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播种善良美文
将善良时时呵护在心灵花园,终会收获圆满豁达的人生
人性中蕴藏着一种最柔软。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用心来感受的情愫,那就是善良。善良。是一种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感,是以友爱的用心,关注他人的状况和需求。热情照顾,排忧解难,扶贫救弱的友好言行。
善良是无价之宝,懂得自我牺牲的人方能获得。阳光无私,把光明和能量奉献给大地;雨露无私,用自己的甘霖滋润着万物生长;善良人无私,对同志、对朋友、对爱人、对情侣。对各种不同的人。都会放射出爱的光芒。如果我们都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存在许多比金钱高尚得多也珍贵得多的东西。就像一粒粒蒲公英种子。随着人间春风,将正直、爱心、悲悯播撒到人间,在硕果累累的季节里绽放一片金黄;就像雪山脚下的淙淙细流。一路欢歌,荡涤着沿途的污浊、腐朽、邪恶、阴毒、冷漠,理直气壮地汇入人生的江河湖海。
善良与生命同在。善良来自干净的心底,心善是一切美好的源头,是快乐的开始,是成功的起源。善是丰碑,爱是基座。‘人之初,性本善’,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善良是人的本性,是真、善、美的发源地,是心与心的亲和与信赖,是爱与爱的共振与交融。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充满喜悦,才能幸福常在,灵魂才能不断地升华。
善良跟“傻”不一样。所谓“傻”。是说你对很多事情缺乏判断力,这和善良无关;善良与失败是两回事,善良是知道为别人着想,不去跟别人恶斗。以“播种”的心态经营善良,种子播得越早越坚韧。这样,朋友会比别人多,机会会更多。
善良是友谊桥梁。善良,能够平等沟通,打开误会的心窗,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消除种种隔阂,扫出疑惑的尘埃,拆除不相往来的障碍。增进友谊促进和谐。真正善良的人,不是眼泪,不是感叹,而是及时伸出一双充满爱的手,去温暖别人。
善良与智慧同行。善,会让人更亲近,更美丽;智,会让人更明白,更淡定。善良,是隐藏于内心的,不易被直观感受到:智慧,则是施善行为的反映能力。理智的、明辨是非曲直的善良,才是有智慧的善良:无知的善良,是毫无戒备的、不分利害的、无条件的,是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故事的延续。用智慧武装善良,为善良增添信心和力量,巧妙地济人助人,机智地制止坏人坏事,用实实在在的善事证明善良的心迹,是时代的要求,是善良人性的显现。有时候,善良比智慧更重要;智慧。一旦被恶棍拥有。那将是好人做噩梦的开始。
善良与美德相伴。善良是永恒的春天,善良是黑夜的灯火。善良是精神世界的阳光,做人最宝贵的美德是善良。美德与善良是人生的灵魂和支柱,美德是在善良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绿色生命,失去善良,到哪里去找美德;没有美德,善良又从何谈起?没有善良的美德,叫做虚情假意,叫做装腔作势;没有美德的善良,在“善”的掩饰下干出来的勾当。比凶残更可怕。善良与美德,缺谁都难生存,缺少一方,就像生命熄灭了的野火,只剩下一堆冰凉的灰烬,不会发光,也不会给人间带来温暖。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有善良的美德。人生就多一些光明少一些黑暗。生活就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冷漠,人心就多一些期望少一些绝望,人性就多一些高尚少一些卑劣。我们呼唤善良,也崇尚美德,善良与美德是母女关系,可以结出无私奉献的硕果,可以留住信任,留住微笑,留住感动,留住内心的春天。
善良的人,知道谦虚、礼貌、忠厚、不骄、节俭、尊老、爱幼;懂得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敢于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主持公道;善于观察事物的变化,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才能勾画出美好的人生蓝图。
善良的人,投桃报李,知恩图报。在把恩惠无私奉献给他人时。虽不求回报,但可以同时得到两份快乐:一份是真心诚意地关爱人、帮助人时所产生的美德之乐;一份是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在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时所产生的成就之乐。
善良的人,将谦卑融于忍耐之中,虚怀谦入慈悲之间。有充满自信、容下无端伤害和浅陋狂妄的心态,有扶危济困和同情弱者的精神,有牺牲小善保全大善,容小恶以制止大恶的胸怀。
善良者可爱,愚善者可怜,伪善者可恨。善良的心灵是园,善良的思想是根。善良的语言是花,善良的行为是果,播种善良是在给自己“修心”。
