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邝埜传》原文及译文范文

时间:2019-05-15 11:1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史·邝埜传》原文及译文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史·邝埜传》原文及译文范文》。

第一篇:《明史·邝埜传》原文及译文范文

原文:

①邝埜(Kuàng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②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③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④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

⑤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⑥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译文:

邝埜(Kuàng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明成祖在北京,有人上奏说南京金融制度被一些豪民破坏,明成祖派邝野前往查访。大家认为将要大兴牢狱捕获人犯,而邝埜只是抓获几个豪民就回来了。上奏皇帝道:“南京百姓听到皇帝的命令非常震惊害怕,金融制度畅通了。”南京金融制度被破坏一事得到了整治。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埜追究查办,邝埜向皇帝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营造北京时,服劳役的有数万人,皇帝命邝埜监查管理,那些生病之人大多保住了性命。

永乐十六年有人说秦地百姓聚在一起图谋不轨,提拔邝埜任陕西按察副使,皇帝授予他权力见机行事调兵剿灭。邝野向皇帝禀告了诬陷之事,皇帝下诏书诛杀了诬告之人。宣德四年赈济关中遭受饥荒的百姓。在陕西任职较久,执行刑律、主持政事清明简约。父亲去世守孝结束,朝廷提拔他任应天府尹。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征取的田税全都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正统十年晋升为尚书。旧制筑城设卫的地方,自百户以下当替换的人,一定要到京城去考试,由于路远而自己不能筹足路费的,一辈子不能得到替换。邝埜向朝廷请示这些人到各自的都司处考试,让每个人都得到便利。瓦剌也先势力强大,邝埜向朝廷请示做好防备,又和朝廷大臣商议防备方略,请求增加大同的驻军,挑选有智谋的大臣巡视西北边务。不久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修筑京城的劳役,使他们得到休养来准备事情急迫时可以及时调用,当时朝廷没能采用。

也先进犯,宦官王振主张皇帝亲征,不与朝廷大臣商议可否。诏书下达,邝埜上疏道:“也先进犯,派一个边将足够控制局面。陛下是国家的主人,为什么不重视自己。”皇帝没有听从。随从帝王的车驾出关之后,力请皇帝回朝。王振十分愤怒,命令他与户部尚书王佐一同随皇帝大营出行。邝埜在行军途中掉下马来几乎摔死,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城就医。邝埜道:“皇帝亲自出征,怎么能借口生病按自己意思行动呢?”车马驻扎在宣府,朱勇战死。邝埜请求快速起驾入关,派出重兵作为殿后。没有得到回复。再一次到皇帝处上奏请求班师。王振大怒道:“腐儒怎么知道行军用兵之事,再讲处以死罪!”邝埜道:“我替社稷百姓出言,何惧死罪?”王振命令身边的侍卫将他扶出大帐。邝埜与佐相对在帐中哭泣。第二天,明军战败,邝埜被杀死,时年六十五岁。

邝埜为人勤劳廉洁正直谨慎,非常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做句容教官,教育邝埜甚严格。邝埜在陕西做官时间很长,想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于是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父亲很愤怒:“儿子做宪司(提点刑狱司),而父亲做考官,怎么可以防闲?”急忙寄去书信责备他。邝埜曾经寄给父亲一件衣服,父亲又回信责备道:“你掌管法律,应当洗雪冤案、解决长期积压的案件,而不要有愧于你的官职,从哪里得到这件衣服,竟然用它来玷污我。”封好之后交还给他。邝埜拿着书信跪着诵读,哭泣接受父亲的教诲。景泰初年,朝廷赠与邝埜少保一职,让他的儿子邝仪为主事。成化初年,朝廷赐予谥号为忠肃。

第二篇:《明史吴良传》原文答案及译文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吴院判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

(节选自《明史?吴良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阴当其要冲 当:处在B.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 延:召见

C.在境十年,封疆宴然 宴然:安定太平

D.太祖尝召良,劳之曰 劳:慰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良有“勇略”的一项是()(3分)

①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 ②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③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 ④奉命惟谨,备御修饬

⑤夜宿城楼,枕戈达旦 ⑥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良仁厚俭敛,声色货利一无所好,勤于军务,重视教育,大兴屯田,减轻徭役和赋税,治理江阴十年,江阴非常安定。

B.在平定广西蛮族叛乱时,吴良仅用数月时间,就剿清了叛军,其他各蛮族深为震慑,纷纷归附。

C.吴良和弟弟吴祯跟随太祖从濠梁起兵,屡立战功,夺取江阴后,吴良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凭借勇略,多次打败张士诚的进攻。

