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色真美散文
千百年来,月亮怕是不曾变动。明了过往的吟咏弹唱,战火纷腾,亮了如今的心事思绪,愁颜笑放。“月色真美”,是最低级的赞赏,是最高档的向往,是最美丽的爱恋,是最长情的思量。
世间有无数“I Love You”的翻译版本,“我爱你”、“我喜欢你”、“我恋与你”“我中意你”……有的直意难耐、有的腼腆内敛。还能怎么翻译?夏目漱石讲“今晚月色真美”,这是他对人间最美好情感最平淡而又最热烈的表述,隐晦又不吝浪漫。我无法想象是怎样的灵感激发,这轻松一句便让我惊了心,动了情,脸颊绯红,让我想到月畔的美色兜转,有如情缠。
维吾尔族孩子小时候便学这样的歌儿,唱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希望有一个如月亮般的姑娘,我的爱人,像月亮一样明亮”。他们期冀爱情,但他们从不混乱爱情。在尚不清亮地知道什么是爱情的年龄,便字字句句铭记于心,我的爱人,当如月亮般皎洁而与我意义非凡,多么可爱!可这又是有多么大的胆子,才敢在苍天月明之下说出这样的话来,有月荧映,爱也是浅薄的,而深情寄临,月是更冷艳动人的。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杜畅意咏月,鲛人对月流珠……万物纵横,世事时变,那些诗词歌赋、咏怀抒志,那些流转过岁岁月月的痕迹,几何淌于月光,在光影凌波中荡荡,成为数代人心中的寄托,积攒了千年来的热泪冷叹,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相伴而从不发一言。我相信,月中人定是不敢看人间的,太多的无奈艰辛把他们的心逼到坚硬而不会背过头泪流。可我同样相信,若是他们转过头来,定是会穿越光年的距离,给谁一个拥抱,在他的枕边,留下一束茉莉花,留下一首情歌,在那人的梦中,留下无懈的完美结局。
我讲“月色真美”,因为鄙薄,因为无知,因为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预言来描述彼物。我想讲出她的冷艳却富柔情,我想道出她的恒远又专一……可是我又无能,我的词汇量,我的所有口舌,不允许我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句段来描绘那云边的一弯美色,所以我只好一次一次地讲:月色真美。
月啊月啊,晨早祝好,望你永洁永明,不落俗绪;月啊月啊,晚夜祝好,望你热闹冷清,不留憾涩。
第二篇:校园月色(散文)
校园月色
作者岩嘴中学教师
李明祥
院墙外喧嚣的公路也安静下来了,校园内就寝铃也响过了,或许夜的太静吧,我已无眠之意,便捻灯出户,独步校园。
月色真好!月光如薄烟轻纱般笼罩着,整个校园似梦境般幽静轻柔。我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觉得今晚就是我一个人的世界。
一条宽阔洁亮的水泥大道直伸向远处,也许是过于劳顿,它已不见白天的欢腾场面了,只剩下倾泄在地上的那一泓静静的月光了。一阵晚风拂过,一股浓郁的花香入五脏沁六腑,噢,桂花开了。我驻足在桂花树下,一边欣赏月光,一边品闻桂香,顿觉心旷神怡。此情此景,由不得人不会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我有些羡慕嫦娥了。
漫步中,忽见眼前月影斑驳,树影婆娑,如入洞天,若不是远处教师宿舍楼上渺茫的琴声提醒,我还以为置身于原始林海之中了,却原来是在校园参天大树的林间徜徉。此时,我才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王摩诘的“空上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写真之笔了。
