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音乐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魏晋南北秦朝时期 1976年春在(秦始皇)墓附近出土了一枚带有(乐府)字样的钟,由此证明(乐府)建立于(秦)。(汉武帝)下令将乐府进行改组扩建。3 汉乐府被撤销是在公元(前6年)。4 汉武帝时的协律都尉是(李延年)。5 汉武帝时乐府最高长官叫(协律都尉)。(李延年)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乐官,其乐官名称叫(协律都尉)。7 李延年用胡曲造(二十八解),所使用的胡曲是《摩诃兜勒》。8 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再创二十八解,《摩诃兜勒》是由(张骞)带入我国的。9 司马相如有一张名琴叫(绿绮),楚庄王有一张名琴叫(绕梁),蔡邕有一张古琴叫(焦尾琴),齐桓公有一张古琴叫(号钟),夏桀有一张古琴叫(妹喜)。10 相和歌是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形式。相和歌中的但歌进一步发展为用(管弦乐器)伴奏的音乐形式。12 相和歌又称(汉大曲),后来这种音乐形式进一步发展成为(纯器乐合奏)形式,这种纯器乐合奏形式的乐曲又被之为(但曲)。13 相和歌的表演形式是(丝竹相合,执节者歌)。14 汉乐府歌曲是(宫廷)特制的艺术形式。15 相和歌的高级形式叫(大曲)和(但曲)。16 相和大曲是(汉代)的歌曲艺术,它的表演形式是(丝竹相合,执节者歌).17 相和大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其曲式结构由(艳)、(曲)、(乱或趋)三部分组成。相和歌的歌词大都是叙事性的,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孔雀东南飞》)。19(鼓吹乐)是汉族原有军乐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的产物。20 鼓吹乐有(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21(杂技)、(幻筹)在汉代被称之为(百戏)。汉代统治者为了发展百戏,大致采取了(四种)措施。张衡的《西京赋》和李尤的《平乐观赋》描写的是(百戏)表演。(京房)这位大乐律学家利用三分损益法的原理推算出了(53)律,他为了凑数,故推算到(60)律。大乐律学家(京房)是(西汉)时期的人。26(七盘舞)与(踏鼓舞)有相似之处。《琵琶赋》是汉代(傅元)所作。这里所说的琵琶是现代乐器(阮)。28 汉代的赵飞燕能歌善舞,并且还能演奏(古琴)乐器。
29(董仲舒)的音乐思想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音乐思想。30 四弦曲项琵琶是公元
(四)世纪传入中国的。31 《蔡氏五弄》是:(秋思)、(渌水)、(幽居)、(坐愁)、(游春)。
蔡邕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大音乐家、琴家、书法家,他创作的著名古琴曲叫《蔡氏五弄》。
曹操的《神龟虽寿》一歌词被乐工谱入乐府相和歌的(瑟调)曲中了。34 佛曲传入中国后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的新佛曲。35 中国佛曲的草创阶段大约是在(三国)时代。
中国佛曲从开始就植根于民间音乐的土壤之中,但也不能否认或完全否认它仍有原(天竺)音乐的特点。
《兰陵王入阵乐》是指戴面具表演的歌舞,当时叫(大面)。38 踏谣娘这一表演形式产生于(北齐)时代。39 龟兹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库车)。40 西凉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甘肃西北部)。41 高昌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
康国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中亚的撒马尔汗附近)。43 安过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乌兹别克共和国)。
疏勒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新疆英吉沙城)。45 天竺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印度)。
清商乐是在(相和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清商乐乐曲的中间或结尾处常用(和、送)的曲式,采用这种形式主要原因是使乐曲(构成组曲)形式。
吴歌最早是一种(徒歌)形式的歌曲。
西曲发源于现在的(南京以西)地区。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歌曲。50(北歌)是在我国北方民族中产生的民间歌曲叫(伐北)。51 古琴曲《广陵散》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演奏代表作品。52 古琴曲《聂政刺韩王曲》又叫《广陵散》。
古琴曲《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记载弹奏手法的乐曲。
阮籍创作有一首著名古琴曲流传至今,它叫《酒狂》。
《梅花三弄》原是用(笛子)演奏的乐曲,后改为用(古琴)曲。“三弄”是说(主要曲调)在三个泛音出作了(三次重复)演奏,所以叫三弄。56 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五弦琵琶用(指)弹。
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四弦曲项琵琶用(拨)弹。
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在公元四世纪传入我国,当时用的是(皮弦)。59 阮这种器乐是以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名字命名的。60荜篥这一乐器为
第二篇: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卷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题
1、秦代文学的唯一优秀作家是__李斯____,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_______ 》。
2、西汉初期的著名散文家有__贾谊____ 和晁错等,代表作品有《_过秦论______ 》、《__陈政事疏_______》、《__论贵粟疏_______》等。
3、汉赋的发展经历了骚体赋______、___汉大赋______、__抒情小赋_____三个阶段。
4、《_吊屈原赋________ 》和《__鵩鸟赋_______ 》两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它们标志着汉散体大赋的成熟定型。
5、东汉末年的《___古诗十九首______ 》是这一时期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6、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__“一蔡”__。其中__曹植____被誉为“建安之杰”。
7、《__赠白马王彪________》是建安时期最为优秀的作家曹植后期诗歌代表作。
8、建安女作家___蔡琰____ 以多方面的才华著称于世,其代表作为《_悲愤诗______ 》。
9、__王粲_____ 的《登楼赋》被誉为“东汉抒情小赋最高成就的代表___”。
10、现存文人诗中最早而最纯粹的七言诗是_曹丕_____ 的《_燕歌行_________》。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阮籍_____ 和_嵇康______。
12、正始诗人阮籍的代表作为《__咏怀____ 》,嵇康的代表作为《__与山巨源绝交书》。
13、太康诗人中,_陆机_____ 和_潘岳_____ 齐名,他们是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14、刘宋诗人__谢灵运____是开创山水诗创作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_登池上楼》。
15、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代表名家是__谢灵运____ 和_谢眺_____。
16、南北朝时期较为著名的散文名著有《__水经注_ 》、《_洛阳珈蓝记_》等。
17、南北朝时期公认的骈文名家有__鲍照_____、_江淹_____ 和_庾信_____ 等。
18、南北朝时期,赋作成就最高的是__庾信_____,其作品《___哀江南赋______》标志着骈体赋创作的最高成就。
19、江淹的代表作《__别赋____ 》和《__恨赋____》是两篇主题和题材很新颖别
20、吴均的《__与宋元思书_____ 》,陶弘景____的《与谢中书书》是两篇写山水的骈体名作。
21、南朝乐府民歌习惯上分为___吴声歌____、__西曲歌_______神弦歌三大类。
22、南北朝小说按内容可分为__志怪小说_______ 和___轶事小说__两类。
2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_搜神记______》,__刘义庆____所编撰的《__世说新语_____》是志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24、现存的文章总集,以梁昭明太子__萧统____ 的《__文选_____》为最早。
25、____刘勰__ 的《___文心雕龙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钟嵘的《__诗品_____》是专论五言诗的文学批评名著。
26、___陆机___ 的《___文赋____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创作专论。
二、选择题
1、汉代学者不少人曾续补《史记》,写成《史记后传》的是(C)。A、褚少孙 B、刘向 C、班彪
2、在班固的《汉书》中没有(C)。A、志 B、世家 C、表
3、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写成又一部史学巨著《汉书》的是(C)。
A、班超 B、班昭 C、班固
4、《子虚赋》的作者是(A)。A、司马相如 B、杨雄 C、张衡
5、被确认是蔡琰所作的作品是(A)。
A、五言《悲愤诗》 B、骚体《悲愤诗》 C、《胡笳十八拍》
6、魏晋时期善长写四言诗的除曹操外还有(B)。A、曹丕 B、王粲 C、嵇康
7、现存最早而最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B)。A、《四愁诗》 B、《燕歌行》 C、《拟行路难》
8、《三都赋》的作者是(C)。A、班固 B、张衡 C、左思
9、张衡是(B)的作者。
A、《两都赋》 B、《二京赋》 C、《三都赋》
10、文学史上第一个着力描写山水的诗人是(C)。A、陶渊明 B、谢眺 C、谢灵运
11、陆机和(B)是西晋文坛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A、陆云 B、潘岳 C、张协
12、《水经注》的作者是(A)。A、郦道元 B、杨衔之 C、范晔
13、魏晋南北朝里程碑式的赋作是(A)。A《哀江南赋》 B、《芜城赋》 C、《别赋》
14、《石崇每要客宴集》表现了石崇的(A)。A、残忍 B、吝啬 C、盛情待友
15、见义勇为、沉着机智的山中客形象见于(B)。A、《韩凭妻》 B、《干将莫邪》 C、《李寄》
16、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理论批评文章是(A)。A、《典论·论文》 B、《文赋》 C、《诗品》
三、名词解释
1、汉乐府
2、《古诗十九首》
3、《史记》
4、《汉书》
6、汉大赋
7、汉赋四大家
8、建安风骨
9、永明体
10、骈文
11、宫体诗
四、默写题
1、《陌上桑》第三诗节
2、《行行重行行》
3、《饮酒》
4、《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5、《燕歌行》
6、《咏怀》(两首)《咏史》(两首)
五、翻译题
1、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候。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孝公既没,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三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3、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5.《项羽本纪》最后一自然段6.《报任安书》倒数二、三自然段
六、名篇(名句)分析题
(一)名篇分析题
1、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陶渊明《饮酒》
3、王璨《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4、曹丕《燕歌行》
(二)名句分析题
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简述题
1、简述司马迁《史记》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艺术手法。
2、简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3、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何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4、简述《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
5、简述三曹诗歌的艺术特色。
6、简述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基本内容。
7、简述陶渊明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8、简述南朝文人诗坛创作概况。
9、简述北朝乐府民歌的创作内容。
10、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11、简述《木兰诗》的艺术成就。
12、简述《文心雕龙》的主要文学观点。
八、论述题
1、简论《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2、简论《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
3、简论建安文学兴盛的原因。
4、简论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5、简论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第三篇: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
1、刘勰《文心雕龙》称赞 左思 “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魏)曹丕 的 《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 文赋 》、(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 《文选》、(陈)徐陵的 《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曹操 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4、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 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尤为擅长书信体散文。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其代表作为诗歌《七哀诗》三首和赋作《登楼赋》。
5、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中,有两对兄妹的创作很有名,分别是 班固、班昭 与鲍照、鲍令晖。
6、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晋代诗人 潘岳 的《悼亡诗》影响。
