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反思
我们之所以在上完第一单元后,直接上第四单元的第九课是因为在第一单元讲“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时的第一个影响是“调节产量”,生产者依据价格、供求信号来调节生产,其本身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因此,上完“价格变动的影响”后来上“市场配置资源”是符合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的。从教材整合的角度来看,本框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按照教材原有的顺序上。先讲“市场调节”。主要讲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基本手段、市场经济含义、市场调节的方式与优点,讲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后,我们自然想到,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的维护”,同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从而自然过渡到“市场秩序”。最后讲“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一方面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另一方面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重点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三种弊端的表现和危害,自发性主要表现为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主观故意伤害他人,盲目性表现为信息不全,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滞后性表现为事后调节存在时间差;其危害性总结为: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混乱、两极分化。二是调整“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局限性”的先后顺序。在讲完“市场调节的优点”后,紧接着讲“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正因为其不足和固有的弊端,所以我们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这样逻辑性也很强。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反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反思
张丽华
2009年11月参加全市第二届普通高中教学大比武暨创新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是为了推广新课标理念,全面提高巴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为各高中兄弟校提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机会,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研、以赛促教、整体提高”的目的。参赛地点五原一中,本人有幸参加此活动,现反思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二框题第二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到我国宏观调控能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从网上下载资源。进行知识整合,本节内容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对较远,需要挖掘学生关心的时政素材,设计了学案,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1)2009年中国企业进入中国500强和进入全球500强的资料,并明确企业的性质(2)近几年,为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出台的惠民政策。(3)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中国重大投资项目(4)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采取了哪些调控措施。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另一方面,做好预习,并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感性材料中,感悟其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避免机械记忆。在素材的选择上颇下了一番功夫,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还要新,比如开头的导入设计,选择了以下方案,第一用《春天的故事》导入;第二用《走进新时代》导入;第三用《复兴之路》片段导入;第四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视频导入。最后选择了第四方案,从学生能感受的实际生活入手加上理论分析。
进行了痛苦的磨课,就是一遍一遍的讲,一遍一遍的改。自己在高二这边讲了四遍,自己磨。高一讲了四遍,请老师请老师听,听取改正意见,不断完善。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别人的建议转化成自己的需要一个过程,别人给个线索,自己上网搜索,花了很多时间没有结果,郁闷。没有一个好的设计环节,苦恼。课准备好了,备学生,自己面对的学生是什么样的,是个未知数;自己面对的对手怎么样,不清楚。每个环节都进行了预设。包括服装,仪表,话语,活动的组织形式。
回顾课堂,讲课基本顺利,学生反映还可以。语言表达再精炼些;问题设计再精巧些;也有个别问题值得进一步改进,宏观调控的分析还可以选取其他的典型事例。
2009年12月
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汇报课教学反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汇报课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组于小龙
2013年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亳州一中南校举行的高一年级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校科研中心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触良多,现反思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二框题第二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到我国宏观调控能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课前抽题到讲课虽然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但是我还是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研究教材,从网上下载资源。进行知识整合,本节内容的教学理论化较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对较远,这就需要教师挖掘学生关心的时政素材,认真设计学案。选取的材料和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在这方面,我搜集了如下资料,(1)2009年中国企业进入中国500强和进入全球500强的资料,并明确企业的性质(2)近几年,为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出台的惠民政策。(3)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中国重大投资项目(4)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采取了哪些调控措施。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另一方面,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探究分析,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让学生在具体、感性材料中,感悟其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避免机械记忆。,比如开头的导入设计,选择了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作为名言导入,比较有说服力。
汇报课之前我还进行了多次的自我练课,就是一遍一遍的讲,一遍一遍的改。自己练了好些遍,也请同事听,听取改正意见,不断完善。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别人的建议转化成自己的需要一个过程,别人给个线索,自己上网搜索,花了很多时间没有结果,郁闷。没有一个好的设计环节,苦恼。课准备好了,要备学生,自己设想学生是什么样的,他们会在不同的设问和教学面前做何反应;自己面对的评委又是怎么样,不清楚。所以每个环节我都进行了预设。包括导入,知识点过渡,知识点讲解,事例分析,探究活动,学生会对问题的反应等。
回顾整堂汇报课,讲课基本顺利,思路清晰,重要知识点讲解到位,教材衔接自然,师生活动充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语言表达不够精炼些;语速有点快,个别师生活动环节设计不够精巧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改进。这些不足,会促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的备好课,听好课,讲好课。
第四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秦安一中政治教研组 路晶
一、教材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一共有两目内容: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目: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介绍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含义与主要目标,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引导,调控和监管等,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在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本框内容是全书的核心,是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课时前一框分析的是资源配置方式,这是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与规律,为本课时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奠定了基础。本课时在整个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包含的宏观调控等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主要是从国家制度和政策的角度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对来说距离高中学生的生活较远,但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第九课第一框市场资源配置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本框内容做了铺垫,而且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在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影响着每位公民的生活,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所以,本课需要学生课前自学,收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当然在自学和分析中,学生会遇到困难和疑问,通过课上师生的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其手段。能力目标:针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准确把握事物共性与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五、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口号,在我国,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1年11月3日,胡锦涛应邀出席G20戛纳峰会,积极推动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五年,按照当时的约定,欧盟各国会自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在12月9日,日本首先提出不承认,接着欧盟、美国相继也公开承认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问题:他们为什么不承认中国搞得是市场经济?(导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二)新课教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我只是适当的进行了点拨,因为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过:市场经济的含义,而根据本课的导入环节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它可以与资本主义相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所以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学生比较好理解,课堂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这个知识点上。
(教师过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中引导学生感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
2、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探究一:2016《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名单公布。中国此次有110家企业上榜这一数量已创下历史新高,占总榜22%,在榜上仅次于美国而稳居全球第二位,欧洲三强德、英、法加起来一共也只有84家。前五强中便有3家中国公司,分别是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问题:这则材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什么特征?
