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莺》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驾的特性。
难教学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请学生解释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阴霾(ma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2)休眠:某些生物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生命活动降低到几乎停顿的状态,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芽在冬季停止生长等。
(3)欢畅(chang):高兴、痛快。
(4)涵养(han):①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②蓄积并保持(水分)。
(5)恬静(tian):安静。
(6)栖息(qi: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7)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一点忧愁的样子。
(8)千呵万护(hu):形容十分保护。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百兽物语》,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2.导语:在森林音乐会上,莺的歌声是最美的。不然诗人怎么会用管歌燕舞来赞美春天呢?这篇科学小品介绍了驾的科学知识,我想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三、正课
1.速读课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问:课文共六段,试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第一段: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
第二段: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欢。
第三段:莺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段:莺生性胆小。
第六段:莺的叫声最好听。
3.提问:文章第一段从描写什么,引出说明的对象莺?
讨论并归纳:从萧条冷漠的冬季写起。
4.提问: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冬季的萧条冷漠。
用“阴霸弥漫”“毫无生气”“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停止了”“停止了”“终止了”“失去了”“抛弃流放”“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被囚禁在山洞”。
6.提问: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信息?
“唤醒了”“焕发了”“吐出了”“披上了”“引来了”“生机勃勃”。
7.提问:莺科小鸟最多,表现在哪里?
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荫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到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8.提问;莺科小鸟最惹人喜爱表现在哪里?
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
9.提问:莺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10提问:等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l)莺的活动范围是花园里,树丛中,菜田里,在那里栖息、玩耍、搭窝、出人。
(2)到收获季节,它们开始迁徙。
(3)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
11.提问: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生怕胆小,常常躲避危险。
12提问:莺的叫声是怎样的?
黑头莺的叫声最好听、最流畅。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大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夜莺还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妙美的歌声。
13.提问:课文用文学的笔调描写写与课后练习三中《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对莺的说明文字两种表达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用文字的笔调描写,写得形象、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莺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感,使人爱读。《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对莺的介绍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得准确、简明,给人以知识。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莺科小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性格特征、声音特点等,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惹人喜爱,它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文章用文字的笔调描写,写得形象、具体、生动,表现出作者对营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代美,值得品味。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篇:《增广贤文》教案
《增广贤文》教案 第一讲(1-20)
目的和要求:学习《增广贤文》1-20句。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诵读《增广贤文》1-20句。
教学重点: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结合时代辨析这些句子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诵读、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介绍《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二、读《增广贤文》1-20句。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难买针。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三、解释《增广贤文》1-20句。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译文:用过去的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择取众多言论编成“增广”,让你多看多听、借鉴古人的教训,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译文:知道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了解别人的想法,要拿自己的心与别人的心比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讨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拓展:成语“知己知彼”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失败。出自《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成语将心比心 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译文:酒要与同好朋友一起喝,诗要念给知书达理的人听。认识的人这么多,但真正了解、理解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讨论:前两句中心是讲志同道合,相互了解才能成为知心朋友。后两句讲人一生可能认识很多人,但真正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却并不多。
知识拓展:“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还嫌少。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宋·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4、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译文: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做到像初次见面时的心态——互相尊重,那么到老也不会遗憾的。职业衔接:这句话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译文: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讨论:经常接触事物,才能透彻地理解、认识这个事物。
知识拓展:“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当春天江河水刚刚
解冻,寒意尚未消尽时,气温开始回升,鸭子敏锐地感觉到水温的变化,便迫不及待地潜入水中嬉游。
6、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译文: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讨论:这句话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心,说明品质不好的人表里不一,容易变化,不可与这种人深交。
7、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译文: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讨论:把握住机遇,就能改变自己,改变人生。要成大器,就要善于抓住机 遇。
8、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译文:读书需要下苦功夫,要知道书中字字值千金。
讨论:书中有很多美妙的地方,但如果读书时不注意是难以发现的。
知识拓展:《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9、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译文: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讨论: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戒备心理,尤其是初识之人,不能敞开心扉,只能谨言慎行地生活。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0、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译文:想办的事情却没达到目的,没想到会办成的事居然成了。讨论:有的事情是很难预料的。
11、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译文: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知识拓展: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
12、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译文: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讨论:钱财乃身外之物,而仁义道德才是最重要的。轻财重义,是君子所崇尚的处世之道。
知识拓展:“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用不道义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微不足道。
