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而不比》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关于交友目的、对象和态度等的观点。
2.对孔子的交友观作出自己的评价。
3.掌握“与、友、谅、责、斯、数、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史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ppt①)
《周而不比》记录了孔子说的14句话,这14句话讲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交友。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见孔子之为人”。
二、探究文本
(一)交友目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请问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为什么会和他成为至交?
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本,来看看孔子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以友辅仁”,其中“以”表示“用、凭借”。孔子认为交友的目的是“用朋友来辅助仁德的培养”。那么孔子说的“仁”又是指什么呢?
南怀瑾《论语别裁》:“所谓‘仁’就是爱人,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自处的高度修养,也可以说是做人的艺术。”(ppt②)
(二)交友对象
古往今来,人们对交友一事都很重视,战国时期苟子就曾说过:“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意思是说朋友是相互信任、拥有的对象,所以选择朋友要慎重。那么交怎样的朋友才能帮助我们提高仁德修养和做人的艺术呢?
明确:“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其中“友直”“友谅”等中的“友”是意动用法,表示“以一…为友”。“直”指“正直”,“谅”指“诚信”。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一定标准,那就是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博学多闻的人交友。
同时孔子又指出了三种“损友”——有害的朋友:便辟(谄媚逢迎)者、善柔(假装和善)者、便佞(巧言善辩)者。整句话可理解为: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友,与态度伪善的人交友。与夸夸其谈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为什么和这三种人交友是有害的呢?
明确(结合历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对“损友”的理解):
①便辟(pianbi):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马融《论语马氏训说》)②善柔:谓面从而背毁者也。(皇侃《论语义疏》)③便佞(pianning):辩而巧也。(皇侃《论语义疏》)(ppt③)
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试想。连自己都很少具备仁德修养,又怎能辅助朋友呢,只能让人“近墨者黑”。所以和这三种人结交有弊无益。
(三)交友态度
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过: “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智慧的世界,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具有光彩。”在和朋友交往方面,大圣人孔子有一位自己的“偶像”。此人和孔子同时代,长得又矮又小,而且相貌猥琐,叫晏平仲。孔子赞扬他“善与人交”,而且达到了令别人“久而敬之”的程度;甚至连司马迁也说: “如果晏平仲在世,我给他挥挥马鞭赶赶车,也是很高兴和向往的事。”
在孔子看来,我们怎样做才会成为像晏平仲那样的“善交者”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孔子给我们的建议。
1.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明确:“躬自”指“自我”,“责”可理解为“要求”,“厚”后省略“责”,与“薄责”相对。孔子认为和朋友相交,就应该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待别人的过错,就不要像对自己那么严格,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远离朋友的怨恨了。
2.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子贡问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明确:以上两句讲的是如何把握朋友相交之度。“数”读shu,可译为“频繁”,指侍奉君主或和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忠告”是指“对朋友忠言相告”。“道”意为“劝导”,“毋”指“不要”。前一句可理解为:“侍奉君主,(如果)频繁地反复提意见,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后一句可理解为:“(如朋友有过失),对朋友要好言相劝,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朱熹《论语集注》:“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ppt④)
你能接受孔子这样的观点吗?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有一个故事叫“刺猬取暖”:一群刺猬挨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体温温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会产生伤害;离得远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它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互相“辅仁”,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要有一定限度,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而不应该声色俱厉。你好好给朋友提意见,但是“不可则止”,朋友一定坚持己见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
所以,和朋友交往,有时“距离能产生美”;在给朋友提意见时,应注意把握时机和火候。只有掌握一定分寸,才既能适当地提醒朋友,又能和朋友和谐相处。
4.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明确:大小多少、以德报怨是老子哲学中一种调和、化解矛盾的思想。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只是在逻辑上作了一个论辩。他说:“人家对我好,我又该怎样报答呢?”他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以直报怨”的?
南怀瑾《论语别裁》: “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理你,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ppt⑤)
所以“直”可理解为“正直的行为”,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只有这样,才更能弘扬正气,打击邪恶。
三、交流评述
你对交友目的、对象的看法和孔子的观点相同吗?你怎么看待孔子在交友方面提出的建议?
