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暗示教育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篮球教学暗示教育运用
摘要:如何在篮球教学中使学生尽快掌握和提高技战术水平,研究发现运用暗示法强化思想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暗示和技战术两者的特点,可开发人脑无意识心理活动接受教育的潜能。暗示教学强调借助各种暗示手段,发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直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位教师贯彻“教书育人”精神的天职。现今,存在着把“育人”的丰富内涵简单化倾向,在方法上采取“赤裸裸”灌输式的说教,结果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本文依据暗示学有关理论,结合篮球教学的特点,阐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暗示是强化思想教育的基础
1.暗示教育的机制
暗示学告诉我们,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进行得更敏感,更富有成效。人只在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处在最和谐状态时,活动才最顺畅、最有效。研究表明,即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态度动机结合,和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情绪、智能、意志及要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可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由此可见暗示机制的本质就是利用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使受暗示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某种观念的影响,进而产生某种行动。把暗示教育的规律运用于篮球教学,将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暗示教育的特点
(1)易接受性。暗示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在互相尊重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通过暗示来强化思想教育,较为符合学生要求自尊和独立的心理特点,易于接受。在篮球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暗示教育的易接受性,首先为学生创造了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2)开发性。暗示教育是通过激发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来激活人脑接受教育的潜力,从而使人脑接受信息的潜能得以发挥。这种开发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快速而正确地掌握和领悟篮球的技巧。
(3)愉悦性。因为不愉快的事情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造成心理紧张或产生逆反心理,而暗示教育则强调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学生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易于增强思想教育效果。游戏中进行篮球教学,学生能主动地去学,愉快地学。
(4)多面性。暗示教育影响的多方面性主要表现在暗示的方式上。它对心理的影响遍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多方面。它不仅相信理性的力量和有意识的能力,而且相信情感等多方面非理性因素的力量,相信无意识的能力。
二、篮球教学特点
篮球的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思维与体力的结合。心理学认为使社会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和行为习性,只有在活动和交往中才能得到实现。篮球教学本身的一些特点为强化思想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教学环境的自由性
环境是暗示住处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学生站在篮球场上有如投身在广阔的天地,摆脱了教室的空间约束,自然产生心旷神怡之感。在这种环境中教学,学生心情舒畅,学习气氛浓烈,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篮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比赛场上千变万化,学生经常接受新异刺激,会心情愉快,兴趣浓厚,便于思想教育的知、情、意、行渗透到每个教学内容之中。
3.组织工作的复杂性
室外教学,外界干扰大,这些不利因素可能成为消极暗示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而且要能配合教师完成学习内容。另外,还需要加强师生及生生间的相互协作,给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机会。
4.技术教学的反复性
(1)思想品德心理结构也是一种动力定型。
(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即形成运动动力定型的过程,也是一种动力定型。
(3)学习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不可能一次完全掌握,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学会。
(4)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克服了急于求成的心理,战胜了失败时产生的灰心、沮丧的情绪。这使得学生在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同时也构建了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暗示强化思想教育方法
1.榜样和权威暗示
榜样暗示是通过榜样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效应”来进行的。让学生和有名望的人或优秀的学生交谈,以便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必须严于律己,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声望,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情境暗示
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进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反应。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产生最佳的生活交际情境。高尚的情操和行为总是在无意识的生活情境中得到积累,经过引导可让无意识经验转化为有意识的经验。
3.课堂气氛暗示
暗示教学效果就是气氛作用的结果。团结、活泼、协作、和谐的气氛,学生会产生热爱集体的感情。同学、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教师和蔼可亲,彼此互相关心、帮助,在这种文明的气氛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行为。4.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应贯穿于整堂技术课的始终。学生在完不成某一动作而感到灰心时,教师可以说:“你的潜力很大,一定能够成功。”当学生感到疲劳而精神不振时,教师可以说:“你看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再加把劲,就成功了。”这种语言暗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难度动作,提高课堂效率。
5.艺术暗示
社会实践证明,艺术是最有力的暗示。艺术不仅以理性逻辑方法,而且以感情手段产生影响,它能运用感情体验和丰富的联想,触发人们的一种激情和向往。这就是心理的感染和暗示的机制,暗示效果主要来自色彩、韵律、节奏、语调等。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课堂的不同阶段与内容要求,选用适当的伴奏音乐,使学生身心放松,将德育内容通过艺术的“载体”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6.自我暗示
