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醉里挑灯看剑散文
瑞斋单永辉与我是相交多年的好兄弟,他学的是中文专业,又在书法领域勤耕几十年,不但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是非常的了得。近几年他担任了《草书观察》平台的编委,主笔书坛人物的评论,于是有关书法评论的文章常见于网络,每每读来总让人艳羡不已。出于一种好奇,又加上这样一层关系,前几天我把刚刚练习写的字发了两张照片给他,请他写几句话,想听听他的看法。当时他回复要我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好好想想。几天后他抽空在一个晚上写下了标题为《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古法——观濯堂德良作书有感》的文章,文章的重点落在对用笔方法的思考和对笔画力度的肯定。写文章嘛,老单是勉不了要对我加以褒奖的,但我个人认为还是写得比较真诚的,因为他比一般人更加了解我。
卜姐在长沙非遗馆开了个小店,店名叫禅雅小屋,牌匾是我写的,装裱的原稿。店里陈列的主要作品是她从印度进的唐卡,看上去确实品种显得太单一了。卜姐曾几次找我想让我写上二三幅书法小品挂在店里让光顾的客人有更多的东西看。我知道卜姐是关心我,她更多的意思是想帮我卖点作品,让我不要只顾着练字,顺便要赚点钱。而我练字又是特别的投入,并且只喜欢临帖,不喜欢写作品,总是觉得学习的时间太少生怕漏掉了什么没有关注得到。所以卜姐每次和我商量的时候我都答应说,好!但都没有付之行动。年前卜姐又一次提起,我都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了!年后回来想想还是去她店里看看,要写就得做到摆放在那里要得体,大小形式要讲究些。去到店里,卜姐泡茶,我和她先生聊天。先生是一个知识分子,工作之余喜欢文玩、集邮,对字画也常有研究,所以我跟他聊天有话题也对路。在我们聊到写字的话题时,卜姐笑着插话说:顾客们走到门口都只看我写的招牌,进门看唐卡的很少,看客们都说这字写的太有力度了!先生起身走到门口再次端详了门匾上的字,对我说,你的字不光是有力,还有味!我说,我在写字的时候是求力不求味的,但我希望自己的字除了有力更能耐品和含味!
卜姐的店内摆放了唯一的一幅书法作品,是一幅小楷。临走时先生想听听我的看法,我说,这字初看不觉得有多好,准确地说是不抢眼,但细心观来能体会到作者的从容与心静,心宽和内敛,是一个不计过往,不惧将来的人。先生说,你说的很对!这是一个修道僧人所书。我说,嗯,应该是这样,修书者修人,修人者修书,二者各主一块,但又无不相互关联和统一。
曾经有一个玩收藏的朋友与我聊天时说,齐白石的字是用生命在写的,他的每一根线条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和生命!当时我就觉得这也太玄了吧,点画间是否写入了生命也知道?几年后我慢慢地感受到了他所说的心血与生命其实就是一种味儿!是一种身心的投入和情愿,是一种玩味的体现和态度…,是不一样的态度决定出不一样的味道,蕴含着不一样的生命状态。
儿时因为别人的夸赞我更加喜欢写字,那时就想怎么写的更好看收获更多的赞美,这种字迹里无疑体现出一种炫丽的虚荣;青年时期因为崇尚创造我更加喜欢写字,那时就想怎么别具一格收获更大的认可,这种字迹里无疑饱含着一种强求;中年时期因为生活的逼迫失去了大量的练字时间而突然醒悟的时候,自己开始变得异常的勤奋,虽然也感觉到很累,但能坚持,这时的字迹里无疑体现着一种对功底的强调和矜持;青壮年更多的是感悟生命,倾情哲理,这时的字迹里更多地强调理性,希望升华;天命之年越来越懂得自然的规律,唯有做好自己,只求勤勉耕耘的道理,这时的点画间就会现得更加的自然;心绪上的不骄不躁才会得到扎实而又朴实的结果。
瑞斋文中所说的古法是千百年来人们谈论书法的焦点。沈从文在《谈写字》一文中说,自宋人开始便不认真写字,沈从文的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无疑是睿智的。宋代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宋人与古人相比起来,在人心与社会环境上的差别离得越来越远。不认真写字的状态源自于环境的变化和人们普遍心态的改变。
关于笔法的古法一说其实并没有人们传说的那么神秘!单就笔法的古法而言:印印泥,锥画沙等都是一种力求自然的流露和表现,了解它并不难,运用也不难!难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功底的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功底就算知道也用不上;二是运用的能力,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个好的工具如果你不会运用它,就生产不出好的产品,那么它永远只能是成为摆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行气与章法,处处要自然;四是墨法,用墨量的适当也是相当的重要;五是生活的经历和文化的功蕴;六是性格与情操…等等,影响和左右的因素太多太多了,一句话就是一切都要做到自然而然。古法就是自然!艺无止境,其实古人既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只是古人做得相对的要好,相对的接近自然。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论书者论人,书作者书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书法艺术表面上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形式的背后却深藏着不易为人知的生命状态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什么我说写字求力不求味?这里并不是说写字不要有味,而是要让心和生命自然地去刻画,让笔墨自然地去流露;一味地去求味往往只会得到娇柔造作的结果,就会失之自然。我知道自己在书法上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但我要做的仍然只是尽心尽力地于实处着力,重视过程,就像不求字味一样不去追慕虚幻的光环。
第二篇:醉里挑灯看剑教案ok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意,学习诵读。
2、了解辛弃疾的情感与志向,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意,学习诵读。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词义的分析与背景的结合,理解词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破题
