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杂文随笔
这里的黎明真的是静悄悄,静悄悄的。我赤着双脚迎着晨曦,在柔软的沙滩上轻轻的走着,晨光和海风在脸上慢慢展开着海岸迷人的清晨……
--------印尼亚齐项目记
一、愤怒的开始
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腾达项目在戈壁,条件艰苦,伙食糟糕,但自由方便,有机会领略最原始的印度风情,而且大家回来后都减肥了;W厂条件不好,但是伙食好,还有不错的运动氛围和和谐的团队;苏丹项目据称是最苦的,但至少回来的人血糖血脂和身材都变好了,而且还有机会去了一趟金字塔;兰卡项目监理是最严格的,但至少我们可以真正的提高,技术和态度,而且环境也许是最美的,但那也只是回忆了,我们一路的说着各自的看法,大家都参加了太多的项目,各抒己见,都猜测着印尼亚齐这个项目会怎样?会不会留给我们巴厘岛风光一样的回忆呢?
当然谁也没有料到我们的期待会这么惨烈的落空,旅途劳顿没有人会抱怨,但是棉兰机场海关粗暴的态度,恶劣的行为,激怒了每一个人,然而在别人的地盘,没有坚强的后盾,我们终究孤掌难敌双拳,过一趟海关,所有美好的幻想都被挡在了关外。
现场的条件不用多说,大家一致同意这是所有项目中最糟糕的一个,不过做工程的国际民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早已经是五星级了,不就是走多远上厕所么,不就是饮食不合之类嘛,都小事一桩了,不过糟糕的篮球场,也没人打球还是让我失望了,对于我来说无论生活好坏,下班后的锻炼是必须的,没有锻炼真的全身难受。
现场的项目管理也让人着急,混乱不堪。2013年的最后一天,因为简单的翻译问题,我们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凌晨2点准备工作,结果人家说的是其它的事,这简直是笑话!还有太多的问题,不想不愿也不必再赘述。只是有一点令所有人都难以接受,除了工作,我们要躲避印尼移民局的检查!刚到后没几天,总包方忽然告诉我们,下午移民局要来检查,叫我们躲起来,或者在屋子里面将门反锁,或者到集控室去。这简直是令人作呕的管理,备案每个人就几百元人民币,这些钱都省,搞得我们像做贼一样,人心惶惶,当然我们是不愿配合的,从海关到现场,我们被印尼人和省几千块钱的国人彻彻底底侮辱。不过中国人的逆来顺受早也不是新闻,那天蹲厕所的时候,就听见旁边坑位的人在说,“移民局来的时候,我从窗子跳出来的,幸亏跑得快……”这是打仗吗?面对这些令人发指的情况,我们决定不躲了,我们有很多的老同志,万一出现受伤,实在是无谓的牺牲,抓住就抓住,遣返就遣返吧,这样过着也难受!然后大家一致要求包方给我们备案,不过事实就是答应得好好的,半天却没有什么动作,该说该做的已经说了,我是不会躲的。移民局来的那天下午,去现场的几个同事,在路上,炎炎烈日下待了一个下午,因为路被堵了,还没出屋子的人,门反锁上,关着灯,静悄悄的,静悄悄的躲在屋子里面,听着印尼移民局的人脚步声由远及近……中国公司拿下这样的项目,一定是因为低廉的价格,绝不是精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所以成本到处在省,连这样的几个钱也要省……呼气,吸气,呼气,吸气……
每间房住了三个人,最幽默的是床。现场板房配席梦思是不和谐的,所以我们睡的全是木板床,简单拼接的木板床。第一天晚上,还没睡,同事X君的床板就垮了一块,另外一个同事W君床板也会掉。我算幸运的,我的床不会垮。经常就听见多么安静的时候一声“咔嚓”,某人的床板就垮了。这个故事的高潮发生在某个半夜的时候,我正熟睡,一声“咔嚓”和“哦喝”把我惊醒,之后就听见X君的抱怨,迷迷糊糊中又睡着了,没过多久,又是一声“咔嚓”和“哇靠”,W君也中招了。最后的结局是X君的床板掉了2块,W君的床板掉了3块,我们全醒了,但X君将就着睡了一晚,W君不堪折磨,重新把掉了的床板拼接回去,因为已经无法入睡。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把这事跟隔壁的同事说,他们只是淡淡一笑,完全没有大惊小怪的样子,一看他们表情就知道大家都经历了同样的故事。一起找来了工具,四处找钉子,把床重新固定了一遍,之后我们屋子里面再“垮床”的事少了许多,但其它的屋子就不知道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搞工程,瞌睡好才是真的好!
