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华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

时间:2019-05-15 10:0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中华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中华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

第一篇:4.《中华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

第四章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

对联同其他文艺一样,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文心雕龙·丽辞》所谓“句句相衔”,“字字相丽”,《史通·叙事篇》所谓“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虽然都是就诗文的对偶说的,由于对联主要是由诗的对仗句发展而来的,因而实际上也道出了对联的特点。

§3—1 字数与句式

一、字数

对联的第一个特点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如果不是故意空出某个位置以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概莫能外。有人把一句话分写在大门两边,字数相差两三个,这当然不是不可以,但这只是口号而不能算对联。

二、句式

对联在句式上也有一些特色。

其一、对联的句式一般是长短句,这一点颇类似于词。每联两句或两句以上而每句又字数相等的对联并不多。稍微常见一点的只是像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这样的四字句联。

有的对联,同一联中虽然每句字数相等,但节奏并不一样。看峨眉山九老洞的一副:

问九老 何处飞来,一片碧云 天影静;

悟三乘 遥空望去,四山明月 佛光多。

两联的第一句是按三——四的节奏念,第二句却按四——三的节奏念。

两副对联字数相等,中间断句的地方并不一致的情形也很普遍。下面两副每边都是十七个字,断句的差别就很大。

四川灌县离堆公园联:

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洲。这副对联是按五——三——三——六断句的。百流,指都江堰。四川乐山乌尤寺读书楼联:

江上此楼高,问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遍迹,看嘉峨并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这副对联又是按五——五——七字断句的。坡,东坡苏轼。颖,颖滨遗老苏辙。嘉,乐山。峨,峨眉。

字数相等的对联尚且如此,不相等的,联中句子长短纷纭的程度,就更不用说了。其

二、喜欢用倒装。这种倒装,主要是为了合某一特定句式或平仄:

二十年前此读书,记古寺夕阳,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

一千里外更穷目,数今朝风物,只有月色滩声似旧时。

这副对联题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宫。“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是“常临绝顶看青枫红叶”的倒装。之所以这么倒装,是为了与下联“只有月色滩声似旧时”的句式相合。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感时应溅血,庙侧花神。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岳庙。桧,本指分尸桧树,此指秦桧。上联是“阶前桧贼,旧事总惊心”的倒装;下联是“庙侧花神,感时应溅血”的倒装。这么倒装,是因为按内容,上下两联不能交换。若不倒装,末句句脚就成了上平(心)下仄(血),读起来不铿锵。

倒装的结果,句子显得变化多样。

其三、常将若干结构相同的词语联合起来作一个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阴里;

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西湖平湖秋月。“红藕花中”和“绿杨阴里”都是偏正结构,联合起来作介词“在”的宾语;“长天一色”与“朗月当空”都是主谓结构,联合起来作动词“看”的宾语。

宝枋阅千载常新,楼阁喜重开,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水流,南山云起;

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试看驰岘风高,鹫峰石峙,龙泓月印,猿洞苔斑。这副对联题于杭州灵隐寺。驰岘,状似奔跑的小而高的山岭。龙泓,龙泓洞,在飞来峰下。猿洞,呼猿洞,在飞来峰上。“依旧(是)”和“试看”后面均带四个结构相同的词语,这样,不仅列述的事物较多,读起来也有均匀而强烈的节拍感。

§3—2 对仗

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彼此对仗。

一、工对与宽对

工对有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词类必须相当。要做到词类相当,首先就要弄清古人对词的分类。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按照诗的对仗”,词可分九类,这就是名词、形容词、数词(数目字)、颜色字、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连词、助字之类)和代词。古人则称为虚字、实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其定义为:“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虚字分“死”、“活”(生)两种,“死”者为形容词,“活”者为动词。实字指普通名词。助字指副词、代词和其他虚词。半虚指方位词,半实指抽象名词。再补上数词和颜色词,两种说法便可一一对应。《文镜秘府论·论对》之所谓“一二三四,数之类也;东南西北,方之类也;青赤玄黄,色之类也;风雪霜露,气之类也;鸟兽草木,物之类也;……”比虚字、实字、助字这种分法,又更具体一些。至于怎样就叫词类相当,《缥缃对类》提出“实对实,虚对虚”这个原则,强调分辨“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是不错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副词对副词,……。不过,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诗词中数目、颜色、方位各自成一类,“孤”、“半”等也算数目,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而连绵字当中又分为名词性的(如鸳鸯、鹦鹉)、形容词性的(如逶迤、磅礴)和动词性的(如踌躇、叮咛),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一般也不能相对;专名只能跟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这一些于诗适用,于对联也是适用的。此外,古代还将名词分作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所谓“词类相当”,也包括不将这些小类的一类去对另一类。

由于古今属对的原理基本一致,所以按今天的说法去分析古人写的对联,也是大致吻合和可行的。下面以解缙写的“墙上”联为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对“山”,“芦苇”对“竹笋”,“头”对“嘴”,“脚”对“皮”,“根”对“腹”,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浅”对“空”,是形容词对形容词;“上”对“间”,“底”对“中”,是方位词对方位词。不管是按古人的 要求还是从今天的标准来看,都对上了,而且对得非常好。

二是结构必须相应。所谓结构相应,就是两联具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拿“墙上”联来说,上联是个主谓结构,下联也是个主谓结构。上联的主语部分是个偏正结构,下联的主语部分也是个偏正结构。上联的谓语部分是个联合结构,下联的谓语部分也是个联合结构。这两联的结构就是相应的。现按层次分析法作图如下。由于两联结构相同,只合作一图:

墙 上 芦 苇,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方位

联合主谓

主谓

方位

└────┘

└──┘

偏 正

主谓

└┬┘

└───┴─────┘

合└───────────┘

主 谓

词类必须相同,结构必须相应,这两条一般都是应该遵守的。但有些对联,有时在联内自对,上下联虽然词类不完全相当,语法结构也不一致,只要自对工整,也是允许的。这个问题本书还会叙述。

三是节奏必须相同。就是说两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看下面两副对联:

四季 笙歌,尚有 穷民 悲夜月;

六桥 花柳,浑无 隙地 种桑麻。

万井 桑麻中,点缀 六桥花柳;

一城 灯火下,浑映 十里湖天。

这两副对联都题于杭州西湖湖心亭,也都是十个字。从大的停顿来说,前一副的节奏是四—— 七,后一副的节奏是五——六。从小的停顿来说,前一副的节奏是二——二——二——二——三,后一副的节奏是二——三——二——四。如果把这两副对联的下联彼此交换一下,先不说内容合不合,只说节奏,一联要读成二——二——二——二——三,另一联要读成二——三——二——四,那就无论如何合不上拍,自然也无法对仗了。

节奏必须相同这一点,比较短的对联应是如此,比较长的对联也应如此。看福州涌泉寺弥勒佛殿的一副:

日日 携空布袋,少米 无盐,却剩得 大肚宽肠,不知 众檀越,信心时 用 何物供养?

年年 坐冷山门,接张 待李,总见他 欢天喜地,请问 这头陀,得意处 是 甚么来由?

这副对联,从大的停顿来说,节奏是六——四——七——五——八,从小的停顿来说,节奏是二——四——二——二——三——四——二——三——三——一——四,也是两联都如此,没有一处例外。

一副对联,如果做到了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再加上平仄协调,那就是工对了。工对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如果不能完全做到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和平仄协调,就是宽对。古人把词性相同而词类不同的对联,都放在宽对之列。例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副题于杭州西湖岳墓的对联中,“山”、“铁”、“骨”、“臣”都是名词。但“山”属地理类,“铁”属器用类,是地理对器用;“骨”属形体类,“臣”属人伦类,是形体对人伦。这就是一副宽对。但这样的宽对,在古对联中就很普遍,而今都应视为工对。又如,“墙上”联中的“芦苇”和“竹笋”,都是名词,而且都是植物,主要之点是相同的;但“芦苇”两字意义无所侧重,而“竹笋”意义则侧重于“笋”,这样一来,尽管“芦苇”与“竹笋”在构思上都是联合式,但看起来就好像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同中又有异了。不过这种差异仅在一词之内,范围很小,一般也很难感觉出来,因此,不能说对得不工。更何况这两个词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用别的词来替换。“春在江山上,人入画图中”里的“春”属时令类,“人”属人物类,物类不同,但都是名词,也应作工对看。

古今都视为宽对的,即半对半不对这一种。这类对联很多,一般为联艺不高者所为,无须举例。

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对联也不例外。若拘泥于对仗平仄,就会损害内容,那也不妨放宽一点。对工厂农村平时所用的一般对联,尤其不应苛求。但是,若为名园胜地,由于好的对联可给环境增色,使人流连欣赏,触引情思,在题写新作时,就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力求达到上乘。

二、自对与借对

工对也有一些权变。

一是可以进行联内自对。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这种对法起源甚早。《容斋续笔》三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王勃《宴滕王 阁序》一篇皆然。谓若‘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龙光、牛斗,徐孺、陈蕃’,‘腾蛟、起凤,紫电、青霜’之辞是也。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类.不可胜举。”(词语下的横线与浪线皆为笔者所加,下同)。

自唐代以降,自对在对联中也逐渐使用开来。使用方式首先可分为两类: 有单字自对者。这种自对容易被人忽视。看岳阳楼如下一联:

杜老乾坤今曰眼,范公忧乐古人心。

上联“干”(名词),与“坤”自对,下联“忧”(动词转名词)与“乐”自对。

非单字(即两字或多字为一项)自对者,此较常见。如柳州柳侯祠联: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联中的“黄蕉”与“丹荔”是自对,“福我”与“佑民”也是自对。“黄蕉”与“丹荔”是偏正结构,“福我”与“佑民”是动宾结构。结构不相应,上下自然不对仗。但因自对的词语彼此之间却是词类相同、结构相应的,因此也就工整了。

有的对联,联内自对以后,还可以上下联彼此相对。如解缙“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上联的“头重”与“脚轻”相对,下联的“嘴尖”与“皮厚”相对,都是自对。而“头重脚轻”与“嘴尖皮厚”又上下相对。联内自对以后又可以上下联相对的,就显得特别工整。能做到这一步当然再好不过,但若不能兼顾,只是联内自对 也行。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过:“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于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自对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形式,值得注意。自对的各项有时不要求字数完全相等。如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上联“四面菏花”与“三面柳”自对,下联“一城山色”与“半城湖”自对,前后字数就为四和三。字数可以不等,但结构必须相应。“四面荷花”是偏正结构,“三面柳”也是偏正结构。下联同此。不这样就不能成对。按此,则解缙联“头重”不仅与“脚轻”自对,也与“根底浅”自对。下联也一样。这种字数不相等的自对,是为了句式的需要增减而成的。“三面柳”与“半城湖”可视为减字,“根底浅”与“腹中空”可视为增字。