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了解了辛弃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愁”的不同体会,今天将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ppt出示课题)
2、背景: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二)正音,准确诵读
1、学生个别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同桌互听形式散读,全班齐读本词。
(三)理解词义,读出情感
1、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哪些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每幅画面中蕴藏的情感,并指导朗读。画面一“看剑”: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 ——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心系战场,渴望报国)你能试着读出他内心的情感来吗?
朗读指导:读出壮士的豪迈之情
这位豪迈爱国的将军,他魂牵梦绕的军营里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跟着他的思绪走进军营看一看——画面二“豪气满营”: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结合想象描述一下军营里面情况吗?
——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壮观,豪迈。将士们分食烤肉,奏响军歌„将士们竟然吃“八百里駮”这样的名牛肉——只要是杀敌卫国,这又算得了什么?你能猜想将士们此刻的心情吗?(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沙场秋点兵”该读出怎样的气势来?(雄壮之势)
朗读指导:读出热烈,雄壮之情
将军阅军结束后,早已摩拳擦掌的士兵了终于冲向了战场——画面三“杀敌”: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对仗。《破阵子》这两句要求对仗。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
你认为这两句词该怎样读?(同学个别朗读)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对马和弓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将士们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
朗读指导:读出紧张,激昂之情
战场上大获全胜,词人终于实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画面四“建功”: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不是。“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能通过这幅画面想象作者此时的神情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志向?(收复中原,赢得美名)
朗读指导:读出词人快慰,奋进之情 5.“可怜白发生。”诗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
——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的。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令人不能不为作者的不幸而悲愤,而叹息。——第1,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
——第2,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
——第3,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
——第4,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
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
(四)深刻体会,读出韵味
1、思考: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作者为什么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理清梦境与现实,结合背景资料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ppt引入辛弃疾资料)
指导学生齐读“可怜白发生”一句,读出壮志难酬的悲壮。
2、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全班齐读本词。
3、回过头来回答课堂开头的问题:这首词的“壮”体现在哪里?归纳:景状,志壮,情壮
(五)通过吟唱,增强感染
学生欣赏并跟随模仿彭老师的吟唱,再次体会词人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
辛弃疾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在那么艰难的历史环境下,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平、不公与坎坷,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人的一生,难免会经历各种风雨,但是,只要我们始终以一颗饱满的心,去热爱生活,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那么,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便会洒满阳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词。
2、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作具体描写,150字左右(如: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点兵、沙场杀敌等场面)附板书:
看剑(豪壮)
点兵
杀敌
(雄壮)
}壮词
建功
感叹(悲壮)
第三篇:《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作品原文
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⑵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可怜白发生⑿!
