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武大帝读后感
志存高远,强我中华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几乎成为了我中华文化的俗语。
汉武大帝,是一个和秦皇、唐宗、宋祖并肩站立在中国历史上的顶尖人物;是一个缔造了天汉雄风的政治家;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中国多民族融合作出杰出贡献的军事家;是一个千年来为世人所瞻仰的勃勃雄姿。
2018年暑假,我把杨焕亭先生笔下的汉武大帝的形象,刻入我自己心中。这部皇皇巨著,详细精彩地在我眼前展开了汉武大帝波澜壮阔的一生风云的画卷,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汉武大帝刘彻小时候就非常具有冒险精神,且有帝王风范。8岁时他曾自荐出睢阳平定梁王谋反,大方赠知己韩安国刻有自己名字的虎头鞶,让太子太傅卫绾为之惊叹。
待成为皇上之后,他推行“新制”,进行改革,但太皇太后屡次阻挠,使刘彻无法施展雄才大略。
太皇太后和太后相继去世后,刘彻大展宏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制,派张骞两次凿空西域和打通西南夷道,讲述“夜郎自大”趣闻,派遣卫青、霍去病痛击北方匈奴,迫使匈奴一再北迁,大宛之战“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成为千百年来华夏民族的骄傲……
他听取了汲黯的逆耳忠言,也力挺窦婴的秉书直言。
他欣赏东方朔的才华横溢,也忘不了司马相如的如椽巨笔。
他敬重李广的忠贞卫国,也钦佩苏武的不屈气节。
他不满田蚡的骄横,厌恶李蔡的阿谀,痛恨江充的误国。
驾崩前,他的博大胸襟还让他为自己的过错下了《罪己诏》。
他用自己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见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昌盛和尊严,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豪迈和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一代英主啊!
往事越千年,到我们这代,绝大多数中国人依旧延续着汉武大帝的民族自豪。我们国家浩大的创新计划工程,如航天、科技、水利、沙漠绿化,正靠着我们大展鸿图,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成就自己的梦想,共创国家的强大,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世界瞩目!
我们的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文明的伟大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我们的民族既有过盛唐的灿烂辉煌,也经历过清末近代的衰败耻辱,两千多年前的巨人汉武帝,依然激励着我们发奋图强。
今天,我们的国家重新进入复兴的光明大道,我们青年一代,有幸生在这个千年未有的大时代,更应该珍惜和感恩,更应该努力和奋斗,不计较眼前小利,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志存高远,学好本领,投身大事业,强我大中华!
第二篇:读《汉武大帝》
读《汉武大帝》之后感
2012年5月24日因为这本书太厚,所以当我看到最后的时候,前面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在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的是汉武帝的母亲如何遇见姚定国,然后姚定国如何帮助她进入皇宫作为皇上的宠妃,然后又如何帮助她铲除异己成为皇后,最后使她的儿子刘彻得以成为皇太子。因为汉景帝英年早逝,四十六岁就驾崩了,所以当刘彻刚被立为太子没多久后就继承大统,成为大汉王朝继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之后的第五任皇帝。刚当皇帝时,汉武帝懂得询问老臣该怎么治国,然后就开始征纳才俊贤士,那时他被董仲舒的文章所深深吸引,就想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他的祖母窦太后尚还在世,而她很尊崇黄老之术,把黄老之术尊为金科玉律,是不可能同意刘彻实行这样的文化政策的,因为窦太后的反对,这一政策只能推到窦太后死后才得以实行。