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劳动课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写写帮整理)
内容提要
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探究。通过劳动实践对所学技术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在于学生是否创造了什么。关键使他们学会怎样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劳动技术课,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对中小学生将来继续升学或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做到“四尽量”
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是劳动技术课的重要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是劳技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有关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获得。如在学习《缝制水碗套》一课中,结合缝制水碗套使学生获得攻针针法这一技能,经过熟练掌握后,诱导学生缝制其它物品的欲望。通过劳动实践对所学技术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知识学得更牢固,更完善。我们应通过劳动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计划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劳动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做到“四尽量”:
1. 尽量让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能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基础,而自主性、能动性则是创新的特质和动力。如:在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刷运动鞋》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在家预习、实践,然后课上分组讨论:你是怎样刷运动鞋的?再让各组总结刷运动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师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掌握了刷运动鞋方法。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自学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2. 尽量让学生提问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很难想象学生能提出一个有价值地问题,如果学生能主动大胆地提出一个有价值地问题,那么他就具有了一定地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环境。凡是学生能自己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包办代替,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也不要急于纠正,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精神。
3. 尽量让学生动手
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顺天性而用之,则必然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劳动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的机会,在讲授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模仿开始,逐步过度到独立地完成某项活动。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既学到某项劳动技能,又培养了兴趣,同时发展了观察、思维、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如:在学习《扎风筝》一课时,我用简短的语言讲解了扎风筝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扎风筝,画图案、图颜色,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操作、想象、创新。最后,在全班搞一个放风筝比赛。这种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在课上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也巩固了所学知识。此外,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 尽量让学生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学到许多有意的“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总和很可能超出结论自身价值的若干倍。如果教师匆忙地揭示结论,必然会损害学生这种包括思维的创造性、主动探究的精神,以及成功和失败的内心体验在内的多方面的获得。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1. 内容生动有趣 形式灵活多样。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劳动课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技术性、思想性、创造性、基础性、适应性、安全性为主要原则的课程,容易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但少年儿童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在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容易被奇异的现象和新颖的事物所吸引,一时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时的兴趣带有直观性、暂时性,往往是短暂的,不稳定的。要使学生的兴趣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调动其积极情绪,引导学生的兴趣走向稳定。对此,劳动课应努力做到内容新、花样新,使学生常学常新。如:以公益劳动《帮助残疾人、军烈属》为例,可让学生举行小型讨论,确定项目方法,然后到社会去实践等等。只有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发展。
2. 注意实际操作 培养意志品质
意志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是认知意识能动性的反映,是学生积极性的稳固的动力。意志不坚定就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在四年级劳动课上《学和面擀面皮儿》一课时,我采用了先实践,再讲解的程序。在整个自主学习和操作实践中,学生始终兴致勃勃,紧张有序。在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所和的面不是软就是硬,面皮不是形状怪异就是薄厚不均。我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而是先鼓励他们,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反复实践,找出问题的所在,并进行改正。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进步,消除了急躁的心理。因此,我们应借助初步的成功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培养学生形成内在的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性格。
3. 鼓励学困生 增强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之一。在劳动中,我们应时时鼓励他们,使他们克服自卑感,焕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自信心的工作,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学生平时不敢举手发言,不敢上台表演,依赖性很强,显得自卑。在劳动课上,我们应该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制作布贴画”活动中,我发现一个同学坐着发呆。忙问道:“你为什么不做呢?”他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做什么?”我忙说:“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做完了,你愿意送给我吗?”他点点头,笑着贴起来了。在最后的成果展评中,他的作品和其他同学一样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4.建立和谐的关系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在参与学生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全身心都融进活动中,与学生同思、同做、同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如学习《学和面擀面皮儿》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和面、擀面皮儿,互相讨论怎样把面和好、把面皮儿擀好。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使他们愉悦、激情、睿智、励志,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新课导入要有趣