7、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 曹操死 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8、曹丕,谥魏文帝,有作品集《魏文帝集》,其成就主要在诗歌上,创作了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魏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
10、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郦道元 创作了《水经注》,杨衒之 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1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
1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魏)曹丕 的 《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
13、南朝文学,诗歌走向了格律化,其突出的表现是沈约的“ 四声八病 ”说。
14、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总称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二陆”即陆机和 陆云,“两潘”即 潘岳 和 潘尼,“一左”即 左思。
15、《七哀诗》中“西京乱无象”中的“西京”是指现在的 西安。西晋诗坛以写游仙诗而闻名的诗人是 郭璞。他的游仙诗是借游仙以 抒怀。
16、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_志人小说_两大类。
17、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即 山涛。
18、诸葛亮的散文名作是《 出师表 》。
19、王羲之的散文名作是《兰亭集序》。
20、曹植的《洛神赋》在构思与手法上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影响。
21、《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 《文选》、(陈)徐陵的 《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22、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结构多半用“ 记游—写景—说理 ”这种章法。
1.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古代诗集《诗经》。2.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_孔融_,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3.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
4._曹丕,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_七言诗_《燕歌行》。5.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 曹操、魏文帝 曹丕 和明帝 曹叡。
6.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_曹丕_。7.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_陆机 和 左思。
8.“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_陆机_的。
9.“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与陈伯子书》。10.南朝出现的诗体 永明体 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11.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典论·论文》。
12.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13.“诗缘情而绮靡”是 陆机 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14.萧统 的《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15.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 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6.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7.骈文文体的要求是 声调、敷藻、裁对、隶事。
18.孔稚圭《北山移文》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19.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赋 的格律化与_新体诗 的盛行。诗歌律化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20.在南朝陈的后期,以 萧纲_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 宫体诗。
21.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 笔 ”。
22.吴歌产生于以_南京_中心的一带江南地区。
23.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 山水诗 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24.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 志人小说 两大类。
25.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七言歌行诗 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6.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
27.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 庾信_。28.杜甫诗云“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人是 庾信_。
29.《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 咏史》,指的是左思_。30.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31.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 五言诗。32.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_潘岳和陆机。
33.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_。
34.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35.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建安诗风。36.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_。
37.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38.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鲍照。39.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40.志人小说内容包括笑话、野史、逸闻轶事。41.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咏荆轲》。42.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43.“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大量记载。44.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_曹操_。45.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_曹丕_。
46.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左思。
47.《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 郭璞。48.《哀江南赋》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49.“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 鲍照_。50.把“进求利”、“晋爵赏”的封建士人比成“裈中之虱”的妙喻出自《大人先生传》。51.“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指的是 谢朓 诗歌清新明丽之美。52. 谢朓_的新体诗,标志着诗歌“意象”化的重大进程。53.“大人先生”的原型是_孙登。
54.《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_颜延之_的诗歌。55.龚自珍诗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对 陶渊明 的评价。
56.白居易用“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来评价 谢灵运 的创作特色。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白马篇》中的名句。58.被朱熹评论为“盖魏之赋极此矣”的赋是《芜城赋》。59.《玉台新咏》是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60. 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二、名字解释
1.建安风骨: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3.《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4.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大小谢: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谢聎,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
6.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7.太康文学:“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其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四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挚虞等。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8.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9.四声八病: 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颐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10.竟陵八友: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肖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垂并游焉,号曰‘八友’。”这些人中,沈约、谢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流。
11..徐庾体: 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闻名。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化,显得苍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相似之处。唐代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曾概括“徐庾”的特色为“流丽”,这是就诗来说的。就骈文而论,则专指徐陵和庾信两人。他们比前辈沈约、任昉等,更讲究用典,写得更丽逸,但由于过份拘泥于典故,有时个别文句欠通顺,影响了文章的流畅。
12..北地(北朝)三才: 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13.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14.骈文: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15.骈赋: 骈赋,又称“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
16.志人(轶事)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17.邺下文人集团:汉献帝建安年间,实际执政者曹氏父子同时又是诗文领袖,他们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作家——“七子”、蔡琰、邯郸淳、吴质、路粹等在都城邺形成了一个文人集团(艰难时世,内容充实,慷慨悲歌,以风骨著称),作品反映社会**与民生疾苦,悲天悯人,表现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金瓯的使命感。
18.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是对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19.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20.游仙诗: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
2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二、简答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是什么?(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地追求。
2、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征是什么?
(1)主要内容: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者写树木花草由反话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有的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有的则抒发自己的壮志。
(2)艺术特征:<咏怀诗>风格特征是质直而曲折,明朗而又晦涩。意旨时常难以把握。钟嵘评价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方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在形式上继承了《诗经》比兴寄托、象征寓意的手法,在情感上又带有浓厚的楚辞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于抒情,工于比兴和象征,精于用典。
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有什么不同?
