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杂文随笔
过春节没有回家,由于老公没有假期
中午春节后的今天有了请假的机会和契机,我们回家了。我有两个女儿。
我和小妞
小姑娘即将两岁,说话还不是很清楚,姐姐做什么她就要求做什么,有时候搞怪,有时候无理,有时候天真浪漫,看到爸爸要照相,瞬间来了镜头感,而我还在提醒她看照相的爸爸。
小女儿最会的就是拒绝和守护。她拒绝一切自己那个瞬间不喜欢的事情,最喜欢说“不要”,说的铿锵有力,坚定决绝。她守护着一切看起来属于她的东西和可能是她的东西。她不喜欢别人动她的以及我们家的任何东西,但是她还喜欢争抢别人的东西,性格强势又倔强。
她最爱的是她姐姐,她会留最爱的东西给姐姐,她会时时刻刻记得姐姐的爱好,要去上学时候,她要一起去送。放学时,她要一起去接。
但有一个东西,她不喜欢与姐姐分享,却又喜欢站在姐姐身边玩,让她姐姐看着自己玩,那就是手机上的汤姆猫,她最喜欢,最爱在姐姐身边玩,还不给姐姐玩。
姐妹俩
妹妹与这个时候的姐姐长相一模一样。
但脾气秉性各不相同。
姐姐性格柔弱,别人欺负了自己也只会自己吞下,喜欢承受,而不喜欢抗争,但是性格开朗,笑笑嘻嘻的性格下有着一颗敏感的心。
她会在我们离开家时,微笑点头,泪眼滢滢,却也懂事的说自己会很听话,她会声音嘹亮,笑声朗朗,却在我们到家时,没赶上从学校把她接回家,被邻居讲了一句“你爸妈才没回家呢”,失望到哭了一路,到家发现我们刚下车,瞬间笑开了花。
爸爸和女儿们
爸爸和女儿,他刚抱了抱大妞,小妞就去了,下个步骤就是要抱抱。
一年多没回家,没有任何陌生感,由于大宝已经5岁,对我们有记忆且很是珍惜,因此这种深厚的情感,大宝很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而二宝得益于爱学姐姐,她对我们也由于学姐姐要拥抱的动作而消除了初见时的陌生感。
有些心酸,有些惆怅,有些痛恨自己贫穷,也有些郁闷现在农村的势力,钱,成为了标签。
所有的一切,钱都有体现,而这个体现也因此成为每个家庭隐形的压力,说多了无意义,说少了却也心有攀比。希望岁月慢一点,让我再挣点钱,能让我的下一代站的起点比我好一些些,也就足够了。
第二篇:可怜天下父母心杂文随笔
每个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是个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在岁月的风尘中,父母总是尽自己的全力,精心呵护着孩子。时刻在他们的头顶,撑起一把温暖的伞。尽管现在,他们的个子,早已超过我们,尽管他们总想,时时挣脱我们的束缚,去寻找那自由的天空。可我们手中,那根风筝的线,却时刻紧紧地攥牢,生怕一不小心,线一松,风筝就飞了。于是,总是在心中,那个黄金的位置,为孩子们,守候着一扇门。呵护的眼神,从不曾偏离,他们灵动的身影。却未曾发觉,他们从几时起,已悄悄长大,在某些事情上,似乎已超越了我们。他们需要的,是我们收回抚摸他们的那双温暖的手,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天地中任意飞翔。
儿子地理,生物结业考试。考场在一中,离家较远。儿子原本打算独自前往。我知道后,那深深的母爱又泛滥了。大热的天,骄阳似火,路上车辆很多,平时儿子从未去过,此时怎能独行。那可是儿子!于是,决定去送他。
准备工作做好,带儿子向考场出发。到了一中门口一看,真是“难偿世上儿女债,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中门外,人流如潮,足有数千名家长,陪伴着孩子而来。密密麻麻的人群,阻碍了交通。看来,我的泛爱之心,一般而已,万千家长的爱心,都如洪水一样泛滥。古人的话没错“爹娘惜子女,好比长江水。”父母的爱心可见日月,出奇的不谋而合,一味的不放心,一味的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陪同前往,只有亲眼看着,亲自带着,孩子们前往考场,那颗牵挂的心,才能稍得安宁。
儿子内向,平时不爱说话,这在外探路的事情,自然要由其母承担。我是这样想的,自告奋勇地也这样做了,在人群中询问别人来自何校,以便尽快找到儿子的团队。可没想到,儿子不如我所想,小鸟依人地跟在身后,而是挣脱我的手,独自前行。竟走进了校门。我则如一跟屁虫似的,远远地在后追着,嘴里告诉他别瞎走,老师通知上说在校门外西侧集合,现在要做的,尽快找团队,领准考证。儿子听后不以为然,仍然前行,告诉我准考证老师发了,自己要去找考场。找考场?一中这么大,去哪找?想起平日里,儿子极少出门,面对陌生的场地,他怎能应付得来。所以,千百个不放心,一万个不踏实。紧紧在后尾随着。看着道路两侧有不少栖息的学生,不时提醒他,有没有他认识的。儿子却不慌不忙,手拿老师给画的平面图纸,边看边往前走。此时的我,根本帮不上忙,因为,对此地我也不熟,不知哪里是他的考场。只有怀着一颗挂念的心,在后边跟着,不想离去,实在放心不下。儿子的能力,不敢高估。作为他的母亲,这点心里还是很清楚。我脸上是又急又茫然。儿子却很镇定,走一段,左右看看,辨辨建筑物,与图中对照,确定往下的路线。继续前行,左拐,前行,再左拐,转过几个弯后,找到了考场。回头让我回去。此时的我,心里踏实了很多,却还要啰嗦,让他找个背阴处休息,别打闹,进楼后,直接去三楼,再找具体教室。儿子回应我:“知道,你当我是三岁孩子呀,什么也不会,回去吧。”怀着一颗不平心,我往回走,发现来来往往的路上,有排队前行的学生,有家长陪伴的,也有像儿子一样,手拿一张图纸,四处张望的。大家都在赶往考场,去完成人生的一次历练。