劳动过程中,应以趣字当头,不断加以点拨,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上《制作布贴画》一课时,我拿出许多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布贴画供学生观赏,如洋娃娃、自然风景、小动物等。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动手画出不同的图案,做成布贴画。比一比,谁的布贴画最美。许多同学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借鉴和启发,很快做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布贴画,从颜色的搭配和图案的构成,无不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劳动课中,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求知欲、好奇心。通过幻灯、图片、演示等直观教学,使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制作的每一步过程。如《马铃薯刻印》一课,在黑板上把“印文——雕刻——拓印”这三个步骤演示清楚,然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感到趣味很浓,人人跃跃欲试,效果明显。
2.联系比较 以旧引新
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创造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手缝针法》时,在学生学会穿针引线的基础上,引出如何进行手缝,知道什么是攻针,并学会攻针针法。
3.辅导操作 掌握技能
实践操作是劳动课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的重要环节,是充分体现劳动课实践性的关键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过去已有的经验进行构思,形成新的知识能力系统。如在《马铃薯刻印》一课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
(1)当学生刻印成功时,启发学生创造图案复杂、造型新颖的作品。
(2)当学生刻印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并再次讲解,帮助学生重建信心。
(3)当学生在探索时,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创作意图并适当提出建议。
通过亲切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了劳动技能,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展评欣赏 延伸创新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展评欣赏这一环节。通过师生共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推动教学的延伸。展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了他们勇于探索再次创造的欲望。
作为劳动课教师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必须注意发现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在于学生是否创造了什么。关键使让他们学会怎样创造,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为创造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在小学劳动课中,我们必须尽量地创造一切条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要从激发学生劳动实践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要优化劳动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篇:小学劳动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劳动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试试素质教育,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就以“家
务劳动”课型和“公益劳动”课型为例谈一谈,在小学劳动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劳动“家务劳动”课型
“家务劳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就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培养应用能力和动手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此,教学这一类课,首先要创设一个好的情景。创设情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师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感人。具体方法是,有趣的启发谈话。让同学们欣赏老师或者事先有准备的同学的劳动示范表演。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劳动第8册第2课《拖地》时,就先请事先做好准备的某某同学,在课堂上给大家表演了一下。这样一来,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大家看到这位同学拖地的动作熟练,并且拖得又快又好,羡慕不已,自己的劳动欲望油然而生。接下来,再讲拖地的注意事项,同学们很用心听。
第二、明理学知
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从明理到学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操作要领,体会出劳动是人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就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高潮。
第三动手实践
这是小学劳动课的几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一边讲解示范,一边让学生观察操作,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讲解要简洁,明白,放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充分地让他们去实践,在学生自己实践、练习的时候,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体验,努力创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
第四教师小结
一这是“家务劳动”课型的最后一部分,教师要用简短的语言,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做出评价,特别注意对那些有创新行为的同学评价,往往老师短短几句话,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至下次更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小学劳动“公益劳动”课型
在公益劳动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得以锻炼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课。
第一情境导入,点名目标
首先,老师在上新课之前,创造情境,组织学生调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地点,图片,使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示范讲解,明确道理
通过教师耐心细致地示范讲解,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本次公益活动的意义及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只有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后,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做这件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第三设计方案,课堂实践
教师讲解完后,针对本次公益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讨论:“我该怎样进行这次公益活动?”这样为公益活动进行打下了基础。老师根据小组的方案,选出最佳方案。在活动前,再查一下准备的材料或工具。准备充分以后,开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比一比谁的效率高,质量好。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践,并亲临现场指导。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第四汇报总结,进行教育
学生汇报,可以使大家看到这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公益活动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度自觉性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思想品质。
总体而言,小学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不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第三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毋庸讳言,改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具体表现在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是让学生背知识、做题目。这是长期存在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负担加重,泯灭学生创新精神,•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种教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也是忽因素的突出表现,其结果是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各种能力发展缓慢。即使有点成绩,也是高耗低效急功近利的做法。
