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高校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与修养
论高校播音员的基本素质与修养
——姜志达
【摘 要】素质对播音主持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名好的高校播音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播音品质、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校 播音 基本素质
高校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门艺术,素质对高校播音主持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部思想内容深刻文采飞扬并经过反复推敲的作品,会因为没有选择到合适的播音员使播出效果逊色。相反,一部相对平庸的作品往往会因为播音员对稿件内容恰当到位的处理和表达而增色。在全球化、数字化的环境下,更高层次的广播电视新形态已经出现,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高校播音员将是促使高校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大任务。一名好的高校播音主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素质。
一、高尚的道德修养与扎实的播音品质
1、高尚的道德修养。有一部分高校播音员表现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架势,对同学的问题不耐烦,甚至斥责嫌弃,常有不礼貌不友好的言辞冒出来;有的格调低下,信口开河;还有的对同学则是亲昵的逢迎、扭捏作态,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职业素养。究其原因,是他们混淆了或分不清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错误把学校和同学赋予的话语权、媒体形象的影响、集体的智慧与努力统统归功于了个人,或借助岗位的特殊,使用这一公共资源,滥用职业形象。德者,才之帅也。它是我们做一名合格的播音员的基础,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心系受众、爱岗敬业,做人要正,做事要正。代表的应始终是社会中积极的、进步的主流趋势。
2、扎实的播音品质。有些高校播音员语病叠出,不合逻辑、语法的问题非常突出;语音不规范,吐字不清晰,用声不自然的也不鲜见;表意不准确,甚至南辕北辙的也不乏其人。因此,播音员要下苦功练好基本功。一是要有吐字用声的基本功。首先就是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普通话标准。其次,必须结合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持之以恒。二是语言技巧的基本功。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基本技巧,天天练习,反复琢磨。三是快速准备稿件的基本功。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掌握文章主题、播出的目的、内容的重点、播出的基调,如果时间允许还要做更细致的案头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准确表达出稿件的内涵。要想当好高校播音员,拥有更多的听众,必须要讲好普通话,正确掌握语音的声、韵、调,做到发音准确清楚。人们终究还是喜欢听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的播音员首先要有较好的声音天赋。播音是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要想达到一定的播音水平,仅靠天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播音理论和技巧,也就是要求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播音理论和技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原理,运气吐字的方法,情、声、气综合处理的技巧,话筒前的感觉等等。如果能按这个要求去训练自己,我们高校播音员才能准确、优美、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自己的播音进入一种声情并茂、训练有素的境界,才能悦人耳,动人情,才能使整个节目“锦上添花”。
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播音员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美国CBS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曾说:我知道自己应该走多远,不能走多远。克朗凯特所谓的“走多远”,正是他对自己在话筒前的言行的约束尺度,也是他对播音员这个媒介角色的理解。相反,我们有的高校播音员,滥用话语权,大量报道负面消息,所谓揭露社会阴暗面,结果造成高校的同学们对社会的认识偏差,扩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和谐,暴露出部分高校播音员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作为高校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就要时刻想到,我是媒体的体现者,是党、政府和同学们的喉舌,在节目的策划、构思、编排及话筒前的一言一行都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
2、人文关怀精神。一些高校播音员说话没有明确的对象感,或者说出很多破坏收听状态感觉的话语来,破坏了与听众的关系,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表现。作为主播,要贴近生活,要贴近听众,要有受众意识,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标听众是谁,他是在什么状态下听你讲话。以此来确定你需要对播音状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三、丰富的知识与较高的文学艺术素养
