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机器人6上教案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3课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播放《终结者》片断)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
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
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三、小组讨论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机器人”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20年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
作业:与语文学科整合,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1、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师:请同学们把老师上节课布置的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展示。
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师生评价。
2、巩固与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机器人很多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凝聚了很多高科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4课 机器人的组成
教学目的:
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6.感受机器人的工作特点。
7.尝试将机器人的各组件与实物对应起来。8.观察机器人实物,体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2.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发言)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播放相应的图片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打开一幅机器人的“解剖图”。(学生观察)师:机器人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或与旁边同学小声讨论的方式,并参考教材中的内容来学习。(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学教材中内容,并研究)生:回答机器人的组成。
师:归纳并总结,给机器人的组成确定概念,并鼓励学生朗读巩固。
三、巩固一:画线图
师:(播放机器人的结构图。)谁能为它们连连线?(学生练习)(注意:不能看书,凭印象作为判断标准)师: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看你的连线对不对。师:同学们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四、新授二:认识部件
师:机器人的内部有很多的部件,它们像我们人的器官一样,共同组合起来,完成很多种复杂的动作。
(教师打开一个机器人,请学生观察内部的组成,并范例演示)(学生观看老师的讲解)提醒:注意分组的结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五、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的组合,机器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在复杂的器官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些部件了,当我们了解到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机器人做朋友了,欢迎大家继续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一、巩固二: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来看段视频,看看我们的学生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能干什么。
师:尝试着来给机器人的“器官”命名,看看它的“学名”和你起的“小名”有哪些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学生观看学习后讨论)师:打开书本,看看你还希望知道哪些有趣的部件,在机器人的身体上找找它们。
二、总结与回顾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接近了神秘的机器人,这些组件帮助机器人成为一个能干的小帮手,我们领略科技的神奇,感受这位朋友的力量。请同学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5课 学生机器人
教学目的:
1.了解学生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2.了解学生机器人的构造特点。3.掌握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
4.初步理解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功能和作用。5.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6.鼓励学生从新事务中体验乐趣,为今后的学习激发兴趣。7.尝试接触实物,并能够感受其中的原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2.难点: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的学习。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展示与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同学们来回顾一下吧。(简单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师:这些是机器人身上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共同配合,组成了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才能动起来。除了以上的部件器官以外,机器人到底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大家来猜一猜。
(学生讨论:机器人运动的原理)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机器人的内部世界,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关于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有以下意见:(板书意见)方向一:电池提供动力。方向二:计算机程序控制。方向三:芯片控制。
(讨论:这三个主要方向里面,谁更加贴近机器人工作的原理呢?)途径一:到教材中找寻答案。途径二:到课件中找寻答案。(老师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到底机器人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
(展示一次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工作原理)
三、总结与回顾
师:观察教材中的机器人,看看它们像什么?和人类相比,有哪些区别?再思考一下,机器人的这些部件和平台软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新授: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师:我们看见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这些原理是需要一定的特殊构造来配合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来“解剖”机器人,看看它是怎么样来完成这些工作的。
(教师打开实物机器人,讲解内部的结构)(学生尝试观察,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实践、触摸等体验)注意:本内容教学时,要进行分组,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接触机会。
二、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构造,这些就是机器人的一部分秘密,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让我们的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6课 学生机器人平台
教学目的:
1.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2.初步了解流程图的设置方式。3.理解软件的概念。
4.能够运行“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5.帮助学生建立软件与机器人之间的知识链接。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解“编程”的意义。8.尝试运行、设置编程软件。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2.难点: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与导入(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了四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机器人的知识啊?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
师: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有的同学曾经提出,机器人的工作不但依赖传感器,也要依赖于计算机的编程,这样机器人才能“健康”地成长。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机器人编程。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机器人的运动,不是在机器人本身所制定完成的,它必须要有强大的“后援团”,这个就是“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打开相应的图片,介绍几种机器人平台)生:了解新界面。
师:“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和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哪些软件有相似的地方呢?
