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喜欢喝茶散文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常看见父亲用一个大大的搪瓷缸沏茶。上面写的什么早已忘记,只清晰的记得搪瓷缸上有两个人,并排站着,手里一人拿着一个小红皮本,另一只手握紧拳头,放在胸口处,肘部向前端起,脸色神态很雄壮,坚定的目光望着前方。那个搪瓷缸里的茶垢颜色很深,我常常用小手去擦,擦完便顺手往身上一抹,衣服上便有一道浅浅的褐色茶印。搪瓷已多处掉裂,看着感到有一种斑驳沧桑的凄迷。父亲那时候工资才30多元,我不知道那时茶叶多少钱。当母亲看到父亲拎着一包茶叶进家时,脸色会拉得很难看。母亲总会不停地唠叨着父亲这钱花的不正。她惦念着三个孩子的吃喝。嘴里不停地说,那一斤茶叶可以打多少油,换多少米!
可是,父亲沉默不语。每天一下班,就拿着他的大搪瓷缸泡上一杯。
我知道,父亲其实舍不得买好茶,他只买那最便宜的。并且一包茶能喝上很长时间,一杯茶沏了又沏,泡了又泡,直到没了一点颜色,还舍不得倒掉。
父亲是从什么时候喝茶的,我不知道,也没有问过他。
父亲所有的理想在他上初一那年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摧毁了。
十三岁那一年他的父亲父母双双因病去世。两个姑姑和一个叔叔最大的六岁最小的两岁。这四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将如何生存呢?爷爷的大哥说,我是大哥,我养一个。六岁的大姑被大爷爷领走了。两岁的小姑在三爷爷家没多久就病死了。四岁的叔叔被送到几百里外的一户人家,失了联系。父亲跟着八十多岁的奶奶生活,就是我的太奶奶。
那时的父亲,只是一个懵懂少年,但是,他看到弟妹们被四处分散,他的心是痛的。父亲忍泪吞声,但心里常告诫自己,等有能力了,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父亲十六岁那年,已经挣钱。每到发下工钱,他就留下一部分给太奶奶,剩下的,每隔几个月就坐火车去北京看大爷爷家生活的大姑。他怕大姑寄人篱下的生活心生自卑,总是偷偷地往大姑手里塞上一两块钱。大姑每每提起,眼里总是噙着泪。
那年上山下乡,城里有儿女的都要出一个人。大姑自告奋勇,去黑龙江省一个农垦荒原。大姑说,大伯一家人养她不容易,得报答。父亲知道后,并没有劝阻,大清早坐火车去北京。他说,我一定要送送大妹。在人头攒动的车站,苦苦寻找着大姑的身影。终于车快开的时候,大姑发现了父亲。父亲说,那时候,一车人都有亲人相送,只有你大姑,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坐在车厢里。父亲嘴拙,只告诉大姑一句话,写信啊!大姑的眼泪刷刷地流着,不住地点着头。他知道这一去,一条更艰辛困苦的路在他大妹的脚下开始了,他满心里都是担心牵挂和不忍。他们两眼相视,无语。兄妹情谊在那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后来,大姑在黑龙江结了婚。这个孤苦的人终于有了依靠,了却了父亲的心愿。从那年开始,每年,大姑都要给父亲寄来新茶,有时是茉莉花茶,有时是龙井,有时也寄张一元的票子。姑姑说,哥,你没有别的爱好,喝酒伤身体,还是喝茶吧。
现在想想,父亲和姑姑虽成了孤儿,但他们却又是幸福的人。因为彼此怜惜,彼此惦念,让苍凉的岁月也温暖起来。
从那时起,父亲的茶香里带着浓浓的亲情。
我还记得父亲的同事们也都喝茶。父亲在工厂里是电焊工。据说喝茶对身体有好处,父亲的许多同事,吃完饭就端着大搪瓷缸有的蹲在树荫下,有的在餐厅里的长桌旁,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
而茶叶到底能不能减轻电焊对身体的伤害,我没有考证过。只记得那时的工人都很瘦弱。生活的艰辛与苦闷使他们还不到四十岁的脸上,早早地爬上了憔悴和沧桑。可想,茶并不能解除和减轻生活扔给他们负担的一切重担。
那时候,父亲常带我去他的工厂。我曾偷偷喝过同事叔叔们的茶,一点也不好喝,生涩的苦,喝一口赶忙吐到地上。现在想来,那点微薄的工资,要养家糊口,生活都很艰辛,哪还有多余的钱去买好茶呢?