1、丰富的知识。由于播音主持的节目风格多样,资讯题材丰富多彩,因此要求高校主播的知识要丰富,才能更好地完成播音主持的任务。现实中,我们一些播音员往往知识贫乏,捉襟见肘,笑话百出,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和播音质量。这方面我们应当老老实实向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学习。著名播音艺术家关山提倡播音员都做“杂家”,他认为,播音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多方面的学问。对新闻学、文章学、文艺学、语言学、文字学、逻辑学、传播学、声学、美学,以致历史、地理、天文等各类知识都需要涉猎,而且由于播音稿件体裁多样,内容广泛,情感丰富,播音员应该是“万事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2、较高的文学艺术素养。艺术修养可以赋予你的思想以力量,使你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正确诠释理论思想;艺术修养还可以陶冶性情,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乃至思想、性格。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一定是性情温和、心胸开阔、心态平和,因而更可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婉转悦耳的、富有节奏的声音。在我们高校播音员中,有一定文学艺术素养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与学校对我们的要求相距很远。要补上这一课,就要广泛地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语言、文化知识及真善美等各方面的营养,还要自觉培养音乐、美术、书画等广泛的兴趣爱好。长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感染,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成为一个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人。这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著名播音艺术家关山就受益于他的艺术修养。他青年时代做过业余话剧演员,因此,他各种表达手段能运用自如、语言表达准确丰富、塑造人物形神兼备。著名播音员方明十分热爱书法艺术,他借鉴书法“以力为美”的原则,在播音中形成了磅礴大气、洒脱舒展的风格。
四、稳定的个性特征与良好的心理状态
1、稳定的播音个性。播音个性,就是一个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和其他播音员相区别的特殊性。很多成功的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能体现出对稿件、对现实的独特感受,表现出自己的精神风貌和与众不同的艺术素养,显示出个性。但是,正如播音艺术家夏青在《克服报告新闻的八股腔》中指出,有些播音员不是注意稿件的内容,而是注意形式。不管大事小情,不问张
三、李四,只要是“生产消息”便是“兴奋的”;只要是“唁电”便是“哀伤的”;只要是“战况公报”就播得“杀气腾腾”;只要是“声明”、“建议”,便播得“声嘶力竭,怒气冲冲”。这种机械模仿制约了播音员个性的形成和发挥。当然寻求个性发挥应依据稿件,以有声语言创造性地体现自己的播音特点,使主观个性特征与稿件要求的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2、良好的心理状态。高校播音主持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随机性和挑战性,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很高的应变能力,遇到突发事件时,不仅要保持镇静,而且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保持声音的亲切感与平和感。现实中一些高校播音员遇到突发事件往往手忙脚乱,言语木讷,词不达意,因此应通过播音心理学的研究、学习、锻炼,不断强化悟性思辨和文化积淀,从而做到能够熟练的驾驭不同题材的播音与主持节目。播音员是否能把好这一关,在关键时刻是否有“抢险”、“补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综观现在各高校的播音员,心理素质不佳者不在少数。具体表现为:一是临场紧张慌乱,在话筒前思维呆滞,语言平淡;二是临场亢奋,过于矫情,说话言不由衷,无遮无拦;三是过于拘谨,自控能力差。因此,建议高校播音员主持人适当地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全新的理性思维模式,充满自信地面对话筒,是完全有必要的。
五、对高校广播现状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对高校广播的作用的深刻认识。作为高校播音员,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广播是最早出现的校园媒体形式之一,是高校的舆论宣传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广播这一舆论工具逐渐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但是,无论从现代传媒日益丰富的今天,广播仍然是大学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受到师生的欢迎。高校广播具有舆论引导作用。高校正确引导舆论对于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关系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校园媒体要担当起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责任。受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高校广播的听众群——90后大学生思想发生了新变化,他们有明显的独立意识。他们备受长辈宠爱,但依赖性又很强;他们是自信张扬的一代,但心理又比较脆弱;他们想要学习,但又不知如何学习。高校广播通过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学校的重要决策,从而引导校园舆论的方向,拓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途径。
2.高校广播具有传播信息的作用。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中最早出现的媒介形式之一,是校园宣传的主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校园广播具有针对性强、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能够达到愉悦身心和增长见识的良好结合。校园广播是传递信息的纽带,情感沟通的驿站。除了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学校的制度法规还报道学校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及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上至国家政策、学校举措下至学生活动、通知公告等,校园广播都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出去。我们播音员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广播具有营造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广播除了具备舆论引导、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还具备对师生进行文化熏陶、情操陶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积极地影响、熏陶、启迪师生员工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对未来事业的向往。高校广播通过办好广播节目来实现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
六、在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广播发展路径的创新意识
