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

摘要: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教师的启迪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实践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积累科学实践经验,养成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实践精神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的方法取决于实践、研究的过程依赖于实践、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实践。可见,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没有真正的实践参与,科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启迪中萌发

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不是生来具有的,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的初步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识的趋向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也正是八、九岁的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认识科学的启蒙阶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三年级第一节课往往习惯性地给学生们规定一些条条框框:上课前需要准备什么,课上遵守什么样的纪律,课后怎样完成作业,学好科学给予什么样的评价等等,或者有的老师按照教学进度直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科学的繁琐,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我会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参与如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亲自体验科学实践中的乐趣,听老师讲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等活动来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科学、实践科学的兴趣。我曾给学生们演示过“发射自制水火箭”、“云的形成”、“美丽的彩虹”等小实验。通过演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奥妙,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曾带领学生们亲历大自然,感受风的声音、倾听大山的回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明白科学知识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蕴藏在生活实践中;曾给学生讲过“爱迪生发明电灯”、“法拉第发明发电机”、“张衡发明地动仪”等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不仅需要有严谨、认真和重视科学实践的态度,而且更需要拥有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教师不要急于给刚刚接触科学的孩子们灌输科学概念,也不要教给孩子们具体的学习方法,更不要向学生们提出学习要求什么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科学是什么,体会学习科学的具体方法。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书籍,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只凭短短的几节课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现实的,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课外书籍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推荐一些科普类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推荐《昆虫记》、《海底两万里》、《走进自然》、《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及马小跳365科普系列等书籍,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欢的书去读。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读两本科普类书籍,每两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学生要向同学及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以及知识应用的科学原理;其次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再次让学生相互谈谈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筛选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学生推广。这样交流的不仅仅是读书心得,更多展示的是科学小发明。比如“自制羽毛球”、“自制手电筒”、“自制自动给水器”、“自制风力电动车”、“自制简易电风扇”、“自制易拉罐压路机”等小发明。这样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继学习科学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启发学生观看科教类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

为增加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我经常启发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看一些科教类电视节目,然后把所看的节目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写出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节目中主要叙述的是什么,这个节目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在查阅学生日记中,看到有一位学生曾这样写道:“老师曾多次嘱咐我们,让我们在休息时间多看一些关于科教类电视节目,还给我们推荐了《我爱发明》、《自然传奇》、《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节目。当时我觉得老师特别爱管闲事,连看电视都管,而且看完节目还要让我们写日记,多么烦的老师。既然有任务就执行吧,试着看过几个节目后,我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而且逐渐喜欢上了这些科教类电视节目。在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走近科学》,因为《走近科学》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让我明白科学来自生活、来自于大自然,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科学改变着一切。最初引起我兴趣的是《走近科学》的‘灭蚊之战’。提到蚊子,想必大家都熟习,之前我也被蚊子咬过,过几天就没事了。但看了‘灭蚊之战’这个节目后,让我对蚊子有了不同的看法。蚊子虽然身躯弱小,但它们很凶残,每年伤害人类数量超过其它所有动物数量总和。蚊子伤害人的手段就是叮咬皮肤,传播多种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的罪魁祸首都是蚊子。为了防止蚊子伤害人类,我们想尽了办法,用蚊帐、诱蚊灯、点蚊香、喷洒药物等方法来对付蚊子。这些方法只能防止一部分蚊子对我们的伤害,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该怎么办呢?科学家们最有办法。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研发出了带有喷射装置的躯动车和大载重量的飞行器,它们工作效率高,喷射面积大,专门消灭蚊子。令我最佩服的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养着一大批特殊的蚊子,这批蚊子体内存在着‘沃尔巴克氏体’。挟带这种细菌的蚊子不但可以阻挡登革热病毒的袭击,而且还可以获得登革热病毒的天然免疫,这种抗病毒能力在雌蚊生下的后代中会继续遗传下去,科学家把它们称为‘蚊子部队’。科学家们还发现,抗登革热病毒的雄性蚊虫与自然界中的雌性蚊虫交配后产下的卵,竟然不会再繁衍后代,科学家把这样的蚊子称为‘绝育蚊子’。科学家们把这批特殊的蚊子投放到蚊子肆虐的城市,解决了蚊虫侵害人类的难题。看完这个电视节目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科学是多么的伟大,科学创造不仅可以解决人类中的难题,而且还为人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以后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创造,为人类奉献我的力量。”通过学生的这篇日记,可以看出科教类电视节目对学生学习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实践精神。