(1)FrontPage中网页的编写。(2)Word中的流程图。
师: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1)界面类似。
(2)流程图的方式相似。
师: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教师最后引导总结,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词)教学反思:
三、运行编程软件(第二课时)
师:实战开始了,我们要为学生机器人编程了,首先得让它知道我们的意图,请观察以下得流程:
(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并总结)(1)打开软件
教师介绍主要的界面。(2)新建程序
和原有软件类似之处。(3)设置系统
讲解传感器和串口的设置方法。(4)加载图形控件 讲解图形控件的概念。(5)设置属性
以“计算”控件为例。(6)修改程序
移动、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7)编译程序
先保存程序,再编译程序。(8)下载程序
将机器人主板的接口与计算机接口相连,下载程序,注意“写入成功”的字样。
四、尝试并交流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讲解要详细,速度可调整,可以就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
(2)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课的频率,保证教学效果。有条件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过程中去。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一个程序的编写过程。部分同学还进行了展示。我们还对这些展示的作品进行了交流。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学习心得。
师:在烟波浩淼的信息技术中,机器人的编程是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常常接触到它。它是非常可贵的技术,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身边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从今天起,让我们好好学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不断充实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7课 学生机器人行走
教学目的:
1.认识和了解机器人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2.学会编写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弯的程序。3.学会编译、下载程序。
4.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编写机器人行走程序。5.让学生学会观察、交流体会。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7.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8.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程序。
2.难点:机器人左右转弯,将程序写入机器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机器要,但是如何使它进行行走呢?
二、教学新课
1、机器要的前进。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b.单击“直流电机”控件按钮,在工作区中单击,生成“直流电机”控件。拖运它到“Main“控件的下文,使得它与”Main”控件相连。右击“直流电机”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庙宇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0”。
c.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
2、机器要的转弯。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新建程序。
b.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定直流电机1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0”;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1—停止”。
3、机器人后退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新建程序
b.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定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2—反转”,“设定速度”为“10”。
c.添加“昝”控制,打开“昝属性设置”对话框,将“昝时间”设定为“1000毫秒”。
4、机器要的停止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继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设定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1—停止”。
b.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
(3)问:为什么要在程序中加入延时?
5、下载程序。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b.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学生机器人的主板接口连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c.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的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6、启动机器人。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运行。
提示:如果学生柚木人在运行中出现错误,请重新检查程序是否有错,更改后再次保存、编译、下载。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学生机器人对待编程与下载,使学生机器人能前进、后退和转弯。请同学们在课后再自己进行测试。
四、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
编写一个程序,让学生机器人按“Z”字形路线行走。
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8课 生机器人跳舞
教学目的:
1.认识伺服电机,了解伺服电机的组成结构。2.了解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3.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4.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5.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6.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2.难点:计数循环控件的设置,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学生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今天我们看看能不能使机器人跳舞给大家看。
2、要实现机器人跳舞,要作用伺服电机。
3、伺服电机是一种能根据指令到达特定位置的专用电机。伺服电机由一个直流电机、一个齿轮减速单元、一个轴位置传感器和一套控制电机运转的电路组成。
二、教学新课
1、编写程序。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2)添加“流程控制”模块中的“计数循环”控件,并连接“Main”控件。右击“计数循环”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固定次数的循环设定”对话框中将“循环次数”设定为“5”次。
(3)添加“伺服电机”控件,打开“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选定“伺服电机1”,将“转动角度”设为“180°”;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00°”。
(4)添加“延时”控件,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1000(毫秒)”。
(5)添加“电机”控件,打开“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选定“伺服电机1”,将“转动角度”设为“140°”;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30°”。
(6)添加“延时”控件,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1000(毫秒)”。
(7)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2、下载程序
(1)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2)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机器人主板接口对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3)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3、启动机器人。(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开始动作。
三、全课小结
1、现在让我们来欣赏我们的机器人跳舞给我们看吧!
2、思考:如何使得学生机器人跳舞的动作幅度更大呢?
四、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
编写一段程序,使得学生机器人边行走边跳舞。
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9课 传感器
教学目的:
1.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2.能够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3.平等交流,掌握各“器官”的作用。4.能够建立正确的机器人整体概念。5.学会正确对待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6.激发对学生机器人这一信息媒体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人的“器官”概念理解机器人的“器官”概念。8.为传感器的学习建立合适的实践渠道。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2.难点:理解传感器的功能。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机器人也能像人类一样灵活地动作吗?
