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第一篇: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环节,探索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探讨构建“开放式、三环节、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和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可供借鉴模式。

【关键词】卫生检验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性人才

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SARS事件以来,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1]。实践教学是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管理等进行科学设计,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动机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实验及课题进行研究,激发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本文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卫生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卫生检验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在我国高校传统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学生按教学计划机械的进行实验。因此,实验教学仅仅依附于理论教学,开设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实验前已经做好了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讲义和现有的实验指导重复操作一遍,只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就达到了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不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往往发觉无从下手,需要重新学习和锻炼,这样不仅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而且对学生的就业造成困难。构建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新模式

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本着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使学生真正学到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构建了一个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使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2.1“三环节”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双向并行、交叉融汇”,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强化创新、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创新精神融汇于“三环节”培养过程之中,突出培养环节的系统化构建。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注意抓好实验教学、强化训练及实习教学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以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更广泛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检验所学知识,并逐步培养他们具备继续学习检验新技术的能力。

2.1.1 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教学环节

在专业实验课实践教学之前,通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实验课[2],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如器皿洗涤、试剂配制、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讨论等。通过基础课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中训练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实验课打下良好基础。在《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等专业课教学中,更要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安排了相当于总课时1/2的专业实验课。通过大量的专业课实验训练,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上课内容,并从中获得丰富的实验经验及专业实验操作技能。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实施:①试剂配制准备及实验预做。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将全班分为数组,每组同学以一个实验项目内容为主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分工。实验前一周,每组推举1~4名学生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试剂并预做实验。实验是否成功,结果是否可靠,预做是关键。如果预做失败,就要分析和找出失败的原因,及时加以纠正。通过实验预做,学生能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改进已有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②学生讲授。每组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进行试验。每个同学都参与进去,缺一不可。其中每组学生代表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讲稿及PPT等多媒体课件,实验课就由学生来讲授和组织,指导老师适当作一些补充和点评。在讲授过程中,学生代表在一些重要的环节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同时班上的同学又可以进行反问;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指导老师解释。这样实验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互动中自然而然的就被学生非常好地掌握,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该教学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才、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③实验报告书写及实验结果讨论。在实验报告里,要求学生除了常规的实验内容、目的、原理、方法和结果以外,更强调的是学生对本次实验结果的讨论,这样整个实验由理论到实践又回到理论,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将得到一个升华,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2.1.2 强化训练及校外实习环节

我院从1998年开始对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在下实习点前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强化训练。每次强化训练前由指导老师重点讲述当前卫生检验专业的动态,使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以及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指导老师在强化训练过程中,严格遵随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保证强化训练质量;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认真、仔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训练内容,每个训练内容经负责老师评定合格后,学生才允许下点实习。通过严格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经过问卷调查60.8%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39.2%的认为有帮助。

校外实习是由学校或学生自己与校外专业相关单位进行联系,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该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亲身体验到从事社会检验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实际业务和操作技能。

2.1.3 毕业论文专题实习环节

学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基础专业实验、强化训练及实习训练后,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和专业实验知识,为进入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阶段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该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整门课程甚至其他相关课程都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甚至专业学科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现有仪器和实验方法技能,还以多媒体的方式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技术以及目前社会上关注的研究热点,使学生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及时掌握学科新知识和新动向。从2007年开始,毕业论文专题实习列入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结合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际十分贴近的“项目”,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设计方案、预实验、开题报告、组织实验、论文答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把实践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2.2 构建“开放式、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尝试建立了“开放式、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贯穿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开放,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并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之相适应,我们有机整合相关课程的实验理论、方法和技术,建设具有卫生检验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精品课程。构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实验类型;强化基本操作、基本素质和“应急”、“实战”能力培养;构建校内实验、校外实践、毕业论文三个环节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机制,确立本科生指导教师、优秀本科生选拔和学生交流互访三种制度。

构建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高水平实验室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开放式服务,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实践效果

从1998年到现在,在各年级卫生检验专业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运用并完善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生非常赞同这种教学模式,认为该教学方法能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该教学模式十分必要,切实可行的达100%。其次,校教学督导组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听课,对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新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先后有近千人次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准备工作,配制出各种合格试剂;数百人次参与实验预做、备课、讲课和实验课的组织与实施;百多人次圆满完成了毕业论文,还有部分论文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胆量及语言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论文写作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对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卫生检验专业的学生下实习点非常受欢迎,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工作能力强,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本校卫生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保持在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 余静高蓉,乔善磊等.构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卫生检验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2):430,452.[2] 连国军,赵长荣,马美萍等.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体系建设[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2):33-34,41.

