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机械专业新生的TRIZ概论教学实践论文(本站推荐)
摘要:总结了近三年来在机械类新生中进行TRIZ概论课教学的经验,具体介绍了教学过程和安排方式。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新生群体的特殊性,以突出思维培养和提高对身边事物观察能力为基本目标,并给出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TRIZ理论;教学实践;课堂讨论
随着世界科技的日益发展,创新的重要性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并被提升至关系到国家发展和实力的高度,而由此引申的创新人才培养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并被更多的人所实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2009年起我们在大学一年级的机械类新生中开展了TRIZ理论教学。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被世界公认的、有助于开发人们的智慧并能帮助人们解决发明问题的有力工具。
通常认为TRIZ理论由以下九大部分组成:
(1)技术系统的八大进化法则;
(2)最终理想解(IFR);
(3)40个发明原理;
(4)39个标准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
(5)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
(6)物一场模型分析;
(7)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
(8)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9)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
TRIZ的各部分均有自己关注的重点,如“八大进化法则”关注的是技术系统的进化方向;“发明原理”更多地关注具体的解题思路;“IFR”更关注的是最终目标的确定等等。这些部分既相互关联,也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根据1学分的课时安排和大一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对“最终理想解”(包括创新中资源的发现和利用)、“40个发明原理”、“39个标准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进行了重点介绍,其他部分仅作简单提及。
一、基本教学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培养学生创新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直觉和洞察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创新概论教学的受众是机械类的大一新生,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作了如下考虑:
(1)使教学过程涵盖完整的创新过程,但有所侧重。根据创新教学不断线和可延续性原则,确定了概论课程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体,注重创新思维的锻炼过程,辅以创新结果检验的基本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锻炼作为主要努力方向,而将创新结果的评判用于检验创新思维教学的有效性和从中发现需要改进的教学方式上。
(2)使重点教学内容形成一条主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了解这样的事实:
1)我们的身边有许多需要改进的事物和已经被改进的新事物;
2)所有改进所遵循的均是理想度增加的原则;
3)理想度增加最有效的办法是新资源的发现和资源更有效的利用;
4)创新是通过在发现矛盾并以非调和方式下解决矛盾后来实现的;
5)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实际上我们已有许多成功的思路可以参考;
6)创新是需要结果作为最终说明的,而判别标准则是能否被用户所接受。
尽管对教学目标还可以列出更多的具体化指标,但如果达到了上述目标,则创新理论的概论性教学就应该被认为是成功的。
二、各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和注意点
TRIZ概论教学由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发明问题小论文等环节构成,下面对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简单的介绍。
1.课堂讲授
课堂教学以TRIZ理论的讲授为主,但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应该有更多的应用实例介绍。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应该由浅及深、逐步深入。如在讲授分离原理时,以城市道路为例,从信号灯的时间分离,高架和地铁的空间分离,引入到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普遍采用的十字路口的待转区和待行区的设置(可以看成是多种分离原理的使用);然后从十字路口问题引伸到自动线设计控制中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不但使理论的应用得到了延伸,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发明原理的多用性问题。
2.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就创新理论的教学和实践而言,背诵理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深刻的领会直至应用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据此在各个节点上给学生更多的引导。譬如在发明原理的讲解时,我们针对“周期性作用原理”举了一个防风打火机的例子:该打火机通过周期性的点火而实现防风作用。而就此提出的问题是:这在创新思维上体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回答:“在设计防风打火机时,可以考虑只要火能够被足够快的重新点燃,而不必考虑它是否曾经被吹灭。”这一例子使学生在了解发明原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了思维定势对创新设计的阻碍作用。课堂提问时最重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问题,实践中经常遇到经多次提示仍没有响应的情况。对此,我们没有一概采用点名提问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声音捕捉”的方法:通过捕捉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声音,遇到“杂音”则点名提问,遇到“相关音”则以学生的只言片语作为新的引导起点。采用这种办法不但可以很好地保证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思维的基本规律——逐次递进。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基本操作方式为:按1组4~5人进行分组,选定组长;根据课程的教学进程,在合适的点上留5~10分钟进行分组讨论,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根据时间选定适当的组数(3~5组),各组进行3~5分钟的讲解,教师负责对每一个组的讲解问题进行引导和点评,课后上交讨论的书面结果。