二、教学新课 A、认识传感器
师:机器猫非常灵活,它是小主人公的好朋友,请你观察下它,看看它是怎么样让小主人
知道它的喜怒哀乐的呢?(播放机器猫的视频片断)(学生讨论)师:请回答下面一组问题: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1)机器人的“表情”部件有哪些?(2)机器人的“感觉”部件有哪些?
(3)在机器猫的身上找一找,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
传感器使得机器人认识外部环境,它们与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和皮肤等器官起着相当的作用。传感器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传递到机器人的微控制器中。
目前,用于学生机器人的传感器主要有光感传感器、触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B、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师:机器猫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工作,神奇极了,在现实的学生机器人身上,也能有这样的神奇。不过,它们运动的时候,可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用手脚来运动,而是通过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来实现的,它就是――传感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器官!
知识小问答:
(1)传感器相当于人类的什么器官呢?(2)传感器分为哪几种类型呢?
(3)每种类型的工作动力是什么呢?(4)为什么机器人一定要有传感器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C、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1)灰度传感器
灰度传感器主要根据不同颜色的攀沿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不同,光电三极管阴值也随之变化的特点进行检测。
应用实例:机器人沿线行走。
三、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传感器,它能够帮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灵活的运动。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1、新授 测光值
a.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中的“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1为“灰度传感器”。
b.单击添加一个“条件循环”控件。
c.添加一个“灰度传感器”控件在“条件循环”控件中。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
d.添加“液晶显示”控件,右击选择“属性”,“第一行设置”的“显示变量”设置为“灰度传感器械(1通道)”。
e.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3)下载程序
a.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b.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学生机器人主板接口连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c.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的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4)启动机器人。a.打开电源开关。
b.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运行。D、学习知识屋
学生机器人的“大脑”同许多电阻、电容和半导体等电子元件给成。机器人的嘴和感觉传感器就是机器人与外界通信的“器官”。
2、巩固与思考 师生讨论:(1)通过传感器测光值的实践,你有什么收获?你还希望让机器人做哪些动作?
(2)你能画出机器人运动的流程图,并进行说明吗?(3)如果请你设计、你会给机器人设置哪些传感器呢?它们各有哪些作用呢?
3、作业
1、完成课后的“实践园”。
2、填写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0课 学生机器人比赛
教学目的:
1.了解沿线追踪比赛的规则。2.了解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灰度传感器,学会设置灰度传感器。4.学会设置单分支控制控件。
5.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
6.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7.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8.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灰度传感器,学会设置灰度传感器,学会编程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学会设置单分支控制控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机器人沿线追踪比赛。
规则:沿线追踪是指学生机器人从比赛场地中的起始区出发,在规定的时间内沿着指定轨道到达停止区。
二、教学新课
1、任务要求
(1)学生机器估规定的时间内,从起点出发,沿着一条封闭的轨迹环线行走,最后再回到起点。
(2)学生机器人出发前,其身体不得超过起始线。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3)机器人必须沿着轨迹线行走,一旦机器人身体完全脱离轨迹线即为任务失败。
(4)当裁判宣布机器人脱离轨迹线或机器人不能通过终点线时,操作员必须立刻停止机器人。
2、编写程序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新建一个程序。(2)测量场地和轨迹线的感光值。
(3)自定义两个变量Black,Max.变量Black表示场地和轨迹线感光值的中间值,并设定其初始值;变量MAX表示机器人在线的左侧(MAX=0)、右侧(MAX=1)或线上(MAX=2),并设定初始值为“2”。
(4)添加一个“条件循环”控件,使得学生机器人不停地重复“检测——前进”。
(5)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中的“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
1、通道2都是灰度传感器。在工作区添加两个“灰度传感器”控件,代表控制学生机器人行走的两灰度传感器,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灰度传感器(2通道)”。
(6)机器人在轨迹线上。添加一个“单分支控制”控件,打开属性对话框,设置属性为“条件1: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与“条件2: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再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在该“单分支控制”控件中,设定“直流电机1”和“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5”。
(7)机器人向左偏。(8)机器人向右偏。(9)机器人完全左偏。(10)机器人完全右偏(11)保存并编译程序
3、下载程序、高度机器人
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机器人上,并高度机器人。
三、评比
每个小组将机器人放在指定的比赛场地上,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四、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将自己的学生机器人与其他同学的机器人进行比较,你能发现哪些优点和缺点?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
填写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机器人向左偏或向右偏的情况。但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使机器人的传感器完全脱离轨迹线,一种情况是完全左偏,另一种情况是完全右偏。那么机器人该怎样调整呢?
