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半悟人生美文
“酒喝微醺,花赏半开”。友人送我这幅书法时,我真是喜不自禁!酒至饱则无型,花酴酥醾则衰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极高处必落,极盛时必衰……而半,是一撮蓬勃向上的草儿,是一朵刚咧嘴的花儿,是心中渐渐升起的欢喜,是不高不矮、不老不嫩、不肥不瘦,是不单薄也不丰满,是不早亦不迟,是一个既有希望又有所获的恰当时机。
想想《红楼梦》中,黛玉真是曹雪芹最宠的宠儿。他让她貌比天仙,让她弱柳扶风,让她才高八斗,让她情可斗天,也让她在二八年华离世去浊,香魂重归离恨天。这样的黛玉,不必经历与宝玉之伤痛,不必经历贾府遭劫之耻辱,不必经历食尽鸟投林之悲凉,也不必美人迟暮事事苍凉。
而半部《红楼梦》何尝不是老天对曹雪芹的厚爱,只半部,可以留下多少想念、多少遗憾、多少热闹!《西游记》全了,人说它末尾是因果报应的重彩;《水浒传》全了,人说招安是作者的阶级局限;《三国演义》全了,人说它啰嗦……只有《红楼梦》,在八十回戛然而止,留下恁多猜测幻想的续集,以及恁多红学专家的争论不休……
前一阵子提倡的“8颗牙的微笑”其实也是半的妙用。嘴再大,便过了,再小显得不够热忱,露8颗牙的微笑似半弦的月,既明亮又不会晃眼,真正温暖宜人。而伦敦奥运会期间,游泳健将孙杨半括号型向下撇的嘴,似一弦倒扣的峨眉月,不知萌翻了多少中国女性,大家昵称他为“孙萌萌”、“小白杨”,女网友们都尖叫“爱死他了”!为什么爱孙杨?因为他赛场上威武,赛场下却呈现一种半呆半傻半“二”的可爱模样。
再来谈谈人生交际。半熟,是人际关系的最佳境界。心理学认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是熟悉,但熟悉程度与喜欢程度呈倒U型曲线,过低或过高的熟悉程度,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看来,人与人之间,半熟就够了。太熟,想象的空间就挤没了,放大了缺点和弊病。而完全不熟,则距离太远,彼此太陌生,缺少沟通的桥梁。
半饱,是吃饭的最佳境界。少食多滋味。那回一车人去西安,有人买了一份陕西凉皮,一爱好凉皮的女孩闻知,厚着脸皮去尝了一口,连呼美味。请司机开到原店,女孩下车买上两份,吃完擦着嘴说:“我觉得没有刚才借来的那一口好吃!”一车人都笑了,这就是少食多滋味的理儿呀。要得人生安,三分饥和寒,人生路上的半饱,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境界呢?
第二篇:人生悟美文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仿佛一夜之间就到了知天命的年龄。
夜深人静之时,偶尔,也会心有所思。倘若有来生,是托生成男人还是女人,不得而知。来生是过寻常百姓烟火的日子,还是禁烟禁酒禁欲,每日敲着木鱼,口念阿弥陀佛,过着五蕴皆空的僧人生活,也不得而知。
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说有,只是神话传说。无论是贵为天子的皇帝,还是贱如草芥的草民,谁都在生老病死这个圈里打转儿。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取义是一种死;浑浑噩噩、行尸走肉百年之后也是一种死。作奸犯科的人,心肠歹毒的人,当然也包括小心翼翼,心底善良的人,最终也逃不过那个无奈的结局。
人,由生到死,和山川河流相比,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和花开几天,转瞬即逝的短暂花季相比,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那么,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是过得如痴如醉,还是坎坎坷坷?是波澜壮阔,还是平淡无奇?有天命不可违的因素,更有自己抗争的因素。呱呱坠地的婴儿,降生在富贵,开明的家庭,会度过一生最美好的少年、青年时光。但是,韶光易逝,美好的光阴总是匆匆而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场挣扎,走过半生的俗世之人,青春不再,重读此诗,感慨颇多。
少年时,总觉得太阳每天从西边落下,第二天自然会从东方升起,周而复始无穷尽,根本不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那么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年轻时,有时间,有精力本可以掌握,可是時光如流水,分秒不停,被无关紧要的东西搅乱了思绪的我们,许多时光悄悄流逝,学习,经常推到明日复明日。到了垂垂老矣的暮年,回头望,空叹息!