13、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译文:水从山上流下滩不是有意的,白云从洞中穿过也是无心的。
知识拓展:“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写蓝天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当。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止。“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林投巢,安于静谧,自得其乐。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这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的不自由不自在,这份扭曲心灵,压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只是不易觉察罢了。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14、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译文: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
讨论:如果不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就不能清楚地知道一件事情的真相。
15、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译文: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讨论:此句是讲的人心的好坏需要时间来检验,就像马的优劣需要遥远的路途来检验一样。
知识拓展:“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6、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译文: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讨论:团队精神。
17、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译文:一两次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讨论:关键如何处理。
18、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译文: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太瘦、没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就是因为穷。讨论:这个观点带有片面性,贫穷与富有只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所致。
19、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译文:宽以待人是通晓事理的人,而不通晓事理的愚笨人是不会宽以待人的。讨论:饶恕别人并不代表你很傻,恰恰是大智若愚,也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大智慧。
知识拓展:宋俞文豹《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20、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译文:是亲人不当亲人待,不是亲人却当亲人看。对故乡的东西倍感美好;对同乡的人倍感亲切。
讨论:不要因为为名为利导致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夫妻成仇。
四、小结
五、职业链接
1、让学生诵读《增广贤文》1-20句。
2、指导学生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滑读”。“滑读”是用手指头在每行字的下面,连续不间断地划着指。很明显,小班幼儿更适合滑读,不太能够精确指读。在幼儿进入书本环境学习的最初阶段,由于幼儿文字阅读能力和多种感官协调能力的限制,其滑读不能很快“到位”,老师读到哪个字,幼儿就滑到哪个字。滑读到位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小班幼儿开始滑读时,指的速度与朗读的速度极不协调。对此,开始时要放慢速度,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3、练习对“对子”:
在师生或学生之间进行,一个出上句,一个对下句。例如出句“路遥知马力”,对句“事久知人心”;出句“美不美,乡中水”,对句“亲不亲,故乡人”。
六、作业
1、背诵《增广贤文》1-20句。
2、结合亲身经历,谈谈“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它对于我们到幼儿园见习、实习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第二讲(21-45)
目的和要求:学习《增广贤文》21-45句。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诵读《增广贤文》21-45句。
教学重点: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结合时代辨析这些句子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诵读、讲授、讨论
一、读《增广贤文》21-45句。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讲《增广贤文》21-45句。
21、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译文:莺花最怕春光逝流过,我们怎么可以让人白白度过大好时间呢? 讨论:要珍惜美好时光。
职业连接:作为老师要时刻教育学生珍惜时光。
22、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译文:好友相逢不喝酒,简直太惹人笑话了。
知识拓展:洞口桃花代指缺牙齿的人(缺了牙齿就有一个洞,露出里面的舌
头,舌头的颜色是粉红色的)。缺牙齿的人为了掩饰自己,本来对笑很谨慎的,可因为这件事太可笑了,所以也忍俊不禁了。
23、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译文:漂亮的女人休要让她老,风流浪子不要让他贫困。
讨论:女人要做红粉佳人就趁年轻,否则人老珠黄了便吃不来这碗饭的了。那是靠青春做本钱的;男人想要风流浪荡,穷人家的孩子就别去学了。那是要靠钱财来撑持的。由此来劝戒人们,脂粉堆中,温柔乡里,风月场上,石榴裙下„„那都是销蚀青春和钱财的地方,千万慎入。有青春和钱财很容易陷进去,沉醉其中。可一旦青春不再,囊中羞涩,被踢出来时,那打击可是万劫不复的哦!纸醉金迷空金山,灯红酒绿照倩影。终老孤寂思一生,空空来去了无痕。
24、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译文:在家不会接待客人,出去后才知道你要拜访的地方缺少主人的关心。
讨论:我们每个人要尽主人之谊,学会待客之道。
25、黄苓无假,阿魏无真。
译文:黄苓没有不容易、造假,阿魏无真,容易造假。
知识拓展:黄芩和阿魏都是中药材的名字,不过黄芩遍地都是,非常普遍,所以在药材行里买黄芩不会买到假货,这么普通的东西,没有人拿来造假的。阿魏是一种名贵的中药,能治疗很多疾病,是灵药,但是它非常稀有,很难找到,再加上多数人没见过,所以过去药店里的阿魏多是假的。于是古人感叹:“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26、客来主不顾,应怨是痴人。
译文:主人见客人来了不去打招呼,恐怕这只能是愚人。讨论:尊重他人。
27、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译文:人穷了住在闹市也没人愿意去,人富了住得再偏远也会有人去登门。讨论:病态社会。
28、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译文:什么人背后不被人说,又有谁在别人面前不去议论人呢? 讨论:多做好事。
29、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译文:有钱人说真话(有人相信),贫穷人说话别人怀疑(不相信)。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人人都会向有钱、有身份的人敬酒。
讨论:拥有一定财富。
30、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译文:闹市是赚钱的地方,只有安静的地方才能休养身体。来的时候像风雨一样轰轰烈烈,但是离开的时候(死亡)就像细微的灰尘一样,轻且静。
知识拓展:“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东晋·陶渊明《饮酒》。讨论:人要能够享受清净与淡泊,钱财、利禄,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 西,身外之物,不必太在意,甘于淡泊。
32、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译文:长江后浪推动前浪,世上新人层出不穷。
知识拓展:“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宋·刘斧《青琐高议》:“我闻古人之诗曰:‘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讨论:努力学习,锐意进取。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译文:由于近便因而能够占到便宜。
知识拓展: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推荐了他。
职业衔接:抓住幼师时机。
34、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译文:过去的人不会见到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曾经照耀过过去的人。
知识拓展: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讨论:珍惜时光。
35、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译文:先来后到,先入为主。
知识拓展: 宋·梅尧臣《宛陵文集》:“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讨论:有秩序。
3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译文:不要说他来得早,有人比他更早。
知识拓展:毛泽东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
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讨论:要谦虚,不骄傲。
37、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译文:不要太相信什么正直无私,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讨论:有片面之处。
38、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译文:世间树有直的,而人却没有直的。讨论:有片面之处。
39、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译文:树木的枝叶少是自己的养分不够,不要埋怨太阳没有晒到你。讨论:自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不要总是强调他人的影响。40、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译文:每个人的一切都是命注定,自己没有办法。讨论:这句话宣传天命思想。
4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译文:一年最好的时光在春天,一天最好的时光在早晨;一家最好的东西是和睦,保护身体最好的办法在于勤劳。
知识拓展:“一年之计在于春”出自南朝梁·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讨论:
42、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译文: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
知识拓展:周恩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当然这个宽不是没有原则的。”