2.、新授
(1)完全左偏调整。
同学们思考一下,当机器人的传感器完全脱离轨迹线时,它的值是什么情况?如何知道机器人完全左偏呢?
学生回答。
当机器人检测到两个传感器的值大于black,并且max=0时,表示机器人完全左偏,这时可以让左边直流电机加快速度,右边直流电机倒转,调整机器人在轨迹线上行走。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操作。
(2)完全右偏调整。
当机器人完全偏向右边时怎样调整呢?大家还记得当机器人向右偏时,max设置的值吗?对了,当机器人向右边偏时,max=1。那么当判断到两个传感器都在白色区域,并且max=1时,就表示机器人是完全右偏了。那么怎么调整机器人呢?对比完全左偏的情况,也许你会受到启发。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操作。
下载与调试
将编好的程序保存,下载到机器人中,并在测试场地进行调试,如果机器人存在问题重新调试程序。
4、回顾与总结
(1)这节课上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这节课还有那些内容你没有理解?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二篇:认识机器人教案
教案: 认识机器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评选最佳主题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
(2)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标准如下:
3、作业布置
(1)说说机器人与一些电动玩具的区别?
(2)完成一个关于机器人演示文稿的制作,包括机器人的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例如我国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就是由北京的医生通过电脑遥控着沈阳机器人“黎元”进行脑外科手术。
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开始我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去寻找上述问题答案。观看有关机器人的视频片段
2、教学内容 机器人的概念
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它的外形不一定象人。
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是智能机器人我们可以根据下面三个基本特点:
(1)具有感知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如声音、光线、物体温度等。
(2)具有思考功能,即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大脑”系统进行思考,它的思考过程就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决策的过程。
(3)具有行动功能,即输出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执行”系统(执行器)来完成工作,如行走、发声等。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对这些内容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的演示文稿。1)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小组成员
(2)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题框架。
(3)评价要求(1)展示
在小组内展示“机器人世界探秘”项目。各小组推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发展、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特点等内容。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概念和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及应用等知识。并对学生的演示文稿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
第12课机器人学走路 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第四册第12课,属机器人模块。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第10课我们身边的机器人》、《第11课机器人仿真软件》掌握了机器人的简单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机器人仿真软件的使用,并会控制机器人走直线的基础上学习本课,为以后学习《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机器人分辨颜色》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次市研训活动,是临时选取了机器人模块的第3课作为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教学内容,且没有了第10课、第11课两课的铺垫,尽管学生对此教学内容充分好奇,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不好,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本课的教学对教师绝对是一次挑战。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转向”模块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转向;学会使用“启动电机”“延时”“停止电机”模块编程,控制机器人走弧线。
2.过程方法:通过任务驱动与学生的操作实践,使用学会简单的机器人编程控制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编程控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激发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出示机器人,简单师生交流,拓展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讨论:机器人由程序来控制。我们用程序语言把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步骤与方法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叫编程。2.教师演示机器人控制程序在仿真软件中的仿真。介绍:这种机器人的编程软件的启动与仿真。3.学生打开范例尝试仿真。
讨论1:机器人的动作,如直行、拐弯等。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任务一:让机器人动起来。
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介绍编程环境(菜单、快捷工具、模块库、编程区)----模块的拖放、移动、删除----直行模块与转向模块的设置---文件的保存
子任务1:机器人直行(教师示范,并讲解仿真环境的“运行、有轨迹、退出”几个按钮的使用。
子任务2:机器人原地转向(学生独立完成)
子任务3:机器人走折线(最好走出一个90度的角出来)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适时转播点评。2.任务二:让机器人走弧线。
让机器人转弯,学习探究启动电机模块与延时等待模块的设置。教师通过示意图分析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是怎样实现左、右转弯的,从而突破难点。任务1:让机器人学会走弧线。(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三、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任务:让机器人学会写数字“7”“8”“9”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拨
四、小结反馈今天所学新知。
机器人避障
课题
机器人避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机器人的传感器,初步了解机器人的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初步学会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2.能力目标:
能把避障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机器人信息处理的过程,能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这个任务。3.情感目标:
体会到机器人的智能性,进一步培养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重点 难点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课前 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避障场地。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机器人所需完成的任务。出示障碍物。
出现疑难机器人撞到障碍物会怎么样?你希望机器人能完成什么样的动作?