第二篇: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对策探讨论文

摘要:自恢复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以来,无论是在专业建设,还是在学科发展方面都实现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教学模式方面却依然未实现突破性进展。笔者重点阐述建立在建构主义背景下,如何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性对策。

关键词:行政管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阐述

从建构主义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知识只是用于解释或者假设外界客观世界的,它并不是外界客观世界的表征,因为随着人类地不断进步这种表征现状会被否定,取而代之的只能是解释和假设。所以,知识必然是认知主体建构的,不是通过外界灌输被动接受。第二,学习不再是由老师灌输给学习者知识,而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去建构知识的完整的过程。学习者会主动地对新知识和新信息做出建构和加工,表现出突出的主动性及协作性。第三,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和中心,对于教师而言,已经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以及传授者,教师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利用会话或者是协作等基本的学习要素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从而建构自身独有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三个要素:其一,学习情境;其二,意义建构;其三,协作交流。因而,学习者若想获取知识则必须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通过和他人的协作交流,借助意义构建创设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在设计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创建对学生学习更加有利的学习情境。协作交流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认知自身主体,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去探索和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并且建构自身知识体系。

二、建构主义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教师角色多元化。对于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而言,必须对教学内容做出意义构建,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和行政管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采用讨论或者是启发的教学方法,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这基础之上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地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扮演好作为启发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多元化发展,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广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有效提升广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强调学习者应该处于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要实现缩小知识和问题解决之间的距离,并且强调加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具体可以从启发思考以及创设情境方面出发: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的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上课之前寻找合适的案例,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重视创建案例库,并且解决当前面临的案例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选取的案例必须更多地和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经验交流上,通过对案例地深度剖析,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特定的行政管理阶段可能出现的情景,可以将现实中常见的情境融入到模拟课堂中,邀请学生扮演指定的角色,结合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问题。开展情境模拟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创设一种仿真度较高的教学环境,紧密贴合实际,架构起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地桥梁,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认知性以及互动性。情境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应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办法,提升学生的行政管理能力;专题讨论。主要指的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针对行政管理课程中涉及的问题或者是现实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寻求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专题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对事物或者是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寻求最佳的解决对策,有助于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于训练广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师资力量。教学最关键是教师,师资力量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水平是培养和创新教学都重中之重。学校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师走出去多学习交流,引进高层次教师,带动其他教师。

三、结语

建构主义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项革新项目,同时也是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单单丰富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有助于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行政管理实践中,有效促进了社会和教学的相容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恋.基于建构主义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5(30).[2]陈华平,李佳.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探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10).[3]赵红梅,谭旭红,肖峰.基于建构主义的公共事业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论坛,2010(11).

第三篇: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总结

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阶段总结

鞍山师范学院财经系

市场营销教研室

2009年10月

为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管理实践需要的、能在各行各业的企业中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形象,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借鉴以往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专业特点,我们拟定了“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与本专业学生入校后做出具体了创新规划。两年来,在院系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规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规划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首先,我们总结以往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历次评估的经验,结合我们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管理实践的调查分析,日益明确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定位,确立了“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及相关理论知识功底和出色的市场分析技能、营销战略和策略的策划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综合素质好、竞争能力强,能在各行各业的企业中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次,我们从第一届学生入学开始,就不断强化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高度重视“两个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在市场营销学、销售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实施案例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日趋成熟。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提前安排了学生见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企业的实际,而且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锻炼的能力,增长了才干。

我们充分挖掘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潜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接收学习和实践信息的渠道。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也十分令人满意,不断获得各种奖项。

我们多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拓展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实践课“四个模块”改革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其更加突出实践特色。

我们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课程学分与创新实践学分相结合,指导就业与引导创业相结合,已经有80%的教师在企业兼职,50%以上的同学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分阶段目标及措施的实施效果良好

