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的观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5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稻谷的观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稻谷的观察教学设计》。

第一篇:稻谷的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会用摸、看、捏等多种观察方法研究稻谷、糙米的特点,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出糙米与精米的不同。

2.学生在小组观察、探究的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体会研究的乐趣。

3.通过观察认识稻谷、糙米、精米的不同特点,知道什么是胚芽。

教学重点:学生用摸、看、捏等多种观察方法研究稻谷、糙米的特点,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出糙米与精米的不同。

教学难点: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稻谷的胚芽,知道什么是胚芽。

教学准备:赤豆、大豆、稻谷、瓜子、蚕豆混合4人小组1份

放大镜每人1个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4分钟)1.师:你们桌上都有个袋子,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2.师:你们准备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3.师:用你们的方法去知道袋子你有什么吧。

4.师: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的袋子里有什么?1.学生回答。

2.学生想办法,发表意见。

3.学生用想到的办法知道袋子里的东西。

4.学生认识袋子里的种子。

二、研究稻谷:(12分钟)

1.师: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了吗?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稻谷?

2.师:你们尽可能地想办法,观察稻谷的特点,我们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3.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怎么观察的?1.学生说研究方法。

2.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三、研究糙米:(12分钟)

1.师:剥掉壳的稻谷是怎么样的?想不想研究?

2.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3.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剥的稻谷给大家看一下。

4.师:我们把去掉壳的稻谷叫糙米。1.学生把稻谷的壳剥掉,观察糙米。

2.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3.学生把稻谷放到实物投影仪下,认真观察,认识胚芽。

四、研究糙米与精米的不同:(9分钟)

1.师:这糙米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吗?

2.师:老师把我们家吃的大米带来了,你们怎么做就可以知道这糙米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大米?

3.师:那你们比较一下吧。

4.师:这糙米是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吗?

5.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糙米变得和老师带来的米一样?怎么做?

6.师:我们把去掉胚芽和表皮的糙米叫精米。1.学生估计。

2.学生说出用比较的方法。

3学生观察比较。

4.学生发言。

5.学生想办法。

五、延伸:(3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的?还想研究什么?

学生发言。

大米的观察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区分不同种大米,能够通过寻找差异按自己的标准将同一品种的大米进行分类。

2.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实践活动中,相互合作交流,体会研究的乐趣,发展仔细辨别、细致观察的能力。

3.知道有不同种大米,同一种大米也有不同的米粒。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区分不同种大米和将同一品种的大米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寻找差异将同一品种的大米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粳米、籼米、糯米、杂交米混合2人小组1份

放大镜每人1个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3分钟)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研究的?发现了些什么?

2.师:这节课想不想继续研究大米?

1.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

二、区分不同种大米:(18分钟)

1.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

2.师:拿出桌子抽屉里的大米,观察研究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3.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发现?

4.师:那你们能把这4种米区分开来吗?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学生观察研究。

3.小组汇报。(教师从形状、颜色、大小、长短方面引导学生知道这里有4种不同品种的大米。)

4.学生试着把不同品种的米分开。

三、寻找差异将同一品种的大米分类:(16分钟)

1.师:不同品种的大米在形状、颜色、大小、长短等方面是不一样的,那么同一品种的大米是不是都一样呢?

2.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3.师:任选一品种的米,把另外三种米放好,观察同一品种的米有什么不一样?

4.师:把你认为不同的米粒分开,并作好分类记录。

5.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6.师:通过刚才的分类,你有什么疑问吗?

7.师:同一种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1.学生回答。

2.学生估计。

3.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4.学生分类。

5.学生汇报。

6.学生提问。

7.学生估计、推测。

四、延伸:

(3分钟)师:通过这节课的观察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还想研究什么?

学生发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

米饭的观察

教学目标:1.学生观察比较米饭与米粒的不同特征,观察研究不同的米粒变成的米饭是不一样的。

2.通过对米饭味道的品尝,引起学生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的关注。

3.通过观察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米饭与米粒的不同特征,研究不同米粒变成的米饭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知道米饭中含有不甜的糖类——淀粉。

教学准备:每2人小组一小碗米饭和一些大米

每组金属汤匙1个,淀粉1小包,碘酒,滴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3分钟)

1.师:前两节课我们都研究了大米,谁来说说大米是怎么样的?都有些什么用?

2.教师出示米饭:大米加水加热后可以变成米饭,那这节课你想研究什么呢?

1.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

二、比较米粒与米饭的不同:(8分钟)

1.师:米粒与米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

2.师:那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看米饭和米粒到底有什么不同?

3.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1.学生发表意见,表明要仔细观察,教师提示用多种感官观察。

2.学生自由观察,交流。

3.学生小组汇报。

三、研究米饭:(10分钟)

1.师:米粒和米饭有那么多的不同,那米饭会不会也有不同呢?

2.师:到底相不相同?怎么办?

3.师:小组有什么发现吗?

