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案6上[范文]
第1课:凝固的音乐—建筑
目标: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一.整体了解故宫建筑特点 二.出示故宫建筑群图片。
问: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这样的色彩给你什么感受?如果请你为这幅图配乐,你将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是古朴浑厚的音乐还是清心舒缓的音乐?
请学生选择并谈感受。
三. 具体了解故宫的内在文化 让我们走近故宫仔细看一看。
1.出示故宫大门和普通民宅的门,进行对比分析。2.放大故宫的云龙大石雕。
3.出示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四.中外建筑对比 1.从局部看。
出示故宫乾清宫内景图和法国凡尔赛宫殿内景图。(教师适当板书)(1)二者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2)二者分别用了什么材质?(3)二者分别给人什么感受? 2.从整体看。
指导学生看书分析。五.学生实践
启发谈话:想一想我们身边有什么吸引你的建筑?它的造型特点是什么?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充当小导游,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身边的建筑文化,然后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座建筑。第2课:有特点的人脸
目标:1 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2.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或对照学生模特儿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2)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课时: 2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说说班里自己最熟悉的同学脸部的特征。2.你知道中国画概括头部基本形的方法吗?
二.介绍中国古代脸部基本形的概括方法及“三停五眼”
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其实,自古以来,中国画家总结了一整套概括头部的理论,他们用人们最熟悉的几个汉字,概括出头部的基本形,即“国”“申”“田”“由”“甲”等。具体到细部的五官安排,他们还总结出“三停五眼”的口诀,请同学们在脸上找一找特征好吗? 三.分析古人总结的经验、口诀 其实,“三停五眼”就是古人对面部在正视的情况下,对纵、横比例的总结(文字见前,略)。无论是“国”“申”“田”“由”“甲”等字对脸形的概括,还是“三停五眼”对五官位置正视情况的定位,在生活中,人们的头部总是不断地在运动,俯仰、侧斜变化多样,很难有单一固定的表现方法,完全要靠画画的人认真地分析、仔细地观察和准确地表现。四.分析教材,研究画家作品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页,分析画家创作的三幅作品中人脸的特点。五.继续学习教材,研究脸形、五官和神态
六.教师为学生示范,让学生了解写生人像的方法和步骤,解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七.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作业要求:
参照教材第5页绘画步骤和教师的讲解示范,用中国画的工具,画一幅人脸的作品。(模特写生或参照图片表现)八.小组评价小结 3.戏曲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以及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学习材料:
京剧相关的图片、中国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课前收集有关京剧的内容资料
教学意图:为本科学生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二、导入:
提问: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课前的收集,你了解到那些京剧曲目? 教学意图:了解京剧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
1.布置观察思考题:看下面这段京剧的录像是什么戏?有哪些角色?给你什么感受?
(这段京剧是《白蛇传》,有小青、白淑贞、许仙等。京剧的化妆和服饰都很漂亮,不同的人物化妆各不相同。2.板书课题
3.组织学生分别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重点研究京剧的行当及其各自的特点。
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经具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结合行当的特点进行表演。
教学意图:了解不同行当的特点。
4.引导学生欣赏叶浅予的《白蛇传》作品。
提问:这幅画是剧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让我们感到栩栩如生?画家是怎样用笔用墨的?画中的人物是小青,画家抓住了人物的服饰、动态、神态等特征。中锋勾线,侧锋着色,浓淡等多种变化.5.欣赏其他画家和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抓住京剧人物中的服饰、面部表情极其动态特征进行表现。
武生要体现出威武、动作豪放以及服饰特点;老生一般要有黑胡子;花旦身穿短衣裳,衣服上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人物性格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
四、接受式学习:
教师示范画法,重点提示画面的经营位置,人物特征的表现、用笔用墨的方法。、五、学生实践:
布置作业:画一幅有京剧人物特点的水墨画作品。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评价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学生之间介绍、评价自己或小组的作品 教学意图: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评价能力。
七、课后延伸:课堂展示或课堂收集用不同形式表现的京剧人物。
第四课《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学设计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技能目标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
1、出示《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什感受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板书课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5、出示图形
6、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7、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8、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 弯”。
9、学生作品欣赏 布置讨论题
三、体验、表现、创新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缩小、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教师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交流、评价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四、课后拓展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大胆尝试5 线描中的黑白对比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2、技能目标: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3、揭题:线描画
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美感。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板书:线条 粗细 疏密(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 幻多姿的视觉世界。设计意图:了解线的组织方法和画面的黑白灰带给人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作画步骤:(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6.自制小相框 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各式小相框的图片,学生欣赏。
再请学生打开书第12页、第13页,看书中照片,对照片上的小相框的用途、外形、色彩和图案进行分析。
2、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
3、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设计意图:利用大量图片信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学会评价好的作品,吸取它们的长处。
4、思维训练:
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尝试。解决问题:
(1)你在制作时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你在制作过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支架。遇到问题,同学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演示解决。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引导分析,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突破如何研究小相 框支架的设计这一教学难点。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要求:(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协调。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辅导。(播放音乐,创设氛围。)
四、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表扬、展示造型美观、新颖的学生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
三、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7.色彩的调和 课 时 2 课 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学生欣赏、感受。
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自学书第十四页。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读定义。
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
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 他色彩调和的方法。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分组研究,讨论。(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调色方法 书中介绍了哪些的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调和色彩的方法? 学生回忆,并回答。(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并进行互评。8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画 教学目标
1、目标: 认识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 学会使用邻近色来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重点: 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过程: 一 启发导入
出示课题 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 讲授新课
1、出示色相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 顾盼
小组研究 《红土地》和《顾盼》的作者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感受并交流邻近色搭配在一起带来的美感?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
3、名作欣赏 小结
: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在注意色彩和谐的同时注意色彩的搭配和颜色间的柔和对比。
三、欣赏学生色彩作品 1 学生涂色游戏:
用邻近色把手中的纸片涂上颜色,(一组邻近色涂一个纸片)比比谁涂的又多又快。
2、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五.评价9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学目标: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重点难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 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 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10参观券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
总结全课
神秘的礼盒
教学目标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观看课件。
引导观察欣赏各种礼盒的外包装及内部物品。分析:(1)礼品盒由几部分组成?(2)礼品盒的造型有什么特点?(3)外部包装那些地方有新意?(4)礼品盒的作用及意义?
二.组织小组交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盒”。你想送给爸爸妈妈什么礼物?
根据自己准备的纸盒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 看书:
(1)看一看书中的作品使用了那些制作材料?、(2)说一说你认为有创新设计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五、总结评价
故事里的人
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
重点: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 难点: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学习材料:
陶泥、胶泥、纸粘土或彩泥均可 教学过程:
一体验探索,激发情趣: 1.欣赏连环画《三国演义》,重点是对刘、关、张的描写步分。2.对比动画片《q版刘关张》引发讨论: 你们喜欢这着名的桃园三结义吗? 你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作品是怎样抓住它们的特点的?
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在外形、性格、动作等特点并进行模仿。教学意图:利用三国人物把学生的思维引人故事里,培养学生随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巧妙的迁移,体察不同艺术中微妙的共性,增强学生的审美水平。二图片对比揭示课题:
欣赏图片(绘画、剪纸、陶艺制作的三国人物),感受不同材质的形式美。学生对比分析,体会陶艺独特的美感。三 结合示范学习技法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学过的陶艺制作技法,并讲解要领。捏泥手法——揉、捏、压、搓。
步骤:1.定好头部、身体的基本形。2.设计动态、服装、添加四肢。3.修饰细节(五官、服饰、配饰等)小组研究总结:
1.哪里需要用什么技法?
2.注意老师在连接头部、身体和四肢时都使用了那些技法。
教学意图:在轻松互动的滑动中进行创作,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学生在抓住大型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塑造,使自己的人如更生动有神。四 作品欣赏开拓眼界 欣赏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件作品?
2.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 3.书中那些技巧启发了你? 4.你还知道那些故事里的人物?
