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些年的我们杂文随笔
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感知力不强,所以总感觉家庭条件还可以,吃穿用度并不比同村其他小孩差多少。可是,随着我和小弟相继上高中、大学,突然就觉得家里实在是窘迫。
当时家里仅三间土房,进门左手边是“开放式的厨房”,事实上仅仅是个做饭的场所,简陋无比。最显眼的是一块半扇门大小的案板,两个比邻的大灶台,一个连灶台的大炕。右手边是两间紧挨的房子,一间是我父母的卧室,另一间是我们姐弟仨的卧室。
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住宿紧张。我的弟弟们和爷爷住在炕上,我可以单独享受一间卧室。那个时候,冬天我们仨都赖在爷爷的热炕上,玩耍嬉闹,爷爷佯装生气的抱怨我们把被子没掖好,热气跑了,炕不暖和了,我们才不管,依然我行我素,爷爷拿我们毫无办法,只看着我们笑。有时候爷爷也会给我们讲他当兵的事情,打仗时子弹怎么从他旁边飞过,他怎样当逃兵艰难的冒死逃回家,文化大革命时我们村的谁又怎么批斗他……。
爷爷的这些故事讲了一边又一边,讲的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不再去爷爷的炕上和弟弟们打闹,两个弟弟也随后搬到了我卧室的另一张床上。我们姐弟仨住在了一间卧室。从此每晚的笑声,打闹声就会从我们的卧室传出去,爷爷的炕上变的异常的冷清。当时并没有考虑到爷爷的感受,并不会想到他其实不怕我们打闹把炕上的热气跑了,他其实是乐意看着我们胡闹。
在我们姐弟仨打打闹闹的生活下,我们更大了些,我和弟弟们住一起也不方便了,没办法,只好给自己在厨房找了一块空地,拉了个帘子,用两条长凳子支了一块简易的床板,给自己简单造了个窝,从此我和弟弟们也分床睡了。
后来,我们家盖了两层新房,我们姐弟仨一人一个房间。再后来,我们各奔东西,在不同的城市拥有了自己的家,爷爷也去了他终会去的地方。我们家的人就这样,一天天的长大,一点点的分开,再也很难聚到一起像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了,我的爷爷更是再也见不到了。
人生就是如此,一个一个的来到这个世界,聚到一起,又一个一个的分开,离开这个世界。这种聚散非凡力所能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聚的时候好好的珍惜,珍惜我们的亲人,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等到散时,不至于后悔。
第二篇:我们,年轻真好杂文随笔
“抛开所有不可能,假如给你想象你可以重返二十岁,你最想做什么?又打算去哪里冒险?”
“又或者,你正年轻着”。——《重返二十岁》
中午隔着玻璃看着当空烈日下的车水马龙,想起了这部电影的某段台词,身后是新的面孔、新的工作环境,想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家人和六百多公里外的思念,心潮莫名的翻涌。
“确实,我们活着真好,年轻真好”。
从前的自己总会困顿于生活的琐碎和困难,过于放大自己的不幸和悲伤,忘了二十几岁处于立业之初的我们,哪怕历程稍显灰黯,却是我们最好的年龄。
我们享受着成年人的权利,初尝着相对自由下的大人模样,可以不畏惧人情世故,可以不困于家庭责任,可以趁着阳光正好去拥抱想念的人,可以在失意的时候任意哭喊,还可以跟不完美的自己较劲。
年轻的我们大概是富有得只缺钱,穷得就剩无限多跌倒重来的勇气和转身就走的底气吧,所以失意算什么,失去失败也不过如此,有多少困难能敌得过清晨阳光的暖意,又有多少伤春悲秋敌得过那碗心心念念的牛肉面,哪怕独自度过深夜痛哭和醉得不省人事的夜晚。
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的:“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吃,想爱,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一朵半明半暗的云。”年轻真好,我还可以不顾时间、不顾现实、不顾一切,肆意妄为的去爱你。
或许到了某个年龄,时间教会我们收起背上的芒刺,但至少还会记得,我们曾身藏利刃,曾来自山川与湖海,最后囿于厨房与爱。
然后慢慢的学会跟喜忧参半的生活和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
第三篇:我们都在缘木求鱼杂文随笔
献给很多人也献给我自己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亦是久以前就曾意识到的问题。想要证明自己优秀的试图,到底是不是是很荒谬的一个想法?