1、两年来,我们已经建立各种实践基地18个,校外实验室1个,组织学生见习三次(每次两周),通过见习,学生们深入到了企业营销活动中,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材料,了解了企业,了解了特定行业的市场环境,企业的营销实践状况。学生为企业带来的智力支持和新鲜理念也使企业受益匪浅,对学生的表现高度评价。

2、我们积极推动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合作攻关,目前已经与联通公司领导共同立项,对公司推出的3G业务的营销推广战略进行研究,将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并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3、本学期的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深入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建设现场,使学生在现场实际感受中体会项目的具体位置、环境优势,体会企业的文化和消费者需求的特点,进而进行切实可行、贴近实际的营销策划,实践技能得到了质的提升。

4、我们结合社会见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特别是每一种岗位的具体需要,引导学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树立科学、实际的就业理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5、我们无论是在课内实践中,还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都在不断地引导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在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库中,我们积累了一系列创业案例,大到像史玉柱、张朝阳、马云这样的营销管理巨人,小到初中毕业的买飞机办旅游的农家女、办出国用品商店的普通青年白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实际创业经验。

6、我们及时引导学生考取各种相关职业证书,开展研究型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在过去的两个学期里,市场营销专业的07-9班26名同学参加了助理营销师资格考试,21人获得职业证书,通过率达80%。07-9班、08-10班65人参加的保险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有42人通过,通过率约65%。

可以自豪地说,通过我们的努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规划的实施,正在实实在在地推进,成绩卓著,效果喜人。我们将沿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努力,继续加大创新的步伐,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2009年10月

第四篇: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一、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质量差,亟待需要通过工程措施进行解决,迫切需要大批量的环境工程人才。“十二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能巨大。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自然环境受到了严峻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给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平台,各级政府为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开办工厂和公司,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开办工厂和公司,必然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水、气、土壤等),使得人民的健康遭到威胁。因此,环境保护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尤其缺乏在生产领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环保应用型创新人才。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的好坏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行之有效的环保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是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现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动手能力差

当前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设计基本属于知识的验证和重复,缺乏试验技术、设计和方法等训练,缺乏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因而,很难形成创新研究试验能力。与“985”和“211”等国家重点大学相比,本科院校中教学经费的紧缺,长期形成试验设备少、学生多的现象。课程所开的实验中不少实验只能是一两个人能够做,其他在旁边看的情况。在重要一个教学环节——实习环节中,实习基本属于参观活动,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实习单位没有热情接待,学生很难对现实的生产过程和工作实践有深入了解。在课程设计等环节中,大多数情况属于积木式拼凑和模仿。这些主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很难培养出有创新动手能力的人才。

2.思维能力差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智力发展的现象。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技能进行讲授。把知识看成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真理。认为知识学好了,智力自然会发展,创新能力也随之具备,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知识不断堆积的过程,形成了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习普遍以模仿、重复练习和背诵记忆为学习方法,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既毫无兴趣,索然无味,又磨灭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引导,缺乏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有积极作用的启发式和互动式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利用。根本不顾及或少有顾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形成了满足完成考试和获得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挖掘和培养。

3.教师的培养存在问题

在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本科院校中一般定位为教学型的学校,承担着培养大众化应用型社会人才的教育任务。这类学校通常招生量很大,主体为本科生教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广大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承担者,被繁重的教学任务捆绑住自己的手脚,严重妨碍着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不少教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了依赖书本的教书匠,耽误自己,耽误学生。另外,这类本科院校科研平台较差,科研投入也少,申请各类政府的科研经费也极其困难;还有,各级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和学者也多数是重点院校的教授,从心里就看不起本科院校,同时,也不相信这类学校的能力,因此,项目基本上都被各类重点大学拿到。本科院校只能艰难度日,或者给重点高校打工。没有科研项目,许多教师的科研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没有很好的科研业绩,横向的项目也很难获得,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很难获得提高。呈现出教师科研能力越差越得不到项目,越得不到项目教师能力越差的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教师自身的培养和发展,也制约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4.考核评价存在问题