43、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译文: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知识拓展: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指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唐·道世《诸经要集·择交部·惩过》引《摩诘经》:“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44、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译文:宁可别人对不起我,不要我对不起别人。
知识拓展: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出自《三国演义》,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遂行。
45、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译文:再三需要重视的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三、小结
四、职业链接
1、让学生诵读《增广贤文》21-45句。
2、指导学生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滑读”。
“指读”是用手指头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指读可以有效帮助幼儿识字,建构文字和声音的“一一对应”,经常出现这样的操作,家长指着文中任意一个字给小朋友认,孩子摇头不认识,但是孩子会从第一个字开始,指读到家长所指字的位置,然后准确读出字音来。
3、借助多媒体
给他看动画版《增广贤文》VCD或放录音磁带,更加引人入胜,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
1、背诵《增广贤文》21-45句。
2、结合亲身经历,谈谈“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第三讲(46-70)
目的和要求:学习《增广贤文》46-70句。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诵读《增广贤文》46-70句。
教学重点: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结合时代辨析这些句子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诵读、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读《增广贤文》46-70句。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莫入众,遭难莫寻亲。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二、讲《增广贤文》46-70句。
46、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译文:与没见过的老虎还可以亲近,但与很熟悉的人不能够太亲。讨论:片面。鬼迷熟人
47、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译文:四处传播是非的人,便是挑拨是非的人。
48、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译文:用远水救火是难办到的,再好的亲戚也不如近处的邻居有用。
知识拓展:《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兔子不吃窝边草”,表层意思是兔子不吃自己窝旁的草,有自我保 护在里边,是取它“与邻为善”的引伸意。
49、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译文:一个人有身份有地位的时候朋友很多,但到了危难不行的时候却没 人与之交待。
知识拓展: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荆州来。” 50、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译文:人情像纸一样十分脆薄,世界上的事如棋局一样变化万千。讨论:
51、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译文:世间千年以上的树是有的,但百岁以上的人却不多见。
知识拓展:杜甫 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
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52、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译文:力气太小的人无法承担太大的重量,说话不被人重视,就不要再去 劝解别人。
知识拓展:量力而行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得而处之,量力而行之。”人微言轻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出自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53、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译文:没有钱不要到人前去,境遇不好的时候,不要去寻亲探友。
54、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译文:一辈子不要做对不起人的事,世上就不会有恨自己的人。讨论:
55、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译文:读书之人是国家的宝贝,懂得礼义的人是国家的栋梁。
知识拓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把其他的思想,学问全部废除,只留下儒家的学问供世人学习。
56、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译文:要相知道戒酒的办法,清醒时看看喝醉人便知道如何做了。
57、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译文:求人要求英雄,接济人要接济那些急时没有办法的人。
58、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译文:人最渴是送一滴水就像送甘露一样,人酒醉后再添酒就不应该了。知识拓展: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59、久住令人闲,频来亲也疏。
译文:长久在人家里住就会被人家嫌弃;人如果穷了亲戚也会疏远你。60、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译文:喝酒时不乱说话是好样的,钱财上清楚才是有作为的人。61、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译文:出家要保持刚开始(时的至诚和专一),那么成佛就容易了
知识拓展:虎头蛇尾 出自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讨论:像初出家时一样真心诚意,必有成就。62、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译文:积攒黄金千两,也不如通晓经书。
知识拓展:十三经 《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种,历代尊为儒家经典,故称为“经”。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五经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礼》、《春秋》。
讨论:知识的重要性。
6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译文:养儿子不教育就像养了一头蠢驴一样;养女不教育的话就像养了一头 猪。
讨论:教育孩子。
64、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译文:有田不耕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读子孙就会愚笨。仓库里空虚了日子 就会难,子孙愚笨了怎么知晓礼义呢?
65、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译文:同你(有修养的人)一席话,胜过读了十年书,受益匪浅。66、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译文:人如果不读书、不懂礼义,没有知识,与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两样。讨论:读书学习。
67、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译文:许许多多的人当中,有几个是有作为的人呢。68、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译文:酿成白酒是为了招待客人的到来,用尽金钱是为了书读书。6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译文:救人一条命,胜过建一座七层的佛塔。
知识拓展: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7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译文:城门着火,用护城河水救火,水尽鱼死。指受到牵连。
知识拓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意可解如下: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
三、小结
四、职业链接
1、让学生诵读《增广贤文》21-45句。
2、指导学生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滑读”。跟读,听着别人的朗读,自己看着文章文本,朗读文章,尽量与别人的朗读速读保持一致。语言学习的一个基本规律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而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而“跟我读”的“我”,也是丰富多变的,可以是老师、家长、小朋友,也可以是动画VCD、CD等。
3、故事引导:
老师通过讲故事引导孩子学习经典,像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导入经典。
五、作业
1、熟读《增广贤文》46-70句。
2、结合亲身经历,谈谈“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第四讲(71-96)
目的和要求:学习《增广贤文》71-96句。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诵读《增广贤文》71-95句。
教学重点:理解这些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结合时代辨析这些句子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诵读、讲授、讨论
一、读《增广贤文》71-96句。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省者全无。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堂终不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理。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得,财多害自己。知足常足,终身不辱。有福伤财,无福伤己。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二、讲《增广贤文》71-96句。71、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译文:庭前长出吉祥的草,这种好事不如没有。
知识拓展:《老子》第五十八章原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讨论:“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72、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译文:要想得到富贵,必须要用气力下工夫。讨论:勤劳致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73、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译文:经过多年努力也还不够,一旦毁坏却十分彻底。
知识拓展:毁于一旦 《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74、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译文:即便人心如铁石,也会在如炉的官法中溶化。