五,艺术创作 创作要求:
可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里的人物进行创作。大胆想象,运用手捏成形法来创作。
制作的人物能表达一定的外形、动态和性格特征。
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人物造型。
第二篇:5单元教案(6上)
第五单元课文备课
一、单元学习内容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赞。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数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地批判;他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进鲁迅先生。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及赞扬。每一篇文章都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静静地读,细细地想,走进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世界。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19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有的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有的采用倒叙的写法,一开始就把所要写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刻画人物形象;有的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有的运用对比,抒发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和怀念,饱含深刻的哲理。3、4篇课文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可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4、根据收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三、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
四、单元学法提示:
1、本组课文以是“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应该多方面搜集与鲁迅有关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为更好的学习本组课文做准备。
2、阅读课文时,运用自己具备的理解能力,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3、抓住课文中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认真体会感受闰土的特点及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4、认真学习每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五、单元课时安排:
两篇讲读课文可以安排5课时,两篇阅读课文安排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安排3课时,共计11课时。
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师
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作业设计:
1、模仿闰土外貌的写法,用一段话描写你身边一个人的外貌,写在作文练习本上。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多音字注音组词 空()()正()()尽()()行()()圈()()佛()()
2、比一比,组词语.钮()傅()厨()胯()扭()缚()橱()跨()租()窜()蓄()谓()祖()串()畜()猬()教学反思: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仪 悼 逝 餐 枣 搞 冠骂 嚼 悟 摊 奥 咳 嗽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
餐:共16笔嚼:20笔
奥:注意上部嗽:注意右边冠:多音字组词
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预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
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深受爱戴
回忆了伯父几件事?板书
(二)带着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找重点句)
板书:关心青少年
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三)用此方法,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的问题。
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2.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各组汇报:抓往①”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②”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③”恍然大悟“。等词句进行体会。
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
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现在我们明白了(恍然大悟)4.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四)过渡
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学生出声读,思考,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抓住”饱经风霜“"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自由读体会。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抓“按”字体会,表现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自由读,--指名读)适当的地方老师范读指导。
(五)自己快速读第四个故事,谈谈体会。
(六)总结全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枯瘦()()详细()()慈祥()()爱戴()()惊异()()
2、成语填空
囫()吞()张()李()()经风()北风()()然大()一目()行一知()解()痛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 ①②③④
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教学反思: 19*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作业设计: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地窖(jiào yáo)摩挲(suō shā)颓唐(tū tuī)熏黑(xūn xiōnɡ)虐待(lüâ nüâ)赫然(hâ chì)抖擞(shù sǒu)憎恶(zēnɡ zânɡ)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
”字,次写到鲁迅的外貌:的脸,的头发,的胡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的崇高品质和的性格。教学反思: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重点:
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前面的“活”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指精神活着。前面 “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 “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命运呢?(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作业设计: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A.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B.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C.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D.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C.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D.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作者谈收获。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教学预设: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空耗:白白地消耗。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王淑兰山东安丘实验小学王晓丽)1
第三篇:认识机器人6上教案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3课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播放《终结者》片断)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
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
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三、小组讨论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机器人”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20年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
作业:与语文学科整合,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1、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师:请同学们把老师上节课布置的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展示。
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师生评价。
2、巩固与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机器人很多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凝聚了很多高科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4课 机器人的组成
教学目的:
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6.感受机器人的工作特点。
7.尝试将机器人的各组件与实物对应起来。8.观察机器人实物,体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2.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发言)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播放相应的图片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打开一幅机器人的“解剖图”。(学生观察)师:机器人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或与旁边同学小声讨论的方式,并参考教材中的内容来学习。(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自学教材中内容,并研究)生:回答机器人的组成。
师:归纳并总结,给机器人的组成确定概念,并鼓励学生朗读巩固。
三、巩固一:画线图
师:(播放机器人的结构图。)谁能为它们连连线?(学生练习)(注意:不能看书,凭印象作为判断标准)师: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看你的连线对不对。师:同学们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四、新授二:认识部件
师:机器人的内部有很多的部件,它们像我们人的器官一样,共同组合起来,完成很多种复杂的动作。
(教师打开一个机器人,请学生观察内部的组成,并范例演示)(学生观看老师的讲解)提醒:注意分组的结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五、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的组合,机器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在复杂的器官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些部件了,当我们了解到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机器人做朋友了,欢迎大家继续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一、巩固二: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来看段视频,看看我们的学生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能干什么。
师:尝试着来给机器人的“器官”命名,看看它的“学名”和你起的“小名”有哪些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学生观看学习后讨论)师:打开书本,看看你还希望知道哪些有趣的部件,在机器人的身体上找找它们。
二、总结与回顾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接近了神秘的机器人,这些组件帮助机器人成为一个能干的小帮手,我们领略科技的神奇,感受这位朋友的力量。请同学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5课 学生机器人
教学目的:
1.了解学生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2.了解学生机器人的构造特点。3.掌握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
4.初步理解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功能和作用。5.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6.鼓励学生从新事务中体验乐趣,为今后的学习激发兴趣。7.尝试接触实物,并能够感受其中的原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2.难点:学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的学习。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展示与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同学们来回顾一下吧。(简单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师:这些是机器人身上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共同配合,组成了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才能动起来。除了以上的部件器官以外,机器人到底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大家来猜一猜。
(学生讨论:机器人运动的原理)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机器人的内部世界,看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机器人工作的基本原理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关于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有以下意见:(板书意见)方向一:电池提供动力。方向二:计算机程序控制。方向三:芯片控制。
(讨论:这三个主要方向里面,谁更加贴近机器人工作的原理呢?)途径一:到教材中找寻答案。途径二:到课件中找寻答案。(老师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到底机器人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
(展示一次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工作原理)
三、总结与回顾
师:观察教材中的机器人,看看它们像什么?和人类相比,有哪些区别?再思考一下,机器人的这些部件和平台软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新授:机器人的构造特点
师:我们看见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这些原理是需要一定的特殊构造来配合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来“解剖”机器人,看看它是怎么样来完成这些工作的。
(教师打开实物机器人,讲解内部的结构)(学生尝试观察,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实践、触摸等体验)注意:本内容教学时,要进行分组,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接触机会。
二、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构造,这些就是机器人的一部分秘密,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让我们的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6课 学生机器人平台
教学目的:
1.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2.初步了解流程图的设置方式。3.理解软件的概念。
4.能够运行“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5.帮助学生建立软件与机器人之间的知识链接。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解“编程”的意义。8.尝试运行、设置编程软件。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2.难点: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与导入(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了四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机器人的知识啊?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感受吗?
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
师: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有的同学曾经提出,机器人的工作不但依赖传感器,也要依赖于计算机的编程,这样机器人才能“健康”地成长。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机器人编程。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师:机器人的运动,不是在机器人本身所制定完成的,它必须要有强大的“后援团”,这个就是“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打开相应的图片,介绍几种机器人平台)生:了解新界面。
师:“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和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哪些软件有相似的地方呢?
(1)FrontPage中网页的编写。(2)Word中的流程图。
师: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1)界面类似。
(2)流程图的方式相似。
师: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教师最后引导总结,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词)教学反思:
三、运行编程软件(第二课时)
师:实战开始了,我们要为学生机器人编程了,首先得让它知道我们的意图,请观察以下得流程:
(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并总结)(1)打开软件
教师介绍主要的界面。(2)新建程序
和原有软件类似之处。(3)设置系统
讲解传感器和串口的设置方法。(4)加载图形控件 讲解图形控件的概念。(5)设置属性
以“计算”控件为例。(6)修改程序
移动、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7)编译程序
先保存程序,再编译程序。(8)下载程序
将机器人主板的接口与计算机接口相连,下载程序,注意“写入成功”的字样。
四、尝试并交流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讲解要详细,速度可调整,可以就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
(2)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课的频率,保证教学效果。有条件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过程中去。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一个程序的编写过程。部分同学还进行了展示。我们还对这些展示的作品进行了交流。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学习心得。
师:在烟波浩淼的信息技术中,机器人的编程是应用较多的技术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常常接触到它。它是非常可贵的技术,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身边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从今天起,让我们好好学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不断充实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7课 学生机器人行走
教学目的:
1.认识和了解机器人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2.学会编写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弯的程序。3.学会编译、下载程序。
4.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编写机器人行走程序。5.让学生学会观察、交流体会。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7.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8.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程序。
2.难点:机器人左右转弯,将程序写入机器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机器要,但是如何使它进行行走呢?
二、教学新课
1、机器要的前进。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b.单击“直流电机”控件按钮,在工作区中单击,生成“直流电机”控件。拖运它到“Main“控件的下文,使得它与”Main”控件相连。右击“直流电机”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庙宇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0”。
c.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
2、机器要的转弯。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新建程序。
b.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定直流电机1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0”;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1—停止”。
3、机器人后退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新建程序
b.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设定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2—反转”,“设定速度”为“10”。
c.添加“昝”控制,打开“昝属性设置”对话框,将“昝时间”设定为“1000毫秒”。
4、机器要的停止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继续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右击“直流电机”控件,选择“属性”命令,设定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1—停止”。
b.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
(3)问:为什么要在程序中加入延时?
5、下载程序。
(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2)师讲解:
a.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b.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学生机器人的主板接口连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c.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的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6、启动机器人。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运行。
提示:如果学生柚木人在运行中出现错误,请重新检查程序是否有错,更改后再次保存、编译、下载。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学生机器人对待编程与下载,使学生机器人能前进、后退和转弯。请同学们在课后再自己进行测试。
四、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
编写一个程序,让学生机器人按“Z”字形路线行走。
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8课 生机器人跳舞
教学目的:
1.认识伺服电机,了解伺服电机的组成结构。2.了解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3.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4.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5.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6.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2.难点:计数循环控件的设置,学会编写控制伺服电机的程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学生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今天我们看看能不能使机器人跳舞给大家看。
2、要实现机器人跳舞,要作用伺服电机。
3、伺服电机是一种能根据指令到达特定位置的专用电机。伺服电机由一个直流电机、一个齿轮减速单元、一个轴位置传感器和一套控制电机运转的电路组成。
二、教学新课
1、编写程序。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2)添加“流程控制”模块中的“计数循环”控件,并连接“Main”控件。右击“计数循环”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固定次数的循环设定”对话框中将“循环次数”设定为“5”次。
(3)添加“伺服电机”控件,打开“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选定“伺服电机1”,将“转动角度”设为“180°”;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00°”。
(4)添加“延时”控件,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1000(毫秒)”。
(5)添加“电机”控件,打开“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选定“伺服电机1”,将“转动角度”设为“140°”;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30°”。
(6)添加“延时”控件,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1000(毫秒)”。
(7)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2、下载程序
(1)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2)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机器人主板接口对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3)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3、启动机器人。(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开始动作。
三、全课小结
1、现在让我们来欣赏我们的机器人跳舞给我们看吧!
2、思考:如何使得学生机器人跳舞的动作幅度更大呢?
四、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
编写一段程序,使得学生机器人边行走边跳舞。
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19课 传感器
教学目的:
1.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2.能够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3.平等交流,掌握各“器官”的作用。4.能够建立正确的机器人整体概念。5.学会正确对待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6.激发对学生机器人这一信息媒体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人的“器官”概念理解机器人的“器官”概念。8.为传感器的学习建立合适的实践渠道。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2.难点:理解传感器的功能。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机器人也能像人类一样灵活地动作吗?
二、教学新课 A、认识传感器
师:机器猫非常灵活,它是小主人公的好朋友,请你观察下它,看看它是怎么样让小主人
知道它的喜怒哀乐的呢?(播放机器猫的视频片断)(学生讨论)师:请回答下面一组问题: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1)机器人的“表情”部件有哪些?(2)机器人的“感觉”部件有哪些?
(3)在机器猫的身上找一找,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
传感器使得机器人认识外部环境,它们与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和皮肤等器官起着相当的作用。传感器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传递到机器人的微控制器中。
目前,用于学生机器人的传感器主要有光感传感器、触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B、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师:机器猫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工作,神奇极了,在现实的学生机器人身上,也能有这样的神奇。不过,它们运动的时候,可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用手脚来运动,而是通过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来实现的,它就是――传感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器官!
知识小问答:
(1)传感器相当于人类的什么器官呢?(2)传感器分为哪几种类型呢?