1.高校主播在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广播发展路径的创新意识。“规范性的媒介战略管理应在战略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媒介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广播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作用受到冲击,但广播仍然具有一些其他校园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时效性强,收听随意性好,尽展听觉魅力,给予无限想象空间。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播音员,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体现时代感与感召力,创造出自身的风格与特色。“在经历了发展的低谷后,旧媒介必然会奋起直追——在充分张扬自身原有优势的同时不断从新媒介中吸纳新的技术和理念,调整变革,谋求在新时代的生存和进步。”新闻传媒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关键则是“如何发展”。这就是我们高校播音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高校广播要走与网络捆绑发展的路径,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一种整合传播效应。而我们主播则要拥有创新意识,依托互联网,打造网络广播。以网络为传播媒介,以广播有声节目为传播内容,同时辅助以文字、图片等介质,以网络族群为受众,具有更强的随意性、更高的互动性等特点的有声节目资料库。相比传统手段的广播,网络广播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可复制性、可保存性广播节目不再稍纵即逝、耳过不留,听众可以通过网络随意下载节目或多次点击收听,而且便于节目的保存和回顾,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可选择性,听众不必遵循传统广播现行被动的接受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收听自己喜爱的节目;互动性,在网络上可以设置一些板块和栏目,通过留言板、论坛等多种方式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听取受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2.我们高校播音员要做到与时俱进、贴近师生。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媒介融合已成为有效的竞争手段,媒介间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放在媒介融合共存的背景下,广播除了利用网络推出网络电台外,还要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借鉴报纸和杂志的形式,在故事性、深度报道等方面作文章,从最大限度上满足读者的最大需求。以栏目化、成组化、系列化、专刊化等方式进行播放。原本分散的信息在经过编辑的综合、归纳、整理,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精细包装,变成有效的、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拓展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校园广播专题栏目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大力报道学校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动向,及时反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校企合作的新进展、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深入挖掘校园里的优秀典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可以插入采访的录音报道,增加栏目的现场感。
总之,高校播音员只有不断强化内在和外在的各方面修养,才能适应学校和学生对高校广播的要求。
第二篇:论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论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摘 要】素质对播音主持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名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播音品质、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播音主持 基本素质
播音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门艺术,素质对播音主持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部思想内容深刻文采飞扬并经过反复推敲的作品,会因为没有选择到合适的播音员使播出效果逊色。相反,一部相对平庸的作品往往会因为播音员对稿件内容恰当到位的处理和表达而增色。在全球化、数字化的环境下,更高层次的广播电视新形态已经出现,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尤其是更高层次的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才将是促使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大任务。一名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播音员、主持人要向受众传播新闻,说明事理,传播知识。在荧屏和话筒前面,他们是电视台、广播电台的代表。台长们走不到荧屏前面来,也不出来对着话筒跟全国人民说话。大量幕后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要通过他们最后创造性的劳动得到体现。采编工作、技术工作、组织工作、导播工作等等好不好,最后都体现在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工作之中,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政治上要坚定。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必须要在政治上坚定,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播音员、主持人面对亿万群众,要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去教育和影响人民群众。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自身来说,必须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对我们党的领导,对党的方针政策,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要有坚定的信念,充满信心。自己有崇高的信念,才能够影响广大受众。再次,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为人,如何处事,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良好的修养。为人要正,为文要正,为事要正。为人要正: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在荧屏上挺像一回事儿的,结果一下了荧屏,在社会上做一些与你的形象、身份很不相称的事,甚至做出些荒唐的事情来,或者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来,那你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要大受影响。为文要正:你写的东西,你的作品要正派、正直,不能搞斜的歪的。为事要正:你要处理很多事情,同样要公道、公正。所以,对播音员来说,这一条很重要,这是德的要求。