现场的生活用水是直接用泵打起来的地下水,经常可以看见里面流淌着的泥土和小虫们,第一次开那个水,实在是汗颜,小虫子在蠕动!洗澡都是冷水澡,我倒是不在乎冷水热水了,以前就经常洗冷水,只是担心那个水不知道能不能洗干净。有一次我洗澡的时候,用盆在旁边接了一盆水没倒,洗完澡的时候,盆子底部已经是一层泥土了,所以我都不敢穿白衣服了,白衣服会越洗越黃的。平心而论,装上一个好一些的过滤器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我不过也就是在这里呆一两月,那些在这里呆了四五年的盆友们,真的为你们的健康担心呢。
对于项目或是对于我们的生活,只要你愿意听,还有几箩筐的问题,只是我已经无力吐槽。生活还得继续,工作还得继续,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慢慢适应下来,再试着快乐。愚人在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在身边创造快乐,我们在这里,痛,并快乐着!
二、晨艳
生活中最重要的快乐是发现的快乐和创造的快乐。发现,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和对美的热切愿望。
前往现场的路是一条小路,其中还有一块木板搭成的独木桥。路上常有水牛,或漫步或低头吃草,同事笑言它们是自由的,我把他们当作风景和乐趣。有一次我正在照相的时候,他们慢慢的全都围过来,直瞪瞪盯着我,好像我冒犯了它们一样,看情况不对,我撒手就跑,还有几头也跟着我背后追来,我边跑边回头看,一直跑过独木桥后才停下来,因为它们过不来了。后来有一次我看到它们在玉米地里吃别人的庄稼,我先拍照留下证据,然后用力扔了几块石头把它们全吓跑了,算是报了上次它们围追我的仇。独木桥其实就是一块木板,只容一人过,这个现场有时候简陋的超乎想象,这是到电厂每天的必经之路,每天都可以练平衡木!有一次我到桥边的时候,桥上正好有两只半米左右长的蜥蜴,它们回头看到我,瞬时纷纷纵身跳下水去。阿弥陀佛,我甚是感觉对不住它们,吓到它们了,害它们掉进了深渊,因为桥下的水就是电厂里面排出的废水,深褐色的工业废水,里面一定不好受,愿佛主如来真主阿拉上帝耶稣一起保佑你们平安逃命吧。
在这条路上最惊艳的发现是牵牛花。牵牛花有个洋气的英文名,morning glory晨光,也有别名晨艳,早上7点左右路过的时候,粉红色的牵牛花开满了树枝,真不愧“望见篱墙心窃喜,翩然飞上翠荫间”,一朵朵张开了嘴,贪婪地享受着清晨的阳光和清露,繁华却不热闹,抬头一看蔚蓝的天空,真的像洗过一样,透着天空的蓝再看枝蔓见点缀的朵朵粉红色牵牛花,说不出的清丽和浪漫。我真的被她们迷住了,至少停留了10分钟才到现场去。等到工作完回来的时候,烈日当头,牵牛花全都闭上了,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叫她晨艳呢,以后要看牵牛花,就得早起了。
有一天清晨起来上厕所的时候,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色震住了,厕所后面野草丛生,阳光穿过椰树的树枝,洒在草丛里,而草丛上开满了牵牛花,粉红色白色的蓝色的,一朵朵在清晨的阳光里那么舒展那么潇洒地看着,还有很多牵牛花爬到了芦苇丛中,芦叶在微风的吹动下摇曳着,芦苇也都出了穗,芦花柔絮飞扬,直飞到蓝蓝的天空,这里的天空总是那么蓝,蓝得那么纯粹。这样一幅如画的美景,深深感动了我,忍不住照了些许照片,写上“日出晨安”发给了好友和女友。这一刻我已经毫无疑问喜欢上了牵牛花。
