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学习环境两部分,但因为教师或幼儿园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与理论上都存在着严重差距。如自主意识薄弱,不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材料,限制幼儿思维发展和想像力,互动太少等等问题。为了完善物质环境以及发挥好环境的教育功能,将环境作为课程的动力载体,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总结出一些改变和完善的措施,即幼儿园应做到坚持“四原则”;让环境活起来;使环境具有弹性等。总之要严格从幼儿实际和园所情况出发,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发展。
关键词 :环境创设;环境教育;问题现状;改善策略
目 录
摘 要.................................................................1
一、幼儿园在进行物质环境创设出现的问题现状.............................2
二、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环境创设出现的问题现状.............................3
三、针对当前的幼儿环境创设问题提出的有关改善策略.......................4 参考文献................................................................................................................................8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又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面对21世纪的学前教育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盛大趋势,各个幼儿园更是异军突起,力争向“更好、更高、更全面”的教育宗旨靠拢,幼儿园之间在建园规模和教师队伍进行比拼外,更加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教师质量的较量。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幼儿园在进行物质环境创设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在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往往大主题较明显,具体的主次却很模糊
我们可以用一棵大树来比喻成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布置。把每次幼儿园要进行环境布置的主题比做大树的主干,一般情况下,负责环境布置的教师总会根据园里布置下来的内容去寻找所有有关该主题的一切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大树的主干和主干上的大分支和小分支。然而当布置呈现在人眼前时,往往会发现整个室内环境布置由主体到部分就只有树干和树的分支,主干部分最容易被忽略掉。这样,当我们去看着这棵大树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树干上一堆凌乱复杂的分支,没有主干部分的存在,便失去了大树本身的美感。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就如同一棵生长茂密的大树,它的成长需要各个方面的“养料”充足,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成一棵健全的参天大树,在茂密的丛林中茁壮成长。并且大部分幼儿教师将幼儿园内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将班级环境的创设主要理解为墙饰。还比方说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没有包含材料,特别是幼儿活动的材料;或者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或分割了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
(二)不能灵活的运用各种材料
环境与材料一经教师'精心'设计布置,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墙饰与活动材料内容、功能、操作方法上较固定。教师习惯用直接指导的方式教会幼儿使用材料,通过练习达成教师预设在环境中的教育目标。这种现象在各大园表现的很明显,发现这些幼儿园很容易将环境布置的位置和布置时的操作方法保留下来,以用来应付一下下一期的环境创设,并且其材料多是以卡纸、皱纹纸、硬纸之类,很少看到用现实生活中可以再利用的物品。
(三)过于强调美化环境,忽略了幼儿思维、想像力的扩展
在中国,幼儿园过分强调环境的'美化'功能,环境创设的重心放在如何帮助儿童'获得知识上',强调幼儿的接受学习;强调分科教育与划分领域的学习活动,强调区角设置的完整与材料投放的均衡,强调幼儿严格地入区活动,强调区角基本材料的配置与数量。因此,各班计算、语言、美工、科学、建构等区角一应俱全,材料基本雷同,设置大同小异,中国也不会存在像国外一些在大自然中建设的幼儿园,完全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等等。[1]
(四)以教师制作布置为主,忽略幼儿主人翁意识
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这样的布置过程,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孩子们却只能眼巴巴用欣赏和羡慕的眼光看那些被教师精心设计的布置,这种问题使得环境创设的作用被大大削减,很难起到应有的有效作用。
二、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环境创设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大部分幼儿园对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理论大于实际,形式大于内涵
多数幼儿园展示了很多与教育环境创设有关的理论知识来丰富幼儿领域的人群,却没有在行动上作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创设。多数幼儿园在应聘时会非常关注幼师的手工和美术功底,以帮助其园进行环境创设,他们这种应聘方式表面上是秉着《纲要》的要求挑选人才,实质起的作用反而是钝化了应聘者对“环境创设”的正确意识,单纯以为只要能手工制作、能交出令招聘者满意的作品就行,从而忽略了应聘者的精神层面对环境建设同样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实践的偏差最常反映在上级来园视察的择标导向上,也反映教师只重视物质环境创设的错位思想上。
(二)在进行学习环境创设与布局上,老师和幼儿的互动太少
