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已远,爱却在心间散文
春的时光,已经消融在岁月的长河里。夏就这样悄悄来临,来的突然、来得猛烈。春就在这样,在绵绵地细雨里决然离去,让我们恋恋不舍,让我们心心念念。很想将你挽留,留一抹花红柳绿在心间。
你曾在我的生命里走过,留下了你的绚烂。
你曾在我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我的思念。
可是你又在夏季里走失,打湿了我的眼眸。
是啊,曾经的美好灿烂,就像璀璨的烟花——瞬间一现。那些无可挽回的别离,泪眼盈盈的车站,被藏在了心间。繁华世界,红尘的漫漫,那落幕的孤单,难以割舍的情感。千般的柔情,万般的想念,都只能寄托给天上的明月,鸿雁。
一次次的回忆,苦涩或甘甜,就在酒杯里一泯而干,让人泪流,让人心酸。曾经的沧海还未变成桑田,而我们已渐渐步入中年,老年。
只有深爱才会有埋怨,爱比恨只多一点;只有等待才会相聚,风雨过后总是晴天。
曾经以为相爱就可以永远,真心相拥就会岁岁年年。可是,人生不是那么简单。离别总是在流泪的车站。
常常在静谧的夜里仰望星空,默默徘徊,天上的星光是那么灿烂;喜欢用拈花的指尖,敲打心中浓浓的思念,在片纸只字里寻找答案。好希望爱能飞越千山万水,抵达自己的的身边。断桥上的约定,桃树下的期盼。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冬去春来,花开满园。
那江南雨中的油纸伞,流淌着珠泪点点。漫漫红尘中,谁读懂了谁的思念?谁又和谁把手儿牵?谁是谁不变的承诺?谁是谁美丽的相见?
岁月匆匆,似水流年。谁为谁填满了沧海,抚平了高山。可是谁也抚不平心中深深地伤痕,填不满心中切切的思念。有人深情的眼眸,望穿秋水的等待,凄凄惨惨,也盼不回头的一望,离开时的笑脸。
于是,在寂寞的夜里,学会了自爱自怜。在冷风劲吹的窗前,对着月光默默呼唤。那每一丝的惆怅、每一次的感叹,都沉入海底。形成揪心的画面,留下孤单的思念。
那曾经的你,许了谁天荒地老,许了谁一世情牵,许谁一生的幸福温暖,才让她切切期盼。让她错以为,可以幸福得花开满园;让她错以为,只要靠着你就可以拥有整个世间。于是。便停下追逐的脚步,在红尘阡陌中等待你的出现。
可是等待那样漫长,长到了眼泪结成了冰川,长到桑海了变成了桑田。直到等待冷了秋风,思念凉了冬雪,心成了斑斑碎片,映照着一个个望眼欲穿。这才知道,她只是你几千年对望的彼岸,不是你美好的姻缘。你们之间只是擦肩,所以得到的是今世流不完的泪水潺潺。
你的眼泪湿了谁的心,她的眼眉触了谁的肩。
你的辜负又苍老了谁?我的岁月,他的流年,是谁还在那里翘首期盼?
向前看,花满园,不要让岁月荒芜了流年,不要让泪水总是打湿心田。开开心心每一天,盈盈就在水云间。人有时也要为自己活着,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快快乐乐活好每一天。只要心中有爱,爱在路上,就会美好依然,永远晴天!