每次看到芦苇,我都会想起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彤管多美,而是约会的时候静女送我彤管这事很美。静女是幸福的,因为她送出的礼物,给出的爱已然被接受被回应,还留下这篇千古名篇《静女》。遂想起一件小事,上次去深圳的时候,我们到海边去看海景,半途停车上厕所的时候,我看到芦苇开满山野,于是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趁其他人都上厕所的时候,徒手爬到山上,摘了很多美丽的芦花和一朵红色的野花,扎成一束,非常漂亮,自觉很满意很浪漫,激动地跑下山送给女友,谁知她却是个神经大条女,接过花顺口一句:“好漂亮的扫帚!”直接拿着这束花在地上比划扫地,看得我眼泪花花都出来了,不过也逗得大家都乐了,许是自觉无颜,后来我也就找个借口把花给扔了。不过我还是拍下了这张照片,每次看着都觉得那束花真的很美,无论是花本身还是她拿着花的表情,不知是我臭美还是她没懂得我“美人之贻”的美意呢,不过这一段也是那次旅程中一个时时令人回忆的插曲。
牵牛花只是发现的开端,湛蓝如洗的天空和这里的雨也是别样的惊喜。来之前不久,全国各大城市的PM2.5居高不下,让人无处可逃,蓉城的天空也总是沉郁的,现场来的朋友说那段时间西安PM2.5官方数据一直在500以上,令人咋舌!想来肺癌发病率最高这项指标我大中华要夺魁了,谈及国内环境每每让人默然,无所适从,无计可施,尤其对于环境专业的人来说,知道得越多,伤心越甚。看着这里清澈的天空我就开心了,即使下雨被淋成落汤鸡我也不会担心落下的是酸雨和全是粉尘的雨。来后有一天晚上,没有太多前奏,暴雨骤至,没有半刻停歇,直到深夜。屋外蛙声一片,那么清晰和响亮,那个热闹啊!我当时被震住了,细细想想,真不敢相信,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听到蛙声了,犹记得故乡的夏季,每当大雨时候,故乡的田野蛙声骤起,田蛙们全部像打了鸡血,扯开了嗓子吼,仿佛万马嘶鸣,堪称蛙界盛世大交响!那时候有时还真有些讨厌,这么聒噪!不过后来离开了故乡,城市的水泥地终究不是田蛙们的舞台,蛙声已经在心中沉寂多年,今夜听到,有一种熟悉的田园的感觉,且让我在这暴雨如注的晚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如果雨是有性别的,那热带的雨一定是一位一直在疾行的侠客,来去匆匆,不似江南的雨,阴雨蒙蒙,如少女般轻柔温婉又缠绵。热带的雨虽然走得快,但天空总会留下他的痕迹,闪电仿佛他的刀光剑影,彩虹便是他侠骨柔肠里的泪痕,在这里看彩虹是很容易的事,有时候没有下雨,天空也挂着几道彩虹,还有时候天空几个地方都有彩虹,许愿都要找漂亮一些的了。更有甚者,记得有一次在兰卡的时候,一团乌云飘来,黑云压城般,暴风骤雨稀里哗啦就来了,令人惊讶的是,这朵云以外的地方还是晴空万里,在分界的地方形成一道如瀑布般的雨帘,还有美丽的彩虹,令人叹为观止!那得需要多么好的运气和多么清澈的天空才能看到那样的奇观,而我幸运的看到了!
