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粼粼的情感散文

时间:2019-05-15 10:5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愁粼粼的情感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愁粼粼的情感散文》。

第一篇:乡愁粼粼的情感散文

此时,淅沥的雨迷蒙了窗外的风物,视野不再张弛,变得凝涩,模糊不清。总觉得这雨下得无趣,但心思里终以为春雨应该是多情的,不至于乏味如此。蒙蒙渺渺,轻纱状起伏,刹那间,我似乎悟到了,这雨之所以下得无趣,是因为没有青瓦的迎迓,点滴间缺少一丝灵动,缺少那一缕淡淡的乡愁情怀。

曾在烟雨三月间入新安,沿着“富春山居”的指引,逶迤在富春江畔。雨,一直纠缠着我难得的闲暇,从徽州到西递,遇到无数鳞次栉比的青瓦雨夜,键出一个又一个清淡香甜的梦乡,把我此番江南之行,染上乡愁的不治之症。

乡愁是凉薄烟海里的粼粼之波,荡漾着时光的涟漪,那一点生命中的微痛总会在读到一句诗或念及一个人时重犯,于如麻细雨中折磨着一个远离故园的游子。这就像我在姑苏寒山寺听到的钟声,试想,在那一片高低错落的老房子里,钟声突然响起来了,群鸦惊飞而起,枫叶片片凋零,张继的吟咏就传了过来:月落、乌啼、夜半、暮钟,还有那个寒山寺,这里烘托的是一个宏大的乡愁场景,让我们对古典的故乡久久眺望,望断天涯望穿秋水。

乡愁大概是中华文化里磨不开的情节。回观千年历史,异地为官的宦游之人数不胜数,但我们能记得的只有那几个,韩愈、欧阳修、苏轼是的,白居易、温庭筠、郑板桥也是的。在他们的文字里都有关乎乡愁的隐述,也总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不管在古代,还是在今朝,乡愁还是那份乡愁,如那江上之明月,未曾改变。把灵魂皈依在故乡的怀里,把三尺身躯与故土相融,浓浓的乡愁是落叶归根最明确的指向。

在西递村那座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应天齐的版画艺术再现了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他把生命深处的痛一刀一刀刻在木板上。是夜,雨不期而至,打开了村落的大门,春风灌进,吹去落尘的几案,时光里的沧桑被涤净如初,散着荧荧的光亮,探照回归的途径。

“巴山夜雨”、“秋风斜雨”、“杏花小雨”,那些被雨浸淫的南国的瓦、北国的瓦,穿越了千年时空,跳跃进我的纸笺上,泅湿了青瓦上的音乐。

乡愁粼粼,我是一滴苦雨,迷失在河网密布的现代话语里,竖直了双耳,觅听来自远方的呼唤。

第二篇:【乡愁】情感美文

【乡愁】情感美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车到村口,我便下车。双脚踏上故乡的土地,身舒爽,心激动,步却缓。因为,我欲慢步丈量乡愁的距离,播洒乡愁的因子,感受乡愁的质地。故乡在靠近,乡愁也一点点放慢,熨帖、温暖,在心头慢慢释放、浸润。

老土路,石板街,不知载过几代乡亲,历过多少风雨,才轮到我辈踏过。慢步,漫步。儿时曾经欢快的脚步,如今已沉重;一步步将异乡的愁苦踩碎,换回快乐的自己扑进故乡的怀抱。看看路边的老屋、新芽,街头的老人、孩童,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闪现。慢下来,捡一枚石子,采一朵小花,摸一把野草,站在树荫下乘凉,坐在小河边休憩,到处都是故事,任乡愁慢慢泛滥。

那株老柿树,几十年,似未长高分毫,也未衰老丁点。就那样默默地在山间开花、谢花,结果、落果,看旁边的小树慢慢拔高。树下,田里劳作的乡亲,不疾不缓,不紧不慢,似一个节奏,耕作着时光。累了,便坐在地头吧嗒吧嗒抽支烟,一口口吐掉疲惫。发会儿呆、聊会儿天、闭会儿眼,悠然自得地等待庄稼在时令里慢慢成长、丰收。柿树伴着乡亲,乡亲依着土地,一年又一年。

