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低头美文
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在一生之中,都不可能不说错话,不办错事,因为谁也不是完人,不是“足赤的金子”,不是“无瑕的白玉”。
一位先生所供职的小城,地处四季如春的云南省西部。在最寒冷的冬季,也难遇上下雪的光景。但有一年的气候与往年有些不同,眼看着春天都快要跨进门槛了,天空中却意外地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雪花中还夹杂着米粒般大小的冰雹。从老城通往郊区的道路两边,铺排着两行已经上了年岁的行道树,东面的一排是银槐树,西边的一排是圣诞树。一夜的飞雪,已经把两排行道树全都装扮成了银装素裹的玉树琼枝。为了拍几张雪景的照片,他一大早便赶到了郊外。就在他选择最佳拍摄角度时,却惊奇地发现:道路西边的圣诞树,由于承受不了厚厚的积雪,昔日绿意婆娑的树冠,竟然被压折了许多枝丫,弄得满地都是零落的断枝残叶。而靠东一排的银槐树,却依旧生机盎然,毫发无损。这一景观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面对一样的风雪,东边的银槐树毫无损伤,而西边的圣诞树却满目断枝呢?为了弄清其中的缘由,他在风雪中徘徊良久,终于发现:当银槐树上的积雪堆积到一定重量的时候,它柔韧的枝叶便会往下弯曲,卸下多余的积雪。而圣诞树呢,即便积雪堆得再厚,也不会向下弯曲,结果是树枝不堪重负,最终被积雪坠压断折。他突然明白,原来因为圣诞树的枝丫过于刚直,过于酥脆,缺少柔韧性,不懂得“低头”,结果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自然被纷纷折断。而银槐树的枝丫是刚中带柔,刚柔相济。最要紧的是在不堪重负的时候,懂得“低头”,结果是既经受了风雪,又保护了自己。
眼前的景象,让人由此而领悟到了一个处世做人的道理:一味地刚强,一味地硬撑,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牺牲。只有做到刚柔互济,懂得“低头”,才能保护自己,立于不败。曾有人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3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的高度只有3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3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苏格拉底可谓是深得人生的真谛:懂得低头。生命的重荷负载过多,就低一低头,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要学会“低头”。只有学会低头,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
既然每个人无法避免犯错,那错误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犯错并不可怕,只要学会低头而后知道自省,就能避免铸成大错以至抱憾终身。眼睛朝上,目空一切而从不懂得“低头”看路的人,终有一天难免要摔跟头,甚至要落入陷阱或误入歧途。总是头颅高昂,逞强好胜而不懂得弯腰的人,总会撞上挫折的“门框”碰得个头破血流。只有学会低头,懂得低头并且敢于低头的人,才会平安无事,一路走好。
第二篇:学会低头
学会低头
13班刘帅54分
恕我直言,对于故事中第三个人的看法我不敢认同。蜘蛛的“屡败屡战”非“精神”也,倒是一种未经思考的莽撞与无知。我很欣赏第二个人的睿智。当蜘蛛第99次摔在地上,如果它低下头来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总爬不上去”“有无简捷的办法”的话,它第100次的选择或许带领它接近目标。倘若它只是认着一个死理,“不屈不挠”一个劲地往前冲,那么它就只能原地踏步,徒劳地做一些无用功。因此,请学会低头。
你见过直的河道吗?没有。浩浩荡荡、一去不复返的大江大河,哪一个不是曲折连环的呢?江河是聪明的,遇到山高岩阻,它会选择绕过,于是无数次的绕行便成就了滔滔入海的奇绝壮观。倘若它只是顽固地与山峰纠缠,与岩石相抗,恐怕它就只会滞留在原地,离入海之期愈来愈远。
自然告诉我们:人有时需要在行程中低下头来思考,或许一次思考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再来看历史。
倘若鲁迅先生学医途中未能埋首思考中国命运,又怎会有他后来弃医从文、以笔作刀枪,一了他拯黎民于麻木之中、唤醒正义良知的心愿呢?