不下雨的晚上,星星和月亮经常也都很美的,蓉城几乎全年看不到“月光仙子”,常喟叹不已。满月那天晚上,夜空极其美丽,圆圆的洁白的月亮悬在夜空,更令人称奇的是天空是蔚蓝的,像白天一样,月亮周围的几朵白云清晰得像白昼一样,月光明亮如此,在夜空下站立良久,美得让人无以言表,想说什么一句也说不出来,倒想起纳兰性德的《转应曲》:
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
玉壶红泪相偎,还似当年夜来。
来夜,来夜。肯把清辉重借。
纳兰公子欲借的清辉,若如今夜这般,定是情人相约最美的月光了,天若有情,也当在他们相见的夜晚投下这般美丽清辉了。有一句诗曰“明月照积雪”,今晚月光实在太美,我想把它比作月光如雪,但想想又觉得不妥,白雪美是美,只是少了一种温婉的感觉。同是洁白,白雪的白给人冰清玉洁的感觉,而月光的白却多了几分轻盈和朦胧,仿佛给整个世界罩上了面纱,娇羞,梦幻又迷人,梦境便也罩上一层轻纱,人们就在这梦境中沉沉睡去。
第二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是反西斯战争中人们浴血奋战的信念。战争带来的灾难、悲痛如今也已经越走越远。
人应该学会忘记,更应该学会纪念。
战争不仅是男人的战场。在这里年轻的女子也奉献出了她们宝贵而短暂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如此的宁静与诗意,没有哭泣,没有鲜血,没有生离死别……
一向认为战争中最令人敬畏的是对死亡的畏惧已不再变得恐惧,死亡也许并不可怕,可痛苦的死去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折磨。每当看战争剧时总是不忍目视鲜血,因为我对死亡充满了畏惧,虽然这不可避免,我相信多数人会同我一样选择宁静地死去。当看到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时,总是在想,这些都是生命,他们的内心是否也充满过恐惧,他们是否也渴望过平静
当那些有着不同经历的女子在丛林中穿越时,是否会想知道命运对她们的安排,她们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会在想什么…… 也许她们会想:这里的黎明是静悄悄的……
第三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感
骆文涛
读了鲍里斯·瓦西里耶夫所写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心里感慨万分。这是真实的战争故事,但即使衬于残酷的战争的背景上,青春!瑰丽的青春依然会在生命中闪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个故事回荡着青春的笑声。一个老兵带着一群女兵,在一个突然变成战场的地方遇上敌人,打了残酷卓绝的一仗。她们是勇敢的是坚强的。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当子弹飞下来时,连说再见的机会也没有。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5月,德国法西斯将侵略的战火推向了苏联境内。战争带走了村里的所有男人,全村只剩下瓦斯科夫一个青年男人了。瓦斯科夫的房东玛丽亚,女邻居波琳娜以自己的方式承受着这场战争。女兵们的到来小村庄平添了青春的气息。当危险向她们逼近时,姑娘们挺身而出„„..她们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德军的枪口之下„„
我讨厌战争,战争使我们失去幸福,自由,快乐。当我读到维佳被弹片刺穿喉咙时,我不禁流泪,心里一阵刺痛。生命是多么脆弱,昨天还像其他人一样活蹦乱跳的,今天却孤独地躺在黑漆漆地泥土里长眠不醒。战争摧毁了年轻的生命。死神一次又一次的到来,噩耗一次又一次地传来。我的心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抓紧。
丽达、里莎、嘉尔卡、索妮亚、热妮亚五个坚强的姑娘,她们是为了战争而生,她们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她们为了战斗的胜利奋不顾身。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个故事回荡着青春的笑声。
她们终于和德国人正面战斗了,她们英姿飒爽地奔赴战场,她们用智慧取胜,用勇敢取胜,用生命取胜她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作出了牺牲。我为她们感到惋惜,但她们认为她们的生就是为了战争,她们的出生就是为了站在战场上,她们愿意为祖国作出牺牲。是的,战斗胜利了。她们都长眠于地下。她们都微笑地面对死神。但是在村子里在也不会有她们那爽朗的笑声。