现在多数大型幼儿园都在致力构建多元化环境,多元化环境创设也是对当前优秀幼儿园各项工作制度已渐趋于成熟的标志性体现之一。多元化的简要定义是:“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而将其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上面,正是与多元化教育相衔接的重要桥梁。多数教师一般要为班级创设“语言教育、游戏活动,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等环境,老师为了应付不同教育领域中所需的环境创设,常常会从各个教育当中找出环境创设的合并项,这样就缩短了时间以应付教学,但后果却会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如果老师与孩子一起互动,一起讨论怎么设计墙面或地面,怎么设置“图书角、美术角、数学角”的环境装扮,要投入多少材料、多少人一起合作,会耗用多少时间等问题,有趣又有益的方法既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环境创设方面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也可以缩短环境创设的时间,更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这种问题同样也是表现在老师忽略孩子的心理、不符合幼儿的特点、以成人的眼光、做幼儿的环境的思想上。以“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念为指导,教师在班级环境设计上下大力气,室内外场地布局、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饰布置等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据调查发现,80%以上的幼儿园在进行室内环境布置时,总是根据教师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追求表面上的“好看”,“漂亮”,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美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但是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园的环境。有的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的像童话世界,幼儿园以环境材料是否美、精致,教师是否'手巧'衡量教师在责无旁贷阳设的作用,以绝对标准评价儿童作品质量。在成人看来,这些都漂亮极了,这类环境确实能吸引幼儿,但时间一久,幼儿就失去了兴趣。而那些在成人看来“拙劣”、幼稚的环境布置,幼儿却情有独钟。所以这种多数教师为了求新求异,不顾孩子的主观视野和心理特点,凭借自己的想象和教学方法的需要,使环境创设单纯地成为了摆设和装饰,从而掩盖和违背了“环境育人”的基本教育理念。
(三)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
长期以来,有些教师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制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三、针对当前的幼儿环境创设问题提出的有关改善策略
(一)坚持将全面性、适宜性、参与性、一致性的原则贯穿到环境创设实践当中
对于环境创设原则的理解,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多少都知道一二,只是将其贯穿落实到实践中来就显得人单力薄。那么怎样将这些原则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呢?首先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要明确无误,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园内环境和园外环境有机联系起来,去找到环境创设的重点和教育价值,才能真正的做到环境创设,进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知识水平提升。再者是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要理解熟悉。一般说来经验充足的老师都能将班级创设与孩子的心理特点较好的联系起来。比如活动室材料的堆放应放在距离孩子多远、多高的地方会有利于孩子拿放,美术作品的展示应当和孩子一起去讨论怎么装扮,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能再其视线范围内看到他们的作品和名字,他们才会领略到自己的成功与被重视感。[2]
又比方说自然角的浇水,师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去参观浇水的过程,后亲自示范,引起孩子的兴趣,就可以让幼儿自己去给自然角的盆栽浇水,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能力。落实参与性的原则实质是幼儿与教师合作努力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图,要让其养成将环境与教育联系起来进而思考创新的习惯。环境和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环境创设同样要要与幼儿教育目标相一致,并且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幼儿园在制定每一学期的周、月、期活动计划时,都应该考虑怎样使幼儿教育目标能与环境创设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也要考虑要投入哪些材料合适、投入多少、还需要创设哪些条件?只有获得环境支持的教育才能成为开启幼儿心智和创造力的有效工具。
(二)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
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或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如某班在搬迁活动室时,教师事先把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墙饰都拆除掉。幼儿来到时,面对空荡荡的一点也不漂亮的活动室,他们产生了和教师一起布置墙面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赞同和支持。教师当即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想表达的内容,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准备材料等等,激发了幼儿布置墙面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幼儿学到了手工、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墙饰制成后,幼儿根据墙饰的内容,向家长、同伴、教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随着墙饰内容的不断增加变化,幼儿的故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充实。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除了安排特定的教育活动外,还要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问题,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如某教师正准备按原定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这时候有两个幼儿把动物角的蜗牛放到活动室的桌子上,于是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蜗牛身上来了。看到幼儿对蜗牛如此感兴趣,教师决定临时调整教育活动计划,积极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针对幼儿提出的“蜗牛有没有嘴”这个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求答案,使幼儿不但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初步能力。[3]
(三)环境要有弹性,让环境活起来
