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

时间:2019-05-15 16:3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

第一篇: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

摘要:基于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测评等方式得到的教学效果反馈,提出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构想。通过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相互验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构想;大学物理

随着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这要求现代大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当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服务性的新生力量。因此,现代大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地探索新型的、与时俱进且适合现代化教学发展的新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允许并鼓励大家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大讨论,从而保证高校教育的前瞻性,为学校的教学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现阶段国家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提出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将其取得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果相对比,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物理学是关于自然界最基本形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结构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在近些年,由于物理学的发展和细化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使得物理学衍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工程光学、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物理学不仅包括理论物理学也包括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引导和解释实验物理学,实验物理学检验和证实理论物理学,两者相辅相成。然而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通常理论部分的课堂教学与实验部分的教学过程被分开,实验教学部分往往是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一部分。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也应当更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课程中繁杂的公式更深程度地理解,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之中趣味性地学习,同时可以使得同学们对于不懂或者理解不深的知识点得到相互验证,减缓一些学生恐学和厌学的心理。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讲授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提出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构想。

1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

1.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分离

目前,许多国内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基本上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讲授,且两个课程之间会间隔很长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是在理论教学的所有教学课时结束后数周才会安排学生的实验课程,同时负责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活动会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即理论教学的教师只负责理论教学任务,对于实验教学可能了解不充分,从而导致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仅仅机械性地讲授大学物理的理论部分而学生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相关内容。同样,负责实验课程的老师也仅仅是按照实验步骤灌输式地介绍实验流程,学生机械性地重复实验的流程和步骤却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毫无了解,仅仅是完成了课程拿到了学分而已。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分离。相比于两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部分,一位教师讲授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不需要去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了解不同老师上课的风格和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快速地投入到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中去。第二,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时间分离。理论教学活动和实验教学活动的时间一般相距约两个月之久,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当一次学习和二次学习相距时间周期为一个月时,此时的复习相当于重新学习,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因此,当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分离较长时间时,学生的大脑留存的知识点印象几乎可以忽略,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会产生巨大影响。第三,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容易疲乏于理论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同时又对实验过程的格式化提不起兴趣,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相互验证,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2]。

1.2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和实验教学的机械重复

目前高校的教学现状为: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书本与PPT给学生讲课,无互动、无创新,教师给每届学生所讲授的内容都是机械性地重复,其讲课使用的PPT可能都是几年前制作的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材料。教师长时间地重复陈旧内容使得教师所讲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中繁杂的公式提不起兴趣甚至恐慌,增加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使得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选择糊弄的方式,对于课堂作业也选择抄袭而没有独立的思考,这种机械性的教学不利于高校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方面,授课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老师普遍是按照实验流程给同学介绍实验过程而后同学们则按照实验流程按部就班地套入实验就完成了实验课程任务,老师与同学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学生的疑惑解答不了。因此,直接导致学生只是学其形式,不追求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这也就必然导致了学生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低下,使得学生缺少将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相结合思考创新的能力。老师们的不重视和墨守成规降低了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激情,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对于如今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

2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

基于对目前大学物理教育模式问题的担忧,笔者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并根据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高效率性和高带动性,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墨守成规和不利于学生记忆学习等。对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大学物理教学经验以及和学生的课下探讨提出了有利于改革现有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惰性的构想,即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型的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物理现象,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疑惑时老师通过实验展示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的基本原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反向地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点,生动有趣的实验结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周期较长,相距约为一至二个月,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发现当相隔一个月时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忽略,以至于学生在上实验课程时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所剩无几,完全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新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完全解决了这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二次知识记忆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对知识点长期记忆远高于传统教育模式。第三,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机械性。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机械性重复教学,老师不会仅仅只重复理论课程内容或实验内容,而当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时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老师通过了解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充分展现理论知识丰富性的同时也将知识的运用性展示给了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机械性地重复理论内容或实验内容,而是在理论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添加实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讲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2传统知识与科学前沿相结合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为老师按照教材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而实验老师则按照实验讲义和步骤固定地灌输知识,教材上多为经典的理论知识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发挥空间较小,课堂教学内容多且复杂难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然而,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授课教师可以关注大量的相关前沿知识,通过理论授课或者实验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如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兴知识不断涌现,课本内容的更新换代远跟不上现代的科学发展,而学生因视野的局限性对于学科的前沿性敏锐性不足,因此在授课老师可以将前沿性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教材、实验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前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弊端将被打破,教师可以将物理原理和现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向学生讲授,再推广到科学前沿以及应用领域,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国家专利的申请等。

3结论

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不断融入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连接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到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验证的通道。因此,笔者提出了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构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小芳.遗忘曲线与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2004(8):143-145.[2]吴宏伟,陈华俊.半导体物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想[J].科技视界,2017(4):77-78.

