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统计
(一)。
[教学设想]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入对条形统计图系统的学习,并且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长大去航天等各种活动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巧妙地结合活动、实践操作、分工合作、快乐评价等几个环节做到了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以“问题为先导”构建开放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分析数据的能力,处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学会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能把得到的信息填在条形统计图上,知道横轴与纵轴表示什么和一个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2、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操作与合作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创新探索精神。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
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种统计的资料、“神舟”六号飞天录象和宇航员训练录象、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引入
1、引出课题
情境谈话: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经常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谁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国家大事?回顾“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壮观场面。
以放录象的形式提供“神舟” 六号飞天的情境。看完录象,启发学生畅谈感想,引出课题--长大我也去航天。
2、活动导入
情境谈话:要当一名宇航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要经受许多特殊的训练。
播放宇航员进行身体素质多方面的训练的录象情境,引出宇航员需要进行挑战人体极限的平衡能力训练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能转几圈呢?”从而激发学生急于亲自体会一下,调动参与转圈平衡试验统计活动的积极性。
3、收集数据
按小组分头进行转圈平衡试验活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好记录。
二、合作探索 操作感悟
1、展示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交流各小组记录的原始数据资料。
2、整理数据
小组合作把刚才活动中所收集的数据稍做整理(如下图)。
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表
圈数 圈4圈及4圈以下 5圈 6圈 7圈 8圈 9圈及9圈以上
人数
到实物投影上交流各小组统计情况,互相评价整理的情况。想知道全班的转圈平衡情况,怎么办?启发学生想出合计的办法。并在实物投影上汇总全班的数据信息。
3、探求新知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不但可以整理成这样的统计表,有时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统计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半成品的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图,你发现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图上有的箭头、分别是它的纵轴、横轴、一般表示什么?每个小格子都各表示什么、数据怎么表示?注意它的一个格代表多少。
4、动手操作
你能根据刚才全班同学转圈平衡情况的数据把它整理成漂亮的条形统计图吗?
给学生们纵轴、横轴表示不同的半成品图纸,同桌俩合作探究,制出统计图。然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统计的结果。引导学生了解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
5、分析获取信息
学会看、会分析条形统计图。启发学生会看图中的信息,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评价一下这个条形统计图:更形象,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6、统计的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统计知识的地方,通过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自主练习拓展延伸
1、分析条形统计图
谈话:通过上面的统计,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很具备了宇航员的身体素质,有的同学转的不多也不要紧,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训练也能如愿以尝。可以讲讲杨利伟苦练长跑最后取得优异成绩的小故事。教育学生要有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出示课件:我国历届奥运会得金数的条形统计图)
分析:这个统计图是统计的什么呢?一个小格代表什么呢?你还能从中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图中信息的发展趋势,预测下一届北京奥运会我国会取得多少枚金牌?发展学生们的预测能力,并预祝2008奥运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2、综合练习制图、分析图
谈话:我们要练就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就应该学习奥运健儿们的拼搏精神,多加强体育锻炼才是。不知同学们平时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锻炼?
(多媒体课件显示随机输入的调查单)项目有:跳绳、跑步、球类、其它
要想统计全班同学经常参加这几项体育锻炼的人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用同学们喜欢的办法,举手统计各项的人数,填表。独立整理成条形统计图。
交流展示。读信息,谈点对咱班同学体育锻炼情况的适当建议。
四、总结收获 快乐评价
请同学们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亲情激励:做一个宇航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及很多专业知识,象天文学、力学、心理学、外语、数学等等。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篇:我也骑马巡逻去(教案)
《我也骑马巡逻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开朗的表情演唱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激发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
3、学跳蒙古舞。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合作学习意识。教材分析:
歌曲旋律优美,活泼,热情开朗,用稍快的速度演唱。第一段歌词的第一句是对大草原景色的描述,在此要想象,体会草原的辽阔、美丽。“啊哈嗬咿”尤其“咿”要唱得跳跃,轻快、自由,似乎在挥动马鞭。第二段歌词写出“小弟弟”的志向,坚信长大也要做小骑兵保卫祖国,要唱得坚实有力。教学重点:能热情活泼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马蹄声和马铃的形象,培养编创能力。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录音机、CAI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1.听音乐律动
2、师生问好: 34┃5-┃ 5 ┃ 54 32┃1-║
(师)同们 好!(生)您好!老师您好!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1)、1=C—1=F 3/4 1 3 5 6 | 5— —| 1 6 6 6 6 0 |1 5 5 5 5 0 | 6 4 3 2 |1— —|| 秋风在 唱 歌,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gulu lu lu lu.小河在 唱 歌,la la lala la lala lala la lala la la la.(2)、1=F — 1=D 2/4 1 2 3 4 | 5 — |5 3 | 1 —|5 3 | 1 — |5 4 3 2 | 1 —|| 布 谷 鸟 唱 歌,gu gu gu gu gu gu gu gu gu gu gu.时 钟 在 唱 歌,di di da di di da di di di di da.2.节奏训练
双响筒: 2/4 X X X X |X X X X || 马铃: 2/4 X X | X X ||
三、新歌课教学
1、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大草原去旅游,我们准备出发了!