乡间小路,农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园般的生活,在村里方可寻见。下地干活、干罢回家,脚步总是悠然。乡里乡亲,边走边聊,相互打趣,和睦融洽。就连拉着小车,亦如在散步。与乡亲攀谈,语速总也快不起来。他们会翻出陈年往事讲上许久,年轻人却当作新闻听得津津有味。农闲,乡亲们坐在墙根儿下棋、晒太阳,直到日头西斜;坐在庭院里纳凉、扯闲篇,直到月过中天;总有大把时间,去慢慢浪费、慢慢享受。

村里,越原始的生活,越触动情愫。那口老井,依然山泉喷涌。快速放桶入井,慢慢提桶出井;一根扁担,两桶清泉,挑回家中。一路吱吱的声响,如一首老歌滋润心田。石碾、石磨仍在转动,碾谷、碾豆、碾玉米;磨面、磨糁、磨豆腐。一头毛驴蒙上双眼,慢慢转圈;一位农妇手握笤帚,慢慢清扫,如一幅写意画淳朴亲切。那排土坯房,墙皮慢慢剥落,窗棂慢慢弯曲,虽无人居住,却触人心弦;似乎随时门会打开,主人进进出出;随时炊烟升起,飘出阵阵饭香。

放羊的老人,鞭子一挥,并无太大声响;羊群亦不理不顾,在山坡慢慢啃食,吃饱后移下山来。有时上路,挡住车辆行人,老人不管、路人不恼,只待羊群慢慢走过,留下点点羊粪、丝丝膻气。牛儿,在河边慢慢吃草、喝水,久久也不挪动;或干脆卧入草丛,呆萌着双眼慢慢反刍,偶尔甩尾驱赶蚊蝇。鸡生蛋,长长地咯咯嗒,炫耀一番;鹅仰脖,高傲地嘎嘎嘎,方步慢行。一条黑狗,一只黄猫,守着老人慢熬岁月。家畜,是村里一员,慢慢繁衍生息,与村人相伴日月。

与家人围坐,慢享一顿家宴,自是温馨、惬意、安闲。一锅南瓜粥,掺着蚕豆、玉米糁,炉上慢熬,味道才会喷香;猪骨鸡肉,用山泉水、山调料,小火慢炖,味道才会纯正。一盘泡菜,用家种的白菜、萝卜,在坛中慢慢发酵,才会酸爽可口;几枚咸蛋,用地道的土鸡蛋,在罐中慢慢腌制,才会蛋黄流油。剁肉、拌馅、和面,家人一起动手包饺子,包进浓浓的思念和亲情。美味在舌尖慢慢跳动,乡愁也便在舌尖慢慢品咂,融入血脉。临行,父亲打开尘封的酒坛,灌一瓶老酒让我带上,说想家了就喝上一杯,那是家的味道。

每回故乡,身心都会慢下来。一棵树,一块石,一口井,一颗星……我都会慢慢清点;一碗粥,一盘菜,一个馍,一杯酒……我都会慢慢品尝。回乡,慢慢卸下乡愁;离乡,慢慢装满乡愁;异乡,慢慢积淀乡愁。只要心系故乡,便会乡愁满满、乡愁慢慢、乡愁漫漫。

第三篇:一勺乡愁散文

我尝过香艳诱人的西式甜点,也嚼过焦脆欲滴的火热牛排,但却怎么也忘不掉那方落后又迷人的土地上,一勺勺浑浊浓汤里的乡愁。

中国人对汤都是有情结的。人阖眼于黄泉路上,得干一碗孟婆汤,以这神秘的汁液涤荡了前世的爱恨情仇;被碌碌的生活逼到虚乏,鸡鸭鱼肉冬虫夏草的乱炖好补,是亲友关怀的物质体现;深层次于补汤,则又有那俗滥而不朽的“吃啥补啥”——尽管随着科学知识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吃啥补啥”也饱受辩驳和争议,但在中华儿女的心底,却还是愿意固执而坚定地相信这美丽的谣言。