作品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作品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作品鉴赏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参看。
词牌说明
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所创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有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格律对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沙场秋点兵。
中平中仄平。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可怜白发生!
中平中仄平。
说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中,可平可仄;加粗体字为韵脚所在。
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
第四篇:醉看莫干雪散文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来临,星期五我收到秦晓墨的信息,约我次日上午去莫干赏雪,很兴奋。她给我发了莫干山赏雪线路海拔图和莫干山赏雪线路海拔距离图,看来对我们三个新驴友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好久没见到雪的模样了,晚上都在想会是怎么样的雪景呢?就这样梦境入睡了。
朦朦胧胧之际,已经是上午七点,我梳洗完毕,便接到晓墨姐的电话,她开车来接我了,随行的还有一个叫悠悠的女子,虽只是一面之缘,但一回生二回熟,我们一路上畅聊,不到二十分钟的路程我们到了莫干山车站(庾村老街),下车看到好多老驴友,全身专业的装备,还看到一个孩子也参加了此次登山活动。等队伍人数齐整,我们便开始了登山之旅。
线路:庾村、炮台、岗头路、怪石角绕一圈、中华山、白云山庄、武陵村、清凉亭,公路至庾村。
跟着大部队,我们看到了“莫干山竹海国际登山步道”字样的标志,一进入步道就看到了竹影,不过这只是小小的美景,往前走越走越美,从依稀的竹影到大片的竹海,从稀疏的雪堆到厚重的覆盖。
走着走着已忘记了疲劳,已忘记了腿的酸痛,老驴友带着我们,时不时地会往后头看看,是不是会有掉队、迷路的,我和晓墨沉迷美色,居然还是掉队了,不过最后还是找到了大部队。我们经蒋公道上至莫干山,我们走了捷径,在竹海中穿梭,这个路面滑的就像泥鳅一样捏不住滑掉,脚下总会打滑,在团队的合作下我们顺利的到达了皇后饭店,沿皇后饭店、大坑景区,我们一路观景拍照,优哉游哉。在这里看到了来自各地的旅游团,也为莫干的雪景赞叹:“江南第一山雪景如此之美!不枉此行啊。”
身处雪景怎能不痴醉?之间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四周都是可见枝桠被雪覆盖和冰冻,犹如进入画境。不管是远望还是俯瞰,树上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陶醉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大树们也好像抽出了玉枝,开出了银花。到了怪石角附近,耳边不时的听到了阵阵欢笑,忽见附近一群人打起了雪仗,其乐融融。略见阳光,在树顶隐约能见到树枝上的冰水缓慢融化。微微一抬头,蓝天在白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蔚蓝。听说下雪天,蓝天和雪花更配哦。这样浅的蓝显得天是如此之高。一线雪白的云飘渺如一道浅溪直直流过去。从天的这头,到天的那头。积雪在这样明媚的天色下前所未有地素净,也前所未有地璀璨。遍地晶莹光芒细碎耀眼,看久了,似在眉宇间熠熠生辉,满眼都是清澈的光亮照人。怪石角附近的石头都已披上了白色的一层,像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奶油蛋糕。
穿过中华山和金家山,下山的路上我们碰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在一家有意思的咖啡馆门口看到了两个年轻人,好像是一对正在喝咖啡的情侣,在桌上摆放着盛咖啡的器具,真有意思,似乎他们也在冰封的季节惬意的闲聊。这是一家咖啡店老板娘的杰作。随后我们慢行武陵村一圈,后由大路下至庾村。
雪景虽没有北方来得厚,却能完美地体现南方之韵。这也算是今年2015年第一次上莫干上看雪,还是深深地被折服了,我们意犹未尽,约好的下次再次踏上旅途。此次全程约14公里,用时5个小时。最后我们伴着落日的入山,也踏上了归途。告别了驴友,短暂的时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却还未在美景中醒来,真想这么一直沉浸!