有时自对可以不限于两项。解缙联上联之“头重”与“脚轻”与“根底浅”自对,自对的部分就有三项。下联也一样。再看如下一副:

古来几许英雄?汉卫霍,晋石玄,唐许张,宋韩岳,威加夷狄,无非都是男儿。论女中匹马从军,历黑水黄河,仅木兰一人出塞。

此地无边风月。南前川,北大别,东洪界,西长轩,地接江湖,正好形成襟带。望峰顶苍鹰犯斗,绕白云红曰,似芙蓉万丈横空。

这副对联乃李景芳作,题于湖北黄陂木兰山。卫霍,卫青、霍去病。石玄,谢石、谢玄。许张,许远、张巡。韩岳,韩世忠、岳飞。前川,当为山名。大别,大别山。洪界,洪界山。长岭,长轩岭。上联“汉卫青”与“晋石玄”、“唐许张”、“宋韩岳”自对,都是偏正结构,而“正”的部分又是联合结构。下联“南前川”与“北大别”、“东洪界”、“西长轩”自对,也是偏正结构,但“正”的部分不是联合结构。上下联自对部分都有四项。

有时可以规律性地重字。如《对联话》载汪文溥挽龚百炼父子联:

一能死,一能报,合传党人青剑史;

有是父,有是子,同时送者白衣冠。

上联自对,重“一能”二字。下联自对,重“有是”二字。

一副对联可以在不同位置上,多次使用自对: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辨伪真。

这副杭州岳墓联,上联“正”与“邪”(皆为形容词)自对,“冰”与“炭”(皆为名词)自对;下联“毁”与“誉”(皆为动词)自对,“伪”与“真”(皆为形容词)自对。上下联皆有两处使用自对。

自对各项之间,有时还可以相隔。例如:

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此联“甘霖”与“瑞雪”对,中间隔一“成”字;“百岭”与“千娇”对,中间隔一“见”字。

“**顿成死鬼,东来不见西归”这样的对联,说“**”与“死鬼”对,“东来”与“西归”对,是对的,但还应看到,其中也有通过对比而在修辞上取胜的成分。

对于自对的认识,有两种偏向存在:不知道或者未看出是联内自对,便认为上下联失对,此其一。有人谓昆明大观楼长联中上联首句之“空阔”(形容词)与下联首句之“英雄”(名词)“不对仗”,即为一例。殊不知上联是“空”与“阔”自对,下联是“英”与“雄”自对。把联内自对的范围扩大化,此其二。也就是说,把一些本来不是自对的,也说成是自对。陆伟廉先生《对联学知识导读》一书,对自对的阐述,颇多精当之处,但自对扩大化这一点,也颇明显。比如“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一联,其中“处处”与“家家”,陆先生认为是“单字自对”,其实不过是两字迭用而已,因为没有自身与自身相对的道理。再如阮元贺刘文清太夫人寿联:“帝祝期颐,卿士祝期颐,合三朝之门下,亦共祝期颐,海内九旬真寿母;夫为宰相,哲嗣为宰相,总百官之文孙,又将为宰相,江南八座太夫人。”期颐,百岁。陆先生认为上联之“帝祝期颐”与“卿士祝期颐”、“亦共祝期颐”,下联之“夫为宰相”与“哲嗣为宰相”、“又将为宰相”为“隔句分离自对”,其实不过是上联重言“祝期颐”三字,下联重言“为宰相”三字而已。若把这也视为自对,“亦共祝期颐”在结构上未免太不相应了。又如无名氏讽邹鸣鹤游戏联:“部院难为为掌院,桂林不守守东林。”陆先生认为上联之“部院”与“掌院”,下联之“桂林”与“东林”,为“双字自对”(属自对诸项有一字相同者)。其实不过是借邹氏之所“为”与所“守”,均有一字相同,在修辞上取其机巧而已。总之,上述种种,作者都不是在求“对”上做文章的,自然不当以自对论之。若把不是自对者也作自对处理,自对的质与域,界线就模糊了。

对联用自对,一般只在部分词语中进行。上下联完全自对的情形也是有的,苏州月驾轩石波艇子联“在山泉清,出山泉浊;陆居非屋,水居非舟”与汉阳古琴台“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联,皆是如此。但这样的对联毕竟不多。因为两联完全自对,容易使人 觉得上下无对仗可言。一副对联,时而自对,时而上下联相对,交错进行,就不会造成这种感觉。

二是可以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包括某种词性和结构)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

借对自古有之。《王褒碑》“年逾艾服,任隆台衮”之“艾服”,由《礼记·曲礼》“五十曰艾,服官政”而来,此借“服”表示衣服之义与“衮”(三公官服)对。《沈约墓志》:“以彼天爵,郁为人龙。”爵,本指爵位,此借其“雀”义与“龙”对。

借对分借下和借上两种: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在用其“永远快乐”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大明”相对的。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对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的“南北”相对的。

借上联的词语以适应下联的,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曰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中的“沧”本为“寒”意,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苍”,再取“苍”(深绿色)意同“蓝”相对。再如: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髫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这副对联题于湖南桃花源。传南朝宋武帝刘裕少时,家贫,一曰于新洲砍伐荻茅,射中一巨蛇,蛇带箭逃走。次曰刘裕复去原地,见几个青衣童子捣药甚勤,问其缘由,答曰:“我主被刘寄奴箭伤。”刘裕吼散童子,拾得其药,后用于军中治伤。寄奴,乃刘裕小名,人遂呼该药为“寄奴草”。“寄奴”于此为草名,而其构词方式是动宾式。“避秦”是个动宾结构,下联在用这个词时,就是在让“寄奴”在上联中继续表名称的条件下,借其动宾式这一点来同它相对。从上文的例子看,借对尚有借义和借音之分。清以前人,借义与借音,随遇而用,无所轻重,清人则多重借义而不重借音。这种情形,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诗文借对”一条有述。

该条云: 今时诗文喜用借对,以寓巧思,盖古人三十四格内之假对也。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以“赤”对“朱”,以“子”对“耶”,“狼狈”兽名,“流离”鸟名,此假对之工者,今尚学之。

又云: 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盖取“杨”与“羊”同音,“天子居丹扆,廷臣献六箴”……以“丹”对“六”,盖取“六”与“绿”同音;“苍箓”对“诸姬”,以“诸”为“朱”,“皇眷”对“紫宸”,以“皇”为“黄”之类,古人传以为工,今则不取矣。

说以“借音”方式表示的借对“今则不取矣”,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事实上清代乃至清代以后,仍有人时或用之。

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是一种巧对。

三、正对、反对与串对

根据上下两联在意思上联系方式的不同,对仗还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之分。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如台湾高雄郑成功祠联:

由秀才而封王,支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以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愿今曰有志者再鼓雄风。

这副对联,上联讲郑成功在江南坚持抗清事,下联讲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事。此两事也就是郑成功一生的主要功绩。两联在意思上互相补充,十分明显。

某地摩天岭联: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对联总的讲摩天岭的高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两联的意思也是互相补充的。

反对的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河南灵宝函谷关犹龙阁联:

未许田文轻策马,愿闻老子再骑牛。

田文,孟尝君。齐泯王时入秦。秦昭王先欲以他为相,后却囚而欲杀之。孟尝君让从人中善狗盗者暗入秦宫,盗出狐裘献给昭王宠姬,始得获释潜逃。夜半至函谷关,门尚未开而追兵将至,又赖一门客学鸡叫赚开关门,才最后脱险。策马,即指此事。说“未许”者,显因鄙视孟尝君 鸡鸣狗盗的伎俩。老子,春秋时道家创始人李耳。相传他曾骑青牛从函谷关出隐大漠,并在出关前将所着《道德经》付与关尹,该书遂得流传。说“愿闻”者,是希望这样的事能再次发生。两联的意思就相反相成。

杭州岳墓的那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上联讲栖霞岭能埋葬岳飞是很荣幸的,下联讲白铁无罪却被用来铸秦桧等人的跪像,实在倒霉,意思也相反相成。

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半说,下联就是上联意思顺连而致。

四川德阳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

庞统,字凤雏,死封靖侯。明知落凤,即明知自己会死。先帝,刘备。《三国演义》说,刘备、庞统进军雒城,庞统马失前蹄,被掀翻于地,刘备便将自骑的白马换与他。行至落凤坡,雒城守将张任以骑白马者为刘备,令乱箭射之。庞统死,刘备幸免。明知,颂誉之辞。卧龙,诸葛亮。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说:“丽辞(对偶)之体,……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刘勰这种说法,就当时辞赋中某些骈俪情况来说,有一定的正确性。要人防止像“宣尼(孔子)悲获麟,西狩(获麟)泣孔丘”那样的不必要的词语重复,也是应当的。但笼统地讲“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就不免绝对化了。因为不管是骈文的对偶,还是诗词中的对仗,还是独立使用的对联,正对都是多数,佳作也不少,有些内容还非得用正对来表达不可,再说,意思上是否重复,也不在于是否用了正对,而在于作者。作者若功力深,又注意了这个问题,那么就是用正对,意思也可以不重复,这已为大量的正对对联所证明;作者若思想贫乏,无病呻吟,那么就是用反对,也不见得不重复。因此,在艺术上把正对一律视之为“劣”,显然没有道理。即使是与反对比较而言,也是片面的。应当说,这三种方式都是需要的。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也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反对和串对,稍长一点的对联就不好使用,这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是它们不如正对的地方。可是,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对仗,就把刘勰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不加分析地照搬。笔者曾看到一本有关对联方面的书,其中说:“串对痹积对好,……但又不及反 11 对为优。如果将三种对联按艺术性排列,那就是:反对为优,串对次之,正对为下。”这种对刘勰观点的不加分析的发挥并不妥当。

四、无情对

有一种所谓无情对,用《清稗类钞·流水联》中的话来说,就是“对联仅对字面,而命意绝不相同者”,古人亦称为“流水联”,而与通常将一句话分成两半说的所谓“流水对”即串对有别。这种对联,只求上下联的平仄与对仗相合,而不管内容上有无联系。看该条举的例子:

对联仅对字面,而命意绝不相同者,世所谓流水联者是也。如“木已半枯休纵斧”,对“果然一点不相干”,“干”对“斧”,以虚字作实字解矣,工绝。又有一联曰“杨三已死无京丑。”对“李二先生是汉奸”。以“先生”对“已死”,至工。又“春眠未觉花心动”,对“夏礼能言杞足征”,“欲解牢愁须纵酒”,对“兴观群怨不离诗”,亦工。又光绪时,天津富翁某尝自拟上联,嘱人对之,句曰:“三径渐荒鸿印雪。”旋有人对之曰:“两江总督鹿传霖。”