心里怀揣眷恋,舌尖也窜着渴望。

汤粗分有两种喝法,一是囫囵型,二是精致型。

囫囵型贴切其名,大口囫囵,豪放酣畅。那些所谓“品味生活,不失格调”的一类人往往不齿于囫囵的粗鲁,喝之然不品之的浪费,却殊不知囫囵之迷人,恰恰就在这对滋味只知冰山一角,而永不枯竭地对下一口的渴望之中。除夕之夜的我该乖乖列队于囫囵的大军中。白茫茫氤氲着的水汽里,蠕动着我对眼前灶台一铁锅排骨炖笋干的热切,缥缈里隐隐浮动着麻布黑围裙奶奶的身影,不止息地徘徊。偶然也顾盼,瞥见我蠢蠢欲动的眼神,嘴角一点上扬带起皱纹的颤抖,胜过晨霭里的微光。尽管那份热爱不及东坡的“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但却也满得快要溢出来。我执起碗边的勺,却嫌它太小,把嘴鼓成圆圆的“o”形,才相较差强人意。过季贮存的笋干化在奶奶黎明步行去镇上挑拣来的新鲜排骨里,一碗汤,竟瞒过上帝洞察灵敏的眼,偷偷藏了两个季节。这大概是我见过最妙的挽留光阴的方式了,一口口的囫囵伴着强烈的嘬嘴声,这种视之粗野的小动作却是当时的我引以为乐的。仿佛动静越大,自己对这汤的满足感就越能让奶奶感受到。即是对她一天忙碌的告慰了罢。

而精致型则是“绅士风度,淑女气质”的喝法。追求精致型的人,往往不止甘于汤的鲜美,还更乐意在碗盘勺匙上下功夫。灼灼里涅槃而生的瓷器,又在手艺工人的精雕细琢下蹁跹出几只昳丽的粉蝶,抽出几株希望的青绿。如此万事俱备后,甄享之程的火车头才发出隆隆的轰鸣。

可我如今却渐渐察觉我已从年少懵懂的囫囵蜕变成了小心翼翼的精致。

无关乎岁月的洗礼,风雨的砥砺,也无关乎修养的提升和仪态的端正,苦苦思索了许久,才明白当年的囫囵是因为有喝了这一碗还会有下一碗的底气,吃了这一餐还会有下一餐满锅的无忧。而如今的精致却是迫于家乡味的日益渺远,若囫囵喝完这锅汤,下一回再念起这滋味,又不知该托七大姑八大姨花多少时间心思老远地捎来了。

“汤是最好的下饭菜”,汤的咸淡,我偏爱浓者,尤其是与粒粒晶莹的米饭搅在一起,土话名作“饭汤”。纵使饭桌上菜种再少,一碗汤也能把我伺候得满嘴喷香,因此母亲常笑话我是不是太好养活,长大后太容易被人讨了去。奶奶也常嗔怪我这“好习惯”,觉得汤拌饭糊糊涂涂得像猪食般不讲究,我便毫不费力地应:“我就是头小猪啊。”月光踩着枝头飘落,在红瓦檐底下拥挤,被淋冷的竹椅边,母亲托着碗追着我满院子跑。“没汤,太干了,吃不下去。”母亲只好无奈地转身回厨房盛汤,得逞的我,在后头止不住地咯咯地笑着。星星很淡很疏,晚风很沉很甜,仿佛都在纪念着这一个个弥漫着故乡热土芬芳的日暮。

那令人难以释怀的,究竟是汤,还是汤里的故事?

很喜欢梁实秋先生的“不管我们这辈子吃多少回大菜,头发不会变黄,眼珠儿也不会变绿”。的确,我们在世界全球化的浪潮里一往无前,但一定得要守着自己的本心,守着那一勺乡愁。

若它日我孑然远方,相逢与这故乡的汤,心墙不肯把倔强的泪水放逐,我只愿将这一勺勺乡愁舀起又入口,把脆弱的咸涩寄托在舌尖,咽进我的一腔热血。这一勺乡愁咽进胃里,今夜梦中,所有的记忆,都会笑着开花。

第四篇:乡愁改写散文

乡愁》改写散文

(一)那是我小的时候,还在外出求学,每个日日夜夜,我都在思念中度过,而这思念,只能寄托在那每月几封的书信上。烛光摇曳,夜色朦胧,我拿着笔,书写着对母亲的思念:妈妈,儿子好想你啊!独自一人在外头,真的好孤单,没有你,遇到难题我与谁说呢?妈妈,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回到你的身边啊?空淡淡的房间里,溢满了无尽的乡愁,求学在外的我,只能独守着那一份思乡的孤独,这枚小小的邮票,真的很重很重。

(二)时光匆匆,那是新婚后的第二年,我独自去了他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那种思念的滋味真难受,我几乎夜夜都要尝到。看着这轮明月,我不禁想起故乡的她,从箱底抽出我的船票,就是它将我们分离,没有我的日子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回家,和你相聚,想到这,我的脸上绽开一个微笑——幸福就在不远了。

(三)竟然还是迟了,我呆呆地站在一方矮矮的坟墓前,泪水淌在脸上,天色已晚,但我全无察觉。为什么,老天要这么残酷,让我们母子分离呢?前几天还与母亲通过信,今天,我面对的竟是和亲生母亲的生死别离!母亲哪,是儿不孝,让您老受苦了,母亲,您怎么这样不说一句就走了,为什么让我独自品尝那苦涩的乡愁啊!

