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第二篇:课文开国大典教案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而_____;为____而____;为____而___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第三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能按典礼进行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感受典礼开始前的盛大以及群众急切、喜悦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听,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着这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对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三、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语。
2、交流汇报。(1)出示生词:典礼 委员 协商 外宾 诞生 电钮
瞻仰 飘拂 骑兵 嗓子 擎着 汇集
副主席 毛泽东 奏国歌 共产党 聂荣臻 指名读、齐读。
找出“诞”的形近字“蜒” 组词:蜿蜒 指导书写“诞” 注意:笔顺(2)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3)理清文章思路 问: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会场——典礼——阅兵——游行队伍 师生交流,把课文分为四部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读。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1)成员多——大典 创设情境:
加入此时你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开国大典的成员吗?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介绍。
句式: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现在我正站在开国大典的会场中心,典礼还没有开始,参加开国大典的,有……
(2)主席台的布置——大典 介绍主席台的布置
(3)人数多、来得早、次序好、热情高——大典 指导朗读: 此时,群众的心情多么急切,多么喜悦,谁来读读这一段?
五、总结延伸。
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让我们一起期待着大典的到来吧!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习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练笔。
2、在引导想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开国大典》,一起重温那庄严盛大的历史时刻,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回顾课文,大家想想课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板书: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3、小结:本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中的“典礼仪式”和典礼后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使读者看了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因此,(层次清楚)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二、聚焦“大典”,感受气氛。
1、这节课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典礼仪式,感受一下会场的气氛。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0自然段,边读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交流汇报。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理解“排山倒海”“一齐”)读出自己的感受。
(2)有人指挥吗?这可是不我们班的三十多名学生,也不是我们学校的一千多名学生,而是三十万人哪!再读。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该怎么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
(3)你还发现了什么?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读出自己的感受。
(2)“瞻仰”是怎样地看?不是随随便便地看,也不是心不在焉地看,而是恭恭敬敬地看。透过瞻仰,你看出了什么?
(3)“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建国前,中国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和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品析主席言行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不仅领略了毛泽东主席的伟人风采,还感受到了庄严而热烈的会场气氛,因此“突出气氛”是这篇文章的又一特点。
4、浏览课文第二部分,看看典礼仪式的程序是怎样的?(正是通过奏国歌、升国旗、宣读公告等一个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典礼仪式的庄严而热烈,这是本文的又一个特点: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三、自学“阅兵”,再现场面。
1、热烈而庄严的典礼仪式已经结束,接下来的“阅兵式”又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3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能感受到些什么?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随机理解重点语段。
(2)请一位同学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读课文的12、13自然段,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四、略学“游行”,理解难句。
1、庄严而壮观的“阅兵式”将开国大典推向了高潮,“群众游行”队伍又将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齐读“群众游行”的场面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什么?“光明”又该怎样理解?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通过“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开国大典的盛况,这种写法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也借助这篇课文学到了进行场面描写的好方法,即:点面结合、层次清楚、突出气氛。
2、小练笔: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写写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可以是一次运动会,可以是一场文艺汇演,也可以是一场拔河、跳绳、踢毽子比赛,还可以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群众入场
点面结合典礼仪式
层次清楚
26、开国大典
阅 兵式
庄严热烈
突出气氛
群众退场
第四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会认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瞻仰、欢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激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及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无比激动,喜悦之情。
4、在阅读过程,初步体会场面描写,并尝试仿写。
学习重点: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阅读过程,初步体会场面描写, 并尝试仿写。
学习难点:
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无比激动,喜悦之情以及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
教学流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释题,初识大典
生课前交流资料并播放歌曲:
1、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师:听着这首歌,我们知道了,我们祖国的生日是十月一日,这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2、开门见山,揭题解题。
今天,就让时间回到68年前,回到我们的祖国诞生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我们来学习(课前板书:开国大典 生齐读)。
3、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建立新国家举行的隆重而重大的仪式。再次齐读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大典带给我们的喜悦。
(设计意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释题初识大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营造阅读期待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典。好好说小组: 展练安排:
1号:检查生字新词(反馈预习情况);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擎着红旗、电钮、瞻仰、聂荣臻、共产党、诞生、飘拂”等。请大家一个词读两遍;(评价:)
2号: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练2号说: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请生说(从题目入手概括)(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进入课文的门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3号:请大家看到2-3自然段,根据示意图,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会场布置情况;
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现在我正站在天安门广场为大家报道。首先我们看到会场呈形。
4号:请大家读4自然段,找出表现人们此时心情的词语,说一说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入场前的热闹场面?