4.师:刚才有的同学尝到了米饭的味道,请尝了的同学说说米饭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5.师:有没有尝到这种味道?怎么样才能尝到这种味道?

6.师:尝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7.师:是啊,为什么咀嚼米时开始不觉得甜,后来就觉得甜了呢?

8.教师课件出示“米饭是甜的吗?”段落引导学生了解米饭变甜的过程。1.学生估计。

2.学生回答用观察的方法,学生观察。

3.学生小组汇报。

4.学生说。

5.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慢慢咀嚼品尝米饭变甜的过程。

6.学生提问。

7.学生估计。

四、认识淀粉:(16分钟)

1.师:什么是淀粉呢?你们知道吗?

2.师: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一小包淀粉,观察一下,淀粉是怎么样的?

3.师:下面老师为大家表演个魔术。

(教师在手上涂上碘酒,然后去接触淀粉,让学生观察淀粉变化。)

4.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5.师:是啊,淀粉为什么变蓝了?

6.师:刚才说米饭有甜味是因为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变成有甜味的糖类了,米饭中真的有淀粉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7.师:那大米中有没有淀粉呢?怎么证明?

2.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4.学生提问。

5.学生推测,教师及时说明手上涂的是碘酒,引导学生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6.学生想办法,并实验证明米饭中淀粉。

7.学生证明。

五、延伸:

(3分钟)1.师:这节课我们在米饭和淀粉的观察研究中,你收获了些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发言,提问。

淀粉的踪迹

教学目标:

1、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会运用预测的方法。

2、通过碘酒与淀粉、滑石粉混合物的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3、知道并能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特点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课前准备:

教师: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试管、白纸、牙签、米饭、小瓶子等。

学生: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等食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米饭。

2、请几个同学帮助分发下去。(注意卫生,用碘酒水洗手。)

3、为什么会把米饭都弄“脏”了?

4、导入,板书课题。

二、寻找淀粉的踪迹。

1、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1)、借助放大镜对两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外观。

(2)、用手和鼻子感觉两种粉末。

(3)、用什么方法来区别最容易?

2、体会事物中含有淀粉的多少,遇到碘酒后的反应也不同。

(1)、把淀粉和滑石粉混在一起,滴入碘酒观察。

(2)、体会淀粉数量的不同,遇到碘酒后的颜色也不同。(在相同数量的滑石粉中加入不同的淀粉,滴入碘酒进行观察。)

(3)、猜测:当淀粉数量很少时还会变色吗?

(4)、实验了解淀粉数量很少时的变化。

(5)、小结,知道碘酒可以用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巩固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蓝。

(1)、出示一张白纸,涂上碘酒。(米粉老虎实验)

(2)、为什么纸上出现老虎的脚印?

(3)、讨论米粉老虎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可以用来做什么?

三、学会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拿出自己带的食品,猜测一下哪些食品中含有淀粉?

2、用碘酒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四、做淀粉消失的实验。

1、分装淀粉糊。

2、实验:

(1)、往一号瓶中直接滴入碘酒。

(2)、往二号瓶中先加入一些唾液,摇匀后再加入碘酒。

(3)、观察两瓶液体的变化。

3、讨论:为什么二号瓶没有变色/

4、教师简要归纳。

五、课余查阅资料,了解加入唾液后二号瓶中发生的变化。

第二篇: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

【教学目标】

1、在讨论中,学生了解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

2、引导学生能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3、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4、意识到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课件一套

2、教师演示实验材料:

a、一只布袋,内装:橙子、乒乓球、一张纸币、摇铃、一个苹果,一根香蕉。b、四杯液体:酱油、白醋、纯净水、糖水(分别贴上标签1、2、3、4); c 茶叶:红茶、绿茶、乌龙茶 d 一只放大镜 e 开水壶

3、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a 茶叶:红茶、绿茶、乌龙茶、塑料杯 b一只放大镜

【导入】

今天,老师将班级分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在今天的课堂中看哪一个小组表现得最好,得到的红旗最多,这个小组的成员就能得到今天的神秘奖品。

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双手,按照老师的要求指出自己身上的器官:眼睛、鼻子、耳朵、嘴巴

【教学过程】

一、感官游戏:猜猜袋子里面有什么。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事物,老师准备了一个袋子,袋子里有6种东西,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个袋子里有什么。

[出示:一个装有橙子、乒乓球、一张纸币、摇铃的布袋一个苹果,一根香蕉。]这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物品。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师趁学生不注意从布袋里迅速拿出来一张20元纸币)你看到了什么?

看清是多大面值的吗?那我们再看一次?(师将纸币放入布袋后再次迅速拿出来。)

这次看清楚了吗?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两次看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板书:眼----看)

用眼睛看就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2、老师的这个袋子里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如果不让你们用眼睛看,你能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方法。)启发引导:

①听一听—声音

②闻一闻—气味

③摸一摸—形状、想一想像什么、有什么特点?

