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聪明的机器人课堂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孩子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放动画片,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进入课题,教师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
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4.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5.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接着学生作画后互相评议。
该课时的教学,旨在利用各种媒材制作模型,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能,针对机器人的不同造型特征合理寻找和运用媒材,提高学生的制作工艺和欣赏审美水准,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机器人”我们并不感陌生,“铁臂阿童木”就是我们较早熟知的机器人动漫形象。本单元学习的设置是探索机器人的独特造型与功能作用.活动一为机械手臂设计。该课时的教学,既能使学生了解机器人手的形体结构特点,学习机械形体的画法;又能使学生对设计产品的功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特征得到直观认识。
在互评时,我发现在进行绘画作品评价的时候,部分学生常有一种畏惧心理,怕答得不好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会受到批评与嘲笑。而顺势使用情境教学可让学生更好进入角色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
第二篇:教师文案教学反思:聪明的机器人
教师文案教学反思:聪明的机器人
美术活动《聪明的机器人》是《做个好孩子并不难》这个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要让幼儿学习运用各种图形进行组合变化,设计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了解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机器人,按自己的想象设计机器人,萌发初步的创新意识;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想象创作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我把它分成了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第一环节:会说话的机器人,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设计意图是:作为活动开始部分,以“会说话”的机器人课件直接进入活动,是为了能够在活动一开始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机器人的好奇心和兴趣。第二环节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这个环节的意图是教师抓住幼儿讲述过程中的主要信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分析机器人可以由哪些图形组成。第三个环节是我是小小设计师,幼儿自己按照观察到的各种机器人的主要特征,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第四个环节幼儿相互欣赏评价,这一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受变化的、不同图形的组合能让机器人看起来更神奇和威武,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好多的机器人的图片,在视频中播放,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在观察中获得了好多有关机器人的不同构造,然后启发幼儿大胆地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大胆的想象创造,通过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非常可爱的机器人的形象。最后把这些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中引导幼儿进行讲评,说说自己喜欢那幅作品,觉得它好在哪里。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加深了幼儿对于机器人结构的把握,效果很好。
第三篇: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
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出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3课《聪明的机器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机器人的学习,使学生能设计一只机械手并写一段话来介绍它或说明自己的意图 2 通过运用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机械立体形的制作方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体活动任务中并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
教学难点: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投影器有关学科的图片制作机器人的各种不同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认知造型特征
(1)引导提问:你们听说过“精彩有趣的机器人足球赛”“活灵活现的机器人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机械人的时代去认识了解机械人的外形特点
(2)出示不同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二)分析模型获得方法
思考:把你知道关于机器人的事情告诉大家,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机器人制作材料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制作方法有: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
材料选择:选择机器人不同部件的制作材料
方法训练: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
(三)分工制作小组组装小组分工完成个体制作任务
2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以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完善组装:各小组将各个部件组装成完整的作品,4作品发表:各小组展示其模型作品,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发表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四)学习拓展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很快,21世纪的我们需要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知识,会运用科学知识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五年级美术聪明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2、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
3、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4、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四、展示创意,评价小结
1、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2、互评。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引导提问: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机器人模型制作。
二、分析讨论
1、引导思考: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2、学生讨论,分组进行总结发言。
3、小结: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
4、分析教材范作。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 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小结: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三、尝试制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2、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工。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
四、作品发表
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五、学习拓展
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第五篇: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略谈
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略谈
一、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开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首次在“通用技术”科目中设立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的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一个选修课程模块。与此同时,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科目中也设立了“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迈出了我国高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
目前各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科协、电教馆(站)等单位组织通过学校吸纳机器人爱好者,由学校出资购买机器人器材,指导老师对学生培训一段时间后,代表学校或地区参加各种竞赛。目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还处于这个阶段;②把机器人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为此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③机器人教育以综合实践课程的方式进入中小学课堂。由于机器人教育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此种方式使机器人教育更具顽强的生命力。
二、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目的
开展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的动手能力,也借助机器人融合了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知识培养青少年综合素养。活动开展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机器人基本概况,揭开机器人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系、工作原理、机器人发展历史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程序的编写和反复调试机器人,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缜密逻辑思维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呼吁未来接班人应具备多种能力,机器人学科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兴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综合能力培养的平台,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的进步需要改革、创新,需要推陈出新。机器人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富有创造性地搭建各种机器人以适应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鼓励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②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机器人活动牵涉到的内容广、工作量大,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互相交流探讨,对搭建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获得最佳方案。机器人竞赛活动中所需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互相之间的包容之心,不仅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更需这种真实体验,这比常规的教育方式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更富有成效。
③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坚韧的毅力和情感体验。由于机器人的工作受设备性能、场地、接受信号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选手能临场应变,根据参赛现场的具体情况冷静、沉稳地搭建、编程、调试、修改以获得最佳效果,指导老师在平时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机器人课堂教学的开展
机器人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机器人项目的设计、制作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和探索性强等特点,因此它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
1.建立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的开放式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授学生“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我们不一定要在乎结果,但在这过程当中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能力都会上一个新台阶。
2.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机器人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评价观,要站得高、望得远,从多个角度、多层面看待学生,少在意功利性与结果,多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价值观,让他们随时收获成功的喜悦。
3.建立“点、线、面”相结合与“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取得社会、家长支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机器人教学与实践活动,逐步探索构建了“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总之,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是一个综合创新的平台,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的领域与空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借助这个教学平台和载体,为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不懈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开创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