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艺术生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
私立青岛天龙中学 高三数学 戴建海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提高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代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校艺术生为主,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研究艺术生课堂的有效性是我校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更要为艺术生的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掌好舵,把好航!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创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以及加强学法指导。
关键词; 艺术生课堂、有效性
我校是一所以艺术为特色的学生,目前学校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学生知识的有限性、资源的贫乏和低效使用都限制了教学收获的有效性,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与生活实践失去联系,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探究艺术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我校研究的焦点问题。作为一名高中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与生活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数学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价值。
2.课堂没有层次感,单调乏味,掉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3.课堂提问难度把握不准,有些问题过于浅显,有些问题过于深奥,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4.课堂缺乏互动性,教师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答题时间,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5.课堂缺乏表扬或激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真善美,要及时的表扬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
6.课下作业抄袭严重,要及时制止这种不良现象,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信用!所以推动有课堂效教学的过程,就必须重视上述种种问题,切实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什么是有效课堂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 从懂的少到懂的多, 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创新性和合作精神,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探寻我校艺术生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我校数学成绩,打造我校高效课堂,肩负起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任。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重要学科,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实现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想从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探讨: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本模式的探究基于我校实际——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不妥之处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学目标必须科学而且要符合客观实际
进行数学教学之初,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要为什么学数学”, 学习数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曾不止一次的有学生问我,我们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处,我想这个问题就很好的暴露了部分老师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数学没有必要那么较深的研究,是要会加减乘除运算就可以了。这个现象无疑为我们教学产生质疑,教师不是简单的会解题就行,而且要会联系实际,通过生活实例去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维。我想应该不是让每个学生将来都从事数学研究工作,而是以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一切科学问题。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能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无处不在,如含参不等式的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等知识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有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整体设元换元、三角化简和求值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退到最原始情况„„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教“书”,更要教“学”。再者我们要关注“学完本节数学课学生将获得什么
发展”,这就是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准确且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达成。与原有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关注知识结果目标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目标更加人文化,更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师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对学习者的了解以及对数学课程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2、全面了解学生,确立层次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目前有许多教师上课不注重学情没有很好地了解学情,也不管学生基础与差别,导致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丧失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基础较好的同学感觉数学太简单,没有“挑战性”,懒得去思维,当今的数学教学活动,过多地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超负荷的训练给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留下太多的阴影,从而造成许多“失败者”的心态。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数学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学生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3、简洁、准确、有效是确立有效课堂保障