爱情,身心愉悦,阳光灿烂的体会,不仅仅是种族繁衍的需要,更是心理和精神的满足,两情相悦的生活,是大多数懂情趣的人的追求,但是又有几人说:我做到了,我过得正是那样的生活。宝黛的爱情悲剧除了当时社会的局限性,难道没有他们本人缺乏某种锲而不舍的抗争精神和胆量?空有一腔情深,只说缘薄如纸,无奈只好盼来生了。
回望人的一生何尝不是漫漫取经路,曲曲折折,每走一步,拿时光赌,拿青春赌。由一脸稚气,赌成满面沟壑;由一头青丝,赌成白发苍苍;由步履矫健,赌成个老态龙钟;由笑语盈盈,赌成个欲哭无泪。由朝气蓬勃到听天由命,终时,再无奈谢场。哭声中来,哭声中走。回首青山,梦境不再,远望幽谷,别意连连。由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到恶病缠身的即将化为泥土,垂死挣扎之人,哪个甘心?又哪个不得不认命?空留下,花开堪折却无折,待到无花空折枝的一腔怨愤。人生如戏,有开场,有高潮,有结尾。戏可以编排,顺利或挫折由编剧说了算。自己的人生又有谁能未卜先知?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恰好把握的有几人?筋疲力尽后,随心顺意有几天?
细想,还不如静下心来干一番事业,醉意人生,不虚度光阴,过程艰难跋涉,待最后登顶,俯瞰前事,终敢长啸。虫蚧之徒,蛤蟆之形只令人作呕。古人云:亲君子,远小人。我近月色,远尘埃,仰望清辉,洋洋洒洒一身洁白,虽远望难企及,但终不改之志矣!
第三篇:静之悟美文
禅道尤为崇尚静。而静与幽相连,那状态算是极美极健康的境界了。静又常常和清相连,而将心放于此,就可达最高境界。这是佛的追求,亦是道的目标。这其实都是为心寻到了一方佳地,让它安稳于此,舒缓于此。之后,才会把生命推向成功的未来。
我常常带着静去观世事,求生存。我最爱看早起人间。特别是清晨,人们从温被里出来,一切是自然的样子,乱发蓬头,睡眼惺忪。男人们轻轻便便地走进五谷轮回所,女人们不施脂粉,松松散散着长发,乱的自然,有原始的野韵。大家一律都是本来的面目,装饰未及,化妆未行,五金未挂,珠宝给忽灵灵的眼睛腾出了天地。人间在那一瞬间显出了可喜的朴实与诚恳。高官贵人、亿万富翁和农民、打工族一样,一袭便装,不戴任何行头,不做作任何虚情假意的姿态、样子,或高高在上的傲色。人们都清清白白地享受着原始生存的幸福。人们都不再觉得你尊我卑,你富我贫,你上我下……不再感到金钱、权力、物质重于本身性命,而健康与实在的生活才是最直接的人类之需。静态的美、静态的自由、静态的舒适是多么的美好而宝贵呀!
清静的真谛不是形式,而是自我心灵的真正安逸。无欲无求,无怨无悔,无生无死,把一颗鲜活的心置于没有任何重负的心境里,让它自由地飞翔、遨游……
“难得糊涂”正是郑板桥对人生真谛的感悟之结晶。“难得糊涂”其实就是让心永远娱乐着,别承受太多的负担。激动不能万分,沉重可以自拔。抛开人间身外物,任他富丽堂皇,任他纸醉金迷,任他凭官呼风唤雨,任他用手下人物的劳作、受辱、痛苦来为自己那颗不纯无静的心而愉悦……自我对心的呵护,为心找一片清静之地。
当不健康时,钱有什么用?