第二篇:从未如此的爱春的散文阅读
说到春,不免让我想起了海子的一首诗:
我把古老的根
背到地里去
青蛙绿色的小腿
月亮绿色的眼窝
还有一枚绿色的子弹壳
绿色的在我脊背上
纷纷开花
春天我想给人最多的印象除了绿,就是生机蓬勃了。南宋的谢灵运不是在《登池上楼》中也这样赞春到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除此之外,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也这样不甘示弱道:“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反而春到了我这里却丢失了大自然赋予它的诗意,因为我将与四年的春无缘了。
北方的三月已近中旬,却依旧没有转暖的迹象。这时对于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来说,这南北之间气候的差异,大不过于当你走在北方的街上,若是穿得稍稍单薄一点,一阵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就会冷的你直打哆嗦。
今年是我从晓事以来第一次到一个没有春的地方过“春”的。
如果一个常年在有春的地方过习惯了的人,突然间来到了一个没有春的城市,就好比你好不容易习惯了一个喜欢的工作,你的父母却硬逼着你换了它,重新再选他们中意的工作般带来的无奈和痛苦。是啊!每每看到那贫瘠而荒芜的沙土之地,就算是春天早已到了,也好像与它无关似的。园子里还遗留着冬季的足迹,那散落多月的雪花依旧凝固成冰;那被寒气冻枯了的小草儿依旧没有半点生气;更连那熬过了大半个冬季都不肯低头的乔木林依旧光秃秃的一片。
这时北方一切的一切给人的感受无疑是萧条而凄楚的,因为生命在这里变的太短暂,太薄弱。
也正是如此,反而加大了我对春天的喜爱。不论是小时候,中学时,乃至高中,对于春天的美,我从未有过如此贴切的体会。大多时候我们说春天美,也不过是奉承之词,不知道从哪本书上借鉴了他人对春天的赞美之词占为己用。久而久之,春天在我们的思想里不过是一个每年必有的节日罢。当春风飘来草儿会绿,树儿会发芽,花儿会含苞欢笑,鸟儿会引吭高歌以表内心的喜悦。
这是多么一个有生机的季节呀!然而在那时这一切又太过于平常了,比起那层叠如山的试卷,以及那自以为非达到不可的目标来说,这春天里所谓的美景,完全是没有半点吸引力的。多少个奋笔疾书的日夜,多少个失落与欢喜的交织,多少个为了考试而焦头烂额的青春年华,我们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与春天擦肩而过。
也许这就是一种惩罚吧!是老天故意让我来到了这个没有春的地方。我想此刻的它大概正在笑话我嘞!“活该,你们这些无知的人类,自以为创造了文明便可轻视一切,到了后来你们的命运还不是牢牢地被我抓在手里。”是啊,我们勤勤恳恳的读书十余载,最后还是逃脱不了一考定终身的命运。早知道是如今的结果,我真是悔及了这一路以来错过了太多沿途的风景!
然而事已既此,再多的悲伤难过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春天的脚步依旧加速的迈着,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惋惜而稍作停留,不过我们也不是到了完全无法补救的绝境,只要从这一刻开始,少一分热恋孤僻,少一分工作的忙碌,多一分观赏世界的心境,多一分敞开心扉的释怀,春天即便是逝去了,至少在我们的心中从未逝去春天。
也许是我如今成长了的缘故吧!在经历了多少次的悲欢离合之后,早已再无法保持曾经的那种世事与我无关的心态,取而代之的是越加感性了。如今不管是对待周围的人还是事物,我都多了一分感情,或者说是留恋。曾经错过的春天如此,如今父母日益衰老的容颜亦如此,都是一道深深的烙印,落在了我的心脏之中,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就永远无法将之抹去。
我们就如同错过无数的春天一般,也错过了最美好的青春。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春天好歹每年都有。我不希望下一辈的年轻人,还像如今的我一样独自的坐在电脑前感伤曾经错过了太多。生命真的真的是太短暂了,而这个世界却又是太过于繁杂,只有保持一颗清纯洁净的心灵,我们才能抓住这个世界真正的美,总之,还是那句古诗引以为戒:“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只有当错过了春天,我才会从未如此的爱春。
第三篇:有爱的地方春常在优美散文
生活中,我是个挺古板孤僻的人。看不惯的人事,我绝不曲意迎合。尽管我也算是不大不小的老板,经营着自家的小超市,是别人眼中重利的商人,但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时,哪怕在我面前有财神爷的派头,我也不会瞅着他鼓起的腰包在他面前大献殷勤。奸佞之人在我面更别想讨得好脸色,我懒得与这种人套近乎,哪怕他是我的上帝。这样的性格与这种世道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大多数时候挺孤独。孤独的人总需要宣泄,不能硬生生的封闭自己,所以,我在数年前的爱好一直没有消失,反而是越来越浓。捣鼓文字,让我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点乐趣。
尽管对文字的爱好从少年持续到中年,但造化弄人,活了三十多个春秋依旧一事无成。写文章,对我来说,既换不来包子馍馍,也赚不来满堂吆喝,纯粹是孤芳自赏。以前刚接触网络时,还因为自己发表过几篇不像样的文章而沾沾自喜,对自己一深井蛤蟆的身份浑然不觉。转战多个网站后,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起经纶满腹的正统文人,我这类角色只有靠边站的份。曾经的豪气被自卑代替,我再也没有以前活跃了。曾经在一个群里我是话唠,后来竟然成了长期潜水的看客。对于他人的文章,我也不轻易发表片言只语。我怕会有班门弄斧之嫌,我算什么呀?一浅薄之人,能对别人的美文说出中肯的评价么?如果要我一味的大唱赞歌,让别人心里乐开花,这种事又挺为难我,让我感到别扭。在生活中的毛病,我还是不可避免的带到了网络中,在网络中,由于与别人的互动太少,以致我也没有什么人气。有时,我觉得网络中的人事对我来说,也只不过如同天上的浮云,指不定什么时候也会了然无痕。
就在我对网络持有质疑的情绪时,我终于遇到了实实在在的人。来到文缘春天社团已有数月,感动总是相继而来。潮仙编辑的敬业和亲和,让我感动;千年小狐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加油打气,让我有了继续待下去的勇气。秋天的风让我的直觉告诉我,她值得信赖,她的亲切直爽打消了我的顾虑,文缘将会是一个温馨的家,值得驻留。我在几番纠结后终于理清了头绪,再也没有把文章投向别的社团。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忙碌的,为了生活,我必须有所舍弃。纵然还有梦想,我也得分清现实与梦境,所以我不得不暂时搁置梦想。歇笔的日子里,虽然对文缘的牵挂还在,但我无力为文缘供稿,哪怕是最拙劣的文稿,我也交不出来。我没时间敲击键盘。