在本科院校中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也存在着问题。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存在严重的问题。课程考核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中,以最终考卷的分数为评定依据,只要能够考出60分就认定合格;在各类推优、评先进等荣誉活动中,也常以分数作为主要参考;甚至在特困生的推荐中也以分数高低为主要参考。在各类教学活动中,一切以分数为追求目标,必然促使学生用尽脑力追求分数,背书本、啃书本的死记硬背现象普遍,无法实现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存在问题。在本科院校中,师生比例很高,一般都在1:25或更高,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每天被课程围得团团转,疲于上课;管理部门评价教学效果,一般都以班级的最终成绩为依据,考查班级的及格率、分数的正态分布情况;课堂的一些讲课形式也有具体要求,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的互动等要整齐划一,要规范等;在科研考核上,也多以数量考核为主,原创性、创新性的成果很难出现。教师的时间基本上在忙于上课,忙于写一些文章,难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难于培养出有活力、有个性、有创新思维的教师,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以上分析的是本科院校教学方面存在的通病,下面就笔者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改革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以期与同行探讨。

1.课程形式上的改革

笔者以“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课程的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是环境工程专业课,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紧随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主要包括课堂讲授、社会调查两个部分。课堂讲授:每章开始都要介绍当前国内外情况和我国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结合书本内容,加入当前发展的技术和设备情况,仅以书本为参考(PPT或视屏形式);每次课设计讨论题(1~2个),进行课堂讨论交流或演讲(10~20分钟);设计一套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工艺流程图,并进行讲解说明。社会调查方面:布置任务(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大作业)调查城市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包括:源头、收集、运输、中转站、回收处理、资源利用、最终处置等环节;分组和分区域,把所在城市按照区域划片进行;撰写调查报告和完成一篇文献综述;设计出自己思考后的最优工艺流程图或设备参数;自己设计完成固体废弃物成分分析和理化指标的分析实验,以报告形式提交。

本课程最终的成绩主要以社会调查为主(60%),课堂讲授为次(40%)。通过实践,同学对这样的教学改革感觉很好,积极性很高,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是关键。首先,在人才引进上要把好关。引进在环保企业有较长经历的一线工程师(5年以上为宜),形式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如果是兼职的,学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配一名教师做辅助工作。其次,内部加强培养。本科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讲课中难以对接实际情况。对这些教师要寻找条件与企业接洽,进行工程实践培训。在选择企业方面,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对象,这些企业对技术的开发有迫切需求,容易接受教师实践。我们制订教师实践规则,主要是给企业提供服务,不要以收入多少为目的,如:垃圾电厂的教师实践中,教师可以给厂家提供垃圾成分分析等实验工作服务,企业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实践培训。同时,教师培训时间不能太短,一般以1年为宜。学校院系领导也要积极开拓环保市场,与企业对接,解决企业难题,为企业服务;同时,为教师搭建产学研的平台,我系在江苏宜兴市与多家环保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机会。通过不断的社会服务使得教师的培训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氛围。

3.考核评价方式

院系在评价体系上要大胆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形成。仍然以“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的考核进行有益的改革。首先,在分数的形成上分出几个构成部分:课堂讲授(40%)和社会实践(60%)。在课堂讲授中,期末一卷考核所占比例大幅降低(占20%),补充平时成绩的权重(8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60%)、平时测验(一个章节一次)(20%)、课后作业(2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必考虑对错)、课堂演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课堂提出问题的新颖性等环节。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重点考核学生对环保专业相关问题解决的思路和逻辑能力的体现情况。其次,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时,以改革后成绩为依据,包容学生的个性,重点在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另外,在教师考核方面形成了较好的机制。首先,不盲目扩大招生,基本上环境工程的各个专业都稳定在一个班的学生数。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以全国“211”或“985”高校的博士为对象,大力引进人才,降低师生比例(逐步趋近1:16);院里领导要有包容心,允许有个性的教师存在,既然引进就相信其知识的能力,给其正确引导和提供帮助;在科研考核上,不以数量为指标,以目标和进程为考核,院里学术委员会每年以科研的进程为考核内容,只要与所定目标吻合就通过,重点在研究能力和创新方面的思维和表现。在职称评审方面也可以过程材料为考核内容。为教师营造敢于创新、肯于创新、利于创新的考核机制和环境。

只有大胆的改革才能形成学校良好的创新氛围,才能不断出现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员工,也才能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本科人才,才能不辜负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