D.吴良在担任都督同知期间,不仅枕戈达旦,训将练兵,而且还兴办学校,大开屯田,因此深受太祖欣赏。

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3分)

(2)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3分)

参考答案

2.B B项,延:延请

3.D

4.D 这些事都不是他担任都督同知期间所为

5.(1)张士诚多次用金银美帛犒赏将士,(要他们)窥伺机会进攻。

(数:多次 飨:利诱或犒赏 窥衅:伺机攻打 各1分)

(2)不久,(张士诚率兵)又侵犯常州,吴良派兵从小路出发在无锡消灭了他的援兵。

(寻:不久 寇:侵犯 间道:从小路 各1分)

【参考译文】

吴良,安徽定远人,初名吴国兴,太祖赐名叫吴良。和弟弟吴祯都凭借勇猛有谋知名。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在濠梁起义,和弟弟一同担任帐前先锋。吴良能够潜入水下探听敌人消息,吴祯经常改扮去当间谍。张士诚的军队屯聚在秦望山,吴良攻取了那儿,于是攻克江阴。就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

当时张士诚完全占据着吴地的全部地区,横跨淮东、浙西,兵粮充足。江阴处在交通要道,背靠长江,扼制着南北的咽喉,张士诚多次用金钱美帛犒劳将士,伺机攻打。明太祖告谕吴良说:“江阴,是我们东南方面的屏障,你要管束士卒,不要和外界交往,不要接纳敌人的逃兵,不要贪图小的利益,不要和敌人争锋,只要保卫全境,安定百姓就可以了。”吴良接受命令后非常小心,修整防备。吴良因为打败敌人的功劳,被封为枢密院判官。张士诚大举进兵来侵犯,战船布满长江,他的将军苏同佥驻守在君山,指挥进兵。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城北门和苏同佥作战,并暗地派元帅王子明带领壮士骑马出南门,合击敌人,取得大胜,俘虏并消灭的敌人很多。敌人晚上撤逃,不就又来侵犯常州,吴良派兵从小路在无锡歼灭他们的援兵。这时候,明太祖多次亲自带领军队争夺长江、楚江的上游,和陈友谅作战,大军多次调出,金陵兵力空虚。张士诚不敢向北侵犯一点土地,就是因为吴良在江阴作为明军的屏障。.

吴良仁爱宽容,生活俭约,音乐、女色、财物都不喜欢。晚上住在城楼上,枕着兵器睡觉直到天明。训将士兵,常常像敌人真的来侵犯一样。空闲的时候就请来读书人讲解经史,修建学府,建立社学。大力屯田,平均徭役,减免赋税。在江阴任职十年,地方平安无事。明太祖常常召见吴良犒劳他说:“吴院判能够保障一方平安,我在东边没有后顾之忧,你功劳很大,车马、珠玉不足以表彰你的功劳。我一定无东顾之忧了!”于是命学士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他,仍然让他回去镇守江阴。不就发动大兵进攻淮东,攻下泰州。张士诚派兵又从马驮沙出发,侵犯镇江。巨大的战船好几百,在长江逆流而上。吴良严阵以待。明太祖亲自指挥大军抵抗。张士诚的军队撤退,太祖追到浮子门。吴良出兵夹击,斩获敌军二千人。明太祖到江阴犒劳军队,巡视了壁垒,感叹说:“吴良,就是今天的吴起啊!” 洪武三年,晋升都督同知,封为江阴侯,享俸禄一千五百石,授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洪武四年,征讨靖州、绥宁各蛮地。洪武五年,广西蛮族叛乱,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征讨。几个月内,全部平定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转移军队进入铜鼓、无开,收复潭溪,攻下太平,在铜关铁寨歼灭清洞、崖山敌众。各蛮族都十分震惊,纷纷纳降归附,粤西于是平定。