一成不变的环境只会限制和阻碍儿童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联系现今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园内环境和园外环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捕捉孩子对观察事物的切入点和着重点。比如说,现在孩子对“奥特曼、喜洋洋'这一动漫形象的兴趣浓厚,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这类形象搬到课堂上面来,可以让“奥特曼、喜洋洋”作为问题提出者,以牵动孩子解决问题的心理,亦可以将“字宝宝卡片”“奖励贴纸”用他们的形象代替,让这些静止的具体环境活在课堂上,走进孩子兴趣范围。传统的活动室多为中间摆放几张桌子,这样的空间布局停留在“教师讲授、幼儿倾听记忆”的层面上,这样空间布局仅仅实现了教师与善于表现的少数幼儿的交流,不便于幼儿之间进行深入的、详细的、甚至有冲突的讨论,这样的空间布局使教师幼儿发展情况的观察、了解仅仅局限在对全般幼儿的大致的、模糊的、一般性的水平上,阻碍了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深入的、具体的、个别性的把握。因此,我们要充分地挖掘有用的空间,激发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4]比方说,我们可以把桌椅摆成半圆形,让所有孩子都能和老师保持着近距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把桌椅怎么摆既好看又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到老师的声音、看到老师的面孔。这样就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态度,又能方便老师观察探析孩子的举动和心理。所以我们应当打破生硬的环境布局,敢于创新、打破陈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再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环境补给孩子奇妙的想象,想办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让环境能伸缩自如,既能让孩子看到事物的表象又能通过表像发散思维和想象。
(四)要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塔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到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五)欣赏大自然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物质环境中大环境就是指大自然、大社会。对幼儿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我认为是很有道理。作为一个幼儿教育者,我们致力与如何深入浅出地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活动方案之中,并利用有趣的游戏(可利用听觉、视觉、触觉感受)和活动方案来让幼儿掌握环境知识、生物知识。如让小班孩子已认识“花”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设计了“花仙子找家”的游戏引导他们认识花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仙人掌长在沙漠中,荷花长在池塘里,牵牛花长在篱笆上„„,达到了让幼儿观察与比较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体会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目的。
让幼儿亲临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乐趣。除了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玩沙区、玩水区、观察区与种植区外,把幼儿带入大自然中做游戏会使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更加深刻与丰富。如参观农庄,到郊野公园等。[5]除了开展探索活动的方法,还应利用多种方法途径,还可以通过社会或园所制度举办一系列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资料调查显示,约50%幼儿园与小学初中一体化的学校都会联合组织春游种植树木之类的活动。通过这种互相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幼儿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小学生们独立自主的精神,也懂得了一些粗浅的环境知识、生物知识以及爱护环境的道理。将大自然这么宽泛、包容的自然环境展示给孩子们,能让教师与孩子一起感受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从而与教育目标紧密联合,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养成习惯。
归根结底,幼儿园环境创设,前提是要从园所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是培养骨干教师对环境建设的正确认识,关键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发展,才能一步步的、更好的构建好这一复杂而系统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http:// [2]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11,(7)[3]王卓.浅析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12,(3)[4]让孩子与环境真正对话 中国教育文摘网 [5]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初探 中国教育文摘网
[6]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学前教育研究,20lO,(4)[8]孙亚琴.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自主建构.学前教育研究,2010,(6)[7]金晓霞.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http://www.xiexiebang.com/Age06Public/SPEAuditing/PostPreview.as-px?view&ContentId=816489,2010-5-6
第二篇:目前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目前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幼儿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所以室内游戏环境创设尤为重要。如果室内游戏环境设置合理、材料投放丰富、氛围宽松和谐,就可以激发幼儿生动多样、富有创造性的游戏行为。但在实践中,许多幼儿园室内环境仅适合上课,主要问题有:
一、室内空间密度过低,拥挤现象突出
空间密度是指游戏环境中可供每个幼儿使用的空间大小。很多研究表明,空间密度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和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密度减少,就意味着拥挤度增加,相应地必然会减少幼儿的大动作活动,并有可能增加幼儿相互之间的冲突和攻击性行为。
我国很多幼儿园班额大、室内面积小的问题非常突出,师幼比例严重超出《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如不少大班有四、五十名幼儿,这不仅造成教师负担过重、保教质量下降、幼儿活动空间受限、幼儿发展难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也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所以,每个幼儿园在招生的时候,必须根据自己空间的游戏招生数量,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游戏空间,以满足幼儿天性的需要。如果很难改变现有的空间密度,那就更多采用分组活动的方式,来满足幼儿对活动空间和个别关照的需要。