(四)现在的我,常常一个人静静的站在海岸边,眺望着。就是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和祖**亲分开来。或许一切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对祖国的热爱,是我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我遥望着,遥望着属于我的那片故土,那片令我梦魂萦绕的故土。相隔甚远,我却仍旧惦念,在那头的故乡,还好嘛?在那头的的朋友还好嘛?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第五篇:乡愁抒情优秀散文

乡愁,是一种很温暖的情感。

路遥有他的“双水村”,陈忠实有他的“白鹿原”,而莫言有他的山东高密,我也有我的黄土高坡。那些历历在目的记忆穿过生命的河床,在一生的光阴中念念不忘。无论你是举世瞩目的大家,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无论你是满脸沧桑的世故老人,还是不谙世事的轻狂少年,在故乡的面前,不过都是孩子而已。乡愁,便是我们相同的情感。

乡愁,是我们作为一个漂泊者最终的归依,是一处干干净净的思念。乡愁,不是千回百转,却念念不忘;不是刻骨铭心,却地老天荒。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有这样一句话:白孝文清醒地发现,这些复活的情愫仅仅只能引发怀旧的兴致,却根本不想重新再去领受,恰如一只红冠如血尾翎如帜的公鸡发现了曾经哺育自己的那只蛋壳,却再无法重新蜷卧其中体验那蛋壳里头的全部美妙了,它还是更喜欢跳上墙头跃上柴火垛顶引颈鸣唱。

是的,所谓乡愁不过也就是一种情怀。我们永远再无法重复昨日,于是,便一遍遍想念,一遍遍唠叨,或许是对故乡的愧疚,也或许是对无法回去的曾经的深度缅怀。然而,千山万水之后,当奔波了很久的生命疲惫不堪时,除了故乡,又何处安魂?

村子里常常有一些陌生的老人,在逝世之后就被儿女们千里迢迢运送回来。那时,母亲和父亲一边在锅里捞搅着煮烂的土豆,一边相互拼凑关于那个逝去的人的相关信息。有的,父亲也叫不上名,或者说那些人根本就不存在于父亲的思维中。谈起时,也只能说某某的大爷,或者是叔叔一类的称谓。他们早已离开了故乡,或许一生的时光与故乡有关的不过是几年而已。我默不作声,思绪在筷子与碗的碰撞声翻来覆去。那个时候我就特别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巅簸那么远再回来,哪里容不下一个死去的人呢?

那就是最浓的乡愁吧?

那个留在村庄的某某就仿佛是一个承接下祖辈使命的守护者,他们一代代相传下来,守候着血脉的原乡,等待着远去亲人的归来。他们又像是一面旗帜,年年月月飘扬着无尽的乡情,让那些飘泊者不管走多远,都牵念着回家的路。一棵树,枝条多么茂盛,伸展得再远,在它枯落的时候总是匐匍于树根之下。树如此,人亦如此。

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除了故乡,我们这一生不过一直在借住而已。

凌乱的摆设,老旧的祖屋,还有那道扶摇而上的炊烟,所有的所有,那都是家的味道啊!那些隐隐约约的人和事但凡一提起便是亲切扑面而来。每一条河流,每一棵树,甚至是每一道蜿蜒的小路都有无数可以让我们喜悦的往事。纵是时过境迁,我们依然能清晰地辨别出每一个故事的发生地,无数辗转反侧的梦里,我们不断温习着童年的所有。

故乡,总有讲也讲不完的故事,它用苍茫的身体收纳了从我们出生就开始发生的一切,甚至还有我们的父辈、祖辈。故乡不语,却把一切悲欢离合藏于怀中,任四季流转,花开花落中上演着一重又一重的人间戏剧。