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前一类作品如《斗鸡》、《公宴》、《侍太子坐》等,描写游乐宴享之事,内容比较空虚浮泛。另一类作品有《泰山梁甫行》、《送应氏》等。从这些朴素而真实的描写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对下层百姓所怀有的同情。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篇》、《杂诗》等 6首。
4、鲁迅为什么说陶渊明的《咏荆轲》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咏荆轲》是一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一改诗人平淡的风格。“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虽无诗人其他诗篇中的婉转从容之妙,却更有胸胆开张、放声呐喊之豪。“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提”字尽展侠士雄风,白马在广阔的原野上长啸,更添慷慨之气。雄、危、猛、冲一系列掷地有声的字眼,如海潮激荡心潮,如岩流推涌热血。“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写群英之悲、之哀、之寒,更显出英雄之壮。“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义无反顾,气吞山河。“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刺秦过程,仅仅四句,意尽言止,侠士风采,在“豪主正怔营”里已完全展现,留下的是千古遗憾,千古吟叹。《咏荆轲》诗中的豪放热情,是诗人心中长期郁积的愤世情绪在易代失主后的强烈爆发。
5、简述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
(1)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陶渊明的作品就是魏晋玄学渗入文学的结果(2)玄学家关于意、象、言的讨论为后来的意象理论、意境理论奠定了基础(3)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玄学则是这一历史转变的理论基础。
6、简述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文学。
(1)想象世界的丰富。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只有今生此世,佛教带来了三世,因果轮回,三界五道的观念。(2)故事性加强。佛经记载的大量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根据梵语的拼音法产生了反切,四声的发现,始自南朝宋代周禺页。(4)词汇的扩大。如“姻缘”“境界”。(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真与空的观念、心性的观念等。
7、谈谈《木兰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思想性: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其可贵。艺术性:(1)描写有简有繁,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2)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3)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如百川归海,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
8、陶渊明与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上有何异同?
他们却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陶渊明结束了一个时代,谢灵运开启了一个时代。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高峰。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写意转到摹象。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主要是写意,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在谢诗里,山姿水态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穷貌极物成为主要的艺术追求。谢灵运讲究炼字,喜用骈句,注意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2)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陶渊明运用象征、暗喻等手法赋予陶诗启示性。谢灵运的诗歌语言是写实性的。他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9、谈谈你对宫体诗的认识。
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也就是说,宫体诗是一种有特定内容和风格的宫廷文学。宫体诗最早缘起于人们对徐摛诗体的称呼,以其流行于太子的东宫而得名,这类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声律。宫体诗的主要作者就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干、庾肩吾、徐陵等,在宫体诗中乐府是一个很重要的体裁。受六朝绮丽文风影响,对形式美追求。内容受佛教影响。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贡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哥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至于其语言的风华流丽、对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影响:开拓诗歌的新题材;增加了诗的表现内容;审美意识的变化导致对女性外在美的重视。总之,在中国审美意识的发展和诗歌艺术的进步方面,南朝宫体诗对女性外在美的大胆刻画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促成了人们对诗形式美的重视和自觉追求,它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
10、鲍照《拟行路难》18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表达对封建门阀统治的愤慨不平,和离别相思、宦途失意的感情;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四、论述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曹操:(1)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3)多以四言诗写汉末**,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4)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曹丕:(1)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2)《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3)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植:(1)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2)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3)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神美。(4)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
2、结合文学史的实际,论述一下齐梁诗的功与过。过:内容主要描绘「月露之形」、「风云之状」,题材十分狭窄。形式上「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李谔《上隋文帝书》),专在词藻、音韵、对仗上下功夫。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
功:由于齐梁诗人的诗句开始注重平仄声字的协调,而且大量用对偶句式入诗,这就 使我国诗歌在写作技巧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作了前导。
3、默写并分析曹操诗《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诗第一二节语气婉转,情味深细,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愿。“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与前诗形成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最后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这首诗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
4、南朝梁锺嵘在《诗品》卷上评价阮籍:“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这段评价的理解。
5、分析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对阮籍、左思的继承。
6、举例说明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谢灵运的文字工夫所要捕捉的“事物”有两层,第一层是他所观察的大自然,第二层则是那个正在观察大自然的“我”。而谢眺则与谢灵运相反,虽然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有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做客观描绘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书法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7、骈文与散文、赋有何区别?为什么南朝骈文得到很大的发展。
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骈文和赋的界限,古代骈文家在写作中是意识到了的。如陆机《豪士赋》、庾信《哀江南赋》,前有序,为骈文,序之后才是赋的本体。只要读过这类文章,就不难发现其间的区别。序不押韵而赋押韵,序句参差而赋句整齐。骈文学从刘勰的《文心雕龙》之《丽辞》算起,已有1500年漫长的历史了。宋代以王铚《四六话》、谢伋的《四六谈麈》》等人的四六话著作为标志,标志骈文学的初步形成
从文体角度考察,骈文、散文都是就其语言方式的大致概括,古人并没有当作具体的文章类别来使用,它们的名称出现都比较晚。“散文”一词最早使用于南宋,与之相对的是“四六文”〔2〕。“骈文”一词使用于清代,与之相对的是“散文”或“散体”。以“四六”作为骈文专集之名始于唐末李商隐的《樊南四六》,继后,北宋欧阳修、夏竦等人亦将其所作骈文列为专集以四六名之。南宋始有专论骈文的著作如王铚《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杨囦道《云庄四六余话》,与诗话词话同列。然而,四六文并不完全等于骈文。六朝前期,骈文多用四言单句对。梁陈以后,多用四六言隔句对。唐代骈文以四六为正宗,宋骈爱用三句以上长联,清人也有学魏晋之四言骈体者。所以,后来的“四六文”实际上是骈文的概称。
.興盛原因~1 受前代作品影響 楚辭-多用偶句
兩漢-辭賦興盛,注重形式美 東漢-刻意用對偶句 受君主和貴族的提倡