我信步在学生宿舍区,一排排笔挺的玉兰树,犹如卫队守护者宿舍楼。莘莘学子们已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白天里老师的训斥、同学的争执、煞费苦心的题目......均被这柔和的月光揉碎了,蒸发了,只剩下畅快的鼾声了。
校园深处是矗立在操场旁的几幢白色墙面的教学楼。此刻,歌声如潮,书声如涛的壮阔场面已是无法欣赏到了的,只有那西厢下的月儿,犹如玉石般的挂在天边。此刻,我与唐代诗人刘方平有相似的感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只可惜现在是秋天,除了被月惊飞的鸟鸣是听不到虫鸣声的。
夜深了,已觉得有些寒意,有清辉的月光陪伴着,我悄然入户。
作者:李明祥
通讯地址:湖南省汉寿县岩嘴中学 邮编:415911 电话:***
第三篇:描写月色的散文
月光均匀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闪烁,月色便朦胧在湖面的水气之上,夹杂着嫩柳的清香,使人赏心悦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月色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月色的散文:山村月色
淡雅清幽的月光斜透过窗户,轻轻的洒落一地银色在床前,使我不忍安眠。终究是抵挡不了月的诱惑,我轻移脚步,怕惊醒熟睡的孩子,悄悄的爬上了顶楼。一轮皓月挂在广袤的苍穹上,淡淡的挥洒着她的温柔,依稀的点点星光和飞逝的点点流莹,朦胧又迷幻,使我有点疑心是在梦的国度里。
人总说春花秋月是最美的,但我更喜欢夏天的月,清朗月光下露水随着清风轻轻飘落,无声无息,无影无形,给人清凉于无意之间;而夏天的荷花也犹为喜欢在月下淡吐馨香,因为有了荷花的点缀,夏夜月色便显得犹为静谧而美丽。秋天的月虽然是一年四季中最为澄澈清透,但就是因为月亮太过于明净,抛洒的露水湿润而凉气稍重,往往会有微霜。
我犹为怕冷,虽然也爱秋月,但假若是在深秋,夜凉如水,露重霜浓,我是断然不会站在露天下赏月。而春月与冬月更是寒冷,特别是冬月,在晴朗天气的朗朗月光下,大地一片银白,抛洒的露水往往结成了霜,厚度会有一厘米多,往往冷得牙根打架,所以在深秋或冬天我都会紧闭着玻璃窗,任月光洒落我窗台,而我则躲在室内透过窗偷偷赏月。夏天则不同,任我在月下站上一宵,任露水打湿我飞扬的裙裾,也不用考虑会冷坏我那纤纤瘦影。而在夏天的月下,我的思绪可以超然空灵,无拘无束,不像在冬天被冷到灵感荡然无存。
月下的一切是那么的沉静、安然,仿佛与世无争。白天滚滚红尘的无限喧嚣都遁迹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汪清幽,如水流泻;人间的一切纷纷扰扰都消失在月色的掩映下,只剩下一种夜的深邃的平和。而这里,静静沉睡于夜的山村,是上天遗留在人间的一方净土!
月下的大地,深厚沉稳,仿若雄浑宽厚的胸膛,让万物在它的怀抱中安心深眠。白天聒嗓的蝉、引吭高歌的鸟都静静的醉梦在枝叶葳蕤间。月下的山,巍峨蜿蜒,沉寂默然,是那么的温柔恬静,泰然自若;月下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详和,在微风中,摇曳婆娑;月下的竹影扶疏,斑驳迷离,又是那么的超然脱俗;月下的村庄,只剩下灯光时暗时明;而皓月倒映的江上,月色为江水赋予的神韵,竟有西湖西子之清幽,有玉环飞燕之高贵,一带悠然直济青天!又如蒙着一层薄纱般恬美婉约的少女以流水为琴,抚弄着岁月的歌。
今夜,因为有月的安抚,一切都在沉睡,都在梦中呢喃,呢喃着梦的情思。只有那不肯安眠的蟋蜶,仍在“唧唧”的叫着;还有那不甘寂寞的蛙鸣和猫头鹰凄凄的叫声;还偶尔会有一两声狗吠在清凉如水的夏夜里传来;还有那不肯安分的花猫,躲在幽暗的树影下,伺机而动;还有一个不肯安眠的我,在数着寥寥的星辰。
一串霓虹幻彩,七色轮回的灯光从天边缓缓闪烁着炫幻的色彩徐徐而过,我知道那是夜航的飞机。在飞机上的人儿啊,是否在机上看今夜的月色会更美?星星更近?夜空的色彩是否更绚烂、更迷幻?