一个人面临着挑战性任务时,如能坚信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就能满怀信心地面对学习、生活,勤快做事,就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那么他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在学生遇到难度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暗示,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篮球技术,而且能使学生形成坚强、自信等健全的人格。
四、暗示强化思想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技术实践教学中运用暗示强化思想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主客体双方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丰富的情感输入给学生;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会使学生对教师也产生真挚的爱。
2.正确处理好“两个交流水平”之间的关系
从思想教育的观点来看,在体育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技能是学生注意的中心,可称为“交流的第一水平”。而技术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教育性、教师的态度和语调、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及课堂气氛等则称为“交流的第二水平”。
3.掌握多种学科知识
要想正确运用暗示教育,科学地组织好教学,教师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素养,只有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暗示的规律,创造出新颖的技巧和方法。
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可经常运用暗示法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促使学生较快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3]勾占云等.论高校篮球运动员罚球心理训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科学学院0901班 胡红丽 学号:200910501013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是每个英语老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创造的暗示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合理的运用此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学习潜能,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帮助学生打开英语学习的大门。
【关键词】:新课改 暗示教学法 英语教学
一、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暗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
一、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二、一种心理影响,用言语、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件事。心理学解释为: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作出反应的某种心理现象。暗示可以由人实施,也可以由情景实施。
洛扎洛夫将暗示教学法定义为: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能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的因素组织起来。暗示教学法是运用暗示手段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是用间接的方法影响学习心理。
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暗示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的原因 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在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改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暗示教学法要求建立一种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感,且能使之与理智相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两种渠道,取得更多的更好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⒉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时代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把握住学术的精髓,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最新的和最有用的知识。否则,我们就不能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知识爆炸之间的矛盾,就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如今,信息就像汹涌的潮水向我们袭来,“使人们日益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人类如何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了,最重要的是进行学习的革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快速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最早研究快速学习方法的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他出版了《暗示学和暗示法大纲》。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⒊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暗示教学的要点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要求从人脑活动的整体来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考虑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个性、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在重视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人的各种无意识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相互协调。促成人脑潜能的开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不仅考虑了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开发人脑潜能,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暗示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就越好”。暗示教育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要在英语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暗示教学法。
⒈在英语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音乐片段
音乐法是暗示教学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缺乏信心是学习过程中的最大心理障碍,在英语教学中采用音乐暗示法,用音乐建立起学生的无意识心理倾向,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课前欣赏。课前播放悠扬动听的乐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上节课的疲劳,还可以使学生思维集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较快投入新课的学习。