第三篇:明史潘蕃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潘蕃,字廷芳,崇德人。成化二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出为安庆知府,改郧阳。时府治初设,陕、洛流民毕聚。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茂,莫敢犯。十四年,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黎寇符南蛇乱海南,聚众数万。蕃令副使胡富调狼土兵讨斩之,平贼巢千二百余所。论功,进左都御史。已,又平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思恩知府岑濬与田州知府岑猛相仇杀,攻陷田州,猛穷乞援。蕃谕濬罢兵,不从,乃与镇守太监韦经、总兵官伏羌伯毛锐集兵十余万,分六哨讨之。濬死,传首军门,斩级四千七百,尽平其地。回军讨平南海县丰湖贼寇褐元祖。捷闻,玺书嘉劳。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初,蕃去两广,岑猛据田州不肯徙,知府谢湖畏猛悍,亦逗遛。事闻,逮湖诏狱。湖委罪蕃及韦经、毛锐,经复委罪于尚书大夏。刘瑾方恶大夏,遂并逮四人。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既而瑾从户部郎中庄祥言,遣太监韦霦核广东库藏,奏应解赃罚诸物多朽敝,梧州贮盐利军赏银六十余万两不以时解。逮问蕃及前总督大夏、前左布政使仁和沈锐等八百九十九人,罚米输边。瑾诛,蕃以原官致仕。逾六年,卒。方蕃解官归,无屋,税他人宅居之。与乡人饮,露坐花下,醉则任所之。其风致如此。

(节选自《明史·潘蕃传》,有删改)译文:

潘蕃,字廷芳,崇德人。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历任郎中。云南镇守宦官钱能被巡抚王恕弹劾,诏令潘蕃调查,全部得到此事实情。出任安庆知府,改任郧阳知府。当时郧阳府治刚设立,陕、洛流民全都聚集到这里。潘蕃全心安抚,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当地人。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的军务。宣扬朝廷的威严信用,蛮人敬畏归服,单车巡行松、茂两地,无人敢冒犯。弘治十四年,晋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黎寇符南蛇在海南发动叛乱,聚众数万人。潘蕃命令副使胡富调集狼土兵讨伐并斩杀了他,铲平了一千二百多所贼巢。论功行赏,升为左都御史。不久,又平定了势力强大的归善贼寇古三仔、唐大鬓等。思恩知府岑濬与田州知府岑猛互相仇杀,攻陷了田州,岑猛走投无路请求援助。潘蕃指示岑濬停止用兵,岑濬不听从,潘蕃便与镇守太监韦经、总兵官伏羌伯毛锐集合十多万士兵,分六路讨伐。岑濬被杀死,首级传到军门,一共斩杀岑濬部下四千七百人,全部平定了那个地区。回师讨伐平定了南海县丰湖贼寇褐元祖。捷报传到京城,皇帝下诏嘉奖慰劳。潘蕃上奏,思恩应该设置地方官,岑猛交战丢失驻地,应当降职为同知,让他回去驻守旧地。兵部尚书刘大夏建议,岑猛凶恶的本性世代相承,不宜回旧地任职,请求在思恩和田州两府都设置地方官,而降岑猛为千户,调到福建。皇帝听从了刘大夏的建议。正德元年的正月,召(潘藩)为南京刑部尚书。当初,潘蕃已离开两广,岑猛占据田州不肯迁移,知府谢湖害怕岑猛凶悍,也拖延不赴任。事情上报,谢湖被逮捕下诏狱(审讯)。谢湖把罪责推给潘蕃及韦经、毛锐,韦经又把罪责推给尚书刘大夏。刘瑾正讨厌刘大夏,于是将四人一并逮捕。刘大夏因不听从潘蕃的话而获罪,而潘蕃也因不能安抚岑猛而获罪,(二人)都被贬到肃州戍边。随后刘瑾听从户部郎中庄祥的话,派太监韦霦核查广东的库藏,上奏应当押送的诸多赃物和罚收的物品大多朽烂,梧州贮盐所获之利作为军队赏银的六十余万两不按时押送。逮捕追究潘蕃以及前总督刘大夏、前左布政使仁和沈锐等八百九十九人,处罚他们把米运送到边疆。刘瑾被诛以后,潘蕃以原官退休。过了六年,去世。当潘蕃解除官职回家后,无屋可住,租借他人的房屋居住。与同乡人饮酒,露天坐在花下,喝醉便任随去什么地方。他的风范就是这样。

第四篇:节选明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

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B.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C.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D.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臣子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

B、尚书省下设吏、礼、兵、户、邢和工六部。刑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C、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称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一直流传至帝制终结。

D、文渊阁始建于明代。功用早期主要在于藏书、编书。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宫中文渊阁开馆编纂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幼孜文才出众。北征路遇清水源泉水涌出,他写的铭和杨荣写的诗,都得到皇上最高级别的慰劳。

B.金幼孜敢于直谏。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时,众人畏惧不敢回答,只有他据实进言不宜深入。

C.金幼孜深受器重。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须会同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学士一起办理。