倘若孙中山晚年未对国发党的前途作过思考的话,会有他后来思想转变和三大政策的提出,以至国共联军同北伐一统中国吗?
倘若没有70年代未对真理标准问题的思考,而只是袭用“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中步步崛起的伟大转变吗?
历史告诉我们:应学会低头思考,随时纠正人生航向,于此你方能离理想越来越近。
古人说:“穷刚思变”,也正是这个道理。我不能只甘于在贫困中挣扎,而应低下头来,思考出路,这样才能走出穷困潦倒,昂首迈向富足。
学会低头,是智慧的体现,它能避免你钻死胡同,使你从迷茫之中清醒,从失败之中顿悟,“拨得云开见月明”。
学会低头,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只有你在思考中瞄准了生命的航向,人生之帆才会越行越远。
学会低头,是为了更快地抵达成功彼岸。“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次低头会免去跌倒的机会,让你快步迈向成功。
你学会低头了吗?
第三篇:学会低头
学会低头
放寒假了,在整理书柜时,发现了一本《名人传》。重读它时,读到了富兰克林低头的故事。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前辈,刚一进门,头就重重地撞在了门框上。前辈看到他生气的样子,就微笑着对他说:“是不是很疼?不过,这应该是你今天来拜访我的最大收获。”看着富兰克林疑惑的神情,前辈告诉他:“你要记住,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过得平安顺利,就必须时时刻刻记得低头,谦虚谨慎,请记住今天这个教训,将来必会带给你益处。” 富兰克林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把“记得低头”这四个字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同时还总结了节制、沉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奋、诚实、正义、适度、整洁、忠贞、冷静、谦逊等十三条做人的原则,并身体力行。这些美德影响了富兰克林一生,使他最终成为美国智慧和财富的化身。
后来,富兰克林得出了一句名言:“人,要昂首天下,但也要时时记得低头。” 学会低头,也是一种智慧。生活中,困难就好似一扇扇门,不可能每一扇门都符合我们的身高、体形,它们或矮或窄,智者懂得弯一弯腰,侧一侧身,而固执的人则常常碰壁,甚至被撞得头破血流。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必须学会低头,这并不代表软弱和妥协,也不意味着放弃尊严。相反,这不仅是一种待人处事的风度与修养,也是一个人立身成事的策略。
学会低头,对我们只有益处,没有坏处,任何人都是这样。
第四篇:作文:学会低头
“最是那一低头的智慧”
—— “学会低头”话题作文演练
浙江临海市大田中学 鲁金会(317004)
【题目】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一进门,他的头不小心被狠狠地撞到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停地用于揉搓自己的脑袋,一边有些恨恨地看了看那比他的身高略要低矮的门框。没想到,出来迎接他的老人恰好看到这一情景,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很痛吧!可是,这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请以“学会低头”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写作揭示】古代中国,人们习惯于“低头”,或许是奴性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当家作主的人民自然“抬头”做人了。于是,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最多的是“永不低头”、“永不言败”,否则你就是懦夫,缺少顽强的精神。其实“学会低头”确实是一种人生智慧。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一味的倔强不低头,难免会四处碰壁。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建立在宽以待人的原则之上,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同人合作,求同存异,会使合作更加融洽。更何况,人生不如意时太多,学会低头,该认输时就认输,会使你的人生“柳岸花明又一村”。可能这就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弹性性格吧!当然,我们讲要有“弹性”,既不是圆滑世故,也不是一味地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我们讲的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时,既坚持原则,也讲究灵活,圆而不滑;既坚持刚中有柔,也做到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我们若能做到这一些,我们的人生将会取得更大成功。
论据(1):一场大雪过后,树林里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被厚厚的冰雪压得许多枝头折断,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弯曲,结果冰雪上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使树倍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了自己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得以滑走,它得以像下雪前一样枝干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兼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场暴风雪的洗礼。