当我读到“这一天,苏联电台广播战况:今日,战场上没有大的战斗,只有零星战斗发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五位女战士的牺牲。”这个地方,我实在很愤怒。她们的英勇牺牲却被人们遗忘了,也许她们认为值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个故事回荡着青春的笑声。
这几天看完了《这里黎明静悄悄》,一直到结束,当看到五名英雄女儿都倒了下去,男主人公将五名德国人押回去,路上他没有倒下,他哭了,我也哭了。我为丽达自杀而哭,为她的气概所折服;我为热妮亚而哭,她战斗到最后,永不倒下,敌人只能用乱枪让她失去生命,在那片白桦林里,她的灵魂给我以震撼,壮哉!我为里莎而哭,她倒在泥潭里,当泥泞淹过她的头颅,我们看到了她的军帽,在薄雾里,在清风中,她战胜了恐惧,她死在了她坚定的信念里;还有她,那位大学生,她的诗歌朗诵给我以启迪,她非常安静的死去,在她的思念里,在她的理想里;还有嘉尔卡,她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她,她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只有最后,当瓦斯科夫回眸纪念碑的那句话——和平!和平?他们,也许是她们在倒下去那刻未曾思考过的一个概念,通过他的心思传达给了我们。可是在我内心深处,我仍感觉到,这显得太过卑微。
我想战争就是死神的召唤,也许在我爷爷奶奶的那个时代,也过着同样的生活。60年了,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是,那场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仍在流血,苏联人民可以在思念亲人,怀念战友的时刻,心平气和,充满思念和幸福,充满胜利者的骄傲;可是我们呢,我们国人呢!也许我们该去审判那时的执政党的蒋介石,但是,历史并不是要求现在在过去的时光里永无休止的批判,而是我们现在做的和将要做的,可否让我们25000000中国人安息,可否让幸存者不再流干她们最后的泪,可否让他们的后人得以真正解脱,可否让他们的人民的内心不在是仇恨,而是思念。
读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心里想的有很多很多,其实在所有的心里都渴望和平,无论在过去,现在,将来„„
第四篇:书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朋友那里,因为着实无聊,所以信手翻来。实话说,我对外国翻译过来的小说一向具有排斥心理,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俄国。因为感觉到翻译成中文之后,往往很罗嗦而且语言平白无奇的令人窒息。有一种永远读不到高潮,永远读不完的感觉。所以平时对这种书一向是敬而远之,即使它是世界名著。但是那天实在是别无选择后,我开始咀嚼它。
当看到第三页时,我心理发生了变化。兴趣被调了起来,我隐约地感到它是一本好书,我被它吸引了,同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但由于是在朋友那里,那天我无法读完,只开了个头就离开了,带着对故事以后发展的好奇和遗憾,但是心里一直没把它忘记。
也许,是上天眷顾我这个爱书人,让我总能与好书有不解的缘分。那之后的一个周四下午,我去了图书馆可以说是毫无任何特定目的,也可以说是去碰运气(因为大家都知道由于学校人多图书馆往往书去架空)。在两排书中闲逛时,猛然间看到了久违的《十年九夏》接着又看到了它《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如获至宝,那个下午,感觉自己好幸运。
之后的一周内我把它看看了两遍(看第一遍时就知道它为什么那么有感染力了)。第二遍是因为爱不释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俄国,写的是五名年轻纯朴善良的苏联少女在战时的经历。德国入侵苏联国土后,这几位少女当上了高射炮手与兽性的法西斯匪徒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故事发生的岁月已经很久远,故事的情景也与现在迥异。但故事所反映的严酷的现实性和浓浓的人情味却仍可保留其原汁原味。在今天故事中女兵们勇敢和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精神仍可打动亿万青年的心,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那几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兵的短暂却壮烈的一生,可歌可泣的事迹,会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欣赏的两位是澳宁娜·丽达和叶甫金妮亚·科梅丽珂娃即冉卡。
刚生下儿子不久就痛失丈夫的丽达是一个英雄的寡妻,她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倒也没有撤离前线,而是坚持参加战争。她用那瘦弱的双肩无声无息的扛起了对法西斯的仇恨,对死去的丈夫的责任,对伟大祖国的责任。可执著的她也许从未意识到 :即使她离开前线安心照顾孩子,后人也不会说什么。