同书“无情对”条下,除了别有新例而外,对“流水联”条所引之联,尚有一些补充说明。该条云:

张文襄早岁登第,名满都门,诗酒宴会无虚日。一日,在陶然亭会饮,张创为无情对,对语甚伙,工力悉敌。

如“树已半枯休纵斧”,张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李莼客侍御慈铭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又如“欲解牢愁惟纵酒”,张对以“兴观群怨不如诗”。

此联尤工,因“解”与“观”皆为卦名,“愁”与“怨”皆从心部,最妙者则“牢”字之下半为“牛”,而“羣”字之下半为“羊”,更觉想入非非。最后,张以“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李芍农侍郎文田曰:“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莫属矣。”众大笑,盖“张之洞”也。

以“张之洞”对“陶然亭”,或谓为咸丰二年(1852)一次联赛上的产物。所谓联赛,恐怕就是张之洞诸人的这一次聚会。

上条有“张创为无情对”之语。创者,始也。但无情对早在唐代即已有之。以“苍耳子”对“白头翁”便是一例。这个无情对在“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一节,已有引述。考此类对子产生的背景,最初当为单纯练习对仗所致。就是说练习对仗时,不管内容如何,只要对上就行。

在梁章钜的《巧对录》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避暑最宜深竹院;

伤寒莫妙小柴胡。

但是,到了张之洞们手里,无情对不仅已成为一种趣巧对联,而且已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

无情对的特点,是以借对取胜。即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包括某种词性和结构)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上文诸例均有这个特点。下面再析两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阁下,既为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李,既指李姓,又指李树。先生,既指一种尊称,又指首先长出。下联三用借对,与上联对得工而且巧。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联为一句唐诗,下联为三个国名。荷兰,又作“荷”、“兰”两种花名与“桃李”对,比利时,又以“比利(之)时”意与“争荣(之)曰”对。此联两用借对,也对得很出色。

陆伟廉先生在《莫把“拼盘”当对联》一文中,把这种无情对称为“拼盘”,说它既没有刻画什么,也没有记述什么。这个看法对于那些确实如此的例子来说,是有道理的。但对整个无情对来说,却不尽然。“杨三已死无京丑,李二先生是汉奸”一联,既是典型的无情对,又通过借对显示了深刻的内容。可见无情对是否成为“拼盘”,不在无情对本身,而在于作者。只要运用得好,无情对也是可以很好地表达思想的。即使只是“拼盘”,能帮助练习对仗,也并非全然没有用处。

有时两联分别出自两个对手,是在针锋相对的情况下题写的。解缙传说中的这类例子就不少。比如说有一次曹尚书想试试年幼的解缙属对的水平究竟如何,派人把他找来,有意让他走侧门进去。解缙认为曹是有意奚落自己,坚不从命。曹因解缙是个孩子,于是讥笑说: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把头一昂,答道:

大鹏有志恨天低。

解缙的下联,只是对曹尚书讥笑的一种回击。上下联各抒其意也可以说是各行其是的。但是,因其皆有感而发,有的双方都颇含深意,这种对联,既同无情对不同,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其存在价值。

1.词类必须相同,结构必须相应,这两条一般都是应该遵守的。但有些对联,有时在联内自对,上下联虽然词类不完全相当,语法结构也不一致,只要自对工整,也是允许的。2.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3.自对的各项有时不要求字数完全相等。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副对联可以在不同位置上,多次使用自对: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辨伪真。自对各项之间,有时还可以相隔。例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4.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是一种巧对。

5.根据上下两联在意思上联系方式的不同,对仗还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之分。

第二篇: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

对联的三个基本要素;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一般上联仄声收尾,下联是平声收尾

一言的联律,简单呢上联是:仄,下联是:平

两言联,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

这个要说明下,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的,三言联,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四言联:(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这些很少单独用。

多是和五言或者七言联律组合起来用的。长联的联律,一般就是由以上的联律,和五言、七言联律组合起来用的

例如,四面楚歌,虞姬歌舞悲垓下===== 又如,月如钩,何人垂钓太湖鱼。这个是三言和七言组合而成

还有一言联需要讲下,这个多是用在对联里的领字

古往今来,关于一言联,就只有一个联,上联是 死,下联是生 但是这个生是倒过来的

取意是做人宁可站着死,绝对不会坐着生

常见的五七言联的联律

五言联: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第二个要素、晓联律,明对仗

所以说,五言联律,就这四种情况

同样,七言联律,和七言诗律是一样的。也有四种情况分别是 因为联律源自诗律,有共通的地方很正常的哦

七言联,只是在五言联前面加了两个字,如果五言前两个字是平平,七言只是在其前面加了两个仄仄,可以有三仄尾的

例如郑板桥题联,月来一地水。这个就是典型的三仄尾 中华联律通则修订稿,也承认了三仄尾是允许的哈

七言联,只是在五言联前面加了两个字,如果五言前两个字是平平,七言只是在其前面加了两个仄仄,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仄)仄(平)平仄平仄,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关于两点要说下

第一根据中华联律通则,对联不忌孤平,但我一直认为五七言联律中应尽量避免

第二对联的联律不同与格律诗的诗律的地方是,对联不存在对句救。上联出律,对方无义务帮你救过来的哦

六言联的联律,就是把七言联去掉第五字即可

讲到这里,同时也有另外两点需要告诉大家

第一关于散联,对联和诗一样,诗有古风之说。古风没有格律要求;有的对联同样也是这样。也没有联律的要求,有的人把这些不合联律的联,叫散联。

例如

醒时唯见假 假而不虚,醉里方悟真 真又成空。

这一联就属于这样的散联

我们学习对联首先要学习这些符合联律的联

第二、对联中也有特殊的格式,如鱼竿韵。这个以后会给大家讲到的。

我们学习完联律,下面开始给大家讲下对仗

对仗

刚我们说了,对联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中一条就是形式对称。这个大家都知道,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仗也称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得概念并列起来,构成两两相对的语句,就叫对仗也叫对偶。现在是推行双轨制 我们接着讲下对仗

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 对联忌三平尾的

接着我们来看下对仗的几种常见分类。分别是工对,宽对,串对,借对,无情对,当句自对,A、工对

句型结构一致,词性相对的对仗,就是工对。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对青山)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涓涓对细细)

B、宽对 和工对相比较为宽松的对仗,对仗不严格、不工整的对子。是一种基本做到对仗的形式,常常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对仗。

三山半落九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九天外对白鹭洲)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对黄鹂,词与词组对,春对好,名词与形容词对)C、串对,就是流水对。是将一个意思分成上下联来表述,内容连贯,语气衔接。上联和下联若单独考虑没有独立意义、在语法关系上。

上下联分别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来逻辑上,上下联联合起来,形成对仗,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目的等关系。例如 心如明镜何须拭;身似流云自在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当句自对

即出句与对句本句内还有另有对仗的对子。只是相对的词有时字数相等,有时不等而已 这里要知道一点,当上联采用了当句自对,那么下联对仗可放宽。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E、借对,这个又叫假对。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借字义的。比如:

酒债寻常何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其中,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对此视为数量词对对七十

又如: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真山民〈咏杜鹃〉 这里的白,是辩白的意思,而红却是本意,红色的意思。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 用竹叶青酒中的竹叶,对对句的菊花。

另一种是借字音的。比如: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李白《送内庐山》 以楠谐男,儿子的意思,对出句的母字。

又如: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见寻》 以杨谐羊,对出句鸡。如:

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刘长卿《送穆谕德》 以皇谐黄,对对句白。

F、无情对

对联的一种格式,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无情对必须有三个要点

一、逐字相对;

二、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

三、大量采用借对法。

淡淡离愁(1725950856)21:10:54 上联:雄黄酒;

下联:牡丹烟。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

关于无情对,我们会在以后讲课中专门介绍 还有一种对联也比较有意思,叫回文联

这样的联正读倒读都可以成为一联 例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又如,老树枯枝悬月冷== 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

这些都是回文联

(待续)

第三篇:中华名胜对联

中华名胜对联·浙江(4)杭州(2)

中华名胜对联·浙江(4)杭州(2)

到处溪山如旧识; 此间风物属诗人。

*郭尚先题西泠桥,又名西林桥,亦称西陵桥,是孤山到北山的必经之地,原是一个渡口,名西村。宋人词中有“看画船尽入西村,闲却半湖春色”之句,即指此处

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著西泠。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畔。据传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貌绝青楼,才技超群,当时莫不称丽。古乐府有西陵苏小小诗云:“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唐张祜诗:“吴儿解记真娘墓,杭俗犹有苏小坟”

花须柳眼浑无赖; 落絮游丝亦有情。*孔惠集句题苏小小墓

且看青冢留千古; 漫道红颜本暂时。*苏小小墓

桃花流水杳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徐兰修题苏小小墓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曾济集句题苏小小墓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叶赫题苏小小墓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苏小小墓

灯火珠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王成瑞题苏小小墓

小字偶相同,考古休凭吴地记; 香魂真有托,结邻常伴鄂王坟。*约斋题苏小小墓

失意且吾豪客; 得时亦一英公。

*高尔登题武松墓,在西泠桥,郑贞女墓左

贞心洵若孤山静; 佳话今同处土传。

*纳拉氏题冯小青墓,在孤山林处士墓侧。相传小青为冯生姬,才貌出众,不容于大妇,徙居孤山别墅,忧郁早卒

为我湖山留一席; 看人宦海度云帆。

*吴鸿宾题林社,在孤山之阴。林名启,字迪臣,福建侯官人,清光绪时守杭州

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 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陆元鼎题林社

林下有宗风,终古梅花两知己; 薛庐共明水,吾杭太守一传人。*杨临题林社

官余长物,冷树千株,胜地平分高士席; 眼底旧都,炊烟万户,苍生来往我公心。*邵章题林社

债课蚕丝,担簦趋太守,仁风乐土,更宏衣被利; 封崇马鬣,酻酒对西湖,明月梅花,永荐墓门馨。*林社

风流儒雅亦吾师,好作祠堂傍修竹; 神清骨冷无由俗,一生知已是梅花。*李恂集句题林社

树谷一年,树木十年,树人百年,两浙无两; 处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林社

一片土本属逋家,尚友古人,继绝世高踪,曾为补梅写韵; 八百年预留此席,流水今日,想入林把臂,应偕舞鹤同归。*程钟瑞题林社

旧枝新干,晨夕写梅,欲从山外青山,更长双峰撑劲节; 诗梦酒痕,苔芩结契,争羡阁边高阁,永留丰壁起层峦。*吴廷康题林社

清福几生修,伴逋仙高隐,少尉孤忠,一岭梅花寻冷趣; 遗风三代上,继白傅呼宾,苏公判事,两堤杨柳系讴思。*周锡蕃题林社

日似丹光出高岭; 鹤因梅树住前山。

*阮元题葛岭,在杭州宝石山西,相传晋葛洪尝炼丹于此,有葛仙庵、抱朴庐、炼丹台、诵芬阁、香水邻园等建筑,初阳台在葛岭巅,可观日出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 咸仪齐整,器钵无声。*梁同书集句题葛岭