最为忙碌辛苦的日子告一段落后,我才有空闲写点什么。就在这时,我发现我曾经钟爱的站不知何故就这么不声不响关闭了。里面有我的文集,诗歌、散文、日记,算来该有两百来篇。网站不复存在,我的文集也化为乌有。辛辛苦苦码的字再也无迹可寻,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伤心之余,我在文缘春天的群里发了几句感叹。没料想,群里的文友纷纷安慰我,劝我不要太在意,要有重心再来的勇气和决心,并且教我怎么做避免以后出现文稿丢失。她们的宽慰和鼓励,又及时的化解了我的郁闷,让我很快就调整了心态,恢复了平静。感动之余,我写下【弹指间的温柔】,一并谢谢那些真诚的文友。
我并不会写诗,没读多少书,没进过高等学府的人并不知道如何写好诗的条条框框。我是随心所欲的写,不顾章法的写,所以我的诗多半是簸箩货(湖南方言:次品的意思),精品就不好意思说了。这样的诗,我是从不奢望能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的,只不过是抒发一下自己的小心情罢了。
然而,我自己都不以为然的诗歌却得到了文缘春天社团伯奋老师的关注,这多少会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就像丑小鸭没料想有人会拿自己当天鹅看,有一种恍然如梦的迷糊,又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动包围自己,让自己有了写诗回报伯奋老师送来的温暖的冲动。我想,他若对我乜斜着双眼,又怎会不吝笔墨为我写诗呢?被人鼓励的力量,胜似被人注入了强心剂,让我在那一刻充满了活力。
刚进驻文缘春天时,对这个社团的名称并没有深刻的体会。数月来的点滴感动让我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有春天的气息。来自天南地北的兄弟姐妹们相聚在此,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也有悬殊,但大家并不对谁抱有偏见。有时,也许是自己多心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才有了无端的伤感。这里还是温暖的,并不是各自只顾写自己的文,做自己的梦,吝啬自己的真心的。雨飘清荷香、夏荷清香、三月传奇、徐雨文……她们让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有爱的地方春常在!文缘春天,我庆幸选择了你!
第四篇:我爱春
我爱春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田野里;春天在花园里;春天在草丛中;春天在柳树枝上;春天在小朋友的笑声中。哦。春天来了。燕子呢喃,原野披装,大地沐浴春光,万物生机勃勃。冒雨走在充满乡村气息的小路上,看那路旁的花开了,小草也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哦。我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在草从中。再看,远处地里农民伯伯正辛勤的播种,他们在春天种下希望的种子,期待它的发芽成长。哦。我好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春天在田野里。春你就像一幅画,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念念不忘。你就像一本书,令人深思。你就一盘菜,让人回味无穷。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去找找吧!哦,我爱你春!爱你的所有!
六年级:幸福仙人球
第五篇:朱自清散文春
篇一:朱自清散文《春》 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陈杰同志考证,《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1933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陈说:“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标记。编者在课文目录后附注,凡有此标记者?系特约撰述之作品?,可见是《读本》的编者当时特约朱先生等撰写给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关于〈春〉的出处》,《临沂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春》不仅在解放前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语文》第一册,也收录了它。但是,后者嫌原作有的词汇“陈旧”,有的语句不够“规范化”,因之对其进行了“加工润色”。这样,在文字上便与原作有了出入。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赏析的对象是朱先生写定的未经修改的文字。《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主,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绘春的基础上,作品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出的变异: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春》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婷婷lisa21 提供篇二:朱自清散文春 朱自清散文春
朱自清散文《春》读后感
朱自清的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篇三: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
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2.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3.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 学们朗读第二段(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4.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