二、扎实的播音品质
要想当好节目主持人,拥有更多的听(观)众,必须要讲好普通话,正确掌握语音的声、韵、调,做到发音准确清楚。不论是听众、还是观众,人们终究还是喜欢听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的节目主持人先要有较好的声音天赋。主持人的声音虽然不要求向传统的播音员那样吐字必须清晰、音质必须优美、声音必须富于活力和感染力。播音是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要想达到一定的播音水平,仅靠天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播音理论和技巧,也就是要求我们的节目主持人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播音理论和技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原理,运气吐字的方法,情、声、气综合处理的技巧,话筒镜头前的感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把握等等。如果能按这个要求去训练自己,我们节目主持人才能准确、优美、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自己的播音进入一种声情并茂、训练有素的境界,才能悦人耳,动人情,才能使整个节目“锦上添花”。播音不仅是难度很大的“技术活”,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丰富的经验对于提高播音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理论素养、技巧训练,相应的实践经验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我们的老一代播音员都是在话筒前工作了几十年,才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播音经验。尽管我们不必要求节目主持人个个都成为“播音大腕”,但是要想当好节目主持人,在播音时发挥运用自如,相应的播音经验是不可缺少的。
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
实际工作中,往往有部分播音员认为,作播音工作不同于记者,编辑要写稿,只要相貌端庄,声音条件好,即使文化功底与文学修养差些,一样可以完成播音任务。产生这种错误看法的原因,缘于对播音工作的实质了解不够深入。从这几年从事播音工作的体会来看,我个人的感觉是,电视广播是一个让人给予付出,尤以脑力付出为突出的综合艺术载体,没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时时会有一种被淘空的感觉。事实上,文化功底的深浅,是决定播音员能否不断提高自我素养的关键。随着电视广播新闻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收视收听昨日新闻,渴望在第一时间内快捷地得到信息。如此,新闻播音员向能采能写进行现场报道的“新闻主持人”过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要独立完成采写播发新闻工作,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显然无法深入进行。从另一个方面讲,播音员在播音工作中要体现出“用事实说话,新鲜感人”的新闻播音特点,并做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步振动”,同样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的支持。由此,才能在短暂的备稿时间里准确、迅速地把握文稿的精神实质,很快洞察记者编辑编发稿件的意图,消化愈快,恰当准确地播音表述也才有了先决条件。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的提高与获得,在于平时不断地汲取知识与养成。
四、良好的心理状态
播音主持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随机性和挑战性,它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很高的应变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录音设备高科技化,事故隐患的可预见性也随之削弱。因此,播音员尤其是直播间的播音员,更要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出现。任何突发事件对一个播音员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是一次严格的心理侧试。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播音员不仅要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镇静,而且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独立解决问题,还要极力保持声音的亲切感与平和感,不能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所以说,播音员是否能把好这一关,在关键时刻是否有“抢险”、“补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综观现在各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心理素质不佳者不在少数。具体表现为:一是临场紧张慌乱,在话筒前思维呆滞,语言平淡;二是临场亢奋,过于矫情,说话言不由衷,无遮无拦;三是过于拘谨,自控能力差。因此,建议播音员主持人适当地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全新的理性思维模式,充满自信地面对话筒和镜头,是完全有必要的。播音心理学也应
具有特定的哲理性内涵,不断强化悟性思辨和文化积淀,以构筑不同的研究层面,有效地进行剖析和训练。
第三篇:论播音主持的主持风格与基本素质
论播音主持的主持风格与基本素质
