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记欣赏感受优秀(本站推荐)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变成了日记欣赏课了,在欣赏的这些日记中,我最喜欢李心怡的日记,她写的日记名字叫——我们班的多面人。
她在日记中写的多面人是她的好朋友、我们的班长——彭永琪,也把彭永琪的每一个优点、缺点都写成了“多面人”的一个面,而我也对李心怡的说法百分之九十的赞同。
彭永琪是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有时有点霸道的女孩。她每天都是面带微笑,即使有些时候做错了什么事情,她知道后也会主动改正,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受大家欢迎。彭永琪有时也会帮助同学、班级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有时她做了一些事情后,老师夸奖了她,有些同学会以为彭永琪在逞能,我想:这应该是自己心里在做怪,是在妒忌吧,妒忌老师让她表现还夸奖了她。
彭永琪霸道起来,没大有谁敢来劝,都害怕被她拿来解气了。过去她好护着我们女生,光罚男生,但现在好多了,彭永琪有时把一件事炒得火爆,然后再惩罚一些人,因为类似的事件,使一些男生对她意见很大。
我想对那些有点反对彭永琪的男生说:“如果没有了彭永琪,你觉得你就能管住自己了吗?如果没有了彭永琪,我们的班级会怎么样呢?”
第二篇:优秀初一日记五一劳动节感受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优秀初一日记范文:五
一劳动节感受
五一劳动节到了,老师让我们学做家务,体会劳动快乐!午饭过后,我开始学做家务。我首先从收拾餐桌上碗筷的狼籍“战场”,开始洗碗啦!说出来你可能也不相信,其实,我发现洗碗这活还挺有意思的!我先穿上围裙,带上套补袖,准备工作做好开始“战斗”啦!不过,我这新手毕竟是新手,打开水龙头,因为开得太猛,蓄水池的水溢了出来,水就“哗”地一声像瀑布一样的倾泻下来,搞了个“水漫金山”,弄得厨房满地是水。我只得把地板拖干净,然后向“久经沙场”的“老将”妈妈请教。我把妈妈的本领学到手后,又一次投入了“战斗”。
我先用湿布沾点洗洁精,仔细地擦拭一碗一碟,慢慢地,那些碗、盘浑身都冒出了透明的泡泡,大大小小的泡泡整齐地排列成一串,好像珍珠项链!窗外的阳光造成泡泡上,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辉,真美!接着,我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哗啦啦地流着,冲着,冲走了残渣,洗净了油腻。眨眼之间,好像变魔术一样,碗碟干干净净地出浴了,一只只容光焕发,又像新的一样了。
你知道吗?洗碗过程中,会有许多动听的声音:瓷碗的声音是清脆的,像银铃般;铁锅的声音是浑厚的,像在敲钟;而不锈钢餐具的声音是响亮的,像在击打铜钹!就这样,水哗哗的流淌声和着锅碗瓢盆的不同音响,宛如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我把洗好的碗碟一只只细心地摞起来,一叠又一叠,仿佛雨后春笋,正慢慢长高……
劳动结束了,碗碟映出了我一张张的笑脸,那笑声中带着一种喜悦,一种得意,一种欣赏劳动成果的激动!现在洗碗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劳动,而是一种乐趣,激起我无限畅想!
第三篇:音乐感受与欣赏
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创造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教学中,应该将他们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要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础,如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里头包括唱歌和演奏,也包括相关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感受和感知的培养,把这些音乐各个学习领域,有机的联合起来,就叫做一种核心的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要素非常丰富,学生在某个作品或在某一节课里是很难做到全面认识感受它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课型。在曲目安排上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而在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要求上,也应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有的可以进行专题教学,如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的介绍等,这类教学一定要直观,例如,实物、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电脑多媒体声、像俱全的特点,对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但更多的音乐要素内容是交叉在一起的,并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中,必须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联系地思考它们,区别地认识它们,通过听辨、对比、选择、图解等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有一个完整的体验。
