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的可能美文
从前有一个农夫,总是在终南山打柴,到长安城去卖,偶尔看见皇帝出门,那情景前呼后拥,左妃右嫔,便觉得皇帝确实幸福,而皇帝则看到路边有农夫蹲坐,随意经营,悠闲抽烟,遂由衷地感到当一个农夫也是幸福的。不过农夫并没有武装起义以登上皇帝的宝座,皇帝也没有评职,当然也没有收拾一套打柴的工具。他们仍处于人类的两极。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
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多少可以承载我所思考的一个道理,这便是,作为人类的一员,不管其地位如何,身份又如何,谁都有幸福的可能。不过使幸福的可能变成幸福的现实,显然是困难的一件事情,即使我,始终追求着幸福,幸福也不像冬日睡觉的时候所用的棉被一样满满地覆盖我,恰恰相反,痛苦会常常向我袭来,甚至我在痛苦之际要大喊大叫。这是真实的经历,一点也没有虚构的成分。尽管如此,我还在继续追求,而且要学习着把幸福的可能变成幸福的现实。
依我的体验,一个人从幸福,的可能进入幸福的现实,起码要有几个条件。其一,你必须是一个有希望的人。大志也好,小志也好,你总得有一点志,并为其志而努力。我以为,人在为自己的希望而奋斗的过程,就很幸福,即使这个过程障碍重重,行进很缓慢,也是有幸福的,甚至克服一个困难就出现一层幸福。当然目的得以达成,那幸福将一定非常浓烈。所谓志有大小,指的是一个人可以改造社会,传播文明,或是当一个中产阶级,一个人也可以锻炼身体,修养心性,甚至就是单纯地晋升工资,培养孩子,或是保持窗明几净,腰瘦唇红,对人生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以为,沿着这样的方向行进就一定会有幸福之感。如果一个人既无大志,也无小志,或醉生梦死,或心灰意冷,那么他就不可能得到幸福。其二,你必须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可以为一个团体谋利益,为一个民族谋利益,甚至为整个人类谋利益。不过你也可以仅仅是为你孩子活着,或是为你母亲活着,甚至你孤苦伶仃,只有一匹老马或一只小猫,你照顾着这些动物,甚至你连一只麻雀也没有,你只有一盆菊花,你养着它。总之,无论怎样,在你所做的善的事情之中,就包含着你的价值。一个人的价值,显然是以他与社会的积极互动体现的。能给自己以外的人或物做一些什么,就有价值。我以为,有价值便能获得幸福。其三,你必须是一个有爱情的人。我所谓的爱情,既包括男女之间狭义的爱情,也包括一个人对世间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广义的爱情,甚至仅仅是喜欢坐在自己的阳台眺望远方的风景,或是一年一度到海边去嬉水,或是捋着自己漂亮的胡子,甚至是喜欢照着镜子自己给自己笑。这种种蕴含着爱情的行为,都足以使人幸福。若你根本就没有爱情的意向和能力,你对什么都不在乎,世间的一切都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和怜惜,那么幸福也就离开了你。
也许生活是轰轰烈烈的,不过这永远只是个别人的生活,一般人的生活都是琐碎的,平庸的,然而它统统不是能否幸福的决定因素。幸福的决定因素在于自己,在于自己是一个有希望有价值和有爱情的人。你的生存环境怎样,不是你所能决定的,但怎样生活却由你决定,所以你完全可能成为幸福的人。
遗憾的是,这个时代的人似乎多数都以赚钱为人生之主题,当然,有的人只是为了温饱,不过有的人显然已经迷失在赚钱的路上了,岂不知幸福与财富是不成正比的。
第二篇:《廊桥遗梦》幸福的另一种可能
幸福的另一种可能 思考的猫 5 2008-10-14 08:01:
31记得当初《廊桥遗梦》在美国上映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当时看国内媒体提及本片时,都是一副生怕被这部“美化婚外恋”的片子误导人民的架势。那时的我从 小受类似教育多年,但凡看到文艺作品中有婚外恋情节,无不深深同情被戴帽者,对偷人者深恶痛绝。渐渐地,怀疑开始了,伴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对于婚外恋,我也认识到它没有那么简单,就如今天再看当时由于在媒体的到道德评判下,我简直不屑的《廊桥遗梦》,感觉更是不同寻常。