基本特征之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探究二 :
材 料: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继续是明年财政工作的突出重点。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
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三、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
四、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五、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支持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六、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呢?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基本特征之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探究三:
材料一:8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突飞猛进,速度之快,震惊世界。今年9月10日,新华社宣布,我国郑州至徐州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此“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超过2万公里”。从2013年开始,仅三年就建成营运达1万公里。至此,我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主骨架已基本形成。
材料二:奥巴马上台之时,面对中国高铁咄咄逼人发展势头,就信誓旦旦宣称:“没有理由只有欧洲或中国拥有最快的火车”;“我不接受美国坐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2009年4月16日,上任不久的奥巴马在副总统拜登和交通部长的陪同下发表演说,首次提出建设横贯美国的高铁干线的“宏伟规划”:建造13条铁路线、经过30多个州的“超高速铁路”。其决心不可谓不大,计划不可谓不伟,只是经过8年,却毫无进展。奥巴马唯一聊以告慰的,只是加州高铁在2014年1月举行了动土礼仪,但其整个项目预计需要680亿美元,如今资金缺口依然突出,能否建成,也还是未知之数。
(一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经济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我国科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二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做政治保证。以上两个条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广泛的宏观调控,并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效)
基本特征之三: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过渡)快递乱象。问题: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由谁来完成?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必要性(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坚持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
2、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政策、经济计划;财政部门、金融部门(2)法律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立法机关、执法机关
(3)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措施。(行政机关(政府))
联系:目标一致,都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是相互配合的,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探究四:
材料一:《人民日报》以《市长为何搬不动市场》为题报道说,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地处沈阳市南二马路的中国小食品城已小有名气。而沈阳市五部门却与去年十月联合发出通知,限令小食品城整体迁移到浑河大市场。虽然他们是出于对小食品城长远发展的考虑,但却未考虑到对近期经营的影响,使众多业主对此举颇有微词,不予配合,迟迟不搬。半年过去了,南二市场依旧存在,浑河大市场也未见得红火。
材料二:记者在分析“南二**”时说,市场经济不是“市长经济”,不是市长让干什么,经营者就干什么,既要看到市长有力量,又要看到市场的力量。一些经济学者说,现在搞市场经济市长不管市场是不对的;可是,市长依旧沿袭老办法,想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市场问题,也是做不到的。(1)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既要看到市长有力量,又要看到市场的力量”?
(2)结合材料二,指出“市长搬不动市场”的原因是什么?市长应当怎样管好市场?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第五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第九课第2框
【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理念,通过实施“课前调查——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大环节,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目标:
A、学生能够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B、学生能够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c、学生能够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2、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目标:
A、学生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B、学生能够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针对当前经济活动中暴露出来的经济问题和不良现象,能创新性的应用所学内容,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价及进一步提出合理化的宏观调控对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树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
以师生互动优化教学过程,以分析案例法、启发诱导法、学生自主合作、问题探究、比较等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四、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把相关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练习巩固法: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与相应的练习结合起来,加强和巩固新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与具
体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问题一: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及其优缺点,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具有这些特点?
问题二:虽然经历金融危机,但总体上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大致上能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这就引出了新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及优点(这个知识点为概念问题,比较抽象,采用教师讲授为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重点)
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材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知识迁移,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特征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基本标志。
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二:上图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2)特征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三: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些巨大的工程?
学生活动:事例的补充,得出结论: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特征三: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教师活动:小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知识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异同。
学生活动:比较、理解、记忆
(过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进行宏观调控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知识。)
2、加强宏观调控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三鹿奶粉事件1(反面例子),探究活动四:思考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总结: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2)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这个知识点为概念问题,比较抽象,采用教师讲授为主)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关系(难点)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三鹿奶粉事件2,探究活动五:国家相关部门采取的这些措施分别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国家应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手段?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总结:)、经济手段。(引导学生能举出有关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五年规划、汇率政策等)
2)、法律手段。(引导学生能举出国家运用经济类的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的案例)
3)、行政手段。(引导学生能举出国家行政机构强制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等案例)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就必须主要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我们相信:我们的政府一定能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摆脱经济危机的!
教师活动:探究活动六:国家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总结拓展:三种经济政策比较(应用条件、具体措施、目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扩张性(积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师生互动:一起对本课内容做总结,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复习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及优点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宏观调控含义及其主要目标
(三)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关系
、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4、知识拓展:三种经济政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