数学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简洁、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求已经成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隐藏在“课时严重不够”、“学生负担加重”等表象后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任务与教学大纲目标时的严重偏差。例如关于反函数的概念教学和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等,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已经非常明显地淡化了反函数的要求,只要求“以具体的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许多教师没有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变化要求,仍然在研究反函数的一般定义、具体函数的反函数的求解方法与技巧,明显偏离了《标准》的内容目标要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点:一是抱着原来的体系不愿意改变,教学时感觉“不过瘾”,二是不放心,怕考试。因此,教师在确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目标时,需要认真研读《标准》和考试大纲,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才能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
4、教学过程应注重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目前,在几乎所有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说明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的活动,是表面的、空洞的“繁荣景象”,无真正活动意义。既然是一种活动,我们首先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什么时候活动?活动什么?而我认为应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点设计活动,应从生活实例形成数学抽象时需要学生活动。在所有的活动中,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的活动才是最重要的,任何外在形式的活动只有伴随着内在的思维活动才有实际意义。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该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保持兴趣,变式训练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在思考什么?思维上有无障碍?如何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数学作业——从“熟能生巧”走向“科学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不需要训练,相反,我们认为适当的数学训练是形成并巩固数学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我们反对超量、过度的训练,过去的“精讲多练”已经不符合现代数学教学的目标。全面正确认识训练的功能是保证有效训练的基础。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可以促使学生的计算、解题、画图、测量等基本技能转化为熟练的技能技巧。然而,仅仅把训练的目标定位在这样的层面,就会陷入“题海战术”。有效的数学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的针对性——要针对本节课数学的核心问题,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2)适度的联系性——与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相关数学的联系,突出用数学的意识与方法。(3)重视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是指通过不同形式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练习,变式练习能帮助学生从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不同的情境变化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概括、更精确、更深刻。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过程的自主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及时反馈信息,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概括、更精确、更深刻。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一生受用无穷”,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也从研究如何“教”深入到学生如何“学”。作为教师更应该清楚,教师只能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会学数学,学会数学。
2012-6-18
第二篇:《关于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中数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内近年几考生向艺术高考发展的比例逐渐增大,各个学校开办艺术班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事实,但是相应的艺术生文化学习方面,还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和管理手段,在艺术考生比例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在艺术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增加艺术考生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各个开办艺术班的学校考虑的问题,但是在数学学科上,没有针对于艺术类学生的高中数学教育体系。目前,各个艺术高中都采取让艺术类学生和文化类学生用同一数学教材教学,内容基本一样。但对于艺术类学生这一特殊化学生群体,在学学习方面有着自身不足和缺陷。
从生源角度来说,部分学生固然是喜欢艺术才学习艺术的,但还有部分学生是受自身文化课基础薄弱不得已而为之,这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可谓“先天不足”。入校后,每周都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花费了艺术生大量的时间精力,而挤占的则是文化课学习时间,致使其文化课成绩相应地受到影响。数学对艺术生来讲又是最困难的科目。大部分艺术生的数学都处于放弃或半放弃状态,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课堂教学方面也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的课堂表现。由于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带有排斥的心理。因此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意识,听课的比例相当少,课堂秩序非常混乱。维持课堂纪律是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经常占据一定的课堂时间。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的不配合,使得课堂效率非常低下,课程进度非常缓慢。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的课堂表现。由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学生不听课、听不懂、提问时反应不良、课堂上学生情绪低落、课堂秩序差等不良现象,导致教师的消极心理。例如,有“责怪”心理、“无所谓”心理、“急躁”心理等。而这些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师生感情上的对立,甚至矛盾的激化。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还有在教学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主要表现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提高眼前的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而采用的教学手段及检测都在鼓励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如何改变艺术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艺术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所以,有必要研究出一个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良好途径,让艺术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学有所得。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整个60、70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虽然,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的研究中,对教师特征的研究更加注意到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不只是从教师人格特征来看问题.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1、艺术生的文化成绩比纯文化生要低很多,艺术生无形中对自己的要求降低,数学学习上未达到本身应有的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艺术生中有很多比较特别的学生,但是可能受环境影响,或者教师一味用固有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生在数学上的发展,其实,有些艺术生的数学还是学得很好的,只要能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有价值,我们在这个课题中试图寻找艺术生在数学上落后普通文化学生的原因,并尝试用我们能够实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艺术生弥补数学学习上的不足,帮助艺术生学好高中数学,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产生帮助,让数学教育能面向全体学生,让艺术生也能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
