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与2、5倍数的特征难度上有不同,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从表面去判断,因而我特设以下环节突破重难点预习题。
1、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先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从以上的3的倍数进行思考:
(1)、3的倍数与它个位上的数有关系吗?
(2)、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吗?
新课时让学生从上面的练习中去发现了什么,从而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然后再让每个同学任意写一个3的倍数,再看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和思路。
经过以上这些活动后学生都能对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进行简单的判断。特别是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判断大多数的学生能先求出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再进行判断,效果很好。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92--94页。
二、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教学的。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从10至30这21个数中找出3的倍数,并完成课件中的图表,然后观察图表,谈自己的发现,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做适当提示:各数位上数的“和”与“和”是不是3的倍数这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新的发现,从而产生猜想:一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那么个数就是3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如:67×3=201,149×3=447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也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253,2+5+3=13,13不是3的倍数,而253÷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从而进一步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体会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过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美丽富饶的青青草原,羊族迎来了第一百二十五届羊羊运动会,这是一届盛大的体育活动,美羊羊光荣的当选为“圣火手”。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
点击打开链接,欣赏视频《羊羊运动会》的片头曲。羊羊运动会片头曲.flv羊羊运动会片头曲.flv
填一填: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说出答案。0、2、4、6、8的自然数一定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偶数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0或5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
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0。
4、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大的偶数不存在,最大的奇数不存在。
2、这节课我们也来比一比,看谁的表现更优秀。我们先一起复习2、5倍数的特征。
出示幻灯片,并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说出答案。学生一起回答。
3、瞧,红太郎不屑的向我们发起了挑战。
你们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出示幻灯片:你们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4、你们有信心战胜红太郎的挑战吗?请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老师。揭示课题并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导入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羊羊运动会入手,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热情高涨,这时我再趁机打开视频,播放《羊羊运动会》的片头曲,把导入环节推向高潮,有了这份激情,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展示,用两分钟的时间,一起复习2、5倍数的特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再利用孩子们好胜的心理,用语言激发学生向红太狼挑战的信心,并适时地提醒学生要想挑战成功,就要学好3的倍数的特征,时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一起,顺势引出这节课学习的主题: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设疑 探究
1、出示幻灯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10~30这21个数中找出3的倍数,把数填入表格,并在小组内完成各数位上数的“和”,与“和”是不是3的倍数这两个项目的填写,然后重点探究小
灰灰提出的问题“观察这个图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猜想:“一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2、出示幻灯片,思考小灰灰的提问:“这是规律还是巧合?让学生先观察例题,然后在小组内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验证猜想的可靠性,也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253,2+5+3=13,13不是3的倍数,而253÷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从而进一步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3、把精心设计的练习题,用孩子们既熟悉又喜欢的画面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一步明确:判断3的倍数的关键是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先求和,再进行判定,加深对3的倍数的理解。
4、通过小组合作,明确解题思路:如果一个数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除以3就没有余数。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以达到熟练掌握新知的目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从10至30这21个数中找出3的倍数,并完成课件中的图表,然后观察图表,谈自己的发现,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做适当提示:各数位上数的“和”与“和”是不是3的倍数这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新的发现,从而产生猜想:
一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那么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是规律还是巧合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如:67×3=201,149×3=447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也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253,2+5+3=13,13不是3的倍数,而253÷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从而进一步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体会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
(三)巩固
要求学生完成3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关练习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依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巩固新知的同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中寻求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四十分钟的探索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的研究不能因此而终止。这节课我们运用了数学上很重要的研究方法“猜想、探索、归纳、验证”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课下大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研究9的倍数、11的倍数什么特征?老师坚信:只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大家的头脑会越来越聪明,思维会越来越灵活,未来的科学家一定会在我们中间诞生。
第三篇: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
反思
成功之处:受2和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于是产生认知冲突。再次观察,形成新的猜想,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利用这一结论,验证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
在练习时,课堂上生成了出乎意料的结论:如:9876543204各位数相加得48,4+8=12,一直加下去直到一眼能看出是3的倍数。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1.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
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
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本案例中,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2.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上面案例中,教师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不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第五篇: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是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过的必要前提。3的倍数的特征迥然区别于2、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与2、5倍数的特征的发现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异。那么在学习“
2、5倍数的特征”之后继续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如何处理前面的学习经验与后续学习的关系?如何结合学习的内容,合理设计探究的台阶?这些既构成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可以挖掘的资源,处理好这些问题,将会使学生经历更有效的探究活动,从而积累更为宝贵的数学活动经验,积淀基本的数学思想,进而彰显这一内容的教学价值。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一环多效,目标明确
(一)在知识链接部分,利用表格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 是5的倍数,既复习了旧知,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随后的巩固练习中又利用此表中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还是3的倍数,不但让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为今后继续研究的2、5、3倍数之间的联系埋下伏笔。
(二)随后的换位提问,由学生出数,老师判断这部分承载着两个作用。
1、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通过学生验证老师判断是否正确,明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验证方法,为后面的多次验证打下基础。
(二)引出课题后,我们先让孩子尝试做导学案上的36□,□中填几就是3 的倍数,很多孩子因为思维定势会想到填0、3、6、9,通过验证发现答案是正确的,由此很多孩子会认为3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但肯定也有孩子发现这句话的片面性,从而判断这个猜想不成立。到此,我们并没有引导孩子们去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究竟是什么,而是尊重孩子们的这种猜测,引导孩子结合之前的方框填数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这句话成立,使孩子们能从不同角度去看3的倍数的特征,也为后面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的灵活性做好铺垫。
二、适时引领,突破重点
从建立猜想到自我否定猜想,是一个真实而自然的过程。在经历了这一过程之后,学生陷入探究困境的体验无疑将会更为深刻。此时,教师基于学生的强烈心里需求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恰当地体现了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教研组在研讨时,最初借鉴的是出示57 75 45 54 249 942一组数,想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特征不但与个位数字无关,与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也没有关系,从而使学生发现与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关。但实际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很难发现与每个数字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关。于是,我们再次研讨,修改设计,发现学生根据每组两个数很难发现这组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是不是和一样的多出几个数,并且先出简单的学生易发现的,是3的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的都出两组,便于学生对特征的发现。由此我们改成了现在的四组数。①12 201 111②66 804 2316③25 1114 1231④19 4006 2044用此方法,再次实践,学生很容易发现了3的倍数特征与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关。
三、设计简约,注重实效
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某一结论的可靠性,取决于所研究的对象的代表性,研究的对象的覆盖面越广,代表性越强,结论的可靠性就越高。通过列举其他的数验证,使学生深切体验了不完全归纳法的这一要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缜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在验证是否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时,我们本来的设计是以填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举例验证,但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由于字太多,学生理解起来好像很费力,于是又改成了提示性的问题,改后字少了学生却反而更糊涂了。再次研讨,我们决定采用表格的形式,简洁明了,实践发现,这种形式便于学生的理解,效果较上面两种方法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