3、让另外一个学生蒙着眼睛站着,师在布袋中拿着摇铃摇出声音,使学生说出该物体是摇玲。(板书:耳——听)

4、再让一名学生用手摸一摸乒乓球,让学生说出该物品是乒乓球。

5、让一个学生蒙着眼睛,闻橙子的味道,让学生说出该物体是橙子;

(板书:鼻——闻)

板书: 耳—听

手—摸

鼻—闻

6、除了以上这些观察方法我们还有哪些观察方法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嘴来尝味道的方法,同时指出平常在进行观察时最好不要轻易用嘴尝,因为很多未知的物品不知道它是否有毒。)

板书: 嘴—尝

7、给表现好的小组颁红旗

二、辨别酱油、白醋、水、糖水

同学们真是经验丰富,你能用这些方法分辨出下列液体哪杯是酱油、哪杯是白醋、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课件)仔细观察一下,你们打算怎样辨别它们是什么呢? 启发引导:

1、用眼看——颜色,从颜色上区分

2、用鼻子闻——闻气味,你准备怎么闻?(教师介绍正确的闻法是用手由外向内扇,把气味飘过来让鼻子闻到。)请一位学生示范一下闻的方法。

3、用舌头尝——怎么尝?什么都可以尝吗?(老师在这儿提醒大家:今天老师给你尝的液体是无毒没有危险的,可以大胆地去尝,但是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否安全,不能随便地去尝。)

4、这位同学表现很好,给他所在的组一面红旗

三、学生分组观察茶叶

(一)谈话:中国具有悠久的制茶、品茶文化史,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种茶叶,出示幻灯片图片,并介绍茶叶的知识。

(二)接下来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了三种茶,请同学们对这三种茶进行观察并能分辨出茶的种类,交代观察的注意事项,及泡茶后尝茶的注意事项。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哪个小组就得一面红旗。

1、观察红茶、绿茶、乌龙茶未泡前的特征,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写记录,告知学生借助观察工具也是观察的一种方式

2、观察红茶、绿茶、乌龙茶泡开之后的特征,教学生学会品茶,观察茶的颜色并写记录

3、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

5、刚才小组实验的时候有一些小组的同学合作很好,安静不吵闹,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给这些小组加一面红旗,有一些小组的同学没有好好配合,没有完成任务,应该要去一面红旗。(视情况而定)

6、我们来统计一下今天哪个小组得的红旗最多,●●组是今天的“明星”小组,将得到今天老师奖励的奖品。

7、问:刚才我们借助放大镜对茶叶进行了观察,并有了结果,那么科学上还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进行观察呢? 生:显微镜等

幻灯片出示显微镜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请生回答:学会了可以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观察物体,同时还学会了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2、师小结:科学的观察不但可以提高观察的精确度,使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能更细致更深入,其实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才产生的,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鲁班通过茅草割破皮肤的现象篇二: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与小动物零距离

◆设计理念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温顺、可爱的小动物更招人喜爱。几乎每个孩子对这些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学生喜欢小动物,也希望更多的了解动物,掌握一些关于动物的知识。同时,他们又不知道如何饲养动物,照顾动物,更不清楚如何给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缺乏对动物的保护意识。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动物,在家中亲自饲养小动物,照看它们,和他们做朋友,培养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让学生知道要保护动物,真正做到心灵沟通,培养他们观察、独立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家中建立动物角,由家长配合养比较好饲养的小动物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写观察日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丰富学生的动物知识,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能力目标:通过口头讲述、实物观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抓住动物特点的习作方法。能够养成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树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的观念,发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动物世界千姿百态,那么你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因为它们非常可爱)

2、汇报交流(四人小组内)

每小组的每位同学都有你喜欢的小动物,你是怎么照顾它的,你又了解了它的什么知识,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试着连起来说说。

二、教学指导,理解观察

师:我们今天和小动物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生:什么是零距离接触?

师:就是深入地观察。你们知道什么叫深入观察吗?

生:不就是用眼睛认真看吗?

师:不是。其实在饲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做到了。观察要深入,要科学,就要动员你手下的大将:眼睛、手、耳朵、鼻子。

2、课件出示,加深印象

眼看:它的外形(身体、四肢、头尾、毛色等)、怎样的生活习性

手摸:毛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耳听:什么情况下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鼻闻:这种动物有怎样的气味

三、观察动物,合作交流

1、教师播放一段动物的录像(包括动物的声音、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生趣盎然。

2、现在让我们来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吧。a、它们有怎样的外形呢?

生1:我家的狗鼻子特别长,全身披覆着毛,雪白雪白的。

生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小猫。它有一个小小的身子,大大的眼睛,一只小小的嘴,胡子翘着,很可爱。

生3:兔子尾巴短,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三瓣嘴。b、你们了解了怎样的生活习性呢?