每当姑姑寄来新茶,父亲就会带上一小包,拿到厂里,给同事们尝。每到这时,一个个大茶缸在父亲面前伸着,父亲就一小撮一小撮的挨个往茶缸里放茶叶,父亲的同事们脸上露着微笑,嘴里品着茶香,评论着茶的好坏,父亲的脸上也绽开着温暖的菊花。
母亲知道后总会对父亲一顿数落。父亲从不理会,有好茶了,照例拿上一包给同事们去品尝。
现在,父亲退休了。大搪瓷缸早已不知去向,茶壶换了一个又一个。知道父亲喜茶,我和姐姐也常给父亲送茶。但是父亲并不急着喝新茶,新茶具也收起来。每当村里的乡亲去串门,或来了亲戚,父亲就会把别人送的那些茶和茶具拿出来,向人们介绍着。这是北京的妹妹送的,那是闺女送来的,这茶是哪儿哪儿产的,要多少度水冲才出味,尝尝吧。有的乡亲和亲戚并不懂茶,只见茶具漂亮,便会夸奖几句。每当这时,父亲的心里便漾着暖暖的喜悦和幸福。
父亲知道我工作忙,常常用咖啡提神,就常嘱咐我,多喝些茶吧,比咖啡健康。我偶尔也会泡上一杯绿茶。慢慢地喝茶便成了习惯。由刚开始懵懂地喝茶,到后来渐渐了解了自已心仪一款茶。再到现在一有空闲竟也会喝上三两盏。每次回家看父亲,聊茶便是我和父亲的又一个聊天话题。
每天,父亲一如既往地品着他的茶,或休闲,或安适。
茶在父亲的生命里曾留下过亲切的印记,给父亲在艰苦的岁月里传递着深切的温暖,陪伴父亲度过了艰苦难捱的日子。年过古稀的父亲,那过去的茶香味苦的日子成了他生命里的珍藏。即便尘满面,鬓如霜,也掩不住那一路茶香带来的温暖和芬芳,因了这茶香,父亲看到了亲情苍生,因了茶香,父亲体味了世间美好的温情。
父亲说,喝茶是需要安静品尝的,一个人最好,浓淡滋味只有自己体味。我懂!父亲在喝茶时常常靠在椅子上,微闭双眼,他让茶里淡淡的苦涩在嘴里回味着,不知不觉中,便把这种苦味渗透到心底,然后再慢慢展开变成醇香的碎片。他是在回忆一生中经历过的冷暖滋味吧?
第二篇:喜欢喝茶的妈妈散文
我的妈妈是山里人,她从小在大山里长大,性格也像大山一样粗犷,勤劳朴实,全没一般小女子的忸怩娇羞。妈妈喜欢喝茶,听她说是因为从小跟她的爷爷学的。
妈妈的家住在莒县有名的风景区马亓山脚下,那里山连着山,一座挨着一座,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用妈妈的话说:大山里什么都有。妈妈小时就跟着爷爷整天在大山里看梨园,妈妈的爷爷就从大山里采了野生的茶叶,放在壶里烧水喝,刚开始,喝起来,觉得也没多少滋味,慢慢地喝过后,会觉得自己满口香味,渐渐地妈妈也喜欢上了喝茶。
妈妈嫁给爸爸后,走出了大山,再也喝不到大山里的野生的茶叶了。那时农村的日子都过得非常贫穷,哪里有闲钱买茶喝,妈妈便从大山里挖来一棵野茶树栽在奶奶家的院墙旁,于是妈妈还是和以前一样,从春天开始,每当烧水,妈妈就会去采一把茶叶放到壶里烧水喝,闲暇时,也采摘些晾干了,放在冬季里喝,这样妈妈一年四季还是能喝上茶。夏季时,邻里邻居们有时也采摘些烧水喝,说是败火,直到今天,那株茶还茂盛的长在爷爷家的院旁,只是年代久远,没有人再去采摘管理,早已长成一株灌木丛了,偶尔妈妈和我们一起走过茶树时会指指给我们看。
我小时的记忆里,妈妈喝茶,用的都是吃饭的大碗,妈妈上坡归来,采一把茶叶放壶里,烧开了,咕噜咕噜从壶里倒出来,一瞬间桌上就摆满了好几大碗热气腾腾的的茶水,小小的土屋一时热气氤氲,我和妹妹就会欢快的用嘴巴比赛吹热气,不等热气吹散,妈妈已端起碗咕咚咕咚喝起来了,爸爸也喝,我们就会跟着喝,但直到今天,除了爸爸跟妈妈喜欢上喝茶,一年四季离不开茶外,我们哥妹四个全没学上。
等农村生活条件好点了,每家每户也都买了茶具——茶壶、茶杯,喝茶也有了现成的了。妈妈便再也不去采那野茶喝了。但大多数的人家平日里茶具只是一个摆设,只有在家里盖房、红白喜事或来客人时才会安好桌子,摆上茶具,冲茶喝,妈妈却是一年四季离不开茶,那时农村喝茶都喝茉莉花茶,一壶沏开,满屋都是茶香,喝在嘴里,余香袅绕,妈妈喝茶也不再用以前的大碗,也换成了小小的茶杯。
等我们哥妹四个都成家后,回家时,都会时不时的带点茶给妈喝,偶尔也会问她,你能品出茶的孬好吗?妈妈便笑笑:“能”。仿佛那茶含在嘴里,茶香已溢进肺腑。妈妈喝了一辈子的茶,也没喝过什么名贵的好茶,但看妈妈喝的悠然自得,有滋有味,我们看着便也高兴了。
有次,大哥从外地带套很讲究的茶具回家,茶壶是紫砂壶,茶杯一个个小巧别致,妈妈看了看,不屑一顾,“快拿走,这么小的杯子,几杯才够我一口喝的!”我们都知道,妈妈原本是粗人,她学不来那些附庸风雅。那小小的别致的杯子放妈妈粗糙的大手里,也的确格格不入,仿佛妈妈一使劲,那杯子便会被妈妈捏碎。
妈妈喝了一辈子茶,有时我们闲谈,便也会问妈妈:“人家喝茶悟道,你喝了一辈子茶,悟出什么来了?”妈妈不会沉思,张口便来,“我喝茶喝的是实在,喝了茶,不上火,喝水多了,不缺水,感冒也少,这不比那“道”强。”妈妈喝茶的理论和那些文人雅士的“茶道”,相差太远,妈妈原本乡野村妇,粗人一个,喝的自然是没道理可讲的。
妈妈喜欢喝茶,喝的只是一种习惯,我这么认为。
第三篇:喝茶随想优美散文
