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什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3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是什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是什么教学设计》。

第一篇:电是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物体怎么会带电、什么是摩擦起电、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两种电 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3.认识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

二、实验准备

玻璃棒和丝绸一套 橡胶棒和毛皮一套(或实验视频由于空气潮湿本课题用的是实验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学生是否观察到这些现象

现象1:干燥的天气时,早上起来用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现象2:晚上睡觉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有时还会伴有火花出现。

现象3:用塑料尺子或笔套,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后,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塑料尺“吸”住了。

现象4:把泡沫用手捏散后,手上沾上的小泡沫颗粒,怎么甩也甩不掉。

现象5:吊扇的下表面沾有很多灰尘。吊扇的下表面按道理讲不会有灰尘落上去,但为什么会那么脏呢

现象6:窗外玻璃上经常粘满灰尘,这又是为什么?

现象7:穿上化纤的衣服,特别吸灰,特别容易变脏。

上述很多的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这些现象就是物理学上所说的摩擦起电现象,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1)多媒体展示《摩擦起电》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2)展示自学指导1,并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本57-58及60页内容准备回答问题

(3)追问:拿在手中的铁棒摩擦后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呢?我们怎么做能使它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呢?

教师指名回答问题,认识什么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展示自学指导2,学生根据自觉指导学习58-59页教材上的内容准备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及正负电荷的规定。

(2)多媒体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认识验电器及工作原理

(1)多媒体展示验电器实验视频,学生观察验电器的结构及作用

(2)展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学习60页教材内容及图14-4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准备回答问题

(3)指名回答问题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课堂练习

运输油料的汽车的油罐的总是拖在地上一条铁链,为什么?博物馆在收拾古书时,为了防止书面破损,要给古书充电。给古书充电,页和页之间会自动分开,给古书充电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某地毯厂在编织地毯的时候,往编织中夹杂一些小的不锈钢丝,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自主练习并展开交流讨论,指名展示答案,教师讲评

(四)布置作业(课件展示)

(五)板书设计

电是什么

摩擦起电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两种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自然界中两种电荷

(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和作用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篇:电教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1)——

亚洲之声教学设计

肥城市王庄中学郝丽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洲音乐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以及亚洲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等。

2、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幻灯机等,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3、钢琴、录音机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

2、感受、体验、辨别日本朝鲜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过程:

(一)结合本单元开头的图片,听亚洲音乐来导入本课,可以教师说,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导入)师:同学们、五一、十一假期你们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旅游),师:(抽学生介绍自己曾游过的地方),有同学出国旅游过吗?能不能介绍哪里的民俗风情?好!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一次环球之旅,就让我们通过音乐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人情吧!

(二)介绍东亚音乐:

欣赏日本名歌《樱花》(多媒体投影图片富士山)师:同学们看图片猜猜我们今天旅游的第一站是哪个国家?生:(日本)

1、(短片介绍日本)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有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太平洋岛国,一亿多人口。主要音乐有雅乐、能乐;一种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艺术,筝乐尺八乐、三味线音乐等。

2、通过课件来介绍《樱花》

(1)由歌名——花名——名花——日本国花;春日赏樱的民俗,民间名歌、国之名歌;歌词内容与风格。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2)旋律特色。都节调式的特色:五声、二个半音,三种级进:L大二度67(760;小二度34(43),71(17);大三度64(46),31(13)。音与音连接的特色:乐句内各音级进的连接;乐句之间连接要么级进式连接,要么大跳连接。C大调,4拍子。

(3)一字对一音为主。朴素的语言与简单的词曲结合、从容不迫的节奏。

(三)学唱《樱花》

(1)教师播放《樱花》的录音或VCD,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户外活动。

(2)学生可边打拍子边听唱,注意句末长音的长度。

(3)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的朗诵诗歌,启发想象,注意情景;而后注意诗歌与旋律对应的长度、念读。

(4)可先由女声唱旋律或唱歌,清澈的女声与这首歌的情景更吻合。然后,全体同学合唱。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先后歌唱组合。

(四)朝鲜半岛音乐包括:雅乐(管弦合奏音乐与管乐合奏音乐、吹打、歌乐)、民俗音乐(包括唱乐、农乐、杂歌、民谣等)。主要乐器为弦琴、伽倻琴等。伽倻琴在女性中广泛流传。无半音的五声音阶:la、do、re、mi、sol、la为常用的。(1)欣赏朝鲜半岛音乐。

