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往事漫忆随笔
在漫漫的记忆长廊中,几度快乐几度愁,回首往事悠悠,茫然的双眼后面是一片无情的沙漠海……
-题记
风雨共筑蹉跎岁月,春风与秋月共记悠悠往事,拨弄云雾,儿时的欢笑穿梭其间,儿时的梦又重现……
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展开梦的翅膀自由畅想,尽情嬉笑,小溪旁留下了一串清脆的笑声,扔一块石子,激起几点水花,从此与小溪成了好伙伴,在花草丛间,忽发现一朵美丽的花,伸手欲摘时,却发现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展翅飞去的“花”竟是一只美丽的小蝴蝶,撒开小肢丫,与蝴蝶追逐嬉戏,调皮的草地忌妒地开了个玩笑,于是便坐下与小草私语,猛抬头,却在蔚蓝的天空里发现有我的梦,往事漫忆。
春去春回来,花开花又落,几度春秋,年轮在欢笑中留下常常的印痕,带走了儿一缕淡淡的愁思,拾一片深秋的枫叶,珍藏这份记忆,在愁绪中努力思索,寻觅着……
紫藤下,诉说万千愁绪,冷月衬着那紫藤,格外清闲自然,却也透着几分凄楚,我望着那缠缠绕绕的紫藤,不禁喟叹它的执着,它攀着向上,不畏艰辛,努力前进,它全然不顾世俗的眼光,它在世人的鄙夷嘲笑、讥讽中顽强成长,它自信,它勇敢,它坚强,在浑浊的激流中,它依旧我行我素,我不禁对它肃然起敬,瞥一眼冷月,再凝视这紫藤,感慨万千,笑自己太懦弱,笑自己太感伤,笑自己太无知,空对星辰空寻觅,却是几断愁肠几哀怒,紫藤,我行我素藤,是它给了启发,是它鼓舞了我,举步离去,回眸处,依依紫藤情……
紫藤下的思索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逝,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轻率地做出了抉择,儿时的梦在遗忘中流逝,象牙塔变得更加神圣,我却无缘,也无能拿到打开殿堂大门的金钥匙,泪尽情地流,几度春秋已溜走……
望着那明月,是否依旧是昔日的那轮,我不禁感伤已逝的年华,昨日的欢乐,今日的惆怅,明日的迷茫,我痛恨昨日的荒诞与轻率,填志愿的不屑一顾,却让我深切体会到一失足成千古恨,仿佛已走向了人生的边缘……又来到这紫藤下,又多了几缕迷茫,熟悉的小径却异常陌生,那可是来时的路,卷起惆怅的思绪,夹着浑浊的气息,拖着沉重的步伐,孤独地徜佯在这漫漫的路上……
举头凝望,却满是晶莹苦涩的孤星泪,残阳怜寒意,背起行囊,鼓足勇气,开始我新的人生旅程……
第二篇:忆往事
忆往事
深夜,我闭上了眼,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五,我们期末考试了。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一股由紧张而组成的压力弥漫在我的身边,是我心跳加速,呼吸的间隔也越来越短,我的心里充满了不安。我怀着这一种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学校,迎接这一次期末考试。“叮铃铃,叮铃铃......”考试的铃声响了起来。同学们失去了往日的兴奋,变得安静起来。考场上出奇的静,静得不安,静得可怕。我仔仔细细的看着每一个字,认认真真的回答着每一道题。我一路过关斩将,收获了一分又一分。可就在还剩下十几分钟的时候,一个巨大的绊脚石挡在了我收获分的路上。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分钟,可还是没有做出来,当我的目光往上面一扫时,发现了这一道题一共有五分。如果我这一道题做错了的话,我得高分的可能性就会降成百分之零了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手中握着的钢笔已经被冷汗打湿了。我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时的冒了出来。“还有一分钟收卷。”老师提醒着我们。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里想道:糟了,这一次肯定得不了高分了。我不停的思索着,得高分的那一份执着促使数学公式一遍又一遍的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终于,我想到了一个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五十的答案。没办法了,我只好把这个答案写在卷子上。考试结束了。我问了好几个同学那道题的答案是多少,当我得知他们的答案与我一样的时候,我的身体立马软了下来,倒在椅子上,我大口大口的呼吸着空气,我这才发现我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打湿了。
你的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你不自信就有可能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紧张,要相信自己,我能行。
我睁开眼,才发现这仅仅是对往事的回忆而已。
第三篇:斜阳忆往事现代散文
由于错过了汽车,今天傍晚,我骑摩托送外婆回家。
阳光很好,我家到外婆家的一段路上,麦苗并没有被前几天寒流带来的风和雪压倒,都生长的很挺拔。
微风,并不妨碍麦浪的形成,路边整齐的树,绿中带着嫩黄的矮草,大片的麦田连接着少量的油菜田,黄澄澄的菜籽花,摇晃着小脑袋。这是农人无意识的布局,却构成一种巧对的诗情。
