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强忧患公仆节约三意识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古人云“见善若惊”,说是见到人做善事会感到震惊,听取XXX同志先进事迹,确实令我震惊。他身上体现的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敬业精神,淡薄名利、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公正执法、优质服务的职业精神,帮贫扶弱、乐于助人的博爱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同行来说并非是不可企及的难事,然而事实上达到他这种境界的人却是很少,这就是令我惊异的地方。
今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处于一个物质富足、思想多元、急速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有实现自己最大价值的机会。但物质的富足也能够湮灭人的进取心,多元的思想也能令人茫然,急速发展的世界令我们稍有懈怠就会落后。
生命总是有限的,不同的人能在同样有限的生命里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价值,而能决定这一不同的,正是个人的精神。XXX同志能用他短暂的**年的生命留下广为传诵的口碑、值得人们深入学习的事迹,正是因为他在平凡的工作生活里激发着不平凡的精神风貌,“没有理想的人生只是一个长长的弥留”,众多的人把理想锁定在外在感官的满足,众多的人把计划只做到了几个小时后吃什么、穿什么的选择上,众多的人在“喊着人生苦短”的同时无情的浪费着生命,子曰:“终日群居,言不及义,鲜矣仁。”XXX同志则把生命花在工作的不断进取上,花在学习的不断进步上,花在帮贫扶弱的尽心尽力上,花在纳税服务优质高效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向好向上之心,但能作到身体力行、善始善终的人却是很少,我们学习XXX同志的敬业精神不能只停留要温习一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明白了什么是对的要立即去做,知道了自己不足在哪里要立即去改。《尚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XXX同志以其毕生的追求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理想,不能自甘平庸,不能以最低标准要求自己。
人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体现,奉献精神是高尚的,但并非高不可攀,脚踏实地的奉献才是我们倡导的价值所在。歌德说:“天上的事情先从地下做起,要做善事先要有一副好的心肠。”。然而奉献并非是轻松优游,它可能意味着失去,意味着痛苦烦劳,《圣经》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导灭亡的,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导永生的,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是少的。”我相信XXX同志找到了这个门,但愿更多的人能找到沿着XXX同志的足迹也能找到这个人生的价值之门。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义道德的本质是博爱,易经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博爱贵在坚持,助人贵在有始有终。XXX同志能将朴实的助人情怀化空谈为实践,化被动为主动,化一时为终生,兢兢业业,终其一生。这不能不对我们心灵产生一种震撼,让我们认识到,在琐碎之间,平凡不等于平庸,伟大从来都是在对良知的监守中诞生。
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前赴后继去推进的,还有很多事业:饥饿、贫穷、战争、疾病需要控制和消弭,民主政治和弱势群体保护需要推进,“三种势力”与恶性犯罪需要打击,道德重建与科技发展需要更多投入。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辛勤的工作。在税务领域中,税收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税收法律需要进一步健全,征管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执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税收环境与纳税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此,我们必须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提高两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易经上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兴亡转易往往只在瞬息之间,极其脆弱。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与时俱进。地税系统必须要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感。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在创新,一只优秀的队伍不能像苍蝇一样杂乱无章,也不能像蚂蚁一样墨守成规。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税务系统中,税收替代效应的创新,收入增长动力的创新,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技术手段运用的创新,人员配置模式的创新……创新的舞台大有可为。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优劣在于精神。“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创新的道路艰险而崎岖,唯有激情与执着,辛勤和奉献品质的人才能坚持下去,成就辉煌。“我愿与勇者为伴,不愿与落后者为伍”。XXX同志正是这样一个勇于求知,勇于创新的勇者,他的英灵将长伴我们左右,引领着我们的队伍前行。
二是公仆意识,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税务系统,首要的要为纳税人服务,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有人说,税收最大的阻力在于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纳税服务无利于改善税收环境。
第二篇:增强三种意识演讲稿(忧患公仆节约三意识)
文章标题:增强三种意识演讲稿(忧患公仆节约三意识)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古人云“见善若惊”,说是见到人做善事会感到震惊,听取XXX同志先进事迹,确实令我震惊。他身上体现的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敬业精神,淡薄名利、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公正执法、优质服务的职业精神,帮贫扶弱、乐于助人的博爱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同行来说并非是不可企及的难事,然而事实上达到他这种境界的人却是很少,这就是令我惊异的地方。
今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处于一个物质富足、思想多元、急速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有实现自己最大价值的机会。但物质的富足也能够湮灭人的进取心,多元的思想也能令人茫然,急速发展的世界令我们稍有懈怠就会落后。
生命总是有限的,不同的人能在同样有限的生命里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价值,而能决定这一不同的,正是个人的精神。XXX同志能用他短暂的**年的生命留下广为传诵的口碑、值得人们深入学习的事迹,正是因为他在平凡的工作生活里激发着不平凡的精神风貌,“没有理想的人生只是一个长长的弥留”,众多的人把理想锁定在外在感官的满足,众多的人把计划只做到了几个小时后吃什么、穿什么的选择上,众多的人在“喊着人生苦短”的同时无情的浪费着生命,子曰:“终日群居,言不及义,鲜矣仁。”XXX同志则把生命花在工作的不断进取上,花在学习的不断进步上,花在帮贫扶弱的尽心尽力上,花在纳税服务优质高效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向好向上之心,但能作到身体力行、善始善终的人却是很少,我们学习XXX同志的敬业精神不能只停留要温习一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明白了什么是对的要立即去做,知道了自己不足在哪里要立即去改。《尚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XXX同志以其毕生的追求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理想,不能自甘平庸,不能以最低标准要求自己。