四、总结

本科院校经过扩招后都面临如何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难题。以社会赋予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坚持培养人才的改革,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是当前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当务之急。学校各个专业都要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措施和办法,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之所需,高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试析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对当前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激发了环境专业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论文关键词:环境专业;创新成才;教学模式

一、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质量差,亟待需要通过工程措施进行解决,迫切需要大批量的环境工程人才。“十二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能巨大。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自然环境受到了严峻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给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平台,各级政府为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开办工厂和公司,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开办工厂和公司,必然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水、气、土壤等),使得人民的健康遭到威胁。因此,环境保护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尤其缺乏在生产领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环保应用型创新人才。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的好坏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行之有效的环保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是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现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动手能力差

当前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设计基本属于知识的验证和重复,缺乏试验技术、设计和方法等训练,缺乏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因而,很难形成创新研究试验能力。与“985”和“211”等国家重点大学相比,本科院校中教学经费的紧缺,长期形成试验设备少、学生多的现象。课程所开的实验中不少实验只能是一两个人能够做,其他在旁边看的情况。在重要一个教学环节——实习环节中,实习基本属于参观活动,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实习单位没有热情接待,学生很难对现实的生产过程和工作实践有深入了解。在课程设计等环节中,大多数情况属于积木式拼凑和模仿。这些主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很难培养出有创新动手能力的人才。

2.思维能力差

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智力发展的现象。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技能进行讲授。把知识看成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真理。认为知识学好了,智力自然会发展,创新能力也随之具备,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知识不断堆积的过程,形成了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习普遍以模仿、重复练习和背诵记忆为学习方法,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既毫无兴趣,索然无味,又磨灭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引导,缺乏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有积极作用的启发式和互动式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利用。根本不顾及或少有顾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形成了满足完成考试和获得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挖掘和培养。

3.教师的培养存在问题

在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本科院校中一般定位为教学型的学校,承担着培养大众化应用型社会人才的教育任务。这类学校通常招生量很大,主体为本科生教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广大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承担者,被繁重的教学任务捆绑住自己的手脚,严重妨碍着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不少教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为了依赖书本的教书匠,耽误自己,耽误学生。另外,这类本科院校科研平台较差,科研投入也少,申请各类政府的科研经费也极其困难;还有,各级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和学者也多数是重点院校的教授,从心里就看不起本科院校,同时,也不相信这类学校的能力,因此,项目基本上都被各类重点大学拿到。本科院校只能艰难度日,或者给重点高校打工。没有科研项目,许多教师的科研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没有很好的科研业绩,横向的项目也很难获得,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很难获得提高。呈现出教师科研能力越差越得不到项目,越得不到项目教师能力越差的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教师自身的培养和发展,也制约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4.考核评价存在问题

在本科院校中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也存在着问题。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存在严重的问题。课程考核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中,以最终考卷的分数为评定依据,只要能够考出60分就认定合格;在各类推优、评先进等荣誉活动中,也常以分数作为主要参考;甚至在特困生的推荐中也以分数高低为主要参考。在各类教学活动中,一切以分数为追求目标,必然促使学生用尽脑力追求分数,背书本、啃书本的死记硬背现象普遍,无法实现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存在问题。在本科院校中,师生比例很高,一般都在1:25或更高,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每天被课程围得团团转,疲于上课;管理部门评价教学效果,一般都以班级的最终成绩为依据,考查班级的及格率、分数的正态分布情况;课堂的一些讲课形式也有具体要求,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的互动等要整齐划一,要规范等;在科研考核上,也多以数量考核为主,原创性、创新性的成果很难出现。教师的时间基本上在忙于上课,忙于写一些文章,难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难于培养出有活力、有个性、有创新思维的教师,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以上分析的是本科院校教学方面存在的通病,下面就笔者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改革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以期与同行探讨。

1.课程形式上的改革

笔者以“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课程的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是环境工程专业课,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紧随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主要包括课堂讲授、社会调查两个部分。课堂讲授:每章开始都要介绍当前国内外情况和我国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结合书本内容,加入当前发展的技术和设备情况,仅以书本为参考(PPT或视屏形式);每次课设计讨论题(1~2个),进行课堂讨论交流或演讲(10~20分钟);设计一套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工艺流程图,并进行讲解说明。