我写过无数与故乡有关的字,每每提笔,便如脱闸的流水,你根本不用做多余的修饰,也不必为思路会半途断竭而苦恼,献给故乡的情永远是自然而流畅,悠扬而深重的一曲好歌。那是朴素的一笔,却有着烫金的光辉;那是粗糙的一笔,却芳香四溢。

我想,乡愁是永远不会老的,哪怕村庄老了,废墟一片,哪怕我们老了,反应迟钝。

年老的时光中,也定会在某一个安然的时分,对着身边的后辈喋喋不休,一把把全是我们天真的故事。

我就坐在一缕风里,阳光透过摇曳的树影,时隐时现。首先我会告诉孩子们,我的爷爷喜欢穿黑蓝色的粗布棉裤,他有着白白的胡子,他如何深一脚浅一脚在那个村子扎下了生命的根。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很旧很旧了,但这是我无法不讲的。然后我会讲那个奶奶庙,那里有我爷爷对父亲的爱,他说父亲总是在他的肩头撒了欢地闹腾,他一次次带父亲去那里烧香还愿。虽然我的印象中,奶奶庙从来就是一些破砖烂瓦,但那是爷爷讲给我的故事,他的目光总透露出无限的怀念。

接着,我会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在两个哥哥之后,我顺利地以久盼的女儿的身份来到父母身边,从此在他们的宠爱里任性、顽劣。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有什么好吃的还是紧着我,两个哥哥不敢惹我,只因我爱哭,那是我最强大有力的武器。不管有理没理,一把泪水就轻易攥取了母亲的呵护。但我的母亲很严厉,她从来不溺爱我们,记得有一次,我也想着学别的同学回去找家长告帐,为了激起母亲的愤怒,还特意夸大了事件本身。然而母亲却训了我一番,她没有给我去撑腰,我只能没趣地走开。自那以后,我再不生那般念头,努力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

我会告诉孩子们,小时候的我怎样在小水渠里赤着脚丫玩水寻欢,而哥哥们在冬天的时候戴着厚厚的棉手套,穿着笨重的棉衣扛着自己制作的木头滑冰车总往大渠里跑。大渠的水积成了厚厚的冰,他们就坐在冰车上,两只手不停滑动细细的铁杆,然后就听到他们愉快的尖叫声。我也坐过,也想飞舞一下,可总以屁股摔得火烧火燎而失败。腊八的时候,母亲还会打发他们去大渠打冰,他们总能扛上一大块,回来的时候鼻子都冻得通红,嘴里呼出的热气在眼前缭绕。母亲一边说有一小块就够了,一边放到院子里敲开,一点放在水瓮上,一点放在门头。

我还会告诉他们,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套麻雀,怎么样踩着“嘎吱嘎吱”的雪,一边走一边攥无数的雪鸡蛋玩。还有过大年时候穿新衣服的那种激动,进了腊月母亲和邻居相跟着进城,买年画、买糖果、买新油布,然后给我们每人换件新衣服,她和父亲却总是凑合凑合,把旧衣服洗洗就可以了,母亲常说只要不是打补丁的就是好衣服了。那个时候对新衣服的渴望是积攒了一年的向往,穿好之后生怕弄脏了,起褶了。不过这种小心谨慎没持续多久,就搞得一塌糊涂,衣服上除了油污就是土灰。

接着,该讲讲我们怎么偷杏、偷红枣,还偷摘别人的麦穗了。还有昏暗的煤油灯下无数次地映照出的母亲的身影,她缝缝补补,她可以把高粱杆串成漂亮的楄子;可以将杂乱的羊毛辗成粗糙的毛线,然后织成我们一家大小暧暧和和的羊毛袜。厚厚包着棉花的打了桨子的棉布,可以在母亲的手里变成我们过冬的暧鞋,一条条花布也可以在她的裁剪下变成一个花书包。

农闲时候的父亲,总是手里拿着锛、木椐、墨斗,时而眯着眼瞅木头的纹路,一会儿又一条腿架起架住木板,“唿啦”,“唿啦”地锯了起来。要么是坐在地上,一把把柳条上下翻飞,错落有致,最后在父亲的手里变成了结实的筐子。以及他为了生活一次次往返山里,被风吹干吹裂的嘴唇像一个蜷缩在暗夜的魔鬼,透着狰狞的样子。

