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仆意识[最终版]
一、公务员的公仆意识
(一)、什么是公仆意识
1、公仆意识
中国共产党最起码的政治常识和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伦理底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和执政理念。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2、公仆内涵
党的各级干部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合格人民公仆的两个标准: 第一,有没有公仆意识; 第二,是否德才兼备。《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3、干部之德与公仆意识的关系
“公仆意识”在现代语境下已经转换为更为明确的“宗旨意识”,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法不同,实质一致。胡锦涛同志关于“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则是对“公仆意思”的最好诠释。但是一个干部、一级组织是否具有“公仆意识”,不取决于这个干部、这个组织以什么“性质决定”为借口的自我评价,而取决于人民群众的口碑。
(二)强化公仆意识是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1、强化公仆意识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要求 公仆意识深层本质是政治、国家权力和社会公民的定位。
新时期国家权力和社会公民的关系:社会公众自主性逐步增强,国家权力向社会公众转移和让渡逐步得到体现。
新时期在国家权力和社会公众关系的特定条件下树立和强化公仆意识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2、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强化公仆意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深入和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
3、强化公仆意识是民主与政治的基础和条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强化公仆意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政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国家政权、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的政治伦理建设,作为政治伦理核心的公仆意识,构成了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基础。
强化民主法制建设的公仆意识,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
4、增强公仆意识的关键是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
5、增强公仆意识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赋予的权力 人民的公仆的检验标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6、公仆意识“外之于举止,见之于言行”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度关注、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时时刻刻地放在心上。
(三)公仆意识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
1、公仆理念是马克思和巴黎公社伟大制度的创新
邓小平晚年在总结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时,提出:“老祖宗不能丢。”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公仆的理论命题源于巴黎公社伟大的制度创新——“防治社会 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理论。
“社会公仆”和“社会主人”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国家公权力展开,必须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公仆理念是执政党赢得人民信任的基础 美国记者曾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
“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重视地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党必须“受制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3、公仆意识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党的政权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是受人民的委托,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同时增强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增强为人民服务和谋福利的意识。
(四)影响公仆意识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1、公仆意识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1)盲目攀比,假公济私的索取意识。(2)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婪意识。
(3)主仆颠倒、重权轻法的主子意识。
从查处地方省市县厅局领导干部的主仆颠倒、重权轻法的“主子意识”说明:一个方面我国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公仆”凌驾于“主人”之上的现象更加触目惊心。
2、公仆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1)社会因素
官本位观念腐蚀干部队伍。官本位指在社会生活中,一切以官为本,以做官为人生的追求价值、实现价值、评价价值的一种现象,而不是一切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实际上由于各级官员仍以上级任命制为主体,造成了一些官员所作所为只对上负责,从而忘记自己的公仆身份和责任,颠倒了公仆和主人的关系。
(2)直接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也诱发了一些人不择手段的求利心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督、人民监督“看得见的手”。同时发挥“两只手”真正实现市场规律配置资源的作用,使干部、公务员队伍得到健康发展。
(3)内在因素:公仆的群众观和权力观错位是最直接的内在因素。(4)根本因素
公仆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最根本的原因是:权力的过分集中而又缺乏监督,缺少制约。
3、预防少数地区出现的“五仆”现象(1)“惰”仆(2)“悍”仆(3)“私”仆(4)“奴”仆(5)“恶”仆
(五)加强公务员公仆意识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公仆意识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 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建设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关键,同时吸引和凝聚广大的人民群众,巩固执政地位,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只有顺民心,合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好。
2、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公仆意识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加强党政领导干部意识的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心的稳定、老百姓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党能否成为一个纯洁的党、执政为目的饿党、廉洁的党。
保持反腐倡廉的加大力度反腐倡廉,清除党内和各级领导干部中的一些腐败的现象和人员是保证赢得人心的重要起点。
近三十年来国家外逃官员的数量达到了四千人,携走资金五百多亿美元。
3、公仆意识的五个方面(1)什么是公仆意识