第二篇: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在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两年兴起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因为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方便应用等特点,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初步知识。一直以来大学物理教学延续着夸美纽斯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以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如果能建设丰富有效的微课资源库,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这样就能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习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1微课的起源、概念及特征

1.1微课的起源

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首先由美国DavidPenrose[1,2]提出的。以可汗学院[3]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堂”[4]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我国,首先对微课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是胡铁生[5]。他将微课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并且契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对微课程的具体形式分类。梁乐明对于国内外微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6]。自2011年起,国内开始了微课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1.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3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3.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1.3.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1.3.3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微课”同时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2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探索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对微时代下大学物理的创新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7,8]2.1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微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2.2微课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有了微课资源,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反复揣摩,深入理解,而课堂时间则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和答疑解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讨论、交流和释疑的功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2.3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微课资源的共享同时还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另外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微课的教学内容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了解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培养状况,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良好的方案。

3.2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微课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

3.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3.1组建研究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都高的教学团队,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网上教学交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优质微课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3.3.2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利用微课视频和学习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3.3.3因为微课是半结构化的,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所以需要资源开发者、教学者设计有效的支架,设计学习的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程资源学习物理课程。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发挥混合学习的效用,让微课视频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则注重开展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解决在课堂外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3.3.4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通过评价反馈动态生成的,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微课资源将与其他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大学物理微课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将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必将在大学物理的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大学物理教学论文

大学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本论文结合大学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此确定以后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实现物理大学教学的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以及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而且还将继续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物理教育不但有助于培养一个人处理复杂事物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而且对所有人都是提高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大学物理教学在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w 但是,大学物理教学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其没有浓厚的兴趣等,大学物理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和大二的第一学期的开设,而且大学物理不属于专业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导致学生并不重视;再者,上了大学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们的思想会松懈下来,也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许多的教学工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此,笔者经过几年实际教学经验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互动式教学

现在的大学课堂教学还是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满堂灌,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而“互动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在互动教学中,我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学生应该先预习,且不能盲目的预习,教师应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为了以防有的学生不预习,所以下次上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每次随机让学生回答,这样学生既能主动学习,又对主要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去讲课,学生就容易掌握了,这样课堂效率也有所提高,学生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学生对大学物理这门课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因为他们参与了。

2.课堂上,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给与回答,教师应该鼓励提问的同学,从而别的同学也就可以大胆的提问,这样学生就有信心学好这门课了,也就对它产生的学习的兴趣,只要有兴趣了才能学好它。

3.教师讲完每一部分知识后,比如力学部分学习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或提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给与回答,这样既帮学生解答了疑惑,同时对老师也是一种提高,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理论教学应该和实验相结合,但是现在好多学校还是先讲理论课,实验课比理论课推后一个学期。如果实验课和理论课同时进行会更好,讲到某一部分内容如果有实验的,教师应在讲完理论知识,就带学生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做实验室时也不用在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操作仪器,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时进行,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只是讲理论知识,学生听得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效果也不好;如果上几节理论课,然后再上实验课,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都得到印证,学生也就对大学物理和实验都产生了兴趣。

2.在讲理论课时有时需要观察简单的实验现象,如果老师只是用语言去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出来,如果老师就可以把小型的实验装置搬到教室,教师在课堂上去演示,教师演示完再让同学去演示,这样比用语言去描述效果好得多,既加深的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又调节了课堂气氛。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学,在当今普通民众心里,虽然相对普及,但能够很好地应用解释物理现象的人似乎并不多见,往往一个现象的发生,民众都会感到神秘莫测,甚至在当今这个科技的时代,认为超自然的神奇现象存在的人,依然不在少数。物理学,甚至让好多人感到高深。

我们好多学物理的,也是学的很深,很专,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观察似乎不够,往往就说要在实验室里出成果。可现实是个很好的实验室,能在现实中发现的东西,对于启发物理思维,我想一定会有很大的益处,著名的苹果落地的故事,应该也是此种道理吧。既然物理界存在这种普遍的很深很专的情形,老师只讲理论,和实际联系的不多,往往导致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拗口难学。所以在物理教学,尤其是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应用现实科学技术成果,为学生以解释来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把物理学神秘的面纱摘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快乐,教学相长,普及科学。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去尝试:

1.如果教师只讲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而且会想我们所学的知识有啥用呢?如果讲完课本中内容,再给学生讲讲所学内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有所用。例如我们讲到多普勒效应时,我们要给学生讲实例,比如公路上用于监测车辆速度的监测器,还有医学上血流的测定,运用得原理都是多普勒效应,在没有学习多普勒之前,同学们会觉得这些仪器很神秘,学完了之后,才知道这些仪器的原理运用的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没那么神秘了。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学物理没有兴趣了,也不会觉得没有用了。