课文教学。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片段,使音乐暗示的意境与语言材料提供的意境达成统一,促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语言材料。所选的音乐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能激发学生斗志的,最好是轻音乐,在上课的过程中,既能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又不让学生睡着,要将音乐播放得小声一点,不能让学生跟着音乐走。在音乐背景下朗读课文时,教师声音应尽量控制得与音乐的旋律产生和谐感。第一遍,学生可以边听边看课文,注意语言结构。第二遍,合上课本,注意听课文内容。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⒉在英语教学中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个类似的环境,运用实物,借助多媒体的光、声、像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如在指导学生记忆单词时,不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必须习得和识记多少单词,强调学生必须努力背诵,而是创设一个具体情景,使用合适的音乐伴奏。比如在学习kite(风筝)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好看的风筝给学生,并让学生回想自己在春天一般都放什么样的风筝,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了。
⒊在英语教学中注重环境暗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暗示教学法突出强调环境与人的“共振”。教的一方需要为学的一方创造一种共振的环境,这样学生便能自然地、不由自主地、超长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学习园地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
活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爱玩,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学习的内容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就可以轻松自然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把活动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表演、故事接龙等活动形式,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what is your dream 时,教师讲完新内容以后,安排这样的游戏——击鼓传花。鼓声停时花在谁的手里,就由谁站起来回答问题,该人起来后自己找一个同伴,问同伴的梦想是什么,并告诉同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自觉地参与到了活动中,在活动中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努力、与人交往的努力。
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是指暗示主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对受暗示者实行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能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体态暗示。体态暗示包括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等。如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老师用眼神暗示,让他清楚老师很关注自己,他就会把思维和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来。
四、结语
暗示教学法是一种轻松愉快和充满乐趣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正确地使用暗示教学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潜能,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中学英语教师要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暗示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陆芳.论暗示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⒉张玉文,暗示教学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第7卷第3期,2005年5月
⒊刘雪梅,巧用暗示教育,内肛科技2009年第5期 ⒋教学艺术论(教材)
⒌曾欣悦、章力,英语暗示教学法的原则及运用,株洲工学院学报,第18卷第6期,2004年11月
⒍祖述乐,音乐教学法于英语教学的运用,高等函授学报
第三篇:音乐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暗示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齐河一中
王成河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探索如何摆脱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的怪圈。其间,有幸两次聆听魏书生同志的报告,颇感受益匪浅。尤其他那课前陶醉在一支歌里、轮流教唱歌、犯错误后唱歌的做法,发人深思。的确,音乐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影响愈来愈大,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有关人士的关注。参阅了教育学、心理学、罗扎诺夫教学理论等相关书籍,结合语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暗示法应得到必要的重视。
所谓音乐暗示法,是指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利用音乐创设强烈的学习动机,形成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力求组织起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使学生在享受中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相比传统教学要使学习进程加快25倍之多。它不仅是速度的加快,也是学习效益的提高。
现将音乐暗示法的理论基础、运用原则、实施范围及步骤、选用事项择要介绍,以求同仁斧正。
一、音乐暗示教学的理论基础
1、音乐社会学
音乐通过规律性乐音变化和运动过程,直接表现和激发人类情感、引发人类共鸣,深深触及人类心灵的一切领域,使人类灵魂净化,情操升华。歌德认为音乐具有“使愤怒的铁拳变温和,使赫赫的野猪驯服”的力量。无数诗文名家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宋代词人柳永、姜夔等人都精通音律,这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实,人类普遍对音乐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有人从中感悟人生真谛,有人从中完成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2.暗示学
暗示学认为,人类经常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某种程度的暗示,暗示信号会悄然潜入人们意识活动中,人们在下意识中吸收一系列有关知识的“暗示”,再去完成某项非常有益的任务,就会形成一种诱导活动。音乐暗示教学理论正是一门高度重视暗示的科学,是具体教学中利用音乐进行隐形诱导的一座航标。
3.生理、心理学
(1)音乐能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全身心放松时,会更容易记忆所学知识。人们学习语文时,放送优雅宁静的音乐,既能使身心放松,也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便于大脑高效工作。
(2)音乐能使左右脑协调激活
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它们恰如两个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控制系统。左脑主管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信息加工,称为“学术性”半脑;右脑主管具体形象思维,称为“创造性”半脑。两半脑的功能不是简单累加。全球的功能相当于5至10个半球的功能。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语言信息加工,对右脑开发不够,分割了大脑两部分的功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音乐暗示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巧用背景音乐,使左右半脑协调工作,从而激发出人脑的最大潜力,最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3)音乐能使理智与情感、意识与下意识协调作用