D.金幼孜谦恭淡泊。金幼孜虽然很受皇上宠信,但他却更加谦虚,病重时拒绝家人为他请求身后之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5分)

⑵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5分)

参考答案

4.A(可根据句意以及句中的关键词进行断句。这句话中断句时需抓住名词宾语“榆木川”主语“帝”“荣”“幼孜”“仁宗”,谓语动词“崩”“讣”“护”“拜”。)

5、B(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6.D(“家人为他请求”有误。)

7.⑴皇上敬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所经过的山川要害之地,总命他加以记载,金幼孜跨坐在马鞍上起草文书,很快就写好。(“文学”“据”“立就”各1分,大意2分)

⑵朕曾见前代君主讨厌听直言,虽是一向所亲近的人,也因为惧怕君主之威而顺从君主的旨意,缄默不言来讨好君主。(“恶”“亲信”“取容”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金幼孜,名善,是新淦人。建文二年中进士。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在文渊阁当值,再升为侍讲。永乐五年,(皇上)晋升金幼孜为右谕德兼侍讲,于是又传谕吏部,在内阁当值的胡广、金幼孜等人任满时,不要改作他任。永乐七年,金幼孜遂从皇上到北京。第二年北征,金幼孜与胡广、杨荣随行。圣驾驻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幼孜献上铭,杨荣献上诗,皇上都以最高等级给予慰劳。皇上敬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所经过的山川要害之地,总命他加以记载,金幼孜跨坐在马鞍上起草文书,很快就写好。有使者从瓦剌来,皇上召金幼孜等人傍车舆而行,谈论敌方之事,对他很亲信和倚重。他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金纯迷路陷在山谷中。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几批人追踪寻找杨荣和金幼孜,但都没有找到,等到他们回来后,皇上十分高兴,脸上露出笑容。此后每次北征金幼孜都随从,写下了《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永乐二十二年,金幼孜随从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回答。只有金幼孜说不宜深入,皇上不听。

驻扎在开平时,皇上对杨荣、幼孜说:“我梦见神人两次对我说上帝爱惜生灵,这是什么兆头?”杨荣、幼孜回答说:“陛下此举,本意在于除暴安民。但火烧昆仑,玉石俱焚,望陛下留意。”皇上认为他们说得对,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招抚各个部落,军队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秘不发丧。杨荣到京师报丧,金幼孜护卫梓宫返回。仁宗即位,幼孜被任为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这一年十月命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在承天门外一起审查并记录囚犯的罪状。皇上还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的囚犯必须会同这三位学士一起办,皇上对他们的委任更重了。皇上御临西角门阅览廷臣的制诰,对三学士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两位尚书,都是先帝旧臣,朕才靠你们来辅佐。朕曾见前代君主讨厌听直言,虽是一向所亲近的人,也因为惧怕君主之威而顺从君主的旨意,缄默不言来讨好君主。贤良之臣,所言不被采纳,也会退而闭口。朕与诸位爱卿一定要引以为戒。”金幼孜等人叩头谢罪。洪熙元年幼孜晋升为礼部尚书,仍兼大学士、学士,并支给三职俸禄。幼孜不久请求回家探望母亲。金幼孜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开阔。虽很受皇上宠信,但他自己更加谦虚。他给自己起居之室命名为“退庵”。他病重时,家人嘱咐他请求去世后的哀荣,但金幼孜不肯听从。他说:“这种做法是君子感到耻辱的。”