二、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学生学习科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得有一个历练成长的环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实践历练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把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时,师生共同设计好考察方案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投入到实践中去采访、调查、实验、分析、总结。为了全面考察家乡的水域,学生们亲自调查了家乡周围的河流、池糖中的水质,还采访了周边的居民。学生从水域周围的环境、污水排放、水中微生物、水面漂浮着杂物以及水的颜色、气味、浑浊度几个方面细致地描述了家乡周围水质情况。之后学生还进行了取水样,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这样的实践学习,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过滤、沉淀观察水的方法,而且准确地得出自然水域的水体变黑、变臭,主要是人类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城建填河等不良行为造成的结果。面对这些调查现象,学生感慨万分,还主动提出了有效保护家乡水域环境的措施与方法。这个教学案例说明,只要适合学生自主实践的科学活动,教师就要积极的去为学生创造条件,这样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才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历练。

三、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应用中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就会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形成。在科学教学中,所有的科学知识基本上都在实际生活中或学习中都可以得到应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一课,虽然此课是教科版三年级小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第一课时,但在学生观察校园大树时,引导学生通过眼看、鼻闻、手摸、耳听、心想、语言描述等方法,观察大树的样子。学生从树的颜色、结构、树上的枝叶、树干上的疤痕、树干及树杈上寄生的小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之后再引导学生从小就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把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践应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调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观察事物,而且还学会了借助放大镜、小铲、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测量。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但养成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良好习惯,而且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也得以形成。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多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历练提高的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实践活动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养成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实践能力。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前言: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科的教学就是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搜集、分析、解释信息,做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

摘要:

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依靠仔细地观察现象,并从观察中发现能成立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由此可见,观察力对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在科学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 培养 方法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整个科学教学中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首要前提。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呢?下面就谈一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于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好奇心就是一个起点,一种力量,它会推动一个人寻求对他或她所看到的现象的解释,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也是实施观察能力的切入点。要使孩子学会观察,我们的起点就是立足于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好它,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爱护学生的直接兴趣,鼓励学生多观察,同时把他们的观察兴趣引导到有益的方面来,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从而使观察兴趣真正成为观察力发展的原动力。如教《植物的叶》一课时,师生共同采集各种植物的叶子,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给叶子找妈妈”的游戏,认识这些叶子都是什么植物的叶,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观察这些叶的形状像什么,比较这些叶有什么不同。学生学习兴致盎然,不但认识了教材中的几种叶形,还认识了当地一些常见植物的叶子。

二、备足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

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典型的观察材料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观察,找出其特征;新颖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主动探究的情绪,全面认识自然事物的特征。

为儿童准备充足、典型、新颖的观察材料,是保证儿童有意观察、主动探究自然事物的基础条件。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蚂蚁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昆虫盒里放的蚂蚁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这时,我也不时地加入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也是他们研究活动中的一份子。这时,还需要教师用眼睛和耳朵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到哪个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等帮助他们开展有时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要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力”。例如,我在教《导体和绝缘体》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木块如果湿了肯定会导电,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我鼓励他继续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论文。在教学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必将点燃起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科学探究的引航灯。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当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变成怎么样?当学生联想到没有摩擦力汽车将会横冲直撞,人们不能走路,人们将会很难拿起物体等多种很难想象的事情,世界将会变得一塌糊涂。通过这样的突破常规的想象,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存在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适时引导,提高学生观察的实效

观察不是随意的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情绪性明显,注意力常集中到次要的或与观察不相关的方面去,有些同学甚至以为观察是玩耍,因此,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比如教《认识水》一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所以,观察目的明确,观察重点突出,就能避免学生在观察中偏离观察内容,提高观察效率。

六、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在科学教学中一般可以让学生尝试以下几种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不借助任何仪器,凭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方法。直接用眼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等。科学课中最简单的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运用一定的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像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哈勃望远镜和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发明,使我们将原来看不到的东西现在都能看到了。在间接观察前,如果是首次使用要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间接观察可以延伸人类的感觉器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手段。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表面的气孔,用放大镜观察纸的纤维等。

3、全面观察法。综合运用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水的观察,让学生运用眼、耳、鼻、舌等感觉,对水进行全面观察,从而归纳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4、分解观察法。分解法就是将比较复杂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对各个部分逐一地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认识,以便了解其全貌。如观察客轮,先看客轮的外形,再对客轮的船首、船身、船尾、船舱进行观察,最后将各个部分的观察综合起来,就认识了客轮的全貌。