朋友,请尽自己所能及之事。让那些比你痛苦、比你艰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雨露和美丽,在你播种善良的不经意间,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
第二篇:成全善良美文
有位妇女搀着老父亲的胳膊艰难地上了公交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小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
那位姑娘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尊老爱幼是我们年轻人应尽的义务。”那个搀着老人的妇女似乎想说什么,但老人朝她摆摆手,说:“好,好,孩子,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坐下,小姑娘脸上流露出笑意。
奇怪的是:那个妇女明显不高兴,似乎是在责怪父亲。
公交车继续朝前开,突然一个急刹车,那位老人“哎呀”一声,紧皱了眉头,好像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小姑娘在一旁不禁替老人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下面一站就是医院,那父女俩下车了,巧的是小姑娘也是在这一站下车。小姑娘听到那位妇女在埋怨:“爸,你也真是的,明知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伤口疼了吧?”
老人乐呵呵地说:“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成全别人的善良,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第三篇:在学生心中播种善良的种子
在学生心中播种善良的种子
——读《善良的心是一盏灯》有感
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写了许多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在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方面颇有见地。吴老师说:“我喜欢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学生。有没有善良的心,有没有同情与悲悯的情感,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教会学生学会同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同情与爱应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我很赞同吴老师的观点。
是的,教会学生学会善良是做教师的本能。可仅凭理性上的说教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我每接一个班,总要先告诉学生:老师最喜欢做好事的学生,并且每周还表扬一次。学生做好事的越来越多,看到值日生没有擦黑板,有人去主动擦;看到地上有垃圾,有人去主动捡;看到老师抱的作业本多,有人主动帮忙;学生既做了善事,又动手动脑,知道什么时候他人或老师需要帮助,这就是头脑,而不是漠然。自己能去帮助他人,也是需要善心的,没有善良的心灵,他不会为别人着想,不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也许看见别人打架毫不理睬,认为事不关己,或是看到有人摔跤了不去扶一把,而是幸灾乐祸,甚至是落井下石。善良的心灵是需要培养的。虽然人之初,性本善,但如果后天不去继续培养,学生的心灵就可能会受到污染,做坏事就会越来越多,开始学聊别人,之后打骂别人,和别人一起做坏事,看见别人有困难,根本就想不到要去帮助别人,还会嘲笑别人。
其实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并不难,每周表扬,学生自然越来越多。有时他们还会帮助学校,帮助父母,走到哪里帮到哪里。
周一下午的一次课间,我坐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小海走到我身边,清脆欢快地说:“丁老师,我在教室外面捡到一块橡皮!”我看了一眼又埋头改作业,只淡淡地应了一声:“噢,放到讲台上吧。”正好一本作业本改完了,放本子时,我偶一抬头,看见他神色黯然,刚才的满脸欢快不见了。
这个瞬间几次在我脑海中浮现,在教室外捡到一块橡皮,满心欢喜地交给了我,这不也是拾金不昧的精神吗?作为老师怎能漠然视之呢?怎能吝啬得没有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丝欣慰的笑容呢?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老师也应该“勿以善小而不‘奖’”啊!