听,是谁在月夜里如我一样不舍得安眠,素手拨琴弦,轻弹曲韵梦中送,一曲《千里之外》,袅袅琴音细细的诉说,在琴声中我仿佛看见一个江南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她的幽恨,如一泓清泉,却流不到千里之外、情人的眼眸。于是她在月下凝眸,深深眺望,却望不到情郎的千里之外……哀怨忧伤的曲调渐阑,取而代之是一首空灵悠远的《云水禅心》,婉转的琴音如流水潺潺,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尘世的纷纷扰扰,都淡然于月下,云水从容;世间的一切愁怨,都适然于月下,心如止水……
邻居的灯光灭了又亮,婴孩清亮的啼哭声传来,打断了我在琴声中的神游畅想。我看看天际,月似乎更圆了,月光似乎更清亮了,月下的景物更清楚了。在月光的清照下,我分明看见一只身长大概有四十厘米的野生果子狸从草丛中钻了出来,它狡猾的小眼睛闪闪发亮,警惕的环顾着四周。而早潜伏在树阴下的花猫“喵”的一声扑了上去,果子狸却灵敏的扭身从猫的身旁窜了过去,飞快的躲进了草众中,只剩下花猫望草兴叹,左右寻遍却再也没有了果子狸的踪影,急得它“喵喵”直叫唤。
月亮渐渐的西斜,露水渐重,丝丝湿润落在我的发丝上、身上,雄鸡已经叫了一遍,我想,该下楼去了。
沿着楼梯拾级而下时,脑海又忆起古人对月的吟咏,或感伤,或明媚,或豪放,或婉约;而月又被诗人们赋予了新月、上弦月、下弦月、纤月、残月、淡月、瘦月、冷月、湿月、满月等名称,又以银钩、蛾眉、玉盘、银盘等来形容。在此,月是否该谢过诗人们的怜念呢?但月是否有心?或者有,也是一颗禅心。但愿人能如月一样有一颗禅心,静观红尘俗世的浮浮沉沉,一任浮云半掩,听凭晚风轻拂。
有关月色的散文:夜色如墙,月色如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瓢一壶月色,酿入酒,然后对酒当歌论人生,一醉方休;捻一缕灯光,作花香,探望远处灯火阑珊,如花似锦。
夜色当空,月色正浓,灯火辉映,此番情景,完美尽致。人生苦短,为何就不能像现在这般从容面对呢?又何必要逞一时之气,而执意与人针锋相对呢?像现在这样就好,云淡风轻,安守一份静默。如此甚好,感觉刚刚好。
夜色弥漫,月色朦胧,云纱遮脸,美轮美廓,若隐若现。如此美色当前,莫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君又何须忧伤,又何须情伤?人生转眼不过是浮云若絮,转身不外乎年华不再。人生漫长,十年未见路茫茫。君心未改,怎堪相识不相逢?只怕倩影虚幻,到底梦空一场。
想当年,年少轻狂,心境宛如迎风摆柳;忆花容,如今回眸,印象竟似月色朦胧;徒悲叹,心内惆怅,黯然失落几欲泪下;惜相逢,形同陌路,午夜残月碾碎春梦。
曾记否,几许往事,绿柳花间私订盟份;念温馨,田园夜游,花前月下亲爱与共;记旧梦,恩爱早化烟云逝去;叹分飞,鸳鸯有恨,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夜色如墙,月色如镜。对照自己,对照人生。人生如梦,浮华之年,更要懂得自爱自重,更要懂得珍惜拥有。前望自不会独怀旧,怀旧也只是重感情。昨日不可留请放手,今日不可取须放开。
人生失意有几许?人生得意有几何?得失两头总有时,云开月明不会空。
月色慢慢淡去,夜色渐渐苍白,灯火阑珊宛如海市蜃楼,浮云层层宛如海上浪花,随着夜色的黯然消退,阳光的悄然溜进,在飘忽之间乍隐乍现,直至沉没于天边之外。
而此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大地光彩重现,一切清晰可鉴。又是五月中新的一天,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有关月色的散文:月色依旧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少年,那时的日子总是五彩缤纷、无忧无虑的。在孩童们的眼里,周围一切都是美丽的,因为内心的单纯,所以也就远离了烦恼。
菜园篱笆上停落的蜻蜓,院子里栀子花的悄然绽放,断桥旁翩翩飞舞的蝴蝶,细细密密的小雨浇湿了青石板铺成的小巷,这一切既充满着乐趣,也总能带来无穷无尽的幻想。
“少年不识愁滋味”,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不知不觉中,我们步入青年。
似乎每个人的青春,都或多或少有着疼痛与困惑。或因为理想的破灭,或因为人性的丑陋,或因为自己的浅薄,但更多的或许是因为爱情。
爱情,总是充满着迷茫、困惑、忧伤、以及甜蜜与泪水的缠绕。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真的就离不开谁,也没有谁真的注定就是谁一辈子的依靠。那些为爱而误入迷途不思悔改的,想来不过是更畸形的疯狂。
有些爱,慢慢的被遗忘;有些爱,深深的被收藏;有些爱,想起来就会泪流满面;有些爱,其实早已悄悄散场。
繁华落尽,青春散去。当步入中年后,还有几个人会记得曾经那些斑驳的泪痕?还有几个人会想起那些花前月下的时光?还有几个人愿意沉浸在曾经美丽的往事里?还有几个人总是徘徊在记忆中,久久不忍离去?