二、学唱歌曲:
1、目的地到了,播放录音。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要求:仔细聆听,听唱歌曲
那么,“小骑兵是做什么的呢?(保卫祖国的)下面请同学看图想像一下草原风光,师讲故事的形式指着图上的内容与同学共同口述歌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师出示歌谱)
3、播放课件,感受一下大草原的辽阔美丽。(2分)
4、再听音乐拍手体会一下音乐的强弱拍点手心。师指着图上相应的内容)
5、听伴奏带有节奏的说歌词。
(1)集体试着说歌词,并手挚表示,强弱变化。(2分)
(师辅助说一遍。)
(2)分小组比赛:
(3)集体合作(听伴奏说词,例如:一组跺脚,一组拍手,一组拍桌子,一组拍腿集体说歌词。第二段时可以采用学生编创的动作或把各组动作调换一下。(2分)
6、用刚才的方法轻声地随音乐演唱。(2)
7、学唱歌词:
①教师范唱,学生聆听。
②听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③用接龙的方法演唱歌曲
④集体演唱歌曲,老师指导没有唱好的乐句。⑤分组演唱。
8、指导学生唱好“啊哈嗬 咦”的节奏
9、分小组听老师指挥演唱,比哪一组唱得齐心又好。(2分)
10、“我来帮帮你“对于哪句唱不好的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1分)
11、男女同学随伴奏带分唱,合唱练习。(2分)
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出示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①让学生用打击乐模仿马蹄声、马铃声 ②找出最适合马蹄声和马铃声的节奏: ③指导学生演奏:
五、舞蹈表演歌曲
1、大家和牧民朋友们一起过参加“那达慕盛会”,大家唱吧,跳吧。(指导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2、教师播放音乐:
3、学跳蒙古舞(骑马、挥鞭等动作)
4、师分发彩纸,小组合作打扮成蒙古人创编表演。
5、小组交流汇报:
6、在老帅的带领下集体表演歌曲
7、将学生分成几个组,一个唱歌的、一个跳舞的、一个伴奏的,同学们和老师还有牧民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一天。
8、巩固练习:找几名同学板前表演,其它同学轻声随唱,师也参加活动中,进行歌曲或进行一次完整的表演。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课真棒,你们真是全格的“小演员”,演得真棒,真像一个个神气的小骑兵了。
听音乐出教室
第三篇: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演讲稿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演讲稿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演讲稿
(一)我离开家的时间,超过有生之年的一半长了。记忆里的爸爸总是停留在我小时候冲我吹胡子瞪眼扬言要揍我的画面,那时的他生龙活虎、风华正茂。
第一次发现爸爸变老,是有次我回家,跟他一起包饺子,漫不经心地说着话,一转头,看见他松松垮垮的下巴,和严重下垂的眼角。那一刻真正理解了那句话:父母的衰老是一瞬间的。
从那之后我开始害怕,怕我来不及好好跟他相处,他就不在了。我越来越多地给他打电话。他忙,我也忙,但是我尽量多抽出时间跟他聊天,聊我小时候,聊他小时候,聊他和妈妈的事,聊早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甚至聊姑姑们的种种。我就是想趁着他还能跟我聊,多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我明白即使我再拼命攥紧,时间的沙漏也会在指缝中漏掉一些东西,但总好过最后我两手空空。
我的手机越来越好,数码相机越来越高级,我竟然很少给他拍照,更别提拍视频。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秋天的时候,陪爸爸一起去看花展,各种花开得明媚妖娆,我不断怂恿他拍照。爸爸说:“不照啦,不照啦,你们年轻人照吧,我年纪大了都不好意思跟花照相了。”我说:“我记得你以前有个专门的相册,放单人照的。”爸爸说:“嗯,确实有一个。”
那是一本特别简单的相册,32开。那时候他还年轻,经常出差,用的还是老式交卷相机,无论到那里都拍一张单人照,洗出来,按顺序摆在相册里。他说,以后要摆满中国地图。
忘了是哪一年开始,相片不再增加了。