第五篇:《明史·叶盛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师覆土木①,诸将多遁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又请令有司储粮科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寇退,进都给事中。景泰②元年,言:“流民杂五方,其情不一。虽幸成编户,而斗争仇杀时时有之,宜专官绥抚。”又言:“畿辅旱蝗相仍,请加宽恤。”帝多采纳。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盛以国用不足,请籍其税佐军饷。皆从之。帝以兵革稍息,颇事宴游,盛请复午朝故事,立报可。当是时,帝虚怀纳谏,凡六科联署建请,多盛与林聪为首。廷臣议事,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耶?”因呼为“叶少保”。然物论皆推盛才。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成化三年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还改吏部。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切时计。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兵部尚书白圭议以十万众大举逐之,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守。帝壮其议。八年春,敕盛往会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徐廷璋详议。既往来三边,知时无良将,边备久虚,转运劳费,搜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乃会诸臣上疏,言:“守为长策。如必决战,亦宜坚壁清野,伺其惰归击之,令一大创,庶可遏再来。又或乘彼入掠,遣精卒进捣其巢,令彼反顾,内外夹击,足以有功。然必守固,而后战可议也。”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竟无功。人以是服盛之先见。年五十五卒,谥文庄。(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译文: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一职。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灭,众将大多逃回。叶盛率领同僚请求首先治护驾不力的侍从的罪,并且挑选将领训练士兵,为复仇做准备。也先逼近都城,叶盛请求取消内府军匠的差役,把他们充入军队为准备出征而操练。又请求令有关部门储备粮草供给战士,派溃散归来的士兵到天津取武器,以扩充军力。三天时间,上呈奏章七八次,大多切中要害。也先撤退后,叶盛晋升为都给事中。景泰元年,他向皇上提出:“流民混杂有来自五方的人,他们的情况不尽相同。虽然有幸成为编入户籍的平民,然而斗争仇杀时时发生,应派专职官员安抚。”又提出:“京城附近旱灾和蝗灾接连发生,请皇上对这些地方的百姓宽免徭役加以救济。”皇帝大多采纳。皇亲国戚所设置的集市,每月征税。叶盛以国家费用不足为由,请皇上用这些税款补充军饷。皇上都听从了他的建议。皇上因为战事逐渐平息,经常进行宴饮游乐。叶盛请求恢复午朝的旧例,皇帝立即批复许可。当时,皇上虚心地接受大臣的建议,凡是六科联合署名的建议请求,大多是叶盛与林聪为首。朝廷大臣商议政事,叶盛常常先发言,反复辩论诘难。参与商议的大臣有的不高兴地说:“他难道是少保吗?”因此叫他“叶少保”。然而舆论都称赞叶盛的才华。不久叶盛升任左佥都御史,代替李秉到宣府任巡抚。向皇上请求酌量减少商人运送军需物资时运费中盐米折算的比价,来鼓励经商活跃边贸使边境地区富裕起来。又推行官牛官田法,开垦田地四千多顷。还用屯垦剩余的积蓄购买战马一千八百匹,修建城堡七百多座,边塞更加安宁。成化三年秋,叶盛进京任礼部右侍郎,偕同给事毛弘巡视南京。回京后改到吏部任职。他出京去真定、保定救济饥荒,奏请皇上清理豪强大户的田地,分别饲养民间的种马,在涿州、天津设置粮仓,积蓄粮食以备荒年,这些都切中时弊。满都鲁各部长期驻扎在河套地区,兵部尚书白圭主张派十万大军大举驱逐他们,沿黄河筑城抵达东胜,迁移老百姓到那耕种防守。皇上觉得他的建议很宏伟。八年春,命叶盛去会见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徐廷璋进行详细商议。到三边后,叶盛了解到当时没有良将,边境防备长久空虚,转运物资耗费人力物力,攻下河套收复东胜的主张不能轻易提出。于是联合众臣上疏,认为:“防守是长久之计。如果一定要决战,也应实行坚壁清野,等到敌人疲惫地撤退时袭击他们,使他们受到重创,有望遏止他们再次来犯。又或者乘敌人入侵时,派遣精兵前去捣毁他们的老巢,使敌人返回,然后内外夹击,肯定会大功告成。然而必须防守坚固,然后才可以考虑出击。”皇上认为他说得好,但白圭(还是)主张收复河套。军队出击,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人们因此佩服叶盛的先见之明。叶盛五十五岁去世,谥号文庄。

下载《明史·邝埜传》原文及译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史·邝埜传》原文及译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明史·陈新甲传》原文及译文(合集五篇)

    明史原文:陈新甲,长寿人。万历时举于乡,为定州知州。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宁前,关外要地,新甲以才能著。四年,大凌新城被围,援师云集,征缮悉倚......

    关于《明史》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识。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与王府有连,出为广穗知州。嘉靖初,祖忧去。补滁州。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

    《明史张宁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张宁,字靖之,海盐人。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七年夏,帝从唐瑜等奏,考核南京大小诸臣。宁言:“京师尤根本地,不可独免。”又言:“京卫带俸武职一卫至二千余人通计三万余员岁......

    《明史·曾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

    明史熊概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明史熊概传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原文: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

    《项忠传》原文及译文

    项忠,字荩臣,嘉兴人。[臣,嘉兴人。]正统七年进士。[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进授予刑部主事职,跟随明英宗北征瓦剌,兵败被俘。员外郎。[晋升为员外郎。]从英宗陷于瓦剌,令饲马,乘间挟......

    《晋书·陶潜传》原文及译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宋史·贾逵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