宋文帝-立儒、玄、文、史四館;
宋明帝-分儒、道、文、史、陰陽五科,使文學的地位獨立。梁武帝父子、陳後主-刻意提倡文學,令文學趨向形式化。文學概念的進步
興盛原因~2 繼承前代的駢偶手法。
作為一種修辭手法,駢偶句式在先秦時期巳經出現了。
但在西漢以前,作家還只是偶然採用駢偶句式,未達到刻意經營的階段。至東漢時期,因為受到辭賦排比整齊句式的影響,駢偶成分進一步增加。到建安曹魏時期,文人逐漸自覺地大量運用駢文的修辭手法,以增加語言的對稱美,駢文也就跟散文日漸分途,蓬勃地發展起來了。
興盛原因~3
文章的功用,不外記述事物,傳達情感思想。表達的時侯,必須具有美感,才使人感動或信服。上古的人,重意見的陳述,隨手為文,或用散句,或用對偶,都是順其自然,沒有刻意的偏求。《左傳》是散文,間中也有偶句。《禮記》中《禮運》《儒行》等篇,偶句便更多。至於《老子》、《荀子》、《管子》、《韓非子》的偶句,更加不勝枚舉。到了戰國、兩漢,騷體、賦體流行,文詞的鋪張華麗,成為風尚,可說是駢文的先聲。
君主貴族提倡。
南朝代君主和貴族,大多愛好文學、提倡文學,有的還能夠創作或批評。這些君主和貴族,耽於逸樂,過著奢侈委靡的生活。這種生活風氣影響及於文學,於是貴族把文學視為宮廷的裝飾和消遣,因此產生崇尚形式美的綺麗文風,只講求文字的雕琢、聲律的諧協,而忽略了文章的內容。例如梁簡文帝曾公開提出理論﹕「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與當陽公大心書》)君主既然提倡浮豔委靡的文章,文人自然投其所好,致力寫作詞藻華麗、形式精美的駢文。於是駢文的創作便乘勢而興了。
純文學觀念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代,中國文學批評風氣很盛,文學理論也趨於精密,對文學作品的分類也趨於細緻明晰。於是文學作品便有「文」、「筆」之分,而且文人大多重文輕筆。《文心雕龍.總術》說﹕「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就體制而言,「文」是重視詞藻、聲律等形式之美的韻文,「筆」是以達意為主、不重詞藻聲律的散文﹔就性質而言,「文」是純文學的作品,「筆」則主要是實用的文字。由於文學觀念分類明晰,而文士又重視純文學的韻文,刻意追求文學形式的精美,因此駢文便曰趨興盛了。
聲律理論的發展。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音韻協調完全是出於自然,並無人為的規限。到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時人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對中國文字讀音的辨別趨於精密嚴謹﹕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南朝齊代永明年間,聲律理論興起,著名詩人沈約把聲律論用於文學創作上,分漢字的聲韻為「平仄」(平即平聲,仄即上、去、入三聲)﹔寫作詩文,必定講求平仄相協。影響所及,文士更重視聲律音韻的運用,於是追求聲韻之美的駢文更趨興盛。
儒家衰微的影響。
儒家向來重視宗經載道的原則,要求文學須宣揚道德教婦、戀人等七類人的離愁別緒。不同身分的人物有不同環境和感情’寫來纏綿排惻,淒楚動人。賦的開頭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一句引起全文,統攝全篇﹔未段則以「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作結。首尾照應,結構緊密,情味濃厚深長。
總之,《恨賦》刻畫出人類難以避免的死亡和失意的遺憾,同時也曲折地表達了士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別賦》寫出生離死別的痛苦,也反映出南北朝戰亂頻仍、災難深重、生靈塗炭的時代特點。所以這兩篇作品向來受到文人的推崇讚賞。此外,陶宏景《答謝中書書》、吳均《與宋元思書》,都是傳誦千古的山水名篇,風格雅淡,文字清麗,可以和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比美。丘遲《與陳伯之書》勸喻北朝大將軍陳伯之背棄北朝、投奔南朝,是一篇情理並勝的美文。
8、试举例说明南朝民歌语言运用上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1)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2)语言清新自然(3)情感细腻缠绵,浪漫哀婉(4)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艺术境界: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第四篇: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集
两汉文学
一、填空题: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2、两汉时期,士大夫文坛上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是散文和。
3、西汉初期,为适应总结秦王朝灭亡教训的政治需要,文坛上最先兴起的文体是。
4、西汉初期政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西汉后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桓宽的《 》。
6、东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比较价值的是王充的《 》。
7、东汉的政论散文除王充的《论衡》外,比较尖锐地批判现实的作品还有王符的《 》和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
8、东汉晚期,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中出现了抒情散文这种新题材类型,有代表性的是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
9、西汉初期贾谊的赋《 》和《鵩鸟赋》可以视作从楚辞到汉赋形成的过渡之作。10.枚乘的《______________》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11.西汉前期最著名的汉大赋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
12、东汉晚期的赋以抒情小赋为主,代表作家是 和赵壹。
13、张衡的《 》描写了退隐田园的乐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田园题材的作品。
14、《史记》原名《 》,东汉末期始被称为“史记”。
15.司马迁的《史记》由本纪、表、书、、列传五个部分构成。
16、东汉前期的《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7、“汉乐府民歌”是汉王朝音乐机构“ ”所采集的民间歌词的统称。
18、“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中,以《 》和《陌上桑》艺术成就最高。
19.有姓名可考的文人五言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宋子侯的《董桥娆》和辛延年的《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十九首”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 》。
二、单项选择题:
1、.贾谊的《过秦论》和《 》是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
2、鼌错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 》。
(1)、论贵粟疏(2)、陈政事疏(3)、潜夫论
3、汉武帝时期的《 》是一部以黄老道学为理论基础的资政著作,它构建了一个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包容在一起的庞大理论体系。
(1)、治安策(2)、淮南子(3)、吕氏春秋
4、西汉政论散文的风格转变是从东方朔开始的,他前期的《应诏上书》辞气纵横,后期的《 》却牢骚满腹。(1)、治安策(2)、潜夫论(3)、答客难
5、《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太初年间约三千余年的历史。(1)、秦始皇(2)、汉文帝(3)、汉武帝
6、班固的《汉书》体例上模仿《史记》,但将“世家”并入“列传”,将“表”改为“ ”。(1)、志(2)、书(3)、论
7、东汉末期开始出现抒情散文,著名的是 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1)、秦嘉(2)、蔡邕(3)、赵壹
8、一般认为,汉赋是从楚辞发展而来,西汉初期 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可视作从楚辞向汉赋的过渡。(1)、司马相如(2)、陆贾(3)、贾谊
9、司马相如之后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汉宣帝时期的王褒和西汉末期的。(1)、东方朔(2)、扬雄(3)、枚乘
10、汉代小赋的写作是从汉宣帝时期的 开始的,他的咏物小赋《洞箫赋》风格不像大赋那样板滞。(1)、王褒(2)、扬雄(3)、枚乘
11、东汉前期的赋作题材有所扩大,出现纪行赋如班彪的《北征赋》、述志赋如冯衍的《显志赋》,还有班固的以描写都市繁华景象为主的《 》。
2(1)、二京赋(2)、两都赋(3)、三都赋
12、东汉中期的赋作抒情成分增加,比较著名的有 的《长笛赋》和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并开始形成个人的风格特色。(1)、扬雄(2)、张衡(3)、马融
13、东汉后期的赋作以抒情小赋为主,代表作家有张衡、赵壹等。其中赵壹的 《 》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1)、二京赋(2)、刺世疾邪赋(3)、思玄赋
14、汉王朝的音乐机构“乐府”大规模采集民歌是从 时期开始的。(1)、汉高祖(2)、汉文帝(3)、汉武帝
15、最早记录“汉乐府民歌”作品的是南朝 的《宋书·乐志》。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有所增广。(1)、沈约(2)、谢灵运(3)、陶渊明
16、按郭茂倩的乐府歌曲分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杂曲”三类歌曲中,其中“ ”歌中保存最多。(1)、相和(2)、鼓吹(3)、杂曲
17、刘兰芝是“汉乐府民歌”著名叙事诗《 》中的人物。(1)、陌上桑(2)、孔雀东南飞(3)、白头吟
18、的《咏史》是现存有姓名可考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诗。(1)、班固(2)、张衡(3)、辛延年
19、东汉晚期 的《赠妇诗》、《留郡赠妇诗》情感充沛,艺术表现上也有一定技巧。(1)、辛延年(2)、宋子侯(3)、秦嘉 20、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产生于 时代。(1)西汉哀平(2)、东汉章明(3)、东汉桓灵
三、名词解释题:
1、贾谊
2、鼌错
3、《淮南子》
4、《史记》
5、司马迁
6、汉赋
7、《七发》
8、司马相如
9、扬雄
10、《盐铁论》
11、《汉书》
12、班固
13、王充
14、张衡
15、秦嘉
16、“汉乐府民歌”
17、《孔雀东南飞》
18、《陌上桑》
19、文人五言诗 20、“古诗十九首”
四、简答题
1、简要概述两汉文学发展情况。
2、简要概述西汉前期政论散文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情况。
3、简要概述两汉辞赋发展情况。
4、简要概述两汉散文发展情况。
5、简要概述两汉乐府民歌的发展情况。
6、简要论述两汉文人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7、简要概述司马迁的生平与思想。
8、简要概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9、简要论述《史记》的艺术表现手法。
10、简要论述从《左传》到《史记》的史传体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变化。