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知识和技能发展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践能力的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改变我们的传统模式,变“接受性教育”为“创新性传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在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广泛学习,吸收中外先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构建了创新性“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行了一系列的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开展了广泛的课堂教学调查研究。据学校教科室对5个年级、部学生的学习特点的问卷调查研缺乏学习的自主权;•86.7%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处于盲目学习、模仿学习阶段;91.2%的学生缺乏主动质疑,自主研索的精不能完整表述阅读方法、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47.6%的学生虽能表述,但非常笼统,存在严重缺陷;67.53%学生对基本的学习方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境地。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主要是引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促使受教育者由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教育的本义就是“引发”、“向导”、“启迪”。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能性发挥出来。”我校的大规模发展,人多校大的实际情况,迫使我们不断地思考,怎样通过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终生负责,对学生就不断地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采教科研活动,并及时总结、感悟、发展。长期的实践证明:任何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程不停顿,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经过数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自主探究、学案导学”便在我校教学工作中应运而生。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知,教师备课要写教案,这是上课的前提,但是教案只是教师个人用以施教的方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内容环节,教师自己是清楚的,但是学生却不甚明了,他只能跟着教师走,缺少应有主动权,这样就难以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地位问题。
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进行“导学学案”的编写工作。•好的“导学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学案的编写可由教师完成一部分一部分(探),可以一节课一个学案(预习),也可以一个单元、•一类问题、一本教材编写一个学案。一个学案可以在新授前写(尝(小结),形式灵活。教案则是依据学生自学信息反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设计为主线,•以训练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案。学案和教案要相辅相成,学案是为助导和体现学为主体设计的。
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验的实施目标
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于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让多采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社会社会中自尊、自信、自强,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他们能够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从教学过程中体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同提高共发展。究的理论依据
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都必须依据正确的理论作先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know-what)”,“知其所以然(know-why)”而且要让学)”,“知其谁用(know-who)”。
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the 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及其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他进而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是盲目的随意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义、有目的的自主探究学习。现行教材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排的,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试成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使原有“认知—重组。
究表明,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独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一般年级越低,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强,年级越高,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弱。•这为我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依据学生自学存在的疑息,•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教学过程、活动设计,•针对性的展开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教师随机备课,精讲点拨,指导学生三易点(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最后强化训练(如巩固性练习、分层练堂完成教学目标。
我们的创新性“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还借鉴了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中的目标设计和“和谐教学法”中的纲要信号对部分。因此,我校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以上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初步尝试而构建的。学案”的编写原则
堂教学要求,要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的质量观;要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观;要树立以主体地位落实为核心即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导学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知识为载体,明确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目标; —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师生人格平等,自尊自爱,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展示个性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树立生命的观念。教育即生活,有不可重复的智慧生成和不可重复的情感体验。•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性原则
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措施和条件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抬起头来听课,挺起腰板走路,有较充足的想像与创造的时间。
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主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不是奉送真理给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为主导”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它是以确认学生的导”;“学为主体”也不是以单一的“学生为中心”,它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的“主体”,所以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动脑思、动口说、动耳听、动手做的活动中增长智慧,提高思维水平,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到位,才能把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则。
原则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的教,学生要创新的学,营建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坚持创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自由地思索、想像、发问、选择甚至行动。教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顽皮、任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奖抑;在物质方面,就要加大投入,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为学生安排集体活动之外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去探索和创造;为学生提供学习情景,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环境方的感观刺激,如抽象画及发明家、创造家的肖像与其成长发展史的介绍等等。则