课题研究的范围:本校及本地区艺术生。
课题研究的基本界定:
1.艺术生:是按照所学习的专业特点划分的部分学生人群。一般分为美术和音乐两大类。高校招收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时候通在文化课考察的基础上还要附加艺术
专业的加试才可以录取。在本课题中主要针对美术生。
2.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征,是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式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本课题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艺术生高中数学学习情况的研究,让教师找到艺术生数学学习上落后的原因。
2.针对这些原因,探索研究出能够帮助艺术生学好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3.针对不同情况的艺术生数学学习情况,有相应的措施和应对策略,使得每个艺术生都能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获得自己应有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1、艺术生高中数学学习相对落后的成因,收集并分类信息,制定汇总报告。
2、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艺术生现有情况及特点为前提,研究出较适合的有效教学策略,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有效改进艺术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3、针对艺术生特点探索出符合艺术生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优化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艺术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从高
一、高
二、高三三个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入手。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不断积累并学习相关文献,提升理论水平。
2.调查法:通过书面的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分析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并能够根据学情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随时积累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多种情况反应,积累相应的原始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纵向观察与分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微调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使每个阶段的研究进展真正取得相应的实际效果。
4.案例分析法。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一个个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5.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纵向的宏观对比的研究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效,来证明实施新课改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数学自学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收益的真实反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巩固。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课题论证、可行性分析,开展研究。
收集资料(包括课堂录像、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课题组人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制定书面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人员的分工,开展研究。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2年1月):开展阶段性课堂教学实验和研究。
问题分析(分别开学生、教师的座谈会),策略应对(课堂分析、心得反思、总结)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加强与指导专家的联系,发挥专家小组的指导作用。
1.本阶段对课题的研究采取边实施边总结,边总结边提高,追求课题研究的效率,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2.课堂教学实施的方向
(1)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2)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总结和形成研究报告。
1..举行汇报课展示活动,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汇编教学论文、课例、案例;
2..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证;
3..落实推广措施,巩固实验成果。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乔俊锋,中学一级教师,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的界定,模式框架构建和全面调控。
李常彬,中学一级教师,课题参与者,负责课题的分工,实验的指导及实验的具体措施。
汪洋,中学二级教师,课题参与者,负责课题资料的整理和理论的总结,课题具体方案的实施。
焦东惠,中学二级教师,课题参与者,负责课题具体方案的实施,做好研究记录,修订实施方案。
张建芬,中学二级教师,课题参与者,实验教师。
冯睿,中学二级教师,课题参与者,负责课题研究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汇总,课题具体方案的实施。
杜振英,中学二级教师,课题参与,实验教师。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关于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2)阶段性论文;
(3)课堂教学案例(优秀教案、课件);
(4)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主持人及其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研究水平,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对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特别地,对“学案教学法”、“自主阅读教学法”、“洋思模式”、黎世法老师的“异步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根据本校实际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2.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学校创建的突破口。我校拥有电脑室,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均安装宽带网。学校还订阅各类教育、教学杂志和报刊100余种,并拥有大量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文献,教育信息畅通。学校保障课题组成员研究时间,优先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并积极筹措经费,每年投入专项经费5000余元,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朱恒杰.《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章建跃、曹才翰.《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王尚志、张思明.《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2008.【7】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9】谢明初、苏式冬、徐勇.《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钱佩玲.《高中数学(必修)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三篇: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玛丽亚