爱情终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坦白一点地说,淡忘是人类的本性。回首望去,岁月的潮水冲走了少年的时光,青年时的海誓山盟也逐渐淡忘。步入中年,甚至没有几个人愿意再去回首遥望,一些记忆其实早已被抛之脑后。
中年人的生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房子装修,孩子高考,父母年迈。当白发暗生,皱纹渐多,我们的孩子已经长高,岁月似乎让我们一夜间苍老。很少再有儿时那样的天真无邪,也没有了青春期的血气方刚。
而我,多年漂泊在异国他乡。单调的生活,竟难得有着一份清净的环境,便时常会想起记忆深处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纯真的少年时光和青年时期的恋情。
年近八十的老父亲时常在电话里对我说,人活一辈子,有时一个不注意,就老了,一家人围在一起才是幸福。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是劝我别再奔波了。
儿时的我,顽皮固执,没少挨揍,我总感觉自己和父亲之间有一道鸿沟,很难跨越,日久便生出隔阂。细细想来,已经很久没和年迈的父母亲坐在一起谈家长里短了。
时常在晚上失眠,躺着,睁大眼睛。想起许多尘封的记忆,想起许多如花的往事,就这样安静的躺着,安静的沉浸在回忆里,有碎碎的月光顺着窗户照进来。
习惯了在深夜里享受这份孤独,于是就这样枕着记忆睡去。我的梦里时常会有故乡儿时的伙伴,那个子越来越高的是我,还是我的孩子?
只是,我真的不知道,我时常在想念他们的同时,他们的梦里是否也会有我呢?
曾经的日子,当然已不可能再回来,所有的快乐和忧伤的记忆,也必将慢慢褪色。只是,我真的不知道,我时常在想念他们的同时,他们的梦里是否也会有我呢?我的伙伴,我的同学,我的朋友们。
今天这点文字,只是尝试着拭去记忆中的灰尘,给孤寂的灵魂些许慰藉,如此而已。
月色依旧,和我们小时候的月亮还是一样。
第四篇:雪花真美散文
窗外那些从遥远天际飘飘洒洒坠落下来的片片雪花,轻轻落到脚步匆匆的行人身上还有地面,犹如在风中独自绽放的冬梅花儿,又仿佛是一件披在新娘肩膀上的白色薄纱,虽然没有什么实质的御寒的功能,然而却为那些畏畏瑟瑟低头前行的路人增添了一种属于寒冬的特殊气质,这使得让顶风冒雪艰难赶路的人们似乎感到了有别于腊月时节的温暖;可他们还是能够明显体验到被一阵阵突然袭来的冷风刺疼脸颊的同感,逐渐被白雪所覆盖的马路上,无数凌乱不清的大大小小脚印组成了一幅抽象派画作,让整个嘈杂的街道变得艺术氛围浓厚!