二、室内空间设计单调,缺乏符合幼儿特点的创意设计
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班级,应该有不同的空间设计,幼儿年龄不同,对于空间大小、空间布置、玩具和材料的要求应该有所区别。但在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极为单调,有的幼儿园甚至仅有桌椅板凳和书包,最多还有几筐建构玩具,没有符合幼儿特点和需要的创意设计。
有的幼儿园室内虽然划分了不同的活动区,却近乎摆设,平时几乎不让幼儿进去玩耍。有的幼儿园的区域一个学期几乎没有变化,缺乏层次递进性,缺乏挑战性,很难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首先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幼儿需要的、富有情趣的、活泼的室内游戏环境。比如,小班的室内环境应该更多地像个“家”,有家的装饰,有家的氛围,多一些温馨、柔软的空间设计,同样的玩具多一些。娃娃家也可以是不一样的设计,可以用帐篷、大纸箱等给孩子制造一个半封闭的“安全岛”,满足孩子和好朋友说悄悄话的需要。
其次,应该充分发挥现有空间的实际效用,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如睡眠室、储藏室等均可适当设置一些活动区,如睡眠室里可设娃娃家、阅读区等区域。
三、玩具和活动材料类型单一,数量严重不足,缺少更新和补充
既有源于观念上对游戏的忽视,也有经济上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很多幼儿园的室内玩具和材料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农村幼儿园几乎没有玩具,仅有书本和作业纸。有的虽有玩具,但类型单一,仅有建构类积木、插塑玩具和拼图类玩具。还有些幼儿园玩具投放后几乎很少有改变,没有随幼儿的发展和兴趣的转移随时补充玩具。也有一些幼儿园动员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制作了一些玩具,这是很好的做法,但是其中很多玩具仅仅好看却不经玩,幼儿玩不了几次就会坏掉,这也导致老师们不舍得让幼儿玩,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在幼儿园管理中,应该每年有相应的经费用于购置必要的玩具,并要重视充分挖掘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的价值,发动教师和家长甚至幼儿共同自制玩具,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四、玩具材料投放随意,缺乏趣味性、操作性、挑战性
教师们对于上课一般比较重视,会通过教研活动共同备课,也会通过观摩、比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具的选择也比较慎重,但对于游戏就往往会忽略。一方面表现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时间不够、游戏内容的选择和指导不够科学,还表现在玩具和材料投放的随意性上。
很多老师都知道应该为幼儿投放玩具和游戏材料,但在什么班级、什么时候应该投放什么玩具,如何随幼儿发展作出调整,什么样的玩具材料可以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什么样的玩具材料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什么样的玩具材料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等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认识却很模糊。一般幼儿园为班级配备什么玩具就让幼儿玩什么,或者能找到什么材料就投放什么材料。至于这玩具材料是否适合本班幼儿、是否能够吸引幼儿、是否具有操作性和挑战性、是否能引发幼儿的主动活动等等,很少得到老师的认真思考,起码老师们没有像准备教具那样严肃认真地对待玩具材料的准备和投放。
建议幼儿园通过各种园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研讨此问题,把玩具材料的投放作为促进幼儿发展和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重要问题来看待。
五、区域界限模糊,没有建立合理的关系
现阶段幼儿园的室内游戏环境规划基本以区域的形式呈现。幼儿在区域的活动,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具有自主选择性的活动,是能够满足幼儿个别需要的、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活动形式。既包括幼儿的游戏活动,也包括其学习活动。
很多幼儿园室内的区域界限很模糊,有的幼儿园仅在边墙上悬挂几个玩具或者在桌上投放几样操作物品就算区域,区域之间几乎没有界限。也有的幼儿园怕孩子弄乱区域物品,给整理带来麻烦,所以一概不允许幼儿把区域的东西带出本区,这样一来,区域之间的交往活动就被禁止,幼儿的游戏交往活动也因此而受限。
室内游戏区性质和功能不一样,所以在室内环境规划时应该有所区别,最好有清晰的界限,比如相对吵闹和相对安静的区域应该用玩具橱柜做出隔离;同时,区域之间应该绝对封闭,应该有合理的交往渠道,比如娃娃家与理发店、超市、医院都应该有联系,允许幼儿带娃娃看病或者带娃娃去超市购物;美工区完成的头饰、面具等应该允许幼儿拿到表演区运用,等等。
第三篇:目前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开放改革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孩子的成功教育离不开老师、家长、孩子自身的三者共同努力,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如何让他们学得更好,赢在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和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亲子活动是幼儿、家长、与老师三者之间的多元互动行为。它为我们协调、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捷径之路,因此,对于刚刚接触幼儿园的家长、对于要求家长必须参加的亲子活动来说,教师对家长的指导非常重要,因为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能力与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亲子活动的质量。良好的亲子活动能使亲子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园开始,便对指导托班家长进行亲子活动就进行了探索。
一、目前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举行的众多亲子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亲子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每个家庭参加的人数不同,大多数活动是一个家长对一个幼儿,但有的会是两个家长、或祖父辈几个都来参加(尤其是第一次活动),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在活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加上成人太多拥挤在一个教室活动场地,会显得乱哄哄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活动很累,幼儿的注意力也易分散,其次,有许多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幼儿遇到困难,往往不是用引导的方法去帮助幼儿,提示幼儿,而是代替、包办,急于求成。有的在活动中过于放任孩子,让孩子随意地乱丢乱放物品,使得一场亲子活动后,老师要花大量的精力整理物品,也许这些家长认为只要幼儿高兴就好了,特别是刚来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只是让孩子熟悉一下环境、老师,不需要这么多的规矩,殊不知这反倒是害了孩子,孩子的教育要从点滴做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的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孩子品德的教育;有的只注重孩子身体的成长而忽视孩子的教育等等。因此幼儿园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孩子,并开展集体的亲子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对家长进行亲子活动指导,才能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提高我们亲子活动的质量。