初阳台由此上达; 抱朴庐亦可旁通。

*陈尚礼题葛岭。抱朴:书名,晋葛洪著,洪自号抱朴,故为书名

魏晋诩风流,是翁抱朴传书,棋局樗蒲忘世业; 湖山蓊云气,此处炼丹成汞,柳堤仙岛护瀛寰。

*阮元题葛岭。诩:大言。樗蒲:古代的博戏。蓊:聚集

江痕斜界东西渐; 山色都收里外湖。

*葛岭。江:钱塘江。里外湖:西湖由里湖、外湖等五部分组成台上露擎仙掌白; 塔西雨过佛头青。

*来惇裕题葛岭。台:葛岭上的初阳台。塔:保俶塔

点缀名山,有勾漏丹砂著色; 登临绝顶,看扶桑旭日来朝。

*王家治题葛岭。勾漏:山名,在广西北流北,据说葛洪听说那一带出丹砂,就要求去做官

孤隐对邀林处士; 半闲坐论贾平章。

*来惇裕题葛岭。贾平章:指南宋奸相贾似道

明月倒涵鱼港棹; 晓霜背听凤林钟。

*来惇裕题葛岭。凤林:古地名。在甘肃临夏县南

蓝桥咫尺神仙路; 丹诀流传道士家。

*杨家洛题葛岭。蓝桥:桥名,在陕西蓝田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丹诀:道家所谓炼丹成仙的秘诀

有几两阮公当着; 作一半白傅勾留。

*朱锡荣题葛岭。阮公:即清代阮元,任杭州巡抚时,曾调集民工疏浚西湖,阮公墩就是他的遗迹。白傅:即唐代白居易,在杭州做过三年巡抚,做了许多好事,白堤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晓日初升,荡开山色湖光,试登绝顶; 仙人何处,剩有石台丹井,来结闲缘。*葛岭

茂林通妙境; 修竹倚灵山。*葛岭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葛岭

对此好湖山,再休提世外沧桑,人间营逐; 无多新结构,且领略稚川丹诀,孤屿清风。*葛岭。稚川:道家传说的仙都

隔岸暗香多,为爱老梅濒水住; 前山丹井在,新成大药望仙来。*葛岭

松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吴忠礼集句题炼丹台,在葛岭

炉火著千秋,炼就真元成善果; 仙丹施一点,救回灾疾起残生。

*鉴盘题炼丹台。真元:指人的元气,唐元稹诗:“时物欣出奖,真元随内修”

到此台须悟丹经百炼; 非吾侣那知事出三真。

*陈廷英题炼丹台。丹经:即丹诀。三真:宋时有人称富弼韩琦为真宰相,欧阳修为真内翰,张康节为真御史,合称三真

屐迹尚堪寻,高阁登临,此境依然图画里; 山灵如旧识,群峰罗列,我来相约弟昆行。*德馨题诵芬阁,在葛岭

到此已超诸色界; 来时权作小游仙。*德馨题诵芬阁

岭树湖云沉足底; 江潮海日上眉端。*祁世长集文忠句题诵芬阁

一卷诵清芬,溯从蜡屐游时,台阁山林重入画; 两家怀祖德,行到绿筠深处,甘棠乔木竟同春。

*徐琪题诵芬阁。清芬:比喻德行高洁。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蜡屐:以蜡涂屐。唐元稹诗:“谢公秋思眇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喜有宽闲为小隐; 粗将知足报明时。*香水邻园,在葛岭

直将云影天光里; 便作柳边花下看。*香水邻园

凭栏霄月近; 倚杖海云回。*田汝成题南高峰,与北高峰对峙,登临可一览湖光山色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一楼俯瞰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南高峰

一角夕阳藏古洞; 四周翠岚接遥村。

*烟霞洞,在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上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烟霞洞

谁谓我屋,谁谓我家,本来栖息人间,难得此近山远水; 何必学仙,何必学佛,也算优游洞府,便不是俗骨凡胎。*烟霞洞。优游:尽情地漫游

江湖俯看杯中泻; 钟磬声从地底闻。

*邓林题北高峰,与南高峰对峙,海拔314米,登临眺望,群山屏列,西湖风光,历历在目

峙北高峰,灵隐寺巅尊帝释; 主西藏府,销金锅内妙权衡。

*姚承熙题北高峰。帝释:佛教称诸天之主为帝释。销金锅:指西湖。元宋无诗:“恋着销金锅子暖,龙沙忘了两宫寒”

湖光塔影连三竺; 海日江潮共一楼。*黄文中题北高峰

盛德在金,与南北峰参天并峙; 善人是富,随东西浙流水俱长。*北高峰

灵鹫向云中隐去; 奇峰自天外飞来。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杭州灵隐寺前,相传公元326年(东晋),印度僧人慧理曾登此峰,说很象印度的灵鹫蜂,不知何时飞来,故名。飞来峰高209米,树木葱笼,怪石峥嵘,有青林洞、玉乳洞等著名洞壑

洞里白猿呼自出; 崖前残石悔飞来。*张岱题飞来峰

飞峰一动不如一静; 念佛求人莫如求己。

*飞来峰。上句:宋孝宗游灵隐,见飞来峰,问“既是飞来,何不飞去?”僧净辉答“一动不如一静。”下句:孝宗见观音像手持念珠,乃问“何用”,净辉答“念观世音菩萨”,问“自念则甚”,对曰“求人不如求己”

泉冷几时?问孤松而不语; 峰来何处?输老鹤以长栖。*飞来峰

慧理参禅,月明长啸,不问是黑是白,野心猿都能答应; 生公说法,雨坠天花,莫论飞去飞来,顽皮石也会点头。*飞来峰

南高峰,北高峰,世事尽傥来,莫问峰来何处; 在山泉,出山泉,人心先耐冷,才知泉冷几时。*杨叔怿题飞来峰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董其昌题冷泉亭,在飞来峰下,云林寺前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俞樾题冷泉亭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之女俞绣孙题冷泉亭。其联语中用“项”字,俞绣孙解释为“项羽力能拔山,如不是项羽把山拔起,哪里还有此峰飞来?”

泉声咽危石; 月色冷青松。*集王维句题冷泉亭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石冶棠题冷泉亭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左宗棠题冷泉亭

常恐峰来更欲去; 不愁泉冷无热时。*黄霖题冷泉亭

春秋阅尽水长冷; 风雨到来山欲飞。*冷泉亭

山峰且有飞来悔; 泉水偏从冷后传。*赵铁山题冷泉亭

圆机风与溪相答; 妙义人同石共谈。*雍正题冷泉亭

世出世清一泉水; 住无住心半峰云。*升泰题冷泉亭

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 峰高世外,孰从飞去悟来因。*升泰题飞来峰冷泉亭

未出山时,一寒至此; 飞来峰下,有亭翼然。*冷泉亭

近壑定禅心,泉水出山犹自冷; 烟云空变态,峰峦何处更堪飞。*郭昆焘题冷泉亭

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 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金安清题冷泉亭

胜境重新,门前峰列如屏,未必飞来不飞去; 优游若昔,享畔水清可掬,漫论泉冷与泉温。*翟传壿题冷泉亭

有本如是者; 知几其神乎。*吴芝英题冷泉亭

洗热肠,泉是冷好; 卫净土,峰特飞来。*范抡选题冷泉亭

洗热肠泉是冷; 护净土峰故飞。*祝庆年题冷泉亭

雷不惊人,在壑原非真霹雳; 泉能泽物,出山要有热心肠。*亭亭亭,在冷泉亭旁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到此且停双不借; 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几人来作小游仙。

*石冶棠题飞来峰春淙亭,在飞来峰路口。天籁:自然界的声响。吕温《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双不借:不借本指麻鞋,此指双脚。尘寰:犹尘世。李群玉《送隐者归罗浮》诗:“自此尘寰音信断,山川风月永相思”

山水多奇踪,二涧春淙一灵鹫; 天地无交换,百顷西湖十里源。*黄文中集句题春淙亭

饮酒横琴消永日; 跳波赴壑如奔雷。

*壑雷亭,在飞来峰冷泉亭侧

利欲纷驰,脚下安知万丈壑; 偷心未尽,眼前听取一雷声。*壑雷亭

飞瀑渟泉,迹在名山偏耐冷; 巨雷纵壑,心如止水总无惊。*许应荣题壑雷亭

飞瀑欲凌空,远度峰头作霖雨; 出山能泽物,先从壑底起风雷。*查亮采题壑雷亭

路转峰回藏古迹; 亭高人往仰前贤。

*翠微亭,在飞来峰半山腰,韩世忠为纪念岳飞而建

万壑松风和涧水; 千年豪杰壮山丘。*翠微亭

山外皆山,峦岫绕成清净界; 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李卫题圣因寺

圣德遐昌,北极恩光昭北阙; 皇仁远被,西湖瑞霭接西天。

*李卫题圣因寺。北阙:宫殿北门楼。唐孟浩然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庄严胜地,琅环福地,东壁沐清光,洵是比金銮侍漏; 晴雨宜时,雪月佳时,西泠谈盛事,最难忘玉辇巡游。*德馨题圣因寺。琅:玉石。东壁:星名,壁宿别名,为玄武七宿之一,主文章。唐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洵:通“均”。金銮:唐宫殿名。玉辇:古代帝王的乘舆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都空,说什么南宋衣冠,西湖烟柳;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圣因寺

故宫寥落认前朝,天下为公,莫忘怀四部图书,一园草木; 胜迹登临容我辈,人间何世,试极目东西浙海,南北峰云。*圣因寺。寥落:稀疏、冷落。谢朓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 四部图书:指晋荀勖《中经新簿》始改图书为甲、乙、丙、丁四部,亦即经、子、史、集四类

已溺已饥,恩周浙境; 尔炽尔寿,辉映湖山。*圣因寺

救灾希金,出水火而登衽席; 纪功勒石,立碑塔以壮湖山。

*圣因寺。衽席:朝堂宴享时所设的席位

昊天不佣,载胥及溺; 将伯助予,永矢弗谖。*集《诗经》句题圣因寺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乾隆集宋之问句题韬光寺,在杭州灵隐寺西北巢枸坞。始建于唐长庆年间,唐高僧韬光曾在此结庵说法,故名。“韬光观海”为杭州一景。宋之问:唐代诗人,曾作《灵隐寺》诗,前四句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岭树湖云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集林则徐句题韬光寺