西斜的太阳,发射着灿烂而又温暖的光,照在路边的每一棵树身上,我的眼角,由于摩托车本身的速度,不时的闪过树影,树影当然也不时的闪在外婆的脸上。偶尔碰到几个行人,其余大多的时间,人都少的可怜,所以,整条路已经被定格在一种安静的氛围里。
微风持续的摇晃着草,拂动着麦苗的尖,菜花继续点着头,阳光持续着西斜后的灿烂。
外婆说:“你外公,在世的时候,说要买一辆三轮电动车,一个人前面开,一个人坐在后面,去哪里都方便。”之后便沉默。这是我送她回家的路上,她第二次说话,第一句话,是刚坐摩托车的时候,她说:“我的腿太僵硬了。”
我知道,对于外婆,即使很短的路,现在也很长。
这段路是我从小到大,春雨落下的时候走过,夏天很炎热的时候走过,秋天果子熟了的时候走过,冬天过年落雪时节更是走过。这条路由原先的泥泞的小石子铺路,到后来的柏油路。路边的白杨树,到换成了现在的槐树。母亲年轻到沧桑。我由小脚印,换成现在的大脚印。对于我,这是成长的路,而对于外婆和母亲,这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我记得,因为忘不了。我小时候,总是在暑假的时候沿着这条路去外婆家,吃外公种的西瓜,甜甜的瓜汁大半已经渗入到血液中。我永久的铭记那种,酷暑天气,蝉发疯似的吼叫,人们热的多半坐在阴凉处,铺个草席睡觉,许多的植物都耷拉着脑袋。这时候,外公一只手一个,抱着两个大大的西瓜,用他特有的大嗓门,叫我们吃西瓜,呼唤声中,饱含着庄稼人,在劳动中沉淀的刚强。这时候吃完西瓜,那种甜和凉,会将内心的炎热和疲倦统统赶走,让人只记得西瓜的味道和外公的大嗓门。
我记得,秋天果子熟了的时候,是外公用自行车在这条路上为我带来苹果。我记得,我总会从这条路上,去看乡戏。我记得,母亲用自行车帶我去外公家,摔倒过的地方。我记得,现在某些盖房子的地方,原来是农田还是一片小树林……很多能想到,却又很难描绘出来。
外公走了。在这样的路上,一条走了无数遍的路,外婆想着外公说过的话,买一辆三辆轮电动车,一个人前面开,一个人坐在后面,去哪里都方便。
那辆外婆心中的三路车,已经永远的无法停靠在某个路口,某个唱乡戏的戏台旁边,就连斜阳晚风中,也已经是外婆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追忆。我也追忆着,因为我知道外婆追忆着。
生命中的错过,就如同错过今天班车,今天过了,就真的没有了。缺了,果真是遗憾。
我想要重复一下那句话:“买一辆三轮电动车,一个人前面开,一个人坐在后面,去哪里都方便。”我因为这句话遗憾,因为无数诗情,也因为这句话温暖,因为无数诗情。
还没有到,这时候的夕阳的光芒似乎比先前又弱了些,风透过衣服,丝丝凉意。
第四篇:往事杂文随笔
转眼之间,我已经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姑娘,成了人妻,成了一个孩子的妈妈。回眸往事,不堪回首,不是同事再三询问,我永远都不愿意回到过去,回想那令人心碎的往事。我一直试图从我的脑海里抹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往事历历在目,我越想抹去,它却像一个沾满灰尘的相框,越擦,反而越发清晰,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我出生在一个多事之秋,那一年正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我出生在大山深处,一个极其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山里人不知道什么计划生育,山高皇帝远,哥哥、姐姐、我、妹妹,一个接一个的来到这个世界上。说起来,可能大家都不相信,我有多少哥哥姐姐,大山里的农民没有文化,不知道那么多为什么,既然有了就将他生下来,终归他是一个生命,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孩子没有错,错在人们的愚昧无知。
大山里的消息总要比平地慢一个节拍,当最小的一个妹妹出生的时候,计划生育才传到深山老林里,妹妹被罚款了。
在现代人看来,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水宝地,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离开喧嚣的大城市,这里是再好不过的消夏旅游的去处。四十年前,对我们山里人来说,那就是穷山恶水。想种地,没有一块比巴掌的大的地,想出去,山高路远。
我们每天只能呆在门口的小路上玩耍,爸爸又要出门了。爸爸是一个老实本分的手艺人,走东家,串西家,给别人盖房子,打家具,修理农具。爸爸很少回来,爸爸不能回来,家里有一大群嗷嗷待哺的孩子。爸爸回来了,我们一起围了上去,爸爸没有带来城里人的玩具,也没有什么水果,布满老茧的手,从深深的内衣口袋里取出一堆零散的纸票子,这就是我们一家人维持生命的希望。
妈妈除了要照看一大群孩子外,还要耕种石头缝隙中的那一点点土地,这就是我们一大家人明年的口粮。
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病了,妈妈的病很重很重,她不能说话,也站不起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哥哥姐姐就成了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要下地干活,他们要做饭洗衣服。我休学了,小学二年级,我要照顾躺在床上的妈妈。