我曾经好几次想试图伸出手去接住那松松散散得恰似柳絮一般的水晶花瓣,然后捧到手心里仔细瞧瞧这些鹅毛似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样子?可惜每次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它们一落到我的手掌里便立刻化为透明水珠从指缝间流掉,这时候如果天边云缝里能碰巧射出来一道炫烂光芒,那它看起来会非常的晶莹剔透。以前,总听别人说雪花是六边形的,可自己却从未亲眼目睹过,也不曾真正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只是偶尔看到外面在飘雪时或是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忍不住有一点好奇而已,但那天不知是怎么了?就是很想看看这飘在半空中的雪花到底是啥模样?于是乎,挺平静的心绪一下子被这种莫名冲动搅得难以自制,以至于最后没办法只能去满足自己这突如其来的强烈欲望,然而最终结果却是令人大失所望的,因为我还没来得及看呢,那小精灵鬼就化成水……唉,有的时候,也许是我们自己把一些事情想得太过美妙神奇了,无形中给心理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本来是一件简单平凡的事物,是我们为它罩上了梦幻炫目的魔法外衣,使之成为我们内心深处一抹永远挥之不去的渴望!
冬季在我看来是最纯洁而又恬静素雅的季节,她仿佛是一位初为人母的母亲,虽然经历过千难万险的挣扎与考验,但当她轻轻怀抱着自己刚刚出生不久的宝贝,苍白疲倦的脸上露出的那一缕甜蜜笑容时,那张未涂半点脂粉的脸庞显得尤为心满意足,散发出来的纯真母爱恰似不隐含任何世俗杂质,令人从心里生出一股无法言表的肃然起敬之感!清晨,朦胧间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意外发现,昨夜里外面又下了一场鹅毛大雪,看情形它停了还没多久工夫,望着窗外被这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裹得密不透风的草原,心中忽然划过一缕很奇怪的感受,不知道应该感到喜悦还是凄凉?因为空气中似乎多了些冷峻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旷阔天地看上去是那样干净清澈没有一丝污浊,镶嵌着许多奇形怪状冰花的窗户将灿烂暖阳映照在雪白墙壁上,院落当中厚厚积雪上面印着的各种花纹多么像牛羊用四肢随意描摹出来的水墨丹青啊……
记得在极其幼稚的童年时代,我总搞不明白那些春夏时节还开得那般争奇斗妍的各色花卉、绿植,为什么一到秋末冬初便会纷纷枯萎凋谢,到最后只会留下那些残花败柳在萧瑟的冷风之中孤独摇曳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不谙世事的我,后来自己苦思冥想了许久始终想不出答案,在失望之余,忽然灵光一闪想到去向见多识广的母亲请教,因为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总觉得她是世界上最为知识渊博的人!所以,我就像所有崇拜依赖母亲的平凡孩子一样,兴冲冲地指挥着轮椅来到正在埋头做家事的母亲身边,一脸认真严肃地问道:“妈妈,妈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能告诉我正确答案吗?”母亲继续着自己手中的活计边温和地说:“什么问题啊?你说说看。”于是我郑重其事地问出了那个自己想不透很久的问题,难题:“妈妈,那些在夏天本来开得特漂亮的花儿,为什么一到冬天就会统统凋谢呢?”可等了许久之后得到的却是母亲略现羞涩的回答:“孩子,你这个问题妈妈也不知道应该怎样跟你解释,这可能就是自然规律吧,也许以后等你上学了自然课老师会告诉你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听着母亲模棱两可的回答,心中不免有些大失所望,不过,从此心中不知不觉又多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快点走进课堂听老师讲课;以前母亲在我眼中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人,可她却让我隐约意识到原来世界上还有更厉害的人存在。
在过了这么多年以后的今天,再想起那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仍然会觉得那时的自己仿佛是一尊用冰雪雕琢而成的雪娃娃,那么的清澈透明,从内到外都好像透着那么一股清新自然的天真,不杂丝毫肮脏之物,真的犹如那白雪般纯洁无暇,即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踏入校门,可那个小小愿望却成了我一生的梦想!直到如今,偶尔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情时,还蛮希望自己能回到充满幻想和童真童趣的绚烂童年呢,那样就不必为长大之后所遇到的种种烦恼纷扰而忧心痛苦了,只要永远快乐、简简单单地过着每一天就好,烦恼的也不过是属于小孩子的一些琐碎罢了。比如说:像别家小孩因一时贪玩而忘记按时认真做完老师留的作业而被父母严厉训斥一顿,临近期末考试时担心自己考不好无法向期望很高的老师交代啦,或者,跟弟弟分吃零食的时候发生口角。总之,就是那点儿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已,现在真的好怀念那已经随着岁月风尘悄然逝去再也找寻不回的那段纯真时光啊!