5、比较观察法。比较是人们认识自然事物或现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自然教学中,运用比较观察容易发现自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如在研究“哺乳动物”时,利用幻灯片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猫、牛、猴、狮子等的特征,就容易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以及它们在繁殖、喂养方面的共同特征。又如,在研究“鸟类”时,指导学生先观察鹰、喜鹊、家燕、大雁、啄木鸟等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再通过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它们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尾、翅膀、腿六个部分。

6、长期观察法。如观察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观察蚕的一生变化,一周的天气变化。长期观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毅力品质,并能做好观察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

„„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每一种观察法都有利弊,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另外,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观察活动中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深入指导、启发、点播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总结和应用观察结论,达到增强学生观察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的观察效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小学科学课中的十种观察方法》 杜志刚

3、《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刘生梅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实验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想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教师要有意识地革新实验教学的方式。要创设更多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教学过程,并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开展对于相关学习任务探究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展开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才能够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

一、利用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切入点。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的积极教学功效。演示实验通常是那些具备一定危险性,或者是以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实验水平还难以操作的实验内容。然而,不少需要演示的实验内容中都包含着非常重要的教学知识点,这也是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将其得以呈现的原因。在这部分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并且可以通过思考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特定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或者是实验产物等来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且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分析探究。这会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也会很好地实现在演示实验中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很多演示实验都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教学素材。比如,演示20℃的金属钠投入到82~95℃的水中的反应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是金属钠在投入到水中的瞬间,浮于水面并发生非常剧烈的反应,多次试验最后都会发生燃烧。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相关问题,比如,结合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思考精确的金属钠的密度要怎样获得等。通过演示实验和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挥演示实验的积极教学功效,要通过有效的知识呈现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这才是更为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分析探究

教师同样可以丰富学生实验探究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特定的实验主题展开科学探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有的实验探究问题学生一个人可能很难将其解答,对于这样的内容则可以组织学生间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让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来共同展开对于很多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让大家集合集体的智慧,共同为很多问题找到答案。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很多问题的解答更容易,学生们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也能够让自身的思维受到引导与激发,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积极收获。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渗透到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总结的能力,这也是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不少实验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只有抓住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验环节与实验现象,才能够获取整个实验的核心与实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模式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例如,可以适当地引入对比实验,也可以在实验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观察任务。这些都是很值得尝试的教学切入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都会发挥很好的效用。比如,在碱金属元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钾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放在一起做,通过对比试验,提升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对于两种物质的性质以及对于实验现象都有更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使用所提供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测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对材料的收集整理,从而能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和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对于促进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提升会很有帮助。让学生养成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实验教学而言非常重要,这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切入点,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的积极教学功效。教师同样可以丰富学生实验探究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特定的实验主题展开科学探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渗透到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总结的能力,这也会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基础之基础。数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造一切活动条件,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只处于整个动机层次的第一、第二阶段即学习是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为了得到奖励等等。据此,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把教材和从学生生活实际能获得的有关信息联系在一起,编成学生喜欢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在故事中出现一些问题。

案例1:苏教版第一册的认位置可以这样操作——帮小朋友分东西,帮小动物找家,把迷路的小朋友送回家等等类似的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采用的办法很多。第四册确定位置,题目是游乐场的小狗,小猴,小兔,小松鼠玩转椅时间过长,辨不清方向拉啦。“那位小朋友能帮帮他们?比一比谁是最好的向导。”就是从这样一点点小事中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被表扬,渴望象大人一样作好多事,体验成就感。只要将他们的劲头提起来,潜力是无限,有时是成人所不能及的,二、利用现成的材料展开实践活动。

案例2:第三册 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我是这样做的:当时学生学具没带齐,急中生智,用彩色粉笔。找了四个纸袋,两包粉笔,分四组,每个袋中有两种颜色的粉笔,每种数量不等。规则:小组为单位,每人摸一次,统计这组完成的结果,并分析原因

十五分钟之后的结果:

组别 人数 红色 绿色 蓝色 粉红 黄色

一 6 2

4二 6 5

1三 6 3

3四 5 3

2原因:两种颜色数量不等,多的被摸到的可能性大,少的被摸到的可能性小。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增强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但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丰富的生活内容。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融入到当前学习内容中,创设生动有趣又有知识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这样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进入角色,去理解和掌握知识于技能,启迪数学思想和学用数学的方式方法。

如何用教材教呢?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我选用不同的方式.1、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属于纯知识性的东西,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形成一定的技能。“认图形”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可看到,我是这样操作的:

案例3:(1)大家每人准备三张纸。(教室里比较乱,有借的,有自己找的)足有三分钟时间。

(2)师:取出三张纸,开始折四边形,六边形。(这时准备好纸的同学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老师折什么,并模仿)我听到一个声音:“我知道老师要做什么啦!”