妈妈的病越来越重,爸爸回来了,借用邻家的手扶拖拉机将妈妈送到一百里外的县城。一个月,妈妈的病有了好转,能够扶着下地了,山里的农民,看不起病,那时候没有什么新农合,看病就要真金白银,爸爸还要出去,不出去,家里十几口人就会面临断炊。
妈妈重新回到家里,妈妈基本上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人的重担压在了爸爸一个人的身上。
终于最后一根支撑的稻草折断了,爸爸病了,很快卧床不起,年纪轻轻,憋下一大群魂牵梦萦的我们,他临断气也没有能够闭上自己的眼睛,他看着妈妈,他看着我们,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哭了,全家人都哭了,哭声惊动了了整个山林。家里的唯一依靠,家里的经济支柱塌了下来,我们再也没有遮风挡雨的大树,那一年妹妹才四岁,我也才十四岁。
短短的两年,妈妈也离开了我们,她回到了爸爸的身旁,他们站在高高的云端看着他们孩子,他们继续在呵护着我们的成长。
第五篇:忆王庄煤矿详查往事
山西省长治县王庄煤矿矿产地简介
长治县王庄煤矿北西方向直距长治县城韩店12.4 km,属长治县荫城、西火、南宋和赵村四个乡镇管辖。矿区面积约42.5km2。该区的详查工作由山西省地质矿产局212地质队完成,野外工作时间为1983年5月~1984年6月,最终详查报告提交时间为1984年10月。详查总费用为人民币62.80万元。
参加野外和室内工作的技术人员主要有:
矿产地质:王世安
汤
谦
史志生
李
龙
张维华
郭宏胜 水文地质:马新胜
王晋南
张振连 测
量:武前进
平锡龙 测
井:王怀玉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1)、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42.50 km2,(2)、施工23个钻孔,钻探进尺5793.76m,(3)、各类分析样品872件。
本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区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5—8。,地质构造简单。区内断裂不发育,仅发育一些小波幅的褶皱构造。
本区为隐伏煤矿,3号、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8号煤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他均为不可采薄煤层或煤线。
3号煤层厚4.14~7.48 m,平均5.14m,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煤种分贫煤和无烟煤,皆为特低硫(原煤0.208%)、低磷(原煤0.029%)、中灰(原煤18.19%)、高发热值(原煤8418卡/克),属贫煤。
3号煤层勘探类型定为I类I型,实际使用网度以750×750m求A级储量,共求得A+B+C+D级储量22194.91万吨。
15号煤层厚度2.60—5.50m,平均3.91m,煤层中下部发育一层夹矸,最大厚度可达0.50m,属结构较简单煤层,煤层厚度稳定型煤层。煤种为无烟煤,部分为贫煤,为高硫(原煤4.05%)、高灰(原煤21.12%)、高发热值(原煤8531卡/克)优质动力发电用煤。15号煤层勘探,共求得B+C+D级储量17527.09万吨。3号+15号共求得A+B+C+D级储量39722.00万吨。为一大型煤矿床。
矿区内其他有益矿产主要有:含锰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现在该详查区开采的企业为长治县王庄煤矿。长治县王庄煤矿为长治县国有企业。
该矿始建于1964年,现矿井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忆王庄煤矿详查往事
212地质队 马新胜
马新胜,男,52岁,1956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永济县,1978年考入河北地质学院水工系就读大学本科,1982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地质矿产局二一二地质队工作。二十多年来从事过多个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并且从事过公路路基工程地质勘察、住宅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水资源调查及评价等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方面的工作,1992年获得水文地质工程师任职资格,1995年10月获得水文、工程地质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06年获得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
山西省长治县王庄煤矿详勘项目是我1982年大学毕业后踏入地勘行业后参与的第一个较大型的项目,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现就我回忆往年的二三事叙述如下:
一、项目简介
