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机器人 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4:2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机器人 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机器人 教学反思》。

第一篇:认识机器人 教学反思

认识机器人 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选教学素材

素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记得在第一次试教中,为了介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我用静态的图片素材,然后口头加以介绍说明。通过教学,这种介绍方法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难不能体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发现问题后,我将大部分的图片素材,换成了视频素材。实践证明动态素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将无趣的知识教学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学生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二、理论联系实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为了引出机器人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制的程序工作,我特意安排了“按轨迹搬运机器人”的视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机器人会按照我们事先为它画好的黑线行走、搬物。有了这个视觉上的感知,学生就可以轻松的理解机器人的这个特征。又如:在得出机器人的三个特征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带了一个机器人,让学生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学生体会到机器人有一定的机械结构和外形,并能完成一定的动作。通过让机器人一下子变凶猛,一下子变温柔的实践,体会了它有自己的大脑,会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工作。

三、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未来是属于学生的,未来的机器人也需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设计未来的机器人。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知识的扩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有很多,(如:机器人的由来,除了我介绍的机器人以外还有哪些机器人等等)教师不可能在40分钟能内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课外的扩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限定的作息时间得到了妥当的延伸和优化,丰富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学习的自由和权力。

机器人教学使师生在学习中随时都可能产生一个惊喜、一种成功、一个期待、一个新思路的诞生。

《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机器人仿真系统软件为平台,通过图形化编程形式降低学生对算法和编程的难度,利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的可视化运行界面,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编程的兴趣,降低学生对计算机算法和编程的恐惧心理,给学生提供无限的创造空间。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机器人舞蹈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任务驱动、成功评价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可体验成功的编程空间。

通过几个星期的教学,我发现机器人课堂教学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1、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2、实践性更强,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现实直观的现象来分析程序中的问题。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更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容易让学生理解编程知识。

5、课堂组织形式可划分为搭建课和程序调试及实践课

6、综合性强,能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所以在这节课中,也同样体现了机器人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由于在这节课是一堂新课,学生理解了直线行走的原理及编程思维后,第一次接触转弯教学,虽然与直线行走测试相似,但难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确定走80厘米的直线,和右转90度时用的时间比较多。

通过这节课,我对机器人课堂教学有了些许领悟。

一、做好课堂引领作用,减少学生实践绕弯路。

大部分同学在调试参数时有一定的方法以确定参数的范围,比如先一个小的参数机器人走得不够,换个大得多的参数机器人超过要走的直线,然后在这中间

找一个,使查找的范围缩小。但是往往大部分同学电机和延时同时调试,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需要告知学生调试的最佳方案。

二、做好任务的低起点设置,全面关注学生。

由于机器人课堂教学在九年级才开始不久,编程思路在学生思维中还未形成,编程方法在学生习惯中还未广泛应用,现实生活的代数运算和计算机思维的程序结构还未结合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完成一项或几项难度较大的任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打击极大,所以在设置任务时,我尽量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每迈出一步的喜悦,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

三、做好教学难易度梯次设置,增强学生成功欲望。

在做到低起点任务设置后,对部分学习欲望强烈、编程能力强的学生,针对其特有的“傲气”,开展任务的梯次设置,难度逐级增高。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来说,低起点任务都能顺利完成,高梯次的任务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也能部分完成任务。未能完成的部分可能就是下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对教学设计也是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梯次设置,让同班级的学生在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不同的情况下,让所有的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梯次设置和同学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机器人教学反思

机器人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自己从事机器人的教学工作两年多来,其中的酸甜苦辣值得回味,下面机器人的教学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要精选教学素材。素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记得在第一次教学中,为了介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我用静态的图片素材,然后口头加以介绍说明。通过教学,这种介绍方法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难不能体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发现问题后,我将大部分的图片素材,换成了视频素材。实践证明动态素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将无趣的知识教学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学生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为了引出机器人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制的程序工作,我特意安排了“按轨迹搬运机器人”的视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机器人会按照我们事先为它画好的黑线行走、搬物。有了这个视觉上的感知,学生就可以轻松的理解机器人的这个特征。又如:在得出机器人的三个特征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带了一个机器人,让学生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学生体会到机器人有一定的机械结构和外形,并能完成一定的动作。通过让机器人一下子变凶猛,一下子变温柔的实践,体会了它有自己的大脑,会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工作。