社会调查方面:布置任务(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大作业)调查城市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包括:源头、收集、运输、中转站、回收处理、资源利用、最终处置等环节;分组和分区域,把所在城市按照区域划片进行;撰写调查报告和完成一篇文献综述;设计出自己思考后的最优工艺流程图或设备参数;自己设计完成固体废弃物成分分析和理化指标的分析实验,以报告形式提交。

本课程最终的成绩主要以社会调查为主(60%),课堂讲授为次(40%)。通过实践,同学对这样的教学改革感觉很好,积极性很高,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是关键。首先,在人才引进上要把好关。引进在环保企业有较长经历的一线工程师(5年以上为宜),形式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如果是兼职的,学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配一名教师做辅助工作。其次,内部加强培养。本科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讲课中难以对接实际情况。对这些教师要寻找条件与企业接洽,进行工程实践培训。在选择企业方面,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对象,这些企业对技术的开发有迫切需求,容易接受教师实践。

我们制订教师实践规则,主要是给企业提供服务,不要以收入多少为目的,如:垃圾电厂的教师实践中,教师可以给厂家提供垃圾成分分析等实验工作服务,企业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实践培训。同时,教师培训时间不能太短,一般以1年为宜。学校院系领导也要积极开拓环保市场,与企业对接,解决企业难题,为企业服务;同时,为教师搭建产学研的平台,我系在江苏宜兴市与多家环保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机会。通过不断的社会服务使得教师的培训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氛围。

3.考核评价方式

院系在评价体系上要大胆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形成。仍然以“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的考核进行有益的改革。首先,在分数的形成上分出几个构成部分:课堂讲授(40%)和社会实践(60%)。在课堂讲授中,期末一卷考核所占比例大幅降低(占20%),补充平时成绩的权重(8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60%)、平时测验(一个章节一次)(20%)、课后作业(2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必考虑对错)、课堂演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课堂提出问题的新颖性等环节。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重点考核学生对环保专业相关问题解决的思路和逻辑能力的体现情况。其次,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时,以改革后成绩为依据,包容学生的个性,重点在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另外,在教师考核方面形成了较好的机制。

首先,不盲目扩大招生,基本上环境工程的各个专业都稳定在一个班的学生数。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以全国“211”或“985”高校的博士为对象,大力引进人才,降低师生比例(逐步趋近1:16);院里领导要有包容心,允许有个性的教师存在,既然引进就相信其知识的能力,给其正确引导和提供帮助;在科研考核上,不以数量为指标,以目标和进程为考核,院里学术委员会每年以科研的进程为考核内容,只要与所定目标吻合就通过,重点在研究能力和创新方面的思维和表现。在职称评审方面也可以过程材料为考核内容。为教师营造敢于创新、肯于创新、利于创新的考核机制和环境。

只有大胆的改革才能形成学校良好的创新氛围,才能不断出现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员工,也才能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本科人才,才能不辜负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

四、总结

本科院校经过扩招后都面临如何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难题。以社会赋予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坚持培养人才的改革,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是当前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当务之急。学校各个专业都要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措施和办法,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之所需,高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载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检验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

    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教育部于2010年9月13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强调指出,高等职业......

    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 彭瑜 本文探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以往课堂教学的大量经验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作指导,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

    卫生检验专业见习计划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卫生检验专业学生见习计划 一、见习目的 卫生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检测检验机构(例如商检、技术监督、......

    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杨珺,吴淑春,吴怡春,徐建国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摘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

    创新监管模式 改革检验制度

    创新监管模式 改革检验制度 检验监管模式呼唤改革创新当前,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检验监管部门毫不懈怠,志在改革创新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

    商务模式创新论文

    目录 摘要„„„„„„„„„„„„„„„„„„„„„„„„„2 关键字„„„„„„„„„„„„„„„„„„„„„„„„2 引言„„„„„„„„„„„„„„„„„„„......

    专业实践教学电子信息论文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金字塔”实践教学体系阐释(一)培养目标系统性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特色明显、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及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各层......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中学地理和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都强调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地理实践教学成为被取消的环节,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中学地理教师的课程任务繁重,学生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