爸爸说:“照着照着,发现不认识相册里的自己了。”听到这句话,我忍不住鼻子发酸,但是依旧坚持让爸爸拍照。他终于被我说服,说:“好吧,还是跟花照一张吧,要不以后更不好意思照啦。”这是两个月前的对话,我记得清清楚楚。这两天看《流放的老国王》,想起那番对话,当时忍住的眼泪顿时就掉了下来。德里达说:“当人们写作的时候,总是在请求原谅。”阿尔诺?盖格尔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想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关于老年痴呆症父母的故事,井上靖写过《我的母亲手记》。跟那一本比起来,《流放的老国王》故事性更强,对父亲一生的回顾更细腻、更感人。深受小农经济浸润的父亲如何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然后变成一只固守家园的“蟹”,顽固不化地缩进壳子里,再不愿意探出头来。儿女们从来没有深究过其中的原因。父亲的举止反常并且不断做错事,儿女们也只想到责怪、反感、厌倦,从来没有静下心来跟父亲谈一谈。“那些年我们都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父亲是老鼠,我们是一群老鼠,而疾病是猫。”直到所有人都认识到“猫”的真相,做儿女的才开始漫长的反思过程,并且变勇敢,学着面对这个不可逆转的事实。
不可逆转。衰老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这是每个儿女在面对双亲时最无奈的事实。即使父母没有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他们的白发和皱纹也让人惦念和忧心。阿尔诺?盖格尔有段话精准地描述了这种无力感,他的原话是针对老年痴呆症父母的,但是我觉得它适用于所有父母。他说,很多人说父母年纪大了反倒像孩子,这是不对的,孩子的特性是向前发展,是取得能力,而老年人会逐渐丧失能力。与孩子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进步,而与老人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丧失。
“我如同在慢动作电影中看着父亲漫漫滴着血,生命一点点从他身上渗漏出去,整个人的品质和个性一滴一滴从个这个人的身上渗漏掉。”这是最触动我的一段话,顺着它我几乎想到了很多可能发生在我爸爸身上的坏的可能性。其实事实已经说明一切了,爸爸时不时会说,眼睛花啦不戴眼镜不能看书啦;颈椎疼得厉害有时候手臂抬不起来;以前能吃的东西现在反而开始过敏;以前搬动家里的大花盆毫不费力气,现在不敢轻易动了怕扭到腰……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呈现的都是老态。他像一棵只活一季的树,已经贡献了绿色和阴凉、花朵和果实,步入秋冬的时候再送我一束柴禾,就真要消失了。
米兰?昆德拉说:“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不可回避的溃败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它。”因为理解,所以慈悲,所以很多人年纪小的时候讨厌背课文,但是年纪大了之后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会泪流满面。
顺着这本书的回忆,我还想到了爸妈的婚姻,第一次能够正确对父母之间关系进行一次梳理。书中的父母离了婚,我自己的爸妈也一样。
爸妈离婚好几年,我都没有正面跟爸爸聊过这件事。他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永远不认为自己有错,甚至不认为妈妈离开他之后能够过得好。后来妈妈再婚了,过得很好很好,我跟爸爸婉转提起这件事,他才挤出一句:“她就是不肯听我的,太倔。”那时候我误以为他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希望妻子臣服于他的意志。直到很多年过去,我自己也要处理跟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们吵架,他冲我吼:“我是为你好,你就是不领情!”我才恍惚明白,那些看似固执的男人并不是单纯地希望妻子臣服于他,而是偏执地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对方。不得要领,铸成过错。
阿尔诺·盖格尔在书中写到:“他们对婚姻的想象建立在无知上,他们还像大多数人一样,忽略了一种小小的状况:没有人能够改变别人。性格比善意更为坚挺。”“两人身上都带有可能使人幸福的元素,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元素属于不同幸福方式,是完全相反的。最终,导致两人各自感觉不幸福。”我再也找不到比这更贴切的句子来阐释一段失败的婚姻。这是我爸妈夫妻关系终结的根源,也为我自己的婚姻敲响了警钟。我写过很多爱情故事,也有很多读者给我写邮件,倾诉他们的恋爱、婚姻苦恼,我想,我说了太多的话,竟然都不如这几句精准。
俄罗斯有句俗话说,生命中除了我们犯的错误,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会重现。这句话警醒,却太悲观。我更希望世人能够更加聪明一些,在过去的错误上学到东西,减少未来发生悲剧的可能。也许我们干预不了政治,左右不了时局,至少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行动力,对父母好一些,多家人好一些。
