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读后感5篇(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0:1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法治国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法治国读后感》。

第一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利剑斩贪,铁腕反腐

——读《依法治国》有感

读《依法治国》一书,我深有感触。“依法治国”,关键在党。只有从严治党,反对腐败,才能确保党和国家永葆生机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此,自1951年,共产党决定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分子。

新中国成立后,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战争已过去,天下太平了。自己居功自傲,日夜享受,而共产党此时刚刚赢得胜利,这对党来说十分危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青山和张子善贪污案。刘青山出生贫苦家庭,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宣传抗日,组织革命武装„„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张子善自幼家境贫寒,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艰难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浴血奋战,屡建战功。但是,革命胜利后,两人却逐渐腐败,只想着当官发财,从革命功臣堕落到腐化分子。1952年2月9日,刘青山和张子善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看到这儿,我心中充满了震惊。这两位官员走出了艰苦卓绝的战争时代,作为手执大权的高级官员,更应尽力报效祖国。孙中山说过:“总统不过国民公仆,当守宪法,从舆论。”官员亦是如此。可是,他们犯罪时忘记了自己是国民公仆,应该全心全意服务好人民,他们挡不住金钱等带来的巨大诱惑,最终成了党和人民的罪人。我为他们感到惋惜,同时,暗暗告诫自己:即使有了权力也不能挥霍铺张,不能比阔气、比享受、比生活的不良风气,如果滥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就是犯了法。

人们早期对韩桂芝的印象是办事利索,声音洪亮,有男子汉气概,待人随和,穿着也比较朴素。谁能想到,攀上高位一阵子后,韩桂芝开始穿昂贵的名牌服装,专横跋扈,待人苛刻,成为贪婪霸道的“韩老太”。她利用手中的权力,作为生财的工具,接受非法款项接近人民币702万余元!702万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多么重要!这桩贪污案引人深思,贪污腐败不仅降低了党的工作效率,还令百姓饱受贪官欺凌,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官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做事,才能真正根治腐败问题。

总之,作为一个小学生,从小要与法律做朋友,与犯罪作斗争。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遵纪守法快乐成长

——读《依法治国》有感

这学期,我阅读了《依法治国》这本书。书本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讲解了法律知识。读完,我深有感触。

明代政治家张居正曾说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意思是,立法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依照所立的法办事;听别人的话也不难,难得的是依照别人的话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像生活的红绿灯,指导人们有序前进;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人们的心田。

而环顾四周,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不遵守法律的事情真不少!大家熟知交通规则,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是,在上学路上,我总能看到行人或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他们或对红绿灯熟视无睹,或为避免绕道而横跨栏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比比皆是,看得让人胆战心惊。有时,为了抢先几秒钟,往往造成了一起家破人亡的事故,事后,痛不欲生的家人、悔恨不迭的驾驶员,看得旁观者既痛惜又痛恨,痛惜事故的受害者,痛恨事故的肇事者。难道他们真的不能严格遵守庄重、严肃的法律吗?

作为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正在快乐地成长。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建立,正确的引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法制,筑起了我们健康成长的屏障,就像船儿在海面上行驶永远离不开帆儿的支撑,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法制的保护。

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的时代,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清洁干净的书桌;有勤勤恳恳的老师、亲和友善的同学。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吗?作为小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这都是遵纪守法的最好体现!有时,看到身边的同学经常“遗忘”做作业、上课开小差,我很难理解!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让我们严于律己,快乐成长,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依法治国》读后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人们经常会忘记、但又不可缺少的事物。每当我看到网上或新闻中,看到有人明明知道法律规定,却明知故犯时,我总会想:为什么

有人会违背法律而犯罪呢?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而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是我们每个同学都需要培养的品质。而现在,许多学生都为了个人利益,骗老师或家长。