(3)每种类型的工作动力是什么呢?(4)为什么机器人一定要有传感器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C、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1)灰度传感器
灰度传感器主要根据不同颜色的攀沿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不同,光电三极管阴值也随之变化的特点进行检测。
应用实例:机器人沿线行走。
三、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传感器,它能够帮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灵活的运动。
教学反思: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1、新授 测光值
a.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中的“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1为“灰度传感器”。
b.单击添加一个“条件循环”控件。
c.添加一个“灰度传感器”控件在“条件循环”控件中。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
d.添加“液晶显示”控件,右击选择“属性”,“第一行设置”的“显示变量”设置为“灰度传感器械(1通道)”。
e.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程序。(3)下载程序
a.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b.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学生机器人主板接口连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c.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的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4)启动机器人。a.打开电源开关。
b.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运行。D、学习知识屋
学生机器人的“大脑”同许多电阻、电容和半导体等电子元件给成。机器人的嘴和感觉传感器就是机器人与外界通信的“器官”。
2、巩固与思考 师生讨论:(1)通过传感器测光值的实践,你有什么收获?你还希望让机器人做哪些动作?
(2)你能画出机器人运动的流程图,并进行说明吗?(3)如果请你设计、你会给机器人设置哪些传感器呢?它们各有哪些作用呢?
3、作业
1、完成课后的“实践园”。
2、填写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0课 学生机器人比赛
教学目的:
1.了解沿线追踪比赛的规则。2.了解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灰度传感器,学会设置灰度传感器。4.学会设置单分支控制控件。
5.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
6.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7.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8.利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灰度传感器,学会设置灰度传感器,学会编程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学会设置单分支控制控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机器人沿线追踪比赛。
规则:沿线追踪是指学生机器人从比赛场地中的起始区出发,在规定的时间内沿着指定轨道到达停止区。
二、教学新课
1、任务要求
(1)学生机器估规定的时间内,从起点出发,沿着一条封闭的轨迹环线行走,最后再回到起点。
(2)学生机器人出发前,其身体不得超过起始线。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3)机器人必须沿着轨迹线行走,一旦机器人身体完全脱离轨迹线即为任务失败。
(4)当裁判宣布机器人脱离轨迹线或机器人不能通过终点线时,操作员必须立刻停止机器人。
2、编写程序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新建一个程序。(2)测量场地和轨迹线的感光值。
(3)自定义两个变量Black,Max.变量Black表示场地和轨迹线感光值的中间值,并设定其初始值;变量MAX表示机器人在线的左侧(MAX=0)、右侧(MAX=1)或线上(MAX=2),并设定初始值为“2”。
(4)添加一个“条件循环”控件,使得学生机器人不停地重复“检测——前进”。
(5)单击“系统设置”菜单中的“传感器设置…”命令,设置通道
1、通道2都是灰度传感器。在工作区添加两个“灰度传感器”控件,代表控制学生机器人行走的两灰度传感器,设置属性为“灰度传感器(1通道)”、“灰度传感器(2通道)”。
(6)机器人在轨迹线上。添加一个“单分支控制”控件,打开属性对话框,设置属性为“条件1: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与“条件2: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再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在该“单分支控制”控件中,设定“直流电机1”和“直流电机2”的运行方式为“0-正转”,“设定速度”为“15”。
(7)机器人向左偏。(8)机器人向右偏。(9)机器人完全左偏。(10)机器人完全右偏(11)保存并编译程序
3、下载程序、高度机器人
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机器人上,并高度机器人。
三、评比
每个小组将机器人放在指定的比赛场地上,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四、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将自己的学生机器人与其他同学的机器人进行比较,你能发现哪些优点和缺点?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
填写课本上的“成果篮”。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2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机器人向左偏或向右偏的情况。但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使机器人的传感器完全脱离轨迹线,一种情况是完全左偏,另一种情况是完全右偏。那么机器人该怎样调整呢?
2.、新授
(1)完全左偏调整。
同学们思考一下,当机器人的传感器完全脱离轨迹线时,它的值是什么情况?如何知道机器人完全左偏呢?
学生回答。
当机器人检测到两个传感器的值大于black,并且max=0时,表示机器人完全左偏,这时可以让左边直流电机加快速度,右边直流电机倒转,调整机器人在轨迹线上行走。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操作。
(2)完全右偏调整。
当机器人完全偏向右边时怎样调整呢?大家还记得当机器人向右偏时,max设置的值吗?对了,当机器人向右边偏时,max=1。那么当判断到两个传感器都在白色区域,并且max=1时,就表示机器人是完全右偏了。那么怎么调整机器人呢?对比完全左偏的情况,也许你会受到启发。
学生看书自学。
学生操作。
下载与调试
将编好的程序保存,下载到机器人中,并在测试场地进行调试,如果机器人存在问题重新调试程序。
4、回顾与总结
(1)这节课上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这节课还有那些内容你没有理解?
教学反思 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四篇:二年级美术上教案
第一课 现代儿童玩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欣赏与了解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2.用简短的话语评述自己喜欢的现代儿童玩具。3.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现代儿童玩具,认识现代儿童玩具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儿童玩具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短的美术术语对现代儿童玩具进行评述。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激情导入
教师讲诉小时候父亲买的玩具,创设回忆的情景,引导学生对现代玩具的回忆和联想。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说的是哪一种玩具。四方一件宝,变化真不少。左旋再右转,赏玩需用脑。常玩常出新,熟能生技巧。(魔方)学生猜出答案的同时,教师拿出魔方。问:小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什么么?玩过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当堂转动魔方,使魔方的表面颜色随着老师的手动而变化。教师设问:魔方的颜色为什么会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灵活地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
二、新知讲授 展示各类玩具PPT图片,学生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哪些玩具是由工厂机器生产出来的,哪些玩具是手工造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范图。活动3【活动】
三、欣赏评述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设置若干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你认为哪些玩具工厂能大批量进行生产,哪些要用手工一个个地制作?人类为什么要制造玩具? 你喜欢哪类玩具?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知道学生的讨论内容,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各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活动4【作业】
四、创作设计玩具
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自己还需要什么样的玩具。
教师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自己是个玩具设计师,要设计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能的玩具。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表扬学生的创作构思。活动5【活动】
五、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活动6【活动】
六、课外探索
课后查资料,比一比现代玩具和传统玩具在造型与材料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教学反思:
第二课 城市街景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主题性绘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想像力和表现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力。2.组织一幅主题性绘画。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景色美吗?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繁华的街道。
1.齐读课题。谁来解释一下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街 道?(繁华的)
2.什么是主题性绘画?解释概念(有目的地反映一个主题的画面。需要有主背景,周围的景物要衬托好主题内容)欣赏范画:
1.分析画面内容,让学生变出画面上都有哪些景物?为什么? 画面这么多的人和树、车辆?作者利用哪些手法表现街道的繁华。
2.让学生谈出你心中的繁华街道。你想如何去表现这个画面 呢?从哪个角度哪个侧面去表现呢?
3.教师演示,边演示边讲解构图知识。学生实践鼓励学生大胆作画(要求:画面要有一些任务、景物、环境)探讨交流展示学生作业,自评为主,教师补评。课堂小结繁华的街道一课表现得很好,画面组织能力也比较强,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观察,留心周围的生活,这样绘画的内容就会更丰富。布置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第三课 草原牛羊壮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欣赏各种表现草原的摄影和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如何用美术手法来 表现自然美景。
3.通过记忆与联想,利用各种方法表现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教学重点:有创意地表现草原上的各种生活场景。教学难点:画面的组织和构图。
渗透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有谁见过大草原?它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认识和了解大草原。
二、讲授新课
1.针对课题,进行设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通过欣赏课本的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大草原。3.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和想了解的问题。4.教师简介大草原。
5.大草原美在哪里?教师从大草原的形、色以及草原牧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感知。
6.学生分组讨论。
7.相机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
三、教师示范,学生作业 1.教师作剪贴、画画的示范。2.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
3.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用画笔或用其他材料把对大草原的感受表现出来。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学反思:
第四课 古香古色的花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感受,了解花瓶的结构与各种不同的造型;
2.掌握花瓶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的剪出造型 美观、大小合适的花瓶;
3.对花瓶进行装饰美化,让它的造型更加丰富
教学重、难点:主要解决造型的问题,以及左右对称图形的折剪方法。教学用具:彩色纸、剪刀、记号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谜语导入长长头颈小小口,凸起肚皮爱喝水,平生最最爱打扮, 红花绿叶插满头。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位爱打扮的朋友是谁呢? 2.引出《花瓶》
二、学习探究 1.认识花瓶结构 ㈠观察花瓶
①出示无耳花瓶:说一说花瓶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②出示有耳花瓶:和之前的花瓶相比,这个花瓶又有什么不同? 总结:花瓶一般由瓶口、瓶颈、瓶肚、瓶底、瓶耳组成 ㈡分析花瓶的外形特点:
提问:请仔细观察花瓶,你发现它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特点吗? 总结:左右对称 ㈢教师示范:
①提问:既然是左右对称,小朋友有没有方法很快速的剪出一个花瓶呢? 总结:可以对折后剪
②示范过程:Ⅰ、将彩色纸对折Ⅱ、画出一半的花瓶形状 Ⅲ、延边剪下 ③注意事项:要在封口面画,否则会变成两半瓶耳对折挖空 2.学习花瓶造型 ㈠、了解花瓶造型变化
①提问:花瓶的形状是不是只有老师刚才画得这一种呢?可以怎么来变(不同形状的花瓶)?
②简笔图画展示花瓶造型的变化:瓶肚在下方——瓶肚在中间——瓶肚在上方瓶肚变胖——瓶肚变瘦——瓶肚线条变化
㈡、欣赏不同造型花瓶的图片
①提问:我们还能有哪些变化来改变花瓶的形状呢?总结:瓶口、瓶颈、瓶底、瓶耳的位置大小
②欣赏图片看看这些花瓶的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三、剪花瓶 1.出示课件制作步骤
2.作业要求:做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并且给你的花瓶添加一些花纹,让它变得更加漂 亮。
3.学生制作 4.作业展评
四、课后拓展 教学反思:
第五课 动物大聚会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泥材料,掌握动物的捏制方法,并能利用不同材料装饰它。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逐步形成爱护动物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泥或彩泥捏制动物,能利用不同材料组合装饰运动会场景。
教学难点:动物的形态、动作的掌握。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阶段
1.故事导入:请学生讲述或表演《龟兔赛跑》的故事。2.观看录像或运动形象资料图片。3.说一说有哪些运动项目。
4.你能邀请哪些动物朋友参加运动会?
