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节里的人生美文
1
京城。某饭店,流水席。
来了个人,一屁股坐下来,撕出筷子,俯下身子,眼睛觑缩着,贴近瞅着菜。他的样子够骇人,他瞅着菜,所有人瞅着他。
其中有认识的,笑着喊他。他起来,环顾大家。意识到自己的窘迫,说:“哦,对不起,我呢,近视眼,今天一天没戴眼镜。”说完,便在兜里摸,摸了半天,摸出副眼镜来戴上。一下子,清丽出尘,样子清爽了许多。
他接着解释说:“是这样,今天,办了一天的事,见了各色人等,因为我不想嗷清楚他们的丑恶嘴脸,所以,我的做法是,通常不戴眼镜。”
一桌子的人都哈哈笑。笑完之后,都说喝。喝完之后,大家心照不宣地摸摸自己的眼镜。
“这眼镜啊,我只能戴一会儿,过后呢,我接着去办事。有时候啊,看不清楚比看清楚了更合适。”那个人最后说。
有一个人向朋友炫耀,说他在一次买卖中,如何瞒天过海巧施心计,骗了合伙人,自己从中多得了多少钱,云云。他自鸣得意,讲他的精明与高明。朋友呢,一边听,一边呵呵笑。但没过多久,朋友疏远了他。
后来,这个人觉出了缘由。他以加倍的真诚来待朋友,但朋友总是以为他假戏真做,他做得越真,朋友认为他越假。最终,他失去了朋友。
这个世界,没有人喜欢奸猾和诡诈。哪怕是一个坏人,在坏中浸淫了太久。他的心底里喜欢的,也只会是善和真诚。
实际上,人性中所有的恶,跟陌生的人没有一点关系。这些恶伤害的,永远只会是离其最近的人。而且,看起来,当时伤害的只是他人,无足轻重。但从人生的结果来看,最终伤害的,却是自己。
一场会议,一个人在剪指甲。
“噼一啪”,脆而尖锐的声音,格外具有穿透力,会场上几乎每个人都听到了。领导噤了声,等着剪指甲的人良心发现。结果是,那天,领导不说了,声音就没了,领导开讲。声音就响起。一场猫鼠斗。整个会议的庄重感和严肃感,顿时稀里哗啦,七零八落。
一位教授曾在电视里讲社交礼仪,他说,在公众场合剪指甲,是最要不得的。哪怕是一个极无聊的会议,哪怕讲话的人是一个让人讨厌且无德无能的家伙,你也不要在这样的场合剪指甲。因为,你沦陷的,是这个世界的庄重感和严肃感。
庄重感和严肃感为什么不能沦陷呢?他没讲。我想,他大概要说的是,当庄重感和严肃感沦陷后,一个人精神深处的神圣感就无法再构建起来了吧。
而神圣感支撑起来的,其实是人类自身的尊严。
有一个穷人,后来有了钱。有了钱之后,他就养狗,先是狼狗,后是藏獒。什么厉害,他就养什么,他要让它们看家护院,看守住他的钱财。
后来有钱人当了官。他不养狗了,养人。拍马溜须的,凶神恶煞的,厚黑的,毒辣的,他都养。后来,他信不过人,开始信神。早晚一炷香,虔诚地敬拜。即使自己出了远门,最关心的,不是家里的人好不好,而是香烧没烧。
这个人最后还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挂了。也就是说,神也没保住他。
“钱和权,可以摧毁心底好多美好的东西,而且,追求得越多,就会摧毁得越多”,他最后感慨地说,“然而,这些年,对我来说,最可怕的摧毁是,我不仅不信任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最后,也不相信了自己。”
黄昏。一个小孩,趴在水塘边上玩。
“爸爸,你看,小鱼在吃蚊子呢。”“瞎说,小鱼怎么能吃了蚊子!”年轻的父亲在玩手机,瞅都没顾上瞅儿子这边一眼。
“就是呢。小鱼不知道是该先咬住它的头,还是翅膀,正吐着泡泡着急呢,爸爸,你说小鱼会急坏吗?”“蚊子在天上,小鱼在水里,它能地对空作战吗?”父亲可能正玩的是一款战斗游戏吧,全部的注意力都在手机上。
“对了,爸爸,你说小鱼能不能把它吐出的泡泡。像炮弹一样打出去呢?”父亲在笑,说不清是否定,还是心不在焉。笑完,说:“走,还是回家做作业去吧。”他一把拉起孩子,眼睛始终在屏幕上,瞅也没瞅塘里一眼。
此刻,水塘里,孩子所说的蚊子,其实是一只绿翅膀的小飞虫,正扇动着薄如蝉翼的翅膀,贴着水面,不知道是正要飞,还是真的已经飞不走了。它的影子,仿佛,被小鱼吐出的泡泡给黏住了。
再美的黄昏,也黯然失色。因为,人生的诗意和童话,正从这里,一步一步走散。
第二篇:德在细节里美文摘抄
“不矜细行,必累大德。”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一个人的行为细节与生活细节里蕴含这个人的道德。
作家池莉刚出道时,参加一个笔会,看见一个她平素很崇拜的著名作家,兴奋不已,立即上前向他问好,并由衷地向他表示敬意。吃饭时,因为是吃自助餐,她看到那个作家的盘子里的饭菜堆得如同小山一样,吃过后,盘子里还剩下一多半。她对那个作家的好感立刻荡然无存。池莉就此向人坦承:“一个不会对自己说‘够’的人,我是瞧不起的。”著名作家之所以在池莉心目中失去人格魅力与光辉,就是因为他心无“够”意而恋贪。池莉注意到的,是这个作家在吃自助餐时的这一生活细节,但它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人无知足常乐之德而有贪鄙之心。池莉对他失去好感,就无可厚非了。