我曾经跟妈妈说:“妈妈,我觉得好遗憾啊,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从来没有骑在爸爸脖子上的经历。小伙伴们都有的。”那时候我爸妈已经离婚,妈妈对爸爸是有怨恨的,但是听到我这句话的时候,她立刻纠正说:“你记错了呀,是有的。不光是骑脖子。你很小的时候,你爸爸特别喜欢用一只手托着你,另一只手扶着你的腰,把你举得很高很高,还不断跟我说:‘你看你看,这丫头又胖了呢,但我还是举得动!’你开心得很呢。”真恨自己记忆力不好啊,竟然忘记了这么美好的事。
我想,在时光机发明之前,我是没办法穿越回去考证这件事了,但我相信妈妈的记忆不会有错。我来不及回到过去,看到爸爸如何疼爱我。幸好我还有现在,和厚厚的一叠未来。当我陪着他给家里的牡丹剪枝的时候,当我给他炖五花肉做扁豆焖面的时候,当我先生为了哄他高兴故意输他两盘棋的时候,看他笑得那么开心,我想,幸好啊,我还有机会陪你笑着变老。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演讲稿
(二)我是一个80后,顾名思义,80后就是指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人。但是在中国,我们80后还有一层比较特殊的含义,它其实是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
我们一出生,就得了一个国家级证书,叫独生子女证。这个证可以保证我们能够独享父母的宠爱,但是这个证,也要求我们要承担赡养父母的全部责任。最开始我是觉得,如果想做一个好女儿,那我肯定得掐很多的钱,然后让我爸妈过上特别好的生活。
我从上大学开始就经济独立,我所有的假期都在工作,所以我的父母几乎一整年都见不到我两次。对于很多像我这样在外求学工作打拼的独生子女来说,咱们的父母都变成了空巢老人。有一天,我妈给我打电话说,早上你爸坐在床边,在那掉眼泪,说想女儿了。你知道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什么吗?哟,至于吗?您这大老爷们还玻璃心哪,天天给自己加戏在那。
但是后来有一次我回家,那个下午,我永远记得。老爸侧坐在窗前,虽然依旧虎背熊腰,但腰板没以前直了,头发也没以前挺了,他摆弄着窗台上的花儿说了一句:“爸爸没有妈妈了。”爸爸没有妈妈了,大家觉得这句话在表达什么?悲伤?软弱?求呵护?我只记得我小时候如果梦到我妈妈不要我了,我就会哭醒,我特别难过,但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爸爸没有妈妈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我发现这个在我印象当中无比坚不可摧高大威猛的男人,突然间老了。
爸爸没有妈妈了,表达的不是悲伤,也不是软弱,而是依赖。父母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依赖,而当我们的父母失去了他们的父母,他们还能依赖谁呢?所以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父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而且他们后半辈子能依赖的只有我。
我得养他陪他,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他,就像他一直对我那样,我要让他知道,即使你没有妈妈了,你还有我。所以从那以后,我愿意适当地推掉一些工作、聚会,我挤时间多回家,我陪他们去旅行而不再是把钱交到旅行社,让别人带他们去吧。因为我明白了一点,赡养父母,绝对不是把钱给父母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活,而应该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我们陪伴他们享受生活。
所以,我每次回家,就会带我妈去洗浴中心享受一把。有一次我正给我妈吹头发,旁边一位阿姨说:“你女儿真孝顺。”我妈说:“大家都说女儿是小棉袄,我女儿羽绒服!”幸亏没说军大衣。那阿姨说:“我儿子也特孝顺,在美国,每年都回来带我们去旅游。”说着吧阿姨还把手机掏出来了,给我妈看照片,说你看我儿子多帅,一米八五大个,年薪也好几十万。
我当时有点觉得话锋不对,为什么呢?当一位阿姨向你的妈妈展示他儿子的照片,并且报上了身高体重年薪的时候,笑的都是相过亲的,你懂的。就在这个时候,阿姨说了一句让我们全场人都傻了的话,她说,可惜不在了,不在了。原来就在去年,阿姨唯一的儿子在拉着他们老两口在旅行的高速公路上,车祸身亡。
在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去安慰那位阿姨,我就想伸出手去抱抱她。可当我伸出手的那一刻,阿姨的眼泪就开始哗哗地往下流。我抱着她,我能感受到她那种身体的颤抖,我也能够感受到她是多么希望有个孩子能抱一抱她。也就是从那一刻我特别地害怕,我不是害怕父母离开我,我怕我会离开他们。而且经过这件事,我对于一句话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这样的感觉,叫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原来我只觉得这句话应该是我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别让爸妈担心,对吧?但是现在我发现,不仅如此,我们对待别人,也要这样。
因为每一个人,都意味着一个家!