在汉武帝年轻时,在窦太后尚在世时,汉武帝这个皇帝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她时时刻刻都在控制着汉武帝,禁止他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虽然汉武帝无法忍受,但他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他的父亲汉文帝尚且还要听窦太后的话,他一个小伙子哪有能力抵抗祖母的强劲手腕,所以一直都在期盼着她快点离开人世,后来真的实现了,但是当祖母真的离开了,他还是有那么一点难过的,因为那毕竟是他的祖母。但是,他的母后王太后也想管着他,汉武帝竟然利用王太后的身世来对付他,他把他母后入宫之前的一些事都抖出来,(他的母后进宫前已经嫁为人妻,而且还生了一个女儿,而且和姚定国有奸情)和王太后面对面地谈,王太后生怕他会把自己的丑事都公布于众,所以就不再管他了。从他对母后的做法看来,足以证明汉武帝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为了摆脱母后的控制,他居然能把母后的丑事全部揭开来,让母后无法下台,那也难怪他能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另外,对于自己姑姑的女儿陈皇后,他也是毫不留情的,尽管当初他答应要金屋藏娇,尽管姑姑有恩于他,如果不是姑姑的帮助,或许他根本做不了皇帝,但是他就是不喜欢陈阿娇,偏偏喜欢卫子夫,后来也由于陈阿娇的妒忌和心机被汉武帝识穿,最终被打入长门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一旦失宠也就会失去一切能力,甚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人死去。汉武帝在位期间,因为他宠爱卫子夫,所以也就对卫子夫的家人特别好,卫青也得以受到他的重用,后来卫青帮了他好大的忙,匈奴是汉室的宿仇,当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住,幸亏陈平献计才得以逃回来,但从此就再也不敢出兵匈奴了,因此汉武帝特想打败匈奴,所以他多次派卫青出兵匈奴,后来霍去病也加入了征战匈奴的行列中,当时霍去病做将军的时候才十七岁,但汉武帝仍然敢于让他上战场领兵打仗,这足以说明汉武帝用人不看年龄只看才能,我佩服他,因为他不怕打败仗。后来霍去病连连战胜匈奴,并立下了不少奇功,这就足以证明汉武帝是正确的,所以汉武帝就很宠爱霍去病,当霍去病就快要死时,汉武帝很痛心,拼命地找人给他看病,但最终还是没能救治好霍去病,霍去病死时才二十三岁,真是天妒英才啊。看这本书,我才真正地明白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汉武帝宠爱卫子夫,卫家就备受皇恩,全家都被封侯拜将的,但是后来卫子夫失宠,李夫人得宠,或许也因为汉武帝年老犯糊涂了,特想成仙,更怕巫蛊之术,所以当汉武帝为了成仙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栾大时,她也无力阻止,只能劝自己的女儿接受这个现实,还有的就是卫家被人诬陷搞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时,汉武帝要把卫家满门抄斩时,她也无力阻止,只能忍受锥心之痛,接受皇
上的处罚。此时,卫子夫恨自己为什么要入宫,为什么要作为皇后,如果自己不入宫,就不会遭遇这种满门抄斩的事情,一家人团团圆圆,幸幸福福;自己是皇后又有什么用呢,连自己的家人都救不了。但是一切都无法回头,这时她只能恨汉武帝老糊涂了,不分是非,只知道滥杀无辜,听信谗言,不查清事实,所以当得知自己的儿子被汉武帝杀了以后,她选择了自杀,她的一生享尽了繁荣富贵,但是她的结局是悲惨的。(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是当时的太子,江充因为一件事得罪了他,所以他怕汉武帝升天后太子即位后不会放过他,所以他就制造各种误会,让汉武帝认为太子想要造反,就派兵去追杀他。)
因为人拥有了太多,所以他不甘心死去,汉武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霍去病和他宠爱的夫人去世时,他怕了,他怕死去,他拥有那么多,他不甘心,所以他到处求仙,向天下人招有仙术的人,因为这样,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想成仙,于是无数的方士都进京去骗汉武帝,而汉武帝也非常好骗,只要说一点玄奇的事,汉武帝就相信了,就派他们去帮他找神仙。因为这样而耗费了好多钱财,但是他并不觉得可惜,更别说反思了,他只知道要成仙,根本不理这样做是否正确。看到这样的汉武帝,我很痛心,一代君王,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是不是所有人老了之后都会犯错误呢,而伟人犯的错误却是很恐怖的,汉武帝这一糊涂得浪费多少国家的财产啊,得耗费多少民资啊,为什么他要犯这样的错误呢,唉!他这一犯糊涂,便宜了多少无学之士啊,而这些无学之士又害惨了多少人啊!