2.如果只是老师去讲,还是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讲完每章内容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本章内容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到网上查,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既增长了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也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四、结束语

本论文结合大学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此确定以后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实现物理大学教学的效果。

第四篇: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

【摘要】

大学物理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有序发展具备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选取两个具体的角度展开了建设策略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物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与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现实劳务市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逐年变化,这种发展趋势,使得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应用技能课程,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步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物理》学科是理工类大学生极其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对于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的顺畅性以及有序性,基本深刻的影响,为了切实打破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不良教学工作趋向,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在教学实务过程中引入和运用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大学物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教师提供借借鉴意义。

1实现大学物理学科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教学模式层面的有效统一

想要实现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应当切实从教学工作的源头、教学工作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展开系统的分析,并切实找寻传统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同时基于教学工作主体、教学工作实施场所、教学工作基本开展手段、教学信息呈现载体等几个角度,找寻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良路径。

第一,切实加强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任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实施力度,并以此充分发挥大学物理教师作为教学实务工作的施教方所具备的主体性。想要充分保障大学生在实际化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巧的学习领会,并切实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结合,就必须保证教师具备着较好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工作发展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物理课程任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力度,要保证大学物理学科教师同时具备开展理论教学以及实验教学工作的能力,要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师提供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充分机会,并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一线教师提供宽松而充分的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的空间,通过举办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师的实验技能比赛,敦促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本领,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助力大学物理教师获取开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教学方式的综合素质。

第二,灵活选择教学工作实施场所,既可以将演示实验引入到普通教室的课堂讲授环节中,也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室开展理论教学内容。将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安排在实验室中,可以保障学生在开展理论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运用实验器具进行物理理论知识内容的验证实验,在学生的自主化理论知识验证实验遭遇困难时,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角度,或者是实验操作技能角度对学生进行适当程度的指导。

第三,切实改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打破传统教学指导理念之下,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绝对主动地位,切实选取开放式、探讨式的教学方式,要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演示实验环节的机会,在实际讲授理论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验验证,并且在开展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向学生提出具体化的思考问题,通过不断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式,充分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行为,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佳效能。要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切实改善大学生对基本理论物理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基本实验操作技巧的应用本领。

第四,改善《大学物理》学科的教材编写假设方案,实现物理理论教材与物理实验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的物理理论知识。都有针对性地搭配有针对性的验证实验,为教师的教学演示,以及学生的理论内容验证,提供充分的准备条件。与此同时,要切实在《大学物理》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应用性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到物理知识内容对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2实现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度的有效调整

为切实保障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的实现,应当针对物理学科理论课程,以及实验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分保障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教学节奏层面的一致性,实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要用实验环节支持物理学基本理论、用物理学基本理论引导物理实验,构造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最佳实施模式。根据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编写体例,可以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学期,并在第一学期安排力学、波动学、以及光学,在第二学期安排电学、磁学、热力学、以及气动理论.并依照上述的理论知识分类,将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内容系统性地划分为:力学、波动学、光学、电学、磁学、以及热力学等板块,并从已有的各个理论知识模块中切实选取若干个具体的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同步演示实验。在第一学期可以选取的同步实验包括:①气垫导轨实验:可以实现对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参数的测量,并实现对动量守恒的验证。②光栅的衍射实验:能够实现对光栅结构的感知、对光的衍射现象的观测,以及对光的衍射原理的验证。在第二学期可以选取的同步实验包括:①稳定恒值电流模拟静电场实验:能够实现对静电场中基本物理现象的观察,并切实实现对静电场分布规律的研究。②霍尔效应测磁场实验:能够通过对霍尔效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实现对电磁场基本物理理论的深刻理解。

3结语

针对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本文划分两个具体部分,从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实践流程的角度,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策略展开的具体的论述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强,傅深渊,宋平安,张艳,李倩,刘丽娜.《高分子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广州化工,2014,21:179~181.[2]卢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3,23:40~42.[3]孙磊,陈为旭.独立学院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物理与工程,2013,03:

第五篇:“121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121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 黄文全

传统的“满堂灌”教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经常感叹“课堂上讲了很多,可是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呢?”其实,很多时候,特别是外语班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在讲,学生已经会的教师还在讲,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过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课堂上没有很好的落实当堂检测与反馈矫正,无效教学环节在课堂上的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怎么办?