王庄煤矿详查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县荫城、西火、南宋、赵村四个乡镇范围,北距长治市城区24.4公里,NW距长治县城韩店12.4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王庄矿区面积42.5km2,主要勘探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15号煤层和二迭系下统山西组3号煤层。投入的工作量主要有1:10000地质和水文地质测绘,面积42.5km2;钻孔23个(包括风化带浅孔3个,水文地质抽水钻孔2个),总进尺5794m,各类采样872个。
王庄煤矿详查项目于1983年5月开始工作,1984年6月结束野外工作,进行报告编写,1984年8月15日完成初稿,1984年8月17~27日进行初审,9月21日经省地矿局组织审批通过。
王庄煤矿详查工作获得了3号煤层A+B+C级储量20180.98万吨,15号煤层A+B+C级储量1498.22万吨。矿区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较大的断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为 王庄煤矿的扩建和生产提供了地质基础资料。
二、老前辈的二三事
王庄煤矿详查项目技术总负责汤谦老前辈,现虽已去世,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我们水文组和他们地质组不在一块住,但经常向他请示工作,对他的印象仍较为深刻,汤工身高1.65m左右,体重约100来斤,算是较瘦的人,这和他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每天工作到深夜,喜欢饮酒,早上一杯奶就打发了,白天和我们年轻人一块出野外,上山填图、识别地层、实测剖面等,跑路爬山还要和我们年轻人比,有一次实测剖面要上一个陡坡,我们年轻的地质员一个个“嗖、嗖”地都爬上了坡,他终于在我们的帮助下气喘嘘嘘地爬上了坡,说了一句实在话“到了我这把年纪,不服老真不行,爬山确实不能和你们比了,我服输”。但是他在工作上却从来不服输,特别是在报告编写期间,为了地层对照、储量计算、数字校核,无论是白天、黑夜,什么时候搞对,什么时候下班。对我们初次搞煤田报告的年轻人要求特别严格,一个数字、一句话、一个名词要求在报告中前后必须统一,图文一致,有时他发现一个数字不对,要求我们重新计算,从头到尾重校核,不能出一点差错,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活就是干活,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个项目是他在212地质队干的最后一个项目,第二年王庄煤矿详查报告提交以后他就离开了我们地质队,调回了上海老家,临走前我们还喝了一次送别酒,没想到那次送别酒竟成了永别酒。他成了我记忆中十分敬重的地质工作老前辈。
李天智老前辈是我到212地质队搞第一个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老师傅。由于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毕业生,当年地质项目技术人员奇缺,他除了指导我们王庄煤矿详查项目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外,还有其它的工程项目。他和我们在一块呆了两个多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立了深厚的情意。他指导我们如何确定水文点和确定长期观测点,和我们一起下矿坑调查坑下的工程地质情况,分析开采3号煤层矿坑和开采15号煤层矿坑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区别。让我们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增长了不少知识,进一步融入到地质行业这块天地中去。最让我 难以忘怀的是李工不但对我们年轻人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也十分关心我们,我是只身一人来到长治212地质队的,结婚时的前前后后都多亏了他帮我操办,没有房子找房子,没有结婚用车帮我找车,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终身难忘。现在他虽然退休了,但仍然牵挂着我们队上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经常询问我们的工作情况,提了不少宝贵意见。三、一条建议
对于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方法,一直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应该不断引进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另外当年对于王庄煤矿老窑积水情况的调查,因资料欠缺,特别是南部无法做进一步调查,所以开采时应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隐伏古采空区,对于采空区积水涌入现象应特别重视,避免突水事故的发生。因此不论老矿区补勘,还是新矿区勘查都要特别重视煤层突水条件的调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