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恋”的电影是粗俗的,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和谐社会,回归家庭”的电影又是肤浅的,它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抉择,一种个 人幸福与道德枷锁下的挣扎。在我渐渐成长的岁月中,我越发感觉,婚姻本质不是为了让人幸福,它的作用是为了维系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甚至可以 说,它是反人性的。其实,本来社会要协作,一些人性的东西势必要作些控制,所以,婚姻制度以及其配套道德体系来了,我需要它来将一对对男女以法律的名义结 合(捆绑)在一起,这样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是有很大益处的。所以,婚姻并不神圣,如果神圣,干吗要法律认可?搬到一起住不拉到了,那是因为社会的示范,我们 都要有个“名份”。好在,现在的婚姻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有了更多幸福的可能,但是问题也来了,当两个人踏上婚姻殿堂时,他们常常是处于爱情幸福的阶段,情投意合,甜蜜无比,但是,人总在变化,两人要想保持这样的幸福感,无疑要以一种适宜的节奏变化,这样才能将幸福感保持,我们知道,这样的概率已经开始大 大降低。更何况,在任何阶段,总有个社会习惯下的结婚“标准年龄”,比如,当前的中国城市,25到30岁最为普遍,你说怎么就这么巧,偏偏那个能让你终身 幸福的,陪着你变化保持幸福的人就在那个年龄段出现?好了,()婚姻幸福的概率进一步下降。
看上去,我是个婚姻悲观论着,没错,确实如此,但是悲观并不一定必然是种消极情绪,正是悲观下,我们需要以悲观的心揣度对方,了解对方可能正在变化,去沟 通,去了解,去寻找适宜的节奏。在《廊桥遗梦》中,我们看到,女主角弗朗西丝卡回忆到,当初答应丈夫的爱情时,也是一脸幸福,到一个友好的小镇,带着平淡 生活的憧憬,却渐渐成为一个为琐事烦恼的家庭主妇,她感到枯燥、无聊、无奈,却无法与丈夫分享,因为这很难说出口,因为婚姻“不是就该这样吗?”,此时的 她已经开始变化,而丈夫或许已经有所察觉,但是在婚姻惯性的缘故下,他们只能这样默默的过日子,此时的弗朗西丝卡只待另一种变化的点燃。摄影师罗伯特的出 现,()与弗朗西丝卡说俗点,就是干材遇上烈火,本来嘛,弗朗西丝卡起初就是被爱情滋润的青春之树,到最后渐渐失去这样的滋润,成为干材,于是,罗伯特来了,他曾经历婚姻的失败,长期四处游走,他见多识广,风趣幽默,他向长期在小镇带着的弗朗西丝卡带来外面世界的精彩,也终于与寂寞的她从投机到暧昧,直到相 恋。
我们常常对爱情极力美化,歌颂,但是如果这个爱情有了婚姻外的前提,便改变了态度,哪怕它再真诚,再浓烈,所以,在婚姻上,从精神到肉体,直到整个情感各 个阶段分别出轨的人想必不少,但是真正踏出关键一步的人总是很少,以私奔这样绝决的方式踏出的更是艰难。真如弗朗西丝卡所说,哪怕与丈夫没有了感情,但是 对善良的丈夫她并不忍心伤害,她更不忍心抛弃自己的孩子,不忍心看着自己的离去,让家人蒙受耻辱。()当感性碰上理性,激情碰上道德,痛苦的挣扎总是难免,所 以,本片在一种慢慢的节奏、淡淡的情愫下进行到后部,终于开始了充满张力的高潮,走,还是不走,对一个女人,这更加困难,因为在世俗中,出轨的男人或许会 受些谴责,但是却常常伴随微妙的其他人的“羡慕”和对其“能耐”的认可,而女人就不同了,往往是彻底的鄙夷,何况小镇已经有一个出轨女人的“示范”。弗朗 西丝不愿家人蒙休,不愿孩子们痛苦,她选择留下,哪怕只是一瞬,哪怕片刻她又有所犹豫,但是却已经无法再赶上罗伯特远离的车痕,这痕迹,带走的是她改变生 活的一次机会,幸福的一种可能。
弗朗西丝卡的抉择是正确的吗?没有人能回答,或许,哪怕她走出了那一步,哪怕她能令一个浪迹天涯的男人安定,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爱情的捉摸不定注定了两 人间幸福感的不确定性,罗伯特展现的未来生活的幸福就如她丈夫曾经令她憧憬的小镇生活一般,令人向往。所以,对于婚姻中的人,对于另一种幸福可能的选择,总是很难简单的评判的,走,或是不走,都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主流道德观更倾向于让婚姻稳定,所以,在满怀憧憬的新人,走入婚姻殿堂时,切莫将婚姻的种种 常规视作理所当然,或许值得保持一份悲观感,但是乐观的应对,对伴侣多些体察,多些沟通,就如弗朗西丝卡的孩子们在母亲死后,了解了母亲当年的痛苦的抉择 后,与已经产生缝隙的伴侣开始真诚的沟通,这不算晚,晚的是到了婚姻崩溃的前夕,我们还只是觉得婚姻就该长相撕守,还只是知道怪对方如何没有道德,自怨自 艾的人永远很难的到幸福。同时,在婚姻上,当你看到有人做出了“不道德”的选择时,请不要先开始鄙视,可能背后有你不知的故事,况且,你也在变化,或许某 天,一个人闯入你的生活,向你提供了幸福的另一种可能,你该如何面对?这永远是个甘苦自知的问题。