鸿爪雪泥,著迹岳阳楼上; 云装烟驾,降真灵隐山头。

*徐绍基题韬光寺。鸿爪雪泥: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南北高峰天外笔; 东西流水屋头琴。*韬光寺

山街古寺穿云入; 树隐流泉倚石听。

*韬光寺

要待人力回天,枝枝香满; 留得春光驻世,月月花开。*张宗祥题韬光寺

诀授云房,涉水登山,一枕黄梁超法界; 诗题鹤观,度人济世,千年丹篆仰仙踪。*黄瀛元题韬光寺

韬海承吕姜,眈禅悦静观万物; 光华跃中外,阅圣教普救群黎。*冯极嫦题韬光寺

高亭临极巅,无数云山供点笔; 皓日出云表,才有梅花便不同。*坚匏上人题韬光寺

锡命在西方,斯民庇纶音乐利; 声灵邻北极,神圣握天下财源。

*韬光寺。纶音:纶音、纶言、纶綍为皇帝的诏书,制令

盛德在金,与南北峰参天并峙; 善人是富,随东西浙流水俱长。

*韬光寺

韬晦竹林深,客至徘徊,一尘不染; 光辉莲座放,堂开迤逦,万象皆空。

*王信孚题韬光寺,联嵌“韬光”二字。韬晦: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

科第有神仙,到处云烟堪供养; 招集群季侣,满城风雨此登临。*徐绍基题韬光寺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龙井,在西湖西面凤凰岭上,传其泉脉与海通,内必有龙,故名。泉水出自岩中,四时不绝,水味甘冽,是西湖名泉之一

欣于所遇何空色; 乐在其间足古今。*乾隆题龙井

玉毫珠顶无离即; 皓月清池得证因。*乾隆题龙井

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乾隆题龙井。过溪处:龙井附近旧有过溪亭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张岱题龙井。渥洼:湿洼地

斟雉酿化调天醴; 击壤欢谣洽德源。*龙泓井。斟雉:烹制雉羹;击壤:古歌谣名

兴来临水敲残月; 谈罢吟风倚片云。

*孙隆题片云亭,在凤凰岭上,有一异石,名一片云,石后有片云亭

石涧泉喧仍定静; 松阴路转入清凉。

*虎跑泉,在西湖和钱塘江之间的大慈山下,号天下第三泉。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高僧寰中居此,苦于无水,一日,有二虎刨地作穴,泉水涌出,故名。泉水和龙井为西湖双绝

已种稚松三百本; 待移苍竹一千根。*马一浮题虎跑泉

山势北连三竺去; 泉声西自五云来。

*张以宁题虎跑泉。五云:五云山

古墨露垂秋,苏长公牓留书草; 幽香风蕴夕,潞佛子石映画兰。*丁丙题虎跑泉

山翠滴前楹,牓草曾留名宦迹; 泉香余片面,画兰争访胜朝碑。*陈豪题虎跑泉

愿借吾师手中半叶蕉,煽灭若辈热中热; 留得此地山上一勺水,渴解众生难上难。*彭教仁题虎跑泉

龙咒钵中安西方,圣人现四十八臂,具大神力; 虎移泉眼自南岳,童子历百千万劫,留此真源。*丁修甫题虎跑泉

水翻鸭绿; 山叠螺青。

*乾隆题玉泉,在杭州青芝坞口的清涟禅寺内,泉水晶莹明澈,与龙井、虎跑并称杭州三大名泉,池中养有红鲤鱼,轩上有“鱼乐国”匾额,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鱼有化机参活泼; 人无俗虑悟禅心。*盛和颐题玉泉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董其昌题玉泉

鱼乐人亦乐; 泉清心共清。*玉泉

此即濠涧,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陶文毅题玉泉。非我非鱼:语本《庄子·秋水》

未若此间乐; 安知我非鱼。

*王苹题玉泉。安知我非鱼:语本《庄子·秋水》

休羡巨鱼夺食; 聊饮清泉洗心。

*沈铭戏题玉泉。巨鱼:玉泉之鱼最重者达70斤,宛若孩

知有濠梁乐; 岂无江海心。

*玉泉。濠梁:即濠水的鱼梁上。《庄子·秋水》: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见儵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之知乐与否,后以濠上指逍遥之所

浩浩羡无涯,身坐宫中通造化; 洋洋皆得所,眼观池内起慈悲。

*陈小豪题玉泉《名胜联集》(地域)浙江(4)杭州(2)

到处溪山如旧识; 此间风物属诗人。

*郭尚先题西泠桥,又名西林桥,亦称西陵桥,是孤山到北山的必经之地,原是一个渡口,名西村。宋人词中有“看画船尽入西村,闲却半湖春色”之句,即指此处

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著西泠。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畔。据传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貌绝青楼,才技超群,当时莫不称丽。古乐府有西陵苏小小诗云:“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唐张祜诗:“吴儿解记真娘墓,杭俗犹有苏小坟”

花须柳眼浑无赖; 落絮游丝亦有情。*孔惠集句题苏小小墓

且看青冢留千古; 漫道红颜本暂时。*苏小小墓

桃花流水杳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徐兰修题苏小小墓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曾济集句题苏小小墓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叶赫题苏小小墓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苏小小墓

灯火珠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王成瑞题苏小小墓

小字偶相同,考古休凭吴地记; 香魂真有托,结邻常伴鄂王坟。*约斋题苏小小墓

失意且吾豪客; 得时亦一英公。

*高尔登题武松墓,在西泠桥,郑贞女墓左

贞心洵若孤山静; 佳话今同处土传。

*纳拉氏题冯小青墓,在孤山林处士墓侧。相传小青为冯生姬,才貌出众,不容于大妇,徙居孤山别墅,忧郁早卒

为我湖山留一席; 看人宦海度云帆。

*吴鸿宾题林社,在孤山之阴。林名启,字迪臣,福建侯官人,清光绪时守杭州

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 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陆元鼎题林社

林下有宗风,终古梅花两知己; 薛庐共明水,吾杭太守一传人。*杨临题林社

官余长物,冷树千株,胜地平分高士席; 眼底旧都,炊烟万户,苍生来往我公心。*邵章题林社

债课蚕丝,担簦趋太守,仁风乐土,更宏衣被利; 封崇马鬣,酻酒对西湖,明月梅花,永荐墓门馨。*林社

风流儒雅亦吾师,好作祠堂傍修竹; 神清骨冷无由俗,一生知已是梅花。*李恂集句题林社

树谷一年,树木十年,树人百年,两浙无两; 处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林社

一片土本属逋家,尚友古人,继绝世高踪,曾为补梅写韵; 八百年预留此席,流水今日,想入林把臂,应偕舞鹤同归。*程钟瑞题林社

旧枝新干,晨夕写梅,欲从山外青山,更长双峰撑劲节; 诗梦酒痕,苔芩结契,争羡阁边高阁,永留丰壁起层峦。*吴廷康题林社

清福几生修,伴逋仙高隐,少尉孤忠,一岭梅花寻冷趣; 遗风三代上,继白傅呼宾,苏公判事,两堤杨柳系讴思。*周锡蕃题林社

日似丹光出高岭; 鹤因梅树住前山。*阮元题葛岭,在杭州宝石山西,相传晋葛洪尝炼丹于此,有葛仙庵、抱朴庐、炼丹台、诵芬阁、香水邻园等建筑,初阳台在葛岭巅,可观日出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 咸仪齐整,器钵无声。*梁同书集句题葛岭

初阳台由此上达; 抱朴庐亦可旁通。

*陈尚礼题葛岭。抱朴:书名,晋葛洪著,洪自号抱朴,故为书名

魏晋诩风流,是翁抱朴传书,棋局樗蒲忘世业; 湖山蓊云气,此处炼丹成汞,柳堤仙岛护瀛寰。

*阮元题葛岭。诩:大言。樗蒲:古代的博戏。蓊:聚集

江痕斜界东西渐; 山色都收里外湖。

*葛岭。江:钱塘江。里外湖:西湖由里湖、外湖等五部分组成

台上露擎仙掌白; 塔西雨过佛头青。

*来惇裕题葛岭。台:葛岭上的初阳台。塔:保俶塔

点缀名山,有勾漏丹砂著色; 登临绝顶,看扶桑旭日来朝。

*王家治题葛岭。勾漏:山名,在广西北流北,据说葛洪听说那一带出丹砂,就要求去做官

孤隐对邀林处士; 半闲坐论贾平章。

*来惇裕题葛岭。贾平章:指南宋奸相贾似道

明月倒涵鱼港棹; 晓霜背听凤林钟。

*来惇裕题葛岭。凤林:古地名。在甘肃临夏县南

蓝桥咫尺神仙路; 丹诀流传道士家。

*杨家洛题葛岭。蓝桥:桥名,在陕西蓝田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丹诀:道家所谓炼丹成仙的秘诀

有几两阮公当着; 作一半白傅勾留。

*朱锡荣题葛岭。阮公:即清代阮元,任杭州巡抚时,曾调集民工疏浚西湖,阮公墩就是他的遗迹。白傅:即唐代白居易,在杭州做过三年巡抚,做了许多好事,白堤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晓日初升,荡开山色湖光,试登绝顶; 仙人何处,剩有石台丹井,来结闲缘。*葛岭

茂林通妙境; 修竹倚灵山。*葛岭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葛岭

对此好湖山,再休提世外沧桑,人间营逐; 无多新结构,且领略稚川丹诀,孤屿清风。*葛岭。稚川:道家传说的仙都

隔岸暗香多,为爱老梅濒水住; 前山丹井在,新成大药望仙来。*葛岭

松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吴忠礼集句题炼丹台,在葛岭

炉火著千秋,炼就真元成善果; 仙丹施一点,救回灾疾起残生。

*鉴盘题炼丹台。真元:指人的元气,唐元稹诗:“时物欣出奖,真元随内修”

到此台须悟丹经百炼; 非吾侣那知事出三真。

*陈廷英题炼丹台。丹经:即丹诀。三真:宋时有人称富弼韩琦为真宰相,欧阳修为真内翰,张康节为真御史,合称三真

屐迹尚堪寻,高阁登临,此境依然图画里; 山灵如旧识,群峰罗列,我来相约弟昆行。*德馨题诵芬阁,在葛岭

到此已超诸色界; 来时权作小游仙。*德馨题诵芬阁

岭树湖云沉足底; 江潮海日上眉端。*祁世长集文忠句题诵芬阁

一卷诵清芬,溯从蜡屐游时,台阁山林重入画; 两家怀祖德,行到绿筠深处,甘棠乔木竟同春。

*徐琪题诵芬阁。清芬:比喻德行高洁。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蜡屐:以蜡涂屐。唐元稹诗:“谢公秋思眇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喜有宽闲为小隐; 粗将知足报明时。*香水邻园,在葛岭