内容摘要: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多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以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为切入点,通过名作欣赏、趣味性联想、巧妙地题款和创新绘画题材等方法,将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与少儿美术教学规律相结合,逐步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努力使孩子们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
关键词:水墨画 小学美术教育 情趣
水墨画教学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发散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想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健全儿童的个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审美、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水墨画教学当中,一些教师过分地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则采用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学生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没有生机和童趣,严重阻碍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在近几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水墨画的艺术特点及少儿美术教学规律,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努力使孩子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下面笔者谈谈儿童水墨画的教学体会。
一、观察笔墨,感受情韵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他们对色彩斑斓的物体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中国水墨画基本上是以黑白为主,有时他们体会不到水墨之美,在绘画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用起了五颜六色,比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红的花、绿的草。因此,让学生在水墨画中体会到水韵墨趣是初级美术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在欣赏齐白石《七子》画时,学生一开始会被画家写实的鸡所吸引,笔者就以此引导学生:画家除了画鸡之外还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很多学生茫然不知。看得出他们除了对画中的‚鸡‛有所了解外,对其背后深意没有了解。接下来笔者提醒大家注意题款‚七子‛,学生似有所领悟,画面中是一只母鸡和七个小鸡,细心的学生还体会到站在母鸡身上的那只小鸡肯定是最小的,因为最小,妈妈最疼爱它。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画家是通过画母鸡和小鸡来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之情,还懂得可以从题款来表达画中之意。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墨的浓淡变化,哪些地方用了浓墨,哪些地方用了淡墨。学生睁大圆溜溜的眼睛仔细观察,‚母鸡的背上是浓墨,腹部用淡墨。‛‚尾巴用浓墨。‛‚我还发现小鸡的翅膀有浓淡墨的变化。‛瞧,这些孩子多会观察呀。笔者趁热打铁,让他们讨论为什么要画得有浓有淡呢?‚这样画出的小鸡是立体的。‛‚画面更生动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最后,笔者总结说:‚对呀,你们看画家没有用颜色也能把鸡画得栩栩如生,通过墨的浓淡变化产生了奇妙效果,这就是水墨画的魅力,所以,你们画的时候也要试试这种墨的浓淡变化。‛在启发式的欣赏过程中,学生觉得水墨画也挺好玩,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经过多次的水墨画欣赏熏陶后,学生逐步感受到了水墨画是用水和墨来表现多彩世界的。在随后的作业中,他们的绘画作品也体现出水墨的浓淡变化,《葡萄图》中用墨的浓淡区分葡萄的远近层次,在《金鱼吹泡泡》中用墨的浓淡区分鱼的年龄,《斗牛图》中墨的浓淡使画面立体生动,颇有韵味。
二、激发趣味联想
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互动空间,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趣味性联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当他们掌握了最为基本的技法,和水、墨、笔、纸的习性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大胆地绘画,这时学生就成了天生的绘画‚大师‛。为此,笔者经常在讲解完水墨画大致的布局理念、主题和对象后,就让他们自由发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有时甚至超出笔者的想象。
如上《螃蟹》一课,课前笔者让学生跟着父母去菜场观察螃蟹的外形和爬行特点。在课堂上,先请学生回忆各自所看到的螃蟹长得怎么样,爬行有什么特点,并让他们模仿螃蟹的爬行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接着,由笔者示范螃蟹的基本画法。在笔墨技法上,笔者从一只螃蟹的墨的浓淡变化,到整幅画的墨的浓淡变化开始讲解,随后介绍枯湿用笔、中锋侧锋用笔的变化。等学生基本掌握螃蟹的画法后,笔者引导他们画出各自所观察到的螃蟹,特别注意螃蟹的各种姿态,随后在他们作业时,根据他们所画的形象加以引导和启发。如《快乐的小蟹》,学生刚开始画的螃蟹姿态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画面布局得比较满,笔者提示他们能否把画面表现得更有趣呢?学生看着画,挠着头,感觉得出他们不知如何下手。接着笔者就问:‚这些螃蟹在那干什么?‛‚在哪儿爬呢?‛‚它们是在毫无目的地爬还是在散步、赛跑呢?‛‚那它们心情怎样?‛学生们说:‚它们好像在参加模特表演。‛‚心情很高兴,快乐。‛‚说得多好呀,原来是快乐的小蟹在模特表演。‛经过笔者的启发,学生马上拿起画笔加上红、黄颜色作为背景,整个画面一下闪亮起来,有了生机,那些稚嫩的小蟹一摇一摆看起来好像真的在表演(见图1)。教师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支点,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富有创意。在他们的笔下,有的螃蟹憨态可掬,有的则张牙舞爪,有的慵懒中不乏警觉……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如《烧烤》,一开始,画的鱼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很呆板,通过引导,学生跟生活相联系加上烧烤架,使原本毫无生机的画面变得富有童趣。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给一个支点,发挥学生扩散性联想,学生就不会有一种拿起笔无从下手的感觉,他们在趣味的联想中,越学越有兴趣,越画越好。孩子同水墨的亲密无间出乎笔者的想象,(转第153页)(接第135页)他们的眼光和笔法虽不那么有规矩,但情致趣味却是难能可贵的。
三、巧借题款,表达水墨意境