第三篇:亲自幸福美文
我的同事粥粥很少出门旅行。
每次办公室里讨论假期去了哪,看了什么美景时,粥粥总是撇撇嘴说,真是不理解你们,那些景点网上找点图片看看不就好了嘛。何必凑热闹?浪费钱不说,还浪费精力。
这话不假。出门一趟,起码提前一周准备。除了订酒店,做攻略,还得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和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有工作有家庭的已婚人士来说,有点奢侈。何况现在景点到处都是人,就像粥粥说的,何必去凑热闹?
可当我去过一些地方,看过一些风景后,渐渐明白,有些地方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就像幸福这件事,只有亲自去感受,才能真正发现其中的快乐。
有种幸福,它叫亲自幸福。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大街上。这样的画面,在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觉得很美好。但只有你拉着心上人的手,亲自去街上走一走,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幸福。
女友陶林在她35岁那年,辞掉稳定的工作,开了一家烘焙店。很多人觉得她瞎折腾,烘焙作为爱好就好了,何苦将自己的事业搭进去?陶林温柔地答,我只是觉得,作为这么多年的爱好,不去尝试一下,心有不甘啊。而现在不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亲自为梦想努力过。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就是幸福的。
真是喜欢她的这个答案。亲自努力过的幸福,才会幸福得真实一点。
我的闺蜜橙子,因为父母离婚,一直不肯相信婚姻。三十岁之前,她是个特别坚定的不婚主义者。直到后来遇到那个人,他用自己的温柔和耐心,一点点打开了她的心门。
现在的橙子,很幸福。而她最喜欢说的话是,幸福这件事,只有你去相信去尝试去执行,才会留在你的身边。
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那个关于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不知河水深浅而害怕时,马妈妈告诉它,遇事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自己去试一试,才知道河水的深浅。
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亲自試水,才能看得到更远的远方。就像有些风景,你要亲自去看一看。有些路,你要亲自去走一走。而有些幸福,要亲自去体会,才是真的幸福。
第四篇:感悟幸福美文
一
一对夫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经营一家挂面店,二儿子经营一家雨伞店,当天特别热的时候,老人高兴地对妻子说:“这样的天气好呀,大儿子的挂面生意一定不错!”妻子却不怎么高兴,一脸失意地说:“好什么呀?这样的鬼天气,二儿子的雨伞就卖不出去了。”每当下雨的时候,老人就会高兴地对妻子说:“这样的天气好呀,二儿子的雨伞好卖!”妻子仍一脸愁容,说:“唉!这样的天气大儿子的挂面就没有办法做了。”
就这样,老人始终生活在乐观里,妻子始终生活在苦闷中,不久,妻子在愁苦中离开了人世,老人则一直快乐地生活着。面对一个问题,同样是心疼自己的儿子,由于对事情的认知态度不一样,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结果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二