汉武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听不进别人的逆言,只喜欢听好话,为了征服匈奴,他不惜劳民伤财,多次派兵深入险境,害掺了多少百姓和军士啊!为了一个汗血马,他又再次派几十万士兵进入险境,要命的是他任命李广利为将军,李广利根本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因为他的妹妹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而得以成为将军并多次出兵失利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虽然后来真的攻下了大宛,可是这几仗害死了多少军士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汉武帝真的是一个很好色的人,为了宠妃可以做事不顾后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不理朝廷法律,对卫子夫是这样,对李夫人更是这样,但是李夫人的家人并不咋滴,卫子夫的亲戚都是有本领的大将,但是老年的汉武帝根本这些。
看这本书,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最让我感动。卓文君是一个富家女,但是她对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但怕父亲反对,就果断地和司马相如私奔,尽管司马相如并没有什么家财,但她还是愿意跟着他吃苦,这是她令我佩服的一个地方。但是,司马相如也是一个好色之徒,曾两三次为了别的美女而不理会卓文君的感受,后来,卓文君两次写信给他,把他感动的不得了就回头了,特别是《白头吟》,让司马相如明白爱情的眼睛里容不得半颗沙粒,明白卓文君追求的是忠贞不渝而深沉的爱情,所以他决定舍弃年轻貌美的风琴去追回卓文君。(《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后来两人就和好了。这本书还描绘了两个生动的人物,那就是郭解和司马迁。郭解行侠仗义,哪里的好人有难都会有他的身影,他不怕被官府知道是自己做的,他就是要把自己名字留下来,让人们知道有一个郭解在,就不用担心被霸道的坏人欺负。当他得知司马迁要被汉武帝处死的时候,他去劫狱,但是司马迁并不愿意跟他走,因为司马迁想完成他的史记,如果他因为贪生怕死而选择离开这里,他就无法完成他和父亲的心血,史记既有司马迁父亲的功劳也有司马迁的功劳,一旦他离开这里,他就失去了写作的材料,就无法完成这本书了。所以为了这本书,他连命都不要
了。我由衷地佩服他。而且,后来汉武帝不想让他死就准奏了一个法令,那就是你可以拿钱来获得自由。即使你犯了死罪,被判了死刑,你也可以拿钱来换得自己的自由。但是司马迁的妻子东拼西凑都筹不够换回自己性命的钱,后来为了完成史记,他选择了宫刑。他曾经很鄙视那些做太监的宦官,但现在为了完成史记,他让自己也变成了那样的人。司马迁之所以入狱,是因为李凌投降匈奴,汉武帝很生气,就询问大臣们的意见该怎么处理这件事,但是当时的人都赞成严惩李凌,让他的家人受夷三族的罪罚,而司马迁不怕死,丝毫不理会汉武帝的想法就说不应该这样对李凌,他始终在为李凌辩解,汉武帝一生气就把他打入了监牢。哎,司马迁真的太伟大了,他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始终坚持要完成史记,在这本书中,他是最让我佩服的人。
第三篇:汉武大帝经典语录
陈宝国版汉武大帝经典语录:
1汉武帝:你认为你真的了解朕吗?许多事最终只有天知道,已经发生了的,没有发生的。朕来不及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了。