而现如今我们这个赖以生存并奋力打拼的,表面看似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昌盛年代里,究竟隐藏着多少丑陋污浊的东西?谁都不能给出完全正确的答案,虽然大多数人生活得好像衣食无忧,舒适惬意,但他们那颗曾经还特别诚实美好的心灵,现在是否也被现实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时常所运用的尔虞我诈、利欲熏心慢慢腐蚀了呢?还有多少人能够堂堂正正面对众人毫无愧色说一句:“我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问心无愧!”呢?恐怕没几个人有勇气这样立刻作答吧?也许还有个别人会表现出一副极其无辜、可怜巴巴的模样为自己开脱辩解说:“你们不要这样刻薄地对待我好吗?不是我天生就有一副坏心肠,而是如今所处的环境逼迫我不得已变得如此势利,我也只是跟着周围的那些人随波逐流而已,其实,比我坏上百倍千倍的大有人在啊!”甚至,还有的人根本就不觉得自身存在什么严重的问题,他们或许会很轻蔑地反驳一句:“你们这些所谓的道德家们,别在这儿自以为是地对我们指手划脚啦,我看你们纯粹是出于心理不平衡,而并不是出于什么所谓的道德不道德,别说的那么冠冕堂皇啦,现在这个社会还有几个人是真正洁身自爱的?大家还是互相理解一下吧。”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眼下这个时代,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确有许多互相难以平衡的难题有待解决。
偶尔独自静静思考一番,不难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一个好人不能保证他自己在漫长的一生当中,没做过一件昧良心的事情;而一个身负重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或许在某一个特殊时刻,也可能做过一件令人打心眼里赞叹的大好事也说不定呀。正如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如此推测,无论是什么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大概都盛开着一朵圣洁无比的水晶之花吧,它也许在平常的时候会进入沉睡状态,可当它发觉主人正在走向彻底堕落之崖时,将会发出一种隐形的劝导信号,即时阻止主人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只是大部分人不小心都把自己心中那朵纯洁之花给忘了,从而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悲剧便发生了。并不是人们刻意要忽略或者遗忘,而是身处在这个弥漫着自私功利之气的位置上迫不得已罢了。每个人仿佛都为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得不明争暗斗互相利用的现实社会里,逐渐养成了一种对任何事都不能让自己太过仁慈善良的消极心理暗示,久而久之,这种习惯渐渐变成了本能反应,因为他们觉得弱肉强食的世界是不需要这些所谓宽厚待人、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也许,偶尔看到电视剧或是新闻报道里播出的一些感人情节时,这些人可能也会情不自禁流下几滴曾其何时流过的眼泪,或者当时会拿出一点财物去给于资助,但我想那也不过是他们为了个人从中得到更大利益才那么做的吧。
去年夏天,有幸拜读了巴金先生所作的那部旷世之作《家、春、秋》三部曲之后,颇有感触!然后,有一个问题总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久久不肯消失,那就是为什么书中的几位重要主人公都那么钟爱梅花呢?最初阅读的时候也并没有多做留意,可随着故事的发展愈来愈觉得这梅花必定有什么特殊意义,肯定不是我一开始所认为的那样,作者只把它当做整部小说的象征而已。这种感觉越到后来越强烈,最终我似乎发现作者好像是在用梅花的特质隐喻着书中的各位人物悲惨而又纠缠的无奈命运?我所感悟到的是作者大概想说明在那个表明看似尊师重道、太平和谐的封建大宅院里,也隐藏着许多上不了台面的龌龊事,但某些人居然可以用堂而皇之的理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合理解释,人性和良知已经在他们这些人心中荡然无存了,可惜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潮流已不可能再接纳那些个陈规陋习啦,只是可怜还有人为此做了悲哀的牺牲品……是啊,每个时代的发展与前进都会给我们留下值得思考和自省的疑问,只不过我们这些后来人能否真的从中得到一些警示与启迪呢?