知识拓展: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你待结绸缪,我怕遭刑狱。我人心似铁,他官法如炉。” 讨论:不要违法乱纪。75、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译文:用善行教化世人,不足以使世人之心皆善;但若以恶行教化世人,却足以使世人之心皆恶而有余。讨论:变坏易、学好难,教人向善。
76、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译文:水如果太清沏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脾气太急了就不会有智谋。
知识拓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77、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译文:读书有知识的人少了,明白事理的人会更少。78、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译文:在家听从父亲的,出嫁则服从丈夫。愚人怕老婆,贤良的妇女尊敬丈夫。讨论:偏见
79、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译文:是非每天都会有,有去听自然也就消失了。讨论:不要搬弄是非。
80、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译文:宁肯正派行事不够,也不可走邪路。81、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译文:宁可信他有,不可信他没有,对事要有准备。82、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堂终不如。
译文:农家田园风光是很好的,恐怕连寺院也比不上。
知识拓展: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83、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译文:命里有时肯定会有,命里没有的不必强求,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
知识拓展: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84、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译文:寺院里经常有仙客出入,宰相之才的人都出自书斋之中。庭院里有珍 稀吉祥的花草和池鱼。
知识拓展:出自《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他编纂的《神童诗》,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汪珠出身于县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
85、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译文:结交朋友应该找超过自己的人,和自己差不多或不如自己的人不如不交。不信你短短观察几天,就不如初次的印象好了。
知识拓展:《论语》子罕篇第九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
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86、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译文:人情面子象水一样可分高下,世界上的事象天上的云一样变化无常。讨论:世事难料。
87、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理。
译文:会说的,听起来有事理,不会说的,听起来没有事理。讨论:懂得说话的方式。
88、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译文:磨刀都想着要磨得锋利,但刀锋利会伤人的手指头。讨论:事物具有两面性。
89、求财恨不得,财多害自己。
译文:寻求财富的时候总嫌少,但钱多了也会害人的。
知识拓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90、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译文:知足者常乐,终身不为金钱受侮辱。
知识拓展: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 之足常足矣。”
91、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译文:凡事要有节制,适可而止,这样一辈子也不会遭到耻辱了。
知识拓展:《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92、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译文:有福的人受伤害无非是损失点钱财,无福的人受伤害却要自己去顶。讨论:财破人安。
93、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译文:差错虽很小,但造成的后果却很大。
知识拓展:《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 千里。’”
讨论:方向不要出错。
94、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译文:人向高处攀登时总感到自己渺小;人向远处走时却总是抱着信心。
知识拓展: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整句的意思是君子修养道德,犹如长途跋涉,必从近处开始,又如攀登高峰,必从低处开始。
讨论:循序渐进,由易到难。95、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译文:什么事经过再三思考,一定会有好处的。
知识拓展: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讨论:做什么,要先思考。
三、小节
四、职业链接
1、让学生诵读《增广贤文》71-95句。
2、指导学生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滑读”。朗读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是充分利用幼儿阶段模仿力强的学习特点,帮助幼儿通过不断的模仿循序渐进地感受和学习语言的艺术性表现能力。朗读要正确,没有添字、漏字、错字;声音洪亮;流利;有感情,表情和语气要体现幼儿所能理解的文学作品内容;吐字清晰,语音、语词抑扬顿挫分明;速度适当。
3、游戏方式:
句子接龙,一个人先说一句话,对方则用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开头接着说一个句子。要求不能用别字,不能停顿,谁接不上来就算谁输。
五、作业
1、熟读《增广贤文》71-95句。
2、结合亲身经历,谈谈“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第五讲 《增广贤文》诵读比赛活动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增强文化底蕴,还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诵读、表演等能力。
活动重点: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活动难点:学生的诵读的方法、技巧的掌握。教学方法:比赛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活动形式及安排:
1、参与人员:语文教育专业二年级全体同学。
2、活动形式: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行选择《增广贤文》一节内容,以朗诵的形式进行参赛。
3、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4、活动时间:每学期期初布置,期中开展比赛。
5、活动安排:
(1)参赛人员按抽签的方式决定比赛的顺序。(2)参赛人员依次参与比赛。
(3)最好选择配乐朗诵,每人参赛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二、组织成员
设立比赛组委会,由组长、成员、评委等若干人组成。
三、评分标准:
评分采用100分制,评委现场打分.具体细则如下:
1、朗诵内容:(10分)
(1)内容健康向上,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5分)(3)主题深刻富有感召力或警世作用(5分)
2、基本功(30分)
(1)发音基本标准(10分)(2)普通话流利(10分)
(3)节奏优美,发音标准动听,富有感情(10分)
3、表达分(30分)
(1)表达生动,动作恰当(5分)(2)感情处理得当(10分)(3)感召力强,富有创意(5分)(4)语言流畅自然,文彩华丽(5分)
4、能脱稿朗诵另加5分。
5、台风(10分)
(1)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气质幽雅(5分)
6、创新(20分)
(1)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朗诵形式富有创意(10分)(2)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10分)
四、奖项:
取选手总分,各组按得分从高到低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第三篇:《咏柳》群文教案
古诗二首
(一)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第2课时(共2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书写古诗。
2.学生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将课内诗与课外关于春天的古诗放到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初步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4.通过古诗的学习和相关资料的引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具准备:ppt课件、搜集关于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咏柳
剪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3分钟)
贺知章简介
二、引入课题:(5分钟)
1.师:课前老师给同学们放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关于什么季节的歌曲吗? 2.师:对了!那么,春天来了,大自然会呈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预设:生:春天来了,小草、树木开始发芽了。
生:春天,冰雪融化,河里的小鱼游来游去。生:春天,桃花、梨花都开了。„„
3.师:是啊,春天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把万物从沉睡中唤醒,轻风吹拂,冰雪融化,花红柳绿,多美的景色啊!历史上好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来赞美春天,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我们之前学过的《春晓》,还会吗? 生背《春晓》。
4.师: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师板书,生书空)题目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咏”,是口字旁加永远的永。5.解题:你知道“咏”是什么意思吗?(歌颂、赞美)咏柳就是赞美、歌颂柳树。
三、读通诗文。(4分钟)
1.师:那么,贺知章为什么要写《咏柳》这首诗呢?据说当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为他送行。当时正是早春二月,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在自家的旧宅外,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垂杨柳,柳芽初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起,于是提笔写下《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据说,这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了。怎么样?你们想不想读好这首诗?