人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体现,奉献精神是高尚的,但并非高不可攀,脚踏实地的奉献才是我们倡导的价值所在。歌德说:“天上的事情先从地下做起,要做善事先要有一副好的心肠。”。然而奉献并非是轻松优游,它可能意味着失去,意味着痛苦烦劳,《圣经》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导灭亡的,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导永生的,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是少的。”我相信XXX同志找到了这个门,但愿更多的人能找到沿着XXX同志的足迹也能找到这个人生的价值之门。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义道德的本质是博爱,易经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博爱贵在坚持,助人贵在有始有终。XXX同志能将朴实的助人情怀化空谈为实践,化被动为主动,化一时为终生,兢兢业业,终其一生。这不能不对我们心灵产生一种震撼,让我们认识到,在琐碎之间,平凡不等于平庸,伟大从来都是在对良知的监守中诞生。
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前赴后继去推进的,还有很多事业:饥饿、贫穷、战争、疾病需要控制和消弭,民主政治和弱势群体保护需要推进,“三种势力”与恶性犯罪需要打击,道德重建与科技发展需要更多投入。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辛勤的工作。在税务领域中,税收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税收法律需要进一步健全,征管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执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税收环境与纳税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此,我们必须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提高三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易经上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兴亡转易往往只在瞬息之间,极其脆弱。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与时俱进。地税系统必须要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感。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在创新,一只优秀的队伍不能像苍蝇一样杂乱无章,也不能像蚂蚁一样墨守成规。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税务系统中,税收替代效应的创新,收入增长动力的创新,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技术手段运用的创新,人员配置模式的创新……创新的舞台大有可为。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优劣在于精神。“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创新的道路艰险而崎岖,唯有激情与执着,辛勤和奉献品质的人才能坚持下去,成就辉煌。“我愿与勇者为伴,不愿与落后者为伍”。XXX同志正是这样一个勇于求知,勇于创新的勇者,他的英灵将长伴我们左右,引领着我们的队伍前行。
二是公仆意识,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税务系统,首要的要为纳税人服务,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有人说,税收最大的阻力在于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纳税服务无利于改善税收环境。但是我要说,任何事物最大的忧患在于它本身,当前,还(huan)公仆精神以本质,尽心竭力履行公仆义务,这是中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潮流,任何置历史潮流于不顾,不能急流勇
第三篇:忧患、节俭、公仆意识心得体会
记得曾经胡锦涛总书记这样子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社会建设更需要重视三个意识。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三个意识,因为忧患而“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意识,“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贯彻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要紧的就是以民生为核心,致力于解决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住有所居、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安定等诸多问题,报告对此均有明确阐述,亦有更多措施。
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仍是中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现在中国经济已步入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仍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其实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无论怎么靠前,用13亿人口一除后的人均数字都还是在世界100名之外,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上海社保资金案的发生,既有体制机制存在漏洞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目前部分官员“丢掉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本届中央政府执政以来,高层领导人一直率先垂范,带领各级官员关心民间疾苦,深得民众称道。与此同时,少数官员的奢侈浪费、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批评。
官员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首先要制度健全,监管到位,堵住浪费和贪污腐败的漏洞。一些官员“学习太少,不了解世界的形势、中国发展的形势、不熟悉历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对国情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要知道今天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
中国政府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第四篇:忧患公仆节俭三意识
文章标题:忧患公仆节俭三意识
3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
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从当前工作的大局出发,着眼于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对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与执政能力的增强提出了重要的标准。讲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富于现实性和针对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支思想觉悟高、执政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陈淳……这些闪亮的名字像是一个个火把,照耀着广袤大地,温暖着亿万人心。他们克己奉公、一心为民,艰苦奋斗、不辞辛劳,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精神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化作新历史时期的时代强音。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懈怠,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行为不检,进退失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群众反映强烈。在新形势下,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仍是一项不可松懈的工作。
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喜人,但总体来看,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于不断地完善。因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这一历史进程,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来不得半点居功自傲,来不得半点头脑发热。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路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有公仆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百姓是衣食父母。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对人民负责,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利益,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认真真访民情,勤勤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必须在第一线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财力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这是新时期新任务对领导干部公仆角色提出的要求,必须牢牢扎根在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心中。