打那以后,我留心观察:课间学生随手捡起一张废纸,我表扬他讲究卫生,关心集体;放学的时候,随手把碰歪的桌椅扶正,我表扬他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做值日,把地捡得干净,垃圾及时倒净,我表扬他做事勤快,热爱劳动„„因为做对了一件很容易做成的事,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这就给这些学生们带来了喜悦、满足、自信等美好的情感体验,我想对于他们今后养成良好的品行一定能起很好的导向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这个故事久久地激动着我。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假如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会这样去理解孩子,去赞美孩子吗?想起我们长此以往的“不许随便乱摘花草树木!花是给别人看的,谁摘了花园里的花,谁就是坏孩子!”等等一系列的教条似的僵硬的教育,禁有些愧色与尴尬。愿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少一些古板与一成不变的眼光,多一些理解与善良,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底,就是黄金”,夸美纽斯也曾指出“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不错的,人生若无善良,生命便失去光彩,灵魂便走向枯萎,社会若无善良,社会便处处成为荒芜的沙漠,人间便处处是凄寒的严冬。善良让人性闪光,让人格伟大,让社会和谐,让世界温馨。
第四篇:播种善意美文(推荐)
最近,我在小区门口见到了两幕场景。上午,一女子推着自行车出小区门,她前头的老先生把住门,让她先走。女子也许心不在焉,也许从出生以来都享受着“被侍候”,将之视为理所当然,高高地扬起头,不予理睬,上车走人。老先生看着她的背影,摇了摇头。下午,偏偏这么巧,老先生进小区的门,女孩推着自行车跟在后面。老先生佯装看不到,没有把住门,门自动关闭。女孩只好把车子靠在门边,掏出电子卡开门,然后,一手把住门,一手推车,相当费劲。
我想,女孩不会适时地表示感谢,吃点苦头活该。老先生太在乎一丁點儿的回报,心眼小了点儿。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所谓“好心没好报”,就算“好心”仅仅是举手之劳,如果不能获得回应,那失望和不满,就会格外强烈。
当老人家在餐馆准备落座,年轻人为他挪动椅子时;当拄杖者上了公交车,学生马上让出座位时;当知道有人跟在后面,进电梯后把住门,让大家都进来时……受惠的一方应该马上给予回应,要么道谢,要么点头,要么做一个感谢的手势,这是起码的互动。
一些人,家人替他做饭、盛饭数十年,他不会在口头上有所表示,认为那是“虚伪”。这样的思维定式如果移用到社会上,尤其是对待陌生人上,长期累积下来,就造就了普遍的麻木和令人齿冷的知恩不报。
对待陌生人,我们应该尽可能迅速、广泛和密集地表达善意,以善意换取善意,以善意创造、引领和维持善意。苇岸有言:“看风的必不播种,望云的必不收割。”我们是以土地为唯一依托的实实在在的凡人,为了收获善意,须播下宽容、体谅、好心的种子。
第五篇:坚持善良美文摘抄
好事临门,她一时懵了。待反应过来才问老板原由。一向不苟言笑的老板笑了:“因为你的善良。”
晓琳与小华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晓琳其貌不扬,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只是好像职场不顺,干了多年依然未能升职加薪,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拿着不多的薪水,过着平淡的日子。小华与晓琳共事不到两年,便果断地抓住了“机会”,到另一家公司做了主管,走向了高薪阶层。
因为是同行,他们不时会在某场应酬中相遇,瞅着原地踏步的晓琳,小华有时会善意地提醒她到其他公司去做高管。
其实,早有竞争对手看中了晓琳的才华,不止一次提出邀请,晓琳想都没想就回绝了。不是她不缺钱,而是她始终记得自己刚到北京时漂泊无依,四处碰壁,是现在的老板破例录用了她,并在她一次次搞砸工作时不冷言指责,帮她分析原因,找到对策。现在她之所以未能拿到与能力相匹配的薪水,是因为公司正处于困难期,所以自己决不能跳槽。因此,无论诱惑多大,晓琳依然不为所动,日复一日地守在原地,干着愈来愈多的工作,拿着一成不变的薪水。
一晃两年过去了,晓琳所在的公司在美国上市。这天,晓琳的老板刚从美国回来就径直走到她面前,递给她一份设计部经理的聘书,不仅让她连升三级,还要给她股份。好事临门,她一时懵了。待反应过来才问老板原由。一向不苟言笑的老板笑了:“因为你的善良。”
小华听闻后悔不迭:“早知有今天,我也要咬咬牙在那儿熬上几年!”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走得太快,与机遇错失交臂,而是我们没能坚持善良,为了名和利,决绝地选择了另一条路。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资本不是工作能力,不是人脉关系,不是后台,而是善良。坚持善良,我们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