小李(化名)是一个成绩中游的中学学生,有次想出去玩游戏,但学校是住宿式的,他便对老师说想回家住,自己还可以多看点书。老师同意了,但犯了一个错——没有及时告诉家长,小李便与一伙小混混搭上了,每天都到游戏厅去。老师发现小李好几天都不来上学,心中升起了一丝担心,便打电话给小李的家长,得知小李没有回家,老师和家长还动用了警察,这事才得以平息。

还有一个同学,他把买来的冰袋咬开一口,往里面倒了一点老鼠药,放在一个同学的桌肚里。第二天,那个同学喝了以后当场死亡。案子侦破后,那位学生懊悔不已,说只是想让同学拉肚子,可大错已经造成。

虽然是无心之错,但如果不巧,就无法挽回了。我们看见有人犯错,不能一味地旁观,要试着去劝阻,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才称得上是一个法律小公民。

读《依法治国》有感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如今每个人心中都有四个字“依法治国”。对于法律, 我原本是没有多么深刻的概念,但是当我看了《依法治国》这本书后,我对法律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法律不只受用于成年人,我们少年儿童同样受用。我们做了违法的事儿,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样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某校二年级学生小黄在教学东北拐角处奔跑着去上厕所时,与迎面而来的,也在奔跑的小陆和小陈撞上了。小黄和小陆摔倒在地上,其中小黄门牙脱落,小陆也受了伤。看到这儿,我不禁为小黄感到惋惜。好端端的一个孩子,门牙脱落,总不会好看到哪儿去。同时我心里想到:小陆和小陈撞人固然有错,那难道小黄就一点儿错都没有吗?当然不是,第一上厕所干嘛要跑呢?走着去不就好了吗?再说了,就算小黄跑着去上厕所,到拐角处也应该减速,可是呢?小黄并没有这么做。这就是小黄的不对了。这起案子也给了我们警告,在任何地方都不可以追逐打闹,否则即使是一点小小的碰撞,摩擦,都可能会引发一起大事

故。

书中不仅有我们小学生犯的案子,大人们犯的案子更是比比皆是。在中国被称为铁老大的刘志军,在1986年到2011年非法收受财务共计人民币6000余万元,致使国家跟人民受到了巨额损失。2013年,刘志军被判死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欲望,每个人都有,可它也是致某些人走向毁灭的根本原因。欲望使他们受的财物一次比一次多,他们的贪婪毁了他们自己,也毁了他们的家庭!有了这些案件的警示,我们要做个遵纪守法,安分守己的好公民!依法治国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依法治国,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

读《依法治国》有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这个世界都没规矩,那么不就全乱套了吗?虽然我们还是一名小学生,但对于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依法治国”,顾名思义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其实法治就在身边,小到从文明过马路做起!其中,书中对六百名公民做了一组调查,这六百个人当中对“红灯停,绿灯行”遵守的只有仅仅一人,这个调查数据令我大吃一惊。在生活当中有好多人喜欢随大流,往往心中知道那种行为是不对的,但看到一大拨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他们在潜意识里还是心存侥幸地加入了违章的队伍。面对不遵守基本规章制度的人,仅仅靠法律制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群众的互相监督。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游手好闲,偷摸成性,不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下次就会情不自禁地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恶习就会在你的心里根深蒂固。就像流感一样在社会上蔓延,使人们坠入罪恶的深渊。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里也有一些默默无闻战斗在法律第一线的人们,他们不辞辛劳,为依法治国不停地努力工作着。他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总是捍卫着法制的权威和尊严。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付出辛勤的汗水。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通过读《依法治国》这本书,我知道了懂法、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我懂得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将会引起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颠沛流离。所以遵守法律、法规要从人人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

好。

第二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依法治国》读后感

2014年10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久治安。

要想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也是培养“依法治国”的理念和精神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依法治国”的理念和精神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依法治国”的理念和精神能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依法治国”的大树将会枝繁叶茂,蔚然成林。那就是中国梦实现的那一天。

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说明中国的繁荣富强可以靠那些国家领导,但是,最重要的是得有我们老百姓的支持,有我们的信任,才会有中国的富强。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实现中国法治梦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应该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生力军。