二、分析第一任务指令。
如果让机器人前进固定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让机器人前进一段时间来实现。请学生设置机器人的行走
出示障碍物,让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机器人还在继续行走。
碰到障碍物机器人应该停止运转,而机器人前进多少距离才会碰上障碍物这点我们不知道,那怎么办?引出传感器
三、传感器介绍。介绍传感器概念 出示各类传感器图片
介绍传感器实现避障的原理
四、程序设计。
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流程图: 学生演示,实现功能。
五、拓展延伸。
如果机器人遇到障碍物,你能让它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吗?
自主研究探索。
六、课堂小结。
灭火机器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亮度检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机器人灭火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会亮度检测传感器及机器人灭火原理。
⑵学会分析和处理机器人出现各种情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亮度检测传感器的使用和灭火原理。
2、教学难点:
⑴灭火基本原理。
⑵出现各种情况成因分析。
三、课时:1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演示机器人灭火的视频,生观看。
(二)新课教学:
1、师出示灭火流程图并分析。
2、请学生自学本课第1小节的内容。
3、师小节本知识点内容。
板书:编写灭火程序:
师讲述:当亮度检测传感器的测试数值小于8时,机器人会停止前进;启动风扇灭火,灭完火后退出循环,停止风扇运动。
1、师演示操作步骤(略)
2、生观看。
3、师请生动手自主学习。
4、生自学,师巡视,予以指导。
5、师请做好的学生演示操作步骤。
6、请学生代表对操作情况予以点评。
7、师归纳,小结。
(三)延展。
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练习“试一试”。
(四)评一评。
请学生对本节课所有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自我点评。
(五)反思:
本节课是给机器人安上亮度检测传感器和编制灭火程序两部分内容组成,要让学生知道当机器人检测到火源时,获取的亮度检测传感器的数值是多少,让学生对程序进行反复修改、测试,以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
第三篇:认识6
认识6—9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到2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抽象出6—9各个数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6—9,掌握6—9的顺序。
教学难点: 6—9的书写。
教学用具: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娃娃,瞧!这些娃娃多粗心啊,连队伍都没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数的顺序。
谈话: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哪位同学过来抓一把,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接触6—9,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新的数。
1.认识6—9 电脑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
(1)小组交流: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看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3)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互看拨得对不对?
(4)从学具盒中分别找到这些数字卡片。
(5)涂色游戏:看到数字几就在下面涂几个圈。(想想做做第2题。)2.学写6—9(1)认识了6、7、8、9四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呢?
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讲清起笔、运笔,再让学生临摹写在21页的田字格里。
(2)老师还给你带来了一些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件出示图,数一数,它们分别是多少个?并把它们写图的下面。(想想做做第1题)
三、拓展练习
师:我们认识了6、7、8、9并会写这些数了。下面,我们进行练习,看谁学得好。
请你继续画: 让学生看书,画在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高兴吗?你学到了什么新本 领?
布置作业:
在本子上写6—9各一行,每行写5个。
板书设计:
认识6—9 6 …… 7 …… 8 …… 9 ……
第四篇:6、7的认识教案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学难点: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教学准备:
小棒若干、图片若干、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2.出示1~5 5个数字,读数。3.按顺序填数:(?)2(?)4(?)。
?(通过数数复习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
6、7的认识)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c.交流、汇报。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a.数一数图上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进一步加强认识。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并数数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再加一颗是几颗珠子?
?