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前提和保证,第多斯惠曾深刻的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则
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梯度导学包技能导学和思维创新导学;梯度导练包括基础知识导练、基本技能导练和思维创新导练。因此,“导学学案”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设计的梯度与层次,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对学生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面,•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学生自小不怕困难,自信心足,独立性强;有的坚持性强,情绪热烈而稳定,有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所掩盖,因而有时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只、会来事的学生,而应经常关爱、鼓励那些敢于提问、经常有新观念、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则
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导学学案究。应当看到,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不可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思维的的火花,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砺与提高。叶圣陶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他认为,真正的学校应该是积极思考的王国。而学案的“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教学不应是简单的灌输,单一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诱导,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感悟。因此,探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则
学不应是封闭的系统,教学设计也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框框。模式是相对的模式。•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应具有开放博容的教学思想、科创新的教学内容和务实高效的教学效果。为防止把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形式化,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以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①编写的主体,不只是教师个人,也有集体的智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精心设计,也有学生的积极参学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③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地成长。•课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④教师在课堂上的诱思、•提问、解决疑难反馈、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要注意超出狭隘和认知加工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现代课堂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层面上,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也就是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唯一”的框框内,而是努力去引导学生探索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在自然科学的题目设计上、逻辑性。同时,放开思路,以原有知识作铺垫,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社会科学教学内容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唯一,思考问题途径不唯一,答案上不求唯一,贵在言之有理有据,不唯答题结果的对错,重在思维过程。则
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更活跃。同时,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创新性“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宽松、融洽、愉快、和谐、自由、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毫无顾忌地在小组讨论、集体研讨中发表个人见解。也就是说,教学在一种条件。如果没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感到压力,没有安全感,时时处处小心翼翼、顾虑重重、如履薄冰,一味看老师的脸智与学习激情的被窒息,只能表现出个体的被动性、从属性和依赖性。另一方面,民主性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的民主,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和谐。•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学习模式,•使个别学习、小组讨论、集体研讨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必要组成部分。创新为特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基础上更学会进一步合作。合作性学习是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民导学”不可缺少的内在特征。则。
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既要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必须服务于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开展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如开展调查活动、观察活动,开展角色创造活动、编讲故事活动、科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像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创造的能力。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是学习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欲、探究心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性品质。
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力点应放在“学案的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操作模式具有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各自不同特点,但综合我校“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的运用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究,•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意义的疑点和难点。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时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形成网络
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学科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题构建和实验的时空
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是以知识为依托,探求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雕塑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创新省教科所在我校举行的“学案导学”现场会上,裴富华老师执教初一政治课《培养自尊自信品质》。裴老师匠心独运地设计出把心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主动,争着提问问题,抢着当心理咨询小专家。面对这些入校不到一年,稚气未精彩表演,来自各地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给予高度评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听课人的阵阵掌声,足以说明创新性课堂教学的魅力先在于激发一种兴趣,更在于一种学习体验。
生家长开放日”,老师们把创新性的教改成果展示于家长面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面对一篇长长的课文,如今老师的教法已与过去师生把《皇帝的新装》改编成戏剧让孩子们大胆地登台表演。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教学效果,还是孩子们的惟妙惟绡的表演们的能力发展都是传统教法所无法企及的。的课堂教学改革所起得作用、效果和长远意义远远地超出了活动的本身。