2.心怀怨恨者出一口怨气可以收回天下一多半人的心。3.汉景帝:毒蛇啮指,壮士断腕。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4.窦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七国之乱,如惊雷闪电,风云乍起,然陛下处乱不惊,以义击爆。深谋奇兵,善纳众议,将几十万叛军在数月之内各个击破,逐一荡平。您的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制气,畏在于惧小,智在于治大,战乱在于断然,服众在于正下!5.好的理论,宛如一个天然的美人儿,增之一分则多长,短之一分则短。着粉则太白,擦胭脂则太红。而这样的美人儿历来只委身一种人,他必须既有雄才大略之心,又有务实治国之才。即能审时度势,又能权衡变通。你们告诉老夫,那个御座上的孩子是这样的人吗? 6.韩安国:匈奴犯边,的确以困扰我汉室六十余年的大问题。一如大行令所说,战争从未止息,但是文景两代虽时有小的战役,但又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局面。为何,那正是朝廷和亲政策的作用。文景先帝,为何要坚持和亲之策呢?一则:汉朝当时尚不具备与匈奴一战的实力,有必要做出染布以换取经济恢复的时间。二则:即便能与匈奴开战,并且不战败,仍然是得不偿失。因为匈奴的土地不值得占领。所以先王之道是以静制动。和亲政策是文景时代安边的方略,是富国强民的大计。若放弃,那就等于放弃了长期的和平。正如晁错当年所言,攘夷必先定内。战争是一种危险,谁负谁胜,谁强谁弱,决定于一眨眼之间。用人的生命来夺取胜利,一旦跌倒就不能复起,不可不慎啊!7.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8.淮南王刘安:魏其侯,窦太主,武安侯,皇太后,乃至太皇太后,哪个是好对付的。都让他给收拾了。玩天下于股掌之间,喜怒哀惧皆为国策,爱恨情仇唯我独尊啊。
9.汉武帝:此次朕之所以全线出击,打的就是声势之仗!朕不在乎一军一卒的得失,我汉室七十多年来,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致士气蹉跎,国威沦丧。这种局面,从今以后必须彻底扭转。朕此战就是要告诉世人:攻守异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10.汉武帝:人拿起兵器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只是输赢的问题。做什么朕已经定下来了,怎么做,就要看将军们的了。
11.汉武帝:匈奴人总是以李将军为我汉军的精锐,但李将军自己不要背包袱。要守弱、谦下、虚怀若谷,懂吗?这地面上最柔弱者为水,碰到一点微小的阻碍,就会改变其形状和方向。放在圆的盛器里则圆,放在放的盛器里则方。似乎没有自己的主张,一旦形成洪水,则再大的岩石都难以阻挡,不要总是以硬碰硬,望李将军谨记!
12.主父偃:众生的好恶历来如一头怪兽,你不知道他下一刻的反应变化,不值得过于看重。但现在有一件事需要注意、、、、
第四篇:汉武大帝的经典语录
01.很多事情已经发生的,没有发生的,我没必要解释,只有自己和天知道就足矣......02.是可忍,熟不可忍,但是,在内忧外患面前,只有足够的忍方可解决当务之急。
03.“忍”字,就是心头一把刀啊。
04.多招不如没招,有招不在乎少,干就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乃长久胜利必备之术。
0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很多事情不必要担心太多的谨慎,只管做就对了。
06.当务之急,我们的矛,不是指向内向,而是指向外,指向更远的地方。
07.正所谓:同厄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是否能真正理解?
08.越是能容的下人,海纳百川,有什么不好的呢?
09.当前各人身乱而起,泥沙俱下,有趁火打劫者,有虚张声势者,有混水摸鱼者,也有隔岸观火犹豫彷徨,因此我们不可以被他们的嚣张声浪所迷惑。
10.不能为了一个好人,杀光了天下所有的坏蛋吧?