课堂讨论是课程教学环节安排时的重要一环,基本构想是希望它不但能使学生更深地理解理论,也能成为最终创新小论文的铺垫,但结果却出乎所料:在前一次课布置了“在生活中发现一个有待改进的问题”的题目,而在第二次上课讨论时很多学生只是“空手而来”,讨论根本无法进行。问其原因,答案竟然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找”。刚开始,我们将这一现象归究于多年应试教学养成的被动性参与和学生的惰性,但与学生深入交流后却发现其实并非如此: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去想了,但真的没能观察到有新意的内容。“观察总是有选择的,它需要有选定的对象、确定的任务、兴趣、观点和问题”,当学生不明确这些内容时,仅仅要求他们观察是不够的。通过在前几次讨论时降低观察难度,即采用“布置具体的观察对象”,“给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观察对象和观察目的”的方式,使后续的讨论得以较顺利地进行。
4.小论文讲评
最后的小论文采用自由选题方式。作为期终作业,要求学生必须上交1500字以上的创新小论文。为了保证小论文的质量,安排了两个单位时间的学生PPT演讲、教师点评环节。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深化学生的思考,纠正学生的错误。譬如说,有学生提出了一种节能想法:感觉到骑自行车时身边有风,这种风可以被利用,即在自行车上装风轮,风轮带动发电机发电,但却没有考虑身边的风实际上是骑行时需要克服的阻力,加风轮将增加阻力。通过对“能量守恒”这一基本原理的提醒,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利用多余的能量才是合理的。通过启发,学生提出了改进想法:可以使风轮在自行车速度高于某个值时自动打开,不用刹车而实现减速。
小论文中反映的主要不足有:
(1)学生间的合作性不强。尽管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问题分析和论文写作以提升论文质量,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独自完成。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们不知如何合作,或者是不愿或不敢对较大问题进行探讨。
(2)内容涉及面较窄,分析肤浅。相当部分小论文涉及的是学生自认为高科技的内容,如电脑、汽车、飞机等,而对身边的事物或认为太低档,或认为不值一改。在论文书写时半数学生以罗列为主,分析不足。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对此将结合后续教学环节作进一步的探讨。
三、结语
几轮的创新概论教学使我们对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增加将有助于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实践结果表明,在机械类大学新生中开展创新概论教学是可行的,而TRIZ理论则是其中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二篇:机械概论论文
机械概论论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认知
学号:班级:姓名:梁成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01004000412 1004
引言
通过八周的课程,我对本校机械专业有了大概的了解,尤其对其中的机电专业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就业条件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这对于想在大学充实自己的我非常有诱惑力。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融,机电领域也同样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程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涵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二、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机电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年代以前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70—80 年代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 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智能化阶段:20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逐渐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1.全球整体现状
(1)机电一体化产品几乎遍及所有制造业领域。在产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产业机器人正向智能化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数目在未来十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进进办公、治理、娱乐、家庭等各个领域。
(2)机电一体化从单机向整个制造业的集成化过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它打破原有部分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预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治理的有机结合。CIMS的实现是全局动态的最优综合。