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有节俭意识。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们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还不尽完美,我们的发展还受到资源、能源、环境等多种瓶颈制约,这都要求我们努力去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通过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铺张浪费的“政绩工程”。要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建设节约型政府。
领导干部具备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忧患意识,就不能全面认识国情,就不能深刻理解科学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公仆意识,就无法深入基层、心系民情、改善民生;没有节俭意识,就不能未雨绸缪、量力而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意识,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既要保持科学的精神和开拓的锐气,又要坚持一心为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忧患公仆节俭三意识》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忧患公仆节俭三意识。
第五篇:摆正自身位置增强公仆意识
摆正自身位置增强公仆意识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到创造辉煌,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然而一些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群众意识却逐渐淡薄了:害怕和群众打交道,害怕做群众工作,不了解民情、不讲究方法,简单粗暴、一干了之,群众则往往与其貌合神离、心神各异,从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阻碍了工作的开展。种种现象看似态度问题、工作方法问题,但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一些干部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始终紧紧地依靠群众、扎根群众、服务群众,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党群关系如何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和执政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根本问题,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永恒主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群众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更要坚定的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紧紧依靠群众,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明白“为了谁”是宗旨问题
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我们学习、工作、办事的目标指向,也是“为了谁”的真正归属。这个目标指向和真正归属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是由人民群众历史和现实地位决定的。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主义政党,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鲜明的口号,铭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检验在群众。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无数的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我们都坚持干下去。只要是涉及到群众的利益,我们都坚持去维护。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这个根本。党员干部无论分工怎样,职务有何不同,其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党的力量源泉就是人民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二、明白“依靠谁”是方法问题
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这是我们学习党史、分析现状、预示未来的一大法宝。“依靠谁”就是
要铭记我们所要依靠的力量,就是要从这个群体中去汲取智慧,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中推动社会的进步。离开了这个“依靠”,党和国家的发展就成为无水之鱼,得不偿失。
为什么我们党能够执政到现在,就在于我们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离开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强的后盾,始终是我们奋进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改革大业的顺利进行,同样,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真诚执行、真正支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也不会顺利进行。
三、明白“我是谁”是立场问题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共产党员原本是人民的普通一员,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自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受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人,是经党教育、培养、考验,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举过
拳头、宣过誓的人,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名先进分子,宣誓“对党忠诚”的人,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名队员,宣誓“永不叛党”的人。
“我是谁”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由谁赋予的,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是由什么决定的,自己的根基和归宿又是向着什么对象的。答案就是由人民群众赋予的、决定的,又向着人民群众这个群体。明白了这一点,就能体验到人民群众四个字的分量和涵义。党员干部的前身都是人民群众,所以党员干部的根基在人民群众。成为党员干部之后,责任更加重大,但仍然流着与人民群众一样的血液,这就说明了党员干部要终身服务与自己流相同血液的亲人。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工作又要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来体现其价值。具体的实践工作都是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的。党员干部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任务、实践党的宗旨,就必须再次回到人民群众这个群体中,了解百姓冷暖,体味百姓情怀,才能让“价值”不断增大,让“任务”圆满完成,让“宗旨”顺利践行。
正确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践行党的宗旨的主动性、自觉性。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明白“为了谁”,才会知道我们施行方针、政策、路线的目标指向;明白“依靠谁”,才会知道我们施行方针、政策、路线的力量源泉;明白“我是谁”,才会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群众路线是党的“法宝”,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减少官僚主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公仆意识,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