明确:这个问题不必有固定、统一的答案。主要是让学生在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唤起学生切身的生活感受,引导学生在生活感受中达成评判。进而化经典为经验,突显《论语》的当代文化意义。
四、结束
生活中如果我们用孔子的交友态度去结交朋友,就叫“周而不比”。“周”指“朋友相交以道义合”,而“比”指“以利益合”,整句话可理解为“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北师大教授于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pp⑥)
我想,能够结交到好朋友。能和朋友快乐地相处,通过朋友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情操,这也是一种人生真谛。
第二篇:《〈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教学设计(共)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4.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
2、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
3、深入阐发“君子”的含义;
4、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课时建议】
三课时
教学步骤一: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1、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注释和译文(可在预习中完成)。
(2)教师适当补充课本没有给出的注释,点出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课后第四题)。
(3)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2、指导诵读:
(1)老师示范背诵,明确背诵要求。
(2)组织讨论:可以将哪些内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诵?(3)鼓励学生采取分组竞赛形式当场速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步骤二:深入理解,阐发内涵
学生讨论:将本章节内容分为“察人、择友、处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方面主要观点,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章节旁边写评注或随感,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察人(1、2、3、4、5章)
择友(6、7章)
处事(12、13、14章)
待人(8、9、10、11章)
注:此这个环节中,学生自由发言与老师讲解应结合进行。
老师讲解应是对文化内涵的深化——讲解焦点:多义性、联系性、丰厚性。多义性:例举“久而敬之”的多义理解。
联系性:例举“处事”章应与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联系。丰厚性:例举“察人”章中可补充孔子对“君子”的评判与见解。教学步骤三: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1、联系《论语》中其他和本课内容相关的语录,更广泛的整体理解文化内涵。如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论语》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会,深入讨论内涵,将原文具体化。如:5•17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如何与人交往,让人“久而敬之”。
3、联系实际,生动理解《论语》在今天的意义。用《论语》具有的警醒意义的话反思我们的言行,鞭策我们进步。如: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以此反思自己的集体生活。
注:活动应充分体现儒家注重内心修养的精神,鼓励学生反省自我,反思生活,不可泛泛而论。
(形式:分组讨论,就某一论题设正反方辩论,写小论文)
第三篇:公开课教案 周而不比
公开课教案:课题:《周而不比》(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在疏通课文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儒家的人际交往观。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孔子的交友观。(3)当堂背诵16.4、15.23、12.24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周华健演唱的《朋友》的部分歌词。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在生活中,朋友很重要,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如何择友,如何交友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朋友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二、研习探讨5则与交友相关的内容。
1、幻灯展示5则内容,全班齐读。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结合注释,自读2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译5则。点拨重点字词:友、数、斯、道。
2、具体探讨研习。
(1)问题探讨一:孔子是如何择友的?请同学朗读相关的章节并说说。(16.4)明确:友直,友谅,友多闻。
幻灯展示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请你说说:你如何看待孔子或管宁的择友观?在生活中,你是如何选择益友的?…… 点拨:管宁因为华歆见财动心以及见官员过街热闹的情景而弃书而决定与之断绝朋友关系。幻灯展示材料二: 质监局为贪官陈学升大唱赞歌 2007年8月22日,河南省质监局原副局长陈学升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在河南省纪委调查陈学升问题期间,河南省质监局出具了一份令人匪夷所思的《陈学升基本情况》,为其大唱赞歌。通过这份《陈学升基本情况》,可以看出陈学升“人缘非常好”。提问:你是如何看待贪官的“好人缘”?
(2)问题探讨二:孔子认为该如何与朋友交往? 请同学阅读相关章节并分析孔子的观点。(4.26、12.23)提示:天冷了,一群刺猬想要相拥取暖,它们该怎么办?
(选择最恰当的距离群聚在一起)
明确:孔子认为与朋友相处有该说不该说之话,有该做不该做之事,要保持适当的距离。(3)问题探讨三:你如何评价孔子所说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幻灯展示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下面一位幕友王湘绮(壬秋),当时他是湖南的才子,也是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儒。当时曾国藩所领的湘军,在前方和洪秀全作战,开始露败象的时候,王湘绮就要请假回家。曾国藩知道他读书人胆小,如果这仗败下来就不得了。所以也想让他回去。不过事情很忙,没有立即批这件公文。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因为有事去找他。看见他正坐在房里专心看书,就站在后面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王湘绮还不知道,曾国藩又悄悄地退回去了。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诚恳地安慰一番,让王湘绮立刻回家。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尤其打仗的时候,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如何能保住别人?
幻灯出示名家评点: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4)问题探讨三:朋友间的交往有很多艺术,让我们不妨从自己出发,我们应具备怎样的修养才能交到有益的朋友?
读相关章节: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明确:交益友,首先做一个内心有仁德的君子仁者,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举例:5.17则 晏子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幻灯展示:《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请你说说为何晏子可以获得别人永久的尊敬。
总结: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目的在于彼此辅助,达到行仁的境界。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同样做他人好的朋友也会提升你的境界。
板书设计:
周而不比
择友:直、谅、多闻 交友:“度”,适可而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四篇:高二语文周而不比1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背诵重点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
3、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4、请学生结合自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难点:和而不同
三、预习要求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据此,我们温州一个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切入)四书是哪四书?