二、“亲子公约”促进家长观念的转变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尽快让亲子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为家长的观念在最短的时间内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我们在亲子活动的一开始便为家长制定了“亲子公约”(这在新生入园前的家长会上便会有意地介绍一些),在一开始的亲子活动前,我们又会重申,我们要求家长做到:(1)能细心的观察幼儿的言行。(2)家长要做到手勤、嘴勤。(3)要以平常的心态面对幼儿,以和平的态度与幼儿相处、以平等的位置与幼儿交谈。要理解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引导。(4)提醒幼儿自己拿收玩具、自己吃饭吃东西、自己说大小便。即:幼儿能做的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5)多给幼儿掌声、多给幼儿慈爱的目光、多表扬幼儿、多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这些要求浅显易懂,给了家长许多的启示。通过公约,我们改变了一些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知道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生活即教育、孩子和家长是平等的。
三、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知识,在活动中提供方法的指导
我们面对的是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因此我们主要让家长了解的是托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怎样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幼儿在这阶段的教育重点。在亲子活动的每一次开始前,我们都会向家长交代清楚我们活动的内容与目的、要求和家长配合的一些事宜以及这样做的理由,在此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重点方法,再让家长通过参与活动、观看老师的行为,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四、开展多形式的亲子活动
为了丰富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能更多方面的展现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我们对家庭亲子活动指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亲子游戏(包括:竞赛型游戏“我运动,我快乐”、综合型游戏“身体的秘密”、“好吃的花生”,游艺型游戏“亲子踏青活动”、操作型游戏“国庆摄影、相匡制作”、“美丽的树叶”)教育讲座“绘本阅读”、儿童教育咨询“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家庭亲子游戏展示、提供亲子活动方法“亲子游戏汇集展”等等。
五、在亲子活动中注重情感的交流
我们的教育除了要发展孩子的认知、培养良好的个性以外,成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很重要,它是我们进行亲子活动的最重要目的,我们要求家长从小处着手,如:耐心教幼儿穿衣、鞋;喝水;吃饭;交朋友等方法,在孩子进步时,不吝啬给与一个鼓励、拥抱、亲吻等,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关心和快乐,一方面,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互动,一方面为其成长、发展打好基础。因为幼小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我们要通过与孩子情感的交流,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构建好自我。在活动中我们注重的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和孩子一起活动,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孩子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六、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在家长接受我们的观念以后,我们在亲子活动中开始有意设计一些难题给幼儿,让幼儿产生疑问,然后我们讲解并示范给家长,让家长学会处理幼儿在活动时常见的问题,我们要求家长及时利用各种资源给幼儿全力的支持和帮助,启发和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在发现幼儿产生探究意识时,我们又要求家长应适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给幼儿提供条件与机会,使幼儿对探索充满信心。
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从中认识了了解孩子发展特点的重要,可以发现自己在观念上,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家长也更愿意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第四篇: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引进了大量的污染企业;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为了发展经济,对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发展经济,过度放牧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还有在云贵高原地区,由于植被的砍伐,导致石漠化严重等等。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环境的严重。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下面将介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对策。
一、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1、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355.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吨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肥力愈来愈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据科学家研究推算,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 400倍。从5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267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每年6.7万平方公里以上。
