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课题研究方案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0:0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课题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篇:《提高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打下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最终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英语综合交际能力。近些年来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大大地弥补了过去传统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不足,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小学阶段存在过分强调听说教学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导致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其读写能力较之听说能力比较薄弱。中学教师反映: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英语口语能力比以前大幅度提高,而阅读和书写的能力却相对滞后。

由于一些教师一味的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他们读写能力的培养,已经造成学生书面理解能力、英语书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现象。如:不会认读单词,写不出完整的句子,看不懂文章等,最终影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不能真正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有的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文盲英语”。

由于教学的偏差,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目前小学英语读写教学方面亦存在不足,从写来看,一是缺乏写作素材;二是没有合适的写作方法;三是运用英语写作的意识微弱。从读来看,一是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二是无配套的阅读教材;三是运用英语写作的意识薄弱。

2、研究的意义:

阅读是和写作是语言综合技能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读写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最受教师的重视。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读写习惯和读写的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小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综合训练的要求,不同阶段各有侧重,起始阶段的教学中听说比重要大些,此后,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培养读写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有所侧重。在贯彻新课标中,我们应该按照课标的要求,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同时着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研究当前的教学现状,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小学英语教学的迫切任务。《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理论假设

1、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通过对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为其进一步深造和继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突出了以语言运用作为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学生则必须改进学习方法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在“教什么,怎样教”与“学什么,怎样学”的积极适应之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英语运用习惯。

2、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3、充分重视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互促功能,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听得懂,读不懂”或“说得出,写不出”等“费时多,收效低”的问题而探求新的教学路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界定

(一)“读”的界定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的要求为: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在中,低年级阶段已经开始认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已具备良好的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所以高年级英语在读的方面应逐渐过度到阅读故事,短文或者其他语言材料,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二)“写”的界定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的要求为:

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书写基础,能够正确抄写单词和句子.写作是写的高级要求,用笔头表达意思。所以写作将作为小学高年级写的重要部分.四、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读写是一个接受语言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技巧。读写的理解作为解码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书写的词与口头的编码匹配或从图形编码转为口头编码,不是音位与字母的匹配。阅读者是一个运用多种技能、策略来促进理解的主动计划、下判断的个体。只有当意义与书写符号联系以及作者欲与读者共知的意义被读者接受时才产生解码。读写也是一个感知过程,一个解释过程,一个理性的和思考的过程,它起始于作者将信息编译成语言的表层体现,终止于读者建立起来的意义。第二语言学习心理学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在理论上不再拘泥于一家一派的学说,而是倾向于博采众长,有机地结合有关方面的有用部分。为外语读写教学提供了更现实可靠的心理学论据。

语言理解包括对语句、段落和文章的理解。是把字面上的语句转换为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感知阶段,即对输入的书面信息的印象进行早期加工,识别字词;分析阶段,包括语句分析和语意抽取;使用阶段,理解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词语信息的意义制定应用的行动计划、组织中介反应。从语言信息输入的角度看,阅读者是个主动者,他可以决定何时、何处、以何种模式输入或输出语言信息。从语言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读写中视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是可逆的,具有循环性和反复性。这是认知心理学对读写理解的基本理论陈述。

瑞士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知识的获得是靠同化、顺应新知识,以达到平衡。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结合。接受学习主要是靠分析思维和聚合思维,发现学习是靠直观思维和发散思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获得。

阅读理解过程既是信息的输入、传递、加工和存贮过程,又是高度复杂的可控制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处于读者的控制之下。从学生阅读理解的环节看,首先是语言信息的输入、传递、浅层次加工与感觉存贮、中层次加工与短时存贮、深层次加工与长时存贮和信息的输出与文意重建。

二)图式论等

图式论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图式论强调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的影响,认为阅读是一个对文章的意思进行积极预测、选择、确认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读者的语言知识,同时也涉及读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以及头脑中对事物所固有的抽象观念。古德曼(K.S.,Goodman)指出,阅读是一个在读阅读者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过程。图式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图式是记忆结构,具有层次性。大的图式中包含诸多小的图式,因而,图式本身就是一种结构,他们相互作用。图式论与奥苏贝尔(D.P.,Ausubel,1963)提出的“认知同化论”或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具有共通之处,都要求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而图式论更加结构化。就读写而言,高层次图式常由文章的标题、主题、主旨句等所激发,读者拥有包括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知识;低层次图式由主题的细节、常识、规程等所激发。图式不仅能使旧知识复现,产生刺激-反应过程,而且能描述认知中的概念,揭示由共性到个性,个性到共性的动态反应规律,所以具有创造性的能动作用。