孙中山先生力称“法制是以人就法”一定要现有宪法,后有总统,不可以先由总统,后有宪法。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第三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天下为公

——《依法治国》读后感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样的,实现中国法治梦的希望也寄托在我们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人,我们必须成为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生力军。因此,我们要主动学习依法治国的基本知识,时刻为中国梦、法治梦准备着。

我认为“天下为公”是法治社会最简洁,最明白的诠释。首先,法制是以人就法,现有法制法规,后有统治者。人,包括统治者,领导者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而不是凌驾于法律之上。其次法治是众人之治,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个集团制定的,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团体或者个人都不能无视法律,以个人意愿凌驾法律之上。

我们国家的宪法是不如发达国家的,但是我们在完善,新的法治时代已开启,我们吸纳国外的宝贵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没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的做法和经验。尤其是“徐老虎”“周老虎”等人的落马,更是吹响了新一轮反腐风暴的号角。这正是国家在进步,法制在完善的最好体现。“苍蝇老虎一起打”更是体现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凌驾在法律之上,管你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为一名铁路人,我们身上的责任更是重大,千万旅客、货主的权益甚至生命都交托在我们的手上,如果我们肆意妄为,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从身边的平凡事做起,就是遵循我们自己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广大旅客、货主的权益和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小到规章制度,大到国家法规,都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标杆,也是我们做人,做父母,做子女,做职工,做领导的底线。让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为中国梦、法治梦的宏伟蓝图,填上一块小小的拼图。

“天下为公”,依法治国,让法制观念插上翅膀,飞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第四篇: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一)团市委 滕慧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 月20 日至23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将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从开国大典前夕的《共同纲领》播下法治的“种子”,到民主法制在经历曲折后的艰辛探索;从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法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组数据引人注目:截至2014 年3 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42 部。68 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引领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家治理新常态。

2014 年5 月20 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1 枚公章取代了过去109 枚公章的权限。“昨天上午交的材料,今天就全部拿齐了,真是太快了!”在滨海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里,来办件的张璐告诉记者。国务院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600 多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理念深入人心。

多轮司法体制改革,使“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司法机关孜孜以求的庄严目标。2014 年8 月22 日,福建小伙儿念斌在被羁押多年、4 次被判死刑后,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此刻,迎接他的不仅有自由的空气,还有法治国家对人权的保障、对公正的呵护。

不久前,宁夏中卫的农民王金富决定结束长达3 年的上访奔波,改为向法院提起申诉。“现在走到哪里,都说要走法律程序,找领导也没用了。”朴实的王金富说。随着《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的出台,诉讼与信访彻底分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求。

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审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历程,反腐以治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制度化,通过一系列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不难看出,法治化无疑是反腐倡廉最鲜明突出的特点,其本身就是依规治党、依法治国的重大实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首先回答,当前我们在法治国家建设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从人民网每年全国两会前夕进行的“两会调查”中可以看到,从2002 年到2014 年的13 年间,“反腐倡廉”12 次名列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前三名。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司法公正、食品安全等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无不与法治密切相关。

腐败之风令公众对公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信任大为消减;执法不严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有害食品事件频频上演;有法不依令“看得见的手”进退两难,“看不见的手”难以施展。过去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都表明:治理当今中国的问题,健全法制、厉行法治,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无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按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快进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改革新的启程,是中国法治建设新的启程,是社会和谐发展新的启程,定会奏响依法治国的“最强音”,为党和国家未来的新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石。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二)安平县司法局局长 张毅月23 日下午,我局按照县委政法委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全局干警集中学习了省委党校社科部王卿教授的辅导讲课,通过学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果执法机关威信扫地,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制的传统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包括有些自认为“有理”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要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凡能做到执法如山,法制的权威与尊严就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严格执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到执行某一部法律,检验我们执法行为合法、正当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执法的结果是否符合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强调执法结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强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尤其要克服当前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部门保护、地方保护、只重视单位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

