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赋予我们的杂文随笔
也许,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匆匆过去。可是,我们没有怨言,没有怨恨。
时光给予我们的,永远比我们付出的要多。如果我们是光,就可以照亮别人和阴暗的地方。只是,我们每一个人发光强弱不一样,有些人是萤火,有些人是残尽燃烧下的烟蒂,有些人是烛光,有些人是星星、太阳。但是,无论我们是怎样的一束光,只要我们认真在这个世上来过,认真地活着,真正地活着,不论在哪里,哪个地方,即使贫穷,富贵,即使疾病缠身,哪怕生命短暂,我们不抱怨,不遗憾,不遗恨,不落寞,不孤单,不忌恨,不自暴自弃,心中永远充满了希望。
也许,我们会付出自己的一生,却只能换来微薄,也许身体会被刺蕨所伤,伤痕累累。但我们仍坚持自己的路,不放弃自己。无论结果会怎么样,在这个世上,我们来过,认真过,付出过,努力过,真心过,拼搏过,那么就不后悔。作为高智商的人类,每一个人的努力,奋斗,拼搏,只是为人类拥有更好的明天,是为繁衍着的人类,更文明,更强大。未来我们不知道会怎么样,也无须去想。对于我们,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我们自己的事。开心快乐也好,伤痛也好,只是自己选择的路,无从怨恨。
懒,凶残,恶,是人的另一面。孝,善,德,礼,义,信,是人至始至终追求的一面,人只有在这样的社会里,纷争,战争才会少,才不至于生灵涂炭,才不至于人类自己毁灭自己。种簇和掠夺,如果不能和平相处,那么就会有战争。而权威,只是少数人的,更多的是无辜,平凡的人。我们可以为正义而战,为信念而战,人活着就得有信念和希望。懒人从不会去想明天,实际上,人都是糊里糊涂地活着。比如老百姓的日子,希望就是安定,健康,没有穷苦,只要开心快乐就好。而富人的日子,是权利和金钱的驾驭,玩的是游戏,争斗,尔虞讹诈,少了一份平凡人的乐趣。
差别,思维不一样,成功的机率不一样。有人精于算计,有人善于。人的大脑和教育,接受的方式,思维模式,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无论成败得失,无论穷富贫苦,开心不开心,都是自己走的路,哭也好,笑也好,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再继续走。要么做个懦夫,过早的,不负责任地结束生命。想一想,活着远比离开的好,来世一遭,白白的浪费掉生命,不给自己一个明天活着的理由,这实际上连基本的动物都不如。有人问,你怕死吗?我回答,我从不怕死,怕艰难地活着,因为活着比死艰难得多,活着就给自己争取,哪怕一天,一个小时,都不要放弃。路,既然自己选择,就没有理由自己放弃。不管明天怎样,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怎样。活着的人,就得有自己的信念,为信念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没有糊里糊涂的人生,只有不够勇敢的人生。善待,坚强,勇敢是祖先赋予我们的,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活着,活出自己的那一份不同,即使谈不上精彩,平平淡淡,也是活。我们只有不同的人生,没有放弃的人生,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懈,坚持明天!