综上,学生通过训练,基本达到阅读的主要目的;接下来,再经过创造性读写这一读写的升华阶段,使学生不仅深度理解读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发展,从而达到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整体提高。是系统论的有序、整体、反馈原理的有机结合使用。通过以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可以看出,语言不等于学科知识,而是技能。语言的学习即技能的培养。所以,反复的读、写训练可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技能。读得懂是听得懂、译得出的前提,写得出是说得出的基础。

五、实验变量

(一)自变量

自变量是对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即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由学生主体参与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课堂教学模式。

(二)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在小学英语读写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学习态度的转变、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等。

(三)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即“控制变量”,是指自变量之外的其它影响实验效果的变量,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情绪、学生的学习动机、习惯和教育实验中的环境及教学条件等影响实验效果的变量,这些因素都必须受到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中,要求按规定课时开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方法、知识,从而不加重学生负担,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六、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研究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国家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研究在听说领先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小学生英语读写兴趣,形成读写策略,发展读写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分析、研究产生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差的原因,在教学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大英语读写方面的训练,我们将以一套专门训练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教材: IT’S TIME TO READ AND WRITE 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兴趣和习惯,教给他们读写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具体地说,我们试图通过研究,使学生大大以下目标: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7.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 8.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9.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短文;

10.写句子和短文时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七、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和写作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及读写能力的提高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读写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读写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归纳总结较好的读写课型。

八、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06年3月—9月为准备阶段)主要是选题,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并申报课题材料。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9年7月为研究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根据课题方案实施研究,按照总课题要求开展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自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经验。

九、研究的成果形式

1、子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集

3、小学英语阅读材料集

4、学生英语写作作品集

十、研究人员的组成

课题组顾问:伍英(大同小学校长)

杨红(大同小学副校长)

赵敏(大同小学教研主任)课题组组长 :游舸

课题组组员 :彭常清 陶吟颖 戴莹星 唐桃

大同小学英语课题组 2007-3

第二篇:怎样提高小学生英语的读写能力

怎样提高六年级学生英语的读写能力

我现在任教的是六年级,他们是我从三年级开始带起的。四个班表现都还好,但是随着年纪的加深、知识点的加深,他们对长的段落和词组的读写能力越来越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应该怎样提高六年级学生英语的读写能力呢?

首先,我先告诉学生不要害怕长的文章和长的词组。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英语也要和语文、数学一样要提前预习,面对不同的单词和句子要先找出来,老师在讲课时听仔细把难题解决。如果课堂上没有学会课后一定要问同学和老师,知道弄懂为止。其次,每个小组设立两个小组长,小组长到我这里读写词组、对话,然后其他组员到组长那里读写词组、对话。当然,我会不定时抽查,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全都叫小组长检查的话效率不会很高,学生也会松懈。最后,读写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大家共同进步。

作为一个年轻的英语教师,我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摸索,当然也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发展和服务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第三篇:英语课题研究方案

为初中生英语学科中小学衔接与过渡搭建有效平台

一、问题名称:为初中生英语学科中小学衔接与过渡搭建有效平台

二、背景价值:关于中小学衔接的课题,从2000年小学开始开设英语学科起,就是大家始终坚持研究的课题。十几年来,小学高段教师研究,初中起始学年教师也研究,但是结果是:中小学依然各自为政,彼此不能深入了解,尤其是中学教师在初中起始学年耗费大量时间对初一新生的心智发展、知识占有、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解,而起始学年的学生也用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负担的加重,因此,对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表现出相当的不适应和不稳定性,这种一入初中的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局面始终存在。

三、研究内容:目前拟定的关于衔接与过渡的具体研究内容分为如下

几个方面:

 研究学生的学

学习内容的衔接:小学的知识储备与初一的学习内容的衔接比对中小学教材中知识体系构建(话题、功能、语法的衔接等)的异同,明确区别,省去大量的时间用于初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不表明确,有的放矢。