忽然想起,明明通知书上写明,在校门外集合,统一进考场。老师为什么提前发准考证,让学生自己找考场,这要等到考试了,考场还没找到,怎么办?老师们,也真够省心的。再细一想。老师为学生画了图纸,许是事先讲好了,应怎样进考场吧。像儿子这样的孩子,都能顺利找到,其它孩子也能找到呀。现在的孩子,还是普遍机灵了。在家时,都是调皮,撒娇的皇帝,公主,走出家门,却也能挡自己的一片天。凡事在于偿试,在于锻炼,人,都是在锻炼中成长的。老师相信学生们能行,给了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接受历练。这点是对的。那么平时,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也应把那呵护的羽翼收一收,放孩子们一片天地。任他们独自闯荡?
其实,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怀中的宝贝都在长大。何时起,他们已不是那拥在我们怀里,亲亲父母的脸庞,顾作撒娇的小孩子。何时起,他们已离开了我们的衣襟,不再有事没事的,缠着我们讲故事,让我们陪着去公园。何时起,他们不再一放学就把学校的见闻一股脑说给你听,叽叽喳喳,像个小话痨。何时起,他们会三五成群,在自己的天地中,自说自笑,自娱自乐。何时起,他们心中有了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中,却上了锁。何时起,他们的成长,超乎了我们的想像。而我们,心中却依然不舍,万千个不放心,饿了,及时奉上饭,劝着,哄着,多吃些。冷了,嘱咐加衣,当心感冒。病了,日夜守候,端茶送药,焦虑万分。出行,叮嘱靠右而行,不要打闹,注意安全。做这事,叮咛别磕了,干那事,提醒别碰了。或者,干脆自己包揽,免得操心。总之,在流年的船里,飘荡着父母太多的柔肠,而换回的,是孩子耳边的习以为常,听惯不怪,对父母由依赖到疏远,甚至有点厌烦,有些叛逆,而我们的博爱,却依旧驾着不倒的风帆,护航前行。这,恐怕就是大多数的中国父母,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我们总是想,为孩子撑出更加广阔的一片天,让他们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其实,不是孩子没能力,不是孩子太懒惰,不想偿试,是家长的爱心过于泛滥。怕这怕那,时刻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总有千千万万的担心,总想把自己那温暖的羽翼,伸得更长些,更长些,时时庇护着。怕他们在生活中,淋雨,磕碰,遭受挫折。在事情面前,总是不自觉地一马当先,冲在前边,为他们挡风避雨,生怕心中,那守候多年的净土,被打湿,被风尘侵染。却忽略了,孩子们正如雨后春笋,以我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在快快长大,从天真的孩童,变得有思想有能力,身上的羽毛日渐丰满。现在他们需要的,正是一片历练的天空,而这份天地,需要我们父母们放开那慈爱的手不舍的心去给予,使他们在生活中,沐雨露,接风雨,茁壮成长。早日成才。孩子们只有经过一次次的锻炼,才能成长。生活中的挫折并不可怕,只有经历,才知道什么叫长大,什么是生活。生活中的泛爱,倒有些令人生畏,因为父母的爱心,不能时刻陪伴孩子一辈子,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老去,力不从心,而他们,则要远走高飞,去独闯人生,肩挑家庭重担。到那时,这不会,那不行,如何是好?暖室中的花朵,永远经受不起风雨的洗礼。只有生在自然界的花草,才更有力量,屹立于苍穹。所以,父母们,操劳的心应稍做休息,给孩子们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独自观察世界,给他们一张自由的嘴巴,让他们议论世界,放他们一双灵巧的手,去创造世界,装点世界!
第三篇: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杂文随笔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虽然没有下雪,霜露也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天空阴沉着脸,好像谁惹着了他似得。好不容易等来了久违的太阳,感觉周围的世界都暖了,商贩们热情高涨,街市都沸腾了。
暖洋洋的阳光一扫连日的慵懒,和闺蜜们相约去逛步行街。先是在小吃摊满足了味蕾,然后扫荡了两边的商店,再出来时每个人的双手都挂满了大包小包。说笑着准备离开,闺蜜却又被街角的鞋铺吸引了目光。
几个人又挤进了小店,扫视了一遍其中一个闺蜜看中了一双鞋,试好准备付钱,却发现现金不够了。便问卖鞋的阿姨可否微信支付?阿姨说不能,你们再凑凑看现金有多少?