三、精读品悟,感受大典。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文章主要部分典礼仪式。展练安排:好好悟小组
1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5~10自然段,想一想大典分为几个环节,和同桌一起讨论完成“大典盛况”思维流程图。提示:找出“接着”一词,理清这几个场面。(板书:宣告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2号:默读5--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言行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群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加以批注。
3号:请大家看到(5自然段)“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一个自然段,我找到的描写毛主席动作的句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群众反应的语句: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感受:对领袖毛主席的崇敬、爱戴以及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台下一位学生来引导深入体会:什么是“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多少人的“一齐”,(三十万)这三十万人是由哪些人组成的?请联系上文回答。(生结合第一段答)。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来到会场,大家为什么“一齐”把目光投入主席台呢?我要采访一下4号同学:假如你是农民朋友,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我再采访一下,工人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校师生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生答:为了能看到毛主席)原来,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
4号同学:哦,我明白了,谢谢某某同学,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
教师: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激动、欣喜和对领袖的热爱吧!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出现在天安门城楼,排山倒海的掌声响起,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主席台,这是多么壮观的场景啊!全班一起再读: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中的这幅插图,这个最突出的人物,就是我们的毛主席。在这一场面的描写中,作者既写出了典型人物毛主席,又概括地写出了群众的反映。
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中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回顾:场景学习的方法:第一步找到点的语句(重点人物的言行),第二步找到面的语句(群众反应),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第四步 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来学习下面的场景。
四、感情升华,铭记大典 展练安排:
好好提升小组:
1号:看到6、7自然段,我找到了描写毛主席的语句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群众反应的语句是“这庄严和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个自然段,大家小声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庄严”“雄伟”“欢跃”等词语的读音。“这庄严和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号:集体齐读一遍,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人民群众听到这庄严的宣告之后,心情会怎么样?强调反复语句的读法,读之后,交流。(欢呼、欢跃……)
教师进一步引导,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悲壮的音乐响起)侵略、压迫、屈辱、灾难!近代中国的苦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国耻!
旧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家破人亡。地主、资本家、反动政府的压迫,使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停留一会儿,雄壮的音乐响起,配乐朗读)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们一起读:
3号:同学们,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请大家闭目想一想)请大家睁开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我们有请吴老师先来试着展示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仿写: 课件显示:
这声音传到学校,我不住地和同事们握手再握手,拥抱再拥抱,我不知道怎样表达我的情感,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办公室的同事有的随着我的节奏唱着这首歌;有的手舞足蹈地欢呼着:“我们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还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3号:同学们,我们也来仿写吧!
这声音传到。这声音传到。
4号:请大家看到8-10自然段,(8自然段中)我找到的描写毛主席动作的句子是:“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群众反应的语句:“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对国旗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自豪!
小老师追问:(1)“瞻仰”是什么意思?(展练4号答)安排下面的一位学生我想请同学们想一想,瞻仰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哪个好?是的,用瞻仰一词,可以更加表现人民群众对国旗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2)两个“一齐”又说明了什么?“站”又是什么意思?(请生答)生:全体站起来激动地读。
五、总结升华,铭记大典。
大典的热烈宏大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意犹未尽,让我们一起回到这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吧!播放开国大典视频。
课下,请同学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读一读毛主席的书……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的场面。
第五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曙光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开国大典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
教法: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这些关机键词、句的揣摩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情感。
学法:结合有关资料,自读、讨论,尽力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六、教学准备 :
1、学生:查阅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搜集解放前人民痛苦生活的资料。
2、教师: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国庆节是什么时间吗?(10月1日)谁能告诉我今年是国庆多少周年?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典礼。(板书:开国大典)
3、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新中国的开国典礼当时的盛况,分享那份激动与喜悦。
二、初读课文,1、PPT:自学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分段。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三、交流汇报
1、PPT:出示生字新词。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或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写了四个动人场面。(板书: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四、“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说出课文梗概。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会前)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画出有关的语句。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PPT1:“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PPT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说明了什么?
5、哪些词语表现了人们兴奋的心情?(汇集、清早、老远的、五更天摸着黑)
6、指导朗读。(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典礼)
1、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2(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唱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3、自由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PPT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PPT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PPT3:“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般的掌声。反复:表现群众无比欢乐,无比激动的心情。)
三:自学第三部分内容(阅兵)
1:默读阅兵式的部分,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2:阅兵时军队表演了哪些精彩的节目?阅兵的隆重现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交流: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1)、接受检阅的部队多、兵种多。(2)、军队的素质高,雄伟威严。(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4:播放课件:开国大典中的现场阅兵式。生谈观后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四:学习典礼结束部分内容(游行)
1:指名读(14---15)自然段。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壮景?
2、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3.体会句子。
PPT1: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说明什么?)(说明典礼持续时间很长。)
PPT2:(1)、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光明”指“光亮”,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别向东城和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东城和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五、能力拓展
PPT出示: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哪个更好?自己再从文中找这样的句子体会。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六、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七、课后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3、写出课文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