(3)激光技术进进机电一体化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是激光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不仅大大扩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而且使一些行业出现重大变革,是当今信息业与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4)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迅猛。微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大量高新技术的兴起,微细加工技术和装备不仅支持了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微机械的诞生和发展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国内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其列为“863计划”。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固然目前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我国加大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将其确定为国家高技术重点研究领域,给予优先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数控技术方面。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很好成绩。目前,已具有年产数控系统3000多套、主轴与进给装置5000多套的生产能力。近十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进步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进步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进纳米级(0.01μm)。
(2)产业机器人方面。我国1986年将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列进国家科技计划,现已把握了机器人操纵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和软件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并进进实用化阶段,开发出弧焊、点焊、喷漆、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及能前后行走、爬墙、水下作业的多种机器人。目前,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把握了产业机器人操纵机的优化制造技术,解决了产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等关键技术,还把握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作站)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专门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中国市场上总共拥有近万台产业机器人,其中完全国产的产业机器人(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产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和技术预备,CIMS已经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已在清华大学建成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在著名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了7个CIMS单元技术实验室和8个CIMS培训中心。2000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10多个行业、200多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通过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当前,CIMS的进一步试点推广应用已经扩展到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冶金、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正得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进。
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4.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5.系统化:其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一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含义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机械运行维护,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明显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使用,将带给该专业高职毕业生以广阔的就业市场。而且,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
七、总评
综上所述,机电不仅知识面宽,而且是中国现在紧缺型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好。同时,中国的机电技术并不发达,学好机电也是现阶段有责任心的大学生的责任之一。
第三篇:机械概论论文
机械工程概论
概述:机械工程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着人类的进步,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在人类的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机械工程又是一个大的范畴,它包括很多门类,其中有: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各学科都有其特点,其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更是独具特色。内容:
一、机械工程各专业特点