晓墨说:“下次我们再约好吗?”,“好的”,一阵阵清脆的声音徜徉着。
第五篇:凝眸近看红唇醉的散文
傍晚时分,独自斜倚在通往山谷的路口,一袭清风含着晚霞中那浅浅的馨香飘过我的身旁,那晚霞里的温柔模糊了视线,朦胧的视线里,我分明看到你我的铮铮誓言在霞光里燃烧。晚风里的杨柳在我的头顶上摇曳着,伸出我那黄褐色的手,轻轻地掬一捧夏日里的一抹夕阳,阳光下清煮一杯烈酒,临风举杯,饮下的是比酒更加浓烈的记忆,一颗颤动的心醉透在了我五百年前的香梦里...
海边楼区那平坦的街道上,你那道纤柔的身影,一次又一次清晰地荡在了我的脑海里,是那样的刻骨铭心;你那娇柔的嗓音和柔美的笑声流淌在我凝固已久的心里,泛起了我心中沸腾的热浪。与你相遇,我一见倾心,就像初夏那山野里的烟雨恋上了紫色的丁香,就像暖暖的春风恋上了婀娜的杨柳,就像一勾弯月恋上了远处飘来的琴弦。
在我的飘零的过往里,几度春风催花开,几度秋霜点花落。几许秋叶在瑟瑟的风中飘零,飘去的烟云里,只留下几许愁思和怅惘。原以为砚墨已经干涸,笔尖渐渐泛凉,无心再让心潮激浪,可是自从遇到了你,我的那颗冷却了的心却在你的呼唤声中卷起千层热浪,于是,在长夜里敲击键盘,一支奋发的笔饱蘸你的爱情水依旧写着有关你的诗章。写得你我形容憔悴,写得你我相思碎,字字句句心腑醉,我却不知道,怎样写尽我的脆弱的衷肠,怎样写完你我期盼相聚相拥的好时光,就像无数张勾连的枪戟,不依不饶的牵扯着我的热肠。
人世间的红男绿女,彼此间的眷眷深情,亘古不变地覆盖于红尘之间,遮天蔽日,如海底那巨大的蛟龙,穿越时空的隧道,不畏潮狂浪涌,飞越沧海,踏风浪而来。有时候我静静地躺在自己孤独的床榻上,用双手捂住脆弱的心默默地担心起来。这爱来得太急,如雷霆闪电里的狂风骤雨,担心会来得猛走得急,担心最后会在风雨之后丢失了自己,害怕就在自己转身的瞬间我再也寻不见你。担心会有一个恶魔无情地掠走了我的爱的玫瑰,担心会有一股冷风无情地袭来,降低了你我爱的温度;担心会在我滚热的心口处留下一道伤痛,在我流血的伤口里留下一块晶莹的冰凌,变成通红的冰冻的泪滴。
烟雨在红尘间曼舞的时刻,我泛起在心中的爱的思潮沙碧如烟。春风荡漾的时刻,是谁欲将红尘中往事铺满了春风路过的街口?夏雨飘摇的时候,是谁把我已经沉睡的往事重新唤醒?秋色满园的季节,是谁把我尚未成熟的爱情之果挂满了枝头?雪花飘飞的冬季,是谁把我的爱人送上了我的马背,让我与她一起踏雪寻梅?