直将云影天光里; 便作柳边花下看。*香水邻园

凭栏霄月近; 倚杖海云回。

*田汝成题南高峰,与北高峰对峙,登临可一览湖光山色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一楼俯瞰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南高峰

一角夕阳藏古洞; 四周翠岚接遥村。

*烟霞洞,在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上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烟霞洞

谁谓我屋,谁谓我家,本来栖息人间,难得此近山远水; 何必学仙,何必学佛,也算优游洞府,便不是俗骨凡胎。*烟霞洞。优游:尽情地漫游

江湖俯看杯中泻; 钟磬声从地底闻。

*邓林题北高峰,与南高峰对峙,海拔314米,登临眺望,群山屏列,西湖风光,历历在目

峙北高峰,灵隐寺巅尊帝释; 主西藏府,销金锅内妙权衡。

*姚承熙题北高峰。帝释:佛教称诸天之主为帝释。销金锅:指西湖。元宋无诗:“恋着销金锅子暖,龙沙忘了两宫寒”

湖光塔影连三竺; 海日江潮共一楼。*黄文中题北高峰

盛德在金,与南北峰参天并峙; 善人是富,随东西浙流水俱长。*北高峰

灵鹫向云中隐去; 奇峰自天外飞来。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杭州灵隐寺前,相传公元326年(东晋),印度僧人慧理曾登此峰,说很象印度的灵鹫蜂,不知何时飞来,故名。飞来峰高209米,树木葱笼,怪石峥嵘,有青林洞、玉乳洞等著名洞壑

洞里白猿呼自出; 崖前残石悔飞来。*张岱题飞来峰

飞峰一动不如一静; 念佛求人莫如求己。

*飞来峰。上句:宋孝宗游灵隐,见飞来峰,问“既是飞来,何不飞去?”僧净辉答“一动不如一静。”下句:孝宗见观音像手持念珠,乃问“何用”,净辉答“念观世音菩萨”,问“自念则甚”,对曰“求人不如求己”

泉冷几时?问孤松而不语; 峰来何处?输老鹤以长栖。*飞来峰

慧理参禅,月明长啸,不问是黑是白,野心猿都能答应; 生公说法,雨坠天花,莫论飞去飞来,顽皮石也会点头。*飞来峰

南高峰,北高峰,世事尽傥来,莫问峰来何处; 在山泉,出山泉,人心先耐冷,才知泉冷几时。*杨叔怿题飞来峰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董其昌题冷泉亭,在飞来峰下,云林寺前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俞樾题冷泉亭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之女俞绣孙题冷泉亭。其联语中用“项”字,俞绣孙解释为“项羽力能拔山,如不是项羽把山拔起,哪里还有此峰飞来?”

泉声咽危石; 月色冷青松。*集王维句题冷泉亭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石冶棠题冷泉亭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左宗棠题冷泉亭

常恐峰来更欲去; 不愁泉冷无热时。*黄霖题冷泉亭

春秋阅尽水长冷; 风雨到来山欲飞。*冷泉亭

山峰且有飞来悔; 泉水偏从冷后传。*赵铁山题冷泉亭

圆机风与溪相答; 妙义人同石共谈。*雍正题冷泉亭

世出世清一泉水; 住无住心半峰云。*升泰题冷泉亭

泉在山中,自是清流甘冷落; 峰高世外,孰从飞去悟来因。*升泰题飞来峰冷泉亭

未出山时,一寒至此; 飞来峰下,有亭翼然。*冷泉亭

近壑定禅心,泉水出山犹自冷; 烟云空变态,峰峦何处更堪飞。*郭昆焘题冷泉亭

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 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金安清题冷泉亭

胜境重新,门前峰列如屏,未必飞来不飞去; 优游若昔,享畔水清可掬,漫论泉冷与泉温。*翟传壿题冷泉亭

有本如是者; 知几其神乎。*吴芝英题冷泉亭

洗热肠,泉是冷好; 卫净土,峰特飞来。*范抡选题冷泉亭

洗热肠泉是冷; 护净土峰故飞。*祝庆年题冷泉亭

雷不惊人,在壑原非真霹雳; 泉能泽物,出山要有热心肠。*亭亭亭,在冷泉亭旁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到此且停双不借; 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几人来作小游仙。

*石冶棠题飞来峰春淙亭,在飞来峰路口。天籁:自然界的声响。吕温《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双不借:不借本指麻鞋,此指双脚。寰:犹尘世。李群玉《送隐者归罗浮》诗:断,山川风月永相思”

山水多奇踪,二涧春淙一灵鹫; 天地无交换,百顷西湖十里源。*黄文中集句题春淙亭

饮酒横琴消永日; 跳波赴壑如奔雷。

*壑雷亭,在飞来峰冷泉亭侧

利欲纷驰,脚下安知万丈壑; 偷心未尽,眼前听取一雷声。*壑雷亭

飞瀑渟泉,迹在名山偏耐冷;

尘“自此尘寰音信巨雷纵壑,心如止水总无惊。*许应荣题壑雷亭

飞瀑欲凌空,远度峰头作霖雨; 出山能泽物,先从壑底起风雷。*查亮采题壑雷亭

路转峰回藏古迹; 亭高人往仰前贤。

*翠微亭,在飞来峰半山腰,韩世忠为纪念岳飞而建

万壑松风和涧水; 千年豪杰壮山丘。*翠微亭

山外皆山,峦岫绕成清净界; 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李卫题圣因寺

圣德遐昌,北极恩光昭北阙; 皇仁远被,西湖瑞霭接西天。

*李卫题圣因寺。北阙:宫殿北门楼。唐孟浩然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庄严胜地,琅环福地,东壁沐清光,洵是比金銮侍漏; 晴雨宜时,雪月佳时,西泠谈盛事,最难忘玉辇巡游。*德馨题圣因寺。琅:玉石。东壁:星名,壁宿别名,为玄武七宿之一,主文章。唐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洵:通“均”。金銮:唐宫殿名。玉辇:古代帝王的乘舆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都空,说什么南宋衣冠,西湖烟柳;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圣因寺

故宫寥落认前朝,天下为公,莫忘怀四部图书,一园草木; 胜迹登临容我辈,人间何世,试极目东西浙海,南北峰云。*圣因寺。寥落:稀疏、冷落。谢朓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 四部图书:指晋荀勖《中经新簿》始改图书为甲、乙、丙、丁四部,亦即经、子、史、集四类

已溺已饥,恩周浙境; 尔炽尔寿,辉映湖山。*圣因寺

救灾希金,出水火而登衽席; 纪功勒石,立碑塔以壮湖山。

*圣因寺。衽席:朝堂宴享时所设的席位

昊天不佣,载胥及溺; 将伯助予,永矢弗谖。*集《诗经》句题圣因寺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乾隆集宋之问句题韬光寺,在杭州灵隐寺西北巢枸坞。始建于唐长庆年间,唐高僧韬光曾在此结庵说法,故名。“韬光观海”为杭州一景。宋之问:唐代诗人,曾作《灵隐寺》诗,前四句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岭树湖云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集林则徐句题韬光寺

鸿爪雪泥,著迹岳阳楼上; 云装烟驾,降真灵隐山头。

*徐绍基题韬光寺。鸿爪雪泥: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南北高峰天外笔; 东西流水屋头琴。*韬光寺

山街古寺穿云入; 树隐流泉倚石听。*韬光寺

要待人力回天,枝枝香满; 留得春光驻世,月月花开。*张宗祥题韬光寺

诀授云房,涉水登山,一枕黄梁超法界; 诗题鹤观,度人济世,千年丹篆仰仙踪。*黄瀛元题韬光寺

韬海承吕姜,眈禅悦静观万物; 光华跃中外,阅圣教普救群黎。*冯极嫦题韬光寺

高亭临极巅,无数云山供点笔; 皓日出云表,才有梅花便不同。*坚匏上人题韬光寺

锡命在西方,斯民庇纶音乐利; 声灵邻北极,神圣握天下财源。

*韬光寺。纶音:纶音、纶言、纶綍为皇帝的诏书,制令

盛德在金,与南北峰参天并峙; 善人是富,随东西浙流水俱长。*韬光寺

韬晦竹林深,客至徘徊,一尘不染; 光辉莲座放,堂开迤逦,万象皆空。

*王信孚题韬光寺,联嵌“韬光”二字。韬晦: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

第四篇:中华名胜对联

中华名胜对联·北京(2)

中华名胜对联·北京(2)

一艺足供天下用; 得法多自古人书。

*谢松岱题琉璃厂一得阁。琉璃厂位于和平门外,辽为海王村,清代是古玩、字画、文物集散地

大涤云山小崧石; 观斋残帖郑庵铜。*琉璃厂大观斋藏书处

文兼两汉三唐际; 贵比黄金白璧多。*琉璃厂文贵堂书铺

秀挹芝房,香流楮国; 文光射斗,采笔凌云。*琉璃厂秀文斋南纸店

宝鼎芝房,嘉祥备至; 文扬笔阵,典籍纷披。*琉璃厂宝文堂书画铺

窗外小丘如岫列; 楼前积水当湖看。

*李调元题梁家园看云楼,位于虎坊桥东北,即寿佛寺

栏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

*李调元题梁家园看云楼

风雨最难佳客至; 湖山端赖主人贤。

*可园,位于皇城东北,荣沅府一部分

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 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康熙题天主教堂,位于宣武门左

何处无明月清风,半郭半村裴绿野; 此地有茂林修竹,宜诗宜画谢青山。*郑子研题五尺庄柱

三辅黄图,先民有作; 千秋金鉴,何代无贤。

*沈桂芬题先哲祠,在宣武门外斜街

学焉各得性之所近; 贤者亦将有感于斯。*桑春荣题先哲祠

周召王化所基,考献征文,不独纂成耆旧传; 燕赵古称多士,希风采韵,相期同翊圣明时。*李鸿藻题先哲祠

轩辕台,伯夷庙,吉甫墓碑,观圣贤风教所遗,请稽经典; 碣石馆,日华宫,首善书院,数幽冀人才之盛,直到皇朝。*张之洞题先哲祠

其山恒,其水滹,其浸涞,其薮昭余祁,会大一统车书,渊岳钟灵皇建极; 鄙夫宽,薄夫敦,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萃三千年人物,庙堂观礼士希贤。*张之洞题先哲祠