1、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主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成型的相关领域内,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和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介绍
1、过控专业的含义和学科地位(1)过控专业的含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以过程工业为服务对象,主要研究过程工业必需的设备与控制技术。是融机械、化工、能源、材料和控制工程等学科于一体的复合交叉型学科。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科是机械大学科的一个分支,它自己是属于机械领域,同时又服务于过程工业,自身的发展又需要机电控制。
所谓过程工业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以达到改变物料性能的加工业,它涵盖了化学、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甚至于冶金等众多行业部门。过程工业需要由为数众多的单元构成,将每一个单元实现功能的设备连在一起便构成过程装备。与其相关的行业包括:工艺过程(化工,石油化工,食品,制药,轻工等),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材料等),以及装备的控制
过程工业与矿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等国民经济行业直接相关
过程工业可分为流体动力过程、热量传递过程、质量传递过程、动量传递过程、热力学过程、过程装备又可以分为:流体动力过程及设备、传热过程及设备、传质过程及设备、热力过程及设备、机械过程及设备、化学过程及设备
概括地说来,凡是涉及热量传递、能量传递及质量传递过程的工业,均属于过程工业,而不仅仅是化学工业。过程工业,或者说是流程工业中涉及的所有的机器和设备,均属于过程装备。(2)过控专业的地位
过程工业是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家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在整个制造业中,过程工业的产值比重接近50%,利税贡献更为显著。
2.过控专业的发展简史
(1)、纵观世界过控行业的发展
过程装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炼丹术。
产业革命的标志—瓦特蒸汽机的发明。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冷凝器,使蒸汽出口温度降低,从而提高了热机效率,1769年获专利。
法国人卡诺(Sadi Carnot),1824年,二十八岁发表了《关于火的动力及产生这种动力的机器》,阐述了他的理想热机理论。36岁去世。奠定了热力学的基础,为发展新的热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1909年,Fritz Haber,(德国物理化学家)发明了用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合成氨的方法。
1909年,Fritz Haber,(德国物理化学家)发明了用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合成氨的方法。
Carl Bosch工程师 和 BASF‘s 主席, 将上述工艺在常压与高温下进行试验,成功的形成了现代工业生产合成氨的方法。
1944年,全机电式计算机“马克”问世。它标志着现代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硅的提纯使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快,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石油化工的兴起是20世纪化工流程制造业的杰出贡献。由于物理学和有机化学的进步,工程师们制造出了人造丝(1903)、人造棉(1912),掌握了蒸馏和裂解石油技术(1913—1936),制造塑料(1909—1918)、化学纤维(1912)、尼龙(1940)和人造橡胶(1930)。现在塑料和人造纤维成为人类衣、食、住、行须臾不能离开的材料。
1942年,核反应堆的成功问世,使核电技术得到了大发展。
2、我国过控行业的发展
60年代,中小型化工、发电装置。
1980年-1985年,大型尿素装置国产化:研制成功尿素合成塔、高压洗涤器、二氧化碳压缩机等大型尿素装置关键设备,年产 52万吨尿素装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 80%以上。
1986年煤化工-电石、乙炔化工设备的国产化。
1984-1993年,研制成功磷铵生产的关键设备如氨化粒化器、重载斗提机、万吨级磷酸储罐橡胶防腐衬里、喷射混合器、文丘里反吹袋式除尘器等,24万吨磷铵生产装置国产化率达 85%。
1985-1990年,年产 60万吨碱装置成套装备的研制。
1979年-1987年,我国第一套油头年产 30万吨合成氨大型国产化试点工程,已长周期稳定生产。
1987年-1992年,天然气原料年产20万吨合成氨成套装备研制。1993年,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成套装备研制。
1994年,14万t/a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国产化率达 80 %以上, 其中内壁镜面抛光反应釜、大型离心机、大型回转干燥机等设备均由国内研制。
1993年-1994年,30万t/a大型合成氨、52万t/a尿素装置中的离心压缩机组:自行设计制造了天然气压缩机组、氨冷冻压缩机组和CO2 压缩机组。1994年-1999年,年产 45万吨乙烯改造扩建成功, 国产化率达70%。1995-1999年,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研制。2000年,压水堆型核电站装备技术,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到50%以上,恰希玛核电站设备中的85%均由中国制造。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均获成功应用。
2001年,实现1 0万t/a聚酯成套设备国产化。
3、过控专业的主干课程
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包括: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制造、过程装备控制。专业实践知识有:实验,实习,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有:人文基础,经济管理。工具是:计算机,外语。工程技术基础有:过程原理,机械设计,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理论课:热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基础。公共理论课:数学,物理,化学。○(1)、过程装备设计是根据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和市场竞争要求(性能、质量、成本等)综合考虑环境要求和资源利用率,运用工艺、机械、控制、力学、材料以及美学,经济学等知识,经过创造性劳动制定可用于制造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塔设备,换热设备,反映设备,储存设备的设计。