人们活动最顺利、工作最高效时,恰是其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处于最和谐融洽时。人脑在不知不觉处于无意识状态时,潜力巨大。人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事务,总以为自己忘记了,其实它们都以一种特殊的形式长久地记录在大脑中,在某种特定场景中,这些事物的影像一经适当刺激,便又浮现于脑海。语文教学中播放音乐就能触发人的回忆机关,开发人脑潜力。
二、音乐暗示教学的原则
1.愉悦而又轻松的原则
人类心灵的活动,尤其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情感,通过音乐往往达到神奇的艺术境界。莎士比亚说:“悦耳的旋律,使我神魂颠倒。”而刚与妻子吵了架的音乐家梅亚贝尔中则弹起肖邦的钢琴曲,全身心沉浸在乐曲构造的美妙境地中,竟忘记了刚才的不快。他的妻子也为优美的旋律所倾倒,不由自主地拥抱了自己的丈夫。两人的心情顿时愉快而又轻松起来。深入外部世界,人们会发现到处都充满音乐,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振动中的振动波组成的。当人们听到相应的音乐,他们的身心节奏会与外界的节奏同步。这时,全身的不协调会自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健康、更旺盛、更强大的生命活动。人的身体和大脑随之产生更大的能力。音乐暗示教学法就是要利用音乐减少那些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不协调活动,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消除语文课堂上的紧张,建立学习信心,在愉快而又轻松中提高语文成绩。
2.意识和下意识统一的原则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理智活动是在感情参与下进行的。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理性分析,忽视感情的调节作用。而音乐暗示法认为,人的有意识和下意识的心理活动达到最和谐的状态时,就是人的活动效益最高的时候。罗扎诺夫发现,在全身心放松中,人的大脑最开放也最能接受输入信息;而和谐动听的音乐会使身体和头脑统一协调,从而打开通向超级记忆情绪的通道:大脑的边缘系统。此系统主管情感,正是意识与下意识之间的联结地带。恰如道格拉斯·韦伯所言:“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
3.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
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不仅能使特定知觉与非特定知觉协调,而且能使人兼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知识。例如,语文教师可在课堂上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申明语文并不像想像中难学,然后授之以方法,在给出他们力所能及的小练习。结果,学生必会非常出色地完成这些小练习。这个过程中,练习前的暗示是“你能胜任”,练习后的暗示是“你能力很强,你能做得更出色。”如此,在优美的乐音和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氛围中,这种暗示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音乐暗示教学的实施范围与相应步骤
1.音乐暗示教学法可用于语文朗读课
在朗读课上,语文老师先读一则与所学主题相关的趣事或笑话。同时配上相应音乐,让所读文字融入乐声中,从而吸引学生关注老师的声音如何与音乐交织成一首协奏曲。如此,可使朗读技巧大大提高。让每位学生依次配合音乐节奏改变自己的声调,或者表演一段配乐朗诵,同样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朗读课上伴放音乐,训练一段时间后,就会将学生浓厚的地方腔完全改掉。由此可知,朗读时伴放音乐,可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诵水平。
2.音乐暗示教学法可用于语文实验室阅读课
课堂上播放音乐,人们一般认为这会使学生分散精力,影响其知识吸收,尤其在语文实验室阅读课上也许更会如此。实践证明,在阅读课上播放精选音乐,学生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也会沉入舒适、恬美、宁静的意境中。在这种意境中,文质兼美的篇章被全部吸入读者的脑海。一般来讲,阅读内容一经音乐激发,即刻就在学习者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让人脑中处理语言信息与欣赏音乐的左右半球协作,人就会特别放松。这种放松感很能消除对新语言信息所产生的排斥,同时有益于身心健康。这和球迷记忆比分,歌唱家忘不了个唱会上的表演同样道理。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情,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和产生最好的创意。音乐暗示法在语文阅读课上的直接效用不明显,它通常隐藏于阅读者的下意识中;所以,如果感觉忘记阅读内容,只需一些辅助活动或重新学习,就会使它很快回到脑海中来。语文实验室阅读课上采用音乐暗示法,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几个月之后,你的学生仍能熟悉那些材料。这是因为这些音乐本身的结构可以刺激人的大脑神经,并对高智能整合的活动产生反应。它们通常以优美的旋律来打动听众,以激昂和娓娓交谈的方式,使听众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沉思状态,来解决困扰已久的矛盾。此时,阅读者的精神也得以升华。
3.音乐暗示教学法可用于一般语文课堂教学
音乐暗示教学法认为,利用音乐艺术形式可重塑自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巧妙而艺术地参加课堂活动。在精神上、生理上放松,打破冷冰冰的气氛,处在一种积极的氛围中。唐·康贝尔在他的《音乐的脑力简介》一书中如是说:“音乐不是装腔作势,它可以实际影响我们的学习方法,形成声音和动作的协调。”下面就音乐暗示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程序简要说明。
(1)组织教学
开始上课前,可让学生听一段轻音乐,同时通过缓和、均匀的呼吸,放松自己。其目的在于驱除纷杂思绪,使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的状态中,以创造宽松氛围,解除疲劳,随时准备吸纳新信息。
(2)放松练习
课前如未做好放松,课上可让学生舒泰就坐,缓慢地吐纳呼吸,想象美好的场景和最愉悦的事(如郊游)。这时播放一些节奏适中、幽静轻柔的乐曲,如德彪西的《月光》等,效果会很好。放松好再学习,就会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明显。
(3)检查复习
上课开始,可播放一些缓慢柔和的轻音乐,如《船歌》。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语文知识。学生回答时,要求其声音洪亮,同时自我暗示,如“我是最棒的”。这种在音乐伴奏下的复习方式,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能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机敏状态,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4)简介新授内容
语文老师在音乐声中简介新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教材,获得一个明晰的思路,一种综合的认知。
(5)讲授新教材
本环节中播放缓和、深沉、饱含激情的背景音乐,如萨克斯曲《茉莉花》,教师随之讲授课文内容,语言错落有致,与音乐配合默契。这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师生相互感染进入教学艺术境界。
(6)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书面练习时,可播放缓慢、匀称、流畅的乐曲,如萨克斯曲《回家》等,使之能从容地操作。教师可巡回辅导,适时点拨,将练习进程情况随时通报,以增强其竞争意识。
(7)课堂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方式愈趋重要,而小组讨论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学生讨论时,可播放曲风活泼、节奏稍快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等,创设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双方无拘无束,自如交流。
(8)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或师生共同小结时,播放节奏较欢快的音乐,幽默的曲子(如民族管弦乐曲《步步高》等)。这时,学生的情绪格外高涨,纷纷发表见解。
(9)布置课外作业,终止音乐。
四、音乐暗示法的教育学效益
1.音乐暗示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暗示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都感到暗示学习效率高,轻松愉快。