生甲:猫抓到老鼠之后,不是马上把它吃了,而是和老鼠玩。当老鼠累得没力气逃跑时,它才会找个安静的地方把老鼠吃了。

生乙:我的叔叔家养了许多的荷兰鼠。叔叔告诉我它是一种的珍贵草食动物。生性温顺、活泼逗人、不咬不抓。

生丙:我家的狗很特别。见到熟人它会跪在地上,还会小声“汪汪汪”的叫要是陌生人来了,它会围着那个人跑上几圈。它还喜欢咬带子。

生丁:鹅的听觉很敏锐,反应特别迅速,叫起来声音响亮。我家的鹅遇到陌生人会高声鸣叫.还展翅啄人呢!c、你还有哪些想告诉大家的?

生:“给鸽子喂东西吃很好玩,它会啄我的手,痒痒的”;“我可以逗它玩”;“晚上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可以陪我”;“可以陪我一起散步,陪我做作业”;“荷兰鼠的肉可以医治胃病”;“小猫叫起来喵喵喵的,声音软软的,特有趣”;“当狗总是不停地乱叫时,你不能太接近,它会咬你的”

3、教师小结:动物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乐趣,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那你想不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你喜欢的动物,让更多的人给予它们爱心呢?

四、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引导小结,归纳学法

(动物的外形,如身体、四肢、翅膀、头尾、毛;动物的特点;动物和人的关系很密切,你为什么喜欢它的原因)

2、激发构思起草兴趣 展开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构思一下,凡能在20分钟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耕耘奖”。

3、学生独立构思,教师巡视。(对于20分钟内完成的同学授予“耕耘奖”)

4、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启发谈话:玉不琢不成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让别人也能对你笔下的小动物流露喜爱之情。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

(2)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写出了小动物的特点及喜欢的原因”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这样修改”的顺序说说修改理由。(5)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再进行全班评议。

五、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激发评赏兴趣

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也有闪光点,哪怕是不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习作通过自己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对评赏的好的同学,授予“雏鹰奖”。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3、教师组织学生评议班级“雏鹰奖”。

4、创造发表条件,激发成就动机。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同年级内传阅。

(2)将优秀习作推荐给学校报刊或少儿报刊。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本校“小星星电视台”投稿。

◆设计新意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活动性,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话”。本设计力求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设计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弹性实践,激发情感

组织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动物,有条件的在家中亲自饲养小动物,和他们做朋友,主动保护动物。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尝试。在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利用活动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活动中和动物建立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减少束缚,自由表达

教学时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习作要求和文体结构→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方法→模仿范文进行习作),让学生参与自己选择素材、自主构思起草、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和评赏过程。打破框框,淡化文体意识,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评赏之中,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

三、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由小组同学一起给班里其他同学进行汇报展示。展示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将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知识的书籍拿来与同学共享,也可以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可以将自己在饲养中总结的方法教给大家,或者把存在什么疑问提出来,同学帮忙解决;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画、照片、玩具、标本等带到学校中来与大家共同欣赏。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搜集资料、讲述等方式宣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拓展自己和同学的知识范围,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增进对动物的情感。篇三: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观察的范围》课件展示稿

一、教材分析

《观察的范围》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在网络环境的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教学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这一要求并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整合网络课程资源,以文、声、图、像的形式,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

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查阅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交流的能力。

三、课件运用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过程谈一谈课件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1、课件出示眼睛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2、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了解一些信息。

二、体验过程

1、活动一:做一做(配音)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好)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立在桌面上,请你将你的笔袋放到数学书的后面,请你坐直。你能看见你的笔袋吗?为什么?

师:不准移动你的数学书,不准移动你的笔袋,也不准变换自己的位置,你能想个办法看见笔袋吗?(站起来就能看见了)为什么现在就能看见了呢?

师总结:刚才我们坐着的时候,视线受到了数学书的阻挡,所以我们就看不见笔袋,而当我们站起来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我们就能看见笔袋了。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2、活动二:画一画

课件出示桃子图片(老师读)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了,真着急呀,没关系,爬树可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提高学生兴趣)师: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是从这一点进行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观察点,我们把它确定为点a,那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从a》点到墙角之间这几个桃子,小猴子能不能看到呢?

师:我们可以把小猴子的眼睛看做一个点,墙的最上端看做一个点,在这两点之间进行连线。

(学生很直观观察到两点一线,眼睛位置到障碍物的最高点)师: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边说边在图上标注出来)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请你先想一想,再翻开书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法和想法。1题:指名画,并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2题:(学生边汇报边课件展示画法,节省课堂的上订正时间。)总结板书: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齐读一遍)

活动三:试一试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猴子的观察范围,那你们注意过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吗?(注意过)那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我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路灯下忽长忽短的。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这里有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 生自己练习画

师:指名画,你能说出你是怎么画的吗?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师:如果我们把这四根同样高的杆子看作一个人,那刚才的问题你能解释了吗?为什么人的影子在路灯下会忽长忽短呢? 生解释。