二、认知阶段
1.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动物?(展示动物的剪影)2.学生猜,并说出动物的特征。3.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动作。
三、尝试阶段
1.学生选一个自己喜爱的动物来捏制。
2.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外形、动态来表现动物。提示学生捏制动物时注意身体部件的组合及其大小比例关系。(组合时动物罗长的部位如长颈鹿的颈脖可用火柴棍、小竹签等联结。)
四、评价小结阶段
1.学生比一比、评一评谁的作品最美。2.教师小结。
五、发展阶段学生小组合作,编故事,选材料(用于设置场景,如山、树等),布置场景(把自己塑造的小动物放到场景中去,形成一个热热闹闹的动物运动 会)。
六、展示阶段评一评:学生主动邀请同学参观自己的作品,听听同学的建议。
第六课 会变的花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花样美术的简单知识和特点
2.体验感受花样形式和变化的魅力 3.大胆描画或剪贴图案花纹 教学重点:折画花样。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花样图纹,激活审美情趣。设计的花样适合物体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说花样
1.课件演示:民间美术中有许多花样,它们的造型大方质朴,手法 生动自如,形象逗人喜爱。
2.经历了漫长历史形成的民间美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祖国面族文化的结晶。
二、欣赏——赏花样
1.师:花样是民间美术的结晶。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如:刺绣,陶瓷,剪纸,房屋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上台来电及电脑上的 各类各种花样,进行欣赏。
2.师问:这话样是画、绣还是剪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感觉?有 什么特点?
3.小结:内容主要是自然之物,朴实,温馨。表达了美好的意愿。色彩或单一,或和谐。
三、给花样命名
1.课件出示范例,如何命名:如:二龙戏珠等等。2生:给花样命名。讨论。
四、折东南西北游戏。
(1)出示剪纸花样(圆形适合纹样),问:漂亮吗?(2)师小结花样应适合被装饰的物品。将圆形适合纹样放置在方 形的物品上,让学生纠错。
(3)做花样适合游戏。将花样与东南西北对应起来。
五、自主表现
1、生自由选择瓶、扇或者盘,衣服的外形进行装饰。
2、师出示范图:要求适合,和谐。范图:“东南西北”花样等。
六、作业展评。学生游戏。
第七课:毛茸茸的动物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点,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材料的特性,探讨如何巧妙运用各种材料,以撕纸添画的形式表现有创意的“毛茸茸的动物”。
2.培养保护动物的环境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喜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通过探索各种材料,以自由或合作的形式创作表现“毛茸茸的动物”,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撕纸添画的技巧表现毛茸茸的动物形象。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表现出有创意的动物形象。
法制渗透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第五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课本上的范图及教师出示的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如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你知道有哪些毛茸茸的动物吗?你能模仿它的一些动作吗?一些学生到台前模仿表演,台下学生猜一猜。
二、讲授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图片和课本范图,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花纹、动态等,认识动物的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是否喜欢毛茸茸的动物,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观赏手工形式(撕纸添画)表现的动物作品,了解比较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
师:你觉得图片上的动物和手工制作的动物形象有什么区别?你觉得手工制作的动物形象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4.引导赏析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进行引导),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用了哪些材料。5.教师总结制作“毛茸茸的动物”的撕纸添画方法,解释什么是撕纸添画,边说边示范。
三、师生讨论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四、学生作业
教师巡堂,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作品展示
六、小结 教学反思
: 13
第八课 美丽的羽毛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造型技能,学会画小鸟形象并运用色彩进行装饰表现。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鸟、保护鸟的环保意识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画小鸟的形状,并用适合的图案装饰它。教学难点:合适的图案和色彩。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认知
1.欣赏民乐《百鸟朝凤》简单回忆凤凰的羽毛为什么那么漂亮。师:你知道大自然中的鸟类有那些,它们的羽毛漂亮吗?你能说一说吗?(从外形或色彩考虑)小组交流后个别学生回答。
师小结。简单介绍一些美丽的鸟,如:孔雀,鹦鹉等。
二、探究学习
1.师:“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美丽的羽毛?”“丰富的色彩;多变的装饰图案。”引导学生根据羽毛的特点用添加和概括的方法大胆地进行装饰。色彩设计可根据图片或想象设计。
2.学生说一说设计的“鸟的乐园”在哪里?有什么新颖的东西。小组交流。3.学生单独或小组合作画一只小鸟,鼓励选用不同的材质来装饰小鸟的羽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画出小鸟的动态与神情。)
三、展示评价
学生作品组成“鸟的乐园”,学生走走看看,观察、欣赏绘画,评一评,谁设计的鸟儿最有趣,谁给鸟儿披的彩衣最美丽。
教学反思:
第九课 我的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线条,不同的色彩,描绘老师的形象或师 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2.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观察力。3.通过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特征,用概括、简洁的线条去表现对象。教学难点:用学生自己的主观视角去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每个组派两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引出课题。(老师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最亲切的朋友,我们从无知的幼儿成长为好学的少年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是园丁,是朋友。)
(二)发展阶段:
1.请学生上台表演:你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是怎样上课的?老师上课时,有没有让你觉得印象深刻的一瞬间?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神态、惯用动作以及有别于其他老师的最有特点的一刹那,来表现老师与众不同的形象。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或老师所带的范图),说一说这些作品都“抓住了”老师在课堂上的什么特点。
4.如果让你用绘画的形式来给你最喜欢的老师画像,你会怎样去表现?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5.教师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并作提示:构 图要完整,线条要简洁、概括,色彩要能表达出你的情感。
(三)作业阶段:
1.学生课后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自己画的老师画像添加制作有特色的相框(相架)。
2.学生集体创作一幅《我心目中的老师》。
(四)评价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评议。2.把画好画送给你画的老师。教学反思:
第十课 做书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老师和自己制作书签的动作,能用适当的词语把这些动作表达出来。
2.能有顺序地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重点难点:能用恰当的词语把做书签的动作表达出来。课前准备:彩纸、图案纸、彩色贴、彩带、打洞机、浆糊、剪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题目 1.教师出示做好的书签。
2.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着做书签。(板书:做书签)
二、认真观察,教师示范 1.介绍材料:
仔细观察做书签的工具和材料。(实物投影出示:一根丝带、一张卡纸、一台打洞机)(注意量词)
2.明确观察要求:
仔细观察老师操作的过程,边看可以边商量。
3.教师演示(放背景音乐,师当场在投影下做书签,学生小组讨论。注:做好的书签放在投影仪上。)
4.学生交流做书签的过程。谁来说一说老师是分几步做成这张书签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步骤: 一:选卡纸 写名言 二:选图形 贴图形 三:打洞
系彩带
(注:师及时进行评价,注意学生讲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用词要正确)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的确老师是按这五步做成这张书签的。三、三人小组合作做书签 1.看了老师动手制作的书签,同学们一定也跃跃欲试,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以三人小组为单位,做一张书签,好吗?请大家听清要求:桌上有材料包和学习单,请大家根据学习单上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2.投影出示学习单:
(1)组内同学进行分工。
(2)按步骤操作,选用恰当的词语。(3)独立说说自己操作的过程。3.教师读学习单,并提要求:
(1)组内同学进行分工:每人挑选一个步骤。
(2)按步骤操作,选用恰当的词语:别人在做时,你应该仔细观察,在纸上记录他的动作。
(3)独立说说自己操作的过程:可以参考其他同学帮你记录的词语。4.(放背景音乐)学生开始制作书签。5.学生交流制作书签的过程。
(要求学生分步交流自己操作的过程,教师及时评价。评价时注意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描写是否具体生动)
例:
第一步:我选了一张心形的天蓝色卡纸,提起笔,在卡纸的中间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这样一句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二步:我从平时精心收藏的贴纸中选了一只小蜜蜂的图形,贴在卡纸的左上方。我想,小蜜蜂整天忙忙碌碌的,只有像小蜜蜂那样勤劳,才会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这样书签上还是空荡荡的,怎么样让书签变得更漂亮呢?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于是,我又找了几朵小花贴在名言的右下方。这样,书签变得更漂亮了。
第三步:最后,我拿来打洞机,对准卡纸的上端的正中央,用力一摁,一个圆形的洞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又找了一根红色的丝带,对准洞眼穿了过去,打了一个结。这样,一张精美的书签做成了。
四、学生写作
1.小朋友做的书签真漂亮,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刚才操作的步骤写下来。出示学习单:(1)写自己操作的过程。(2)组内交流,注意前后连贯。2.学生写作,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接下来,我们请一小组同学上台交流。(共请两组)(生的文章出示于投影上,生读,师和生适当予以评价:动词的准确性、语句是否连贯等)
五、小结:
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会了方法,并合作完成了一张书签,合作写了一段话。请同学们回去独立做一张,然后把做的过程完整地写下来。老师相信肯定比今天写得更棒。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蜡染的挎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蜡染的特性,感受蜡染的形式美和材料与制作的特性,探索用蜡与纸创造蜡染的奇妙效果。
2.培养审美意识,体验成功合作及创作的乐趣,激发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3.用蜡、纸、色彩等材料尝试用简单的“蜡染”方法设 计制作作品,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蜡染”方法设计制作挎包。教学难点:对传统图形的理解和大胆的创新。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让几个穿着印有图纹服装的学生到讲台。
2.教师问:你们觉得这些衣服的图纹漂亮吗?花样怎么样?再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教师拿着几块蜡染花布)
3.这衣服上的和蜡染布上的图案各有什么特点?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蜡染艺术品或生活用品。(从形、色、图等分析。)
2.教师简述蜡染的历史,同时出示资料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其艺术 特征,想想蜡染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强化阶段:
1.欣赏课本的图片,让学生从形、色、图等进行分析,问学生最喜 欢哪一幅图,为什么?
2.欣赏和探索蜡染的创作技法,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法及其多 样性。
3.引导学生如何创作,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蜡染画的一般表现技法。
四、作业阶段:
1.师生讨论怎样画蜡染画。(图案、分工等方面)
2.学生个人制作“蜡染”挎包或小组合作制作一幅蜡染画。
五、展示阶段:
1.各小组或个人将作品进行展示。
2.学生互评或自评,介绍自己成功经验。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找出 失败原因提出建议。
3.教师小结,鼓励有收获的同学。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机器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各种废旧物及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装饰一个新颖的手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2.体验设计制作和应用的乐趣,体会物尽其用的理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废旧物设计制作一部有特色的“手机”。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各种材料装饰“手机”。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游戏导入:你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分组传口令、传字条。2.引入电话的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不同时代的电话,让学生简单了解电话的产生和发展。2.看实物,看看手机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新旧电话有何不同?