当心不安宁时,权有什么能耐?风云人物往往对自己的心境无法改变。
当社会失去了理想,而拥有了许多金钱时,那“暴发户”就是一种小儿游戏而已。人类最根本的追求就是裸存。一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在消灭了金钱之后,建立清朗、单纯而健康的原本生活,是让人心走入清纯静默之佳境。那时,你会思考培养人的思想深度,会追求朴实,你会明白身上披挂越多的人程度越浅,而那身无装饰的人有可能成为思想高峰上的人物。
裸存于世,追求原本。心旷神怡,心宽体胖,道理明朗,作为单个生命,这理想是可以追求的,要使大多數人都能如此,那该讴歌:哦,世界多美好!
第四篇:品经典 悟人生-美文欣赏卷
《品经典·悟人生》读后感
我有幸读了《品经典·悟人生》这本书,书中荟萃了中外文化的精华,集中向我们提供了对人类文化发展有积极贡献的经典作品。该书共分“国学拔粹”、“诗词撷英”、“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四篇。我通过阅读感受到先贤哲人的思想,在美文的熏染下感悟人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在名言警句中感受思想的火花。全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适合我们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是提高我们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能力的最佳读本。
其中我认真品读了《一只贝》这篇文章,一只贝,和其它一群贝壳一样常年生活在海里。它的贝壳很体面,嫩嫩的身子就藏在贝壳里。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的浮在浪潮的上头。一次,这群贝被海浪送到海岸上,蚂蚁、虫子立刻围拢过来,结束它们的生命,吞食它们嫩嫩的肉体,只剩下一幅幅空壳子。那些好看的贝壳很快被人捡走。有一幅贝壳却被人冷落的踢到一边----这是一幅丑陋的贝壳,表面坑坑哇哇,又厚又丑。
它原本也和其它的贝一样光鲜夺目,只是有一天当它张开贝壳在水中觅食的时候,一粒粗砂子被海水卷进它的身体里,这只贝顿时感到断骨剜心一般的疼痛,贝壳无法吐出沙粒,它只能默默无声的忍住疼痛,不断的用柔软的身体摩挲着粗糙坚硬的沙子,不断的分泌出粘液包裹沙子。一天一天痛苦的折磨,使它原本绚丽的贝壳慢慢失去光彩,沙子慢慢变得圆润,变得有光泽,贝壳却慢慢变得坑坑洼洼,丑陋不堪。这只贝坚强勇敢地接受了上帝给予它的考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贝用它的血和肉磨制成了一颗稀罕的大珍珠。让我深受感动的是,一只贝能长年忍受痛苦的折磨,还为我们提供了珍珠,它是多么可怜,是多么的可敬。虽然它没有了美丽,没有了荣誉,但是它拥有了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是我,我一定会整天抱怨,而贝呢?它是默默的,不说出来,我认为这只贝非常坚强,做任何事都坚持不懈。
深读这篇文章后,我发现读书不只是一些肤浅的知识,更要学的是:如何在暴风雨中坚定自己的信念,一路向前,从而迎来雨过天晴时的那道彩虹。想一想,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时一条平坦的路,上天会给予我们机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把给予变成美好的结局。也许你会遇到挫折,可我们要记住的是:挫折不代表失败,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迎着风雨向着属于你的未来努力前行。人生如同崎岖的山路,只有险峻,没有平坦。关键是看你战胜困难时有没有因为时间的漫长而中途放弃。
这只贝用痛苦换取美丽,甚至于死的时候也是那样卑微,但是又有几只贝能孕育如此光彩夺目的珍珠呢?这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五篇:学易经悟人生
学易经悟人生
易经
里面包含了世间的万事万物,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和人生的价值观,下面就从易经里面学到的人生价值观与大家分享一下。
1、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中有两句最为典型的至理名言,分别来自于乾卦和坤卦,这就是孔子总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最值得人们效法的人生观和普世价值观。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易经》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既要做好事,又要做好人;既要工作好,又要学习休养好;老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企业家既要追求发财,又要不断行善;司法工作者既要把案断好,又要把法学好等。