有个少年跑到富翁家借钱,谎称自己要去做小生意。富翁正打算借钱给他。当这位少年看到富翁家客厅的桌子上有不少散放的铜钱,便坐到桌前,极其熟练地把钱摞成一摞一摞的。富翁见之,便断然拒绝借钱给这位少年。少年走后,有人问及他不借钱的原因。富翁说:“他那么小的年纪,就那么会摞钱,分明是个小赌徒。我怎么能借钱给这种人呢?”富翁从少年会摞钱这一细节,料定他是个赌徒,有贪心而无羞耻、安守本分之德。他不借钱给少年是明智之举。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她把很多钱存在一家银行里。一天,她与几个人在一起玩牌,玩的人中有一位就是这家银行的经理。在牌桌上,她无意中看到这家银行经理的手指甲修理得十分别致,还涂有指甲油。打牌过后的第二天,企业家便把存款从这家银行取出,存入另外的银行。没过多久,这家银行倒闭了。企业家为自己早点取出了存款而深感庆幸。有人问她为什么有先见之明,她说:“作为银行经理,哪有闲心思去专注于修理自己的指甲!银行经理不把精力集中在银行管理与核算、运营上,这家银行不倒闭那才怪呢。”这位企业家能避免自己的经济损失,是因为她从银行经理酷爱修理指甲的这一行为细节,看出了他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这一严重问题。人无专注于事业之德,自然干不好事业。
在小说里,也有这样的细节之问。《三国演义》里,马谡在成都求见刘备,在与刘备交谈时,他信囗开河,夸耀自己熟读兵书,军事之道烂熟于心,指挥军队作战能够百战百胜。刘备听了马谡的一番话后,就在诸葛亮面前断言: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没有听信刘备之言,在刘备死后,让马谡守街亭,结果军事要塞街亭失守,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刘备就是从马谡夸夸其谈的这一行为细节中,知其有哗众取宠之心而无谦慎求实之德,因而判定他不能担当大任。
细节里有人的素质,细节里有人的德行。因此,我们看一个人品行如何,不妨从他的行为细节、生活细节中去观察吧。
第三篇:自助餐里看人生美文摘抄
上周末,趁爱人出差,带儿子去吃自助餐。
从来不愿跟爱人一起去吃自助餐,他永远在监督着我们:不许吃太撑,那叫损人不利己;不许吃太多肉,那叫穷人心态……搞得我跟儿子不胜其烦:吃自助,可贵之处不就在于它的自由气氛吗?
吃得满意,心情就愉快,不忙着走,接上一杯咖啡,索性研究起餐厅的“众生相”来。
那位大姐,站在选餐台前,手持不锈钢小夹子,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夹起一串羊肉串,又去掉一支小香肠,盛起一些蔬菜,又觉得不吃些点心太可惜。总共就那么大一点胃,如何才能尝尽所有的美味?这可是个问题。是有这样一种人生的:寻寻觅觅,瞻前顾后,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这个小伙子的目的非常明确:奥尔良鸡翅。就他跟朋友两个人,鸡翅竟堆了满满一盘。先喝一杯咖啡,快速帮助清空胃部库存,然后大快朵颐,让整个胃部盛满最“贵”的东西。这也代表了一种典型的人生:务必使自己的利益得以最大化。
想到这里,我莞尔,那盆“奥尔良鸡翅”,在真正的生活中,应该代表着那个叫做“公务员”的职业吧。好吃不好吃,是不是合自己的胃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吃“它”最合算。你且看,奥尔良鸡翅前,可是挤得水泄不通呢。
那儿还有一漂亮的年轻女孩,跟男朋友同来。如果我没猜错,她跟男朋友还处于“初级阶段”,否则,她真的没必要拿捏出那样的姿态:在取餐处站了半天,好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吃。勉强夹了几片西瓜,几只小番茄,倒了一杯果汁,就是全部了。吃起来,将西瓜切得拇指肚大小,一块块慢慢地往并不太像樱桃的口里送。
我看得心痒难耐,恨不得替她把西瓜榨成果汁。接着心里讪笑,谁没有过那样的时候:要“优雅”,要别人的“欣赏”,别的都不重要。是的,有一种人,是活给别人看的。这种人的全部乐趣,来源于别人对她的喝彩和肯定。这可不能算是一种“自信”的人生。
瞧,角落里那个老爷子,吃一口羊肉串,喝一口啤酒,多惬意!看他脸上那舒适的表情,让人忍不住想从他的盘子里取一支来吃。他吃得很慢,嚼得很细,仿佛调动了全部的味蕾,只为了不辜负盘子里精心挑选的美味。果然是个睿智的老人。同样的食物,在他那里,味道的鲜美好像升了级。那么,人生路上相同的风景,落在不同人眼里,也会有不同的况味吧!我们每个人,因为太快的脚步,曾经辜负了多少良辰美景呢?