第二篇:生命断想杂文随笔
从来没有想过,若生命屈指可数,自己会怎么度过。如今,追忆往昔,不胜感慨。一缕淡淡的忧伤,突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少年轻狂不羁,感觉这世界是广阔的,时间是无限的,一切皆可随意挥霍。亲情,爱情,友情,在匆匆里,渐渐远去。如一捧沙粒,越想留住,流失越快。有些人、事,渐渐淡出视线,随风而逝。
青年志得意满,背负行囊,独闯天下,大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气。殊不知,行路难,甚于蜀道。碰了几次壁,遭遇几次挫折,锐气顿减。方知世事无常,须审慎而行。
几近不惑,常思自身,推己及人,如醍醐灌顶。
大凡世间种种,无外乎名利。古语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往今来,为名利所累,疲于奔命者,不可胜数。
名利无止境,而生也有涯。在短暂的时光里,若被名利俘获,生命也就失去它真正的意义。
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过,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也许,生命不尽是精彩纷呈,多数会流于平淡。如何于平淡中,活出不平凡的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注脚。
正如琐碎的日子里,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豁达,人生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少一些阴霾,多一缕阳光,让心灵四季如春,花香四溢;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回报,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也为他送上真诚的祝福。
如此,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不会因虚度而后悔。
诚然,花开花落,生生死死,时节流转,自然定律。抱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方可宠辱不惊,气定神闲。
若上苍垂怜,给自己最后几日,我会化身飞鸟,遨游云间;抑或远赴海边,观潮涨潮落;或静卧于草地,吮吸晨露的甘甜。当然,最想的,还是与亲人朝夕相伴,诉说心中埋藏许久的爱。
假如真的来日无多,我要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体验生活的简单快乐。回归本真,回归自我,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三篇:生命诚可贵杂文随笔
每年高考,总有几朵生命之花凋落。这个夏天,悲剧再次上演,某地一考生发挥不佳,被父母批评了几句,委屈之下跳河自尽……
可怜的孩子,生理年龄至少已满十八周岁,可我还是愿意称之为孩子,因为他的心理脆弱得一塌糊涂。鲜活的青春瞬间夭折,令人扼腕叹息,但是死得轻如鸿毛,无一丝价值。高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顺利通过的只是寥寥少数人,孩子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如果每个落榜生都选择轻生,后果是多么可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场失意又如何,照样大步向前走!如果他能听到,也许认为我说的是官腔套话,这样认为他就错了,大错特错。分数,只是检验知识的一个直接方式,并不代表全部。即使有幸考入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毕业分配了好工作,这仅仅才是人生的开端,高分(或名校)的光环不会笼罩他一辈子。领导认可的是能力,高分低能,只会庸碌终生,永远不能出人头地。高考,压力山大,我能理解。但我还是忍不住批评这个脆弱的孩子,学了多年知识——幼儿园不算,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一级不留也有十二年。十二年求学的终极目的难道就是高考?十二年知识积累,难道承受不了父母几句埋怨?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不是求死。用自以为是的方式了结生命,自以为用悲壮的手段能震撼人心博得同情,又错了,错得可悲可笑。那一跳,除了水面掀起几纹波澜,除了网络掀起一阵口水战,高考还在继续,别人还在生活,反而给自己父母留下永远抹不去的痛。真是愚蠢的孩子,连死都不在乎了,为什么不能承受高考失利?连死都不在乎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大不了重整旗鼓明年再来,或者另走一条人生正道,可他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自杀。狭隘者无知,无知者无畏!还没开始就选择了结束,何等愚昧!想死很容易,复活却是不可能。
请不要过分指责父母,他们已经够惨够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撕心裂肺痛断肝肠,他们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人。孩子上学,家长绝不比学生轻松,子女的生活、学习,家庭经济来源以及分配,这都是家长所十分关心的,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望子成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无可厚非。从孩子出生,甚至再向前追溯,从母体怀孕起,一家人便开始围着这个孩子转,然后十几二十年抚养成人,这个过程有多辛苦,做家长的都清楚。他们抱怨几句又有什么错了?发挥失常不是借口,为什么失常?说到底还是基本功不扎实,还是平时勤奋不够,你又凭什么委屈?你真的失败了,第一个安慰你的绝对是父母;你一无所有走投无路了,敞开胸怀接纳你的也肯定是父母。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对父母稍微严厉的责备就耿耿于怀,就凭这样的器量,以后(假如有以后的话)又怎么适应工作,怎么拥抱生活?所以,悲剧发生了,任性一跳,结束了自己,也把父母逼上了绝路。