2、人要积德行善。
《易经》中的积德行善思想,也是一种普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与“厚德载物”一样,都是孔子向人们揭示的至理名言。善与恶,没有绝对的界限,善与恶也是互相转化的。“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讲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善念当养,恶念当除。《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我们平常说“积善如流”,都是告诫人们积德行善的道理。
3、人要谨慎收敛、不要是非张扬。
《易经》告诫人们,为人处事要谨慎收敛,不要是非张扬。《坤》卦的**爻爻辞讲“括囊,无咎无誉”,象辞进一步解释“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括囊”是将口袋扎紧,使囊中之物不向外露。以此比喻人应当收敛,谨言慎行。谨言,即少说话,坏话不说,好话也不说;慎行,即恶不为,善也不为,明哲保身,才不会发生错误。恶不为则无咎,善不为则无誉。平常人知咎可以致罪,不知誉也可以为害。其实,誉也可致咎,宁可无誉,也不可因誉而自取其咎,虽然得不到赞誉,却可避免灾祸。有一个小品,说的是有一个人获得了荣誉,被评为先进,坏了,引来了一大堆麻烦,还不如当初不当先进。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虽当了官,但成为众矢之的,弄的也很狼狈。“括囊”的实质是谨慎,由于括囊,所以无咎。虽然不强求名誉,得/ 6 不到赞誉,但却可避免灾祸,这就是“慎不害也”。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尤其对置身于特殊环境,或者是身居权倾位高的人,慎言不失为保全自己的良策。
4、人要乐天知命,无忧人生。
《易经》在人生观的指导上,还提出了“乐天知命”的思想。《离》卦九三爻爻辞“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die)之嗟,凶。” 初爻为日出,二爻为日午,三爻为日昃,即日已西斜,是天将向晚的时候。就人生来说,日昃好象进入老年阶段,生命将垂暮。缶,瓦器,古人击缶而歌乐。耆(qi),是指六十岁以上的人;耋,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大耋,言人之年老;耄(mao),是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是指百岁之期,就是指一百岁的老人。嗟,哀叹。人到老年,正确的态度是不以迟暮为忧,也不为达生而乐。日倾了,人老了,这是自然规律。日倾了就要下落,人老了就要死去,不可能长生不老,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人生,通过一切正常的有益活动来保持开朗活泼的心情。“明者知于此,乃不乐生,也不忧死”,能乐天知命而不忧,以“夕阳无限好”的态度对待晚年,是一种明智之举。现在许多老年人跳秧歌,焕发出青春活力,就是“鼓缶而歌”。没有其它娱乐工具,即使敲敲瓦器,亨几句歌词,也是乐天知命。“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非常恰当地形容了人处老年的处事原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对特殊的人来说的,对于一般百姓来讲,到了暮年,要乐天知命,不要再壮心不已了。生死是自然的常理,老年人更应有知天乐命的良好心理素质。
5、人要有节制,不可狂妄。
《易经》节卦重点讲了“节”的道理。既强调了“节”的重要性,又阐述了“节”的原则性,即“苦节不可贞”。既强调了节的长久性,又要突出了节的广泛性,如:“饮食不节则致疾,言语不节则贻羞,财用不节则败家,色欲不节则伤身。”在节言语方面,还要突出言语保密的重要性,即“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节》卦对人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节若,则嗟若”。人的“欲望无止境”,在欲望面前,唯一能满足的就是“节”,现在有人提出,什么是幸福?回答是“少一点欲望,多一点现实”就是幸福。/ 6 / 6 /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