11.当断即断,就是海,也有枯的时候;就是石头,也有烂的时候啊......12.明明是错的,就偏偏去做;明明是对的,却偏偏做不到,有的时候不能太在乎一件事情的成败了,让他自然点,无愧无心就可以了。
13.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执行任务时候,不必要过分计较上级和书本的决策。
1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5.处乱不惊,深谋远虑,善纳众议:威,在于不变;慧,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智,在于治大。战乱,则不必惊呼之。
16.野地里的兔子,有好多人争取;而市场上的兔子,却无人问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野地里的兔子无名无份,而市场上的兔子,已经有名有份了。
17.政治上,民心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啊。
18.始终记住一句话:解铃还需系铃人。
19.这人啊,其实都是那么势力的......20.常言到:夜犬晨鸡、各司其职,不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没必要深入研究同一件事。21.其实,我见他也是爱你,不见他也是爱他啊。
22.大智若愚也好啊,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太聪明了就容易自负了,不愿意接受的建议。
23.这里场子大啊,我可是两眼一摸黑啊......(逃避发表决定权)
24.天下人,不能违反天意,该说的时候自然会说的。
25.无论怎样都不能冲动,遇到任何天大的事情都必须冷静,冷静再冷静......2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27.我爱金子,但取之有道。
28.记住:天有不测风云,死灰也能复燃,以后,不要,不要做过头的事,说过头的话,就是对待罪人错人,也要留三分仁道。
29.天下汹汹,兵连祸结,成败未可知,一时的失利算得了什么。
30.那些以为天下太平的人,其实是再干柴烈火上睡觉,自欺欺人
31.无论无何,小心一件事:处心积虑,孤注一掷,到头来,却为那黄口小雀做了嫁衣裳。
32.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把眼光放的远些吧。
33.所谓圣人,圣人,就是能容的下难容之事啊。
34.于是必须果断,雷厉风行,微微捏捏能成的了什么大事啊。
35.所谓借刀杀人:敌以明,友未定,引敌杀敌,不自出力,损其元吉。(三十六计第三计)
36.光靠骂和吓能制敌吗?
37.人生如梦,像那样争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到头来,还不是赤条条来去一场,无牵无挂。
38.孔夫子说:一个人,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
39.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一个长久的事,日久知人心,路遥知马力,这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辨真伪,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时间的。
40.所谓敌万人的兵法,不是让各自去逞匹夫之勇,而是把手指头攥成拳头,去抓,去劈。41.其实天底下啊,没那么多公允的事儿,一旦你按下了葫芦,漂起了瓢,这些是人平衡了,那些人就不平衡了。
42.我自己就是经典,有本事就让人家读我,不是我读人家!———董仲舒
43.所谓威信:一则威,二则信,失信则损威。
44.当变之法不变,遂,不能更化鼎新以臻大治。
45.读书不在乎多少,文必切于实用,礼学宗于儒学。
46.书和剑是王者之两翼,哪一边偏废了,都难以腾飞。
47.法术诈力,不读也可,但是不能不懂,不懂就容易受人欺骗了。
48.为政在于少言,只要看实事是否行的通就足矣了。———申公
49.说道理谁都可以,真做起来就难了,做的成就更难了。———申公
50.脖子在硬,能硬得过刀锋吗?好的理论,宛如一个天然的美人,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着粉则太白,搽胭脂则太红,而这样的美人,历来只委身于一种人,他必须既有雄才大略之心,又有务实治国之才,既能审时度势,又能权衡变通。———申公
51.做人尤同一碗水,稍有不平,水则溢以,平静心对待,就不会一碗水端不平了。
52.有些事情,要缓的还是得缓,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53.一定要沉的住气,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姿态以谦和为好。
54.我的年轻,就是一条:凡是不生气,再大的气我都不生,自己不生气就是我的养生之道。
55.近山识鸟音,近水识水性。
56.纵容可以自我轻视,可是,鱼和熊掌能兼得吗?
57.不,退不等于输。强弱不成比例不可较力,而要集势啊。比如,一块石头,放在地上就是一块石头,如果,这块石头,吊旋在百丈高崖,它就有势了。
58.天数之道,至则反,盛则衰,别把自己摔的太惨了。
59.以不争而争之,守拙而后发,这也正是,道家无为而欺敌示弱之术。
60.既然防不胜防,不如完成不防。何妨面壁止观,涤虑玄览呢?
61.既要有为,就要就所不为。
62.老子兵道,静而动,正而奇,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是在无形无迹之中,不知不觉就把事情办成了,这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6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雨。
64.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65.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看不到这一点,却妄加非分之想,实属于自不量力啊。
66.诚意原本就是双方的,想单方的索取,世上会有这样的好意吗?
