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200字大全

时间:2019-05-15 10:3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200字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200字大全》。

第一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200字大全

有幸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着这本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更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好老师的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老师是什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成为老师的先决条件是爱,但光有爱远远不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种手段,一种具体的操作方式,要使孩子能把知识化为智慧、把品格渗进心灵才行……”是啊,要使孩子幸福,我们不仅要对孩子有爱心、责任感,更要使这份爱心充满智慧。

作者李跃儿在书中提到的“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人的,是提升人的,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长智慧、传达知识的。”而现实当中,尤其是在中国,成人对于孩子,大都是只注意孩子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书中杨一凡的事例让我深深震撼,正是因为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但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状态!

在李跃儿的书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看到这句话,不禁让我怦然心动,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选鞋的经历,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我们最终选择的总是那双穿着最舒适的鞋子,联想到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突然想到:我的这双“鞋”真的适合班级里每个孩子这双“脚”吗?

我们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罢,似乎都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给予孩子幸福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我们要重新定义幸福的概念:人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他有多少财富,是否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在于人的内心有没有酿造幸福的工厂,有没有对于“幸福”这个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有没有获得幸福的智慧。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首先要清楚孩子“幸福的根源”,这绝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一开始是没有棱角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张白纸上按照自己的意愿画上一个方框后,从此它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矩形,这时,除了在方框中发挥定格的形态外,再也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了。这是教育的失败!只有当孩子心境未定格时,才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将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拉成平行线,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么、想什么,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能获得有益的发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感谢李跃儿,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作为一名教育者,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孩子的幸福童年,实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责。教育的难点不在于有没有现成的方法,而是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出“只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讲:药无贵贱,医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者贵,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李跃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师、家长)是造鞋人,只有他们了解了孩子脚的大小、形状、特点,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感到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时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我会向着“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的方向去努力。

第二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田守芳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一种幸福,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象和一位知心的朋友倾情聊天,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使你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升。

在书中,作者说到: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作为一位教育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与孩子平等的相处。对方是农民,我就以农民的方式与他交往;对方是大师,我就以大师的心态与他交往;对方是孩子,我就用童心跟他交往。老师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形成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老师能够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会被爱包裹起来。当他提着书包跟着妈妈往回走的时候,浑身都会充满着幸福„„看到这段话,使我想起这样一个场景:在餐厅里,一个孩子吃完早饭,过来跟班主任老师说明他要早走去教室干值日,孩子说完刚要转身走,只见这位细心的班主任拉住了孩子的手,轻轻地给他擦掉嘴角的一粒米,整理一下衣领,那个孩子满脸幸福的干值日去了,我想这个孩子一个早上都是幸福的,因为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浓浓的爱。这样一位爱孩子的老师,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有一次,这个班的班长突然问我:“老师,我们语文老师不教我们了么?”我一愣,没听说学校要换班主任,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一打听,原来是有个别同学作业没完成,这位老师很伤心,于是在班会上跟孩子们很认真地说,要是不好好学习,就不给他们当班主任了,让更优秀的老师来管理他们。孩子们一听可不就吓坏了,嚷着他们不换老师,于是就有了班长问我的事情。等我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我告诉孩子们,只要他们好好表现,努力学习,班主任老师还会继续教他们,孩子们雀跃了。从此后这个班的纪律出奇的好,打架不写作业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因为孩子们不想换老师,他们喜欢自己的老师,老师也十分的爱他们,他们就是和谐幸福的一家人。

孩子幸福的源泉一方面来自老师对他们的爱,另一方面我认为学校创造的育人环境也很重要。试想如果孩子整天处于一种单调的学习—考试—学习的环境中,他们会觉得快乐么?生活本来就是五彩缤纷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而丧失其它,孩子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我想在这一方面,我们外国语学校做的还是很好的。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创造幸福和受人尊敬的理想学校;让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奠基幸福人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把追求孩子的幸福