在我的深深的记忆里,你那深藏在水汪汪的眼睛里的浅笑,是用来掩饰你内心深处疼痛的一瓣花蕊。你转过身背对着我的时候,闭眼将泪水拭去,让自己曾经孤独和苦恼的酸楚隐藏到心里,我不敢看你,怕我的眼睛勾出你心酸的泪滴。
你不是倾国倾城的媚女,但是在我的心里,你是我在雪地里寻找了半生的腊梅。我欲捧起你那一束白绒,把你沁人肺腑的芳香留在那茫茫的雪原里,我不忍心去摘取你,折伤你,于是我只好伸手捧起你身下的那一瓣雪花,怎奈就在那一瞬间雪花化成了一丝白烟。我望着那白色的烟气缭绕到遥远的太空,我只好,孤单单,冷凄凄地独自睁开泪眼欣赏你那一瓣红唇绽放?看着眼前的雪花如白色的蝴蝶在翩跹地颤动着渐渐地化为烟云,我无数次难压思念的狂潮,轻抚胸口,用我那饥渴的心聆听着你的春意,热盼着在春风暖阳相恋的时候,你会含笑来到我的身边,期待拥着你就在那春风暖阳里缠绵。
记得那是五月桃花盛开的季节,迎着那清爽宜人的浅风,吻着那海边的阳光里暖暖的惬意。我们相拥而卧,我抚摸着你起伏的胸膛,讲述我苦涩而又生动有趣的往事,诉说我对你无限的爱恋和思念,你那娇柔的喘息里让我感知到了你曾经的委屈,看着你红润的玉腮,眉梢凝视的眼际寄托了多少爱的永恒,凝聚了多少那无法表露的衷肠!
有时候我会瞪大眼睛,凝神静静地看那远天的云,看那高远处白云身边的月亮,默默地问自己,何时能了却我对你的思念,何时能完成你我相约的誓言?心中顿然泛起倾诉不尽的凄情,我的心便会随着那白云飞去,飞到那遥远的天边,就像那那些陌上万缕的寒烟。泪眼滂沱的我看着高空那明媚的月亮,那月亮便会在我的幻梦中向我飘来,飘到我的眼前,我伸出手接过来,手心里却是一朵颤巍巍的玫瑰,瞬间就在我孤芳自赏的兴奋中融化了,我仍然把手请在半空中,独自感怀。
夜深的时候,我常常伫立窗前,遥望着你的方向,把思念凝结成剔透的水珠串连起来,借清风捎到旷远天边,化成相思雨,盼望能落在你的心头,未了的情缘,沉去的香梦,撕碎的年华,瘦尽了无休止的期盼;脑海里那一缕深沉的记忆骤然飘出,你那动情的微笑,你那深情的眉眸,你那砰砰的心跳,你那温柔的呻吟,你那颤动的胸乳,你那月季花般的容颜,就会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痴痴地遥望远方,眷念着你的方向,用掌心抚过流年,纵使天涯的那一头有不可到达的遥远,也无法罢休我痴心的等待,割断不了我漫长而纠缠的思念。真想寻一杯冰冷的水,来解救醉饮浓烈记忆的这颗痴心,但是,我知道,就是把大海扳倒,也无法浇灭你我爱恋的火焰。常说,缘来缘去缘如水,谁都清楚那穿过四季的流水,最终还是会流向那容纳百川的海。然而海水太浅,缘分太深,我坚信,天涯虽远,有心就能抵达;大海虽深,有情便能穿越;碧空虽高远,爱恋的玫瑰,必然会绽放其间。
我明白,我是你秋风萧瑟的晚霞里,摇曳在压弯枝头的那一枚温馨的橄榄,你是我的春色里荡漾在碧绿的荷塘里的那一束娇艳的荷莲。秋风里,我愿在你的呼叫中乘风而去,在你那荡漾的荷塘边,踏平一片绿草地,我与你席地而坐,借着晚霞里荷花的芳香,与你痛饮,醉眼朦胧中,凝眸尽看红尘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