11、简要概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2、简要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13、简要论述《孔雀东南飞》的主要艺术成就。
14、简要概述“古诗十九首”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与“汉乐府民歌”的联系。
15、简要概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6、简要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五、论述题
1、联系具体作品,论述两汉辞赋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变化。
2、联系具体作品,论述两汉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变化。
3、联系具体作品,论述《史记》的主要思想内容。
4、联系具体作品,论述《史记》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5、联系具体作品,论述《史记》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6、联系具体作品,论述“汉乐府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7、联系具体作品,论述“汉乐府民歌”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8、联系具体作品,论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9、联系具体作品,论述文人五言诗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变化。
10、联系具体作品,论述“古诗十九首”的主要思想内容。
11、联系具体作品,论述“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12、联系具体作品,论述“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13、联系具体作品,试述两汉时期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变化情况。
中古文学习题集之一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题:
1、三国时期的“三曹”指曹操、_________和曹植。
2、“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_________、徐干、阮禹、应瑒和刘桢。
3、曹丕的七言诗《 》艺术成就突出,被称为“七言之祖”。
4、建安时期,被称为“建安之杰”、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5、正始时期的“竹林七贤”中,以____________和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6、太康文坛当时最富盛名的作家是,他的诗已开始注意对偶和平仄。
7、太康文坛上能够继承建安风骨的杰出诗人是。
8、东晋后期开创了“田园诗派”的伟大诗人是。
9、《______________》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
10、《 》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11、刘宋初期的诗人 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12、南朝宋齐时期,谢灵运和谢脁的山水诗、的乐府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3、南朝齐武帝萧赜时期,出现了自觉讲求声律、风格清怨工丽的“永明体”,以 最为著名。
14、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大力提倡下,庾信、徐陵等人形成了以写宫廷猎艳生活为主、风格轻靡颓废的“ ”。
15、___________是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著名诗人。
16、庾信后期的赋,以《 ___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17、是南朝优秀的骈文家,他的《别赋》最为著名。
18、的《后汉书》在文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9、北朝 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文笔生动,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0、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以干宝的《 》最为著名。
21、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佚事小说)以刘义庆的《 》最为著名。
二、单项选择题:
1、建安时期最为本色的诗人是,他的诗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 是用质朴的形式披露自己的胸襟。(1)、曹操(2)、曹丕(3)、曹植
2、建安时期,以曹丕称帝为界,在创作上风格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著名 作家是。
(1)、孔融(2)、曹植(3)、王粲
3、建安时期,与“建安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女作家是。(1)、张华(2)、陈琳(3)、蔡琰
4、“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他能诗善赋,刘勰称他为“七子之冠冕”。(1)、孔融(2)、曹植(3)、王粲
5、“建安七子”中的 以诗著称,在当时名气很大,与曹植齐名并称。(1)、刘桢(2)、陆机(3)、徐干
6、曹植的赋以《 》最为著名。
(1)、哀江南赋(2)、两都赋(3)、洛神赋
7、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创造了比较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言诗 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对后世作家影响很大,陶渊明、庾信、陈子昂、李白都仿此作成组的咏怀诗。(1)、曹操(2)、王粲(3)、阮籍
8、嵇康的《 》是一篇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反名教思想的散文。(1)、大人先生传(2)、五柳先生传(3)、与山巨源绝交书
9、和张华是西晋初年的著名诗人,他们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1)、王粲(2)、阮籍(3)、傅玄
10、太康文坛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等一批作家,其中“三张”指、张协和张亢。(1)、张华(2)、张载(3)、张衡
11、左思的《 》八首是他诗歌的代表作。(1)、咏怀(2)、咏史(3)、杂诗
12、西晋覆灭后,在敌后并州率兵坚持抵抗的著名诗人是。(1)、陆机(2)、张华(3)、刘琨
13、陶渊明的辞赋中,以《 》最为人称道。(1)、哀江南赋(2)、归去来辞(3)、洛神赋
14、南朝宋初期的 大力开拓山水诗,山水诗从此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1)、陶渊明(2)、谢灵运(3)、郭璞 ,15、刘宋时期的 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为七言诗的发
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七言及五言乐府,对李白、杜甫、高适、岑参有 很大的影响。
(1)、鲍照(2)、谢脁(3)、何逊
16、“永明体”作家中,风格清新、成就最高的是。(1)、谢灵运(2)、谢脁(3)、郭璞
17、南北朝时期骈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1)、鲍照(2)、江淹(3)、庾信
18、《洛阳伽蓝记》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文献,它的作者是北朝的。(1)、郦道元(2)、颜之推(3)、杨衒之
19、南朝乐府民歌《 》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1)、陌上桑(2)、木兰诗(3)、西洲曲 2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是。
(1)、华丽铺陈(2)、简约隽永(3)、质朴浅易
三、名词解释题:
1、“建安风骨”
2、“三曹”
3、曹操
4、曹丕
5、曹植
6、“建安七子”
7、王粲
8、“正始文学”
9、阮籍
10、“太康文学”
11、陆机
12、左思
13、刘琨
14、陶渊明
15、田园诗
16、《归去来辞》
17、南朝乐府
18、《西洲曲》
19、北朝乐府 20、《木兰诗》
21、山水诗
22、谢灵运
23、鲍照
24、“永明体”
25、谢脁
26、庾信
27、《哀江南赋》
28、“宫体诗”
29、《搜神记》 30、《世说新语》
四、简答题
1、简要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情况。
2、简述建安时期的诗歌发展情况及其艺术风格。
3、简要概述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
4、简要概述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5、简要概述阮籍诗歌的艺术特点。
6、简要概述左思诗歌的艺术特点。
7、简要概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8、简要概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9、简要概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10、简要概述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
11、简要概述谢脁诗歌的艺术特点。
12、简要概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
13、简要概述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4、简要概述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5、简要概述“永明体”的形成及其主要艺术特点。
16、简要概述“宫体诗”的形成及其主要艺术特点。
17、简要概述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发展情况及其艺术特点。
18、简要概述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发展情况及其艺术特点。
五、论述题
1、联系具体作品,论述建安时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2、联系具体作品,说明曹植诗歌艺术风格的变化情况。
3、联系具体作品,论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4、联系具体作品,论述陶渊明田园诗所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
5、联系具体作品,论述陶渊明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6、联系具体作品,对比分析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7、联系具体作品,论述从建安时期到南朝末期的诗歌艺术特色的变化情况
一、怎样学习古代文学史?