第四篇: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摘要:交响乐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表现手法,被称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到古曲主义音乐,再到浪漫主义音乐,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渡。但无论是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肖邦,还是柴可夫斯基,他们的音乐都是各具特色,精彩绝纶。交响乐又经常被人称为交响诗,它总能给人一种气势宏大,似能压倒一切的感觉。而其中丰富的内容,如同一部史诗巨片一样,将在你面前呈现无数你能想到的以及你想像不到的奇异画面。但最令人感动应该是音乐中包涵着的深刻内涵。本文将以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谈我对交响乐的感受。关键字:《1812》序曲
古典音乐
拿破仑入侵
正文
一部作品,总是蕴含着作者本人的感情,或是他的人生态度,或是他的情感世界。作为听众的我们,又怎能不被感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那激昂的旋律,如同是对命运的呐喊,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内心。贝多芬对生命永不屈服的态度,透过他的音乐传递给了每一个听众,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但是,我一听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时,又经不住像大多数人一样,迷上了浪漫主义音乐。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容易让人着迷的,或许就大多数人而言,柴可夫斯基的名作大部分还是歌舞剧,比如《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等。但今天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的,还是他的交响乐,一部堪称完美的作品———《1812序曲》。
在课堂上初听这部作品时,并不是十分理解它的全部内容,但是可以感受到像是一场战争的全过程,紧张,庄严,而且对比的感觉十分强烈,开始时悠扬低沉,然后声音逆转,紧张与不安的气氛越来越浓郁,音乐速度加快,声音变大像是战争即将开始的感觉随后又变得轻快起来,感觉像是一个人复杂矛盾的心里一样。不久又被震耳欲聋的声响打破了像是战争开始了,各种乐器开始上演,感觉像是火炮声,马蹄声枪声等等,完全将大家带入了战场上的感觉。最后,庄严的充满胜利的音乐响起,像是预示着战争已经结束,一方已经胜利了.整部作品激励与抒情的结合,对比强烈同时充满戏剧性,并且主题很多,像是奏鸣曲式,但又感觉加入了太多的新主题。从旋律上讲,每段主题都十分悦耳,而且辨识度高,通俗易懂。又不免感觉有些嘈杂。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1812序曲》是以拿破仑的侵略为故事背景的,从拿破仑的入侵,到俄国人民最后的胜利的全过程。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再次聆听全曲,就有了全新的感受。这部作品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对法作战胜利70周年而作,其主要内容也就是那场战争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据说首演时列宁在场观看,结果泪流满面,足见这部作品的感染力之强。下面,就让我带着大家慢慢走近这部伟大的神作。
1812序曲——祝典序曲,是柴可夫斯基为教堂的落成典礼而作。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引子开始,东正教圣咏着《上帝拯救你的人民》,声音平和而安详。这段音乐较为宁静,描写了战争之前,百姓们安宁的生活。然而又似有它意,在不断地吟唱着“上帝拯救你的子民”时,好像有预感战争即将来临,百姓们对此也只能祈求上帝的庇护。因此,我们又能感觉到社会中的忧虑情绪在漫延。然而不久,这种幽静的气氛就被打破了,音乐中的紧张与不安的气氛越来越浓郁,好像俄罗斯人民的平静生活已经被入侵者打破。乐点越来越快,音响不断增加,恐惧与不安笼罩了整个城市。这时,音乐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此后,骑兵进行曲响起,应该是在诉说着俄军在结集部队,准备与敌人交战。这一段音乐与前一段可谓截然不同,此时,不安的情绪已经被爱国的激情所代替。因而,这一段主要想要表现俄军的爱国情怀及他们的英勇善战。随后,音乐的速度可以说是越来越快,象征着法军的进攻,两军进入了决战时期。此时,你甚至可以明显听出马蹄声和击剑声。马赛曲响起,音乐此刻可以说是大气磅礴,那种气势似乎是可以摧毁一切。我不知道这儿是想说法军侵入使形势越来越紧急还是说战况越来越激烈,但是每一个听众的心应该都被揪得很紧。就当这种气氛差点让听众喘不过气来的当儿,音乐却又慢慢地柔缓下来。马赛曲被辽阔悦耳的俄罗斯风格的民歌所取代,配以柔美的三人舞,似乎是在叙述着俄罗斯人对自己所住的土地的热爱。因为热爱祖国,所以他们更不能容忍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正是在这种音乐巨大的转变中,表现了俄国人民爱国与故土被侵略的激烈矛盾。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中,柴可夫斯基想告诉大家的或许就是俄国人的勇敢与将给敌人迎头痛击的决心吧。这一段持续时间较长,但事实上,又并没有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在我看来,似乎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即刚开始时,音乐稍带忧伤,后来则又轻快起来,或许是想说明俄罗斯人的天性中有一种叫热情的永不放弃的特质。在那一段缓解战争紧张气氛的悠扬乐曲渐行渐远时,马赛曲又再响起,两军正式交战。此后,主部主题与马赛曲交替出现,战况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此刻,听着那振耳欲聋的乐点,听众们仿佛已经置身于那场战役中,看着身边血肉横飞,听着耳边炮声隆隆。后面马赛曲出现的则越来越少,大部分是以片断的形式出现,且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好像在暗示着我们战争即将结束,但是战况又是如何呢?