2.音乐暗示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也能提高教师的记忆水平。3.音乐暗示教学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音乐暗示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而且使教师也充满了乐趣,使枯燥的教学工作变得愉快轻松。这对当前的减负工作及素质教育,不啻是恰如其分的一个注脚。
总之,音乐暗示教学法不但使学生在理智上受到启迪,而且使他们在道德感、美感方面都受到熏陶。这对他们的精神、性格的陶冶,对他们身心健康都有促进作用。也就是说,音乐暗示教学不但开发了学生智力,使他们变得思维灵活,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而且使学生精神面貌、身体素质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变得精力充沛、性格开朗,生命充满了活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反过来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那么,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涌现,这对优化民族,壮大祖国,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五、暗示教学法的选用事项
虽然音乐暗示教学法有着非凡的教育学效益,但是并非不加选择地播放音乐就能轻易达到预期效果。在运用音乐暗示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课充分,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能自如驾驭课堂; 2.不强求课堂上的每一环节都用音乐暗示法; 3.凡是单一的乐器独奏曲都不适用;
4.凡是学生熟悉的音乐都不适用(课前放松时除外);
5.那些缓慢、柔和、幽雅、节奏变化不强烈的乐曲,是音乐暗示教学的首选;反之,则不在可选之列。对学生造成情绪压抑、影响其记忆理解的音乐,音乐暗示教学法是不考虑的。
第四篇: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 教育论文
论 文 目 录 定义 简介 来源 运用 小结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
作者:麦德勇
[内容提要] 教师期望是教学过程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导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过程中施以“马太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给我几个初生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科学家、小偷或艺术家诈骗犯。这种说法有点偏激,但确实是教师期望的有力论证。结合前人总结经验,我提出以下方式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师期望。
[关键词] 教师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 马太效应 教学运用 1 定义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教师期望,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情感效应,教师期望能引起“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即教师对某个学生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是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是语言成为现实,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国古代老子已经很透彻的将其运用到最早期的教育当中。简介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3 来源
3.1根据罗森塔尔的分析,皮革马利翁效应由以下四种社会心理产生:
3.1.1是气氛
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 3.1.2是反馈
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3.1.3是输入
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
3.1.4是鼓励
3.2即对所期望的学生教师总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产生罗森塔尔效应还有如下主要原因:
3.2.1是期待者的威信。
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3.2.2是期待结果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期待结果估量后自认为实现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期待结果对自己又有意义,那么,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3.2.3是这一效应是按“憧憬——期待——行动——反馈——接受——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
这就是说,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的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致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这一过程中有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或强度大小。运用
4.1教师方面
4.1.1强化教师权威,塑造教师优良人格特征。4.1.1.1传道者
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要代表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以引导学生。“做人之道”、“为学之道”“治学之道”等启到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4.1.1.2授业解惑者
将知识进行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
4.1.1.3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不仅要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
4.1.1.4管理者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4.1.1.5朋友
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同寻找真理,并能够承认自身的疏忽和过失。4.1.1.6研究者
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师要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教学新思想的实践者。
4.1.1.7教师要不断强化塑造人格特征。
如热情慷概、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乐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4.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教师期望。
4.1.2.1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期望观,慢慢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期望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在悄悄地而有强有力的影响着学生。当教师认为一个孩子大有发展前途是时,他的表情、体态、语调等都会像孩子微妙的传递着内含期待的气息。他会以赞赏的目光看待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较多地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不断给以暗示和鼓励。
4.1.2.2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达合理的期望,通过行为、语态、体态、目光等暗示学生,让学生发觉你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引导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有效的传达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如:我相信你、你真棒、你能行、你做的很好、要向某某同学学习等鼓励性词语。直接表达对学生的积极期待。还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事实上,教师对学生微笑、点头注视等体态语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4.1.2.3运用教师期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积极建立起积极的期待。