林外钟彩开宿霭; 阶前旛影映清晖。

*乾隆题云居寺文殊殿,位于房山南尚乐水头村。宿霭:早上的雾气

蒹葭秋水寻隐士; 杨柳春风忆相公。

*汤文瑞题拈花禅寺,位于万柳堂

隔岸数间斗室; 临河一叶扁舟。

*康熙题万柳堂御书楼,位于右安门外,园中多杨柳

钦相公燮理余闲,过此寻春,指点野云别墅; 缅名士宴游高致,曾经消夏,听歌骤雨新荷。*万柳堂御书楼

龙食鲸吞,举月不胜今昔感; 鹰瞵虎视,惊心莫作图画看。

*民众教育馆,位于地安门北鼓楼大街北

日临祇树浮金座; 香散天花绕法台。

*煤厂村城关石刻,位于碧云寺南

山色殅明开石景; 河声日夕绕桑乾。*石景山河厅

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 理大物博,袒阳气之发东方。*汪文瑞题玉皇阁

禅灯光映长明月; 祇树花开不老枝。*乾隆题寿安寺

元功佑辑横流定; 大德帡资兆姓安。*公义庄玉皇庙

宝范流慈辉紫极; 珠宫耀彩丽青霄。

*碧霞元君庙(南顶)正殿,在永定门外

仁泽布东方,庆贻佩韣; 灵凤护南苑,惠普成梁。

*乾隆题碧霞元君庙(大南顶)正殿,位于左安门外

馥郁香台辉慧日; 庄严宝界拥祥云。

*乾隆题西黄寺,位于安定门外镶黄旗教场北

梵香馥郁吉祥凝,象教西传净业; 宝相庄严华月印,雁堂北护黄图。

*乾隆题东黄寺大乘宝殿,与西黄寺相对。象教:释迦牟尼离世,弟子刻木为佛,以象教人

觉海澄圆无所在; 义天高广本来空。

*乾隆题隆福寺真如殿,位于隆福寺街。觉海:觉悟之海

香台围绕花霏雨; 毫相光明月映川。

*乾隆题仁寿寺,位于太液池西岸

蕃滋遍钖寰区福; 长养洪敷雨露恩。

*康熙题广仁宫,位于长春桥侧

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 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

*乾隆题火神庙火祖殿,位于北安门万寿桥北

座上莲花前后果; 庭中柏子去来心。

*乾隆题柏林寺正殿,位于国子监东

溯委仰凭依,万株有本; 浚川资利用,六府惟修。

*乾隆题泉宗庙普润殿,位于海淀万泉庄。六府:金、木、水、火、土、谷

诸峰秀起标高朗; 一室包涵悦静深。*乾隆题泉宗庙秀举楼

气合冲虚尊水府; 灵昭赫奕肃星纲。

*乾隆题昌运宫元天玉虚宝殿,位于三虎桥附近

但觉眼前生意满; 须知世上苦人多。*姚文然题普济堂

城隅绿水明秋月; 海外青山隔暮云。

*康熙题青塔禅院,位于马家口

觉路弘开,慈航普渡三千界; 法轮广照,佛日长辉亿万年。*定慧寺

般若演慈源,妙通筏喻; 菩提宏觉路,长炳灯传。

*乾隆题大正觉寺,位于西直门外动物园后长河北岸,俗称五塔寺

甘露洒诸天,现清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

*乾隆题万寿寺三圣殿,位于大正觉寺西。平等法: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 清凉界外,花石尽真如。*乾隆题万寿寺天王殿

智珠朗映光明藏; 意蘂常舒欢喜园。

*乾隆题慈寿寺,位于阜成门外八里庄。的萌动

片石孤云窥色相; 清池皓月照禅心。

*显应寺观音殿,位于阜成门外黄村

月在上方诸品静; 心持半偈万缘空。

意蘂:意念包含*显应寺老祖殿

潮音普觉有闻界; 水观中涵智慧珠。

*大慧寺,位于白石桥,亦名大佛寺

妙示真如空色相; 净开正觉摄声闻。*大慧寺

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 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乾隆题功德寺

清泉绕砌琴三叠; 翠篌含风管六鸣。*乾隆题大觉寺精舍

重帘祥风护; 中衡瑞采凝。

*乾隆题日坛具服殿,位于朝阳门外东南,又名“朝日坛”

迎气肃斋明,光承离照; 顺时钦敬授,典著寅宾。*乾隆题日坛具服殿

西兑斋心陈白琥; 大田发咏庆黄云。

*乾隆题月坛具服殿,位于阜成门外南礼士路,又名“夕月坛”

千亩兆农祥,寅清将事; 三推勤御耦,亥吉祈年。

*乾隆题先农坛具服殿,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三推:天子亲自推耒耜三次

弘育群生敷恺泽; 顺承乾德蔼慈云。*慈育院

金元明宅于兹,天邑万年今大备; 虞夏殷阙有间,周京四学古堪循。

*康熙题国子监辟雍。国子监位于安定门内成贤街,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辟雍乃国子监中心。周京四学:一说周代京都天子设的四代之学,即周、殷、夏、虞学;一说“四学”即东西南北学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韩愈祠,位于国子监内。八代:指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法式善题韩愈祠。八代:苏轼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四门学:古代的学校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曾三仕;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彭定求题韩愈祠

以正气还天地; 有大勋于国家。*京师烈士祠

一艺足供天下用; 得法多自古人书。

*谢松岱题琉璃厂一得阁。琉璃厂位于和平门外,辽为海王村,清代是古玩、字画、文物集散地

大涤云山小崧石; 观斋残帖郑庵铜。*琉璃厂大观斋藏书处

文兼两汉三唐际; 贵比黄金白璧多。*琉璃厂文贵堂书铺

秀挹芝房,香流楮国; 文光射斗,采笔凌云。*琉璃厂秀文斋南纸店

宝鼎芝房,嘉祥备至; 文扬笔阵,典籍纷披。*琉璃厂宝文堂书画铺

窗外小丘如岫列; 楼前积水当湖看。*李调元题梁家园看云楼,位于虎坊桥东北,即寿佛寺

栏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李调元题梁家园看云楼

风雨最难佳客至; 湖山端赖主人贤。

*可园,位于皇城东北,荣沅府一部分

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 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康熙题天主教堂,位于宣武门左

何处无明月清风,半郭半村裴绿野; 此地有茂林修竹,宜诗宜画谢青山。*郑子研题五尺庄柱

三辅黄图,先民有作; 千秋金鉴,何代无贤。

*沈桂芬题先哲祠,在宣武门外斜街

学焉各得性之所近; 贤者亦将有感于斯。*桑春荣题先哲祠

周召王化所基,考献征文,不独纂成耆旧传; 燕赵古称多士,希风采韵,相期同翊圣明时。*李鸿藻题先哲祠

轩辕台,伯夷庙,吉甫墓碑,观圣贤风教所遗,请稽经典; 碣石馆,日华宫,首善书院,数幽冀人才之盛,直到皇朝。*张之洞题先哲祠

其山恒,其水滹,其浸涞,其薮昭余祁,会大一统车书,渊岳钟灵皇建极;

鄙夫宽,薄夫敦,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萃三千年人物,庙堂观礼士希贤。*张之洞题先哲祠

林外钟彩开宿霭; 阶前旛影映清晖。

*乾隆题云居寺文殊殿,位于房山南尚乐水头村。宿霭:早上的雾气

蒹葭秋水寻隐士; 杨柳春风忆相公。

*汤文瑞题拈花禅寺,位于万柳堂

隔岸数间斗室; 临河一叶扁舟。

*康熙题万柳堂御书楼,位于右安门外,园中多杨柳

钦相公燮理余闲,过此寻春,指点野云别墅; 缅名士宴游高致,曾经消夏,听歌骤雨新荷。*万柳堂御书楼

龙食鲸吞,举月不胜今昔感; 鹰瞵虎视,惊心莫作图画看。

*民众教育馆,位于地安门北鼓楼大街北

日临祇树浮金座; 香散天花绕法台。

*煤厂村城关石刻,位于碧云寺南

山色殅明开石景; 河声日夕绕桑乾。*石景山河厅

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 理大物博,袒阳气之发东方。*汪文瑞题玉皇阁

禅灯光映长明月; 祇树花开不老枝。*乾隆题寿安寺

元功佑辑横流定; 大德帡资兆姓安。*公义庄玉皇庙

宝范流慈辉紫极; 珠宫耀彩丽青霄。

*碧霞元君庙(南顶)正殿,在永定门外

仁泽布东方,庆贻佩韣; 灵凤护南苑,惠普成梁。

*乾隆题碧霞元君庙(大南顶)正殿,位于左安门外

馥郁香台辉慧日; 庄严宝界拥祥云。

*乾隆题西黄寺,位于安定门外镶黄旗教场北

梵香馥郁吉祥凝,象教西传净业; 宝相庄严华月印,雁堂北护黄图。

*乾隆题东黄寺大乘宝殿,与西黄寺相对。尼离世,弟子刻木为佛,以象教人

觉海澄圆无所在; 义天高广本来空。

*乾隆题隆福寺真如殿,位于隆福寺街。

香台围绕花霏雨; 毫相光明月映川。

*乾隆题仁寿寺,位于太液池西岸

蕃滋遍钖寰区福; 长养洪敷雨露恩。

*康熙题广仁宫,位于长春桥侧

象教:释迦牟 觉海:觉悟之海 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 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

*乾隆题火神庙火祖殿,位于北安门万寿桥北

座上莲花前后果; 庭中柏子去来心。

*乾隆题柏林寺正殿,位于国子监东

溯委仰凭依,万株有本; 浚川资利用,六府惟修。

*乾隆题泉宗庙普润殿,位于海淀万泉庄。六府:金、木、水、火、土、谷

诸峰秀起标高朗; 一室包涵悦静深。*乾隆题泉宗庙秀举楼

气合冲虚尊水府; 灵昭赫奕肃星纲。

*乾隆题昌运宫元天玉虚宝殿,位于三虎桥附近

但觉眼前生意满; 须知世上苦人多。*姚文然题普济堂

城隅绿水明秋月; 海外青山隔暮云。

*康熙题青塔禅院,位于马家口

觉路弘开,慈航普渡三千界; 法轮广照,佛日长辉亿万年。*定慧寺

般若演慈源,妙通筏喻; 菩提宏觉路,长炳灯传。

*乾隆题大正觉寺,位于西直门外动物园后长河北岸,俗称五塔寺

甘露洒诸天,现清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

*乾隆题万寿寺三圣殿,位于大正觉寺西。平等法: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 清凉界外,花石尽真如。*乾隆题万寿寺天王殿