1、掌握发展脉络 诗歌:
可从表现内容(题材内容、情感内容两方面)、体裁特点、语言特色、艺术手法、意境创造等方面的发展中进行梳理。例如:
(一)先秦诗歌的发展脉络:
(1)、远古谣谚――《古弹歌》、《蜡辞》、《周易》中的歌谣等,大部分是二言体,表现的是上古初民的生活和愿望,这是中国诗歌的原始状态。其特点是语言简单、节奏简短、有简单的押韵要求,也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象征、白描等艺术表现手法。
(2)、《诗经》――比较全面地表现了从商代中期、历经西周、直到春秋中期黄河流域先民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情感体验。体裁上是成熟的四言体。语言简洁,讲究押韵,节奏和谐、琅琅上口。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艺术修辞手法,特别突出的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出色运用,尤其是“兴”(暗喻、象征)的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代表手法。《诗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已进入成熟阶段。
(3)、“楚辞”――“楚辞”尤其是屈原的诗作,是先秦诗歌继《诗经》后的又一个高峰,它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集体吟唱到个人创作的转变。楚辞是杂言体,是四言体向五言体转变的过渡阶段。楚辞表现的是具有时代感的个人情感,并将这种个人情感发挥到极致。楚辞的语言运用极为出色,华丽的词藻与浪漫的环境、深沉的情感水乳交融,拓展了汉语言的表现空间和暗示功能。其象征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胆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联想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散文:
可从思想内容(题材)、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叙事模式、原则、人物形象刻划手法、论述模式、原则)等方面的变化中进行梳理。例如:
(二)先秦散文的发展脉络:
历史散文:《周易》、《尚书》(早期,纪事简略而不完备、体裁单
一、体例杂乱、)――《春秋》(过渡期,纪事简略但注重完整性,编年体)――《左传》、《国语》、《战国策》(成熟期,叙事模式从依时而述转向依地而述、依人而述,集中叙事,语言风格从纡徐婉曲转向铺张扬厉,人物形象刻划手法从比较注重材料选择、个性特点发展到全方位进行刻划。)
诸子散文:《老子》、《论语》(春秋晚期、诸子散文的早期,语录体、对话体、格言式,不注重论辨,语言简朴)――《墨子》(战国早期、过渡期,初步转向论辨体,注重逻辑,但语言仍质朴。)――《庄子》、《孟子》(战国中期、成熟期、《庄子》为诸子散文的顶峰,既注重论辨又注重文采。)――《韩非子》、《荀子》(战国晚期、发展期,特别注重说理和修辞。)
(三)两汉诗歌的发展脉络:
“汉乐府民歌”(西汉早期和中期:房中乐、文人乐府-汉武帝收集民间乐府-东汉乐府歌辞,从适应统治者的政治娱乐需要转向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和生活情感,汉乐府民歌感情充沛、想象奇特、人物鲜明、语言简洁自然而又清新活泼,与早期民歌不同的是语言情韵兼致,因而刺激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文人拟乐府歌辞(从模仿到注重语言修饰)――文人五言诗(开始新诗体的创新)――“古诗十九首”(情感深沉、注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成熟的五言体,语言清新自然而又洗炼典雅,注重艺术意境的创造。)
(四)两汉辞赋的发展脉络:
西汉前期:贾谊《吊屈原赋》(雏形期,刚从宋玉赋转型)――枚乘《七发》(定型期,叙事单一,注重语言的铺排,以铺陈写物为中心。)――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成熟期,词藻华丽、注重夸饰,内容空洞)
西汉后期:王褒(西汉中期、歌功颂德,但出现咏物小赋)、扬雄(西汉晚期、注重模仿前人,没有个性和创造性。)东汉前期:班彪《北征赋》、班固《两都赋》、冯衍《显志赋》(以大赋为主,歌功颂德、道德说教,但题材有所扩大)东汉中期:马融《长笛赋》、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抒情成分增加,开始注意个人情感,富有想象力。)东汉后期:张衡《思玄赋》《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以小赋为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批判社会现实。)
(五)两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西汉前期:政论散文为主,关注社会重大政治问题。代表作家是陆贾、贾谊、鼌错,词气纵横,笔力雄健。注重说理,高屋建瓴。
西汉中期:一是体系完整的政论散文,代表作品是《淮南子》(道家思想的综合)、《春秋繁露》(儒家思想的体系化表述)。从庞大的思想体系中进行透彻的说理。二是历史散文,代表作品是《史记》,深入地总结政治历史经验。
西汉后期:散文式微,代表作家是刘向、扬雄,转向对典故、文字的追逐,旁征博引,词气淤塞。
东汉前期:政论散文走向平实化,代表作品是桓谭《新论》、王充《论衡》。从生活常识对社会文化各方面进行批评,语言质朴,明白晓畅。历史散文走向专业化,出现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态度严谨,语言典雅。
东汉后期:政论散文走向批判现实,代表作品是王符的《潜夫论》,词气激愤。出现抒情散文,代表作品是秦嘉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情感深沉,言词委婉。这是中国古典散文的一个新的类型。
2、掌握重点
掌握重点作家作品,对重点作家,要了解其生平思想、了解其作品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重要作品,要了解其产生的时代特点,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例如:
先秦文学的重点: 诗歌:
1、《诗经》的内容、时代特色、艺术成就(成熟的四言体,篇章结构,语言风格,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等)、地位(第一部诗歌合集,标志着中国诗歌的成熟)、影响(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论述)
2、屈原及其作品《离骚》、《九歌》、《天问》、《九章》,作品的主要内容、艺术风格(语言瑰丽)、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艺术意境(情景交融、情韵悠长)、地位(第一个诗人、开创新时代)、影响(语言、意境创造、理想追求、爱国主义、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散文:
1、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特别是《庄子》(思想内容,想象力,篇章结构:回翔往复、形散神不散,语言特点:绚丽多姿、生动传神,意境创造特点:汪洋辟阖而又深沉婉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完美结合,影响:思想、艺术表现手法,地位)
2、历史散文:《左传》(叙事模式和原则、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影响)、《战国策》(语言特点、文采、气势、人物刻划、文学虚构、影响)两汉文学的重点: 诗歌:
1、“汉乐府民歌”(内容,生活气息,情感表现特点:感情充沛、淋漓尽致,想象奇特,人物鲜明,语言:简洁清新、情韵兼致,影响)
2、“古诗十九首”(内容,情感表现特点:深沉,意境创造特点:习见景物表现委婉的感情,语言特点:委婉洗炼,影响)散文:
《史记》(主要思想内容,意境创造特点: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篇章结构:内容情感气势融为一体、节奏起伏跌宕,材料取舍: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人物刻划:细节典型化、口语个性化,叙事语言特点:简练明畅、引而不发,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点:
1、重点作家作品:曹植、陶渊明、《西洲曲》、《木兰辞》
2、重要文学现象:建安文学、山水诗、田园诗、永明体、宫体诗、小说(产生时代,代表作家、风格特点、影响)
二、怎样写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作家、作品和专有名词(一般是一种文学现象),各有不同的要求、要点。
1、作家:
要点:(1)生活的时代、简单的生平。(2)主要作品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这两点要求简短,高度概括)。(3)艺术特色及成就(要求稍微详细,可从语言风格、情感表现特点、表现手法、意境创造等方面概括)。(4)地位及影响(要求简短)。例: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期魏人。他一生以其兄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一个贵介公子,作品主要表现了对建功立业的追求,以《白马篇》为代表。后期备受压制和迫害,作品主要表现了他苦闷悲愤的心态,以《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洛神赋》为代表。曹植的作品前后风格变化很大,前期亢奋雄奇,后期沉郁愤懑。他的诗歌吸收并发展了汉乐府民歌和汉末文人古诗的艺术特点,描写细致、词藻华丽、注意对偶和音韵,工于起调,善为警句;能够将细致的景物描写与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他的辞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与浪漫色彩很浓,也有较高的的艺术价值。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其艺术手法尤其是雕琢词藻的特点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作品:
要点:(1)产生的时代及作者简介。(2)主要内容。(3)艺术特色及成就。(4)地位及影响。例:
《庄子》:该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哲学论著的汇编。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一度做过小官,大半生隐居。他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庄子》是庄周哲学思想的表述和阐发,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也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因此,他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根出发,建立了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伦理观和政治观在内的一整套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奔放驰骋、自由联翩的想象力;二是绚丽多姿、生动传神的语言艺术;三是回翔起伏、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结构;四是汪洋辟阖而又深邃婉曲的艺术意境。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由奔放、汪洋恣肆、神奇瑰丽、恢诡谲怪的艺术风格。《庄子》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完美结合的典范,文体上也完全脱离了语录体散文的窠臼,艺术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因此,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的崇尚自然的思想、放达阔大的胸襟、遗世独立的人格以及高超深妙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代作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专有名词
要点:(1)文学现象出现的时代及形成过程,主要作家、作品,专有名词的来源。(2)主要内容。(3)艺术特色及成就。(4)地位及影响。例: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期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萧统将失去乐调和作者姓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诗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由于这十九首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比较接近,在古诗中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作品群,所以后来人们一直沿用了这个名称。“古诗十九首”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作者可能是当时游学求宦的中下层士子。内容主要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和人生失意的苦闷悲哀之情。“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特别深沉,有一种植根于生命深处的悲凉。在艺术意境创造上,擅长用习见, 的景物和生活场景来抒发深沉的感情,将内心情感与外在世界完美地契合到一起,创造出含蓄蕴藉、言近意远的艺术意境。语言风格既朴素自然、单纯清新,又高度洗炼、言简意赅。其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个体意识标志着文学创作主体审美观念的成熟。它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在表现技巧、语言风格、体裁形式、意境创作和审美观念等各个方面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为五言诗的定型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它上承《诗经》、“楚辞”,下启魏晋隋唐,在思想上和艺术形式上都为魏晋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三、怎样写简答题?