同学们真不简单,都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那接下来我们去公路上看一看吧。

三、应用知识

活动

四、说一说

1、(课件出示),有一辆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师:司机能够看到的是哪一部分呢?是如何确定的呢?接下来还有两个问题,谁来读题。(指名读题)(1),如果小轿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2)小轿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生汇报,师演示。

2、(出示课件)师: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当猫看到老鼠就会扑上去捉住它,有这么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残墙的后面,可是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又不会被小猫发

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请你先在小组内部交流一下。愿意到前面来画一下? 生到前面画并说清楚是怎么画的。然后指出哪个范围是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哪个范围小猫能够看到。

师课件订正。我们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代表小老鼠谢谢大家了。

3、课件出示判断,节省练习时间。

4、课件展示思考题,生动形象清楚。

5、课件出示,了解生活现象。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篇四:观察蚂蚁教学设计

《观察蚂蚁》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蚂蚁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3对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想法。

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师准备:放大镜、观察盒、昆虫盒、水、培养皿、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糖、白纸、讨论记录表,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

师:同学们,老师说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这是一只小动物,身体虽不大,力气却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生:蚂蚁。(师随着学生的猜测板书蚂蚁)

师:猜对了,你们真优秀。小蚂蚁也很优秀,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蚂蚁交个朋友吧!请出我们的朋友小蚂蚁,先放在桌边。(请、朋友,亲近的拟人化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创设了一种亲近小动物的氛围。)

二、参与探究,亲历实践(25分钟)

(1)话谈蚂蚁,初步感知

师:你们在哪里看到的这些小蚂蚁呀?(此问题的提出旨在让学生知道蚂蚁的生活环境)

生:在草丛中;在墙角边;在树底下;在花坛边?? 师:哦,小蚂蚁活动的范围可真是广泛,可是我也去过你们说的那些地方,我怎么没发现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找到它们吗?

生:(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到并说出用食物来引诱蚂蚁最好,如果不能,教师要进行引导)老师,你可以在那附近放一小块面包,(糖、饼干、骨头??)过一会就会有蚂蚁爬过来,您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了。

师:请注意,我们已经和蚂蚁做朋友了,不能说抓,应该是——

生:请。

师:对了。那么在请这些蚂蚁朋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蚂蚁特别喜欢甜食;蚂蚁喜欢吃香的;蚂蚁总是排着队走;蚂蚁怕水(适宜陆地生活);蚂蚁爬的很快??(此处采取对话形式,既了解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又为“讨论观察蚂蚁的好方法、送蚂蚁回家”两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寻找解决办法

师:看来,你们对蚂蚁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请你们为各自的蚂蚁朋友画幅画吧!有个小要求,画的过程当中,不许看桌上的蚂蚁,不许翻书,凭自己的印象画,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要画的大一些,可以简单一点,看谁画的最快,然后粘贴到我们的黑板上来。

学生作画,并随时粘贴,一半多的人粘好画以后,老师也粘上一幅。没有画好的,也粘到前面。(为了体现是面向全体。)当画全部贴好以后,这时学生面对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蚂蚁画,可以说幸福的、惊奇的、失落的、后悔的??表情不一,唏嘘不止。

师:看了这么些画,你想说点什么?

生:针对这些画,可以找出自己画的不足,可以指出同学的画有哪些优缺点。主要是找出蚂蚁身体结构的不足之处,比如:足的多少,长的位置,头上的触角,头胸腹的比例等等。

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教师归纳:看来问题最多的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蚂蚁到底有几只脚;是从哪里长出来的?板书:身体 脚(这是创设的第一个问题情境,也是前面提到的第一个场景。在观察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陆续发现并提出了关于蚂蚁身体的许多问题,迫不及待地想去观察蚂蚁身体到底是怎样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是顺利开展观察活动的必要前提。)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不对呢? 生:观察的不好。(没有仔细观察。观察的不仔细。)

师:要想画准确,画的好,应该怎么办?

生:仔细观察。

师:好吧!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致地观察你们的蚂蚁朋友吧!

(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蚂蚁太小,还到处乱爬,很难观察,该怎么解决呢?这个问题不是教师提出的,而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在新的问题的促使下,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了新的探究活动。)

师:太小了,乱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小组内先讨论一下观察蚂蚁的好方法吧,做好记录,看哪组想的办法好,想的办法多。

学生结组讨论,教师巡视,在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后,指名最多的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方法如下:

用放大镜观察;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拍成照片观察;给它喜欢的食物不让它乱爬;放在水盆里的一个小瓶盖上(或者一小块泡沫上);?? 师:想了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生:放在水中的泡沫上,用放大镜。放在透明的盒里用放大镜观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些材料:放大镜等。

(3)再次观察蚂蚁

师:好了,根据你们的需要,请组长来我这里领取材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观察内容: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脚有多少?长在哪里??? ②爱护小蚂蚁!轻轻的,可以借助毛笔。

③观察时,可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原来的画有没有画错的地方,错在哪。

④观察后,每组合作画一只大蚂蚁。

生:观察。(师巡视)(整个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自主化。)

三、汇报交流,达成共识(8分钟)

请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你们是运用了哪种观察方法进行了观察,观察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观察的结果怎么样?