所以我现在每一次在跟父母的时候,我都会紧紧地抱抱他们,在他们脸上亲一下。可能像拥抱亲吻这种事,对于我们大多数中国父母来讲都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请大家相信我,只要你坚持去做,你用力地把她搂过来,你狠狠地在她脸上亲一下,慢慢地她就会习惯。像我现在走的时候,我妈就自然地把脸送过来。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你在表达爱。
我想作为独生子女,我们确实承担着赡养父母的全部压力,但是我们的父母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风险,可是他们从不言说,也不展现自己的脆弱。你打电话他们说家里一切都好的时候他们真的好吗?
作为子女,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
龙应台有一篇《目送》,她在结尾告诉我们,不必追。可是今天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就得追,而且我们要从今天开始追!提早追!大步追!至亲至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谢谢大家!谢谢老师!
第四篇:去航天服务学校感受
航空服务学校感受 预备(2)班梅稼骏
今天我们来到了航空服务学校参观,首先张主任带领我们参观了登机之前的准备如:托运行李、值机、安检······让我们明白了,飞机起飞之前的准备公作是多么辛苦,平时我们只是跟着父母走就行了,然而今天我却明白了,飞机起飞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多么重要,安检需要检查出有没有人违禁物品,保证乘客的安全,值机选好位置,不会乱套······我们还看了检查安检的安检门和手持的安检器,并且让我们使用了一番。同学们都很新奇,你照照我,我照照你玩的很高心。
接着我们去了二楼,那里是模拟的飞机商务舱,十分舒适,我们都不愿意走了,还看了许多飞机模型。身为飞机迷的我,很激动。左看看右研究,发现了许多没见过的飞机模型,真是令人高兴。我们还亲自来到了驾驶室,老师和我们都很兴奋,谁也没看过飞机的驾驶室,我有幸第一个参观,并使用驾驶室,我坐上了飞机的主驾驶座位,心里万分激动,高兴的喜上眉梢。我握住飞机的遥控柄,左转转右转转,仿佛我真的再开飞机,身临其境。“驾驶舱也不大啊,开飞机还挺艰苦的,我以为他们能在里面吃饭睡觉呢。” 驾驶舱只有3个人的座位,分别是机长、副驾驶和观察员,除此之外并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机长和副驾驶的正前方就是控制飞机的工作台。前边的按钮是开飞机的,后边是导航的,上边这些是遇到什么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时候用的。还有飞机在飞行途中的操纵杆,在地面行驶时用来转弯的把手„„ 时间飞快转眼就要回学校了,今天过得真充实!