论据(2):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司马迁受宫刑仍忍辱偷生,前者拜将封侯,建功立业,后者完成《史记》,彪炳史册。唐朝柳完元严正刚直,抨击官场丑恶,锋芒四射,结果遭到种种打击,在事业上遭到严重的挫折,还被逐出京师长安,流放到南方边境。到了晚期,他方才有所感悟,在总结回顾自己一生处境时曾这样说到:“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也,独外之圆者。固若轮孛,其特于可进,蛮可退也。”
论据(3):周恩来总理在“文革”期间,同林彪“四人帮”巧妙周旋,使多少真正革命功臣得以保存;邓小平“三出三进”,终成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习作示例】
天与地的距离
文/李亦蕾
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与地的距离有多高?”他回答:“三尺。”“三尺?可我们许多人都在五尺以上啊。”他们感到疑惑。苏克拉底一语道破:“所以人要学会低头啊。”
是啊,学会低头是一种谦逊的为人品格。一个人取得一点成绩,是该大肆宣扬还是寻找自己的不足?正如地里的麦穗,挺着笔直的腰杆,抬头看天的都是少产的;相反,在夕阳下害羞地低下头,随风摇摆的才是粒粒饱满的。而今就有一些人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就会目空一切,整天看着自己头上的光环,却忘了继续看好脚下的路。
学会低头是一种踏实的人生态度。社会就像一个金字塔,塔尖很小。但人们总是仰望它,幻想平步青云,挤身到上层。于是有些人不择手段,或许得尝所愿。不料好景不长,一个筋斗翻身落地。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惨”。还不如脚踏实地做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学会低头更是人类的一种智慧。卡耐基说,每当我看到天上的星星,看着那些一百万年前射来的光,我就会觉得人类的渺小。鲁迅说:“尼采说他是太阳,光热无穷,所以他疯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那是自然的恩惠,所以我们的先人早就学会了向天地低头,甚至顶礼膜拜。中国古人追求顺其自然,讲究天人合一,所以让华夏子孙繁衍不息。老子主张人处“下位”,真是古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却被一些急功近利者践踏,于是我们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种智慧被日本先人学去了,他们遇人鞠躬,低头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他们进步了,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日本军官主义至今不肯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低头认错,那是得不到亚洲人民原谅的。清朝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不知和世界有多大的差距?鸦片战争,我们败得一塌涂的。改革开放,我们重新低头学习世界一切先进的技术,中华民族迎来腾飞,发展的速度令世界瞠目。
天与地的距离,抑或就是那一低头的高度?
第五篇:要学会低头
要学会低头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不要忘了。”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看成是最大的收获,牢牢记住了前辈的教导,并把谦虚列入他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
人生漫长,变幻莫测,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品尝碰壁饮恨、伤痕 失意的苦涩滋味。碰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不回头,痛不思变。在厚重坚固的门框前面,暂时的低头并不意味着卑屈和纡降人格,更不表明失去原则和自尊,而是一种艺术的处世方法和智者的表现。
能屈能伸,刚柔兼济,从来不失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气度和风范。一时的低头是为了长久的抬头,正如暂时的突然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虽然我们并不都能成为富兰克林,但学会低头,拥有谦逊的美德,确是人生学习的功课,是人生最大的收获和至尊的品格。
学会低头,也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小忍大谋。学会低头,就能顺利跨越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低矮门框而免受无谓的伤害。
白居易在《祭李侍郎文》中说:“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要做到与他人交,不失谦谦和气;与自己处,不失淡淡和平。心胸开阔,宽善待人,遇怒不怒,遇愁不愁,逢怨不怨,以理智驾驭感情,高瞻远瞩洞若观火,鸡毛小事不挂心怀。低一低头,心和体和统一平衡,避免因忧郁而破坏自身免疫功能,使血脉贯通,血气通达,一和百和,身泰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