她无疑在故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危急时刻,是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德寇并及时向准尉报告,从而间接保卫了奔基洛夫铁路的安全。
在与最后几名德寇的大决战时,为了不拖累准尉。是她,负了重伤—腹部被手榴弹击中—的她自行了断,让准尉更加行动自如,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有着修长的身材,金色的长发,雪白晶莹的皮肤的美人冉卡,虽有着凄凉的身世:她亲眼目睹妈妈、妹妹、小弟弟倒在机枪下面。但她却是一个最活跃最乐观的姑娘。她让本来毫无生气的军队生活陡然声色,使性格内向、木讷的切特维尔克快乐起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准尉与一德寇殊死搏斗的紧急关头,是她,从容镇静的她,以枪作棒结束了德寇的生命,解救了准尉。
在丽达身负重伤时,是她,肋部受伤、血流不止的她,为了掩护丽达,坚持射击,只要手中还有子弹就不停射击,直到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随鲜血而慢慢流尽……
我想在读到这里时,流出来的不仅是冉卡的鲜血,还有亿万读者的眼泪,比如我。冉卡,美丽的冉卡,才只有十九岁的冉卡就这样死去了……
故事塑造的另一重要人物虽然是男性,但他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没错,他就是费多特·叶夫格拉费奇—准尉同志,他无疑是祖国的忠诚卫士,不然的话他不会将那个绣有—献给亲爱的祖国卫士—的烟荷包随身携带。
表面严肃、苛刻、不通情理的他实际上是爱他的那些调皮女兵的,是她们甜美的笑容爽朗的笑声融化了他这座冰山,将其内部的热情释放。最后他与姑娘们建立起了相亲相爱的密切关系,成了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战友。
他无疑是个好的领导,合格的准尉。他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遇事沉着冷静,思维敏捷,善于分析,行动果断,而且勇猛。
是他教会了女兵们如何作战。
是他在最后关头,机智地用一无导火索的手榴弹(他最后的武器)降服了最后五个德寇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为那五个壮烈牺牲的姑娘,更为了他们的祖国。
这本书在感动我的同时,使我想起了另一本描述战时故事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记得准尉同志曾开玩笑道,他是另一个保尔·柯察金。
没错,不光他是,五个女兵个个是保尔。
故事是讲完了,但是精神还在延续,一代又一代的。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各种观念猛烈相冲,外国腐朽文化不断入侵的社会,也许从这样的书这样的精神中才能得到灵魂的洗涤。
像爱其他好书一样。我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它《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并向大家强烈推荐这本好书。
爱上这本书因为读过不后悔。爱上这本书因为爱不释手。爱上这本书因为感动到现在。
第五篇:影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评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罗斯托茨基(1922~ 2015)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罗斯托茨基(1922~ 2015),苏联电影导演,苏联人民艺术家。其作品《等到星期一》曾获1969年第 6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白比姆黑耳朵》获1978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
影片主要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一个小村庄里,由于男人们都上前线打战去了,只剩下妇女和儿童。准尉瓦斯柯夫不满自己的战士们军纪差,还常常到老乡家里买私酒喝,要求少校撤换,并希望能给他派些不喝酒的士兵来。结果出人意料,19 42年夏天,准尉瓦斯科夫迎来了一群可爱的、不怎么遵守军纪的女战士,故事便这样一步步的开始了。这一班高射机枪女兵,虽然是战士,却和普通少女没两样--一群叽叽喳喳、自由自在的小鸟。她们活泼热情,她们喜欢漂亮,她们好打听事儿,不但八卦准尉的情感生活,还常常拿准尉--那儿惟一的男人取乐,称他是“敏感的老头儿”。这让严苛的准尉不知所措,他想融入年轻人的世界,却总格格不入。有一次女班长丽达偶尔发现了两个德国鬼子,她立即向准尉报告。于是瓦斯柯夫决定带领着5个女兵去搜捕德寇,却发现敌人共有16个,他们与这些德国鬼子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5名女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影片中还穿插着梦幻般的镜头,展现了这5个姑娘战前甜蜜美好的爱情生活.影片以战时黑白与战前彩色的镜头交替出现,描述了五个女孩的梦幻青春。