智珠朗映光明藏; 意蘂常舒欢喜园。

*乾隆题慈寿寺,位于阜成门外八里庄。的萌动

片石孤云窥色相; 清池皓月照禅心。

*显应寺观音殿,位于阜成门外黄村

月在上方诸品静; 心持半偈万缘空。*显应寺老祖殿

潮音普觉有闻界; 水观中涵智慧珠。

*大慧寺,位于白石桥,亦名大佛寺

妙示真如空色相; 净开正觉摄声闻。

意蘂:意念包含*大慧寺

般若慈源,远通华海汇; 菩提觉路,妙转法轮圆。*乾隆题功德寺

清泉绕砌琴三叠; 翠篌含风管六鸣。*乾隆题大觉寺精舍

重帘祥风护; 中衡瑞采凝。

*乾隆题日坛具服殿,位于朝阳门外东南,又名“朝日坛”

迎气肃斋明,光承离照; 顺时钦敬授,典著寅宾。*乾隆题日坛具服殿

西兑斋心陈白琥; 大田发咏庆黄云。

*乾隆题月坛具服殿,位于阜成门外南礼士路,又名“夕月坛”

千亩兆农祥,寅清将事; 三推勤御耦,亥吉祈年。

*乾隆题先农坛具服殿,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三推:天子亲自推耒耜三次

弘育群生敷恺泽; 顺承乾德蔼慈云。*慈育院

金元明宅于兹,天邑万年今大备; 虞夏殷阙有间,周京四学古堪循。

*康熙题国子监辟雍。国子监位于安定门内成贤街,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辟雍乃国子监中心。周京四学:一说周代京都天子设的四代之学,即周、殷、夏、虞学;一说“四学”即东西南北学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韩愈祠,位于国子监内。八代:指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法式善题韩愈祠。八代:苏轼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四门学:古代的学校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曾三仕;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彭定求题韩愈祠

以正气还天地;

有大勋于国家。*京师烈士祠

第五篇:2-1对联对仗之词类相当

[对联撰写篇]之一

对联的对仗

对仗,即对偶,这是一种比喻的方法,指对偶句像古代仪仗那样排列整齐,两两相对。

对仗,是对联写作的基本方法。它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可以说,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对联的对仗在词性、句式、节奏、平仄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对联的对仗是灵活的,因此,又有工对和宽对的区别;它的形式又是多样的,有正对、反对、串对,无情对,此外,还有自对、借对。

对仗内容,主要包括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以及平仄和谐等,这几个条件都符合的对仗,我们可以称它为工对。

词类相当

词类相当,即同词性的字词相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关于词的分类大致相同,都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种。

所谓词性对仗,就是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

1 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

例如湖南岳麓山联:

大(形容词)翼(名词)垂(动词)天(名词)九万(数词)里(量词)

长(形容词)松(名词)拔(动词)地(名词)五千(数词)年(量词)

下面分别介绍:

一、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结合传统的分类,名词一般可以分为下列小类:

天文类:日、月、星、风、云、雷、电、雨、霜、雪、雾、岚、虹、露、乾、坤等;

地理类:山,峰、河、川、海、湖、洋、瀑、泉、溪、园、林、路、桥、井、圃等;

时令类:春、夏、秋、冬、年、岁、时、节、朝、晨、暮、夕、午、夜、昼、刻等;

建筑类:楼、厦、房、屋、厅、堂、门、窗、宫、殿、亭、台、室、舍、庐、馆等。

器物类:舟、车、轮、鼓、刀、剑、箭、炉、灯、樯、帆、碗、杯、盘、箩、筐等。

饮食类:饭、茶、酒、菜、糕、饼、餐、米、粥、柴、油、盐、糖、浆、汤、蜜等。

2 衣饰类:衣、服、裳、帽、袖、袍、裙、裤、鞋、冠、袜、丝、绸、棉、笠、巾等。

文化类:纸、笔、砚、书、辞、联、图、篇、章、文、歌、琴、箫、笙、曲等。

植物类:草、木、瓜、果、松、柏、桃、柳、竹、杉、莲、荷、兰、稻、豆、菊等。

动物类:鸟、兽、鱼、虫、鸡、鸭、猪、狗、凤、龙、雁、鸽、鸾、牛、羊、雀等。

形体类:身、心、头、颜、拳、掌、目、唇、骨、血、脸、眼、齿、发、肩、容、耳等。

人事类:德、才、智、勇、情、仁、忠、义、恩、志、行、誉、思、仇、闲、言等。

人伦类:人、亲、男、女、朋、君、臣、民、父、子、兄、弟、军、农、渔、樵等。

数目类:

三、千、双、偶、孤、单、独、全、多、重、再、只、数、半、满、众、每、各等。

量词类:支、斤、两、尺、寸、分、包、条、头、棵、片、束、类、副、列、批等。

颜色类:红、朱、丹、金、银、橙、黄、苍、绿、青、碧、翠、蓝、紫、乌、黑等。

方位类:东、南、西、北、中、外、里、前、后、旁、隅、底、侧、顶、角、畔等。

3 我们来通过例子看一下: 五岭和风生柳叶 三山春雨泛桃花

“三”对“五”同属数目类,“山”对“岭”同属于地理类,“雨”对“风”同属于天文类,“桃花”对“柳叶”同属于植物类。

以上的情况属于具体名词相对。还有抽象名词相对,如:“当仁不让,见义勇为”。“义”对“仁”是抽象名词相对。

专有名词相对。如: 指破纸窗留孔子 面朝锦镜照颜回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家,“颜回”是他的学生。简缩名词相对。如: 三中善策城乡富 两制良谋港澳归

“三中”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制”指“一国两制”。以上是同类名词相对,另外,不同类的名词也可相对。这种形式我们称它为邻对。如:

天增岁月 春满城乡

(春)是时令类名词;(天)是天文类名词;(城乡)是地理类名词,(岁月)是时令类名词。

4 连绵名词也要求词性相对。如:(葡萄)对(玫瑰),(蜻蜒)对(蝴蝶)

二、动词。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有“走、跑、说、吃、做、看、闻、观、沉、浮、打、向、呼”等。在对联中动用动词,能使内容生动形象。

如燕子矶烟雨楼联: 岩飞骤雨云翻石 风挟奔潮水拂天

运用“飞、翻、挟、拂”四个动词,写出了烟雨楼前风雨翻滚、白浪滔天的壮观景象。

再如杨度自书联: 抱琴看鹤去 枕石待云归

短短十个字,竟用了六个动词:“抱、看、去、枕、待、归”。对联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栖隐林泉的闲情逸致。

三、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词。有“高、低、好、坏、软、硬、难、易、凉、热、大、小、长、短”等。

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联: 彩石万颗凝碧血 悲歌一曲跃丹阳

5 联中“彩、碧、悲、丹”都是形容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词,在汉语词汇中所占比重最大,使用率最高,必须注意区别,准确运用。它们之间活用很多,有时,在不同的场合,名词可以作动词或形容词用,形容词也可以作名词和动词用。

如彭玉麟题史可法祠联: 公去社已屋 我来梅正花

(屋)本为名词,此作动词,是以“屋覆盖”的意思。“社已屋”意为明王朝覆灭。(花)也是名词,在这里也变为动词,开花的意思。

需要提示的是,有时候动词与形容词也可以相对。如听泉楼联: 风生碧涧鱼龙跃 月照青山松柏香

(跃)是动词,而(香)则是形容词。

四、代词。用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的词。有:“吾、我、尔、你、君、他、彼、此、其、我辈、谁、何、孰”等。

如吴作人题蒲松龄故居联: 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世

6 安得装妖治,后代剥它画皮

(它)是第三人称代词,指(鬼狐);(此)是指示代词,也代指(鬼狐)。

如王夫之自撰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我)为第一人称代词。下联(人)是名词,从这里可以看出,有时候名词也可以与代词相对。

再看清代纪晓岚少年时与太守相对的对联: 童子六七人,惟尔狡 太守二千石,独公贪

(尔)和(公)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尔)指纪晓岚,(公)指太守。

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等。

例如民间流传的宝塔联: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联中有八个数词。

数词在对联中的运用样式颇多。除上面的单数相对外,还有约数、复数相对。

7 约数。如: 秋水才添四五尺 绿荫相掩两三家

复数。如杭州西湖凤林寺联: 百八杵钟声,撞醒痴梦 五千言慧典,参破禅机

六、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它一般放在数词后面。有“升、斗、尺、丈、斤、两、吨、里、件”等。

如清代书法家梁同书自撰联: 清潭三尺竹如意 宴坐一枝松养和

(枝)对(尺)是量词。

再如郭沫若题新疆天池联: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上联省略了量词“口”,下联省略了量词“棵”。

七、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程度、时间、肯定、否定、反问、祈使、礼貌等。有“相、很、即、必、未、8 岂”等。

如:

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 纵横诗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 未,幸,不,空,都是副词。

八、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者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状态、目的等。有“在、于、因、由、以、从、对、同”等。

如民间流传的一副对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原,本,为,因,是介词。

九、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以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有“及、或、并、和、跟、而”等。

如:

民犹是也,因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犹和而都是连词。

十、助词。附在词、词组和句子上面,表示某种语法的词。有“焉、矣、哉、耳、也、乎、者、着、了、过”等。

如苏轼撰广东佛山真武庙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联中的“焉”、“耳”、“矣”、“乎”、“哉”都是助词。

十一、叹词。对事物产生慨叹时所用的词。它独立于句子之外。有“噫、吁、嗟、咦、哦、呜呼”等。

如旧时代某土地庙联: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对联假托土地爷夫妇的对话,寄慨抒怀,对旧社会富人花天酒地而穷人啼饥号寒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

一副对联常常用多种词类构成,下面以一副春联为例: 民歌盛世诗千首 人祝丰年酒数杯 名动形名名数量

词词词词词词词

10

下载4.《中华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word格式文档
下载4.《中华对联》第四章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1对仗工整的牛年对联(五篇范例)

    时间过得真快,牛年春节就要到了,你想好贴怎样的对联内容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对仗工整的牛年对联80副”,欢迎阅读与借鉴!2021春节对联精选1. 上联:耕者有牛皆种......

    对联和碑文

    对联和碑文 教学目标 ●了解对联和碑文的特点及种类 ●掌握对联的表现手法 ●理解碑文的基本写作格式及要求 教学重点 ●碑文的基本写作格式及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并......

    对联和横批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横批:喜迎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和后语 对联

    三、歇后语 长衫子改夹袄——取长补短 吃了黄莲吃甘草——先苦后甜 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冰天雪地发牢骚——冷言冷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五个吊......

    中华经典对联汇集[模版]

    新年到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 多年的历史了。从古自今,墨客骚人以文会友,离不开“对联”,互相切磋交流,离不开它......

    对联

    对联 春联: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对联

    1. 请把下面八个短语分别组合成适合中秋节和元宵节的两副对联,要求上下联的组合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 欢歌笑靥②十分思念百分念③三秋桂子④万户当门观瑞雪 ⑤千重山远⑥......

    对联

    对联教案 一、2004年的几道高考题: 1、2004年全国卷24小题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国兴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