说起喝茶,有个很雅的名字,叫品茗。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铁观音……一、二、三、四,可排出一长串名茶名单。至于“品”者,那就更可以弄出一大堆名堂来,水质啦、容器啦、环境啦、心情啦……而且有些奥妙,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茶分红茶绿茶,我喜欢后者。绿茶中,我尤爱那些来自山高树密,云遮雾漫的边地茶。这些地方,年年飘落的树叶,层层叠叠,腐烂发酵,将茶树滋润得枝强叶壮,茶叶自然也特别耐泡有味。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的必需品,有药用、食用、饮用诸多功能。客来时,敬杯茶,能增进情谊;口干时,饮杯茶,能润喉生津;疲劳时,吃杯茶,能舒筋解乏;空暇时,品杯茶,能口鼻生香;心烦时,喝杯茶,能洁心清神;滞食时,来杯茶,能消食去腻。茶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
我国地域广大,喝茶的习性、口味也有所不同。不过,我爱长江流域、江南一带的喝茶方式。南方的茶总嫌闹,粤式茶楼多是与酒楼合二为一的,迷漫着市井气的喧嚣。茶楼里永远人头济济,笑语盈盈,碗碟叮当,桌上摆满了各种点心,茶是这座茶楼酒肆里的小配角。北方的茶味道嫌杂,总是茉莉花的香气喧宾夺主,茶成了“香气”的陪衬。而长江流域,江南一带的茶,则是以茶叶为主,简洁的杯里青绿的茶叶慢慢被水舒展开,一缕缕热气冉冉上升,喝一口,苦中带涩,涩中有甘,生津、通气、解乏、舒心。
平时,人们喜欢用清香来形容茶,其实,“香”是一个浓艳的词语,和茶朴实无华、温柔清秀的本性有些不配,即使掺上一个“清”字,还是削弱了茶的内涵和味道。茶的味道,就是叶和茎的味道,是春天拂面嫩柳的味道,是夏天修剪草坪的味道,是秋天风干稻垛的味道,是冬天炊火草点燃的味道……茶的味道从自然中来,于自然中行走,再从自然中消失,沁人心脾,真真切切。
因为时常喝茶,看着沉沉浮浮的茶叶,慢慢地对茶有了许多感悟,我感到人生如茶,在沧海人世中,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平常人,都要溶入这个纷繁的社会,都要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之中沉沉浮浮,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关注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一片片茶叶,而是杯中之水了。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不被关注纯属正常,只要我们像茶叶一样献出自己的内含和所有,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虚度年华了。
人生若茶,社会就是茶杯,而生活就是那一沏再沏的开水。茶叶因为开水的多次冲沏才释放出生命的内涵,生命,也只有在一次次的磨难和坎坷后,才能得到锤炼,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四篇:喜欢散文
有时,我便这样,喜欢 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看着窗外的云,窗外的树,还有那墙角的小草和花儿,那些云总是那么的悠闲自若;那些树总是那么的生机黯然;那些小草和花儿又总是那么的娇一艳快乐。
喜欢静静地坐在屏前,打开电脑,听着音乐,欣赏着图片,看着空间美文,那是一种宁静,安然;一种静谧;一种意境;一种享受。
享受独自的一点孤独和寂寞;享受喜悦和快乐;享受美好;享受温暖,友情;享受文字中的点点醇香。让思绪在指尖敲打,落墨晕染在心灵的家园。
喜欢就这样把自己的小情绪记录在小雅心园里,让心有份栖息的空间,或怡然自得,或惆怅伤感。
喜欢感动,感动于真诚,感动着每一个头像里的不同风景和故事。
岁月静好,在光于影的交错里,演绎一场时光的相逢。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岁月氲氤 着最美丽的相遇。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之第七课我喜欢喝茶教案
课程名称:初级汉语口语 教学对象: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 授课学时: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使用教材:戴桂芙《初级汉语口语.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内容: 第七课:我喜欢喝茶