《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 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简单介绍论语原文及课文的编排),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先看则小故事:
东汉有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友病重。朋友远在千里。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到了友人居住的村庄。到了这里以后。却发现这里的村庄被胡人围住了。他潜入城去探望朋友。朋友非常感动,让他快走。荀巨伯却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有难,不能走。全村的人都不在,我来了。看你这样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弃你于不顾。”说完就动手为朋友擦洗身子。无论朋友怎样的劝说就是坚持不走。
村庄终于被胡人攻破了,胡人从破草屋里搜出了全村仅剩下的这两个人,对他们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难道你不怕死吗?故荀巨听完胡人的话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村子里的人,到这里只是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病友。现在,我的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的到来而不管朋友的。你们要杀就杀我,请不要杀这个垂死的病人。” 胡人听了,都被他的话镇惊了,各个垂下了头,最后钦佩而走,一村的人得以保全。
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学生可能会回答16.4章。
(三)探究第16.4章
1、齐读。
2、观看于丹对择友的评读
3、于丹的解读,有何商榷之处?
当面对两种不同的解释的时候,我们只有看第三者的态度(幻灯片)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辟读如僻。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善柔:假装和善。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便佞:巧言善辩。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相反。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4、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5、齐背第7章。
(四)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2.10
4.7 15.17 15.23
1、齐读
2、强调 “为”、“由”、“安”、“廋”“举”“废”的语义。
3、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齐背
5、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6、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7、请学生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择友观: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权有钱(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他们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
我们应该要牢记孔子的择友观,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第二课时
(课间播放朋友的歌曲)(一)导入
好的朋友就像这一首首唱不完的歌„„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板书)
友,甲骨文„„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现在让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
孔子择优的标准,齐背,(板书择友)孔子择友的方法,(察友)古人读《论语》的方法
齐读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二)课堂分析
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处友)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大致有15.15;14.34; 5.17;4.26;12.23 齐读,按照昨天学过的方法进行探究 探究问题一
1、古汉语中怨/憾/恨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之、忠的词义
补充资料:(幻灯片)钱穆《论语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
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幻灯片)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探究问题二
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问题三
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 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读法建议三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程颐 归纳为 领悟思想
取其精髓
7、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辅仁(板:仁)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结尾:
我们已经开始了《论语》的学习我们都在路上,可能坑坑洼洼,但是我们相信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激荡 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精神坦然
《论语》就是这么一种力量,这么一种情怀,让《论语》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五篇:《周而不比》教案浙江省温州中学
而 不 比》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背诵重点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
3、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4、请学生结合自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难点:和而不同
三、预习要求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据此,我们温州一个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切入)四书是哪四书?
《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 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简单介绍论语原文及课文的编排),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先看则小故事:
东汉有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友病重。朋友远在千里。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到了友人居住的村庄。到了这里以后。却发现这里的村庄被胡人围住了。他潜入城去探望朋友。朋友非常感动,让他快走。荀巨伯却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有难,不能走。全村的人都不在,我来了。看你这样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弃你于不顾。”说完就动手为朋友擦洗身子。无论朋友怎样的劝说就是坚持不走。
村庄终于被胡人攻破了,胡人从破草屋里搜出了全村仅剩下的这两个人,对他们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难道你不怕死吗?故荀巨听完胡人的话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村子里的人,到这里只是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病友。现在,我的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的到来而不管朋友的。你们要杀就杀我,请不要杀这个垂死的病人。”
胡人听了,都被他的话镇惊了,各个垂下了头,最后钦佩而走,一村的人得以保全。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学生可能会回答16.4章。
16.4章
1、齐读。
2、观看于丹对择友的评读
3、于丹的解读,有何商榷之处?
当面对两种不同的解释的时候,我们只有看第三者的态度(幻灯片)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辟读如僻。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善柔:假装和善。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便佞:巧言善辩。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相反。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4、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5、齐背第7章。
(四)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2.10
4.7 15.17 15.23
1、齐读
2、强调 “为”、“由”、“安”、“廋”“举”“废”的语义。
3、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齐背
5、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6、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7、请学生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
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我们应该要牢记孔子的择友观,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第二课时
(课间播放朋友的歌曲)(一)导入
好的朋友就像这一首首唱不完的歌„„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板书)友,甲骨文„„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现在让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
孔子择优的标准,齐背,(板书择友)孔子择友的方法,(察友)古人读《论语》的方法
齐读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二)课堂分析
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处友)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大致有15.15;14.34; 5.17;4.26;12.23
探究问题一
1、古汉语中怨/憾/恨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之、忠的词义 补充资料:(幻灯片)钱穆《论语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
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幻灯片)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探究问题二
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问题三
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 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读法建议三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程颐 归纳为 领悟思想
取其精髓
7、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辅仁(板:仁)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结尾:
我们已经开始了《论语》的学习我们都在路上,可能坑坑洼洼,但是我们相信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激荡 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精神坦然
《论语》就是这么一种力量,这么一种情怀,让《论语》成为我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