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77---78页,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想、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两个小朋友做“指鼻子、指眼睛”的游戏,左图用指左眼引起对“哪边是左”的问题的讨论;右图用指右耳,引起对“哪边是右”的问题的讨论。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一定的区分左右的知识。对前后、上下、正反的理解积累的经验比较多。也能很容易的就区别开来。但是对于左右的相对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这时本节课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三、教学设想
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素材
我在上新课环节,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初步确定左、右观念。接着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造性地设计了“找邻居”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精神。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活动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明确提出了以“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力求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活动促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本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记住左右,并能自觉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在体验左、右相对性时,通过学生相对而立,伸出右手握一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对面的同学与自己的方向不一样。初步感知对面同学的左右方向和自己的左右相反。同时又让学生课后参加实践活动——走楼梯,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并训练学生左、右的方向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贵在用,走出教室,开放课堂,既巩固了知识,又指导了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规则。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左右”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确定以下活动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间位置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指鼻子眼游戏,游戏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游戏入手巧妙引入课题。让学生从玩游戏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索,交流提高
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面对面做游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争论,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这样,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接下来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在游戏中对左、右这两个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从初步感知发展到进一步理解,并能在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从而加深印象,学会运用。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认识上、下、前、后,通过做游戏引入对上下前后方位的认识,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理解这些方位;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方位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本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整理,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具体的认识,通过游戏再加深一下认识。
六、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
左 右
上 下
前 后
第二篇:认识上下前后教案
认识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建立“上、下、前、后” 的方位感。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一、游戏导入
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子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放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又是什么。
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版书题目: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教材第九页主题图
1、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 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
2、请你说一说,汽车在轮船的()面,轮船在火车的()面
3、请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4、公路上有三辆汽车在行驶(小轿车在前,卡车在中间,客车在后面)
再仔细看看这幅图,你还能发现什么?
(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小轿车;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在客车的前面。)
5、老师提问: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儿说它在下面呢?同样是卡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前面,一会儿说它在后面呢?
强调: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三、反馈练习
1、三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小明说:“我在小丽前面。”小丽说:“我在小玲前面。”他们三人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第9页“做一做”
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说说看。
第三篇:认识上下前后教案(定稿)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挂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
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学生交流。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练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3、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
4、练习
出示十二生肖的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你的座位也有 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通过“拍手游戏”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2、通过“说反话”深化对“上下、前后”的理解。
3、通过“做一做”体会“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第四篇:小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
小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 活动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玩具柜的玩具若干。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3·幼儿感知上下的方位。
师:“大灰狼明天要开一个玩具店,可是货架上的东西还没有摆上去,谁能来帮帮大灰狼呀?
4、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
请幼儿将玩具放入货物架中。(幼儿自由操作)
5、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对性。
小结:在表述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完整的话,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6、看图说一说。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
三.师总结讲评,并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谁?后面呢?
四:做游戏。(上拍拍,瞎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第五篇: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教学设计
认识左右、前后、上下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0—73页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树图及相应图片(学生带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
(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指左眼 指右耳
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师:听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
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
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请学生上前说。
四、做韵律操
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
(放音乐师 生一起做)小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做: 拍拍右肩膀 拍拍右肩膀 右脚跺一跺 右脚跺一跺 向前跳一跳 向后蹦一蹦 左手摆一摆 右手摆一摆 左腿踢一踢 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前、后
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 后)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坐的是谁呀? 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 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2.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礼物(一棵大树)。大家看,大树爷爷自己站在这儿太孤单了,咱们给它找一些朋友吧!刚才,老师奖给大家好多的奖品,有小鹿、小兔、小鸟、小蘑菇的卡片,得到奖品的同学把奖品举给大家看。我们让这些奖品去陪大树爷爷好吗?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
左 右
上 下
前 后
教学反思:
1.明确目标,游戏强化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如:摆一摆自己的物品、说一说自己的座位、摸一摸自己的身体部位、找一找自身的左和右、我来发指令等等,让孩子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旨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上下楼梯怎样走、找座位、汽车方向盘在哪侧、左右手的分工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得使得孩子们情绪高昂,立刻产生讨论的兴趣,表现欲望极强。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终生受益。
3.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认识上、下、前、后,通过做游戏引入对上下前后方位的认识,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理解这些方位;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方位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许西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