21世纪到来前后,受香港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的影响,各省市的上星电视台相继开播了“说新闻”的节目,如上海卫视的《上海早晨》、浙江卫视的《阳光直播室》、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收视的《晚新闻》。这种独特的演播方式一经出现,立即如一夜春风,在全国电视界一特别是省市级电视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与此同时,传统的节目与主持风格却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当电视从业人员惊奇于“新闻也能这么播”时,各台的“说新闻”节目收视率在节节攀升。如今,“说新闻”可以说遍地开花,“说新闻”的出现,使电视新闻的传播理念向广播化迈进了一大步。如今,更加轻松、更加细腻的“聊新闻”又悄然出现,中国的传统电视新闻正逐渐被迫走下“神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电视新闻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前进,而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说新闻”,更是把电视新闻的传播理想推向新的前沿。如今,一种新的“聊新闻”又悄然兴起。
一、这里的所谓“说新闻”,是区别于传统的“播新闻”而言。过去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新闻演播方式,严格遵循广播电台的播音规范,正襟危坐,字正腔圆,节目内容也强调教育和宣传功能。而“说新闻”则以主持人取代了播音员,以通俗时尚的市民化语言取代了过去权威化的话语,由“说话”取代“播音”,节目内容更加生活化、平民化,节目风格则体现为轻松、幽默。
从实践看,随着社会文化和电视事业的,传统而单一的演播方式已无法满足电视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那种板若面孔、居高临下的播音已让电视观众啧有微词。媒体间的激烈竞争,迫使电视新闻工作者不得不思考:“观众喜欢什么样的新闻节目?观众欢迎什么样的主持人?”于是,变严肃庄重的“播”为亲切随和的“说”,变说教为闲聊——“说新闻”也就应运而生。
由于“说新闻”的快速发展,使电视新闻制作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主持人演播方式开始了个性化、平民化的认同。大量口语、甚至方言的应用,拉近了观众与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之间的距离,一些风趣幽默、个性鲜明的主持人,相比“正规”的播音员,更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观众把他们当做可信赖、最亲近的朋友,有心里话愿意向他们倾述,他们在节目制作中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过去被动的念稿播音变为主动创作和个性发挥。可以说,“说新闻”才使主持人地位的真正确立了起来,有人甚至戏称,“说新闻”使荧屏中主持人实现了由神到人的转变。这也使主持人逐渐成为一个栏目的品牌和核心,这为电视节目栏目发展、品牌化经营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说新闻”节目也为记者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宽阔的空间,选题的宽泛性,同期声、背景音乐、各种镜头的灵活应用,使记者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领域,这非常有利于电视新闻圮者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说新闻”的出现也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丰富多彩,过去时政新闻一统天下的新闻节目,如今增加了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凡人小事、奇闻趣事,普通群众的“上镜率”越来越高,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新闻线索不断,栏目的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电视新闻也逐步摆脱了“报纸+广播+画面”的模式,自身的电视特色得到充分的张扬。“说新闻”的出现,还有利于电视新闻社会功能的不断完善。
二、因为我国电视特有的相互克隆现象使“说新闻”几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几大卫视开始“说”后,各地方台的新闻主持人也相继跟进。很多同类节目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只是演播方式上的简单模仿,干瘪的内容硬要披上调侃饶舌的新衣,仿佛蹩脚的相声演员,观众不乐非要惹人乐,大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其主要表现为:(1)新瓶装陈酒。节目还是原来的节目,模式还是原来的模式,新闻视角还是原来的视角,只是主持人风格的硬性改动,机
械地为“说”而“说新闻”。这样既破坏了原有节目的风格,又使新的节目不伦不类,让人看上去啼笑皆非。(2)指导思想模糊,节目定位混乱。应该说,现在“播新闻”还是占主导地位,很多节目适于“播”而不在“说”。“说新闻”应有特定的栏目,以保证节目风格的完整与统一,而不少电视媒体为了赶“说新闻”的时髦,把“说新闻”硬性加在传统新闻栏目中,随意编排,一会儿是严肃的时政新闻,一会儿又是嬉笑怒骂的社会新闻,使整档节目像个杂乱、松散的拼盘。更有的节目选题庸俗不堪,单纯猎奇,事实报道不够全面,甚至出现假新闻。(3)主持人选择不当。主持人与栏目之间很难说谁依靠谁,总体上说,栏目既要有目的的选择主持人,又要为主持人量身定做相应的节目,最终目的是保证主持风格与栏目风格的完美统一。而在“说新闻”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不少播音员也丢下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业务优势,非要“说”一把新闻,结果成了东施效颦,既影响了自己在观众中的形象,又影响了栏目的形象。
三、“聊新闻”相对于“说新闻”而言更向生活化、平民化迈进了一步。主持人已不再是自顾自言,而是和观众面对面的聊天,仿佛优秀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一亮相就使全场观众以为在和自己单独沟通。因此,“聊新闻”对主持人的要求是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使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变为自己的特邀嘉宾。以央视新闻频道的《社会纪录》为例,主持人阿丘操着不太规范的语言,完全市民化的行体动作,嬉笑怒骂,挥酒自如,看似东拉西扯,实际形散神聚,这种演播方式,我们姑且称之为“聊新闻”,聊者,茶余饭后闲聊天之意。“聊新闻”无疑使电视传播迈向一个更为广泛的天地。
首先,主持人的“聊”突破了电视自身缺憾对节目的束缚。电视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影”,而对于一些稍纵即逝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往往因为没能拍下画面而无能为力。“聊新闻”的出现正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主持人可以说出记者的所见所闻,可以借助平面媒体做报刊摘要。可以说,“说新闻”主要表现在演播方式上的突破,而“聊新闻”更多的是在新闻内容上的突破。其次,“聊新闻”更是对传统祈闻观念的突破。“聊新闻”是在聊天,除了新闻事实,也有思想的火花、自由的想像,主持人仿佛一名多彩多艺的演员,有噱头,抖包袱。如北京电视台《第七日》中,主持人元元说到:“北京到处都有麦当劳,人家的标志是M,有人受到启发,也开了家快餐店,标志竟是W,把那个M倒了过来,我们的同事就在闲聊,看那个M还能折几个个,可都不适于快餐店。E,人家还以为你是卖电脑的;反E,人家肯定会拿你当作眼镜店,因为视力表上都是那种符号。”这种开胃酒似的闲聊你能说它是新闻还是访谈类节目?