(2)过程装备制造主要分为受压壳体制造的准备、成型加工(筒节的弯卷成形、封头的成形、管子的成形)、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其中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包含:焊接接头
焊接方法及工艺,常用钢材的焊接
热处理,这是过程装备制造的关键。(3)过程装备控制主要是致力于机械的自动化,包括自动检测,自动信号连锁与保护、自动操纵与开停车自动调节等内容。
三、总结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在专业合并之后一个新名词,但是其内容却一直在发展,融合于机械类专业之中,致力于化工机械,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就业前景广阔,我们每个过控人必能在以后创造自己的辉煌!○1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7 卷增刊 P43
第四篇:专业概论论文
专业认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体会
四周的专业概论课程让我了解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我感受颇深。老师的精彩演绎让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更加深入地认识。老师带领我们概览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涉及的课程,专业培养计划,以及专业今后的研究方向。还给我们介绍了我国木材工业的概况,让我们对木材科学的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今后的发展有了大致的印象。为我们将来的专业选择指明了方向。
老师主要就专业培养目标,主干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七大研究方向(木材学,木材干燥,木材加工装备与过程自动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木材学、木材干燥学、木工机械、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胶粘剂与涂料、工程木制材料、木制品生产工艺学、人造板生产工艺学、家具设计等),就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老师的讲解图文并茂,通过简单的实例将生硬的专业知识轻松的传达给我们每位同学,让我们对今后所学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们有信心学好这个具有极好发展潜力的专业。
关于课程的体会,首先,我觉得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让我们有一次与专业老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有一次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的机会我们应该倍感珍惜。所以,在这里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了解到我国和我校在木材领域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我感到我们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前景是十分广泛的,但是相对于国外的企业,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上相对低端,大多属于低端型和粗放型。因此,我们木材科学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更多的努力。
第二部分 对我国木质材料资源现况的感受 资源概况 1.据最新(第七次)对森林资源的清查,我国有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 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居世界第五位。人工林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2.与第六次清查相比,森林覆盖率上升2.15%,森林面积净增2054.3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年均净增2.25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
3.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按人均占有量计算, 森林蓄积量9.801m3、森林面积0.149 hm2、木材消费0.28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
首先,看到这些资料,我感到我国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光有数量也是一大特征,我国资源的质量不是很高,有些木材是没有太多利用价值的,而且我国人口数量巨大,人均资源稀少,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木质资源是我们所需要做的。
其次,如何更好地将除木材以外的木质资源转化为可用资源也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弥补木材不足的状况,也可以废物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竹材、藤本、灌木、作物秸秆类资源都是木质资源,它们都可以作为木材的代替品。如果将这些利用好,那么我国的木材工业就会更上一层楼。当然,这是我们需要去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因为木质材料不光有优点,还有很多缺点,需要去克服这些缺点才能完成完整的产品,并且投入生产,为人们提供好的产品。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三部分 人造板概论 木质资源材料的优缺点 优点
易于加工,加工所需能量较低,不易污染环境; 木材质轻而强度高; 的热绝缘和电绝缘材料; 良好的声学性质;
木材有吸收能量的作用; 木材在破坏前有预兆;
木质资源材料有天然的美丽的花纹、光泽和颜色,有特殊的装饰效果。可吸收紫外线,反射红外线; 是纤维素的主要来源之一; 可提供一些药品的药用成分。缺点