(2)强化公仆意识是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公仆意识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4)公仆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5)强化公仆意识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公务员的职业精神
(一)公务员职业精神概述
概述:义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特定本质和基础相互配合”最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
1、职业精神的要素(1)职业理想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所提倡的职业理想主张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要放眼社会利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职业理想是职业精神的灵魂。
第一,维持生活;第二,完善自我;第三,服务社会。(2)职业态度
第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职业态度具有经济学和理论学的双重意义,揭示了从业者在职业生活中的客观状况和参与社会生产的方式。第二,主观态度与职业有关的价值观念。改善职业态度对培养职业精神十分重要,同时它受价值理念的影响。(3)职业责任
(4)职业技能 我国经济建设证明,各级科技人员与工人之间应有着恰当的比例,生产建设才能顺利进行,良好的职业技能具有深刻的职业精神价值。
(5)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从业者在利益、信念、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度自觉的新型的纪律,由外在的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约束力,从根本上保证从业者的自由和人权,保障从业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职业纪律具有强制性的一面,但从业者的内心、信念所支持自觉遵守的一面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从而促使两种因素的统一构成了职业纪律的基础,同时也是法规性和道德性的统一。
(6)职业良心
从业者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在职业的生活中有着最大的作用,贯穿着整个从业行为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成为从业者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职业的良心能够依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对自己行为的动机进行自我检查,对行为活动进行自我监督,同时还能够对行为的结果、影响等做出判断和评价。
(7)职业信誉
职业信誉是职业责任和良心的价值尺度,包括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做出的客观评价和正确认识。
主观方面:职业的信誉与职业良心紧密相连,信誉是职业良心中的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得表现。
客观方面:职业信誉是社会对职业集团和从业者肯定性的评价,是职业行为的价值体现和价值尺度。同时职业信誉要求从业者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纪律,重视把社会客观评价转化为从业者的自我评价,促使从业者发挥更好的职业精神。
(8)职业作风
职业作风是从业者在其职业实践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从总体上说,职业作风是职业精神在从业者职业生活中的习惯性表现,好的作风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使集体有着优良的职业作风,互相教育、互为榜样、互相影响,形成良好的职业风尚。
2、职业精神的一般特征
(1)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的社会社会分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三大领域。职业精神是职业领域内社会主义精神的特殊要求。
(2)职业的精神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根本上使职业利益同社会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各行各业形成为人民服务发挥作用的共同精神追求。
(3)职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列宁在谈到培养工人的社会主义意识时指出“工人本立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此,加强对从业者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使之认清社会主义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本职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二)怎样理解公务员职业精神
1、概述
公务员的职业精神是一个多钟品质构成的精神共同体。在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大会上,曾庆红同志将当代中国公务员精神概况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四个方面。
(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2)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3)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4)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精神。
2、《公务员法》是公务员职业精神的制度保障
(1)培育和弘扬公务员职业精神是《公务员法》立法的基本价值定位。
《公务员法》立法核心主旨是在明确公务员的身份地位和保证公务员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公务员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管理,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洁,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最终建设一支高素质,始终保持高昂向上、奋发有为,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公务员队伍。
(2)《公务员法》把公务员精神落实为具体法律规定。
《公务员法》第12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的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记录;按照规定和权限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的秘密和工作的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整改;法规规定的一些其他义务。
公务员精神的培养和弘扬不仅仅是公务员个人的道德自律,也是公务员必须达到的强制性要求。
(3)《公务员法》具体设计了公务员精神的制度机制。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不得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不得组织或者参加罢工;不得从事或者参与盈利性的活动;不得在企业,或者其他盈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否则赋予相应的处罚。因此为促进公务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公务员法》还规定了公务奖励、处罚和离职等机制,明确了全程管理和要求。
(三)公务员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价值取向
1、公务员职业精神的价值取向
(1)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公务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人民权力的具体行使者,是公共理性的产物,是公共人。
公务员职业最大的矛盾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是什么样的标准或准则协调矛盾,充分体现了公务员精神的价值取向。
(2)以强化责任意识为其核心价值取向
第一,公共行政从统治行政、管理行政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是责任型的政府,公务员承担公共权力相应的行政责任,必须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责任意识是服务型政府核心价值的取向。