学形式千篇一律,每个年级都在同一教室内,看着同样的教科书,听着同样的讲解,做着大量重复性劳动的作业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一语,•通过了四级、六级考试,甚至是顺利通过了托福考试,竟然听不懂外国人的讲话,不能说出英语表达自己,不能看懂原文英语报思所想,•造就了大批的高分低能“英才”。学了语言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进行流利地交际活动,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语老师利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把英语课搬出教室。放手发动学生,自找规则练语音,自制卡片练字词,建立词库练变形,图片合成,纲要信号练短文。学校的“怡心园”、“励志亭”成为培养英语人才的一片沃土。•无拘无束的交际氛围、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为学地。每当英语课时,孩子们便蜂拥而至,立即进入角色投入紧张的交际中。•在语言交际中,学生们倾其知识所能,尽量捕捉一点一滴绿浓”“兴比花红”之感觉。园内每一块鹅卵石好象一个单词,•每一个树桩就是一个短语,每一棵小树就像一个句子,整个热火朝天乐章。学生们一走进它,就自然地产生了说英语的欲望,进入了忘我的英语世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开放式教学活动确实有着传统教史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课上成了辩论课,学生们你来我往舌枪唇剑,“字字玑珠落玉盘”。老师则只作引、诱、导、启学生辩论。学生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唯一,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唯一,思维问题的途径不唯一,在老师们看来关系不大,只要言之有老师们并不在乎答题结果的唯一,重在思维过程,表达能力,竞技状态。
师们的“大语文”教学写作课以及课前5分钟的演讲,成为孩子们展示个人才华的期盼。
师们的问题教学课;初中历史老师们让学生们轮流当“老师”;初中生物的“故事会”;地理教学的“口诀课”等都倍受学生们的青于创设一种氛围,提供一种条件。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价任何一种教法、模式的成败优劣,应当说学生最具有发言权。
个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以前学习用的功夫并不少,但学习效果却不明显,老师说是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现在使用学案,老师根据学习”,这些方法有很强的指导性,结合学习内容容易消化、吸收,在理解的基础上从中让我有了对知识更深的体验见解。我学习进步很样死记硬背。(高一.22班 张晓琳)
案是集知识线、方法线和能力线于一体,让我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重在培养自己自主探究研索的能力,探索总结学习方法。问题设置宽了我的思维空间。运用学案学习时,学习难点全力突破,学习重点认真剖析,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率的好助手,是我求知路上的金钥匙,是提高我自学能力的助跑器。为我综合素质的提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我支撑起自主学习的一黎)
科任老师,•总是以学案为依托,在精讲点拨时相机诱导,开发智力,启迪智慧。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结们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思维时空。我感到老师的知识渊博,教法新颖,这种教法也非常务实高效。(高二.2班 菅长龙)
平邑一中,老师让我们利用导学学案自主学习,一改在乡镇中学那种高耗低效的做法。一年来,我充分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成绩语文、英语。导学学案集知识性、指导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我灵活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主学习兴趣盎然,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日渐提高,各科成绩进步较快。往日的弱科,如今成为我的强项。(高二.16班 李沂蒙)案中老师为我们编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它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我们运用学案自学,胸中有目标,眼中有重点,自学法指导对我帮助很大。原来满足于学会,如今变得会学。在总结规律、探索学法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学案启发我进一步懂得了学会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高二.16班 吴晓曼)
是将教材上的问题面面俱到地搬过来,而是通过各组组长了解,让科代表总结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反馈给科任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性。同时,它还能注重同学们的学习差异,将思考题设计成浅、中、难几个档次,使同学们各有所得。(初三.1李文学倍受我们一中学子的青睐。其中的尝试练习题,使我受益非浅。尝试练习培养了我大胆探索、克服困难的勇气。尝试中苦乐相伴,的甘甜,证明了我的实力。(初三.11班 马新刚)
究,学案导学”是我们平邑一中教科研的拳头产品。它的最大特点是让我们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我们主动学习、大胆探索的中重现了预习这一重要环节,抓住重点,分散难点,课堂自习有的放矢,低耗高效。课下复习、做作业得心应手。(初三.5班 王雷的几百份问卷调查,应当成为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有力说明。探究、学案导学”取得的初步成效。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思维品质。•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学生能积极地去动脑、•动手、动口,课堂教学成了积极思维的王国。它发散的,迁移发展式的。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求未知领域的“点金术”、“金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成为必然,学习成绩随之大幅度提高。这仅仅是近利,真正的收获,是在几年,生不再是机械的“书橱”,知识的“容器”,而是会学习、有头脑、有胆识的高素质人才。
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改进教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更趋于开放化。老师直度、多层次的教学信息,使教师的施教思路更加开阔。同时,它使教师摆脱了个体经验、习惯定势和教学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更加科学与老教师一起通研教材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学到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大大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熟时间。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体学生都从被动听课中解放出来,学习主动性强,•探究意识强。加之学案设计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设度导学、•梯度导练的学习内容,使各类学生知识上学有所得,能力上学有长进,学有所长。经过连续两年的中、高考洗礼,这一教改野下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99年高考历史学科“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题目要求是根据课本所学内容①积极为主,也有消极作用;②消极为主,也有积极作用。•要求考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同意哪一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本题旨在考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均可同等得分。这是近几年来高考历史学科首次尝试开放性的题目生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连续多年化学、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都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高考在全市标准分评比中,我平均分第一、最高分第一,高分率第一、综合评估第一。英语、历史也同样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2000年我校有五位同学被清华村中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基地。
研究的实践探索,推动和深化了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
种教学法的产生都会有一批名师应运而生。“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有更多老研的能力。深入进行教科研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和追求。在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教科研工作在我校形成了浓厚的氛颖而出,仅过去的一年,我校老师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60余篇。有的教师被邀请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做典型发言,有36人在省。18人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32人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有4人被批准为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虽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许多做法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待于先进的理论、教法、一步更新、完善。
000年6月获山东省第四届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发表于2002年10月《创新教育》创刊号P64—71 2010年5月8日究学案导学课题实验与研究评价