三、强化阶段:
1.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课前收集了废旧盒子、针线、碎布等,现在你们想一想,这些东西可做我们的小手机吗?
2.你打算怎样设计手机?(从外观、颜色和方便方面考虑)3.老师简单讲解制作技巧,如剪、贴、挖的方法。4.尝试做一个新颖的手机。
四、制作阶段:
1.应用现在材料(废旧物品、学具)进一步装饰美化手机。2.小结装饰的方法:
1)选择不同的图案装饰手机。2)选择相配的色彩。3)手机配饰的巧妙使用。
3.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1.演一演:用做好的手机给自己的好朋友打电话。2.选一选:谁设计的手机最漂亮。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我们的大家庭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同意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各民族人民的服饰特点,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民族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了解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服饰特点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3.认识民族服饰特点,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少数民族人物造型表现。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将自己喜爱的或印象深刻的民族服饰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与配色。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欣赏民族服饰,讨论: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服饰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
3.提问:你知道你是什么民族的吗?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们广西哪些少数民族?
4.再次欣赏。仔细观察,看看你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它有什么特点? 5.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民族服饰上美丽的图案、花纹。这些是劳动人民用灵巧的双手创造的,用纺织或刺绣等方法制作而成。
6.你知道他们一般在什么时候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吗?
7.探索讨论作业内容:画出各个民族人物形象图稿,再根据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加上点缀与修饰等。
8.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小组合作设计民族服饰、共同完成作业。9.展示作品,师生点评。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我喜欢的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用绘画及其他的方法表现爱上的课的课堂场景,同时学会简单评价一幅作品。
2.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创作,培养他们综合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将自己喜欢的课堂场景表现出来。教学难点:画面的构思与构图。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导
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吸引你?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堂场景表现的因素(人和背景)去观察和感受。
二、欣赏学习
1.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内容、构图、色彩方面去感受、欣赏课本范画等。2.教师小结:想象画构图时,应注意画面要饱满,主次、大小要有区别。在人物描绘上,注意表情与动作的描绘。色彩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
三、设计创作
1.如果请你把爱上的课画出来,你能把最有趣的一面呈现在画上 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2.学生讨论绘画的表现手法和表现的内容。3.学生创作。
四、展示评价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有趣的部分。2.同桌相互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第十五课 课外的乐趣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体验学习的乐趣,表现课后活动的快乐情景。
2.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课后活动的情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互相关爱的集体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回忆,把课后生动有趣的活动场面造型表现。教学难点:课后活动场面中人物的概括组织,人物的动作造型表现。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教学导入。“热身导入”的方法,把学生引入有趣的课后活动的回忆,适当活动,引入课题。
3.讲授知识。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图,对画面中人物的组织、人物的造型、色彩的搭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创作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加相应的背景。
4.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哪些课后活动比较有趣,该怎么组织成画面,人物的动作应该如何描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创作思路。这时可以邀请一两个同学上台作出动态。教师讲解人物绘画步骤,并及时示范,邀请一两个小画家与老师同时比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给学生进行人物创作时作参考。5.学生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课后活动的场面表现出来。
6.作业展示。
展出学生作业,对作业进行点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人物场面的组织及人物造型的绘画,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画人物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7.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内容,表扬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十六课 田间小卫士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运用木棒和毛线进行有趣的稻草人的制作,并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骤。2.感受不同材质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设计意识,让学生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木棒和毛线进行有趣的人物制作的简单技法,并进行有趣的人物造型。
2.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分工协作的情趣。教学难点:教学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稻草人动画,让学生欣赏。
2.教师示范制作。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激起学生对本课活动内容的兴趣,产生自己创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稻草人做成的。
3.可以上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感受材质的不同特点,从而获得丰富的感官印象进一步了解用木棒和毛线做出的作品有特殊效果,为下一步创作作好准备。
4.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木棒和毛线在作品中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以激发更大的创作欲望。
5.装饰稻草人。
6.分组讨论设计。可以让学生合作设计创作一组作品,既可以增加这课的趣味性,拓宽创作的范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在学生完成作品以后,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将此次作品作一次展览,便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第十七课 舞龙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1)应知
a、图腾崇拜是龙的起源。b、以龙为形状和图案的装饰品、书法与物品。C、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赛龙舟等。d、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是由一个形体同感觉他的人
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人的触觉和视觉经验所确定的。
(2)初步了解剪刻、粘的方法。能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本组作品的特点和创新点讲解清楚。能够采用最佳的展示方法展示小组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的重点:制作龙的方法。
教学的难点:合理运用材料制作龙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准备(教具、学具): 1.《舞龙》的多媒体课件。2.视听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
3.活动黑板。
4.彩色卡纸或废弃的纸杯、胶卷盒、药盒、易拉罐、刀、剪、糨糊等。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激趣导入:
①听故事。②欣赏龙的造型。③欣赏民间舞龙资料。
2.教师示范: a、设计外形b、剪切c、粘贴d、调整 3.教师启发
①要鼓励创新,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②多举一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六、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学习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课堂纪律会因分组工作出现不稳定。②讨论之中出现争论,产生不团结。2.解决出现的问题:
①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有秩序的完成工作,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②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细心操作,注意安全。③可以给同学确定讨论题以保证讨论按计划发展。④对学采取鼓励的方式讲评,表扬他们在创意、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良好品质以利它们的发展和进步。⑤一定在课前提出要求,以利用废弃物或废旧材料人手。
学生作业:合作或个人制作一条龙。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做出有创意的龙。
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 泥板上的画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地组合、利用。让学生更加亲近、更加热爱自然,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泥板的技巧、方法,并进行创作。教学难点:如何使作品更有创意 教学过程:
1.欣赏范画。你喜欢哪幅画?它表现什么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谈一谈古代画像砖〈斧车〉,让学生对泥版画有一些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2.比赛。将一块泥团捏平(不要太薄)看谁捏得又快又好。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3.提问。泥板或橡皮泥有什么秘密?能说一说泥板画是如何制作的吗? 4.做一做。照教师的范画自己尝试做一个。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做泥板画时的想法或遇到的困难。
5.教师小结。泥板画用画、刻、堆、贴等方法去做,如细的部分可用刻、大面积的可用堆贴的方法。
6.组织学生创作。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学会分工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创作一组有主题的泥板画。
7.组织展示活动。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介绍同学,听听别人的好建议。鼓励学生肯定自己、张扬个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
第十九课:装饰我们的教室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纸彩带并用于美化教室;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装饰品的制作。教学难点:
如何合理分配学生设计好教室 作业要求:
制作彩带要运用色彩配搭的知识,要牢固、精美。课前准备:
各种色纸条若干,色纸片若干及剪刀、浆糊、绳子等供师生教学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出示各种色纸让学生回答色彩的名称。指名找出近似色、对比色的色纸并说出色名。
二、讲授新课:
1.“春节”快到了,我们一起来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好不好?怎样打扮呢?请同学们一起讨论(教室的特定环境,在什么地方可以加上装
饰,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饰物作装饰)。关键是在创新,对有新意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要形成总体美化方案(如空间、窗门、内墙、外貌等各部分具体美化计划)使设计制作的工作做到有步骤有计划进行。
2.彩带的制作:制作步骤按图讲授,演示。
3.制作:根据美化的方案,把全班分若干个小组,每小组负责装饰一个局部饰物的制作,要使彩带的形、色、数量都要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特别是彩带的形与色的设计,要运用已学的知识,开动脑筋,精心制作。
三、制作练习:分小组制作,教师辅导。
四、美化装饰:按分工,把制作好的饰物装上。
五、讲评:师生共同评价“美化教室”的效果。教师小结,说明美术课可以学到很多美化生活的知识和本领。怎样才算好的设计制作呢?应该不是摹仿别人的而是自己创造的,制作精细而又美观的。
教学反思:
第五篇:美术五年级上教案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悠久的历史、繁华的过去、驻留过的名人,为老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和故事。老街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当地的文化遗产。这些老街再现了不同时代的繁荣,折射出前人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绝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我们今天发掘美术资源,探讨传统美术文化提供了范例。本课以探访家乡老街的历史与文化的活动,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去感受、体会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学习用简洁的文字或速写、摄影等方法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的素材。教材选用了安徽的屯溪老街、浙江的西塘老街、绍兴的老街、南浔的水巷风貌等摄影作品,通过赏析,感受各地老街在岁月的沉淀中显露出浓郁而独特的古韵和人文气息。通过与现代城市建筑的对比,学会了解、欣赏历史文化建筑的特点,感受老街古建筑群所展现出来的线条韵律美、色彩简约美、构造节奏美、雕刻典雅美和意蕴和谐美。
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老街风光照片的呈现,使学生犹如芽越时空:漫步老街,踏着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小路,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巷,在那些乌黑发亮的门板上,在写满岁月沧桑的街面店铺中感受昔日的繁华;拾阶而上,在拱桥上感受老街特有的文化底蕴;临窗而倚,从白墙黛瓦中呼吸着老街浓厚的诗情画意。在学生凭吊古物、品玩老街、寻觅人文的活动中,激发他们探访历史文化活动的热情。一组反映老街传统风俗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正在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老行当。学生在探究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材还提供了一组同龄人的作品,通过赏析,使学生学习用丰富的美术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拓宽思路,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描述。
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
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同学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教学过程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赏析表现老街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课后反思:
在我们的周遭,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大多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有的正在被我们重新认识和保护,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关注历史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审价值和文化遗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赏,用美术手段来记录,表现。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门是家与社会的区隔,也是家的颜面。在中国传统的门饰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及生活习俗,反映了浓厚的文化内涵,精致与华美尤为突出。中国门饰一般以雕刻为主,北方以彩绘木雕为多,南方则以浮雕、镂空雕为主。经过中国民间工匠数千年的摸索,使门的雕饰技艺极为精湛,真正做到了美观与实用相结合。通过学习,了解门的装饰可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本课教科书首先是呈现了几幅精致的中国门饰图片,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又通过小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门饰上的主要内容。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的氛围。教科书提供的几幅图片特写,比如门钹、门环装饰的细节,更是以小见大,让学生从细致处感悟到门饰的造型美与文化美。教材提供的通过折、剪、刻方法制作门饰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门饰制作方法。学习建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制作出绘画或剪纸形式的门饰,也可以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2.重点、难点。
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的门饰。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新课。
(1)欣赏各类传统门饰的图片。(2)引入课题:《传统门饰》。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副门的剪纸。(2)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4.学生构思创作。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形式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7.拓展。课后反思:
本课教科书首先是呈现了几幅精致的中国门饰图片,激发学生审美激情,又通过小知识了解到中国传统门饰上的主要内容。图片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的氛围。教科书提供的几幅图片特写,比如门钹、门环装饰的细节,更是以小见大,让学生从细致处感悟到门饰的造型美与文化美。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欧洲建筑的门饰图片,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西方门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最后,教材提供的通过折、剪、刻方法制作门饰的步骤图,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门饰制作方法。课后,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制作出绘画或剪纸形式的门饰。
3、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适合纹样》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种特定的形状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适合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用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如刺绣、花布、花瓶、地面、墙面、窗花等都会用到装饰纹样。本课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利用实物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适合纹样的美和适合纹样与生活的关系。
设计适合纹样,首先要确立适合纹样的外框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多边形等);其次,是内部纹样的选择,适合纹样的内部纹样内容可以是花卉、人物、动物、风景等。适合纹样的构成一般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多种形式。要设计一个漂亮的适合纹样,不仅图纹形态要美,色彩搭配也很重要。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范作、图片和实物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
(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
(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举办“适合纹样赏析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自评,互评。(评价建议:从适合纹样的构思、创意、点线面的组合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课后反思:
本课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采用“愉快式教学”“生活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和组织形式,如通过欣赏作品感悟生活中的美、通过比较纸盘的不同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通过小组竞赛探讨适合纹样的形式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同伴的共同探索等过程,自主发现学习适合纹样的特点以及创作适合纹样的方法。
4、好看的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装饰画是一种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并起到美化装饰效果的独立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多样,在现代生活中运用广泛,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可以满足人们
不同的审美需要。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装饰画的独特的美感,并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和作用,感受装饰画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写生人手,运用夸张、变形、概括、修饰等方法进行创作,设计出有创意、有美感的装饰画。教师引导学生将装饰画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等。
(教师)范画、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引人。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 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探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 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幅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幅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作品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和材料非常丰富,值得课外继续去研究学习。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如设计茶杯垫、T恤衫等)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启发,诱导为主,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究和合作,如在观察、分析各种废旧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等特征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你对哪些废旧材料感兴趣?利用它能制作什么内容的装饰画?“这样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诱发积极的言语应答。
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形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匠心设计图案的装饰和美化。在生活中,美的花布、美的服装、美的鞋帽,把人们打扮得更加漂亮;美的卧室、美的家具,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舒适。民族纹样是人们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概括、夸张、变形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图形,使其纹样、构罔、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人们称它为“经化妆、打扮来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和谐、稳定、整体和庄重的美感。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
f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新课导人。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应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装、包、鞋。体会:民族纹样使服装、鞋、包更漂亮。
(2)出示:民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3.认识民族纹样。
(1)美在变化与统一。①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②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美在对称与平衡。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美在对比与调和。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
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民间有将猫、蝶和牡丹组合在一起,称为“耄耋富贵”,作为对长寿和富足的祝福)
(4)尝试练习。教师示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
(5)学生作品赏析。
①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
②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6.课外拓展。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应用。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汇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综合课。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心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纹样并讲纹样运用于生活之中。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6、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现代创意设计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引导学生学着美化自己周边的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社会活动品味。本课以“为运动会奖杯设计”为学习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有这样一类专门为体育运动设计的奖杯,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配合学校的运动会加以同步进行,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到具有真实感、挑战性的设计学习活动中来。其间,学生将自然而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份子,从中还可培植爱校思想,并发展随时“将创意应用于生活“的现代设计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课应该围绕两个要点加以学习:一是引导学生拓展奖杯的造型思维,从而设计一个有着某个运动项目内涵特点的、独特造型的奖杯;二是泥塑手法的基本要领的掌握和个性表现。这两个方面水乳交融地加以引导好了,学生就能获得较好创意设计。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的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解读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
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有道理即可)
(2)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上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得更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1)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2)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1)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2)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
(1)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
(2)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得最好。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汇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综合课。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7、泥娃娃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泥塑人物的形式和特点。
2.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来表现儿童的活动,运用泥饭、泥条、泥块、泥团来塑造人物的动态特征,并注意刻画表情。
3.感悟泥塑人物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泥塑人物的造型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泥塑是一种传统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其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等,早已享誉中外。
本课是以“人物"为对象,表现泥塑动态的活动。通过赏析传统的和现代的泥塑娃娃作品,让学生感受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了解相关的知识,并运用多种泥塑方法表现儿童的造型。
教科书中展示了一系列泥塑作品。民间艺人创作的《大阿福》造型生动、憨态可掬,充分表现了惠山泥人的艺术特点。宋代作品《泥孩儿》泥人虽小,却生动地塑造了孩童们嬉 戏时的情景——孩童或双手抄袖而立,或作戏耍状,使学生对泥塑中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放鞭炮》、《刘海戏金蟾》这些现代泥塑作品的一一呈现,使学生 在赏析之余,深入观察放鞭炮、戏金蟾时泥娃娃的五官、身体、四肢相应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掌握不同站立人物丰富的动态变化特点,激发学生用泥塑来表现儿童的动态美。
泥塑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本课的重点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儿童的造型,创作出充满童趣、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探究、捕捉人物简单的动态造型及表情的主要特征,思考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来表现。注意从学生已有的泥塑能力出发,结合泥塑人物的制作步骤图,适当将制作方法简单化,从易到难、从观察到动手表现,逐步进行引导。锻炼学生对泥巴湿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学习用泥板、泥条、泥块、泥团等捏塑方法,表现自己熟悉的娃娃形象。提醒学生塑造时注意泥塑人物身体的稳定性,对五官表情、肢体可以进行恰当的夸张变形,也可以对作品进行彩绘,尽可能让学生有一次较为成功的泥塑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塑造富有动态的泥人,并注意刻画表情。难点:泥塑人物动态的稳定性。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惠山泥人《大阿福》,说说大阿福的来历。
2.小结: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
3.揭示课题:《泥娃娃》。
4.引导学生欣赏宋代泥塑作品《泥孩儿》,感受中国传统泥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5.引导学生欣赏泥塑作品《刘海戏金蟾》、《放鞭炮》,进一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神态及动态的造型方法。
6.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第1 7页的泥塑人物的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7.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塑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8.作业建议: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半身像的形式来塑造自己喜欢的娃娃形象。
9.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0.展示评议:与同学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
11.拓展延伸:泥塑人物赏析。课后反思:
《泥娃娃》一课中,利用陶泥或彩泥、纸粘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印、粘等基本技法进行“娃娃面部表情”造型,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以组长为中心,经过讨论后进行分工。同学们有的揉,有的搓,有的捏,有的若有所思。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本课学习材料和前一课《泥娃娃》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即在能用泥塑一个娃娃的基础上以“吹打乐器表演”的人物动态为切入点,学习用夸张表现手法尝试泥塑圆雕人物造型。本课学习内容以安塞腰鼓的小知识学习和实景摄影作品欣赏来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来自生活中的文化艺术可以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懂得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在欣赏评析中也可以激发学生感受到吹打乐器情感表达的丰富张力,激起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此课的学习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根据泥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表达思想与情感。书中的步骤图例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整体捏塑的步骤和方法。三组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创作表现开阔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及作用。
2.重点、难点。
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人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一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9.教师小结并布置第二课时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乐队表演图片、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陶泥、泥塑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吹打乐表演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夸张动态和乐队表演成员之间的站位配合等。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组内展示自己的图片并互相进行简单的介绍。(2)选出最适合用泥塑表现的一张图片。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吹打乐因为其激情四射,感染力特强,演员演奏时动态很有特点,演奏的乐器也各具特色。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后布置本课时作业 要求:小组合作,塑造一个小乐队演奏的场景。
4.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小组活动,学习合理分配任务、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
5.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进行个别化辅导。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品,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注重泥塑动态人物的作品欣赏,进行人物的多种造型练习。课后反思:
这一课中,利用陶泥或彩泥、纸粘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印、粘等基本技法进行造型,学生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以组长为中心,经过讨论后进行分工。同学们有的揉,有的搓,有的捏,有的若有所思。
9、飞天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典型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飞天》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欣赏定位于对敦煌莫高窟唐代飞天和三个典型时期飞天艺术形象特征的不同点的掌握,通过整体欣赏形象、分步欣赏形象,了解和体会敦煌莫高窟飞天造型和样式,感悟飞天形象的优雅,体会飞天艺术的价值。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设问、讲故事、做习题,让学生掌握飞天的概念、职能和出处。通过看视频,听老师讲解,让学生了解飞天的发展历史和运用的地方。通过讨论和当小导游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飞天的概念、职能、发展历史等知识的掌握,感受飞天形象的优美之处。第二课时,通过设问,赏析三个典型时期的飞天;通过个人发言、小组探讨、教师示范、自主练习,寻找、理解、识记不同时期飞天的典型区别,并初步掌握飞天体态的画法;运用所学知识,再次临摹或描摹已有飞天形象,深刻理解和体会飞天艺术形象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同体胶、彩色水笔、刃刀、4K硬卡纸一张。
(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若干组,课件一个。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为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画的所处地址。学生活动(一):观察,独立发言。(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学生活动(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领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敛用。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学生活动(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
(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九):小组交流表述。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或黑色水笔、十六开铅画纸一张等。
(教师)飞天的相关图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设计
1.课堂导人。
(1)展示飞天图片: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临摹)唐代,提问:有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形象?你知道和她们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小结:这些形象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看书本的第20页。(教师对飞天的概念做简单介绍)
(本环节主要解决飞天的定义和概念问题)
2.深人教学。
(1)展示敦煌的全景照片和传人的途径。
(2)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色天的形象。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有什么不同。
(分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展开竞赛)①兴起时期——十六国(第275窟)②创新时期——南北朝(第249窟)。③鼎盛时期——唐代(第329窟)。
教师引导讨论和小结。(可以从飞天的姿态、着装、背景、体态造型等方面来做引导和小结)
(本环节意在通过探讨使学生了解飞天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3)动动手,学学古人。
(教师分发准备的飞天图片)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进行临摹。要求:①大小要适合,构图要饱满。②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③注意把握人物的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临摹)
3.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拓展思考:你觉得飞天的形象美在哪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如此热衷表现飞天的形象? 课后反思:
这节课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的欣赏,如在欣赏飞天的美时,重点让学生体会飞天的姿态美、飞动的美。本节课为了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动眼观察、动口评述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诠释所画形象其 主观的诠释须根据眼见的事实。例如在演示画飞天时,用许多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头发、五官、衣裙可以画成这样也可以画成那样。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的为学生创设自主参与的情景与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飞天的美。
10、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五年级学生通过三、四年级时的国画学习,用毛笔画中国画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对中国画已有一定的认识。本教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用手指作画的表现方法,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美术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指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手指作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指墨画是一种传统的作画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到厂现代,已有很大的发展与创新。其实,用手指作画与用毛笔作画一样,都能产生奇妙的效果,指墨作画,所产生的 特殊风格与情趣又是毛笔难以达到的。