第二,责任不仅是公务员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要是民主政治时代的基本价值理念。
外部控制:用制度、设计排除公务员在公共领域中追求私利的可能性,同时以相关配套的法规、法律、党政干部条例、公务员法等一系列的规章约束、制约和限制公务员在公共领域中追求私利的可能性。
内部控制:即用道德、法则来促进公务员树立公共利益的信仰,使责任内化为行为者的价值目标。
公务员精神的弘扬和《公务员法》的实施,有效实现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的统一,强化公务员核心价值取向的责任意识,最终实现公务员信任和责任的统一。
(3)以维护社会公正为其根本价值取向。
维护社会公正是公共行政中公共性的道德价值内容。
公共权力的表现:是制定和推行公共政策,根本利益调节再分配,兼顾不同层次的利益,平衡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满足各种不断发生的社会要求,使人们的行为选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维护公平一致的社会秩序,惩罚背离公共社会的行为。
公共权力的精神实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取决于制度运行过程中的某种程度和公务员所具备的公正品质。
公务员保证公共权力的四慎:一是慎权,做到权为民所用;二是慎为,做到利为民所谋;三是慎独,要做到情为民所寄;四是慎欲,要做到欲为民所解。
(4)以维护社会公正为其根本价值取向(5)以培育高尚人格为其目标价值取向
培育高尚的人格是公务员精神目标的价值取向。公务员精神是一种公共精神,其特点是具有辐射性,对社会大众具有示范性、影响性、昭示性和榜样性。
公务员不仅是行政管理职能的担负者,而且是社会伦理文化的承担者和公共道德指令的践行者。
培育公务员高尚人格体现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公务员的职业活动是在公共意志的作用下完成的,公务员的行为选择,具有指向公共利益和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公务员的人格不仅是一种职业训练的结果,也是其职业之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等的一种结果。培育公务员的高尚人格首先要竖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其次要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2、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定义和内涵:两个层面:一是公务员个体自身(内在)通过学习、内省等加强其个人道德修养;二是外部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或措施,来实现公务员的从业道德符合社会和公众对他的要求。
3、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四大特点
(1)强烈的政治性
公务员是作为国家及其运转而服务的,服务一定的阶段,带有鲜明的阶级利益和倾向,忠诚效力于统治阶级是最大的德,而对其从事其他职业活动的道德行为主体没有要求,因此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的政治色彩十分浓厚,本质上反映和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愿望。而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民对国家政治的信心。
(2)高度的权威性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以权利的运用的规范为核心,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针对公务员用权行为的调节规范体系,与普通的其他职业工作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公共权力和公共的资源。公务员尤其是有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关系到国计民生、政权的存亡,因而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都对公务员的从政用权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进而形成了公务员从众用权活动的规范。
(3)相当的强制性
公务员的职业是关系到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进而关乎到国家前途和政权命运的职业,因此在社会中担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并赋予了极高的期望。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来源于国家政府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具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并举的特点。
(4)广泛的示范性
公务员的职业和其他社会职业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它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者和执行者。通过公务员的个体达到对全社会的调整,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所以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示范、领导的地位。
4、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目的 在于通过“他律”而形成“自律”,即运用教育培训、法规制度要求和舆论导向等一系列外部力量和措施,促进公务员形成自觉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的意识,从而体现出勤勉工作,努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行为。
5、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本质
(1)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执政党阶级属性在道德领域中的集中反映。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人民处理国家事务行使公共权力,必然体现政党的阶级属性,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处理各种问题。
(2)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是规范和调整执政权力运作的重要手段。
(3)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
一是如果公务员不讲职业道德,不以促进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为目的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是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现在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体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平,会对人民群众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从而带动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和核心社会的构建。
6、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些公务员缺乏责任意识,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一些公务员公仆意识淡化,还未树立起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道德观念;一些公务员缺乏道德自律意识;公权滥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并且呈现蔓延趋势。
7、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1)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一,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法制和制度建设。
第二,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问题。
一是收集保存政府官员和法律规定的有关人员的财务,申报材料; 二是将申报财来输入电脑利于公众查阅; 三是培训政府官员的行政道德,解答有关法律,行政、职业道德的具体问题。四是起草州政府关于行政伦理方面的法律和规定,解释有关的法律内容; 五是听取观众对涉及政府官员违法法律和道德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揭发。