第三,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未来是属于学生的,未来的机器人也需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设计未来的机器人。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注重知识的扩展。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有很多,(如:机器人的由来,除了我介绍的机器人以外还有哪些机器人等等)教师不可能在几十分钟能内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课外的扩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限定的作息时间得到了妥当的延伸和优化,丰富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学习的自由和权力。机器人教学使师生在学习中随时都可能产生一个惊喜、一种成功、一个期待、一个新思路的诞生。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电脑作为人类总体指挥的结晶,作为新的现代化,谁不重视它的普及教育,谁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

人才素质的竞争。现在“科教兴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民族的腾飞大有希望。“计算机普及从娃娃做”正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

一、优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那么,人均每个人将各有道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获得知识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采。

三、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

四、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还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觉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

第二篇:机器人教学反思

机器人教学反思

高屹东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可以使学生综合了解现代工业设计、电子、机械、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发明的潜能。因此在机器人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机器人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浓,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小学生对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机器人活动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机器人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机器人组装这一部分内容,我们采用自己看教材解决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根据教材和说明书自己组装,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天学生都在40多人深知50多人,绝大部分同学操作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组内合作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同学之间得到合作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机器人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这一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教好机器人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机器人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器人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自己从事机器人的教学工作两年多来,其中的酸甜苦辣值得回味,下面机器人的教学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要精选教学素材。素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记得在第一次教学中,为了介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我用静态的图片素材,然后口头加以介绍说明。通过教学,这种介绍方法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难不能体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发现问题后,我将大部分的图片素材,换成了视频素材。实践证明动态素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将无趣的知识教学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学生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为了引出机器人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制的程序工作,我特意安排了“按轨迹搬运机器人”的视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机器人会按照我们事先为它画好的黑线行走、搬物。有了这个视觉上的感知,学生就可以轻松的理解机器人的这个特征。又如:在得出机器人的三个特征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带了一个机器人,让学生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学生体会到机器人有一定的机械结构和外形,并能完成一定的动作。通过让机器人一下子变凶猛,一下子变温柔的实践,体会了它有自己的大脑,会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工作。第三,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未来是属于学生的,未来的机器人也需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设计未来的机器人。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注重知识的扩展。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有很多,(如:机器人的由来,除了我介绍的机器人以外还有哪些机器人等等)教师不可能在几十分钟能内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课外的扩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限定的作息时间得到了妥当的延伸和优化,丰富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学习的自由和权力。机器人教学使师生在学习中随时都可能产生一个惊喜、一种成功、一个期待、一个新思路的诞生。

第三篇:认识机器人教学案例

认识机器人教学案例

[背景材料]

我们学校准备要引进机器人工作室,这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即使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要重头开始学习,但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根据青岛出版社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机器人》的教学目标围绕制定的教学案例。在七年级某一班级上了一节课,主要是看看学生的反应能力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与用途,简单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及其特征;学生自我评价。

[案例描述]

片断1 观看视频引入教学内容

师: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机器人?在影视作品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请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

学生积极举手描述自己生活中、电影中见过的机器人,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关于智能机器人的视频。(教师播放关于机器人比赛的视频)

观看过后:同学们举了这么多机器人的例子,我们从刚才的视频上也看到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类的形体和较高的智能。那么,到底什么是机器人呢?是不是只有在高科技实验室、科幻电影里面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形体的才叫机器人呢?

学生开始讨论,问题初步涉及到机器人的特征方面。

师:现实生活中,机器人无处不在,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你是否注意过商场的自动门、街头的取款机?这就是机器人!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人们是怎么定义机器人的呢?

片断2 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机器人?

2、机器人有什么特征?结合机器人的特征回答为什么商场的自动门、街头的取款机也称为机器人?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总结归纳知识点。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总结出自己的答案,开始踊跃举手。

学生1: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类似某些生物器官功能、用以完成特定操作和移动任务的、可通过编程来控制的机械电子装置。

学生2:机器人应该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通过编排程序具有某些功能的机械。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机器人的外表不必像人,只要在功能上能模拟生物的动作和行为,都可以称作机器人。下面请同学们总结机器人的基本特征。

学生回答自己归纳、总结的机器人特征:

1.大脑: 控制机器人的程序。

2.动作: 任何机器人都有一定的动作表现。

3.身体: 是一种物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形态。

师: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刚才谈到的商场自动门是不是机器人(与以上特征一一比对,得出它是机器人的结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你们面前的电脑是不是机器人?为什么?