67.孩子要找妈妈,老人手指远方,那里是无边的青草香,是我的心灵,睡过的地方.睡过的地方,游子归来了,泪水湿了衣裳,涛儿河水洗尽了红尘忧伤,抬头望一望,阳光万丈,我的童年,刹那回到胸膛。
68.凤鸟乘风,圣人乘时,机会来到时就要牢牢抓紧。
69.我们应该学学剑客之道,历来江湖上的剑客,与高手狭路相逢,明知不敌,也会宝剑出鞘,这就是叫“亮剑”。
70.守株待兔的战法,人和兔,都只有两种选择,守和不守,撞和不撞,这多少有点像赌博,误打误撞的成分大,很难以智慧勇气取胜。
71.釜底抽薪,四两就能拨千斤。
72.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要拿实据,就事论事。
73.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74.书生之见,呆板迂腐,云山雾罩,纷乱诸事,不知所云,以其昏昏,使其昭昭。
75.谋划敢不上变化,当变不变,必受其乱。
76.任何预先策划的,都不能尽善尽美,关键在于临敌应变。
77.必须攻守异形,寇可往,我亦可往。
78.有时候那鹰那,是比那鸡飞的低,可是那鸡啊,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
79.不试试,又怎么能知道谁行谁不行呢? 80.放手去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81.你见到过沙漠里的眼镜蛇吗?眼镜蛇每每攻击对手时,都要将自身盘紧,周身膨胀出好几倍,脑袋在攻击对手时,常常有意不咬中对方,让对方恐惧不知道深浅,这才是弱者的最好的攻击策略。
82.输者可能下此会赢,而赢者呢?下此可能会输,赢了之后怎么不能深思呢?
83.刀子磨的太快,太锋利,用起来顺手,也任意折断,无法常保啊。———主父偃
84.赏不避仇,罚不避骨肉,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85.我李广,对皇上赤胆忠心,不是皇上封不封侯,封侯是李广,不封侯我还是李广,天下的诸侯多的数不清,我没必要追究。论军功,我李广军功上可能不如别人,可是论忠心,我的心都可以掏出来让皇上看看。———李广
86.没吃过猪肉,不一定没见过猪跑。
87.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88.人生福祸,相生而循环,所以,福中有祸,祸中有祸,相生而相反。
89.大丈夫,恬而无思,淡而无虑;四时为天,阴阳为马;乘云凌霄,与造化俱。
90.兵无常势,水无常流。
91.你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用吗?
92.谚语云:雷电不会击倒同一颗数两次。但是,有时重复何尝不可?就是要来个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方式,连续打趴他两次。
93.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94.不要管什么习惯啦,使一狼,走千羊,要有自杀的勇气。
95.已经射出的箭,就永远不可能回来了。
96.做人要有根本,我们的根本就是仁善。
97.其实天道是什么?天道就在人心中,人心所向,天必应之。
98.悲伤不能代替我们生存下去的勇气。
99.你可以没有过人的才能,但是只要能够坚守信念,剀切直言九够了。
100.流行闪过,莫须伤悲,千百年后谁又会记起谁啊?