学习方式的衔接:不同年龄学生在思维发展上有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机械模仿,凭兴趣,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性,而中学生学习往往侧重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作为教师应确立各阶段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目标的衔接:《新课标》在目标描述有明确的分级区别,(此处略),小学和中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学的要求和层次有所差别,小学英语重在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戏等活动奠定语音和书写基础,获得一些学习英语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语言打下初步的基础。中学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中小学英语应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作指导进行调整,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衔接:六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孩子们的心智还处在小学生阶段,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形式,而不是学习的内容和结果,作为中学教师不能完全用中学生的要求和方法,要求这些学生,更不能单纯的知识训练方法来对待这些刚

进入中学校门的学生,应该了解他们小学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灵活施教,才能真正完成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效地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哪些习惯的养成能最直接的利于中学的学习呢?比如记笔记的习惯,听课的习惯,背课文和记单词的考核习惯,习题错题的处理习惯等等。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前—课上—课后—复习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能力进行相应的研究

 研究教师的教

理念与目标---明确差异

继续深入我区的生命化课堂所倡导的理念,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小学阶段的二级标准),将好奇心与兴趣培养作为为核心目标,逐步向初中阶段三级目标所描述的“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策略与方法 –科学有效的方法积累

小学英语的教学主要以活动为中心。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练习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入初中后,教师则更注重知识的讲解。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主动发言的少;书面作业多,口头练习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应减退。

不断改进教法,采取先进教学技术,灵活进行施教。六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还处在小学阶段。因此,教学方法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可借助图片、卡片、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六年级英语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模式上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保持小学英语教学的风格,以学生活动为主,活化教材,生化课堂,逐步加大应试教学的力度,完成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

评价—研究出全面客观利于衔接的评价

目标不同,方法不同,势必要求我们要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定出适合中小学生的衔接与过渡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是我们最终要研究出的成果,并形成文字稿以为后一届的衔接搭建更有效的平台。

四、研究步骤

1、九月中旬前,做好《衔接手册》内容编写人员及任务。

2、十月—十一月 通过名师工作室和区域联合体对具体内容进行研讨实践

3、十二月交流和调整形成文字阶段

五、成果预期根据研究的不同内容,总结出最行之有效的衔接与过渡的做法。

六、呈现方式

七、研究周期:

2012-2013年下学期及2013-2014上学期《衔接手册》的完成

第四篇: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2、xxx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提高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实施计划如下: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齐兴华为组长,副校长齐云飞、谢学平为副组长,教学干事李双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职责

校长抓全盘,副校长负责课题的协调督促与过程指导,教导处负责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检查,落实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研组负责课题的申报、评选、管理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内具体的研究实施和审核、研究及指导,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总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教师严格按照《小课题研究程序》开展工作,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优秀教研组条件评选中。

二、课题研究程序

(一)拟定课题。学期初,教师收集、整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学校根据教师研究的不同内容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类别,由中心教研组负责人进行总体研究。(所选课题应是在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所选课题一般应是所任学科或所教班级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个问题、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某一个专题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

(二)立项申报。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各教研组成员参考中心教研组提供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自定小课题,组长汇总报至中心教研组分管年级及学科负责人处(语文组:齐云飞;数学组:谢学平;英语组:李双云;科学组:齐兴华。)

(三)审核督查。学校制定研究管理办法和程序。教师小课题“方案”交至学校后,副校长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定期检查完成进度。中心教研组组织力量进行校级课题立项管理。

(四)过程监管。项目负责人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教学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组织小课题承担教师认真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了解学校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发现研究进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指导,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提供服务。中心教研组负责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研讨,培训学习,对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引领向纵深发展。

(五)资料收集。课题活动参与者每周参加集体教研时汇报活动进展情况(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学期末学校收集研究成果,成果显著的优先推荐论文、心得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选。

三、结题鉴定

每学年结束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小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

(1)结题准备:提前一个月向中心教研组提出结题申请;

(2)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4)学校组织有关中心教研组成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四、成果运用

学校完成小课题研究汇总表。集中将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采取讲课、评课、研究成果总结报告等现场汇报与材料展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推广成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达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