(2)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加强制度,从制度上规范防止违反职业导致行为的发生; 第二,采用高薪养廉的制度防止职务犯罪;(新加坡)第三,设立官员问责制。(美国)
第四,通过税务征管制度来达到对道德方面的约束; 第五,推动电子政务达到对人民道德行为的约束;(韩国)第六,大众媒体。
第七,廉洁考验法。司法侦查人员通过诱惑的方针对公务员的廉洁性进行考验,以促使其自动暴露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的特殊侦查方法。
第八,采用回避和调任制度。
8、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启示和借鉴
(1)中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比较。
第一,表现在不同传统道德的影响、中西方传统的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传统上:人性本善的观念,认为进行道德教育、伦理劝规,便可使人保持在“至善”的境界。
片面:性善论,难以产生重视制度建设的传统。
第二,法制和制度建设的比较。西方国家:建立系统、可操作性强的公务员职业法律和制度体系,层次分明。
我们国家:公务员道德责任的制度化、法制化得到强化,但在行为规范中秋缺乏一定的统一性,缺乏权威性,道德规范缺乏分层分类的体系,针对性不强。
第三,教育培训的比较。西方国家: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我们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针对公务员的法律法规,在公务员的培训中,道德教育形式单一,主要采取政策学习、党课、学习班中。
第四,制定了详细的公务员道德规范处理的措施。
(2)我国公务员道德监督机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种道德监督机构并存,造成多头管理、责任缺失的现象; 第二,监督主体独立性差。权力干预的现象比较突出; 第三,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还不能达到最大效能的发挥。公务员的职业精神是公务员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
美国培养公务员职业精神主要内容:高效服务;清政廉洁;追求卓越;乐善好施。
美国:乐善好施是美国当代公务员中的一种深层次的道德趋向和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
我们国家:必须真诚的关爱公民,相信宪法和法律,既要对良好的管理充满激情,也要对正义充满激情。
(四)部分公务员公仆意识与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是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化的原因之一
2、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制度缺陷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制度缺陷是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淡化的外在动因,而公仆意识的淡化必然使得在职业精神方面达不到公务员所界定的要求。
3、部分党政领导干部自身道德修养的缺失
部分党政领导干部自身道德修养的缺失是职业精神缺失的主观原因,本身思想、理念,修养、学习、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与倡导的公务员职业精神相悖却起到主导作用,所以导致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五)我国公务员公仆意识与职业精神树立的途径
1、改造世界观上下功夫
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和最大价值。
2、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自律和他律的目的是一致的。
3、法制建设相结合
4、廉洁从政
与依法用权相结合,廉洁从政、依法用权事关干部的公仆形象和党群关系。
5、四大途径
一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使公务员整正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 二是必须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员素质,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
三是必须加强对公务员手中权力的监督,增强公务员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公务员履行公仆职责提供根本保障。
第二篇:公仆意识学习心得
公仆意识学习心得
----刘传洪
2018年9月11日开始,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市委党校组织的“十三五”第一期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临川优秀传统文化、担当实干与谱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抚州篇章,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增强了公仆意识。同时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清醒的,进一步认清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民心、汇集民力,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加这期党校培训班的学习,我也感到非常的荣幸,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十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我始终以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的学习和讨论,细心听取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彩报告,还积极参加小组的学习讨论与交流。这次的学习时间虽然短,但是,学习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很深。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前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和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原因在于他有很好组织性和纪律性;中国共产党还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
学习期间,我们还以小组的形式(共开展了三次小组讨论)针对所学的知识展开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在组长的组织下,我们组有来自不同行业的学员,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特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谈身边的党员是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的谈自己的工作碰到的难点问题,也讨论了当前扶贫领域一些热点问题。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加深了理解。
培训期间党校还组织了异地教学,组织我们前往淅江湖州的安吉县(习总书记的“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全国文明村镇)天荒坪镇余家、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中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及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浙江省首个乡村旅游集聚区)进行实地 考察和学习,在湖州市委党校还聆听了“两山理念形成发展与践行”的专题报告,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念,更加坚定了本人的公仆意识。