101.一个人,若是阳刚有余,灵活权变不足,因此收效甚微。
102.不改过了不得,不改过怎么了得,就是要改过,要罪己。
103.每个人,都有宁舍性命而不愿意舍弃的东西。
104.再贤德的人,也难免骄奢淫逸。因此,须时时思考权力所带来的利弊。
105.在滔滔的长河中,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你把寂寞藏进乌云
里缝隙,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你燃烧了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让一缕
缕火焰翩翩起舞,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109.我为什么还在等待,我不知道为何对你这样痴情,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仍期待着把一
切从头来过。我们既然曾经拥有,我的爱就不想停顿,每个梦里都有你的梦,共同期待
一个永恒的春天。
第五篇:汉武大帝观后感
《汉武大帝》观后感
似乎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被老师要求着才会去写什么观后感呐读后感,那时候为了完成任务总是被动地去思考,许多的不情愿,现在想来,很多事看似没有意义,其实不尽然的。
很多年以来,再也没有去怎么看书,也没怎么发现好的影片。现在出的书实在太多了,好的作品却非常的少,所以,我也很少再去淘好书,反而更乐意去看一些经典。影片也是,好多新影片开映以前把广告做得挺足的,全是热情洋溢的赞美,以前还是会被吸引,经历了无数次失望以后,再也不对现在的作品有任何期待。即便是打发时间,我也不想浪费在那些垃圾作品上。于是最近,我总爱找一些以前的片子看,那时候的影视演员们对作品真的很负责,也很认真朴实,即便是很多效果没有现在好,可是,看着觉得心里暖暖的,看见那些现在已经故去或者已经年迈的多在一起演戏,不像现在的分崩离析。
看《汉武大帝》,一是因为觉得历史写材的影视作品多半不会很糟糕,而是因为曾经的室友李冰,记得她说很喜欢汉武帝,所以也对这位皇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部影片,虽然有些细节处理的不是那么严谨,可是,总的来说是很好的,值得一观。
-------啰嗦在前面
《汉武大帝》以汉朝与匈奴的纠葛为背景,写了汉武帝成长成熟的一生。汉武帝生而多情,人性本真善,因为出生在帝王之家,就必须要学会冷血,承受寻常人家孩子不用承受的危险,要学会小心谨慎。小孩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所以当面对匈奴的肆掠和强大蛮横时,不得不妥协施行和亲政策而看着姐姐南宫公主被迫远嫁他乡的时候,汉武帝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和忧伤,影片中中年的汉武帝跟大臣说起南宫公主出嫁前一晚一边哭一边编送给父皇的风铃并告诉他编制风铃是因为希望父亲长寿他们一家人能在有相聚之日,此时已经有着坚强之心的刘彻,仍然忍不住悲痛落泪。原来,在刘彻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痛击匈奴的决心,这是不甘一直懦弱受欺负,发奋要崛起的决心。
当看到李广将军战死沙场的时候,我心里一阵悲痛,一代名将就这样去世了。他久经沙场,杀人无数,如果说一命偿一命,那么他是赚的不能再赚了,不知道为什么似乎觉得虾兵蟹将死了并不觉得可惜,而李将军的死就是壮烈,就是会因为他的死觉得悲痛,难过。看着他将死都还要再杀一个群敌人,我的泪在眼里打转。想想他憨厚地为皇帝打渔烤鱼,在听到皇帝说要论功行赏时失落的背影,一直请命要做前锋,却总是不得意,岁月不饶人,银丝斑白了两鬓,得到皇帝赏赐的利剑的时候的高兴,那么淳朴,可爱……他终于还是做了一次前锋,率领三千人与两三万人厮杀。他领命前看到了皇帝并不信任他的诏命,我想,他心里的难过和悲痛应该犹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他是忠烈之士,所以,即便心里悲痛,即便知道自己不过是做诱饵,此番领命就是有去无回,但是因为国家需要他,皇帝需要他,战场需要他,他还是领命了,无怨无悔,毫不犹豫。