2014.12.12
第五篇:军事航天教案
批准人:
2012年01月26日
《航天技术》教案
教学提要
课
目:航天技术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xxxx,掌握xxxxx,熟悉xxxxx,增强xxxxxx。内
容:
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
三、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
方
法:理论讲解 时
间:2个小时 地
点:25号教室
器材保障:多媒体教室、课件等
要
求:认真听讲,积极探讨,勇于发言。
教学进程
教学准备----------------3分钟 教学实施----------------2小时
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和前苏联从战败的德国那里,俘虏了制造第一枚现代火箭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并缴获了大批设备和资料。
战后,美苏两国都通过仿制德国的V-2火箭,迅速发展了各自的导弹和火箭技术。两国先后研制成功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导弹。
首先,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使用发射洲际导弹的SS-6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它标志着人类跨入了宇宙航行的新时代。
在前苏联发射卫星后,相距三个月,即1958年2月1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1958年11月,美国发射的“月球3号”卫星,实现了绕月飞行。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原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升空。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火星一号”探测器。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点火发射。飞船绕月飞行20多小时后降落月球表面,然后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实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一号”,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10号”宇宙飞船,首次穿过小行星带到达木星,并在不久以后首次获得第三宇宙速度,飞出了太阳系。
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首次轨道飞行。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和平号”它标志着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达到新水平。(1993年9月2日,美俄签署了两国共同发展国际空间站联合声明 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以色列、朝鲜共9个国家和欧洲空间局独立发射了航天器。
二、航天技术基础知识
1、航天器运行条件
一个是速度条件;一个是高度条件。
2、航天器分类
从总体上航天器可分为两类: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3、航天器的运行轨道
赤道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0度,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
极地轨道:轨道倾角为90度时,轨道平面通过地球两极,这种轨道叫极地轨道。
顺行轨道:顺行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
逆行轨道:逆行轨道的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90度。欲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不
太阳同步轨道:如果卫星的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的旋转方向、角速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和角速度相同,则它的轨道叫太阳同步轨道。
三、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一)军用卫星系统
军用卫星是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卫星。它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
(二)天基武器系统
部署在太空的武器。它用于攻击、破坏和干扰空间目标或经过空间的目标,或从太空打击空中、海洋、陆地的重要目标。航天技术诞生后不久,美苏即开 始发展天基武器技术。
天基武器系统主要包括: 反卫星卫星 反卫星导弹 粒子束武器 激光武器 微波武器 动能武器
(三)军用载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单级火箭式的空天飞机,它们都可执行军事任务。
1、载人飞船
2、空间站
空间站是大型、绕地球轨道作较长时间航行的载人航天器,是多用途的空间基地。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3、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员和货物的飞行器。
4、空天飞机
空天飞机是能在普通跑道上水平起降,并在大气层内和空间轨道上飞行的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四、我国航天技术发展
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辉煌的成就
一般说来,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实力通常是用所谓的“六大关” 来衡量,即所谓上天关,返回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如果“六关”,都过了,那就可以名列前茅,位居一流国家之列了。
1、上天关。
1970年4月24日,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继原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回收关。所谓回收关,就是回收已经发射上天的航天器。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3、一箭多星关
所得一箭多星,就是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两颗以上的卫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4、地球同步关。
我国在1984年4月8日,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也就是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
5、太阳同步关。
1988年,我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太阳同步卫星--也就是风云一号甲气象卫星。这颗卫星能够在全球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大显身手。
6、载人航天关。所谓载人航天,就是把人送上太空。把人送上太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航天飞机送上天;第二种是通过航天飞船送上天。从技术上讲,载人航天比发射不载人航天器要困难得多。因为载人航天,既要保证宇航员,活着上天,还要活着下地,需要掌握高度可靠的火箭发射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天器返回技术等技术。
我国已经突破了载人航天关。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经过我国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并由江主席亲自命名的“神舟”1号飞船,成功发射,作了一次不 载人的宇宙航行,绕地飞行14圈后,在地面控制中心的命令下,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以后又先后发射了神舟2号、3号、4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上天并安全返回。它说明了,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二)光辉的前景。
面向21世纪,我国十分重视航天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把它作为国家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列入2000年至2020年的《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纲领》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成“三步走”,第一步,以飞船起步,发射无人飞船和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这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中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2010年左右)第三步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2020年左右)
“嫦娥工程”是指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都是无人的。绕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是环绕着月球进行科学探测,(2007年前)“落”是有个探测器落到月球表面上去,用软着陆而不是撞坏他,进行月面的探测,(2010年前)“回”就是要取采样返回。(2020年前)。
可以说,我国航天技术的未来充满无限生机,我们完全能够再铸辉煌,挑战世界。最后,我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讲课,那就是:揽月捉鳖俱往已,探宇宙奥秘,还看巍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