对于高考,我们说得最多的词还是“压力”。家长、老师、学生,没有谁是轻松的。某家孩子考了名校,某班级升学率百分之百,家长挣了面子,教师获得荣誉,上榜的学生也倍儿得意。反之,则是黯然神伤。高考,几家欢乐几家愁,压力比山重。社会上曾出现过一波波反对高考的声音,称高考与封建科举换汤不换药,几乎没什么区别,我认为此言偏激。自古到今,没有哪一种制度可以做到尽善尽美,只有在摸索总结中不断进行修正,使之越来越完善。就高考制度而言,在我们国家,学分面前人人平等,这已经是目前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法。除此之外,谁还能拿出更具有说服力、更受人民欢迎的方案?当然,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革,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相信,也许三年五载,也许二三十年,国家选拔人才的方法会更公正、全面,社会满意度也将大大提升,我们期待着。
这篇短文即将结束之前,我的心情仍然很沉重,为了那悲剧的孩子,为了孩子的父母。希望同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也别把责任完全推给家长、学校、社会,只有心理强大,才能风轻云淡。奉劝天下学子,生命诚可贵,千万别动不动就寻死觅活,面对高考,谁也做不到淡定,但完全可以豁达大度些,性格决定命运,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篇:4.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第4课 人不能选择父母
4.1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基于血缘的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被解除的。
(二)能力目标:
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并正确评判父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体谅父母,珍惜父母的关爱,懂得感恩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最亲密的,是无法被解除的。
教学难点:在意识到父母的相貌、职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之后,能正确评判父母。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法、情景互动法
四、教学用具
黑板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大家先来看下书本38页4.1框下方的这段材料,并回答你读了这段材料之后的感受,或者得出的结论。
生:看材料并回答。
(二)新课(30分钟)
师: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好,材料中的这位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付出生命,这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母爱似海,父爱如山。”父爱与母爱都同样伟大。我们可以用书上的哪段话来总结这个材料?
生:进行回答。
师:回答的很好。38页的第一段话尤其是“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这句话,特别能表达父母之爱的伟大。可是人世间的情感有很多种,比如亲情、友情、爱情,为什么独独说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的爱呢?除了刚刚同学提到的这段话之外,还有哪句话能回答为何父母之爱是最伟大的爱?
生:进行回答。
师:是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之爱中惟一真正基于血缘的爱。注意这里用了一个词“惟一”,但我们与亲生兄弟姐妹之间,与爷爷奶奶等长辈之间也有血缘关系呀,为什么这里用了惟一这个词呢?书本上有没有什么材料能说明?
生:进行回答。
总结一:为什么父母之爱是最伟大的爱?
师:的确,我们的血型只能由我们的父母决定,还有我们的性格、相貌、习惯等也都深受父母的影响。正是因为父母之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是人类之爱中惟一真正基于血缘的爱,所以我们才说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师:人们常会说“我长得像爸爸”或者说“我长得像我妈妈”。大家想不想知道,从遗传学角度来讲,父母会把自己的哪些方面传给自己的孩子呢?如果想知道的话,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材料(教辅P73页),跟大家科普一下。
生:读材料。
师:读的很好,谢谢。通过这段材料我们会发现子女跟父母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可以用书本上的哪句话来总结这段材料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好。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们与父母之间结成了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我们浓浓的日常亲情中,还表现为我们自己不可能选择生身父母。这句话从血缘上告诉了我们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师:接下来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大家从法律上来探究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例一:小明对他的父亲不满意,想要去发表声明与父亲解除父子关系。从法律上来说,小明的做法是否有效以及为什么?
生:进行回答。
师:回答很正确。我们来听第二个例子:小明的父母感情不和离婚了。婚后小明的父亲再娶并生了个孩子。小明的父亲不想抚养小明了,想要与小明解除父子关系。从法律上来说,小明父亲的做法是否有效及为什么?