教师扩展知识引出机器与机器人的区别:

(机器人拥有传感器,运用了感测技术,对人类有回馈的作用,而机器则只能完全由人或程序来控制,不会因外在情况的改变而影响自己的动作。)

片断3 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史,增加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学生学习到这里,已经对机器人产生了兴趣,迫切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机器人的知识,有些学生开始在下面低声讨论自己对机器人认识。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时介绍机器人的历史,可增加学生对机器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师:机器人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1961年生产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到机器人研制开发蓬勃发展的今天,机器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教师详细介绍机器人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机器人的特征,着重介绍第三代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片断4 分组活动扩展知识

师:现在,智能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下面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查找、学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了哪些机器人?它们的用途是什么?并填写表格1-3。

(1)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姓名 特长

任务

表1:小组成员分工表

(2)确定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题框架。

机器人名称

应用领域

关键词

用途

资料来源

表2:机器人应用情况调查表

(3)评价要求

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项目

星级

探究主题

较明确

明确

明确且有新意

关键词

定位欠准确

基本切中主题

定位准确

信息检索

与主题关联少

与主题有一定关系

与主题密切相关

合作学习

有简单工作计划,分工不明确

工作计划较详细,分工基本明确

工作计划详细,分工明确,小组协作好

评语

表3:评价表

学生在听完老师的任务和要求后分组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收集掌握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

信息1:全部学生都能够按要求分组学习,合理分配各自的任务。

信息2: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完成学习任务,填写完学习表格。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完成的较出色。

信息3:少部分学生在自我评价环节没有按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

三、教学反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课堂的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要格外重视课堂导入设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调整学生的情绪。更何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信息技术课主导应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有些学生一上课就问“老师,今天有什么任务”。这样机械地应用任务教学法,学生不免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一丝厌倦。如何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堂所要完成的任务上来,是一堂课良好开端的关键。在本课中开始我向学生展示了关于机器人的图片和有意思的视频,效果不错,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围绕着本节课,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

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从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水平面,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在片断4中,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学习,独立填写学习表格,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在自评与互评环节,由于评价项目较多,有的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教师的要求,导致评价环节开展的不顺利,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前引导学生理解各项评价的要求。任务完成后教师从学生中寻找优秀作业(作品),通过对优秀作业(作品)的讲解来突破教学环节,既解决了问题,又给优秀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对这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探索中无疑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剂。

第四篇:《果园机器人》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果园机器人》教学反思

经过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反过来对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回想,我既品尝到了一丝成功的喜悦,也感到了课堂当中一些不近人意之处。现在总结如下: 一:比较成功的方面。

(一)课件设计新颖别致,学生兴趣浓。

我所选的课例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果园机器人》,略读课文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但富有趣味,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上网搜集下载,我挑选准备了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图片,还有机器人跳舞的视频《江南style》,动画朗读《果园机器人》,教学视频《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让学生了解现代机器人技术,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我采用课本,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法,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想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课件上的内容,图片,视频兴趣很浓,从而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热烈。最后我利用播放课件,通过各种造型、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图片,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激动不已,纷纷说出自己看图后的“肺腑之言”。

(二)环节设计上紧凑自然,科学合理。

1、多种朗读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充分让学生读,有动画朗读范读、自由读、指名学生读、重点段落读。让他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熟悉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前的阅读要求,说说文中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自己认为哪些地方最有趣。问题的呈现非常清晰,尤其是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谈的都非常自然真切,应该说很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特点。

2、环节上由课文到课外,既掌握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学生平时在电视上或者动画片中肯定会看到机器人,但是这些只是比较零散,学生对机器人的概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部分视频来向学生介绍有关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相关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尤其是设计了“口语交际”这个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想设计的机器人,培养想象能力,又是对科学的一种向往。

“自学环节”既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展示及时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了课文。通过“问题探究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了了合作学习的习惯。”最后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对自己设计的机器人描述出来,训练了写作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由于内容比较丰富,信息量大,在部分环节上本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但考虑的时间的因素,当个别学生说完想法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没有给更多的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