当前,干部队伍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个别干部中也存在着群众观念淡薄、作风不实、以权谋私等问题。市委党校组织开展这次培训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干部的公仆意识,更加自觉地解决个别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一支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唯物辩证法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人生追求和行为准则。从公仆的角度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关键是要有坚定的信念,致力为人民谋福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键是要自觉为群众多做一些实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个人的一得一失,做到“四重四轻”:把责任看得重一些,把权力看得轻一些;把群众口碑看得重一些,把个人功名看得轻一些;把做事看得重一些,把做官看得轻一些;把德行看得重一些,把金钱看得轻一些。把握唯物辩证法,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找准普遍规律和上级政策与实际的结合点、着力点、突破点,创造性地推进工作落实。
通过这次培训,我将保证做到“六要六不做”: 一要甘当“好仆人”,不做“官老爷”;二要甘当“贴心人”,不做“冷 面仆”;三要甘当“虚心人”,不做“酸秀才”;四要甘当“造福人”,不做“先富者”;五要甘当“吃亏人”,不做“沾光族”;六要甘当“清白人”,不做“名利奴”。“好仆人”讲的是摆正位置问题,“贴心人”讲的是增进感情问题,两者是做一名好公仆的基本条件;“虚心人”讲的是决策从哪里来的问题,“造福人”讲的是施策的重点问题,两者是做一名好公仆的努力方向;“吃亏人”讲的是待人处事的修养问题,“清白人”讲的是做人的本分问题,两者是做一名好公仆的“防弹衣”。“好仆人”、“贴心人”解决了思想问题,“虚心人”、“造福人”解决了实践问题,“吃亏人”、“清白人”解决了原则问题,六者不可或缺,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了做人民好公仆的核心内容。
要围绕“六要六不做”,认真思考和审视我们对群众的感情究竟有多深,为群众办的实事究竟有多少,群众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究竟有多重,群众对我们不满意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从而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思想上更加尊重群众,在感情上更加贴近群众,在工作上更加依靠群众,在生活上更加关心群众,以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通过党校培训班的学习,不仅在理论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思想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但是,仅有思想上的追求还不够的,还要把理想追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我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普通干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进程中责无旁贷,做到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牢记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在工作中,首先应该要做到爱岗、敬业,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同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还应该不断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等,还应该尽自己的力去帮助他人,团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一起来学习。我会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上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向学组织靠拢。
刘传洪 2018年10月26日
第三篇:树立公仆意识方案
晋源区职业中学党支部关于开展
“树立公仆意识,强化从政道德”
警示教育的活动方案
为了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树立公仆意识,强化从政道德,结合我校具体实际,制定警示教育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生动的正反面事例,给全校中层领导干部以思想的警醒、灵魂触动,警钟长鸣,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组织领导,积极动员
8月15日,我校召开“树立公仆意识 强化从政道德”警示教育活动动员会。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我校党支部书记梁连才书记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三、参加人员
梁连才原红斌张庆芬郭云滑澄清胡国徽
四、日程安排:
教育活动的时间于8月15日-9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一)认真学习
根据我校的实际,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和上廉政党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讨论,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学习:
一是学习《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太原市反腐倡廉典型案例选编》等资料;
二是组织观看电脑下载片《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王燕阳典型案例警示录》、《人生的败笔》、等警示教育电教片;
三是由我校梁校长主持学习专题一次廉政党课。
四是组织一次相应法律和党政纪条规知识测试。
五是每位党员中层领导干部要自学理论知识,每人写20篇心得体会。
(二)对照查摆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认真剖析这些反面典型从领导干部堕落成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深刻感受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对组织、社会、家庭、个人的严重危害,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查摆。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从思想上、行为上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剖析,认真查找问题,做到“对照查摆” :
对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查摆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否存在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具体、考评问责不及时、反腐倡廉工作弱化等问题。查摆问题要准、要深、要透,做到不保留、不遮丑、不护短。各部门要结合个人自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对重点部门和岗位的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是否健全,进行全面深入查找。
(三)讨论剖析
通过学习查摆后进行一次大讨论。讨论参考题目:、师德师风个人剖析。、每个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结合本岗位实际,应从中汲取哪些教训,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通过学习、查摆和讨论,要确保时间内容和成果到位,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做到学习体会深入,问题查摆透彻,原因分析深刻,措施整改到位。理解和掌握相关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充分认识违纪违法的危害性、严重性;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增强自觉守法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做到廉政勤政,树立公仆意识。
第四篇:强化公仆意识 服务弱势群体
强化公仆意识 服务弱势群体
——开展“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在我局党员干部中开展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呼声的良好平台,强化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密切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使我对廉洁从政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我县“服务弱势群体,打造强势民政”主题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从中受益颇丰。