对照他们合作画的蚂蚁图片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组内同学可以做补充。(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其他组进行评价,形成共识。教师进行板书:触角 头胸腹 三对足。同时可以简单渗透昆虫类动物身体特征。

四、联系实际,知识延伸(5分钟)

师:老师在请蚂蚁来到课堂时拍下了一段视频,你们想不想看看?(备课系统中的也可)

视频内容:蚂蚁分泌信息素的介绍,蚂蚁传递信息的情形等。(由于传递信息和分泌信息素这些知识学生不容易了解,所以采用视频形式进行介绍)

师:通过这段视频的介绍,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知道了蚂蚁根据信息素找到另外的蚂蚁。信息素能传递信息。信息素能让蚂蚁找到回家的路。蚂蚁的触角能传递信息,它们不是在打架,是在打招呼,在说话。我们要爱护小蚂蚁,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师:说的真好,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那小蚂蚁陪了我们这么长时间,我们也要下课,该怎么做?

生:送蚂蚁回家。(把小蚂蚁送回去)

师:对,把它送回家。可是,刚才我们说了,不要干扰它们,为了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破坏了它们的信息传递,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么办? 生:从哪里找到的,就送回哪里去。

师:小蚂蚁回家的时候,会不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我们可以继续观察。课后请同学们拿回自己画的蚂蚁画,画错的地方一定要修改哟,不然小蚂蚁可不高兴了!

宣布下课。(这一环节也是情感教育的升华,使学生生成爱护小动物,真爱生命的意识)教师板书:

蚂蚁

身体 头 胸 腹

触角 足

一对 三对篇五:观察教案

主题:观察动物

第一课时:观察金鱼

【教学重、难点】 深入细致地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张印有金鱼身体的图片和印有五种观察器官(耳、口、眼、手、鼻等)的图片、若干鱼缸和各类活金鱼。

2、学生准备:水彩笔、每组一条活金鱼和一个鱼缸、每两人一张白 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描述课前在家中观察的金鱼的身体结构,讨论其在水中 生活的作用。师:自由观察虽然也能发现很多金鱼的秘密。但科学的观察 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科学秘密。

2、引出观察方法。

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比一比等。

3、出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种小动物。板书:“认识金鱼的身体”

二、自主观察

1、学生观察金鱼的身体。

(1)学生观察金鱼的身体。

(2)小组内讨论金鱼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学生汇报结果。

(3)得出结论,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巴三部分。

2、认识金鱼的其他器官及作用。

(1)让学生认识金鱼的头形、眼睛、鱼鳍、鱼鳞等器官。

(2)谈谈鱼鳍、鱼鳞、鱼尾的作用。

(意图是让学生用看一看和比一比两种方法重点观察初步

分析各种金鱼的眼睛、尾巴、颜色的不同。)

3、比较各种金鱼的外形。

(1)学生观察自己桌子上的金鱼。

(2)学生可离位观察自己喜欢的其他金鱼。

(3)比较各种金鱼有何不同?比一比哪个组观察的顺序最合理

4、观察鱼鳞。

(1)学生用手触摸金鱼身体。(2)谈谈有何感觉?

(3)闻闻手有什么气味?

三、教师总结。

师生共同梳理学生对金鱼的身体结构、其他器官及作用,各 种金鱼的外形,身上长有什么和是怎样运动的的初步认识,初步感知科学观察与自由观察的不同。

四、拓展提高

(1)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教室,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2)写一篇观察金鱼

第二课时:观察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知道卵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动物。

3、知道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使孩子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2、用查资料和看视频的方法,经历观察青蛙、小鸡等孵化的过程。

3、建立青蛙卵孵化过程观察的水族箱,引导学生课后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繁殖的相似性,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培养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卵的基本构造,知道卵可以发育成新生命。

【教学难点】卵孵化过程的观察,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每小组一份: a、鱼卵、鸡蛋、鹌鹑蛋、鸭蛋、毛巾、放大镜放在盒子里;(课前放

好)b、磕好的生鸡蛋、剖好的熟鸡蛋放在盘子里;(课中领取)教师材料: a、青蛙卵、水族箱(附记录表)。(放在讲台旁)b、课件:各种动物卵的图片,各种卵的孵化过程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这里有一袋东西,里面是什么呢?谁来摸一摸?

(猜到奖励)

2、这些我们也把它叫作“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二、探究展开

(一)、动物的卵

各种动物的卵。

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卵?(生说)大家了解的真是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师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

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的卵。有鸡卵、鸭卵、鹌鹑卵、鱼卵。让我们一起来比较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材料员把盒子拿出来。

3、学生观察,师巡视。

4、反馈交流。你比较出了什么?