2、这一课时主要一个任务是让学生自学课文内容。这样我就先安排一个自学的环节,先让学生自己了解果园机器人的特点。让学生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找出来交流一下,学生初步了解了机器人,大部分学生认真落实了自学提示,个别学生仅仅停留在字词的学习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知道他们深层次的学习,这一点从自学展示环节就能看出来。

3、我自己准备的关于机器人的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但学生由于条件限制,几乎没有搜集到相关资料,也就是说学生的课前储备有些贫乏,课堂上呈现的内容也有些陌生,虽然他们兴趣很高,但是陌生信息量太大,学生一时间没有好好的消化,所以对部分环节感到无话可说,学生在课前也要尽可能搜集相关的资料,这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4、在学生自学课文这一环节,我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我事先预设的教学任务,我将中间学生对文章质疑的环节取消了,我当时只是在想这篇课文这么简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事实上我是站在老师这个角度看问题了,没有站在学生角度上去考虑,现在想想这个环节还是很有必要安排的,必竟只有让学生质疑了,他才会迸发出思考创新的火花。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一直都在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例如让学生初读完课后,让学生自己谈谈“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通过划出描写机器人有趣的句子后,学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最后再自由选择有趣的句子诵读,无一不体现着上述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将课程的设计和实际教学效果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正确创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五篇:《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1

一、精选教学素材

素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记得在第一次试教中,为了介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我用静态的图片素材,然后口头加以介绍说明。通过教学,这种介绍方法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难不能体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发现问题后,我将大部分的图片素材,换成了视频素材。实践证明动态素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将无趣的知识教学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学生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二、理论联系实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为了引出机器人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制的程序工作,我特意安排了“按轨迹搬运机器人”的视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机器人会按照我们事先为它画好的黑线行走、搬物。有了这个视觉上的感知,学生就可以轻松的理解机器人的这个特征。又如:在得出机器人的三个特征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带了一个机器人,让学生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学生体会到机器人有一定的机械结构和外形,并能完成一定的动作。通过让机器人一下子变凶猛,一下子变温柔的实践,体会了它有自己的大脑,会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工作。

三、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未来是属于学生的,未来的机器人也需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设计未来的机器人。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知识的扩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有很多,(如:机器人的由来,除了我介绍的机器人以外还有哪些机器人等等)教师不可能在40分钟能内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课外的扩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限定的作息时间得到了妥当的延伸和优化,丰富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学习的自由和权力。机器人教学使师生在学习中随时都可能产生一个惊喜、一种成功、一个期待、一个新思路的诞生。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2

《机器人伙伴》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觉得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了解机器人,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用绘画形式表现的机器人造型与功能。

为了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关于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在课前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用不同几何图形拼贴机器人的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为解决学生在造型时作好铺垫。在介绍什么是机器人的时候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象片,使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在介绍机器人的种类与功能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说明;结合生活中的机器人和绘画作品中的机器人的造型来启发学生的造型表现让学生们了解机器人的造型不仅有人的形象,还有车型,动物型,几何体型等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而且感兴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节课也有几点不足,第一,教师在教授与欣赏图片和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占用的时间过长,学生 造型表现的时间稍短些,如果在这个环节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那么学生在造型表现和展览讲评环节会更合理.第二要在评价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评价能力,如评最佳造型奖时有很多学生符合条件结果老师只准备了一个奖杯,会让很多学生失望的.今后要注意这一点.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3

机器人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充满了神奇的诱惑,孩子们随口就能讲出好几种机器人,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备课时,把本课分成2个课时来学习,先是用绘画加想象的方式来表现机器人,然后是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立体的机器人造型。可在实际上课时,孩子带的材料不是非常充足,有的甚至会忘记,因此我让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画机器人,另一组用废旧材料制作机器人。在课前导入部分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象片,使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在介绍机器人的种类与功能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说明;结合生活中的机器人和绘画作品中的机器人的造型来启发学生的造型表现让学生们了解机器人的造型不仅有人的形象,还有车型,动物型,几何体型等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而且感兴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对于用绘画来表现机器人,小朋友都能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向,他们赋予了机器人超乎想象的本领,有时让我们这些成人也颇感新鲜。这充分说明了孩子想象创造能力的可贵。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机器人的认知来源大部分都来自电视或漫画书,真正看过机器人的学生几乎没有,这也反映了我们学生课余生活的相对单调和社会公共设施的相对落后,所以学生画中的机器人大都是方方的脑袋,方方的身体,外加一双圆圆的眼睛……形象好象比较单一,制作的机器人相对来讲完成还是很出色的。