生:进行回答。
总结二: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
师:回答很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我们浓浓的日常亲情中,还表现为我们自己不可能选择生身父母。作为规范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法律,也确认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具有血缘关系的直系血亲——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被解除的。我国的婚姻法对此也有相关的规定。
师: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有句话“我爸是李刚!”车祸肇事者李启铭不但没有丝毫悔改愧疚之意,反而嚣张的高喊,“我爸是李刚!”我请同学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评价这个现象的?
生:进行回答。
师:李启铭的爸爸是当地公安局的副局长,他感到很骄傲,觉得自己有了保护伞。但我们需要明白,父母的相貌和职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无须为“有能力”的父母而感到骄傲和荣耀,也无须为“没本事”的父母而感到自卑和怨恨。
师:有些不懂事的孩子嫌弃自己的父母长得丑,穿衣服上不了台面,会丢了自己的面子而不让父母来参加家长会。不知道咱们班有没有这种不良现象,大家是怎样评价这种现象的?
生:进行回答。
师:回答的很好。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不可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挑剔父母。还有些同学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父母的成败,觉得如果父母有钱有势将来自己就一定能成功,相反如果父母没本事,那我们自己也没法取得成功。大家又是怎样评价这个现象的?
生:进行回答。
总结三:如何正确评价父母?
师:通过例举的三种现象,我们体会到应该如何正确评判父母。父母的相貌和职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无须为“有能力”的父母而感到骄傲和荣耀,也无须为“没本事”的父母而感到自卑和怨恨。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不可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挑剔父母。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尽其所能为我们生命的成长付出所有,他们的爱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础,而每一个生命的辉煌和灿烂都源自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说说你们知道现代的哪些名人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理的很好?这些人自己很成功,与父母或子女的关系也处理的很好?
生:进行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还是挺广的。除了书本上的华罗庚,还有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都是很成功且能处理好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十多年后,你们也将为人父母,希望那时的你们也能取得成功并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
(三)课堂总结(2分钟)
师:学完了本课的内容,我们再来回顾下这堂课的知识点。本框有三个重点:1为什么父母之爱是最伟大的爱?2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3如何正确评判父母?
(四)课堂练习(8分钟)
师:在学习完新知识后,我们来做习题巩固一下。同步探究P61页第3题。
六、板书设计
1、为什么父母之爱是最伟大的爱?P38:1,P39:1(2)
2、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P39:23、如何正确评判父母?P41:划,P40:划
第五篇:我们,年轻真好杂文随笔
“抛开所有不可能,假如给你想象你可以重返二十岁,你最想做什么?又打算去哪里冒险?”
“又或者,你正年轻着”。——《重返二十岁》
中午隔着玻璃看着当空烈日下的车水马龙,想起了这部电影的某段台词,身后是新的面孔、新的工作环境,想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家人和六百多公里外的思念,心潮莫名的翻涌。
“确实,我们活着真好,年轻真好”。
从前的自己总会困顿于生活的琐碎和困难,过于放大自己的不幸和悲伤,忘了二十几岁处于立业之初的我们,哪怕历程稍显灰黯,却是我们最好的年龄。
我们享受着成年人的权利,初尝着相对自由下的大人模样,可以不畏惧人情世故,可以不困于家庭责任,可以趁着阳光正好去拥抱想念的人,可以在失意的时候任意哭喊,还可以跟不完美的自己较劲。
年轻的我们大概是富有得只缺钱,穷得就剩无限多跌倒重来的勇气和转身就走的底气吧,所以失意算什么,失去失败也不过如此,有多少困难能敌得过清晨阳光的暖意,又有多少伤春悲秋敌得过那碗心心念念的牛肉面,哪怕独自度过深夜痛哭和醉得不省人事的夜晚。
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的:“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吃,想爱,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一朵半明半暗的云。”年轻真好,我还可以不顾时间、不顾现实、不顾一切,肆意妄为的去爱你。
或许到了某个年龄,时间教会我们收起背上的芒刺,但至少还会记得,我们曾身藏利刃,曾来自山川与湖海,最后囿于厨房与爱。
然后慢慢的学会跟喜忧参半的生活和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