5、小结:各种动物的卵从外形看有很多不同之处。

第三篇: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

2、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3、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4、意识到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难点:描述闻、品茶的感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观察

1、大家都知道古代的鲁班发明锯子是从观察茅草会割破皮肤的现象中得到启发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仔细观察,发现了摆的频率。可见,观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们会观察吗?

2、感知触觉的作用

有一个袋子,不准打开袋子,不准弄破袋子,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知道袋子里面有什么吗?

3、认识味觉的作用

出示一杯液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液体吗?你有什么方法吗?

4、测试听力,体会听觉的作用

请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黑板,猜一猜背后是谁在那个位置发出了什么声音。

5、小结:科学实验表明,只有学会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观察,才能达到对事物的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所以,我们不仅要用眼去观察,而且还要用耳朵去听、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调动一切感官参与到全部观察过程中去,得到对感知对象的一个整体认识。

6、请学生们想象:如果我们的感官缺失了或者被剥夺了,会怎么样呢?以说明必须保护好我们的感官。

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问:先用肉眼看,再用工具仔细观察这些实验材料,说一说用肉眼看和借助工具观察之间有什么不同。

2、小组汇报,师生小结:用工具进行观察可以使我们的观察更全面、更具体、更仔细。伟大的生物学家(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曾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就是这个道理。

三、拓展与应用

1、交流茶的知识。

谈话:中国具有悠久的制茶、品茶文化史。把你知道的有关茶的知识告诉同学们。

2、全面观察茶叶。

(1)出示四种茶叶。你能一一辨认是什么茶叶吗?(2)怎样去辨认?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各小组讨论。

四、阅读资料

1、教师:把教材打开到第57页,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在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伟大人物所具有的非凡的观察力的资料。

2、学生阅读。

3、师生小结:科学的观察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观察的精确度,而且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发明创造。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已经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观察,怎样才能全面地观察?

六、闯关

1、填空

(1)平常我们主要用()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而()、()、()、()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2)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比较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来进行观察。

2、简答:

我们常用到的观察工具有哪些?

板书设计

观察

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第四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西江实验学校 康巧明

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步入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如:独立审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本节课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收集背景材料。但二年级学生大多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分散,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与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自由的探索空间,引导他们通过分组学习、小组讨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获得发展。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物体。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洒水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活动的兴趣。

1、课前游戏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很简单,就是请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准备好了吗?

2、、猜一猜。

师:你知道这相片照的是谁吗?(出示背面)生:我不知道。

师:为什么看不出来呢? 生:因为照的是背面。师:对,板书:后面。

师:那要怎样才能知道这相片照的是谁呢? 生:要看正面。师:真聪明!

再出示侧面的照片。(板书:侧面)然后出示正面的照片。(板书:正面)师:现在知道这是谁了吧。生:是姚佩莹同学。

师:刚才孩子们都说的非常好,不过老师有问题要大家解决了,为什么都是照的都是姚佩莹同学,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刚才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拍照,所以照的也就不同。

师: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选择最佳角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生齐读:观察物体

二、自主观察,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观察洒水壶。

(教师手拿花洒壶实物)师: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洒水壶

师:如果我们以壶嘴为前面(正面),那么壶柄就是后面。这是洒水壶的左面,这是洒水壶的右面。

师:(把洒水壶放在教室中央的桌子上)下面,请听要求:请仔细观察洒水壶,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坐在洒水壶的什么方位,你看到洒水壶的哪一面?

指名回答。

2、用动作表示模仿出洒水壶的样子。换位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师:刚才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已经看到洒水壶的样子了。那我们现在来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要求:请每组同学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另外三个位置上去。

师:这一次,在这个位置上,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洒水壶,说说你看到的洒水壶是什么样子的,告诉你小组的同学。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原来的位置上看到的和在后来的位置上看到的,洒水壶的样子一样吗?

生1:我每次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2:我每次看到洒水壶的样子都不相同。

师: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们自己先说一说。生1:我们换位置了。

生2:位置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师小结:原来我们换了位置,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就不同了,所以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就不同了。(板书:形状 是不同的)

1、根据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判断所看到的图形。

师:现在我们来玩猜一猜的游戏。小猪和两位小朋友分别看到哪一幅图,请你们用手势来表示。

师:女孩看到的是小熊的(后面)师:男孩看到的是小熊的(侧面)师:小猪看到的是小熊的(前面)

2、教学书本例题。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那么认真,有3位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正在观察恐龙呢?