碧玉
绿丝绦比喻、想象
2.自己先小声使者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问:谁感觉自己已经读好了,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评价。)
4.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常是这样停顿的,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遍,可以吗?(范读)5.请你也按照韵律来读一读吧!
6.问: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7.师:非常好!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诵读了。但我们还要诵读出语气。怎么才能读出语气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了解诗歌的含义。
四、感悟诗情:
1.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呢? 预设:看书下注释、插图。
2.师:下面,请你结合着书下注释、文中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3.问:说说你从注释中看懂了什么?
4师:谁来说说,诗中哪两句是直接写柳树的?你从哪儿感悟到了到了春天柳树的美? 预设:
生: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赞美柳树。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板书:碧玉 生:我从绿丝绦看出,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板书:绿丝绦 师:你们理解得真好!关于前两行诗句,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追问:“万条”你怎么理解?真的只有一万条吗?
预设: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眼都是,数也数不清。
师: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比如《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不是说瀑布真的只有三千尺,而是用来形容瀑布很长。
导读: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作者抓住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把柳树当作美丽的姑娘,那随风摆动的枝条就像是姑娘裙摆上的丝带,多美啊!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师: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预设: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它会裁剪柳叶。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板书:剪刀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自己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吧。4.思考:这首诗用的最多的是什么的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满树的新叶比喻成“碧玉”,把随风飘荡的柳条比喻成“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板书: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剪刀,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5.师:下面,老师来诵读古诗,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说说:刚刚在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预设:
生:这看到岸边一排排柳树,萌发出新的绿叶。就像一条条绿色的带子,垂挂下来。
生:我眼中的这幅画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柳树把自己打扮得特别美丽。告诉人们,春天来了。生:我觉得这幅画面上还应该有春风姑娘,她在天空中微笑着,把绿色泼洒给大地。二月春风,万条柳
枝,组成了一幅这样美丽的早春图,师:是啊,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pt:柳树图片)
6.配乐导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让我们带着对春天,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这首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会背的可以背哦。(生齐诵古诗)
五、唱一唱
因为这是最好的一首咏柳诗,后人特别喜欢,就给这首诗谱了曲,想听听吗?欣赏flash歌曲《咏柳》,可以试着一起跟唱。
六、课外拓展:两首《春日》《村居》
(一)《春日》
1.师:刚才我们学习唐朝人贺知章的《咏柳》,下面我们再跟随着南宋诗人朱熹来到位于山东省的泗水河边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师: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下这首诗以及旁边的注释,把它读正确。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2.寻芳:游春,踏青,寻找春天。
3.泗水滨:泗水河畔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5.东风:春风.3.问:从注释中你读懂了什么?
4师: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的足迹。无限春光一下子映入他的眼睛。你觉得他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联系万紫千红来理解)
5.师: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春光,此时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6.师: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谁愿意有语气地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评价:你们读出了诗人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感,真好!
(二)《村居》
1.师:在春季,我们不仅可以赏景,还可以踏青游玩。低年级时我们学过高鼎的一首诗《村居》,还记得吗?
2.指名读古诗,其余生闭眼想象画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3. 说说:在你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4. 师:是呀!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杨柳轻拂堤岸.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多么愉快的画面啊!
七、总结对比: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那有没有写得不一样的地方呢?
预设:描写的景色不同,《咏柳》主要写的是春天的柳树,而《春日》是写泗水河边春天的景色。《村居》写的孩子们在美丽的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师:是啊,同样是描写春天,歌颂的事物不同,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了。诗人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名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我们的汉语多有魅力啊!
2.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关于春天的诗歌,你们做了吗?谁想和大家分享?
八、写古诗:
1.师:今天,老师跟大家重点品读了《咏柳》这首诗。最近天气越来越暖和了,马上你就会看到路边的柳树发芽了。我想那一刻,你一定会突然想起这首诗,那就是——《咏柳》
2.拿出你的钢笔,用最漂亮的字把这首古诗写下来。3.展示作品—点评。把它送给你的朋友或家人!
九、诗词积累:
这里还有一些关于春天的的诗句,课后你仔细读读,看看你还能读出怎样的春色。(ppt)
十、布置作业:
古诗配画
课后反思:
第四篇:《徐文长传》教案
《徐文长传》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分析课文如何表现徐文长之奇的;
2.结合徐文长相关背景资料,明确袁宏道为徐文长立传的深层次追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课文如何表现徐文长之奇的。难点:《徐文长传》对文长结局的正确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湖北公安人,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家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并称“三袁”。袁宏道是中间一位,他字中郎,也许跟排行有关。三兄弟声望最高、成就最大的是袁宏道,他是“公安派”的领袖。
袁宏道的创作观点:
1、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文风和复古倾向。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重视向民歌学习,将民歌视为“真声”。
袁宏道为什么要给徐文长立传?
