检索,送检率不低于10%。对肠道门诊的具体工作要求,依照《霍乱防治手册》执行。各医疗机构报表于次月1日前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于3日前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市疾控中心。
(二)细菌性痢疾监测
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发现痢疾疑似病例均应采样送检,全县全年采集10份以上痢疾疑似病例的标本,低发季节每月至少采集1份,高发季节(7—9)每月至少采集2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标本采集时要填写“菌痢监测采样登记表”(见附表3)。于次月1日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于次月3日前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市疾控中心。
(三)伤寒及副伤寒监测
1.病例监测:每年采集3份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标本(其中疑似病例标本不少于1份),进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分离和鉴定(副伤寒要明确区分甲、乙、丙型),标本采集时要填写“伤寒、副伤寒采样登记表”(见附表4)。于次月1日前上报县疾控中心。
2.实验室监测:县疾控中心全年需收集不同来源的伤寒、副伤寒菌株,做药物敏感试验并送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复核。
四、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时间为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发现阳性霍乱菌株、菌痢、伤寒菌株及时上送。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上报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在临床治愈或出院后1个月时,间隔2-3天,粪检两次,了解其排菌情况。发现带菌者,要进行彻底治疗,并对其带菌情况追踪观察,直至连续两次粪检阴性为止。
(三)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于次月1日前,县疾控中心于每月3日前上报每月监测结果,并于11月3日前上报全年监测工作总结。
五、工作进度安排
2016年5-10月为控制工作实施阶段,并于11月底写出工作总结。县卫计局将于2016年5-10月对肠道门诊及工作情况进行抽查督导。
肠道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计划责任编辑:杨雪
第二篇:肠道监测试卷
2017年重点传染病监测与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试卷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60分)
1、霍乱典型的临床特征是()
A、发热、腹痛、腹泻 B、无痛性腹泻、脱水、周围循环衰竭 C、剧烈呕吐、腹泻、昏迷 D、腹泻、休克
2、门诊日志项目设置中必须包括的有()A.就诊日期、姓名、性别 B.年龄、职业、现住址
C.年龄、职业、户籍地 D.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3、以下哪些疾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A.不明原因肺炎 B.霍乱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4、伤寒的典型临床特征是()
A、持续发热 B、相对缓脉 C、反应迟钝 D、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
5、下列手足口病判定为聚集性、暴发疫情正确的是()
A、一周内,同一幼托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为聚集性疫情 B、一周内,同一班级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为聚集性疫情 C、一周内,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为聚集性疫情
D、一周内,同一幼托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为暴发疫情
6、以下法定传染病中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霍乱 B、除了霍乱、伤寒副伤寒、菌痢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C、伤寒副伤寒 D、手足口病
7、规定管理的法定传染病分为几类几种()
A.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 B.甲类 2 种、乙类 26种、丙类 11 种 C.3 类 36 种 D.4 类 40 种
8、流脑的特征性表现是:()
A、皮肤淤点或淤斑
B、皮肤荨麻疹
C、带状疱疹
D、皮肤瘙痒
9、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
A、发热(腋下体温≥38℃)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
10、根据感染途径不同,人类炭疽分为()发病类型 A、皮肤炭疽 B、吸入性炭疽 C、胃肠道炭疽 D.混合型
11、开展腹泻病监测的目的:()
A、及时识别疫情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B、掌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流行规律、趋势和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生物学特征及其变迁。C、掌握和了解外环境的污染情况及危险因素。D、以上全是
12、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
A、直接接触 B、间接接触 C、节肢动物,蚊虫叮咬 D、血液传播
13、菌痢的传播媒介有:()
A、宠物 B、家禽 C、空气 D、苍蝇
14、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包括()
A、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 B、乡村医生 C、个体开业医生 D、疾控人员
15、腹泻病监测门诊有哪些()
A、内科、儿科 B、外科、妇科 C、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 D、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
二、判断题(15分)
1、法定传染病中的其它感染性腹泻是指除了霍乱、伤寒副伤寒、菌痢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2、伤寒暴发是指: 2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现5 例及以上伤寒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3、国家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报病有奖。()
4、一个托幼机构出现3个班级各2例及以上相关联手足口病;或者该托幼机构一周内出现累计10例及以上相关联手足口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该托幼机构应采取全园10天停课。()
5、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法定传染病丙类,潜伏期一般为3~4天。()
三、问答题(25分)
1、简述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监测病例定义?(15分)
2、医疗机构自查有哪些内容组成?(10分)
一.1.B 2.ABD 3.ABD 4.ABCD 5.BC 6.BD 7.B 8.A 9.ABCD 10.ABC 11.D 12.ABC 13.D 14.ABCD 15.ACD
二.1.√ 2.√ 3.√ 4.√ 5.Ⅹ
三.1.答:
1、腹泻病例:每日排便次数≧3次,且粪便的性状有改变的病例。
2、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例: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3天或以上,体温≥38℃,伴头痛、乏力、腹部不适等症状,但实验室检验结果尚未明确的病例。
2.答:自查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是否漏报、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奖惩兑现、规章制度及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等情况,每次自查都应有记录、参加人员签字,以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通报。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别按季、年进行传染病报告的汇总或分析。
第三篇:肠道传染病培训计划
2014年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培
训计划
针对目前我国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的严峻形势,为提高我中心职工及各村室村医人员的对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的知识的进一步提高,我中心决定于2014年5月5日对中心职工、各村室村医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2014年05月5日
培训地点:中心三楼会议室
培训内容: 预防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的宣传资料、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培训结束后对各村村医进行考试。
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05-05
第四篇:肠道传染病培训总结
肠道传染病培训总结