还有那个正在由母亲喂食的小婴儿,满眼的清澈和好奇;那个朴素的老太太,低头拾起不小心掉在地上的蛋卷,仔细吹了,依然放在口中;那个粗犷的少年,取了太多的食物,吃不了的,堆在盘子里,扬长而去……呈现出来的,是千百种不同的人生姿态。
联想到爱人对吃自助餐的态度,忍不住笑了:他还真不是一个贪婪的人呢,只是迂了些。
第四篇:细节生活美文
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是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有些话越说越“雷人”,越说越不开心,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几年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7次凤凰,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她说到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雾气……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都记得,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说实话,因为这样的细节深深地打动和影响了我,凤凰是我独自旅行的第一站,慢慢走,一路下去,看过无数的风景,人也越走越开阔,好多年过去,无意中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我某些小小的骄傲。人生真是一件奇妙和偶然的事。现在,太多的人会说,我去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用什么相机拍了什么照片……但是,他们一个细节都讲不出来,他们说的你一句也记不住,因为没有真正的热爱,只有炫耀和跟风。
我真的喜欢别人跟我分享一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细节。
我记得最悲伤的一个细节是3年前一位朋友讲的。那段时间,她妈妈刚去世不久,她说:昨天,我开着车子走在深南大道上,儿子坐在车后,开着开着,我突然控制不了情绪,只得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泣不成声,儿子在身后怯怯地问,妈妈,怎么了?我静静地说,我想我妈妈了……这个细节让电脑这头的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友人后来对我说:“趁父母在时,好好对待他们吧。”那天下班,我就回了父母家,陪他们吃了一顿漫长的晚餐,慢慢吃慢慢聊,感恩着我的拥有……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几年前友人提到的某次下午茶。女主人住在一套只有7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夏天的黄昏,她穿着一条宽松布裙,把冰冻西瓜挖空装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泡一壶绿茶,友人形容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的情景,“香风习习”,夏天有蝉鸣,这样有创意漂亮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意无穷,一碗凉面都可以不一样。我一直认为钱与生活真的没太大关系,有些人你给她再多的钱她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怨气和不足;有些人会说如果我有了什么就会如何如何,不可能的,她一样会过得焦躁不安,粗糙忽略。可是,人家住着小房子,一样能千娇百媚。
前段时间听一位长辈聊天,他说起自己的女儿在上小学、中学时他从未接送过,但是上了大学,他反而每个周末送女儿上同城的大学,这成了他一件愉快的事。为什么?因为一路上可以聊天,什么都聊,边走边说,一两小时的步行,他很享受这个过程,路上有风吹,有鸟叫,有甜品铺,青春的女儿神采飞扬的表情……类似的在一个多人饭局上,听某位男士聊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他说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陪着女儿看一档很青春的电视节目。当时好像是播什么“中国好声音”,房间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品头论足,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离别的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妈妈去送……说起这段话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细节我一直记得住,父亲的深情,有时旁人看着,也是感动的。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珍惜,还是有无可替代的深情和简洁纯粹的爱存在……
相信点什么。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第五篇:你对细节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美文
我刚进入单位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传一些关于琳的绯闻。
琳是早我几年被招进单位的,引起争议的是她的升迁速度比同期进来的人都要快。普通人还是个小员工,她就已经当上了主管。所以总有些爱嚼舌根的人会说她跟某某高层领导有着某些不可描述的关系。
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并在心里悄悄表示不屑。直到有一次,领导安排我们去整理库房。