1、从徐文长此人来看,一个旷世奇人。一流的画家、书法家,著名诗人、戏曲家,在文学史和美术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但一生坎坷,遭遇困厄。早年天才超逸,性格豪放,但科场失意,屡试辙蹶,难有用武之地。中年精神失常,发病时杀死继妻,饱受磨难。晚年以卖画为生,时常“忍饥月下徘徊”,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惨处境中离开这个世界。
2、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二、明代当时的文坛背景
明代中叶,文坛出现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拟古思潮。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相与号召,以模拟因袭古人的诗文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致使当时的诗文创作了无个性与生气,流弊日甚。袁宏道对此深为不满,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诗为文,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以见从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因而,他看到徐渭的诗文书画充溢着作者的真情真性而深为激赏。而他之所以为徐渭刊印文集及为其立传,也正是为了宣扬“独抒性灵”的主张。
第二节 《徐文长传》作品的讲解 一、二、段落层次、大意
本文可分成五个部分。第一节 《徐文长传》的背景知识介绍 第一部分为一、二、三三段,交待写作缘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字里行间,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为四、五、六三段,写徐渭的非凡才略及豪放个性深为胡宗宪倚重和喜爱,深得信任,但“大试辄不利”,一再失意于科场。七、八、九三段为第三部分,介绍、评述徐渭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的成就,以其杰出的才能与其坎坷的遭遇作对比映照,哀其不幸。十、十一两段为第四部分,列举徐渭晚年的二三行事,说明他因不容于时而性格扭曲,发为狂疾。多次自残其身,最终抱愤而卒。并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世深表遗憾。
末两段为第五部分,效法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认为徐渭生前虽未及荣华富贵,但声名远播,至于朝廷;文章伟丽,独步当时;足以不朽。文末三次重复“无之而不奇”,对徐渭其人其事,感慨至深。
文章以简捷明快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传主横放杰出的才能、豪放不羁的个性、屡试屡败的遭遇和在文艺创作上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表露出作者对徐渭才气性情的钦佩激赏和对其遭际境遇的怜悯同情。
三、文章4—13段的翻译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
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层身手。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默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胪,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今徐文长竞以不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第三节 《徐文长传》的深入分析
一、内容方面
文章所记内容较为丰富,但作者的旨意主要着落于徐渭“才奇”与“数奇”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心。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杰出。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实,徐渭“独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
二、艺术方面
1、以情贯注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开篇伊始,作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慕。尔后或叙或议,又时时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如言其为人行事,是“信心而行,恣臆谈谑”;言其诗,是“如水鸣峡,如种出土”;评论其书画,则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在行文中,作者还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叹。此仅以文中两个“竟”字为例:
甲: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乙: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前一个“竟”字,体现了作者对徐渭才气超迈的由衷钦佩;后一个“竟”字,则显现了作者对徐渭活受其罪,欲死不得的真心痛惜,至于文中两度出现的“悲夫”及篇末作者之议沦,对徐渭的同情更是直截明达,溢于言表,无须赘述了。整篇文章,作者激情溢于辞,喜怒形于色,既见惺惺相惜之情,亦可见自写胸襟之意。
2、以奇立骨
本文仅千余字,叙及的范围却较广,举凡徐文长之生平遭际、为人行事、才略性情、游踪嗜好及其诗歌、书画的成就,无不关涉。而且,作者文笔疏荡,于所记各事,多则数十字,少则三言两语,俱不十分用力。然而,文章却显得神气凝聚。原因何在?清代林西仲评论此文,说它是以“奇”字立骨,中肯地揭示了个中奥秘。作者认为,徐渭此人“无之而不奇”世所罕见,因而他为之立传,笔墨行止也就紧扣一个宗旨——突出徐渭之“奇”。我们如若对文章所述各事作一粗疏的分析,即可发现它们众矢一的,旨意都在“奇”字。具体说来,可大致归结为三个方面:(1)才能奇异。一是有经世济时之才,所谓“纵谈天下事”、“好奇计,谈兵多中”,胡宗宪因而慕名延其为幕僚,且甚为信任;二是有文艺才能,诗赋书画无施不可,且有个性。(2)性情奇怪。早先“自负才略”,“眼空千古”,“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寄人篱下之时,谒见上司,每“葛衣乌巾”,长揖不拜;科场落第之后,则“放浪而乐,恣情山水”,将英雄失意之悲寓托于诗。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兴来饮酒,则“呼下隶与饮”,甚至以斧银白戕。(3)遭际奇特。徐渭虽怀旷世之才,然“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数奇”,终生与功名无缘,“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综上所述,可见作者的意图非常明确,他既以“奇”字为绳墨来取舍材料,又以“奇”字为骨架来结构文章,因而尽管所记事例纷杂,但文章却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
3、以事传人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吸取了《史记》、《汉书》等史传文“以事传人”的优长,选择了传主生平事迹中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他的才华与个性。然而,作者对这些事例的记述又不像史书那样具体完整,只是以极简省的三言两语粗陈梗概,意到即止。在此同时,作者往往抓住所记之事的突出特征,赋以一两笔简洁而生动的描绘,凸现出徐渭其人的独特个性。如写其在胡宗宪幕府时,作者以“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的正面描述和“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的烘托反衬,来显现徐渭“信心而行,恣意谈谑,了无忌惮”,负恃才略,清高自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又如写徐渭落笔千言,出口成章的才气,以“童仆续纸丈余进”,“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一座大惊”;写他晚年用斧银自戕的癫狂,则以“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锥其两耳,深入寸余”。这些描述,显现出所记之事的真切、独特、离奇、典型,使读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历久难忘。可以说,作者对前代史书描写人物的妙谛是深有会心的,所以能汲取其神髓而不拘泥于形迹,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身的创作实践,从而使这篇传记在人物描写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四节 《徐文长传》的相关链接与拓展