放在了首位,我们学校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象我们举办的体育节、艺术节,让很多的孩子有了表现的舞台,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再如我们的远足拉练,青岛泰山游学,锻炼孩子的毅力,开阔孩子的眼界,让他们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在亲身经历中去感受生活,这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会是一种珍贵美好的记忆,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他们的人生由此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记得从青岛游学回来,女儿见到我的第一面就说:“妈妈,在海边捡贝壳太有趣太好玩了,我还想去。”听了女儿的话,我想孩子是不虚此行了,那辽阔的大海,晶莹的贝壳,将是她记忆中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充实着她的少年生活,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我想其他和女儿同行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真诚的希望学校这样的活动多举办一些。

对于幸福的理解,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甚相同。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孩子的幸福便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在不断的学习研究中,走出教育的误区,摒弃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向我们理想中的教育境界迈进。

第三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山坑小学 周翔翔

读着这本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李跃儿是一个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人,所以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我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了!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

翻阅时,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无助、恐惧、孤独、愤怒。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状态!

那么,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似乎都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给予孩子幸福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必须要清楚“幸福的根源”,这绝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引用周弘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只有“用心赏识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给予孩子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启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一开始是没有棱角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张白纸上按照自己的意愿画上一个方框后,从此它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矩形,这时,除了在方框中发挥定格的形态外,再也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了。这是教育的失败!只有当孩子心境未定格时,才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将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拉成平行线,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么、想什么,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能获得有益的发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另外,她也告诉我们:要使孩子幸福,我们不仅要对孩子有爱心、责任感,更要使这份爱心充满智慧。所以我们首先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行为,学会“等待孩子”。书的作者李跃儿在发现自己的错误教育行为时,她不惜花几年时间等待孩子自然发展,还孩子童真。其实这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欠缺的。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会采取这几种方式:大声呵斥指责批评、立即上前加以制止、亲身上去帮助完成,我们缺少了耐心和对孩子的信心,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等待”。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在平时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之事,难免会有不如意或心情差的时候,当看到孩子闹事闹情绪时,有时就会发脾气。这是一个弊端,我们每个老师都得改。周弘老师有句话讲得好:“当你改变不了社会,你就学会改变自己。”孩子的任性、顽皮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改变自己,自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我们与孩子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空间,就如盒子里的两个肥皂泡,当一方压力大时,另一方就会不攻而破,只要我们能够细心琢磨孩子的心态,顺着孩子的意愿,善意引导,用心去赏识孩子的对与错,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引导孩子逐步走向成熟,才能使孩子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以不变应万变,茁壮幸福地成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时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我会向着“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的方向去努力。

第四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这是一本有关教育的书,作者李跃儿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在中央电视台《七巧板》、《心理访谈》等节目中担任嘉宾,是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论坛“华表奖”获得者及形象大使,并创办了巴学园。本书中,作者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本书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虽然现在的我还只是个学生,但是我将来会是一名教师,会成为孩子的母亲,所以,这些知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成人并不能真正正确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将来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家长和老师之中,通常,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思维,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他们认为作为父母,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正确思考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虽然父母都是从孩子的阶段慢慢成长起来的,却早已忘记了当时的自己是用何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的,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常常会误解了孩子的本意,错误理解孩子的想法,造成孩子的痛苦。

在家教中心实习的一个月中,我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班上一位 1

小朋友画画画得很不错,颜色也涂得非常漂亮,但是每次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都会批评孩子:“哎呀,你看你这画得是什么啊?老师画的是皇冠啊,你怎么画成蝴蝶结啦?为什么不好好学啊,要跟老师画得一样啊„„”第一次的时候我没怎么注意,可是多几次之后,我发现那孩子便不愿意再听妈妈说话了,每次妈妈发表意见的时候她就在一旁撅着嘴,一副快要哭出来的表情,非常委屈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告诉家长以后不要这么说她了,孩子很努力,画得也很好,本来幼儿画画就不是为了要让她画得跟老师的一样,而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够愉快的度过这个过程。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始终注意启发孩子,让孩子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这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那些所谓的画画的基本技巧,不过是家长急于看到成效而超过了孩子本身所能负载的东西而已。