干缩湿胀性; 易于燃烧;
容易腐朽和被虫蛀;
木材的性质各向异性及木材的变异性; 具有天然缺陷。
人造板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重要产业,是实现可持续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大径级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满足建设和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造板是木材利用的一大方式,他将无法成行的木材制作成产品,多方面重复利用,不仅节约资源,也为建筑家装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它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融入更多的科技,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第四部分 木制家具
木地板主要包括: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强化地板
实木地板属天然材料,具有合成材料无可替代的优点,无毒无味,脚感舒适,冬暖夏凉。但它也存在硬木资源消耗量大,铺设安装 工作量大,不易维护以及地板宽度方向随相对湿度变化而产生较大尺寸变化等不足。
实木复合地板的外观有与实木地板相同的漂亮木材纹理,尺寸稳定性好,易于铺设和维护,如选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产品质量更稳定。
复合木地板是一种复合的结构,表面耐磨程度高,防潮性能好;,加之选材都来自于速生林,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自然资源,因此是一种比较环保的装饰材料。
强化地板,学名称浸渍纸层压地板,它利用高密度纤维板或刨花板作基材,表层覆耐磨层、装饰纸;底层为平衡纸,经热压、剪切、开槽而成。它具有高强、耐磨、耐烫、耐化学腐蚀、良好的装饰效果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木制品还应用与家装的各个方面,如木门窗,木楼梯,各种木制家具。总之,木制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
第五部分 木结构建筑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基本上都是由木结构构成的,木结构房屋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使用寿命长
2.施工简易,工期短
3.个性化室内设计
4.冬暖夏凉
5.抗震
6.防火
7.防潮,防虫,透气
8.节能效果好。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真正的可持续节能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六部分 木工机械行业
我国木工机械行业近年来一直高速发展,在国际上行业排名第五位。2003年我国500强行业平均利润增长率排行榜中,木材行业高居榜首。50年来,我国大陆的木工机械生产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测绘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不断发展起来。但是科技含量高,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的高,精,尖产品奇缺,尤其是与先进工业国家,如德国,意大利,美国等相比较。
第七部分 我国木材工业发展方向 木材工业原料结构主要特征:
1.以天然林优质大径材的供应将急剧减少,人工速生材、小径材、次生林将是今后木材工业原料的主体;
2.竹材要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进一步合理利用,综合利用; 3.农业剩余物将成为潜力巨大的替代资源。
我国木材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人工林木材与代用材加工利用技术 2.大力发展木材加工新技术 3.重点发展木材绿色加工技术
第八部分 专业方向,骨干课程概括
主要专业方向:1.木材材料科学
2.人造板与木基复合材料
3.家具设计与制造
4.木材及其代用材的高效利用技术
5.木材加工装备与过程的自动化
骨干课程:《木材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木材保护与改性》
《木材商品学》
《木质环境学》
《木材干燥学》 木材干燥学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专业课程。第九部分
课程体会
以上老师介绍的这些与木材有关的知识是我们以后会接触到,学习到的。木材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与生活息息相关,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专业是如此重要,木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专业概论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专业课程还未结束,会伴随我们至少4年,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本专业从无知到产生兴趣,大致了解。原本因为调剂专业感到很不服气,现在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自己有兴趣,并且有信心学这个专业,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考研。我会在四年里努力学习,争取保研。十分感谢老师的讲解,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今后的方向,知道了自己如何在大学中学习。
第十部分
道歉
老师,我很抱歉在此课程中迟到,在此郑重的向你道歉。
第五篇:机械专业实践报告
毕业设计 实践(实习)报告
T1013-520100130543
实践(实习)时间:2014 2.13~3.1
实践(实习)地点:十堰汉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实践(实习)目的本实践环节安排在毕业设计前,其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能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了解国内相关企业的现状,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应用,为毕业设计开题、实验测试和论文撰写方面收集第一手资料。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调研能力、文献综述的能力、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