一是健全知识体系,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要想比较准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将分散的知识实现有机的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将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运用系统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与群众的接触中,从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系统化地指导工作。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取决于他对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在于能够灵活的运用所掌握的管理知识。这条理论适用于企业管理者,同样适用于社会管理工作者。在分析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为职工谋福利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理论知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对理论运用的同时,对工作、对事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们
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发掘问题,使得思路更为开阔,视野更为宽广。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民政政策法规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应该建立怎样的大局服务意识,从而使我们的专业知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工作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是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水平。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如何管理,如何决策,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工作中所包含的矛盾和问题的分析处理,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风格。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寻找并选择合适的方法,使其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使得自己对现有工作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新认识,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今后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借鉴。
三是培养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能力。这次活动非常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增强学习能力,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善于学习的人进步就比较慢,成功的机会就小,只有善于学习的人,善于思考的人,才会知道
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懂得要更新哪些知识,才能知道如何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为民谋事、为民办事,才能提高干好民政工作的素养。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干部职工以民为本、为民释疑解惑、为民解困的能力,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党的政策、党的路线、廉洁从政、清白干事、树立牢固的群众意识、团结同事、加强管理有了更加明确、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获得了许多新知识,尤其是通过与群众的接触、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增强了学习兴趣,这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加深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活动中,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专题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将群众“请进来”与干部“走出去”相结合,采取集中学习、集中宣传,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学习会等形式,经过相互交流,相互谈心,换位思考,即宣传了党的政策,民政业务知识,还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情感,增加了理解与互信,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工作中,加大了群众的监督力度,为建设阳光民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长期从事民政工作,也告诉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民政工作者,应坚持做到对待群众充满热情、对待来访群众有耐心、解答问题不用模糊语言、不转嫁矛盾、不对群众许空头愿,时刻谨记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
这是开展此次活动,自己的几点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勉,共同进步。
第五篇:忧患、节俭、公仆意识心得体会
记得曾经胡锦涛总书记这样子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社会建设更需要重视三个意识。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三个意识,因为忧患而“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意识,“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贯彻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要紧的就是以民生为核心,致力于解决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住有所居、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安定等诸多问题,报告对此均有明确阐述,亦有更多措施。
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仍是中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现在中国经济已步入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仍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其实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无论怎么靠前,用13亿人口一除后的人均数字都还是在世界100名之外,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上海社保资金案的发生,既有体制机制存在漏洞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目前部分官员“丢掉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本届中央政府执政以来,高层领导人一直率先垂范,带领各级官员关心民间疾苦,深得民众称道。与此同时,少数官员的奢侈浪费、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批评。
官员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首先要制度健全,监管到位,堵住浪费和贪污腐败的漏洞。一些官员“学习太少,不了解世界的形势、中国发展的形势、不熟悉历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干部必须对国情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要知道今天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
中国政府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