“聊新闻”是对电视传播理念的改变。从“播新闻”到“说新闻”,再到“聊新闻”,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新闻越来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来越走向平民化的道路。在不断强调新闻要群众化、生活化、平民化的同时,我们是否忽视了作为播音主持人最基本的条件素质。
播音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门艺术,素质对播音主持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部思想内容深刻文采飞扬并经过反复推敲的作品,会因为没有选择到合适的播音员使播出效果逊色。相反,一部相对平庸的作品往往会因为播音员对稿件内容恰当到位的处理和表达而增色。在全球化、数字化的环境下,更高层次的广播电视新形态已经出现,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尤其是更高层次的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才将是促使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大任务。一名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播音员、主持人要向受众传播新闻,说明事理,传播知识。在荧屏和话筒前面,他们是电视台、广播电台的代表。台长们走不到荧屏前面来,也不出来对着话筒跟全国人民说话。大量幕后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要通过他们最后创造性的劳动得到体现。采编工作、技术工作、组织工作、导播工作等等好不好,最后都体现在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工作之中,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政治上要坚定。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必须要在政治上坚定,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播音员、主持人面对亿万群众,要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去教育和影响人民群众。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自身来说,必须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对我们党的领导,对党的方针政策,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要有坚定的信念,充满信心。自己有崇高的信念,才能够影响广大受众。再次,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为人,如何处事,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良好的修养。为人要正,为文要正,为事要正。为人要正: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在荧屏上挺像一回事儿的,结果一下了荧屏,在社会上做一些与你的形象、身份很不相称的事,甚至做出些荒唐的事情来,或者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来,那你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要大受影响。为文要正:你写的东西,你的作品要正派、正直,不能搞斜的歪的。为事要正:你要处理很多事情,同样要公道、公正。所以,对播音员来说,这一条很重要,这是德的要求。
二、扎实的播音品质
要想当好节目主持人,拥有更多的听(观)众,必须要讲好普通话,正确掌握语音的声、韵、调,做到发音准确清楚。不论是听众、还是观众,人们终究还是喜欢听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的节目主持人先要有较好的声音天赋。主持人的声音虽然不要求向传统的播音员那样吐字必须清晰、音质必须优美、声音必须富于活力和感染力。播音是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要想达到一定的播音水平,仅靠天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播音理论和技巧,也就是要求我们的节目主持人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播音理论和技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原理,运气吐字的方法,情、声、气综合处理的技巧,话筒镜头前的感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把握等等。如果能按这个要求去训练自己,我们节目主持人才能准确、优美、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自己的播音进入一种声情并茂、训练有素的境界,才能悦人耳,动人情,才能使整个节目“锦上添花”。播音不仅是难度很大的“技术活”,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丰富的经验对于提高播音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理论素养、技巧训练,相应的实践经验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我们的老一代播音员都是在话筒前工作了几十年,才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播音经验。尽管我们不必要求节目主持人个个都成为“播音大腕”,但是要想当好节目主持人,在播音时发挥运用自如,相应的播音经验是不可缺少的。
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
实际工作中,往往有部分播音员认为,作播音工作不同于记者,编辑要写稿,只要相貌端庄,声音条件好,即使文化功底与文学修养差些,一样可以完成播音任务。产生这种错误看法的原因,缘于对播音工作的实质了解不够深入。从这几年从事播音工作的体会来看,我个人的感觉是,电视广播是一个让人给予付出,尤以脑力付出为突出的综合艺术载体,没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时时会有一种被淘空的感觉。事实上,文化功底的深浅,是决
定播音员能否不断提高自我素养的关键。随着电视广播新闻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收视收听昨日新闻,渴望在第一时间内快捷地得到信息。如此,新闻播音员向能采能写进行现场报道的“新闻主持人”过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要独立完成采写播发新闻工作,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显然无法深入进行。从另一个方面讲,播音员在播音工作中要体现出“用事实说话,新鲜感人”的新闻播音特点,并做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步振动”,同样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的支持。由此,才能在短暂的备稿时间里准确、迅速地把握文稿的精神实质,很快洞察记者编辑编发稿件的意图,消化愈快,恰当准确地播音表述也才有了先决条件。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的提高与获得,在于平时不断地汲取知识与养成。