要求学生应以严谨、踏实的作风参加实践,严格遵守学校的有关纪律和规章制度,确保实践安全、有序、高效;学生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深入设计、管理部门和车间,了解设计、制造等流程,参与实验测试等实践活动,学会设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实习)分析
本人自2014年二月中旬开始在十堰汉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工作,十堰汉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取得湖北省建设厅颁发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证书,进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采购平台,集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及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性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非标及环保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及升级改造;设备维护大修;商用及家用中央空调设备的销售及工程安装。
我所从事的的工作,虽然实习到目前为止我只是进行一些非标机
械装置的拆图画图工作,但我明白,熟练掌握各种绘图软件的操作是一个专业的非标机械设计人员技改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拆图要首先弄明白自己所拆工件的工作原理,加工等级,这样才能保证所画图纸能按要求完成加工,我只有练好了这项基本功,才能谈那些真正的机械设计。前不久师父给我讲了很多非标机械设计设计的一些事项,我的总结如下:
一、非标设计的目的:
1提高产品质量;
2.提高效率;
3.确保生产安全。
二、非标机械设计必备:
1.必要的设计手册,在网上可下载电子版的,手册是你最好的老师,从书中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知识。比如设计时需要齿轮,手册中就可以找到设计齿轮的参数。遇到问题先找手册。
2.下载一些机械设备的图册,供你开阔思路用。
3.设备运动轨迹无非是直线或旋转,掌握这些机械原理,再结合电气,气动和液压就能设计出非标设备,好坏另说。
4.最好下载一些cad版标准件,放到cad的设计中心中,方便粘贴使用,提高工效。
三、非标机械设计准备:
1.了解设备的用途,是加工设备?还是试验设备?或是工装夹具。
加工设备:首先保证加工精度,其次上下料方便,准确,快速。试验设备:提供相应动力,试验必要的测试点,与电气怎样结合,显示数据和读出数据。
工装夹具:需要怎样限制自由度,上下料快速可靠。
2.现场考察,了解相关数据
a.设备相关数据,比如外形尺寸,相应兑现图纸及尺寸
b.设备安装场地的相关数据,是否与其他设备干涉
c.设备安装使用的电气相关数据,电压是多少伏,能提供多大功率
3准备一些行业标准,网上生产厂家的产品相关数据,各厂家都会提供原理、安装尺寸等数据,为画图做好准备。
4.拿出方案:
方案的可行性报告包括如下内容:
a.原有设备的效率,精度等,阐述为什么更新或增加
b.新设备的特点
c.制作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外协加工费
d.成本收回期,半年之内收回投资,马上做;一年内收回投资可以做。包括减掉多少人工费,提高效率创造的价值等。
e.制作周期估算。
四、非标机械设计制图:
1.在脑袋中勾画设计,发挥你的想象,把设备分成几大块,每块采用怎样结构,怎样衔接。
2.绘图,将想法落实到图纸上。先画总图,再画零件图。方便更改设计和想法。
3.强度校验,有经验者可直接选料,经验少者,要作简单校核,防止出现重大失误。
4.校图,主要检查零部件是否有干涉,是否安装方便、使用方便、维修方便。
5.整理图纸,计算出配件重量,作对外快速报价用,加工配件核价可按材料重量×材料价格×2~3倍即可。
五、非标机械设计忠告:
1.新手设计的东西肯定不够完善,应多请教老工程师,一般都会给你指导,完善提高自己。责任心强的,可能担心而睡不着觉,谁都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只要用心就会没问题的,即使有失误,也难免,就要看你怎样弥补了。
2.机械行业不像电子行业发展迅猛,原因很简单,可利用的原理很少,发展也是由电气工业的带动,机械与电气、气动、液压有效的结合而发展。新材料的发展给机械带来轻巧耐用好处。机械原理就和音符一样,只有几个,设备也好,产品也好,看你怎样搭配了,多看一些前辈的设计,读懂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来,这不叫抄袭,而叫应用。
3.设计出的东西千万要方便维修,小到扳手有没有地方放,实在不行可用内六角螺栓。方便加工,设计时要考虑加工问题,比如尽量不要在圆弧面上钻孔,如果一定要钻或是通过中心,或是先加工平台再钻孔。
4.设计初稿出来后一定要优化,有没有更简便的方式,或更先进的零部件代替。比如要做电动平车,有直流和交流传动,交流的不很安全,而且有电线路传输,直流成本高,要有整流装置,但也可用蓄电池。运送平车要求速度很低,60m/min,电机转数很高,通常就要使用变速箱变速,但上网上了解直流无刷电机转速可做到40r/min,这样就不用变速箱了,减少了投资,减少了故障点,减少了维修成本,这就是创新。
四、结论(或体会、认识等)
三个星期以来,我每天主要工作就是绘制CAD零件图。工作内容看似简单,却实则得处处小心谨慎,因为制图人员的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将导致零件的错误加工,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最近参加的一次公司季度员工大会,在会议上我们听取了公司各个部门主管对上月工作的总结以及对下月工作的计划安排以及每个部门员工代表的发言,让我明白了公司各个部门的业务职责。也看到了一个纪律严明,制度完善,执行坚决,员工各个身怀一技之长,各司其职,精诚团结的充满生机的公司。同时也让我感到深深的压力,因为这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是那么优秀,那么专业尽责。不过我喜欢这里,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工程师。
实习期间,我发现我的每一位同事,主管,领导都是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精湛的专业技术让我钦佩,扎实尽责的精神让我深感惭愧。因为我刚从学校出来,习惯了那钟懒散大意的生活,早就忘记了一个机械人员应该具有应该具有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基本素养。更缺乏的是精益求精的求学意识。不过现在我来到了汉唐机电,我相信在每一位优秀同事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摈弃恶习,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