中在广泛学习中外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创新性地构建了‘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使用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本质意义的革命。它以学生的自学活动为载体,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有效地弘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博士生导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博士生导师齐涛教授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创新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代表省教育厅所作的主题报告中对平作如上评价)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牢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基础,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平邑一中自1996年起在全校开展‘自主探了丰硕成果,为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以学案教案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自我领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我们的做法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本报今天刊出平邑一中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报告,相信对大家会有
——《现代教育导报》发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题实验报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理论与实践》,心情激动不已。地处沂蒙山区的一所普通高中,有如此超前的教育思想,取得这么丰硕的科研成果探索,是对传统的只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革命,也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革命。
中《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经过近10年的实验与研究,在刚刚跨入21世纪门坎之际,便以创造性的成果通过专家鉴定,不仅表现了沂蒙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也反映了他们未雨绸缪的超前意识。
探究学案导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精髓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把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探究学案导学》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打破过去只以教案教学的常规,以学案为载体,通过“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创新知识程序和方式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鱼”,而是“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发现真理。他们的做法,划清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界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重要意义。
一中把“问题原则”列为他们《自主探究学案导学》十一大教学原则之一。他们针对学生怕出错、怕显得无知、怕在别人面前出丑而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富有进取心、想象力、创造力的表现。他们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提出不同见解,敢于向权“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求是求实精神。
邑一中的领导和老师是善于学习的,“窥一斑而见全豹”,特别是从本书的执笔作者张宗奎老师身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善于学习的精神处可以发现。在10年实践探索中,他们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兼容并包,取精用宏,以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取得了扎实家鉴定意见所说,课题组“注重理论指导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表现了实际工作者的理论勇气”,这个评价是不为过的。欣闻临沂全市推广平邑一中《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科研成果的决定,我们相信平邑一中的经验,一定会在沂蒙大地、齐鲁大地结出更加丰硕
——鞠庆友
(鞠庆友同志系中国教育报高级记者,原山东教育社社长年3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组织的教育专家组的鉴定。专家组通过查阅书面、录象等各种材料、听取汇报介绍、成书面鉴定意见。专家组认为:
在该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基础上,广泛学习借鉴全国著名的先进教学法,经过近十年的实验与研究,努力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地构建了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教学策略及“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教,思路清晰,基础比较扎实,成果比较丰富。
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创设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收到了比较明显的实际效果,在学校层面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研究比较注重理论指导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表现了实际工作者的理论勇气,所提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多种能力养成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研究,有效地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定的特征,具有推广价值。
组织管理比较有效,保证了研究的正常进行,并成长为起一批教育教学科研骨干。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与实验已达到预期目标,同完善模式,深入研究,并更多地争取专家指导,使课题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名单:)金宝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研究员 华 教育部发展中心研究员 华 山东教育厅副厅长
瑞 山东省教科所书记、研究员 坦 山东省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 勇 山东省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 强 山东省教科所主任、副研究员 海 临沂市教委副主任
健 临沂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
第四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新时代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本,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并渗透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一.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性教师。
本,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师资校本培训中,关注教师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外出参观学习、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示范课观摩等形式,开阔教师眼界,让教师树立起与时俱进的理念,加强自身学习,做勇于创新的教师。二. 课堂教学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解放空间和时间,激发创新精神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创新精神的发展。学校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周课时量,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活动时间,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内,去寻觅新鲜的事物,启迪创新智慧。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必要的条件。