教师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期望效应的是实质是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而言是外因,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很多学生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对老师的期望会“视而不见”。因此,要是教师期望期望最终发生作用,就需要让学生将教师的期望转化为自己对成功的期望,如果学生意识到成功的价值,并且有信心取得优秀的成绩,那就会激发学生的动力。
4.2学生方面
4.2.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师期望: 一般来讲,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更感兴趣;场独立型的学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会更擅长。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单科的教师期望,让学生朝着兴趣的方向发展,慢慢把成功的期望延伸到其他科目来;
面对沉思型与冲动型的学生,教师就要针对不同难度的题型对他们进行教师期望,以榜样的方式进行引导;
面对辐合型和发散性的学生,教师就要适当的用教师期望削弱其学习过程中的不合理发散,避免其进入学习误区,引导其朝合理的方式发展;
4.2.2学生的智力差异
智力并不决定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这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运用差异的教师期望,以寻求学生差异发展。
4.2.3学生的性格差异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能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教师应该转为运用重视情感因素的教师期望作用。小结
总之合理的教师期望需要建立在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科学的教师期望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师期望,极积的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量化,结合马太效应,对教师期望进行强化。师生互动配合,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师期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主编《皮格马利翁效应》【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 【2】罗伯特·莫顿主编《马太效应》【M】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2004 【3】李媛媛、杜妹菊主编《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2014 【4】李媛媛、杜妹菊主编《教育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2014 【5】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第五版 【6】刘惠兰《浅谈“期望效应”》【J】发表于《教育管理研究》1992年第3期(总第23期)。
第五篇:选择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选择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自我,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肯定、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江堰市在进步和成长。
选择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做主人,才能起到锻炼他们主体性的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学习、自主进行选择、参与、探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是在做主人的过程中培养出来蝗。只有在做主人的时候思想及行为才会是最主动的。比如我在教材的选择上会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是音乐课的主人,按照常理,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会通览,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把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并确定本世纪末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
而我在这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
1、请以小组为单位浏览教材的目击者录,看一看你感兴趣的单元主题是哪一个?
2、翻一番、看一看你想学习哪首歌曲?想听哪首歌曲或乐曲?然后我把学生的意向作标准,这时的学生非常激动和主动,甚至争论起来,好像他们是教材编委一样。
最感兴趣的是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和自制小乐器。最喜欢的单元有《动画城》、《可爱的家》、《小乐队》,最想学的歌曲有《哪吒传奇》、《快乐宝贝》、《大风车》、《可爱的家》、《法国号》、《打秋千》等。目前看来,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
二、自主选择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一种选择自由,可以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去进行活动,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1.为学生创设自主选择活动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凡是学生能动口就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就让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在学习演唱形式一课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小引组讨论并尝试体验,本小组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课上)演唱《我和星星打电话》这首歌曲,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及学生个体的知识探索、归纳、总结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效果非常好。有人提议、有人反驳,反驳的过程中就是在归纳。而且这些内容并不是老师灌输的,我想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把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熟记在心。
2.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活动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提出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或一部一答的现象,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激发他们自我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选择音乐课堂改革实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选择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选择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的需要,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一种“自主选择创新”的课堂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将来成为一名拥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