我很欣赏李老师在对幼儿培训时的方法。她会向孩子们讲述一个故事,是关于长袜子皮皮的,然后她会用语言描述长袜子皮皮的长相,再让孩子们在纸上画。当孩子遇到不会画的地方时,便会求助老师,这时老师再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单独辅导,我想,这也是一种因才施教的方式吧,根据幼儿不同的需要去教给幼儿自己想学的东西,而不是统一教给每一个幼儿同样的东西,这跟中小学学的学生上课有什么两样呢?但是家长却闹意见了,说把孩子送过来真么久了却没看到孩子学到了什么,而且孩子画出来的画也看不懂,画得都不像。李老师

想的这个解决方法简直太令人佩服了,她发给每个家长一张白纸,然后让家长跟着她一起画了一个小女孩,画完以后,她又让家长再画一幅,这次是由李老师来口述,家长自己画,画的是长袜子皮皮。家长们画好以后,李老师让家长自己看看自己画的画,几乎每个家长画出来的画都是一样的,都是正面对着自己,两腿张开等的特征。家长们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李老师说:“你们画的第二幅画,是不是受了我教给你们的第一幅画的影响?”家长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发出哄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如果老师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是先教给孩子怎样画,然后再让孩子画,那么孩子发挥想象的空间就变小了,这是一种思维侵略,当老师先教给孩子们东西,再让他们想的时候,思维就会被教的东西控制了。所以,教育不能只用教的方法,而是应该多角度,对方面地去启发孩子,引导孩子,激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大胆的想象,大胆的表达,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放飞想象,放飞思维,放飞什么都行。

希望家长们也能够尽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能够与老师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丰富有启发的环境。不仅是对孩子现在,对于其将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方法的书,介绍了作者的一套不同于现有的新型的教育方式,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

作者是一个用真心对待孩子的老师,她能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感化,升华那一个个稚嫩却澄澈的心灵。她的书里列举的是生活中那些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那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另人叹息,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因为父母和社会不恰当的教育体制和价值观承受了太多太多,葬送了自己的童年甚至一生。

看完李跃儿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思:试问,我的孩子幸福吗?我用在他身上的教育方法正确吗?

如果从物质满足的角度来说,他是比以往的我们的时代富足。要吃有吃,要穿有穿,零食呈大堆,玩具满天飞,音乐,动画,游戏更是玩不累,可是他真正从心理上幸福吗?

李跃儿老师说过“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许会更好。”孩子也不是得到更多物质他就幸福,如果一些家长以为平常辛苦工作,赚更多的钱,补偿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就是幸福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知道孩子的认知状况与心理特征。就是儿童还不能理解自然的规律,社会的秩序,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既要理解又要有耐心,放手让孩子依照自己的努力认知,“经验”到“规律是不能由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如果我们用“教”的方式告诉了她,就会切断她进一步思考的可能,久而久之他就会丧失独立思维能力;成人如果过于干预,不但会使孩子失去探索精神,还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问题。

李跃儿还说过“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让孩子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强的时期。

大多数家长和个别私立幼儿园在孩子两岁左右就开始逼着孩子认字、计算,以为这样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样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尊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

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李跃儿老师认为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二类,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李跃儿老师在书中讲述了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如何改进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悟:教育,既不是像应试教育里的强制灌输知识,也不是像一些浅薄的人理解的素质教育那样给孩子报舞蹈班.钢琴班......而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爱的基础上给予帮助。请家长放下一些自己的虚荣心,不要在成绩,分数,以及其他方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和空间,或许他能飞得更高!

下载《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200字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200字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 作者李跃儿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所以她......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读了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感触颇多。我知道是教育者在不经意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可是,在我痛下决心要把幸福还给孩子的时候,我又在问自己,我真的能做到吗?几年前,我们......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暨育儿书籍读书心得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买来快半年了,断断续续的看。前几天终于看完了,心里竟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一、先列一下我的书单吧。......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改变自己让爱飞扬 昌乐外国语学校于福英 读书,是我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读着《用灵魂感受......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是骄傲自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700字

    前段时间闲来无事走进鄞州书城想去买几本参考书。走入教育类书籍区一眼就看到了这本很夺目的书。说它夺目,一是因为它的大红色封面,在众多的书中显得特别突出;二是因为它的标题......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400字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书中有一句......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心得体会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心得体会 在自己没有孩子的时候,不断告诉自己要像妈妈一样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现在自己当了妈妈才真切的体会到妈妈爱孩子的那种心疼,为了更好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