熟悉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再又响起,告诉了我们答案,俄军处于了战争的上风。而紧接着响起的俄罗斯民歌则更确定的昭示着俄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又是一段急促的马赛曲之后便是轰鸣的五声炮响,这次使用的是真炮,因而无论是从听觉还是视觉,都给听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后音乐又进入了一段高潮,似在描绘着战争最后关头的搏斗,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法军溃败逃窜的画卷。
音乐最后进入了尾声阶段,引子的两个主题在钟声的伴随下,形成辉煌的颂歌。或许这是在告诉我们战争已经光荣结束,并且俄国人民取得了完整的胜利。
然而一切还未结束,当那首上帝拯救你的人民的歌又再响起的时候,那远比引子中更宏大,更激昂的歌声终把俄罗斯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随后响起的隆隆的11声炮声则将这首交响曲推向了最高潮。而这首宏大的交响乐也在这隆隆的炮声和着教堂的钟声结束了。
听完之后除了震撼就是感动,我没有泪流满面,有的只是崇敬和热爱。《1812序曲》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想就在于他对画面的呈现,全曲像是在诉说一段故事,在讲述一段历史,有强烈的史诗的感觉。全曲运用了多个主题,而且风格各异,这也是柴可夫斯基最让人佩服的地方,他能驾驭多种音乐风格,将他们运用在他自己的作品之中,就像他在《天鹅湖》中的《西班牙舞曲》,有人说柴对于西班牙风格的诠释,比西班牙人还西班牙人,还有《胡桃夹子》中的《阿拉伯舞曲》,也呈现的异域风格十足,听过众多的作曲家的作品之后,发现,听柴的作品就好像是一次世界性的游历。另外,柴可夫斯基对于乐器的驾驭也十分出众,他在当时钢片琴刚刚问世时,就将他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而且运用的恰到好去,在《1812序曲》中,柴运用了三角铁,钟等特别音色的乐器,为全区增色许多。例如鈡的运用,使结尾处的胜利更加辉煌,更加庄严,辉煌。
柴可夫斯基,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大师,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产。《1812序曲》虽不像《命运》《欢乐颂》般被人熟知,但他的魅力也足以让人在聆听过后为之倾倒,它以它的激情,他悠扬的旋律,为人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新浪博客
天津日报-编读有约-第12版-2005.12.27 交响乐欣赏
第五篇: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从小到大,我一直离不开音乐。听妈妈说,小时候我刚刚会说话的时候便能够唱下一段歌曲。而我,便一直伴着音乐长大,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我从小时候起,便对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奇才充满着敬佩之情。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而我义无反顾的投入了交响乐的课堂。
一个学期真的很短,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现在写着论文仍很高兴这学期选了交响乐欣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莫扎特忧郁绝望的安魂曲、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洋溢飘洒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灵巧的四小天鹅,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中的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
还记得当齐老师给我们上交响乐发展历程时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脸上所表达出的那种欣赏与陶醉,更记得在音乐中伴着老师惟妙惟肖的画面讲解,当然还有老师清吟的曲调„„我当时真的被老师那种对交响乐深刻的理解所感动,也感受到了老师对交响乐的痴迷。
经过齐老师对交响乐一些人物的讲解,我真的喜欢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天才人物贝多芬。在其生命短短几十年的创作中,就将交响乐的创作成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喜欢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因为喜欢那种逆境中挣扎后迎来的阳光,喜欢的是那种人性的坚持和生命的阳光与安宁。在维也纳首演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 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培根说:“凡美而妙者,比例上必有怪异”。浪漫主义向往超越眼前的时代或境界去捕捉永恒,向后退回到过去、向前伸展入未来,跨越广阔的世界、穿过太空;一反古典主义的秩序、平衡、控制和一定范围内的完美,而珍重自由、运动、激情和永不休止地向往和追求那不可攀登的高度。浪漫主义是感性多于理性、想象超越现实、本能超过理智。
从古典音乐中陶冶高雅情趣;从对巴罗克音乐之逻辑与秩序的抽象感觉中,可以找寻到人类智慧的崇高;从宏伟、气派、壮丽的音响里,可以体会英雄的人类形象;从富有动力感的节奏中,可以体验人类明确的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对理想彼岸的向往;从乐思精美的演变中,可以体会人类的创造力及追求高雅;从小提琴音乐中寻找隐藏在乐谱中的色彩;在圆舞曲中踏着节拍与音符起舞;在诙谐曲中捕捉音乐丰富的喜怒哀乐„„
音乐总是在不断地超越。欧洲音乐史,就是这样,一个经历理性—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的本身也是音乐家们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探索音乐与人性、思想和生命的关系的过程。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充满了大量令人欣喜的和声和旋律,那些乐句或激昂、或柔情、或愤怒、或欣喜,它们都是作曲家细致入微的感情的外化表现。
音乐便是拥有这样一种能给人以心灵慰藉的神奇。交响乐气势磅礴的意境,作曲家宽广博大的胸怀,会让我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灵魂洗礼。音乐是天使飞翔时扇动的清风,可以穿越种族、国界、宗教和时空的壁垒,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它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甘泉,从人的心上汨汨地流过,带走污垢和尘埃。音乐又是神奇的,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地方,挽救你、感动你。
我认为,交响乐总是伴随着绘画的发展而发展的,正如中国的书法、绘画与音乐一样,艺术的相通在于情感的相通。世间万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往往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正如用心情去触动音乐,在共鸣后,总有许多感慨,欢乐的也好,悲伤的也罢,音乐就像一本心情记事本,记录着我们的情感,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而我一直以来都认为音乐是高于语言的交流。
所以交响乐没有国界,不分人种和肤色,正因为这种宽大的包容之心,才能让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在交响乐中虔诚的皈依,达到心灵的无上纯净。而我,从此喜欢上了早起,喜欢一个人独自在毓秀园听着交响乐章,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新的升华。交响乐对于我来说,真的比流行音乐好多了,百听而不腻。而莫扎特、贝多芬等交响乐大师丰富的音乐知识和超高的音乐内涵修养也让胸无城府的流行音乐歌星们自行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