题款是中国传统书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书法、绘画结合的重要形式。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臵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就是说,巧妙的落款位臵可以完善画作构图,精彩的题款内容可以彰显画作的意境,延伸画家的思想。在一堂以画鸭子为内容的课上,笔者先布臵学生画鸭子。不一会儿,有位学生兴冲冲跑来说:‚老师,我的鸭子画好了。‛‚你画得真棒。‛笔者表扬说,‚可是一只鸭子站在这儿会不会太孤单了?‛经笔者的提醒,学生拿起笔又画起来了。两只神态一样的鸭子居于画面中央,没有背景,显得单调。于是,在笔者的引导下,他在画上添加了石头和竹叶来丰富画面,但修改完后还是不满意,画面布局也比较满,很难再添加新的背景来完善画面,这时笔者想也许可以通过题款来补充,就让大家一起给画取个有趣的名字。大家议论纷纷,突然有个学生说:‚鸭子像阅兵的解放军叔叔在敬礼。‛仔细一看,还真有点意思,大家都非常赞同,觉得很形象,于是作品以《敬礼》作为题目,该题款一扫呆板,画面立刻鲜活起来,富有情趣(见图2)。这个例子说明妙趣横生的题款会使作品鲜活,能非常好地引导学生来体会和表达水墨情趣。
四、创新题材,开拓学生视野
在题材选择上,笔者常常寻找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感兴趣的切入点,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儿童审美心理。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去描摹梅、兰、竹、菊等。诚然,作为欣赏课,‚梅、兰、竹、菊‛的教学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四种植物都被人格化了,人们赋予它们高贵的品质,所以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如果要作为小朋友们绘画的题材,由于缺少生活,缺少体验,很难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回应,画出来的只是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东西,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因此,笔者在选择内容上做了些大胆的尝试,如用水墨的方法画城市、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等,取得比较好的绘画效果。在孩子们的《魅力城市》作品里,水墨变化丰富,美丽的琴桥跨波横卧两岸,鳞次栉比的大楼竞比天高,孩子们的水墨画把三江美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机。在戏剧人物画中,他们的色彩运用合理,线条流动,旖旎多姿。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笔者感到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亲近水墨画,喜爱水墨画。在充满情趣的水墨画世界里,他们奇异的想象、天真的情趣和无拘无束的天性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
第四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张林芳
一、问题来源:
有效教学不仅是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新课改的推进离不开教学的主渠道——课堂,而当前课堂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部分班级进行了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校对教与学这对矛盾进行了认真统计及分析,并聚焦课堂追求到问题的焦点——“课堂方式决定效率”这个真问题,为更好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了通过有效教学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既能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上学期学校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后,收到了来自各学科教研组的许多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有高中数学组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高中语文组提出了①强化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②“创新写作教学”的课题开展、研究。高中生物提出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科学合理的学习情况”;如何科学地评价教学试验的效果的课题开展研究并确立了实验班和对比班。高中英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地理组提出以《练习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初中数学组提出“把课堂教学中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一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等。子课题立项申请书,经学校批准后确立为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的
本课题主要进行“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
其主要目的有:一是研究有效性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性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三是建构有效性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科学地讲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业绩。
四、研究原则
(一)、关注学生
主要表现在:①有效教学必需坚持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的关系,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②转变教学方式强化自主学习,研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③教师应成为课堂得合作者、参与者,是评价中的首席。
(二)、关注过程
主要包括: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中的过程;②关注独立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③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过程;④关注教师的反思过程等。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在就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特点,学生也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研究过程
在实践中研究,我们一直围绕将理论学习转变为教学实践。将领导牵动研究转变为教师主动研究,将普遍关注教学学科研究转变为重点学科的研究,本着“以点带面”的思路,将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普遍调动起来的基本思路,从以下三个层次展开研究:
(一)、全面调动教师积极性,采取“三线一点”的主攻方法,推行课题研究。“三线”即教育科研处、教研组、备课组,“一点”:课题实验教师。采取的形式有:周研会、月例会、月反馈和学期反思。
1、周研会:
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课题研讨会议,即“周研会”。通过这个周研会使形成了学科学习共同体及时发现本周课题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将实验圣徒到良性循环轨道,例高中数学组林东东老师的发言: “提问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课前准备好的提问,而课堂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无效的提问。问题设计得好,学生投入积极思考的面就广就很有效。”
2、月例会:
由教研处每月召开一次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会,通过月例会了解各个子课题实施、研究的进展、学校总课题对子课题研究的调查结果进行反馈和回顾、总结课题实施的过程,及时进行有效教学理念的培训。目前,我们已召开了2次工作会。①有效课堂理念的理论学习;②课堂教师行为分析,每位研究实施教师做了详实的课题记录。
3、月反馈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每个月对实验的学科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有效教学反馈。如:实验班级的学情调查、家长的反馈等。
4、期末反思:
学期末出刊一期课题研究教师的实验反思和优秀教案集,便于教师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现已收集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案例30多篇。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