写简答题要求写出要点即可,它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描述一定时段的文学发展脉络。(2)简单描述某种特定的文学现象。(3)简要概述或分析作家作品的某些特点。回答不同的问题时,要注意不同的要求。第(1)类:
要点:这是比较典型的史论题,回答时要有史有论。(1)列举主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2)它们发展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变化及其原因,可以按时间为序描述,亦可把两方面分开进行描述)。例:
请简要概述先秦两汉诗歌的发展情况。答:(要点)
先秦诗歌的源头是远古谣谚,例如《古弹歌》、《蜡辞》、《周易》中的歌谣等,大部分是二言体,表现的是上古初民的生活和愿望,这是中国诗歌的原始状态。其特点是语言简单、节奏简短、有简单的押韵要求,也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象征、白描等艺术表现手法。到春秋中期《诗经》编成时,中国诗歌已经走向成熟。在表现内容方面,《诗经》已能够比较全面地表现先民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情感体验。体裁上是成熟的四言体。语言上开始讲究押韵,节奏和谐、琅琅上口。并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艺术修辞手法,特别突出的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出色运用,尤其是“兴”(暗喻、象征)的手法,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代表手法。春秋后期至战国中期,由于战乱和理性的过度膨胀,诗歌创作在北方失去了作者和传播者,情感的喷发出现在相对平静的南方楚国,这就是“楚辞”的出现。“楚辞”,尤其是屈原的诗作,是先秦诗歌继《诗经》后的又一个高峰,它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集体吟唱到个人创作的转变。在体裁上,楚辞是杂言体,它是四言体向五言体转变的过渡阶段的产物。楚辞表现的是具有时代感的个人情感,并将这种个人情感发挥到极致。楚辞的语言运用极为出色,华丽的词藻与浪漫的环境、深沉的情感水乳交融,拓展了汉语言的表现空间和暗示功能。其象征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胆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联想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汉王朝建立后,文人在欣赏“楚辞”、仿作“楚辞”之余,却循着宋玉的创作道路,将“楚辞”散文化,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汉赋”,随后经学社会的建立,更使诗歌创作走入了低谷。诗歌创作因此走向民间,这就是“汉乐府民歌”的兴起。汉乐府民歌从适应统治者的政治娱乐需要最终转向了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和生活情感,它以充沛的感情、奇特的想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清新自然而又情韵兼致的语言、浓郁的生活气息,刺激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文人开始拟作乐府歌辞,从早期的简单模仿到注重语言修饰)最后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文人五言诗,这种新诗体的最高成就就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情感深沉,注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清新自然而又洗炼典雅,注重艺术意境的创造,体裁上也是一种成熟的五言体,为诗歌创作树立了新的, 典范,为魏晋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来临准备了条件。第(2)类
要点:(1)该种文学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原因。(2)形成过程。(3)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3)主要艺术成就及特色。(4)地位及影响。第(3)类
要点:(1)简要概括作家或作品产生的时代和历史地位。(2)列举主要内容或主要艺术特色。列举时要举例说明,但不必作详细分析。
(第2、3类与名词解释相近,但更详细一些。)
四、怎样写论述题?
论述题的类型与回答方式与简答题相近,但回答时一要更详尽,二要举例详细分析,三要更注意逻辑关系(例子与要点之间的联系)。
第五篇:填空、简答、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史
填空题
1、秦代唯一的散文家是 李斯 他散文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2、汉初著名的政论文作家有 贾谊 和 晁错,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过秦论》和《论贵粟疏》。鲁迅称他们的文章为“西汉鸿文”。
3、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指 陆机 和 陆云,“两潘”指 潘岳 和 潘尼,一左指
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
4、西晋诗坛以陆机 和 潘岳(善写悼亡题材的作品)为代表,其诗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 孙绰 和 许询。对此,《续晋阳秋》《宋书·谢灵运传论》《诗品》皆有一致的看法。
6、嵇康的绝笔诗是《 幽愤诗 》,其散文代表作是《 与山巨源绝交书 》。
7、元嘉三大家是指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8、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述的建安七子指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代表作《登楼赋》
9、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有 志怪 小说和 志人 小说两类,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分别是干宝的《 搜神记 》和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
10、枚乘 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并成为“七体”的开山之作。
11、司马相如以大赋《子虚赋》《上林赋》名世,其骚体赋也卓有成就,骚体之作除《大人赋》外,还有《长门赋》和《哀秦二世赋》。
12、东汉京都大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以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成就为最高。
13、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以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最有名。
14、贾谊的骚体赋以《吊屈原赋》和 《 鵩鸟赋》最为有名。
15、扬雄前期所创作的“四大赋”包括《甘泉赋》 《河东赋》 《羽猎赋》 《长杨赋》。后期辞赋《解嘲》
16、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述行赋在融会古今、抒发历史沧桑感方面有很多新的开拓,按性质可分为治世之作、衰世之作和乱世之作。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17、《文心雕龙·明诗》称“阮旨遥深”,其中“阮”是指 阮籍,其代表诗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阮籍的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风格隐约曲折,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18、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主要可以分为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陶渊明散文的代表作是《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辞赋代表作是《归去来兮辞》。
19、“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除了沈约以外,还有 谢朓、王融。
20、梁代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北朝杰作有: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1、吕不韦招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书是《吕氏春秋》,成书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因其内容驳杂,《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它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加上一篇序文,共161篇,现存160篇。后代又称它为《吕览》。其在文学上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寓言。
2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 史,它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 班固,《汉书》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传记一般认为是《 苏武传》。
2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有 130 篇。
24、《孔雀东南飞》代表着汉代乐府叙事诗所取得的最高成就,诗中详细叙写出 刘兰芝和焦仲卿 的婚姻悲剧。
25、南朝民歌的抒情诗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 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26、齐梁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著者主要有三大文学集团:分别是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27、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28、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两部批评力著。
29、钟嵘《诗品》评曹植诗歌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可以说,曹植诗实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30、根据钟嵘《诗品》所评,“尚巧似”是 谢灵运 和 颜延之 山水诗的共同特征。两人并称“颜谢”。
31、曾经提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诗歌创作主张的诗人是谢朓,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 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
32、保存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诗歌总集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33、“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两诗句作者是 阮籍。
34、“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两句诗作者是 谢朓。
35、南朝时期鲍照开创了 七言体 诗发展的新局面。
36、史学史上的汉魏六朝,“六朝”指 两晋 和宋齐梁陈。
3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史记》。
38、“四史”(或“前四史”)是我国正史中的名著,它们是指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9、“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40、颜延之的代表作为《陶征士诔》
41、中国山水诗派的创始人是 谢灵运。
42、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一般认为是东汉班固写作的《咏史》。
43、扬雄后期的辞赋以《解嘲》为代表。
44、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45、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46、总集的编纂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文选》。
47、庾信后期辞赋的代表作品为《哀江南赋》,深刻地抒写出其“乡关之思”。
48、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借钟山神灵之口,使用赋体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假隐士的形象,并予以嘲讽。名词解释:
1、汉乐府:乐府有两重涵义:1.汉代朝廷设立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叫乐府。乐府负责培训乐工,制定乐谱,搜集和整理歌辞并配以乐曲。2.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的诗歌也叫乐府。到宋代,有人把词叫乐府。元代,有人把散曲叫乐府。
2、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文人所作,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内容或写游子、夫妇及朋友间的相互思念,或者抒写对于人生短促、光阴易逝的焦虑。多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成熟的作品,不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竹林七贤: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有“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都是魏末名士,曾集于山阳竹林,肆意酣游,思想上崇尚老庄,喜欢清谈,但他们对现实矛盾比较关心,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4、永明体(新体诗)是一种诗体名,南朝永明年间周顒发现了四声,诗人沈约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避免声律上的“八病”,以达到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这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因创立于永明年间,故称为永明体,它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古体通向近体的桥梁。
5、宫体诗:梁、陈两代帝王与世族生活腐朽、精神空虚,为了寻求声色的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宫体诗语言形式上雕藻淫艳,绮丽轻华,内容上专事描写闺情和宫中腐朽享乐的生活,尤其喜描写女性的姿态、容色,淫靡颓废,实无可取之处。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