b.学生抢答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c.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d.学生抢答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通过抢答活动,从而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4.比较大小。
?? a.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5、6、7的大小关系
b.教师出示0、1、2、3、4、5、6、7的点子图,让学生上台随意抽出两张,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完成练习题 c.学生完成排序题及填空题
5、教学序数 ?? a、(教师出示课件)这里一共有几个缸?从左边数,谁能指出哪个是第6个缸。指名指。再数数里面一共有几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几个鱼缸?第7个鱼缸有几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b.通过“我说你做”加深认识
c.完成设计的题目,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d.小结:数有两层含义: 用来表示数量:几;用来表示次序:第几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
6、指导书写
a、说说6和7分别像什么并用电脑演示6和7的写法,教师讲解、指导。b、学生在书上进行描红3个,练习5个。c、同桌之间互相欣赏,相互提提意见。
d、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姿势。e、写完之后,抽取几张进行评议。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6和7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6 和7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6和7的认识”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因为,务必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认识:会数、会比较大小、会写等,但在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两个分析,通过认真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流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提高、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利用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体验学习数学的美妙,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总结提高阶段我通过小结,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6和7,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程要求要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最后我让每一位同学回家后收集数量是6、7的事物各3种,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剪贴,也可以用实物表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要善于观察生活,学生活中的数学。
总之,为了较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我认真解读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其数学能力。这些想法是否合适,还有待于课堂的检验,也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6的认识-教学教案
教科书第27~28页及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知道6的两种含义,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并会比较6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自制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方块图、小棒、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动物“狗点点”及带来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认读数及5以内数的排列.
3.出现数字“6”:这个数字娃娃你认识吗?是几呀?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作朋友,学习6的认识.(板书课题:6的认识)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的基数含义.
(1)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回答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这幅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打扫卫生,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向他们一样讲卫生、爱劳动,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数一数,这幅图上有几个人?几张桌子?还有什么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归纳:同学们数的很对,6个人,6张桌子,6把椅子,他们的数量都是6,我们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及时巩固.
(电脑演示)6朵花上飞有6只蜜蜂,请同学们数一数.
(3)从不同事物中抽象出“6”.
我们已经能准确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了,现在请你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小棒,一边拿,一边数,完成后师生共同摆放六边形,教师及时巡视指导.然后尽量使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发做思维的训练,任意用六根小棒摆放图形,及时用实物投影反馈,把较好的图形呈现于学生面前,并请学生口述想法.
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小结:不论是6节课,6个人,还是6只蜜蜂„„只要他们的数量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4)计数器演示.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出5颗珠子,要求边拨边数,然后仔细观察,又添上了一颗珠子,现在有几颗珠子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6是怎样得来的?拨去一颗,还有几颗?再拨上一颗呢?
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学会5添上1就是6.
2.认识6以内数的顺序.
(1)我们接着学习在尺子上表示数的顺序,(出示直尺图),请学生回答“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请学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出0~5这些数.
(2)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6应该排在哪里?
请学生把0~6这些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3)练习.
3.比较5与6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先出示两张都是5个点子的圆比,请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给其中的一张点子图添上1个点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明确: 5<6,6>5,并及时追问:还有几小于6? 6还大于几呢?
(2)巩固练习.
6○4 5○6 6○3 0○6 2○6 6○6
4.掌握6的组成.
(l)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请学生独立操作,把6个方块任意分成两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的组成.
(2)教师演示分的过程,并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能够按顺序分,并明白看到,就会想到 .
(3)巩固练习数的组成.(花图)
先让学生看图填空,然后动手操作填空,最后脱离图独立填空.
5.教学6的序数意义.
(1)出示蝌蚪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闪动图片,使学生正确区分6与第6的不同之处,并将课本填写完整.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6的基数与序数含义.
①老师指定“第6排,前6名„„”,相应同学起立.
②用6和第6各说一句话.
(3)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第2题(熊猫图).
6.学习6的写法.
(1)电脑出示6的图片,启发想像,观察6像什么?
(2)观察电脑演示动画“6的写法”,寻找起笔、停笔点,然后学生在课本练习格内练写.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1.数序练习.
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数的组成练习.
3.发展练习.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数?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6所表示物体的实际数量,还能正确区分6与第6的不同之处,并且熟练掌握了6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6的组成和写法.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6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0~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导入部分以小动物“狗点点”带来的朋友开场,既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又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也达到了复习0~5数的认读及数序排列的目的.新授部分在教学中,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再动手摆数量是6的学具,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摆放不同图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增加对6的感性认识。最后,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抽象出数6,培养学生初步的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引导观察、寻找规律、运用规律,充分调动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本课的练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边讲边练。学完一个知识点便及时巩固。另一部分是全课综合练习,是将全课知识融为一体综合练习,并把最后一题设计为发展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探究活动数字游戏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
游戏准备
0-6的数字卡片.
游戏过程
1.教师拿出两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男生队和女生队,让他们按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如:各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和5相邻的两个数出列,比4大的数蹲下等.
2.根据各队的表现记分,最后,得分多的为优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