《机器人伙伴》教学反思4

本周进行了分享阅读《机器人》教学活动。

活动第一环节——以模仿机器人的动作和幼儿进行“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引出读本的主人公“机器人”。然后请幼儿观看封面。

在第一环节实施过程中,就遇到了一点小意外!孩子们都说:“老师,看不清”。(这个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人数较多,另一方面读本摆放和幼儿距离较远造成的。)画面上有很多细小的部分不是很明显线条也比较模糊,所以根据孩子们看不清的问题,我立刻做出了回应把小书发给大家:“仔细观察封面,小朋友们还能发现什么呢?”。孩子们顺利的理清了老爷爷的身份、老爷爷和机器人的关系等问题。

活动第二环节——逐页阅读,通过细微观察,猜测人物的内心变化。

在第二环节实施过程中,由于小书发放给幼儿后,很多孩子会好奇的翻看,面对混乱,我的阅读方式也由逐页阅读改成跳页阅读。跳页阅读之前先请孩子安静的完整的阅读一遍,然后按老师的提示翻到制定页进行详细的阅读:“观察机器人的动作和表情,科学家的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跳页阅读时先请孩子看3、4、5页,对机器人和科学家的表情变化进行有“梯度”的分析后,对第六页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什么机器人会这样呢?机器人和科学家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呢?”

活动第三环节——回忆和总结故事,并对情绪变化的特点进行梳理。

在第三环节实施过程中,当孩子们看到最后一页时就会大笑起来,可见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体会”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在情绪变化梯度的感受上还不太明显,词汇也不丰富,只有简单的高兴和不高兴,在活动中通过对读本表情的模仿,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情绪变化,也作为下次活动的一个“引子”。 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重点突破。

反思:

活动中一个个问题的出现有的是意料之中,有的却在意料之外。老师的回应策略关系着活动中孩子是否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虽然我在活动中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但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

第一环节看不清的问题,是意料之外。但很快就以小书阅读代替解决了。所以活动时人数相对较少,才能更好的照顾到孩子的个体差异问题。

整个活动中,可能是对机器人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孩子对机器人充满着好奇,而孩子对机器人的认识只停留在非常浅显的状态。在第一、二页的阅读中谈到机器人的功能,孩子只有:“只是和人走路说话不一样、会打怪兽”等简单的认识,对机器人的构造、生成、作用等方面都缺乏了解。所以第一环节的引导显得非常薄弱,要相应的加入科常方面的知识,孩子对读本中3、4、5、6页的内容才能够更全面的感受。在活动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我只有在第二阶段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在第三环节对人物情绪的梳理,采用文字和老师表情的模仿可能不是很直观,如果用事先画好的人物表情配上文字,孩子对情绪梯度的变化会感受更明显一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参为我提供了分享阅读活动的一个固有模式,也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比较规范的行进轨迹。每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呈现出来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在今后的分享阅读活动中,课前不仅要分析读本,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和孩子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下载认识机器人 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机器人 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果园机器人》教学反思

    《果园机器人》教学反思 《果园机器人》教学反思1 《果园机器人》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一篇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介绍了果园机器人的特点,内容简单,比较有......

    《果园机器人》教学反思

    《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富有趣味,《果园机器人》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在......

    《机器人来了》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把这课作为教研课,因为孩子对机器人都很喜欢,甚至每个孩子都想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器人。这节课就能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本......

    认识机器人教案

    教案: 认识机器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神奇的机器人》教学反思

    13、《神奇的机器人》教学反思: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那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神奇的机器人》教学反思。教学时力求通过文本中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通过作者准确的语......

    机器人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机器人》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下面就本节课来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不足之处。 《机器人》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功......

    《机器人灭火——迷宫灭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机器人灭火——迷宫灭火》是四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3课,本学期的教材是机器人的系列教学,而这一课也是第8课走迷宫和第12课寻找火源的整合课程,让机器......

    《神奇的机器人》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先从网络收集并准备好的“素材”,在网络播放机器人小品片段视频,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机器人的趣事,学生就显得相当感兴趣,这种方式比较贴近生活的实际,所以学生说起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