集评补选
微中郎,世岂复有文长!周望作文长传,谓中郎徐氏之桓谭,讵不信夫!(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按:史载,文长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有次之。”然皆自性中流出,不假人工雕琢,故能独擅一奇。(清·李 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第五篇:四年级上人文教案
1从满足老屋说起
教学目标:了解满族文化,风俗,习惯,加深对家乡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教学重点:满族人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的了解。教学难点:满族人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黑龙江有许多古老的民族,其中满族就是一个,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满族的老屋。
二、了解满族:
1.特色生活习惯:在满族聚居的地方,与口袋房屋相适应的是居室内的“万字炕”,民间也称为“拐弯炕”、“转圈炕”。
2.满族姓氏
①以地名为姓。以所居地名为姓氏如:完颜、瓜而佳、钮钴禄、舒穆禄、宁古塔、乌苏、爱浑、萨哈拉察等等。
②借用汉族姓氏。在满族六百余姓氏中,马、佟、黄、齐、董、杨、鲍、方、姚等等。
③随意取姓。形成满族共同体的某些血缘集团取姓氏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
西林(觉罗)——精快之兵阿哈(觉罗)——奴仆 额尔吉——俘虏多尔衮——獾子
叶赫——盔顶托子、白麻图门——万 布希——无毛鹿皮
三、体验活动糊窗户:用纸,面粉,水,酒精灯,打糨子,糊窗户纸。
四、拓展,搜集其他民族的民居特点。
五、课后反思:
2“仙人柱”与“奥伦”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包对于游牧民族的生存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教学难点:没有实物,只能靠图片和想象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鄂伦春族人民居住的仙人柱,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个民族的房子——蒙古包。
二、可以移动的房子 自学提示:
1.了解蒙古包的产生,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用木料和毛毡搭建 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和拆除
每个部件都轻便,妇女也能操作。2.知识窗 自读知识窗,了解知识。
三、能够计时的房子。
1.蒙古族对日出的长期观察,掌握了太阳的投影规律,所以按照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来计算时间。
2.了解蒙古包的内部构造。
3.自读知识窗,同桌之间交流,讲一讲可以及时的蒙古包的构造。
四、富含美感的房子:了解相关知识,体会蒙古包的魅力。
五、拓展思考:
每个少数民族都结合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你能发现这些民居的共同特点么?
六、课后反思:
3永恒的日晷蒙古包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包对于游牧民族的生存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没有实物,只能靠图片和想象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鄂伦春族人民居住的仙人柱,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个民族的房子——蒙古包。
二、可以移动的房子 自学提示:
1.了解蒙古包的产生,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用木料和毛毡搭建 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和拆除
每个部件都轻便,妇女也能操作。2.知识窗 自读知识窗,了解知识。
三、能够计时的房子。
1.蒙古族对日出的长期观察,掌握了太阳的投影规律,所以按照太阳照进蒙古包的日影来计算时间。
2.了解蒙古包的内部构造。
3.自读知识窗,同桌之间交流,讲一讲可以及时的蒙古包的构造。
四、富含美感的房子:了解相关知识,体会蒙古包的魅力。
五、拓展思考:每个少数民族都结合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你能发现这些民居的共同特点么?
六、课后反思:
4独特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人民的智慧,体会家乡人民的文明。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人民的智慧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独特交通工具产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龙江省有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山林中、江河边、针对特殊的环境,人们创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交通工具,有效的解决了出行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独特的交通工具: 1.雪地交通工具——滑雪板。
提问:滑雪板是那些民族使用的交通工具?
滑雪板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
自读知识窗,想一想:为什么要在滑雪板底部贴一块皮子,而且毛尖向下?
2.冰雪交通工具——爬犁
想一想:爬犁在哪个季节出现?它有哪些种类?
爬犁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改变?
都有哪些动物和家畜可以拉爬犁? 3.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找一找:独木舟有什么特点?
桦皮船和独木舟在材料商有什么不同?
看一看:达斡尔族的勒勒车的特点?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5儿童摇篮悠悠车
教学目标:体会悠悠车的由来,感受传统悠悠车和摇篮的区别
教学重点:体会民族文化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少数民族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摇篮的作用。在我国东北各个民族也有一种养育子女的工具,我们叫做悠悠车。
二、传统悠悠车:
了解:悠悠车是东北各民族根据生活环境而发明制造的。人们以柔韧的皮带获麻绳把悠悠车掉在房梁上,把婴幼儿放在车里面,人民用力悠起来,让孩子安然入睡。
提问:关东三大怪是什么? 观察:各民族悠悠车的不同构造。想一想:悠悠车最早的产生是因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传统的悠悠车和我们小时候睡过的摇篮有什么不同?
三、特色悠悠车:
交流讨论:各个民族的悠悠车异曲同工,体现出民族特色,书中介绍了哪几种具有特色的悠悠车?
四、神奇悠悠车:
悠悠车的出现,是东北先民挑战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晶,其中也有一定的科学性。看图,你想到了什么?交流一下。
五:小结本课。南方摇篮在地上,为何北方在房梁上? 六:课后反思: 6时空穿越故事多
教学目标:体会各民族不同的独特的文化遗产。体会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体现出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特殊的有趣的文化遗产,体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许多用品和工具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需要进行发明与创造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许多用品和工具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需要进行发明与创造的。很多历史上的不同功能的工具,现在已经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了。
二、充满智慧的用具 1.木日历。看图,结合名字猜一猜、想一想它是做什么用的?