幸福需要不惜代价,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朱丽叶不想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去找神父。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下后就像死了一样,但四十二小时后就会醒过来。神父派人叫罗密欧,会很快挖开墓穴,让她和罗密欧远走高飞。朱丽叶依计行事,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服了药,第二天婚礼就变成了葬礼。神父马上派人去通知罗密欧。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知道消息。他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也许命运作弄人吧,就在他快要死去的那一刻,他看见朱丽叶醒了,然后他慢慢地闭上双眼。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追求幸福,连自己的父母和性命都可以舍弃,可见,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三
渔夫在海边的沙滩上晒太阳。有个游客问:“天气这么好,你为何不抓紧时间出海呀?这样能捕到很多鱼的。”渔夫说:“今天我已经捕够了,还捕鱼干什么?”游客说:“可以多卖点钱,再买一艘大渔船,再雇几个人一起捕鱼。”渔夫听后反问道:“我拼命赚钱买艘大渔船捕鱼是为什么呀?”游客说:“赚更多的钱呀,有了钱以后你就可以像我一样来海边度假,享受海风和阳光了。”渔夫说:“我现在不是在享受海风和阳光吗?”那个游客听了,不再说话了。
渔夫真的很洒脱,不贪财,而是独享自己的快乐!如果我们都有这种心态,这个社会就更和谐了。有人把这个故事引入管理学,将它称为“渔夫效应”。它告诉人们:赚钱只是一个手段,幸福才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如果把赚钱当成了目的,那么也就失去了幸福。
第五篇:选择幸福美文
一位事业有成的老人,作为特邀嘉宾参加电视节目活动。老人精神矍铄,容光焕发,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充满了快乐。他的机智幽默,让人捧腹大笑,大家非常喜欢他。在节目最后,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总是这样高兴:“你一定有什么特别的,让自己幸福的秘密。”
“不,没有。”老人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有两种选择:要么高兴,要么不高兴。你会选择什么呢?当然,我会选择快乐。这就是全部的秘密所在。”
选择幸福!就这么简单明了,却又那么令人信服。境由心生!只要我们愿意,就完全可以给自己一份美好的心情。
同样一件事,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悲观不能改变什么,而乐观却可以使人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听说外国有两个老太太,同时得了癌症。一个老太太老是担心自己的病,惶惶不可终日,不思茶饭,萎靡不振,治疗效果也很差,不到一年,便离开了人世。另一个老太太,心想病已病了,愁也没用,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写作、旅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忙的不亦乐乎。结果五六年过去了,她仍活得很精神。这得益于在病魔和死亡面前,她选择了希望和乐观。
太史公司马迁,因为李陵辩解惨遭腐刑。但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忍受了奇耻大辱,振作精神,继续发愤著书,前后历时十六载,终于成就了煌煌巨著《史记》。其实,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作出正确的选择,变换一下角度,给自己一个华丽的转身,就可以沐浴在温暖幸福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