2、构建民主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对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各自发表不同意见,互相肯定,互相支持,和谐融洽,给学生敢于创造的勇气、乐于创造的热情,使学生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实行“开放式”的教,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新知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创造的火花在课堂中迸发。以语文教学为例,有的教师在一堂课的开端,喜欢采用一段动情的导语,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配乐的小诗,一组电视画面,一支动听的歌,一段感人的视频„„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的境界,把学生思维激活,诱发学生再创造的灵感。引导“自主式”的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由灵活的不同教学形式组合中,人人有合适的角色,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优势互补,又能以合作的方式参与竞争。这样,不但使学生的从众心理、胆怯心理、惧怕心理的压力减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拓宽知识层面,提供创新思维平台
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创造。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并举的今天,知识更新瞬息万变,学生在学校单凭学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好各个学科的同时,尽可能博览群书。及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阅读等途径去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营养,收集处理现代科技信息,打破学科间的封闭,加强学科间的渗透,整合学科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广阔的空间。三. 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实践活动。
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视野,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2012年3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内蒙古气象局,使学生对气象知识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2012年9月,学校带领学生参观蒙牛公司,走进特色企业了解生产活动,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大大开阔了学生眼界,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机会。
总之,一年来,我校通过课内外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积极落实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好的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海西路小学 2012年12月
第五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21世纪将要来临,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刚结束的第三次全教会对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从中不难窥见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图景。新世纪究竟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无论作何种解释和推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活动教学实验研究是一项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新的探索和实践,它力图根据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特别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现实需要,在合理借鉴中外历史上活动教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必要改造,探索一条适合于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及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子,寻找一条有利于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
径。
活动教学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因此,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现行以知识为难、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
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一、活动教学的理论内涵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
1.活动的基本范畴
简单他说,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对活动可作多侧面的划分,最基本的主要依据心理学的划分,即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所谓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内部心理与观念活动,主要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这两类活动在人的认识和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类活动常常交织在一起,划分只有相对的意义。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实践活动和观念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既具有人类一般活动的特征,更具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和规定性。首先,从表现形式来讲,内部活动有别于那种凭记忆,主要是机械记忆和理解的活动,而更强调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发现和创造的成分;外部活动也有别于那种不需要有意识的内部活动的参与,只是为掌握某种技能的重复强化训练或自动化的。熟练化了的外部操作活动,而是强调能引起主体内部活动,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等。其次,从学生总体活动来分析,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活动,以认知为主的片面、单一的活动,而是强调观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完整的活动。因此,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强调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2.活动教学的界定
从以上对于活动的分析中,可以给活动
教学下这样一个定义: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活动教学的发生机制
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具有价值和发展性意义,那么活动是怎样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的呢?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对学生发展、素质生成最有价值呢?活动教学要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就必须首先考察分析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了解活动教学的发生机制,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
活动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变量:活动主体因素和活动客体因素。具体说来,主体因素包括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主体对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主体的自我效能感等;活动客体因素包括活动目标的适切度、活动有无成效、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对象和范围的确定、活动条件的提供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学生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
1.活动的主体因素
(1)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学生要获得人类已有的经验,必须是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发生。如果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又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托,这种学习活动便不能实现,更不要说取得成功,最终也就不可能使个体得到发展。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式和作用方式,都受到他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表现出个体的特征。
(2)主体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这是影响活动效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主体对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表现为主体在活动中的地位及由此产生的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种情形:被动应答——
迫于外界作用下的一种被动性行为,主体不能处于激活、兴奋状态,注意力仅限于维持动作的完成,对主体发展意义不大;自觉适应——主体接受并理解了活动的任务、要求与意义,从而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去;主动创造——活动过程是主体自主的,主体态度不仅自觉,而且是积极主动的,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步骤,经历着情感的体验,始终处于积极追求中,关注行为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最富有发展意义的活动。