那些原始而艰涩的记忆总是像放电影一样,循环,再循环。

记得,那个时候看电视是跑到别人的院子里,我们巷子最早一台电视是姨爷家的,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摆在院子里,引得我们在夏日的傍晚早早吃完饭,就急急聚了过去,到了冬天,便坐在他家热热的炕上,一大伙人边说边看,姨奶还会炒些瓜子招待大家。

还要讲长大的我们,如何欢喜地飞出村庄,而渐渐老去的父母如何坚守着生命的土壤,依然无法停下忙碌的身影。那望着我们离去的惆怅以及等待归家的喜悦;那些满是家的味道的饭菜,还有鸡鸣狗叫。那一切的一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总关情。

乡愁,任凭你伸出多少的手掌,也无法拃出它的长与宽,就算你穷其一生的光阴,也永远无法度量。它会随生命而来,也终要随生命而去。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但我却深信不疑。不管故乡贫穷与富有,它从来就是一种灵魂深处的依附,那些淡淡的乡愁中除了儿时纷繁的记忆,也有成长路上见证的父辈的艰辛与疼痛,不能否认每一次的回望也有落泪的冲动。然而正是那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才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的沉重,以及生命的珍重。

故乡,最贴近大地的胸膛,有着最苍茫的力量,粗犷而狂劲!

乡愁,是人性中最浓抹重彩的一笔。看过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懂得他不过十年光景的故乡岁月却成了一生最重的课题,无论他行走在中国大地,还是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无形之中他的深层意识中总时不时闪现故乡的影子,一个浙江小镇。也偶读鲁迅,那个鲁镇上的故事不也爬满了他的文字吗?闰土也罢,三味书屋也好,只不过他把一抹乡愁化为了一把把利刃,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如果你读过史铁生的《遥远的清平湾》,定然也会读出乡愁的味道。清平湾不是史铁生的出生地,却在他短暂的健康岁月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被他称为第二故乡。他把那乡愁写成字,落成章,展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前。他说人的故乡并不是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故乡。

故乡,蕴藏着我们生命的历史,是一卷沉甸甸的记忆,只要你轻轻一呼唤,乡愁便醒来了。

要么,它就从来没睡着过。

下载乡愁粼粼的情感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愁粼粼的情感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情感散文

    路过爱情 很久之前,我们还熟悉彼此的时候。我半开玩笑地问起过你,为什么不能帮我写一篇文字。你说,你不想。 很久之后,包括此时,我仍是认为,因为不够了解,才写不出。我也一样。从认......

    情感散文

    题记:女儿是父亲的“情人”,从她来到世上,他们就结下了一生解不开的缘。我把此文送给女儿,愿远方的她平安幸福,并祝她生日快乐!文/曙光茉莉花开了,开在六月,每当那洁白如珠的花蕊,一......

    情感散文:别样

    点一盏灯,听一夜孤笛声。沐浴青灯昏光,沏一杯沁人香茗,拥一卷古朴诗书。轻然翻开透着墨香的纸页,呷一口香醇。唇齿留香的刹那,竟与你不期邂逅。一袭白袍,倚楼临风,衣袂飘飘,举樽酹月......

    曾经情感散文

    进入八月,时而有雨,尽管是大伏天,在有一周就要立秋了,但当夜晚来临,仍能感觉一丝丝的静谧与凉爽。又好久没记心情了,心里压得沉甸甸的,记录只是为了解脱,为了给自己找个喘气的空间…......

    回家情感散文

    期盼的日子终于姗姗来临,回家的步子匆匆,走在通往远方亲情的路上,一路温馨。家乡在寂寥偏远的小村里,一户勤劳朴实的人家。父母虽然普通,却用羸弱的肩膀和双手为子女铺就了通往村......

    落叶情感散文

    清晨,对镜自照,鬓角白发又茂盛地长了出来。叹了口气,拨通了淑波理发店的电话,约好将近中午人少的时候去染发。理发师淑波是个很健谈的人,也是个记忆力相当好的人。去她店里第二次......

    故乡情感散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当你走向成年,面对大千世界,社会之门吱呀一声为你开启之时,这意味着:你即将迈出故乡的门坎。也许,在你迈出故乡门坎之际,你会回望,深情打量这个你童年编织梦......

    家情感散文

    小时后家门前有一条田间小路,它弯弯曲曲的通向未知的远方。大一点的时候,我常常站在门前路口向远方眺望,觉得它的终点应该是一个绿草如茵,鲜花妙曼,仙果飘香的地方。追着这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