2、土地沙化的面积增大。土地沙化有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但主要是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盲目开垦,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区三次大规模毁牧、毁林开垦,破坏草地667万平方公里,毁林18.7万平方公里,其结果是开垦一块沙化一块,农牧林三者皆伤。二是过度放牧。解放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万(只),而草地面积却减少了6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草牧超载率达50% ~ 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三是滥采滥伐。沙化地区燃料匮乏,加剧了对沙生植被的破坏,同时滥挖沙生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等。据测算,每挖1kg甘草就要破坏8~ 10亩土地,仅甘肃省每年因这样破坏的草地面积就达90万亩。四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少地方拦蓄河水,造成下游土地沙化严重。
3、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天然草原近40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天然生态系统,也是环绕东北、华北、西部最大的绿色屏障。但是草原在严重退化和沙化,目前我国沙化草原168.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6%,其中有11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是在目前技术和财力条件下难以治理的,有52.9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经过努力是有可能恢复其原貌的。另外,还有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明显的沙化过程之中,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也会逐步变成荒漠。
4、在我国云贵高原,属于喀什特地貌,全省喀斯特面积10 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2%,其中石漠化面积达3.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53%。由于植被被砍,导致山上泥土被冲刷,加重了该地区的石漠化。
5、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我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靠化学农药,粮食高产区往往也是农药过量使用区,而且使用量还在逐年增多。同时土壤污染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hm2,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地,也是水分的保养所,但由于当今的农业生产把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作为增产的主要手段,其用量与日俱增。1978年,我国化肥用量约为884万t,到199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981万t,增加 415 倍。据有关研究证明,大约施用量的30%左右溶解在水体里或残留在土壤中,不仅成为量大面广的污染源,而且也使土壤本身遭受污染。另外,我国农药的施用量也在逐年增多,农药使用量1985年为 4.6kg/ hm2,1991年达 15.9kg/ hm2,6年增加了2.4培,全国农药总用量1990年为 7313 万t,1995年增至10 817万t。与化肥相比,农药毒性更大,更不易降解,对水土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过量施用化学农药会造成人体中毒,而且杀伤有益动植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6、工业的发展,所排放的有毒物质对于农业用地的污染,对于目前重金属对于农业农地的污染统计还没有一个具体数据公布,但是重金属污染严重也是不容质疑的,特别是现在我们吃的大米镉超标,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大米有10%重金属镉超标,是对人健康的隐藏着得杀手。同时还有在其他作物上重金属的污染。
所以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特别严重,不仅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安全,还影响我们身体健康,因为现在有一句化就是不吃早死,吃了慢慢死。也就是我们农产品的安全受农业生产环境的问题严重影响。
(二)市场环境
主要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由于现在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还有工业污染,导致我们生产的出来的农产品被人吃后会对人造成伤害。同时农产品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加入的添加剂,防腐剂,还有食品长时间存放也会自生产生有毒物质,对我们人体健康都是危害。对这其中的例子太多,在这里就不在详细论述了。这些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结构和层次也在变化,一方面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在增加,需求量在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在变化、消费档次在提高,而产品结构却维持原样,产品提供仍维持在初级产品层次。农产品供求矛盾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矛盾既有量上的也有
结构上的,更有质量上的。正因为如此,在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地农产品消费市场普遍表现出需求不旺,农产品供给过剩。过剩的供给改变了原有的卖方市场格局。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现有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等问题迫在眉睫。
二、对策
1、山区及山区水土流失的整治类型区。以水土保持林建设为主,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确保河川径流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使林草、耕作工程等措施在浅山、坡面、沟道形成一个统一的全方位综合保持水土和生态农业开发体系。扭转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功能,保障水库安全。在草原及荒漠化草原地区要有计划封育,遏制草地退化。我们的草原生态系统除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外,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失的作用。所以在治理中,首先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扭转人们长期以来轻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的局面,走坚持“大面积封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建设新路,把依靠生态自然修复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人工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其具体做法可概括为“封、退、还、建、改”5个字。其中“封”是大面积封山禁牧,育林育草,给予生态充足的恢复时空,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的功能;“退”是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行退耕,加大水土保持力度,推广封、退、还、建、改5字经验。