只是现在的人都不喜欢带现金购物了,几个人凑了下还是差了点。闺蜜便说:“算了,不买了。”
买鞋的阿姨又说:“你现金有多少就给我多少,不够的就微支付吧。”边说边拿出收款的二维码。
这下大家都好奇了问:“您这可以扫码付款怎么还非得要现金啊?”
起初阿姨不肯说,待闺蜜付钱时才说:“现金我能自己收起来,扫码的钱都被儿子拿去花光了。”这时她眼尖的看到闺蜜的手有一个冻疮的伤口。热心的说道:“我这有药给你包好,过几天就能好了。”阿姨说着就去找药了。
拿出药一边帮我朋友处理伤口一边说:“两个儿子一个给了十五万,一个给了二十万让他们做生意娶媳妇,可结果生意没做成,媳妇也没娶到还把钱都给霍霍了,只留下这几千双库存的鞋子给我。现金我自己收着,扫码的钱都在他们那里也不给我,我也老了,没办法啊。”阿姨说完红了眼眶。
阿姨死活不愿意收药品的钱说:“积福行善,能帮的我都会帮忙,这是为下辈子积德呢!”
告别了阿姨,几个人都没了之前的兴奋劲,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手上很多都是给孩子买的物品。
想想自己一心为着孩子,怎么都不愿委屈了他们,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第四篇:我们,年轻真好杂文随笔
“抛开所有不可能,假如给你想象你可以重返二十岁,你最想做什么?又打算去哪里冒险?”
“又或者,你正年轻着”。——《重返二十岁》
中午隔着玻璃看着当空烈日下的车水马龙,想起了这部电影的某段台词,身后是新的面孔、新的工作环境,想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家人和六百多公里外的思念,心潮莫名的翻涌。
“确实,我们活着真好,年轻真好”。
从前的自己总会困顿于生活的琐碎和困难,过于放大自己的不幸和悲伤,忘了二十几岁处于立业之初的我们,哪怕历程稍显灰黯,却是我们最好的年龄。
我们享受着成年人的权利,初尝着相对自由下的大人模样,可以不畏惧人情世故,可以不困于家庭责任,可以趁着阳光正好去拥抱想念的人,可以在失意的时候任意哭喊,还可以跟不完美的自己较劲。
年轻的我们大概是富有得只缺钱,穷得就剩无限多跌倒重来的勇气和转身就走的底气吧,所以失意算什么,失去失败也不过如此,有多少困难能敌得过清晨阳光的暖意,又有多少伤春悲秋敌得过那碗心心念念的牛肉面,哪怕独自度过深夜痛哭和醉得不省人事的夜晚。
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的:“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吃,想爱,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一朵半明半暗的云。”年轻真好,我还可以不顾时间、不顾现实、不顾一切,肆意妄为的去爱你。
或许到了某个年龄,时间教会我们收起背上的芒刺,但至少还会记得,我们曾身藏利刃,曾来自山川与湖海,最后囿于厨房与爱。
然后慢慢的学会跟喜忧参半的生活和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
第五篇:我们都在缘木求鱼杂文随笔
献给很多人也献给我自己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亦是久以前就曾意识到的问题。想要证明自己优秀的试图,到底是不是是很荒谬的一个想法?
对于我所理解的优秀,大概还是具有深刻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通过夸夸其谈或更有甚者通过打压别人而表现出来的。也有太多的时候,聊天的场合,大家在争那仅有的一点话语权,而试图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可殊不知,这时候他已经遭到了太多多的嫉恨。反倒从周围人一种不甚真诚的掌声中,他自以为足够出彩。
而据我有限的观察,往往真正有修养的人,大概都是通过很平常的聊天中,一点一点自然流露出来,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他人,获得他人的好感。或许不排除个人喜好的干扰。可这样,有才而不外露的人,大家应该都会喜欢吧。
所以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在缘木求鱼。陷入一种错误的觉悟中,苦苦的挣扎。别人要买丰田,为了证明优秀,我们就必须要买奥迪或者宝马。这样的想法,难道还不荒谬吗。对于所有所要利用的东西而言,实用是最大的目的。而不是通过比较去证明,以至于得到面子上的满足。
虽然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可在这条迷途上,我还是走的太远。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努力,能够尽快从这条路上折返。
当然讲的这么多的话语,大概有很浓重的中庸色彩。不过表明一种观点,其背后总要有个特定的立场。其实我想太多人对所谓的儒学中庸之道还是有着很大的误解。每一种观点背后,我们所要做的,都是去把握一个很好的度。倘若度把握不好,再好的东西也会变成毒药。把握的好,毒药也可以变成解药。而所有立场背后最关键的部分,乃在于我们自身的修为,以及对它的把握。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不在意周遭的美丑,更不试图通过同周遭人的比较中去证明自己的优秀。这样,或许会轻松许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