四、良好的心理状态
播音主持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随机性和挑战性,它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很高的应变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录音设备高科技化,事故隐患的可预见性也随之削弱。因此,播音员尤其是直播间的播音员,更要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出现。任何突发事件对一个播音员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是一次严格的心理侧试。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播音员不仅要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镇静,而且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独立解决问题,还要极力保持声音的亲切感与平和感,不能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所以说,播音员是否能把好这一关,在关键时刻是否有“抢险”、“补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综观现在各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心理素质不佳者不在少数。具体表现为:一是临场紧张慌乱,在话筒前思维呆滞,语言平淡;二是临场亢奋,过于矫情,说话言不由衷,无遮无拦;三是过于拘谨,自控能力差。因此,建议播音员主持人适当地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全新的理性思维模式,充满自信地面对话筒和镜头,是完全有必要的。播音心理学也应具有特定的哲理性内涵,不断强化悟性思辨和文化积淀,以构筑不同的研究层面,有效地进行剖析和训练。
在社会日新月异,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的电视节目似乎过分强调了改革与创新却忽视了节目中最重要的主持人所应具有的最为传统的本质。只有在坚实的地基上才能建起真正牢固的高楼。更好的做到播音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后,再来进行稳健的风格改变。这正是电视新闻改革的关键所在。
第四篇:播音主持的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定稿]
播音主持的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声音方面。只要是发音器官正常、健康,没有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如口齿不清、声音嘶哑、尖窄纤弱等,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一般考生都是可以达到应试要求的,即: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
二、形象气质方面。不要求特别漂亮,但必须五官端正。男生应富于阳刚之气、女生应富于阴柔之美。整体形象气质上要落落大方,端庄大气,有亲和力。
三、身高方面。只有中传等少数学校要求男175cm以上,女165cm以上,一般的学校男170cm,女160cm也就可以了,而且测量的时候并不是十分严格。还有些学校如哈师大对身高没有要求。具体请参看所要报考学校当年的招生简章。
四、综合素质方面。要求考生具备较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例如: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并驾驭语言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语言,构成腹稿提纲,并状态自如地加以表达的能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回答主考的提问、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强行记忆的能力等等。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很少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很多考生会觉得比较困难。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经过专业的强化训练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具备考试所要求的能力。
以上就是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大多数的高中生经过训练都是可以具备的。所以广大考生们不必妄自菲薄,认为自己相貌声音一般,就放弃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打算。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学生都是资质平平、毫无基础,但是经过努力地训练、精心地准备,最后也都能顺利的通过专业课考试,拿到2个以上的艺考合格证,获得比普通考生更多的机会。
第五篇:播音与主持4
从张颂到罗京揭示“国嘴” 千锤百炼方成才
张颂,中国播音学创始人之一。
73岁的张颂是罗京播音专业的导师,被公认为中国播音界的泰斗级人物,正是他,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播音界第一本理论书籍——《中国播音学》。
张颂从1963年就在北京广播学院开始播音教学生涯。他很自豪,《新闻联播》从1978年诞生至今,播音员几乎全部出自于他们专业。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一开始,播音员是要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
这个体系就是苏联名动天下的着名的戏剧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建立的戏剧表演培养体系。他最着名的着作《演员的自我修养》,“喜剧之王”周星驰也倍加推崇。张颂当年自己学播音就是从这个体系入手的。
50年前的1959年7月,刚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张颂,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担任播音员。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受过任何播音专业的训练。
那个时候能当播音员,更多的是看天赋和悟性。天赋好,有幸被挖掘,就让老播音员师傅带徒弟般地带着培养。张颂就是因为在北京师范大学广播站播音时,被认为是“小夏青”,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看中的。
带张颂的师傅是着名播音员齐越。他带张颂,一开始就要求张颂去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苏联培养播音员就是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培养演员的路子走的,苏联最好的播音员都是被授予“功勋演员”称号的。其中有一位叫尤里·列维坦的功勋播音员,提起他的名字,就连希特勒都咬牙切齿。