山东省高密市育才实验中学为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实现教学内容的当堂教学、当堂巩固、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矫正,他们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121”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满堂灌”做法,采取先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诱导自学”,再开展20分钟左右的“释疑解惑”,最后再进行10分钟左右“训练拓展”,教师通过在“导”、“解惑”和练习训练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实现教学任务堂堂清。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益,提出全面学习和完善“121教学模式”,并在上学期全面启动。我也被动地参与了该教学模式的尝试。但我发现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对“121教学模式”的理解是片面的,单纯地以时间来衡量是否“121”,我想这是很危险的。学习“121教学模式”必须学习其本质,而不是简单照办其形式,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原盘照端,更不能全盘否定、一叶障目,千万莫“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习“121教学模式”,要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力争创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121教学模式”,学校也应改变评课标准。评价一节课的好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动起来,这里的动起来,我想更多地是主动学习,而不是场面热闹,样式花哨。

学习“121教学模式”我认为不能简单以时间“121”划分,套用其模式,关键是在“121”的时间段内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121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分别为:

1.诱导自学(约10分钟)

(1)教师示案导学,学生明确目标。上课前一天,教师要将学案发到学生手中,上课后,在前置测评的基础上,可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学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读书的方法和注意问题,明确学习重点、难点,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2)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教师巡视学习情况。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导学,进行自主学习。自学可分为:根据学案中的问题导学,理出知识和问题的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强对学案中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标出自己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2.释疑解惑(约用20分钟)

(1)学生互研解决问题,教师采集问题。学生对自学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互动讨论研究,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可采用同桌讨论,前后左右小组讨论,邻组互补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巡视发现并筛选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2)教师点拨,学生释疑解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问题,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让已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讲评,也可师生讨论。

(3)学生归纳整合,教师巡回指导。这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本课知识。3.训练反馈矫正(约用10分钟)

利用学案提供的定向达标题,教师组织学生达标练习,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达标练习,教师巡回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示解题思维过程,教师点拨学习方法、思维的切入点,分析问题原因,集思广益提出多种解决思路。

要学习和完善更适合我们教学的“121教学模式”,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1.编写好学案:

学案是教师编写师生看共用的学习提纲,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学,因此“实用性”是学案的关键。过去的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案主要是教师在授课时使用,学生根本看不到老师的教案,只能老师边讲,学生边记,影响了教学质量。

学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而不是告诫,所以学案应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在学案设计中,要考虑学生是主角,通过学案创造“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参与”的机会,还课堂于学生;学案的问题要有坡度,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相应的作业练习划分为三档(难、中、易),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学案的使用,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与互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充分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编写学案是做好“121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否则,学生在“121”三阶段应该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程度都无法实施和掌握。关于编写学案,我应该说以前一年就开始了这项工作,参与编写出版了八年级和九年级历史的“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也收集整理了山东江苏部分学校较好的学案。2.集体备课迸智慧

初中历史或者说我们学校某个学科的学案但凭某位老师来编写是有难度的。他无法把课标、教材和学生三者较好结合,学案无法达到应起的效果。因此,如何备课,如何备好课?我认为,实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是最佳办法。集体备课,在我们学校已经提了很久,但我感觉真正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学科并不多。我认为与我们学校考核教师的方案有一定关系。我们学校教师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班级之间的竞争,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竞争激烈,势必导致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保留自己的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方法。为了减少这些弊端,我认为学校应真正把每个学科和每个年级作为一个整体,减少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竞争,学校老师都是以外面同类学校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减少教师的顾虑,最大限度发挥集体的智慧。另外,还要加大对集体备课的奖惩力度,不要让集体备课成为形式。长期坚持集体备课,我想,不仅仅教案编写有长足的进步,教师不再认为那是应付检查的东西,而且教师的团队合作会得到发展,学校和教研组的凝聚力必定增强。

集体备课不等于全部使用同一学案,学校应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教育反思’的备课思路,采取‘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和个性备课欣赏制度,既发挥骨干教师的创造性,又对新教师的备课进行一定的规范与指导。”

下载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与创新论文

    摘要:通过Internet促进教育改革即为国内一项重要的教育发展战略,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学习,即为当今人们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伴随Iinternet普及,数字化教学资源持续被深化,当......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论文

    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在新型的学习......

    大学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物理现象都存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也时时刻刻都在不自觉运用物理知识,所以说,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物理学已经成......

    大学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 摘要: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的每个知识点在我们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物理学中牛顿环现象的原理及应用进行概述,对通过......

    大学物理论文

    共振的应用及危害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共振也是,它曾给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这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便是桥梁垮塌。1940年,美国的全长860米的塔柯姆大桥因大风引起的共振而......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总结报告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一:物理实验对于物理的意义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

    商务模式创新论文

    目录 摘要„„„„„„„„„„„„„„„„„„„„„„„„„2 关键字„„„„„„„„„„„„„„„„„„„„„„„„2 引言„„„„„„„„„„„„„„„„„„„......

    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探讨论文

    一、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一)教学现状及其原因目前,民族地区部分高校中的大学物理教学不容乐观,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较慢,具有创新能力人才也比较少。大多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