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普通社会公众眼里,执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权威和形象,执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执法者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执法犯法,带头破坏和践踏法律,那么,也同样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典型,普通群众也会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进而产生对法律尊严的轻视和对法律权威的怀疑。因为我们是执法者,法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们自己不带头遵守法律,不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导致整个社会轻视法律,到最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也就不会被社会所尊重,也就丧失了价值和尊严。因此,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时时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国家,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的。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实行,但是,正如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样,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有彻底的法治。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发展与成熟,以科学的权力义务观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逐步发展,全面确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承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治思想,总结 古今中外治国的成功经验,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理念,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根本性转变。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一)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仅会给坏人提供为非作歹的机会,还会使好人无从依法行事。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要求:(1)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执政党作为国家的领导核心,能否做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能否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能否实现的关键。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要求执政党不去随意干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更不能代替国家政权包办一切,而是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严肃认真的监督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执法守法,保证其充分、正确、合理地行使职权。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对法律和法学知识的学习,努力增强法治意识,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代表国家制定、执行和实施法律的专门机关和人员。它们严格依法办事,是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要严格依法办事,这样才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又为人民群众树立守法的榜样。(3)广大社会成员要依法办事。广大社会成员不但要自觉以法律为行动指南,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来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勇于同一切破坏法律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威严。这是依法治国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依法治国真正实现的重要标志。

(三)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一是讲执法要严肃,即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忠实于法律的精神严肃认真地、一丝不苟地执行法律。二是讲执法要严格,即正确、合法、合理、公正、及时。

(四)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违法不究,不但会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和救济,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还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使法律失。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作为基层司法人员,我们要切实做到从自身做起,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篇:依法治国

如何看待“ 四个全面” 之“ 全面深化改革” 学院:大气学院姓名:吴谦学生号:320120902101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姊妹篇,我们要切实抓好落实,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

“四个全面”的提出,切实反映了当前中国的社会现状人民的迫切需求。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密切相关,它是后三者的重要保障。

“法者,治之端也。”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一个成熟的社会制度必须依靠法律,不能因人而变。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彻底摒弃人治、实施依法治国。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王朝,人治高于法制,最终导致社会走向灭亡。无论什么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探索“依法治国”道路的历史一贯性

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之初起,就想走出历史“周期律”,迈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初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文革”十年浩劫教训的反思和警醒,邓小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传递出鲜明的法治思维和主张。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的战略部署。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二、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四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历史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五位一体性

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是有机统一体,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生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关键,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屏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核心。

四、总目标遵循原则的以人为本一统性

全会《决定》强调了实现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即: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研读《决定》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五项原则遵循了对中国传统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充分强调了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彰显了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意义

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中国,复兴中华文明。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攻克深层复杂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来看,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环境优劣关键体现在法治水平上。只有依靠法治,才能实现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改革的复杂性显著增强,更加需要以法治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等优势来消除各种深层次体制壁垒,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法治是改革的压舱石,是发展的助推器。改革和发展能不能健康有序、行稳致远,越来越取决于法治体系是否健全,取决于厉行法治是否有力。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又处在治国理政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管党治党,自身确立起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才能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也才能引导全社会遵守规范、践行法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而言之,“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全面”的重要保障,是当前执政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载依法治国读后感5篇(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法治国读后感5篇(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治国

    素材:依法治国 1、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2、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并行而不胜,则天下安。——苏轼 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

    依法治国

    热点与教材热点点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1、 依法治国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之一、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依法治国

    人民日报社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如今 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法院 但开始时 并不是那样 回过头来看 这一机构确实没什么威望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是一个人造的机构 大法官们铸就其自身 约翰·马歇尔改变......

    依法治国

    一、【背景材料】 2014年10月20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进行。全会听取和审议了习近平受中心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陈述,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

    律师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篇一:学习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

    依法治国试题答案

    依法治国试题答案 A【第1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标准答案 A B【第2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