当时,流传到中国的是一本1955年翻译过来的《苏联播音经验汇编》的黄皮书。这本书里面的内容都是单篇的,比如晚间新闻怎么播,文艺节目怎么播,理论很少。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四年,张颂的业务学习主要就是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听老前辈播音,记业务笔记。当时中央台每周有业务学习,请讲故事专家孙敬修、电影学院的教授、戏剧演员等来讲怎么练声,如何练习绕口令、怎么从唱京韵大鼓中学会发声……
张颂的学习经验,后来也被他和同事们写入了播音学教程。培训播音员首先要培养他们如何发声、如何进行播音基础训练,向兄弟艺术专业学习和借鉴显然是可取的。
1960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代播音员吕大渝在自己的书《走近往事》中也回忆到,进电视台没多久,就有很多老艺术家来给他们上课,包括侯宝林、白凤鸣、马增芬等。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每天早上,吕大渝就会和同学们一起念绕口令、唱京韵大鼓,练气息,练嘴皮子的功夫。白凤鸣教的一首京韵大鼓:“春至河开,绿柳时来,梨花放蕊,桃杏花开,遍地萌芽土内埋。”她很喜欢,几乎天天都唱。在电视台工作后,吕大渝和赵忠祥还一起拜中国歌剧院的歌唱演员王嘉祥为师,花三年时间,对声音中气息的控制,声带闭合与共鸣腔的调节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他们一块学的都是演员。
早期中国播音员的培养,烙下了深刻的苏联烙印。
中国播音学
不过,真正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播音员,最终还是依靠张颂他们花了将近30年时间才最终建构起来的“中国播音学”体系。
元老级的播音员们虽然都是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直接进入电视台的,但后来都到新闻院校进行了深造。《新闻联播》第一个女主播李娟和吕大渝参加了1960年秋北京广播学院举办的首届播音员训练班的学习;赵忠祥从该校新闻采编专业毕业,据他在最近新书《湖畔絮语》中自曝论文得分为97分。邢质斌虽选择到社科院新闻所进修,但张颂从1980年代初以来就和她关系一直非常好,亦师亦友。
在张颂看来,如果《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不是出自于广院播音专业,他会认为这是自己专业的耻辱。
1963年,张颂开始从事播音教学工作的时候,只有三本书,都是经验汇编。黄皮书是《苏联播音经验汇编》,白皮书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们的工作总结,蓝皮书是全国各省播音员的经验总结。
从1963年开始的。张颂开始依靠这三本书,探索建立中国自己的播音学教材。刚开始编写,理论很少,张颂只好靠自己以前的播音经验,再结合当时中国播音界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再结合他们以前训练播音员的各种必需的步骤编写了最初的两本教材,一本是发声方面的,一本是语言表达方面的。
1979年召开了一个全国语言表达的研讨,这个其实就是北广播音专业的教材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在齐越的带领下对新中国的播音风格,正确的创作道路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张颂整理了之后,就执笔把它落实到教材里。1994年10月,李瑞英、宋世雄等19人参与编写,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出版,这标志着中国播音学科学正式建立。
1977年恢复高考,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广院的播音主持专业由大专升为本科。1980年,播音专业也由过去挂靠在新闻系下正式成为单独的播音主持系,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播音主持系开始招收博士生。
不过,在业界最认可的还是广院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认为只有经过这个阶段四年科班学习的人,才是最正宗最有说服力的。
播音本科阶段的训练是广院投入师资力量最大的。采用最核心的是小组课的教学。一个老师带着十来个人,一个一个因材施教,要求学生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地实践、训练、提高。
过去对声音的要求是一律要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那样宽音大嗓,声音非常好,洪亮。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1984年节目形态多了起来之后,才对声音条件要求多元起来,比如如果声音悦耳些,只要能持久,声音高点低点窄点宽点都无所谓了。
不过,在1998年到2002年间的播音招生工作中,张颂认为当时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把形象当成了最重要的。因为都是电视台来招人,学生们也爱去电视台,所以大家觉得长得好看最重要。声音差点,口齿含糊没问题,结果吃了大亏了,这段时间的学生,张颂认为没有几个符合《新闻联播》播音员的标准。
一度,播音招生还出现了只重文化不重声音形象的偏差。招生先考文化,学校自己先考一遍文化,然后再去参加高考。结果那年招上来一批“有内涵”但普通话都不会的学生,最后只能矮子里拔将军,说得好点就录取。
走了一段时间的弯路之后。播音系学生的招生工作从实践里慢慢总结出来一个七字方针:有声、上相、内涵深。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如果能同时符合最好。
主播和记者 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专门的播音学专业,欧美国家新闻主播的培养基本上都是在实践中从出色的新闻记者中挖掘出来的。
有着专门的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一度也在培养通才还是专才上产生了分歧。不过,对于播音员,张颂还是建议,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上,还是学有所专、用有所长符合国情,事实上,《新闻联播》播音员的确是按照这个路子培养的,他们更注重的是播音方面的锤炼。
罗京、李瑞英他们其实都主持过其他节目。罗京主持《当代工人》时,还专门采访过袁隆平。张颂认为,从罗京的访谈节目来看,虽然的确不如他播报节目水平那么高,但质量还是不错的。
新闻播音员的培养,是历届播音系的拳头产品。在张颂看来,经过中国播音学体系培训的学员能成为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基本上是一遍没看的稿子就能做到一字不错、语义正确、字正腔圆、庄重大方地播报出来。
张颂认为主要是他们在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培养路子比较对路:第一,特别强调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始终坚持播音专业的根本属性是新闻性。第二,必须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第三,在学校里培养他们主要的精力就是怎么播报新闻。怎么了解新闻的背景,怎么分析党的方针政策在每一条信息里的落实。
在培养新闻播音员的时候,张颂从来就强调的是“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绝对是那种读5000字的大稿,比如领导讲话,政府的公告等,能一气呵成,声音搭配,主次关系的把握,语气感情色彩的把握都要到适当的火候,显示出一个大国的风范;无稿的话,也能滔滔不绝、条理清晰地说上至少20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