2、沿沙区及荒漠化整治类型区。以防风固沙林建设为主,扩大封沙育林、育草面积,积极建设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示范区,探索治沙先进技术和开发模式,使之成为生态治沙产业的示范样板。实施封育、保扩和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对绿洲边缘的固定、半固定沙地(柴湾)严格封禁,促其自然恢复、更新,对二十里大沙、八十里大沙实行封护,不准放牧、樵采、开荒等人为活动。通过封禁管理,逐步提高植被覆盖,阻截流沙,固定沙源,防止土地沙漠化、荒漠化。
3、沙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类型区。在荒漠、半荒漠、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区,主要通过引进、驯化和繁殖,使适于荒漠、半荒漠环境濒于灭绝的动物在圈养集约经营和控制放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种属,增加数量,最后释放、野化,使自然达到最低限度的载畜数量,丰富荒漠系统的成分,为沙漠综合治理开发探索新的利用模式。
4、草灌结合,发展乔木。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稳定的、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各种生态因子的和谐统一。有些地区山川秀美工程或者生态环境建设被片面的理解成为种树,实践证明,“种树等于造林,造林等于森林,森林等于生态”是一种片面错误的观念。片面理解生态建设还会造成忽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忽视灌木草本植物的生态作用。如陕北地区有些方生态环境已经退化,土地涵养水分能力极差,水土流失严重,不宜
植树造林,可有些部门或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片面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结果是“年年栽树不见树”。尽管有些地方树木能够成活,但由于缺乏水分和营养而多年不长,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头树’。退耕还林(草)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只有草灌乔相结合,生态造林,才有明显的生态效果。退耕还林(草)也应根据自然规律科学规划,有些地方只有尊重先草后灌再乔的规律,即必须先恢复草,改善生态条件,再植灌木,草灌结合,最后发展乔木,才能真正达到生态建设的目的。
5、对石漠化地区治理,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以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为主的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恢复植被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环节,因为植被覆盖率的高低直观地反映了石漠化治理的成效。考虑到目前西南石漠化地区人口压力大的实际情况,除立地条件极差的个别石漠化地区外,大部分石漠化地区应以人工恢复为主,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
6、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学肥料。为了保护农业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今后要加强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综合技术和天地昆虫等,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特别是高毒农药,以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的安全。同时多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7、对于重金属的污染,我可以栽培吸收率比较的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吸收,同时可以通过育种来减少吸收,更重要的对工业上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后在排放。减少污染源。
8、通过改善我们的环境,使我们的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得到改善,同时生产出品种多样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好的农产品品牌,提高我们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目前我们农业生产环境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治理和改善他。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
第五篇:依法行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行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依法行政还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不够强、法律素质不够高,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依法行政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一些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基层政府和政府部门还比较薄弱;行政决策还不够科学、民主、规范;政府立法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执法、滥用执法权现象时有发生;行政监督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违法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等。
解决这些问题,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务必抓出实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加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政府立法;
3、完善法律、规章、规范备案和审查制度;
4、完善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5、行政复议;
6、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
7、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8、政府信息公开;
9、推进县、乡政府的依法行政;
10、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