小组交流:木日历的来历和使用方法。
方牌子和圆牌子的作用?
2.碾子是我们常用的石制工具,它都能干些什么?
先交流,再汇报。
3.北方人爱做面食,下面的模子就是做面食的工具。它门有哪些精美的图案?你现在还能想到什么食物的加工是通过模子的?交流一下!
三、多样的桦树皮用具 自学思考回答问题:
1.为什么用桦树皮来制作生产生活用具? 2.桦树皮能制作哪些生产生活用具? 3.制作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四、精美的鱼皮衣 讨论:鱼皮衣的特点?
赫哲族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地处极北之地,交通不便利,没有棉麻制品,所以,只能通过兽皮和鱼皮来制作衣服。
知识窗:乌拉是什么?
五、拓展思考: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赫哲族已经不再穿鱼皮衣,而会制作它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怎么让它们传承下去
六、课后反思:
7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鄂温克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学难点:了解鄂温克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游览,大家看到的是鄂温克族,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的驯鹿文化很有特色,大家想知道吗?
二、讲解新课
1.汇报课前收集资料:指名回答交流:鄂温克人是住在大森林里的人们。过去,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等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穿的是兽皮制成的衣服。鄂伦春族妇女对兽皮加工有特殊的技能,经他们加工的狍皮,结实、柔开的雨伞,用30多根树杆搭成,外面夏季覆盖桦皮,冬季盖着狍皮和芦苇帘。可很快搭成,也可随时拆卸。
2.独特的驯鹿文化
骑马和使用大轮车是鄂温克族的主要传统交通工具。大轮车适于在山林、草原上使用,用于日常交通。牧区、林区的鄂温克人还使用四轮车,冬季里用雪橇拉草、拉木头等。桦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沿河狩猎、运输时使用。嫩江流域的鄂温克人还制作独木舟、木板船,用于渡江河和从事渔业。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驯鹿体轻、蹄大,善于在密林和沼泽地中行走,有“林海之舟”的称号。
3.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 鄂伦春族迁到黑龙江南岸以来,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90年鄂伦春马队曾给入侵的沙俄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夏天,河流里以桦皮船作为交通工具。现在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已通了火车、汽车,交通更加方便。
三、知识窗: 了解鄂温克的民俗禁忌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四、课后反思: 8走出山林中的达斡尔
教学目标:1.了解达斡尔族是一个特殊的由渔猎到农耕的民族。
2.知道达斡尔族的生活习俗。3.教育学生尊重民族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达斡尔族生活习俗。教学难点:尊重达斡尔族生活习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达斡尔却是一个特殊的由渔猎到农耕民族。达斡尔的意思是“耕耘者”。
二、新知探究:
(一)从渔猎到农耕(课件)讲故事:
1.打猎——猎物满载而归——晚上开萨满盛会——跳舞、吃肉、——高兴。
图片:狩猎归来、载歌载舞
2.捕鱼——捕鱼工具——钩、叉、签、网、各种工具——凿冰捕鱼——拉网捕鱼——特色。
3.饲养牲畜——定居放牧。
4.农耕——小麦、谷子、黑豆、荞麦——
饮食:主食——饭、饼、粥。
副食——肉、奶、菜(萨斯贡—回采、咸菜、炖菜)
(二)艰难岁月里诞生的民俗
1.“库木勒”节——节日盛装、民族舞蹈。
2.贝阔——曲棍球比赛。(知识窗)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主要有春节(阿聂节)、黑灰节、元宵节、二月
二、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千灯节、祭灶节、布通节(除夕节)等。春节:达斡尔语称“阿聂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初一凌晨,早早起床,女人们准备饭食,而男人们忙于烧香拜天拜神。吃过迎春饺子,男人们便纷纷离家,成群结伙地到村里及外村去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客人一进门,先去揭主人家的锅盖,抢吃家家都备有的蒸糕,夸奖谁家的糕最甜,就是赞美谁家最善良。一般拜年到初五为止。节日前,妇女们要赠礼品,把最好的烟叶、奶皮、糕点、冻肉等分包包装好,送给老人、亲友。姑娘们要把自己绣的荷包悄悄地在舞会上赠给意中人。在“阿聂节”期间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舞,姑娘们玩纸人或掷拐。男子举行赛马活动或进行曲棍球比赛。从初一至初五,有些地方是整个正月里,妇女不得动针线,免得一年受累。节期不许哭闹及大声呵斥,否则不吉利。
三、课后反思:
9再唱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了解赫哲族生活习惯和民俗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赫哲族的文化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赫哲族的文化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赫哲族是我们少数民族中一个非常特别的民族,歌唱是他们的民族特色文化,我们来听一曲。
二、了解赫哲族民族概况
1.离不开鱼的赫哲人:
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2.用鱼作画的赫哲人
自学了解神奇的鱼皮画的制作和表达的意思。
3.口耳相传的赫哲人:
一种口头相传的民间说唱文学,其故事内容大多能说唱许多天,大部分是歌颂英雄与复仇事迹、民族的兴衰,以及纯真的爱情等,唱词押韵合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通常是老人对儿童讲述,对儿童有启发教育意义。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在餐具、桦皮制品上雕刻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别致。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衔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赫哲族在不同制品上刺绣、接拼的各种花纹图案,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气息,又能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刺绣、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
三、想一想:
怎样保护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