第七课:我喜欢喝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和对话意思,领会并使用本课所学生词,并能从中复习旧词。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和复述课文。
2、通过对重点、难点词语的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重点讲解课文和对话,并在讲课文中讲解语法,同时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
4、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句子表达。
5.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组织学生围绕本课主题进行对话,以达到学以致用,真正能够交际应用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
1、能够较流利地并准确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2、基本掌握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够熟练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并且能够造简单的句子。
4、扩展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称谓,中国的美食以及做客方面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重点
(一)语音
1.儿化音的准确发音(豆包儿,一点儿,这儿,那儿)2.语气词“啊”的音变-“哪”(是你们哪)3.“不”的变调
4.句调:疑问句,感叹句的句调。
(二)词汇
1.豆包儿——包子(注意同类词用法的差别)2.小姐——先生 3.一点儿
(三)语法
对喜好的提问表达句式:(1)你喜欢吃什么?(喜欢+V+N?)
(2)喝点儿什么?(喝点儿+N?)对提问的回答句式:(某人)喜欢+V+N.四、教学难点: 1.儿化音的发音; 2.“啊”的音变; 3.“不”的变调;
4.疑问句感叹句句调的把握; 5.对喜好的提问及表达。
五、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语法水平,书面表达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2..注意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再现,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反复练习课本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点,并有意识地复习前面课文和基础阶段学过的常用词语及语法项目。
六、教学课时
本课为五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1课时:简单复习回顾第六课重点内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带领学生阅读本课课文并疏通生字词。
第2课时: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教学重难点。第3课时: 复习重难点,讲解新难点。
第4课时:组织学生围绕本课中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对话练习,并对发音纠正。围绕本课中心拓展相关知识。第5课时:讲解课后练习,对学生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七、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45min)
一、组织教学(1分钟)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二、复习第六课(7分钟)
1、根据拼音写汉字。(让几个学生上黑板写,其余在座位上写)
2、讲评情况并纠错。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导入新课(5分钟)准备一包茶叶。
提问:“大家平时都喜欢喝中国的哪些饮料?”
拿出茶叶,询问大家“这是什么?”