2、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有的英语课只重形式,不讲教学的实效。有的不顾当地的实际,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某一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目前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课标,转移目标,课堂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长期困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因此,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英语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英语教学之路,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
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围绕“有效和高效”认真开展一堂好课的说(说课)、讲(上课)、评(评课)、思(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
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拟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一课书至一节课的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指导下,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
1、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新课引入的有效性研究;
3、初中学生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5、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6、教材及各种资源的使用与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7、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研究;
8、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对话的有效性研究;
9、新课程下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10、新课程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除上述所列专题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自拟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
4、调查研究法:实验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调研、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 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5、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为教师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方法,积极撰写论文、报告,形成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
六、主要措施
1、县成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组长覃鸿海,副组长韦家利、班小民,成员分别是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实验学校(学校以教研组与教师个人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学校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4、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结合起来。把课题中的子课题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08年8月—10月)
⒈成立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依。
⒉讨论制定《象州县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象州县学校校本教研管理方案》、《象州县校本教研基地发展规划》。
⒊总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研究总课题实施方案。
⒋召开课题启动会,开展学习培训,提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认识。
⒌以学校为单位或教师个人申报子课题,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系统地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⒍开展调查研究,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分解研究内容,申报子课题,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等。
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9月)实验第一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3月)
⒈教学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听课、评课、座谈等活动。
⒉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总结,以便纠正实验的偏差,在实验过程中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如不能增加课时量等。采用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收集实验对象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测试成绩等方面的材料,收集学生在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及在县、校组织的各学科教学竞赛、展示等活动情况等可量化的数据。
⒊学校、教师对前一阶段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查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使校本教研规范化、教学研究日常化。
实验第二阶段(2009年4月—9月)⒋举行实验观摩活动。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构建教学模式,撰写论文、实验总结。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印证实验效果。
⒌举办全县课题实验经验交流研讨会。总结阶段(2009年10月—12月)
八、课题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遵循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在我县的学术期刊《象州教育》开辟课题实验报道专栏。预期成果为:实验方案、教学论文、实验报告、教学实录等。
各实验学校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根据本校实情申请结题鉴定;县教研室组织专家组的课题进行结题鉴定,编辑《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评价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专集
九、课题研究的管理
1.本课题将在全县范围内展开研究与实验,经学校自愿申报后纳入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2.本课题研究纳入县教研室科研计划管理,由专(兼)职英语教研员负责全程指导。为确保本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实验学校可成立分管教学领导+英语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3.各实验学校除积极有效地依据方案有序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外,原则上至少每学期应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活动有记载、有报道); 县课题组每学年组织一次“有效课堂教学”交流或研讨活动。
4.县总课题组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为各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与展示提供优质服务,及时上传课题实验工作情况以及各实验学校的经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表彰课题实验学校先进单位和实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