丽达曾是年轻妻子及母亲,可幸福生活随着丈夫上前线牺牲后就消失了,她毅然把儿子托付给别人,直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兵.护林员之女李莎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一位城市男孩的拜访开阔了她的视野,她开始渴望爱情,渴望学习,渴望外面的世界.犹太女孩索妮娅会说德语,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大学里快乐地读诗歌、谈恋爱,战争开始后,男友和她先后上了战场,父母却生死未卜.嘉尔卡从小生活在孤儿院,总在谎言中编织还有母亲的事实,也幻想有一天白马王子能把她接走……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将军之女热妮娅。女演员奥斯特洛乌莫娃塑造了一个绝无仅有的,美丽可爱、热烈性感的女红军形象。她晚报到,虽然穿着军装,却掩饰不住爱美的心思,染着红发、有时髦的靴子,目光自信高傲,连一向以美貌著称的丽达都忍不住仔细打量她。另外,她穿着性感的丝绸内衣,行军途中还会时不时打理头发。不过,她心上却压着两件事:一是破坏军婚当第三者;二是全家几被灭门的血海深仇。对前者,她毫无悔意,但这种“勇往直前”搁在战斗中,却使她如战神雅典娜一般英勇顽强,不会辱没她的将军父亲。夜幕降临,白天的快乐女孩会变成忧郁的失眠者,脑海里全是她的家人,这本账是一定要算的……
“有年轻女人的地方,笑多。”姑娘们像仙女一样一起洗澡,当热妮娅出现时,她们赞叹她像美人鱼。年轻女军官则感叹那样的身姿只能穿军装,此时军装不再是光荣的象征,而是束缚了女孩的青春与美丽。她们总是这样热闹,有笑有泪,还开舞会。可是,军营不是夏令营,丽达发现个把德军的踪迹后,一个由上述五人组成的小分队及准尉一起出发了。可当她们看见德军其实有十几人时,问题严峻了……而女孩们却不像想像的那样,他们集体发挥智慧,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最具方向感的李莎在返回请求增援的途中陷入沼泽,余下几人施妙计阻止了德军过河。初尝成功的喜悦后,牺牲又开始了……好心的索妮娅折回帮准尉拿烟袋,距离虽短,却一下被杀;毫无经验的嘉尔卡由于逃窜中枪身亡。之前,大家就批评她,说她战斗时居然捂着耳朵躲在一旁发抖。可准尉心疼她,一个未成年小女孩谎报年龄入伍,他实在不忍心怪她,为了留住嘉尔卡的体面,他对剩下的两个姑娘撒了谎--嘉尔卡是在阻击敌人时牺牲的。然后是热妮娅,为了保护丽达和准尉,成功引开了德军,她一边射击,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念着最爱的情诗,仿佛要让全世界听见她心中的热忱。那一刻,她像风之女神,比谁都快;她像森林女王,比谁都强。看到这儿,观者无不为之动容。中第一枪了,她说了句:哼,有趣!她不会相信,她会在19岁时这样死去。接着,是第二、第三枪……没子弹了,扔枪、扔石头,扔一切可以扔的东西,嘲笑怒骂,直至最后倒下,她的眼睛仍然不屈地看着蓝天。德国人上前去,久久凝望她那张精致的面孔,他们会想什么呢?何以要扼杀这样的生命?
接着是丽达,为了不累及准尉,自己结束了生命。准尉的脑子嗡嗡作响,他急红了眼,一举俘虏了仅剩的几个鬼子,他要让他们知道:即使只有几个女孩,他们也休想得逞!这不过是一场静悄悄的局部战斗,可丽达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李莎走出大山领略的是战争;索妮娅的智慧来不及点亮前程;嘉尔卡一生没有家庭温暖;热妮娅的爱情和梦想还没有修正……五 段青春,还不曾真正展开的人生,全都消逝在白桦林中。
最后,准尉终于将敌军俘获,并在看到援军来临的一刹那因过度疲惫而晕厥。之后的影片便是充满了宁静祥和的色彩。此时,红衣少女再次出现,我们渐渐得知她是准尉的女儿,准尉带着他的儿女来看望他那多年以前牺牲了的战士。不得不提的是,红衣少女的衣服是鲜艳的红色,一如之前危险的红光。可是,在这里,红色已经不再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而是青春、活力、激情、希望的象征。由此可见,颜色的象征是现实赋予的,当战争已成为过去,危险的红色也成了幸福的代言。
其实这部影片一直用美好来批判罪恶。美丽的年轻姑娘、唱歌、跳舞、念诗……这些都是文明的象征,是构成人类一切美好未来的因素。影片用大量时间来展现美丽,因此当她们被战争破坏的时候就会更加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