“喝过中国的茶吗?喜欢喝吗?对中国的茶有什么感觉?”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这篇有关茶的课文。
四、讲解新课生词(25分钟)
通过学生认读生词,教师将生词依次写在黑板上,学生念,教师写。写完一个解释一个,并让学生当场造词组,造句子.1、豆包儿(与“包子”比较)
例句:我喜欢吃豆包儿。豆包儿很好吃。
2、小姐
一般是对年轻女子的称呼。有时前边可以加上姓。如“李小姐”“刘小姐” 例句:王小姐,你喜欢吃豆包儿吗?
3、先生
对男子的称呼,前面也可以加上姓。如“王先生早!”“张先生好!” 例句:王先生,我要一杯咖啡,你呢? 4.一点儿
拿出准备的茶叶,将茶叶取出一点倒入杯中,再倒入另外一杯。询问大家哪个量多。通过这样的实例使大家加深印象形象的告诉大家哪个是“一点儿”。另外多示范几次“一点儿”的发音,强化刚才类似的“豆包儿”的发音,强调儿化音的读法。
表示不定的数量,如“多买一点儿”吧,“一”常被省略,如“吃点儿东西”“喝点儿茶”。
五、朗读课文(6分钟)领读课文三次,对重难点部分强调并多朗读两次。最后让大家自己朗读,并纠正发音。
六、布置作业(1分钟)抄写生词3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45min)
一、检查作业,回顾所讲生字词(8分钟)领读生字词,提问学生起来读,纠正错误。
二、重点讲解(35分钟)1.“啊”的音变(20分钟)“是你们哪!”
“啊”字在句尾时作助词,由于受到前者音节尾音音素的影响,读音发生如下变化。
(1)“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n时,读作na(哪)。如:“善良的人啊!”(2)“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u ao时,读作Wa(哇)。如:“野兔啊”(3)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 a o uo e i 读作Ya(呀)。如:“多么有趣的花啊!”(4)“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ng时读uga。如:“快长啊” 本课重点掌握第一种情况。2.儿化音的发音(8分钟)豆包儿
喝点儿
一点儿 不停的念“日”,然后慢慢的把舌头向舌根移动。耐心示范。3.疑问句,感叹句句调的读法(7分钟)“你喜欢吃什么?“
“喝点儿什么?茶还是咖啡?” “怎么忘了女士优先?” “你也在这儿!” “欢迎!”“请坐!” “您又错了!”
多领读几遍,让同学起来读,纠正发音。使学生领会其中区别。
二、布置作业(2分钟)课下练习所讲的重点发音,句式。朗诵课文。
第三课时(45min)
一、复习生词(10分钟)
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听写生词:.豆包儿
小姐
先生
一点儿
2.领读生词一遍,学生单个读一遍。3.对难发易错的音再作强调。
二、复习上节课的重难点(10分钟)“啊”的音变:是你们啊(哪)!儿化音的发音
疑问句,感叹句句调的读法
三、难点讲解(25分钟)1.“不”的变调 “我听不懂”“对不起”
(1)不”单念或位于词末不发生变调。读原调 如:偏不 就不
(2)在非去声前的“不” 念去声 如:不说 不忙 不想 不多 不行(3)在去声前念阳平
如:听不懂
不会 不够
不变(4)夹在词语中念轻声 如:来不来
走不走
注意:拼写时标注原来的调。本课重点掌握第二种情况。
2.板书总结提问对方喜好的表达方式(1)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2)我喜欢+V+N.(3)以前,在……(的时候)我喜欢喝……,来中国以后,习惯了……,现在我非常喜欢……(4)欢迎,请坐。
四、布置作业(1分钟)
课下练习“不”的变调情况并用所学句型写段小对话。
第四课时(45min)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5分钟)
二、课堂对话练习(40分钟)
1.4人一组,分角色分别扮演课文中的杰夫,安妮,王平,彼得,进行对话练习。2.替换词语,拓展练习。将“吃”“喝”替换为其他爱好。例如:你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谁的歌?等等。
自习听,纠正学生的发音及句型的表达。
三、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P44~46,第一~九题
第五课时(45min)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4分钟)
二、讲解练习(40分钟)“不”的变调练习
听与读(让学生起来读,纠正发音)
用正确的语调读句子(让学生起来读,耐心纠正句调,强化)替换练习
口头表达身边的人的喜好(纠正发音及句式结构的表达)
三、布置预习作业(1分钟)1.背诵课文
2.预习第八课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