作为一个身患重度残疾的病人来说,一辈子要与崎岖坎坷的命运作斗争实在不容易啊!别人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事情,我需要花上几倍的时间,人家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努力,我则是感到迷茫无助,有的人能随心所欲地走遍天涯海角,我却连大门都出不去!如果这样一直比较下去,我不曾拥有的东西仿佛太多了;我也能享受到很多人无法体验的快乐,蓝天白云草原绿地,以及雨后美丽的彩虹,当然,还有那晶莹剔透的雪花。
第五篇:洞天月色优美散文
中秋佳节,夜幕落地,我从三亚驱车来到南山大小洞天,为的是欣赏“南山秋蟾”。
这“南山秋蟾”是有原由的。汉朝初期南派新道家的著作《淮南子·精神篇》记载:“日中有金乌,而月中有蟾蜍。”后人则假借“乌”为太阳,假借“蟾”为月亮,“秋蟾”就是指秋天的明月了。元朝时期,被贬谪崖州的官宦王仕熙,乘秋高气爽到南山游玩,从海上看到南山的山势如同大鳌延伸入海,即称之为“鳌山”,并登上海岸迎风站在犹如鳌头的礁石上,以祈求吉利。他吟诗《南山秋蟾》:“千林重叠岭陂陀,放出秋天月色多。海送潮声摇老桂,云随蟾影度明河。有时画角吹梅落,无处清樽下酒歌。天未晴光连绝岛,帝城曾识旧嫦娥。”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佳话,惹得那些十年斜依寒窗,想依靠读书成名的学子们,在秋天的时节纷纷到南山烧香挂彩,特别是在中秋月夜,登爬鳌头恳求功名,期盼来年科举考试时能“独占鳌头”。
上半夜,月亮仿佛害羞似的,半天也不露面,好不容易浮出云层,也是羞怯地在薄云中挪动。我随意走动着、观赏着、思索着,心中已是豪情满怀,也是柔情一片。自古以来,月亮的阴晴圆缺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起居,甚至“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把儿女情长与明月相连,也成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灵寄托。抒怀到此,那清代崖州知州嵇震的《南山秋蟾》也跃出口中:“鳌岭烟岚乍扫空,蟾光涌出水晶宫。漫吹弦管浮云外,自写楼台明镜中。十二度秋怜影独,九千里月倩谁同?狂歌水调茅斋静,衣袖香凝桂子风。”沙滩上、礁石上,已满是人群,香纸烟火到处可见。南山的人们回归自然,追求自在的生活,改变传统的每家每户以亲缘团聚、自娱自乐的形式,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集聚大小洞天的海滩和礁石,赏月、拜月、联欢,谈天说地,交流感情,在海畔欢呼,祈求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好。
后半夜,云层全都散去,明月挂在了蓝天。那月光下,岸边垒石壁立,海水在礁石上散发一片飞雪。静谧的月光中,海上银波浩瀚,在月下屹立“小洞天”的巨石上,看着南山和南海,听着海浪冲刷礁石发出的哗哗声,觉得海光山色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心情特别的欢欣。此时,在这里看月景,觉得月边的天很美,天是青蓝色的;月下的山很美,山是青蓝色的;月下的海很靓,海是青蓝色的;月下的人很美,像蓝宝石一样光彩夺人。“海光常潋艳,山色更清妍”。在礁石上看一轮明月在波涛上升腾,像是自己走进南海里的美丽画卷。我想起崖州学正郑懋昌的《南山秋蝉》:“南山壁立湛晴空,秋到蝉光共对中。高士夜来天际立,却疑身在水晶宫。”海风扑面而来,凉凉的,吹在身上轻轻的、柔柔的,舒服极了。我不想回家,诵出陆游名诗一句:“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南山的美景,是自然造化的先天之功;大小洞天的开发,却是人们后天耕耘的努力。八百年人文描绘,唤醒山海亿万年的沉睡,古昔的先辈留下勾勒洞天的毛笔,时代的儿女秉椽画出走向世界的丹青。“水惟能下方成海,山不衿高自及天。”南海广纳百川形成浩淼波涛,鳌山尽收文墨造就悠长历史。这里是一个宝盆,积聚和产生无尽的财富;这里是一个花园,满园芬芳浸透着南山开发者的情怀。它养育了一方地,养育了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