整理库房,只要将纸质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上架就可以了。琳是负责人,但是她并没有拿出负责人的架子,而是选择跟我们一起干。
渐渐地,我观察到一个细节:由于存放不当,很多纸质资料出现了严重的褶皱。但是大部分人对此毫不在意,只是把它们摞在一起便算完事了。只有琳将资料上的褶皱一页页理顺,再摞起来。
琳的这个举动使得她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我们,但是后来她的优势体现出来了:很多一股脑堆起来的资料由于越堆越高而逐渐失衡掉落一地,只有琳整理过的资料,即使堆叠过高,也稳稳当当。
后来,由于资料太多,我们还为此加了一天的班,不少同事怨声载道,只有琳始终闷头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参与讨论。
等到結束时,我们都飞速离开库房,一刻也不想多待。我走到门口却发现手机落在里面了,只好折身回去取。
走到库房门口,我惊呆了:琳一个人拿着扫帚和簸箕,正在扫地面的纸屑和塑料绳。
其实所有人都清楚,库房的门常年关闭,就连楼内的保洁阿姨也不会来打扫。所以一结束所有人都飞奔着跑掉,生怕要被留下来打扫卫生。只有琳,默默地留了下来,做完了扫尾工作。
至此,我终于明白琳赢在什么地方了。在所有的业务能力与知识水平与人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帮助她取胜的并非是所谓的潜规则,而是细节。
从智商与体力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毕竟天才与天生神力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一件事情你能做,我也能做,但并非两个人做出来的就是一模一样的。
这就要看在细节上下多少功夫了。那些在细节上下功夫,把小事也能做精做细的人,往往才是最容易成功的人。
细节很小,造成的影响却往往很大。
早年家里装修房子,在两家报价差不多,装修效果也差不多的公司A、B之间犹豫不决。碰巧有个亲戚在装修这个行业,毫不犹豫地推荐了A。
理由很简单:两家公司水平相当,但是A公司在装修期间的员工管理与装修后的回访复检上格外上心。
选择A公司的结果让人十分放心,我们住进了装修舒适的房子,从来不会出现一些地板翘边,房屋漏水的情况,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有专人负责对已装修过的房屋状况进行回访,还会给我们送春联表达心意。
后来过去了很多年,A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而与其同期的B公司早就堙没消弭不知所终了。
听说B公司的装修人员不仅喜欢吃回扣,而且对于装修造成的后期房屋损坏一概不理不问,这使得他们最终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失去了原本该一片大好的装修市场。
A公司与B公司之间,就专业或是装修水平而言,相差并没有多少,但是结局截然相反。A公司赢就赢在了员工管理与后期回访这些细节上。
B公司对细节不屑一顾,认为只要有好的设计师,有好的装修材料与装修工人,就能在装修市场上屹立不倒。
而现实恰恰相反,对待细节的态度决定了B公司注定倒闭的命运,也决定了A公司越做越大的结局。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在概括其成功原因时,只说了五个字:“细节是魔鬼。”
密斯的父亲是个石料工人,小的时候他跟在父亲后面学习搭建架构,可每次他搭出来的都没有父亲搭出来的稳固。
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请父亲来看自己的作品,并询问缺陷到底在哪里。父亲看了一会儿,在一个小角落默默加上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于是整个建筑就显得难以撼动了。
密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细节竟是如此重要。这也使得他在以后的学习与设计中,更加注意细节带来的改变,成就了他建筑大师的美名。
一个人对待细节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
有人不以为然,觉得毕竟是小事,所以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输;有人注意细节,觉得细节可贵,所以他们才能在竞争中险胜一二。
从宏观来看,他们的差别小之又小。却偏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早年我写过很多文章,但是每次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或是婉拒碰壁。
一开始我总以为是我的行文有问题,直到后来某一天,有个编辑找到我,告诉我其实我的文章写得还不错,就是有很多的错别字需要纠正,有时候稿件的排版看着也不够清爽。
我这才恍然大悟,现在回过头再看,很多杂志与公众号的征稿函上都会标注一点:一定不要有错别字!一定要记得排版整齐!
原因很简单,虽说有校对会在发表前帮你纠正错别字,但在审稿的时候,编辑就会因为你的错别字连篇,或是排版极不整齐就不想看下去了。
即使内容再好,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到位,也会导致被退稿。
很多人在失败的时候,会抱怨人生如此不公平,上天如此不开眼,却全然忘了自己是否回顾过失败,反思过失败,是否真的在执行的过程中做到了一丝不苟,处处留心。
大部分人最大的失败,并非是整体计划方向的失败,也不是对手实力太强导致的失败,而是细节之处处理得不够到位,千里之堤,最后却溃于蚁穴。
但是,只要你能发现自己细节的不足,能够及时予以改正,看到这一点,闯过这一关,你的人生一样能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