听歌曲《清津浦船歌》。注意这首歌的6/8拍特色,采用这种节拍起到描写行船、渔业劳动的具体形象的作用。歌曲中的衬词模仿罗鼓乐的声响,使歌曲增添了民间生活的情趣,反映了渔人的快乐的劳动生活与乐观精神。组织学生配合歌曲打出其中的罗鼓乐节奏。让学生听倻琴音乐片段。(2)小结朝鲜音乐。

以“小竞赛”内容做练习,看谁做得更快、更准确。(3)师生互动:谈本节课的收获。课后小记: 本节课,通过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朝音乐及各个国家的传统乐器的音色。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基本能有感情的演唱该歌曲。

第三篇:电现象教学设计

3.1

电现象

学习指导:

1、什么叫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谁带正电荷,谁带负电荷?

3、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带正电荷,有的物体能带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5、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6、验电器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7、大多数电池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重点:静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电流的方向 教法:讲授

演示实验

学法:观察

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电在我们生产生活中间非常重要,但是电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看不见,摸不到,非常神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二、开始新授

1、出示学习指导,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解决学习指导中涉及到的问题。带有疑问的问题,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如果仍不能解决,在问题回答完毕后可以让老师讲解。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3、教师提问学生以上问题,演示摩擦起电实验、验电器作用。

4、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对重难点部分(3、5)借助课件进行讲授。

三、当堂检测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电荷互相排斥,______电荷互相吸引.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电荷.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总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4.一根玻璃棒与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完全闭合,关于玻璃棒和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四、学生小结本节学到的知识。

五、学生完成教材中自我评价作业(P37 1、2)。

六、板书设计

3.1电现象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2、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反思与建议:

1、教学反思

2、改进建议

第四篇:电是什么 教学设计

电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能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

3、能通过“试一试”归纳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教学重点】

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认识验电器,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归纳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原理及带电的多少。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分析得出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和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的原理。

【教学准备】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把、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探究,组织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学生观察课本彩图,思考电的用途)。

2、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3、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

[说明]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电”有初步认识

二、摩擦起电

1、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学生思考、回答)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3、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

4、教师归纳总结各小组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回答实验情况,并归纳结论)

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5、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体会到摩擦起电现象吗?请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回答)

三、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1、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学生猜想)

2、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图13-7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动手实验、认真观察)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并归纳实验结论。(学生思考归纳实验现象)

4、教师归纳各小组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结论: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 同。

[说明]实验探究中要教育学生与别人合作,分析归纳结论时要分步骤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正、负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演示“迷你实验室”的实验。(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概念、观察实验、加深认识)

6、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并介绍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摩擦起电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四、验电器:

1、提出问题:验电器的构造有哪些?依据什么原理构成的?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学生阅读、观察、思考)

2、让学生观察实物、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3、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学生进行实验)

4、教师通过“加油站”介绍静电感应现象。

5、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人们对电的最初认识。

五、例题

[例1]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摩擦起电,越梳头发积聚的同种电荷越多,同种电荷相排斥。

[例2]三个带电或不带电小球甲、乙、丙,已知甲跟乙相排斥,乙和丙相吸引,如果乙带正电,则()

A.甲一定带负电 B.丙一定带负电

C.丙可能不带电 D.甲可能不带电

答案:C

[例3]:用经过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这表明验电器原来()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三者均有可能

答案:A

六、课堂练习: P64 1、2。(完成练习,反馈矫正)

七、小结:出示目标,让学生小结。(依据目标小结)

八、作业:课后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一、实验探究

(一)二、实验探究

(二)三、验电器

1、摩擦起电 1、两种电荷:正电荷 1、原理

2、物体带电 负电荷 2、构造

3、电荷间作用规律 3、使用

【教学反思】

课堂实验:

1.细水流做实验时需要加入颜料,使效果更明显。并在装置背后加单色挡板,效果更明显

2.一些物体摩擦起电的实验,强调一些来做实验:用身边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来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描述你所看到的效果。(一些物体摩擦不起电)

3.不同颜色气球摩擦起电可以贴在墙上。并用来验证那个气球带了电。方法一:带电物体的性质。方法二:将它靠近验电器用验电器验证。

4.拿带正电、负电、不带电的符号,学生形象的反映排斥和吸引的效果。

科学性问题:

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有电子的移动,但是不能制作正电荷的移动。因为原子核不会产生移动。

使用验电器时,不能将带电物体在验电器上停留太久,或者会产生漏电,没有该有的效果。验电器也不宜用手接触。

电的重要性可以关闭电源来做个反差性的效果,更显示其重要。

第五篇:《电功》教学设计

《电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电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电学的,它包括: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生活用电常识等。《电功》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电流是能够做功的,电流做功实质上就是电流通过用电器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有多少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或者说消耗了多少电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本节重点通过探究电流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从而让学生知道电流所做的功就是消耗电能的多少等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乘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实质。

(2)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电流可以做功

复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漂流图

引入新课 :水流可以做功,电流可以做功吗? 演示实验:

问:

①电动机为什么能把砝码提起来? ②这个实验表明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用“W”表示。问:①砝码上升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②砝码所增加的机械能从哪里来?(学生回答)

小结: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的过程中,电动机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砝码的机械能。问:电流做功还有哪些形式呢?

出示图片:电风扇、电灯、电饭锅、蓄电池充电(学生回答)解释:

电流通过电扇,扇叶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流通过电饭锅发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通过电灯发热发亮是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电流通过蓄电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引出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那么电流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

出示示教板,讲述:实验中,我们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确定电功的大小,小灯泡越亮,说明电流在相同时间里做的功就越多。

启发:小灯泡发光时,灯泡中必须有什么流过?灯泡的两端存在什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会提到电流和电压)引导,那我们该如何去研究呢?

点拨:研究这类问题,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先使其中某一个因素(如电压)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保持不变或者相等,找出电功和这个因素(如电压)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使另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也保持相等或者不变,找出电功和另外这个因素的变化关系。

出示串联电路教板(两个小灯泡,电阻不一样)问:两个小灯泡是如何连接的?

当开关闭合后,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回答)

问:据此,那我们可以研究电功和哪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回答)

实验:在两个灯泡的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压表,(可以边接边讲述有关操作)学生观察电压表的读数和灯泡的亮暗 设问:哪个灯泡亮?哪个电压表读数大?电流通过哪个灯泡做的功多?两个灯的通电时间如何?那么,电功和电压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所做的功也就越多。问:那如何研究电功和电流的关系呢? 启发:两个灯泡采用什么样的连接方式?研究电功和电流的关系,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学生的设计,叫某个同学到示教板上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学生观察电流表的读书和灯泡的亮暗 设问:哪个灯泡亮?哪个电流表的读数大?电流通过哪个灯泡做的功多?两个灯的通电时间如何?那么,电功和电流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在通电时间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所做的功越多。问:如果在前两次实验中,通电时间越长呢?那电灯消耗的电能又会怎样?(学生回答)

问:电功除了和电流和电压有关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回答)

归纳:根据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功的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写出电功的计算公式(学生回答):W=UIt 问:U、I、t的单位各是什么?(学生回答)讲述:那电功的单位是什么呢?我们学过机械功的单位是焦耳,电功的单位也是焦耳,焦耳也是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则 1焦耳=1伏·安·秒。那么,1焦耳有多大呢? 在生活中通过手电筒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大约是1焦耳;通过普通电灯泡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一般是几十焦耳;通过洗衣机中电动机的电流每秒钟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举例:我们教室里的灯两端的电压是220伏,通过的电流是0.18安,那么通电10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学生计算)

4、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

下载电是什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是什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功》教学设计

    《电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电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电学的,它包括: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生活用电常识等。《电功......

    《电教学设计》(教案)

    常识课《电》 教学内容:全日制培智学校常识第十册第8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识别一些摩擦能产生静电的材料。 2、能读懂课文。 3、会安全使用电。 活动准备: 1、准备笔、塑料......

    《电功》教学设计

    《电功》教学设计 《电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了解不同用电器能量的转化;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工具,了解电能......

    《电生磁》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教材分析】 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

    磁生电教学设计

    七磁生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

    电生磁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设计 永久镇中学 孙桂芬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三节《电生磁》,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

    《电与生活》教学设计

    《电与生活》教学设计 尉玉玲教学目标: (1)感受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电的有关内容的兴趣和欲望。(2)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18.1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向彬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2.了解电功的概念,并会应用公式进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