(3)都备齐以后。找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给大家看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四条边)大家找一找教室里有四条边的物体,并用手摸一下,有什么感觉。教师做两个动作:划弧线,划直线,一边比画一边说,四边形的边是那一种,学生很快判断对了。

(4)“请大家给这些四条边的图形起个名字,”“叫四边形”“请大家折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四边形,老师会帮大家贴到黑板上。”结果不同的四边形排了一长条。

(5)又用类似的方法折五边形、六边形一堂课感觉很乱,但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获得不同程度得体会。

(6)第二课时,做书上的题,判断哪是四边形,哪是五边行等,做的很好。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具体设计新颖而又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也能学好会用的。

2、教材中还有一部分是知识性的内容,需要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理解,并且能掌握一些解题的技能。

平均分。设计时首先想到学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平分呢?怎样才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呢?案例4:学生分成六组,每组4人,发给数量不等的小亮片若干。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分得情况:每组每人分得三个,四个,六个,还有的有剩余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案例5:生活中经常能遇到平均分得例子,“有四个苹果,你和妹妹分开吃,通常怎么分?” “对,你两,她两。” “这叫怎么分?” “平均分,对,说的很好。小朋友们就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平分的例子。” 很自然而又轻松的将生活知识经验和数学概念联系到一起。

总之,我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这样才能将数学融入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学习活动也变成一门艺术活动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搜寻身边的有趣现象。在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化修养。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小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所听、所看、所闻、所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增加自己的科学素养。所以培养小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不只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么教师要怎么做才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走到热闹的街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观察身边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花儿会有不同的颜色呢?为什么轮胎要是圆形的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观察思考,在锻炼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能够引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将细心观察作为一种爱好,即使不是在课堂上,即使没有他人引导,也可以引发自己对生活现象的思考,不断增长自身的见识。

2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收集大量的信息,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但是观察具有主观性和目的性,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通过眼睛感知事物的颜色特征,可以通过耳朵感知事物的声音方位,通过手指感受事物的温度形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就要综合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小学科学的时候,能够从表面入手,不断启发他们更深层次的道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文化水平。比如在学习环境污染如防范治理的时候,首先可以在上课时放一段环境污染的小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内容,并讨论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提问,问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种现象,要怎样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锻炼好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回答问题时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可以抓住学生的特点,通过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在实验中,教师首先要示范正确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好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其次就是要讲解好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资源的浪费。最后就是示范完成后,要让学生结组进行探究实验,在检验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力。教师不只要做学习的引导者,还要做学生安全的负责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

4观察要面面俱到

因为观察能力包括观看、聆听、触摸、感受等多种因素。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更具体,更精确的观察,要通过不同感官,引起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通过学生们面面俱到的观察,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如在学习“学习认识水”时,学生们虽然都很了解水,但是确不能够完全知道水的特点,只能将认知水平停留在对饮用水和日常生活需要的水上面。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实验的方法,在容器内分别装上糖水混合物、白醋、和纯净水,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区分。学生根本看不出哪个容器里面装的是什么,就要让他们通过嗅觉,对这三种液体进行分辨,就可以找出白醋,还可以通过品尝找出糖水,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加强了学生全方位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5结束语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是不同的,不可以一味根据传统方式进行教育,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新鲜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便于观察的学习氛围和方法,要锻炼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对身边新奇事物的观察能力,要加强观察力的锻炼,从而为小学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小学生科学水平的进步。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与培养思考论文

    科学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生命的始终。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

    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与实验能力培养策略论文(5篇)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形势下,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通过大胆猜测、仔细观察、动手实验,进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帮......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各种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全面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的重点,探究学习的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教育背景下适用的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科学回归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科学回归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它对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论文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体会 迟丹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把学生由“加工的对象”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尊重......

    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基础课程,应对社会商业发展和分工的细化,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也随着社会需要变化不断改革。文章针对字体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