夏秋季是腹泻病的高发季节,为加强肠道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提高腹泻病就诊病人的登记率、报告率,防止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院举行了7月20日的肠道传染病全员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简单的培训考核,无不及格人员。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是加深对肠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制度的认识,提高我院全体职工的自身防护、预防和控制,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我院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我院卫生技术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部分医务人员对肠道传染病防治意识不高,在今后工作中应对这一部分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二、极个别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对传染病形势过于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第五篇:2016年肠道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6年肠道传染病工作计划
各科室: 2016年,全镇传染病防制、疫情管理工作以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霍乱、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制为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继续加大督导、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重大疫情预测预警能力,确保我镇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要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1、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直报网络正常运行。对每个网络直报单位要进行网络直报技术现场工作指导,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促使网络直报月报告率达100%。
2、定期对疫情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每日对门诊日志进行审核,每月5日、15日、25日对门诊日志实行双填字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重卡等情况。
3、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及时书写预测预报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情况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对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每日浏览一次,同时对存在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如是暴发疫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将结果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切实做到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100%;暴发疫情、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暴发疫情调查率达100%。
4、继续指导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促使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无传染病漏报。同时,严格遵循《全国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方案》要求,每年要开展一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评估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上网审核直报单位所报卡片,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5:00之前的报告卡15:00之前必须审核。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点每天15:00之前诊断的报告卡必须当日进行网络直报。疫情直报点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对逻辑错误卡片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在每日审卡完成后,对年初至当日已确认的卡片进行查重;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每月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统计报表导出后,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
6、接到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对信息进行审核。信息确实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中,事件相关信息级别只能选择未分级。在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网络直报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对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级确认,并于分级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订正分级。
7、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
要高度重视我县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一部署,要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1、各村卫生室要强化工作责任,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应急预案,理顺肠道传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并做好机动队培训、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药械、交通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切实做好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工作
加强对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督导、管理工作,腹泻病门诊实行独立区域,2012年5月1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要强化医疗机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腹泻症状病人首先要到腹泻病门诊排查治疗,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腹泻病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抢救知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不得有任何漏项。县级腹泻病门诊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可疑标本必须经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基本资料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3、加强疫情报告,严格疫情处理 各村卫生室及本科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用最快办法逐级向县卫生局
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尽快上送菌株进行鉴定。对霍乱疫情,要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其工作重点是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快速灭蝇、彻底消毒饮水和外环境,对密切接触者及疫区的现症腹泻病人采便检验和预防性服药,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
5、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监测和防控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防治工作,开展全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应迅速转入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重点救治,同时采集标本送检。要加强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对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
6、卫生宣教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单、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群众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各腹泻病门诊要在?5-10月份经常进行预防肠道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要印发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宣传单,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三、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以逐级培训机制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2、开展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预测预警,规范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二〇一六年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