指墨画直接用手点染涂抹,指头、指甲可做毛笔笔尖,指背等可比作毛笔笔腰,手掌、手掌背、手掌侧面可比作笔根等,去掉了毛笔这一中介,作画更为直接。指墨画在追求意到手到之间别有一番趣味,在追求笔墨的同时,相对于用毛笔作画更具游戏性,它与水墨画、泼墨画一样都能吸引学生的极大兴趣。
想象与自由创作是美术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本课让学生通过用手指作画的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分欣赏并了解祖国传统指墨画的特点及表现力,体验、感受指墨画的艺术之美。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调色盘(盒)、小水桶、毛毡、墨汁、国画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调色盒、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人,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1)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质感、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
(1)“玩墨”游戏。
①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②交流展示,请玩出墨色变化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诀窍。(关键在于对水的掌控,与毛笔蘸水蘸墨类似)
(2)“玩手”游戏。
①请学生说说刚才是如何把墨画到纸上的。②引导学生尝试手的不同玩法:用指头、指甲、手背、手掌等画点、划线、染面等,注意轻重缓急。
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④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⑤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
(2)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
(3)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作业建议:
①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②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表现。③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5)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5.课后拓展。
①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②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用指墨画的形式去创作几幅作品。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在学生已了解用毛笔作中国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用手指作画的表现方法,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美术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指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手指作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11、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懂得泼墨方法的运用。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方法,在泼墨的基础上添画完成一幅泼墨山水画。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泼墨画法是在了解掌握水墨画墨色调配的基础上,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宣纸上,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画出物体形象的一种画法。泼墨画具有自然淋漓、气韵生动的效果,不失为一种丰富多彩、奇妙新颖的绘画方法。本课以泼墨切入,让学生通过体验泼墨山水画的水墨韵味之美,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创作。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感知泼墨的各种变化,体悟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体验泼墨画法的笔墨情趣。
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学习活动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泼墨山水的表现,感受泼墨画独特的艺术之美。学生在小学低段,已尝试过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这节课是国画单元中继指墨画后,又一种新的国画表现技法。旨在是通过泼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泼墨画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感受中国山水画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增进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感情。
2.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的画法。难点:泼墨效果的掌握和有效利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普通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作品各一幅,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2)教师总结出示课题。
2.笔墨游戏。
(1)教师介绍泼墨的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2)学生尝试在一张宣纸上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变化效果。
(3)教师选三幅不同效果的学生习作,请作者介绍取得效果的操作要领。
3.深人教学。
(1)观自然、学画法。
①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感受自然美景。观察自然山水,探究山水画画法。提示:近低远高,近浓远淡。
②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远景、中景、近景知识,及云雾和水的留白方法。③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泼墨山水。
(2)赏作品、习技巧。
①比较画家的泼墨山水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画家通过添加小景(树、亭、舟、塔、房、人等)使得画更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②课件演示添加小景的方法和规律(少、简、小、干)。
(3)品诗词、悟画意。
欣赏一幅诗配画,感受山水画的人文意境。
4.作品欣赏。
5.作业练习。
在上一个环节创作基础上添加景物丰富画面,完成整件作品。要求:(1)用笔大胆,水分充足。
(2)山水有远近和浓淡变化。
(3)小景添加做到少、简、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拓展延伸。张大干生平介绍。课后反思:
本课的难度在于泼,一不小心就会泼不好,一团糟,所以我着重讲如何泼墨等泼墨的一些技巧。还好学生没出现一团糟的现象,泼墨出来的都还是不错的。
12、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教学应该延续前两课所学,鼓励学生以水墨写意的方式,来表现江南民居的美,同时也应该倡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画法去进行水墨画创作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看到本课学习的独特之处:一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民居”这一民族建筑艺术风格所展现出的古朴、雅致的幽静美;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水墨江南民居创作中,处理好点、线、面和黑、白、灰等关系,获得个性、童趣的水墨画创作。
为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搜集、观赏大量的课前图片很重要。然而在课中,关于艺术家和儿童的水墨画作品的欣赏,需教师作出典型化的精简筛选,以达成“举一反三”教学效果,切不可过于多而杂,其旨在拓展学生水墨创作思路,引导其选择独特视角进行个性表现。教师的示范重在化解技法难点,启迪其大胆而自由的童趣水墨创意,而不是供学生依样画葫芦地模仿。
2.重点、难点。
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等。教学过程
1.寻找我眼叶l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1)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3)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
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表现内容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2)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2)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课后反思:
本课是水墨画的提升学习,除了之前学的方法,更多的是技巧和能画出水墨画江南民居的特色。如何画出江南民居的特色,就需要深一步了解江南民居。在技巧上,还需要很多指导。
13、西湖十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以学生熟悉的西湖十景为载体,旨在让学生通过美术的眼光理解西湖的山水之美,通过观察,感受西湖十景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技能目标中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墨色的浓淡渲染、叠加等多种技法来表现意境西湖的水墨韵味,从而提升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火心、热爱之情,培养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诗人苏轼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揭示了西湖山水的意境。她是一位东方女子,线条柔和、微妙和含蓄,西湖十景,是中国最具经典和影响的系列景观意境之一,它们的重要性在于提示了西湖山水之荚在不同空间和时序中的景观主题和诗画意蕴,优雅生动,山水人义巧妙结合,主体景物、辅从景物、环境氛围构成如此美妙的一幅天然图画,怎能不叫人心动?怎能不叫画家心动?本课教学应引导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西湖‘‘出于自然、天人合一”意境之美。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西湖十景自然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运用水墨进行创作的欲望,尝试运用大写意方法表现西湖山、水、天的相互交融之景。五年级的学生对水墨的运用不算陌生,但是要通过水墨表现西湖十景“淡妆浓抹”的意境还有困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寻找西湖十景中意境与国画作品韵味的相似点,感受其相同之处,探究运用墨色的浓淡相融、清水渲染等方法来表现西湖景色的水色交融之意境。同时,不是所有的景点都能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来表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景点,创造性地进行表现。第二课时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创作西湖十景,除了第一课时教学中能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表现山水之意境外,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刻画波光粼粼的水面、层层叠叠的荷花和树木、湖面的游船等细节创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创意意图合理安排画面,提高学生的造型创作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1.导人。
(1)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人课题:《西湖十景》。
(2)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画韵味。说说:这样的山、水、天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照实景照片对比,感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欣赏童中焘作品《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如何表现山、水、天交融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从如何凸显意境、国画用笔、墨色变化等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4)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和水色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远山和其他景色。
(5)同龄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画面突出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作品采用了哪些用笔、用墨方法?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3.创作。
(1)学习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十景之一,用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印象中的西湖山水。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举办以“西湖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并说说推荐理由。
5.拓展。
引导学生搜集、赏析表现西湖十景的国画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西湖十景照片、水墨画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
(1)画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水色交融的意境,回顾水墨表现技法。
(2)温故知新,说说西湖十景留给你的印象和水墨西湖带给你的印象。
2.探究。
(1)欣赏曲院风荷景点,思考:画面中的荷花、树木、水面、游船能用上节课学习的渲染的方法来表现吗?
(2)学生欣赏作品,结合课件探究作品中细节的用笔用墨手法。
(3)学生实践探究,尝试表现波光粼粼的湖面。
(4)结合学生探究作品,教师示范用精细笔墨表现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点叠加相互交融表现荷叶和树。
(5)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西湖》,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意境,引导学生从近景、远景、中景的用笔用墨上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6)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提问:作品重点刻画了什么?表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什么韵味?
3.创作。
(1)学习建议: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西湖十景之一。创作过程中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景物,以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十景,增强画面意境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建议,引导学生从创意、构图、技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
欣赏用不同形式表现的西湖十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西湖这—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怀,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课后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在学会欣赏的基础上能绘画出水墨画的西湖。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风景。没在哪里?色彩有哪些?
14、童谣童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童谣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一代代天真烂漫的孩子的成长,童谣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每一段童谣,都会
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可以说,童谣都是伴着孩子们长大的,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新课程要求学科教育中把“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通过学习童谣,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这一民间文化,在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情趣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童谣进校园意义深刻,是架起学生通向传统文化的一座桥梁。
童谣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 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有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地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2.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彩纸、剪刀等,课前搜集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
(教师)童谣视频、课件。教学过程
1.导人。
(1)出示《丢手绢》图片,说说联想到了哪首童谣。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分析童谣与童画的相通之处,并说说对JLn,~童谣的记忆和感受。
(3)小结: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童谣,是一首诗,充满了孩 子的幻想和憧憬。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
(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相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 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
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贴、剪纸、版画等)。
4.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①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
②结合所带的工具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课后反思: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15、色彩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练习调色。
2.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提高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
3.欣赏观察自然界、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色彩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们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红花需要绿叶衬”,这句话不仅告诉人们一个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色彩学角度来研究,它告诉我们这是色彩的色相对比。红色置于绿色中,红色更艳,绿 色更碧。色彩对比是一种有趣而奇特的现象,例如橙色放在蓝色上会产生稍微带黄色的味道,而在黄色上则看上去带有红色的感觉。这种色彩对比给人多变的感觉,运用到画面上,便产生了活力。理解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奇特效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色彩要素对画面的作用,并能运用于美化生活中。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知识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重点是要向学生介绍的是色彩的对比色、类似色等相关知识,并在色彩练习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等能力。色彩的视觉规律范围很广,在色轮环中,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产生强烈而灿烂的色彩效果。教材通过大量大自然优美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色调,分辨对比色和类似色,在欣赏中自主探究色彩知识,易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在自然界、生活中以及绘画作品中准确区分。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能应用于创作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
(教师)课件、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欣赏一张有丰富绿色层次的图片,找一找有多少种不一样的绿色?这样的色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
(2)小结:仅仅绿色就有这么多丰富的层次,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板书课题——《色彩的世界》。
2.深入感知。
(1)师生一起寻找这些绿色的关系和位置。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通过引导与讨论,了解类似色调的关系和特点。类似色:柔和、悦目、平静。
(3)欣赏对比色调的图片,师生交流探讨这样的色调带来的感受。教师引导小结:对比色:强烈、耀眼、跳跃。
(4)两两相对的颜色距离很远,我们称之为“对比色”。比如蓝色和橙色、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给人醒目、强烈、跳跃的感觉。
(5)分辨课件中四幅图片的色调,哪些是类似色,哪些是对比色?