师: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指名说)

生:小亮坐在恐龙的前面,他看到的是恐龙的头。生:小明坐在恐龙的侧面,他看到的是恐龙的侧面。

生:小红坐在恐龙的后面,她看到的是恐龙的屁股和尾巴。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出恐龙的整个样子。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呢?瞧,有三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成了什么形状呢?(长方体)他们正在认真地观察。

1、教学“做一做”题。

师:我们先来认识数学书本的几个面。(屏幕出示)师:谁来说说。

生1:图1是数学书本的正面(封面)。生2:图2是数学书本的侧面。

生3:图3是数学书本的后面。(封底)生4:图4是数学书本的侧面。师:说得真好。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在数学书本的什么方位?看到书本的什么地方?请连线。(指名学生出来说,用实物投影)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坐在书本的后面,他看到的是书本的封底。生:穿红衣服的女孩坐在书本的侧面,她看到的是书本的侧面。生:穿黄衣服的女孩坐在书本的前面,她看到的是书本的封面。师:说得真精彩,表扬他。

2、教学练习十五第1题。

师:同学们,你观察过汽车没有?有3位小朋友正在观察汽车呢?请看到书本第70页。第1题,连线。

师:请认真观察,3位小朋友分别站在汽车的什么方位,看到哪幅图?(指名学生说,实物投影)生:穿蓝衣服的男孩站在汽车的前面,他看到的是汽车的前面。生:女孩站在汽车的侧面,她看到的是汽车的侧面。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站在汽车的后面,他看到的是汽车的后面。师:大家同意吗?表扬自己。

四、拓展延伸

1、学习钢琴图。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下面这些图分别应该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并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冬冬站在钢琴的侧面,所以看到的是钢琴的侧面。生:丁丁站在钢琴的后面,所以看到的是钢琴的后面。生:芳芳站在钢琴的前面,所以看到的是钢琴的前面。生:军军站在钢琴的侧面,所以看到的是钢琴的侧面。师:他们能够看到下面这幅图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生:不能。

师:这幅图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

生:是从上面看到的。

是啊,我们观察物体时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来观察,有时候还可以从它的下面来观察。

2、小动物看房子。

师:小狗建了一座房子,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祝贺它。师:我们先来观察房子的几个面。师:小熊猫从房子的前面赶来。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熊猫它们都看到了房子,那么他们看到的房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熊猫看见了房子正面。(大门、窗户、烟 通)生:青蛙看见了房子后面。(烟通、窗户)生:小兔看见了房子侧面。(烟通、窗户)生:小鹤看见了房子侧面。(烟通、窗户)生:小鸟看见了房子上面。(瓦片、烟通)

师:

3、欣赏学校照片

师:同学们,你对我们的校园很熟悉了吧!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我们校园的几个景点,你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请你边看边大声的说出来。行吗?

(屏幕出现)

1、教学楼照片。

2、飞机场照片。

3、科学楼照片。

4、学校饭堂照片。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玩的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 说一说。

生1:我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的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生2: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生3: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

师:说得很好。

师: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的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今节课就上到这里,教学反思:

本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 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第五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

(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单个物体及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这样一条谜语,我们比比看谁能最先猜出来。出示谜语:

一间小药房,药品里面藏,房子涂绿色,十字画中央。(打一日常用品)学生答:药箱

2、设置悬念:

装有神奇药水的小药箱不见了,官员们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A说:我看到的那一面有个红十字的标志。B说: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C说:我看到的那面是白色,没什么标记。D说: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

要想知道结果,做好小法官,就得认真学习今天这节课,引出题目:观察物体

二、互动新授

1、学生集体观察教师手中的粉笔盒,得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观察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观察准备好的正方体。将粉笔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选定一个位置观察下,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请你具体指一指,说一说这三个面分别叫做什么面?正对着你们观察者的的面叫正面,左边右边的面呢叫侧面,那老师看着的这个面呢?叫上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粉笔盒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而且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粉笔盒所有的面。(相对的面不能看到)

3、观察正方体、球体、圆柱体,进行巩固练习。观察得出球体从任一角度看,都是圆形。

4、揭晓小药箱事件,到底谁说了慌,为什么?

5、教授从同一个角度看两个物体,得到的图形是什么?

6、出示两个图形,自主探究从同一角度看到的图形是什么?自己把书上39页的例2填在书上。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出示一个长方体的3张图片,请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

2、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3、填空:

(1)圆柱体从它的四周看都是()形,从它的上面或下面看都是()形。

(2)球体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形。

4、猜一猜

看到物体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图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下载稻谷的观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稻谷的观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汤坪小学 宋成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制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生物细胞装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教学设计—观察蚂蚁

    《观察蚂蚁》教学设计与评析 执教者同江市乐业中心校 梁有丰 一、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课“观察蚂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觀察月相》教學設計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熊曳 【教材簡析】 本課是繼學生在上一課研究了地球の“鄰居”太陽之後研究の另一個重要の“鄰居”——月球。由於月球本身不能......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蜗牛,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2. 会用总分的结构描述蜗牛的特点。 3.用上“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 更神奇的是”......

    《观察大树》教学设计

    观察大树 教学要求: 1·能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2·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3·完全体验大树“世......

    《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 细胞《观察细胞》教学设计 概念解析 本节主要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并总结细胞学说主要观点。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

    观察蚂蚁教学设计

    《观察蚂蚁》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蚂蚁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3对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发......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叶 峰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能 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