6、汉赋、汉大赋: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文大赋,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描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的生活。其主旨既美且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7、咏怀诗、咏史诗: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曹魏时,王粲、阮瑀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前人评云:“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8、田园诗、山水诗: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
9、西曲:“西曲”就是“西曲歌”,乐府清商曲的一部。“西曲”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时代以齐梁作品居多。“西曲”多写水边旅人思妇的别情离绪,尤多表现船户、商贾生活之作。“西曲”也多是五言四句形式,语言较自然真率。
10、太康体
11、七体
枚乘《七发》以七段成篇为结构体制,自问世后,引起后来诗人的模仿形成专体,《文选》和《文心雕龙》 于赋体之外,别之“七体“。
12、两汉乐府诗
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才子民间,内容主要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和乐生恶死的愿望等。简答题
1、《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
1)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2)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3)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
2、简述贾谊《过秦论》中对比手法运用的具体内容。贾谊《过秦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秦朝兴盛自秦孝公始经历七君百余年,而它的灭亡却只需几个月的时间,今昔形势悬殊。作者在叙写时还加强了力量方面的渲染。
2)把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照。《过秦论》写道:“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而,秦朝传到二世就危机四伏,子婴只当了四十六天的皇帝秦朝就灭亡了,这与始皇最初的愿望相去甚远。
3)把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过秦论》在叙述秦国与六国诸侯争锋的形势时,极力渲染六国的兵精粮足,而对陈胜起义军则突出其素质低劣、武器匮乏,无法与六国相抗。然而事与愿违,强大的六国被秦国灭掉,而秦朝却被陈胜起义军推翻。
3、汉大赋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它们的作品特色是什么? 1)汉大赋的特点是体制宏大;采用问答形式;铺陈文采;歌颂为主。
2)主要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4、简述汉赋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形成期: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
全盛期: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扬雄的《甘泉赋》; 转化期:赵壹的《剌世疾邪赋》。
5、简述两汉乐府诗的叙事手法。
第一,选择富有表现力的镜头;第二,情节比较完整;第三,人物栩栩如生;第四,结构详略得当。
6、简述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乐、爱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7、两汉乐府诗的特色
1)两汉乐府诗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而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 2)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3)叙事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4)在刻画人物方面,塑造出一批批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 5)叙事诗的娴熟技巧,还体现为叙事详略得当,简繁有法。
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6)以寓言叙事也是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
8、《史记》的叙事艺术
1)《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 2)《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3)《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4)《史记》许多篇章的详写和略写,往往对因果律的展示密切相关
5)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
9、《史记》的风格
1)《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雄深雅健的风格 2)《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3)《史记》富有传奇色彩
10、《史记》与《汉书》的不同
《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在于对西汉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 除《世家》外,《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上都是以写单个人为主,《汉书》则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 《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的传记,《汉书》中悲剧人物的数量不如《史记》那样众多 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11、《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晔撰。其特色为: 1)《吴越春秋》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2)《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3)《吴越春秋》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4)《吴越春秋》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1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p16 1)建安年间及魏朝前期的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王粲《七哀诗》刘桢《赠从弟》
2)魏朝后期的正始文学,代表作有阮籍《咏怀诗》嵇康《忧愤》 3)西晋武帝太康前后的太康诗风,代表作有左思《咏史》 4)西晋末年的玄言诗 代表 孙绰 许询 5)晋宋易代之际的田园诗,代表作家陶渊明
6)宋代初期的山水诗,代表作家谢灵运(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7)宋代的七言乐府,代表作家是鲍照;以及南北朝民歌
8)齐梁两代的“永明体”,代表作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9)梁陈两代的宫体诗
13、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14、简述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
第一,社会生活的**;第二,学术思想的变化;第三,文学自身的进步;第四,文学批评的发展;第五,曹氏父子的提倡。
15、“建安风骨”的特征: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
1)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
2)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有三中不同的态度:单纯的哀叹;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3)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风貌
4)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16、陶渊明的思想:
陶渊明的为人准则是“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陶渊明的思想可概括为: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陶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17、简述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时运》《移居》《归园田居》其一。诗歌通过对比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体现出诗人归田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2)有的田园诗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天获早稻》《归园田居》其三。诗歌写出了由仕途归隐田园的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3)有些田园诗写到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其四等。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荒凉衰败的面貌。
18、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他的一大开创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具体分两点: 1)情、景、事、理的浑融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19、简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艺术的差异。(周)
20、鲍照的文学成就最高为诗歌。他将满腔的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发而为诗,因而其诗歌突出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值得称道的是,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诗为主的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1)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 2)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 3)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疾苦 4)山水描写方面的诗
21、大小谢的不同
谢眺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在上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诗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2、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键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23、志怪小说:
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第一、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
第二、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第三、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24.论述左思对咏史诗的贡献
左思的咏史诗内容主要是寒士不平及对氏族的蔑视和抗争,《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所以前人评云:“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钟嵘 评价其诗为“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他的咏史诗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成就。论述题 补: 司马迁《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原则:“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1、司马迁生平三事影响史记写作,写作目的 1)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2)司马迁在20岁时有过漫游的经历
3)“李陵之祸”对司马迁造成形体和精神上的极大创伤
写作目的的转变:前期,司马迁写作《史记》,为的是给西汉及前代历史作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是润色鸿业的自觉行动。经过李陵之祸以后,是在经历了磨难之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抑郁和不平。
2、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
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
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
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3、论述《史记》在人物刻画上的艺术成就。
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复杂的多面体形象,性格因素不会只是一种。《史记》中的人物也是如此,所以往往血肉丰满。如项羽的多重人格特征。李斯的双重人格。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其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方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史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成功,得力于作者运用的方法。第一、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第二、运用细节琐事,体现人物性格。第三、运用“互见法”,为塑造人物服务。第四、运用人物语言,生动传神地体现人物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