(3)主体的自我效能感。同样的活动对活动主体的影响是不一致的,这取决于主体的自我感受。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它影响人对行为的选择,对困难的态度,对行为的努力程度和持续时间,也可以影响学习行为中的情绪和效率。自我效能感强的人,能正确估计自我能力,选择活动的方式内容,对问题不断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充满活力。反之,效能感比较弱的人,参与感也随之下降。
2.活动的客体因素
(1)活动目标的适切度,活动对发展主体提出的要求是否恰当,要看它与主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差度如何,因为过高过低的活动目标都无助于个体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为此,教育者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把握最近发展区,以安排教育的顺序与目标。
(2)活动有无成效。活动的成效会激励主体产生新的需要,形成内驱力,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假如活动不了了之。只会产生消极影响,(3)活动的方式与类型。不同的方式产生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活动类型和方式促进人的不同的发展,如有主体变革客体为主的创造活动、反应客体的认识活动。占有客体的欣赏审美活动、检测
客体的评价活动以及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等,他们虽共同对人的发展发挥作用,但每一类活动对人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有所侧重,如艺术、科学活动——创造性;科学与历史活动——批判性思维;文学、戏剧活动——自主性发展,扩大眼界,丰富人的想象等。
(4)活动条件的提供。活动的展开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活动材料和活动工具的提供,活动氛围的渲染和创设,活动场地的大小,活动规模的大小(如班级规模),活动空间的灵活布置,活动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程度等,都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
(5)活动的有无指导。对活动的设计和适当的指导易使活动产生成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反之,易放任自流,降低学生成就感。
(三)活动教学涵盖的教育理念
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是活动教学期望的实践效应。为此,活动教学必然对实验的目的、目标、内容、方式、评
价及其相应的操作体系进行系统的,富于创新的构建。这种教学新形式涵盖以下内容: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发展需要,确定适合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活动目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适当调整、补充、改造现行课程与教材,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与经验的联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改革考试和教学评价,实施以促进能力培养和素质整体提高为目的的多样化评价策略等。为此,必须在观念上凸现出以下教育新理念。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活动促发展”的主张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活动教学的灵魂。它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发展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相互作
用的中介便是主体的活动,正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活动推动着主体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惟有活动,才能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惟有活动才能实现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才有望实现,为此,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动发展。2.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
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
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为此,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这种主动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为特点,包括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亲身体验、探索、加工、改造和创造等实践性活动来实现和完成。总之,这种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3.构筑以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活动教学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实践活动的主动。能动特点的思想,将实践观点引人教学过程,从而必然地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认识和实践进程相统一的过程,必然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首先,教学的对象、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处在身心两方面不断变化。构建的过程中;其次,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的因素会不断生成,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而是一个动态过程。活动教学重视教育情境中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园文化、班级氛围等“活”的因素对教育意义的生成,重视学习过程诸多因素的改变对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活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新质的过程。
这种动态性使得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过程上。基本上是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为主,对学习可
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教师较少干预;活动氛围上,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以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分享结论,同时创设自主、宽松、愉悦的学校环境,实现学校生活和管理的民主化;活动时空上,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开发社会与生活等广泛的教育资源。
(四)活动教学的实践效应
活动教学不论是作为教育观念的体现,还是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变必然具体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体体现出不同的自主参与程度,处于不同的学习、活动状态,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因而,考查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活动情形和活动状态是将活动教学与其他教学区别开来的重要而有效的指标。据此,可在以下对比中对活动教学的课堂
效应作一描述。
记忆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应答状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方式接受和记忆大量知识,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动手做事的机会,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易产生焦躁、烦闷、厌恶、冷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适应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自觉适应状态。虽时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但这种思维为教师所把持与牵制,只是教师思维的再现与印证。教师被自身设计的教案与思路所奴役,对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不能放手。学生的情绪体验表现出时而充满激情和渴望,时而又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
创新水平的教学——学生处于主动创造状态。教师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不再为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所左右,对于超出备课范围的意外问题和突发事件,能因势利导将教学引向深入。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对象性活动情境,给学生以思
维的空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状态,表现出热情、活跃、积极、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活动教学追求的就是属于创新水平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