对于我所理解的优秀,大概还是具有深刻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通过夸夸其谈或更有甚者通过打压别人而表现出来的。也有太多的时候,聊天的场合,大家在争那仅有的一点话语权,而试图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可殊不知,这时候他已经遭到了太多多的嫉恨。反倒从周围人一种不甚真诚的掌声中,他自以为足够出彩。
而据我有限的观察,往往真正有修养的人,大概都是通过很平常的聊天中,一点一点自然流露出来,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他人,获得他人的好感。或许不排除个人喜好的干扰。可这样,有才而不外露的人,大家应该都会喜欢吧。
所以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在缘木求鱼。陷入一种错误的觉悟中,苦苦的挣扎。别人要买丰田,为了证明优秀,我们就必须要买奥迪或者宝马。这样的想法,难道还不荒谬吗。对于所有所要利用的东西而言,实用是最大的目的。而不是通过比较去证明,以至于得到面子上的满足。
虽然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可在这条迷途上,我还是走的太远。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努力,能够尽快从这条路上折返。
当然讲的这么多的话语,大概有很浓重的中庸色彩。不过表明一种观点,其背后总要有个特定的立场。其实我想太多人对所谓的儒学中庸之道还是有着很大的误解。每一种观点背后,我们所要做的,都是去把握一个很好的度。倘若度把握不好,再好的东西也会变成毒药。把握的好,毒药也可以变成解药。而所有立场背后最关键的部分,乃在于我们自身的修为,以及对它的把握。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不在意周遭的美丑,更不试图通过同周遭人的比较中去证明自己的优秀。这样,或许会轻松许多吧。
第四篇:我们的爱情杂文随笔
亲爱的你,风雨同舟26年载,在没有鲜花陪伴的季节,你我相守在四季轮回的岁月里。没有什么卿卿我我,爱的轰轰烈烈,只有彼此努力过着极其平淡的生活。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们在相识的路上,携手同行,26载的相守点点滴滴,没有惊涛骇浪,只有默默无闻地耕耘着、编织着你我青春的梦想。从青春到容颜已老,我们恪守着为爱努力,为情坚守……
岁月啊真的是一把无情的刀。光阴啊从不怜惜你的年华,你的青春,时针就是这样滴答滴答走个不停,在360度小小的圆盘上划了一圈又一圈。我来不及思量,就已经意识到了我们不再年轻,青春浪漫已经不再属于我们。
谈不上向年轻人那样有多么多么地爱的轰轰烈烈,年轻时的激情与棱角,早已被岁月打磨成难以割舍的亲情与牵挂。就像我的左手握着你的右手,那种由恋人转换为亲人的过程,是上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彼此的幸福,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图大富大贵,只要喜乐平安,彼此懂得、彼此相守,就知足了。
在这个情人节没有浪漫的日子里,夫妻只有默默相守,为爱努力,为生活打拼,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在轮回的岁月里,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幸福。
相守着那五百年前回眸一笑的那份缘分,手拉手承诺这一生一世的情缘。到老了啥也不图了,只图你能陪我到黄昏,陪我到天涯海角。
依靠在你宽厚的肩膀上,面朝大海看潮起潮落,看海天一色,看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何等的惬意,这就是我们的爱情。
第五篇:吴哥窟,我们来了杂文随笔
继上次和天平小妹两人自由行新加坡,事隔N年,我俩又凑一起,这次我们去了柬埔寨的吴哥窟。
谁说天平总是犹犹豫豫,摇摆不定的,我们俩天平女,在旅行这件事上没啥犹豫的。上次也是说好就行动。这次更是21号一冲动,22号讨论好去哪立马订了25号出发,5天的行程。
为什么我们俩会决定自由行游吴哥呢
一、临时起意,小妹想出境游,我俩没时间办签证,免签地都好远,就近的落地签将就
二、泰国,我去过,她忌讳
三、这段时间柬埔寨跟团不是一般的贵,看了攻略,柬埔寨的吴哥相对安全
所以妥妥地就吴哥自由行了。虽然很多人卸了携程,但我还是用惯携程,而且之前携程自营的项目我都挺满意,所以自由行还是选了携程。订个机票酒店,每次到最后都跳出该航班已满,该酒店已满。不过这一来一去的“已满”也为我们降低了1750的成本。
去的时候原先给的是直飞,18:50起飞,23:30落地。虽然订了接机服务,但头一天就夜深人静的到一个新地儿,而且又被很多人说是不太安全的地儿,想想罢了。选了上午飞广州中转,下午17:00到柬埔寨的航班。到广州机场中午在贵宾厅混个午饭,午饭后小逛机场免税店,然后上机,没有一点无聊的等待时间。
到了柬埔寨申请落地签,发觉其实英文好不好没关系,看着走就成。至于小费问题,好像是看工作人员的心情的。我先填好申请单先交了本本,没被要。后来朋友说她被要了小费交了一美元。所以在办理的过程中我一直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等着我的本本。顺利拿到落地签,进入了柬埔寨。
订的住宿并不是大酒店,接机的大叔一度搞错,眼看着越兜越荒凉,心中也隐隐不安。找到住所后感觉其实还OK,之后几天的出行发觉其实住所离市中心很近,那晚只是司机大叔绕了好多圈圈。不过毕竟是减了1000元,所以和大酒店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算是个干净、态度很好、有泳池的民宿吧。我还是比较满意的,相对这个价格而言。但对住惯大酒店的不作安利。
酒店放好行李,我们就去了当地有名的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