3.技法探究环节。
(1)在班级中寻找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例如:学生的着装色彩;衣服和红领巾的色彩关系;教室窗帘和班级装饰的色彩关系等。
(2)调色练习:教师实物投影示范对比色调的调色,或请学生上台尝试。
小结:色彩的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景物,你观察到了吗?
(3)生活中也不乏类似色或对比色的物品,但是要学会合理搭配。
(4)欣赏马蒂斯《红色的和谐》和梵高《向日葵》,了解画家怎样运用类似和对比色调的。
(5)请欣赏一组花朵绽放的视频,并观察它们的色调,为创作素材铺垫。
(6)欣赏同伴作品,增强创作自信。
(7)创作练习。
①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进行调色练习。②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色彩画。
(风景、花卉、想象画等;也可以参考课件给出的8张图片进行创作)
(也可尝试其他色彩工具创作:水彩颜料、水彩笔、水溶彩铅、油画棒等)
4.展示评价环节。
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巡视展示、实物投影等)
5.课后拓展环节。’ 感受色彩魅力的同时,还可以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主动去利用和改变色彩,从而让环境更加美丽迷人,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课后反思:
这堂课当然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一就是导入部分的两组色彩太少,以致误导一些孩子分辨不出对比色里的红色更显眼,效果还达不到,应该准备更多一些的色块,如此一来对比明显,不用老是多说孩子自然而然就了解了色彩的对比与类似产生的不同效果。其二是学期分析错误。我以为孩子们没学过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所以本堂课又有大量知识去讲解三间色,这样就耽误了新知识的教授。最后一点不足是范画的演示。本来以为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应该没问题,结果没考虑到孩子们对套色的运用和大胆的想象,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南瓜就是橙色,一块颜色内都是单一颜色,作业稍显呆板。
16、画音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块面变化、笔触变化等方法,表达节奏和情感。
2.了解抽象绘画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音乐、画音乐,增强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美术作品除了能表现具象事物的同时,还能表现抽象的事物。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的节奏和情感,正如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有异曲同丁之妙。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本课就是以画音乐为载体,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美术语言表现节奏感和情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高低节奏变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出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初步了解抽象画的艺术风格,尝试用抽象画的创作手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本课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欣赏.体会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对视觉美和听觉美的审美感知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表现节奏和情感的 绘画方法运用到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
2.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难点:如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多媒体、油画棒、水粉颜料、绘画纸。
(教师)范画、课件等。教学过程
1.律动游戏、激趣导人。师生共同做律动小游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横线、折线、竖线。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波浪线、螺旋线、蜗牛线。
(3)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教师随着优扬的旋律画出变化的线条)音乐、舞蹈与绘画一样,都是人类的艺术的重要形式,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不仅可以听,可以舞,还可以“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音乐》。
2.探究实践,视听画结合。
(1)听两段不同的音乐,用线条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听《茉莉花》和《兔子舞》两段乐曲,并用不同的线条描绘m两首乐曲不的 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师出示《多啦A梦》漫画,由学生学生根据对话框的外形变化,给漫画配音,从而读懂声音的高低变化,体会不同的“面”表现不同的声音。
(3)探究如何表现声音的大小变化。
①学生听两种打击乐器:鼓和镲。探究如何用“点、线、面”和“色彩”表现两种 不同的声音。
(鼓的声音沉闷、浑重;镲的声音清脆、响亮)②学生探究,如何表现鼓和镲从低到高的声音变化。
(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形的大小变化、色彩的深浅变化等)
(4)体会音乐中的“情绪色彩”。
①听《悲伤的乐曲》感受到悲伤低沉,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②听《金蛇狂舞》感受喜庆热烈,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5)欣赏大师作品,整体认识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音乐。①欣赏康定斯基作品《第十三号即兴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康定斯基被人们称为“画布上的音乐师”。在画中,我们能感觉到一种如同音符 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气质,像音乐一样具有流动性。作者让点、线、面处于急速的运动状态之中,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 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 果,笔触轻盈、快乐,一切都没有规则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却又无法 清晰地辨认出来。
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这是康定斯基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 处,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康定斯基成为 抽象表现主义领域的先驱)②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乐》,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画面由无数小色块组成的彩线和跳跃其间的小块面。它们快乐、明亮,生机勃勃 且充满音乐感。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6)整体感知如何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①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表现音乐的绘画元素。②小游戏,听音乐选择对应的绘画作品。
(将四组音乐分别配上四张画,并说出理由。进一步体会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3.学生设计。
(1)听老师播放的音乐,用色彩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2)自选一段音乐,用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音乐带给你的感受。4.同伴互评。
谈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2)欣赏同伴的作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5.总结拓展。
艺术是相通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美术语言(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希望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课后反思:
本课跳出了普通艺术课听听、画画的老圈子,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艺术的殿堂,音美二位教师联手打造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课,让欣赏音乐和绘画感受环环相扣密切穿插进行,将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师生共同煨煲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艺术靓汤而非普通艺术课那样的冷菜拼盆,应该说,这样的网络艺术课已走在了课程改革的最前潮,因此,全课运作在唯美中进行。
17、小盒子大舞台
一、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设计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如剪、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3.通过多种媒材的制作练习,促进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同时能培养搜集整理的好习惯,以及变废为宝的创作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小盒子大舞台》既属于“造型·表现”又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是一课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这一课通过将一个普通的纸盒,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将盒子装点成一个有趣而又美丽的舞台。所谓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或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并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更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这一课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生活又富有挑战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空间,激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体现个性与多元。教材提供了舞台制作步骤,整个过程简洁明了,一看就懂,便于学生借鉴。为了更好地完成这课的教学,我们需要理性地把握教学梯度。由于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建议分为两课时展开教学。第一课时侧重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用绘画或立体造型的方法把纸盒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主题场景,如“森林狂欢节”“海底总动”等主题的设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第二课时侧重制作场景所需的小品、小景,舞台里的主要物体可以用纸立体或泥塑来制作,组织场景,丰富舞台,最后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
2.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丰富舞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盒子、美工刀、剪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等。
(教师)教学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示范半成品,制作工具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讲述《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房子装载着老主人的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让小小人住进来。引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大人,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小世界,世界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纸盒,但是它装载着同学们的梦想与创造,这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板书:小盒子大舞台。
2.拓展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盒子,我们首先来给他们进行分类。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心形、多边形。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铁质、综合。
(2)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形状、材质、色彩),你觉得町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方法指导,改变盒子。
教师:为了使盒子变成我们心中的小世界,我们该怎么制作场景呢? 展示各种盒子外观的改变方法:
(1)切割展开法斜线切割。①上下切割。②特殊型切割。
(2)展开法,展开其中一条边。
(3)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 成舞台,将盒子添加上门窗和顶变成房子。(添画)
(4)其他的特殊形状。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提问:制作底座时须要注意些什么?
(1)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须要注意些什么?
(2)纸盒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要切割的部位。②固定纸盒不让其摇晃。
③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
(3)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制作主题。
假如给你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主题:森林、海洋、太空、家居、街道、公园、舞台„„
(4)背景制作。
给盒子涂上颜色,或贴上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还需要配置一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 学生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半成品、美工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陶泥等现成小玩具。
(教师)范作、美丁刀、纸盒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根据自已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办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2.根据主题制作附件。
(1)你的盒子是什么主题的?根据你的盒子主题,想想你需要哪些配件呢? 例如:①森林:树木、动物、花草„„ ②海洋:鱼类、贝类、水草„„ ③太空:星球、飞船、外星人„„ ④家居:家居、人物„„
(2)请同学来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3)附件制作步骤:①画;②上色;③剪。
3.继续制作完成《小盒子大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刚才的配件中,我们有很多的物品是用纸来制作的,那如何才能使这小小的纸片立起来,站稳呢? 方法:(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2)在物体的下端处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黏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5)用绳子垂吊起来。
4.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配件也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围绕自己的主题设想来进行编排、组织、美化舞台。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是死板。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单画面易散。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颜色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5.学生创作、教师个别辅导。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6.个别展评。
(1)学生自我介绍、互评。
(2)更多的关于合作的艺术作品欣赏。PPT展示其他学生作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蛋糕盒等。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7.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搜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18、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无数的传世名作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财富。本册教科书十分关注中国画的学习与传承,在前一单元“造型·表现”国画学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与认识,安排了两课时的中国传世名作欣赏。
本课教材中呈现了中国自唐宋以来不同时代的多幅名作,通过对不同朝代的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的传世名作的鉴赏,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表
现形式,即工笔、写意、白描等类别的中国画,以及部分雕塑名作的欣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的传世名作有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教材中作品较多,需要理清赏析的思路与层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层层深人、扎实有效的欣赏活动。教材第42页主要是两幅唐代人物画作品,阎立本的《步辇图》与张萱《捣练图》(局部),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学习分析画家对人物动态等特征的细节刻画,认识画家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细致、准确的刻画来表现画面所描绘的内容的。教材第43页宋代范宽的
《溪山行旅图》与第44页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分析,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方法、从美术到人文等充分感受水墨山水的艺术神魅与文化内涵。教材中的作品比较多,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相应资料,拓展欣赏素材,让学生从总体到局部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体验、尝试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价值。
2.重点、难点。
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圆?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得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型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仕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到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山水画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1.激趣导人。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一睹它的艺术魅力。
(1)赏一赏、说一说: 出示《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设计。
问题A:为什么这副画会被叫做《剩山卷》呢? 问题B: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2.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2)中国画中的墨色。(3)中国画中的用笔。
(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
(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
5.课后拓展。
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欣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