他冲锋时高喊:兄弟们,我终于做前锋了……写到这里,眼泪又控制不住了,呵呵呵,好的作品就是这样,看的时候会落泪,回味的时候依然难以控制情绪,甚至动情更甚!这曾是唯一让匈奴人认可的将军,匈奴人说,在他们心中汉朝就只有一个将军,那就是飞将军李广。呵呵呵,这是多么好的赞扬。不过更好的赞扬便是,汉武帝派了四支军队进攻匈奴,匈奴单于对其他三人的军队都不放心上,唯一把重心放在了李广的军队上,尽然派了三支主力对付他,李广军队除他本人活着回来全部战死了,我觉得,看上去他是战败了,其实并没有!起初我以为李将军是傲慢的,并不是很喜欢他,后来才知道,他不是傲慢,而是豪爽,不会遮掩自己的情绪而已。
另一个场景让我泪如滚珠,那就是年老病重的卫青为了太子刘据去见皇上的一幕。曾年轻英俊神武的卫青,画面一转竟是重病缠身,不能受车载之苦的年老神衰随时都会归西的状态,这样的场景,让我突然忧伤时间的流逝,还有每个人都逃不出的宿命。那时候的汉武帝也是白发苍苍,但是精神还是很好的,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吧。曾经鞍前马后的,天天在一起的人呐。还记得他才得到卫青这一将才时,对他是多么依赖和信任啊。刘彻说他很信任卫青,却总觉得卫青对他总是若即若离,像是隔着什么似的,跟他不亲近。卫青始终是忠心于他的,他却越来越防着卫青,害怕他坐拥兵权有朝一日会反了,于是借故收回了虎符,将他的权力巧妙了分了一部分给霍去病。我不知道在上了年纪以后,他们有多久没有见面,当听说卫青前来觐见的时候,他要求穿正装,并前去迎接,情绪激动不能自已,卫青也是一样,即便是爬也要亲自前去跪拜皇帝,那是多么心酸的一幕啊,卫青起初是步履蹒跚艰难的上石梯,后来不得不四肢并用爬梯了,皇帝起初还等着他上去,最后也是不能控制地冲下石梯去接他。他们是君臣,亦是朋友,即便是不见面,心里也是想念的。他们有太多共同的回忆,卫青因为皇帝的赏识从而不再是骑奴,凭借一身才艺受万千将士爱戴和想念。而皇帝因为卫青的尽忠尽力,走过了人生里艰难的旅程,实现了击退匈奴的梦想。在人生的尽头,刘彻问钩弋夫人多少岁了,钩弋夫人说不多久就22岁了。刘彻便开始回忆自己的22岁,他说,22岁时候的他还成天和卫青在一起,在上林苑狩猎玩乐。看呐,这两个人,到死的时候记挂着的都是彼此。
最后说说对刘彻的感想吧,如果不是因为他最后的反省,我对他应该没什么好说的。影片确实很好地演出了他在不同阶段的成熟程度,青年时叛逆,中年时的豪气,万年的多疑。看见晚年多心让很多悲剧发生的他,我突然很想念窦老太太,他的奶奶。总觉得他不如他的奶奶,窦老太太到死心都是明的,提醒了他的三件事,也让他防对了人。可是老年的刘彻冤死了自己的儿子,逼死了心爱的卫子夫。固执多心的他,竟是那么下得了手。一生仁儒的太子刘据,被迫杀了奸人江充等,最后虽然没能在有生之年等到自己被昭雪,没能有幸逃过一劫,但是天下还是有清醒的人的,比如田千秋。汉武帝其实是了解儿子刘据的,所以当听说太子杀了江充时便问是不是江充逼人太甚,那一刻我觉得汉武帝心里是高兴的,因为一向在他眼里软弱的太子,终于站起来,终于有些像他了。同样的,卫子夫也是高兴的,当刘据失魂落魄地说:母后,我们失败了。卫子夫说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刘彻是老了,最终还是奸人的谗言,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事后不多久,其实他也应该察觉了自己的失误和过错,只是傲执如他,怎愿意承认错了?是啊,不说其他,单凭他说高高在上的君王,要这样一个人承认自己决策错了,怎么可能呢?不过,伤痛总是让智者反省、思索!他还是一个智者,所以他会反思,去觉悟,去弄明白这一切究竟怎么了。去忠烈之乡探望子民,眼前一幕幕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残肢断臂的一群人,激动开心地欢迎他,那是早年参加漠北之战的战士们,那曾是健康威武的一群青年,现在都成什么样了,残手断脚,家徒四壁。曾为了他的江山安宁奋血浴战,现在却过的这么贫苦不堪,面黄肌瘦。但是依然对他热情洋溢,没有怨言,还说愿随他再打匈奴。看见这些,骄傲自负的他,再也忍不住流泪了。
回宫后,他更加深刻反省自己,为自己没有为百姓谋来幸福的日子感到痛心不已!也认识到自己一味征战是多错误的决策,我想此刻的他一定开始认可刘据,终于开始觉得刘据说的那句:应该以德治天下,不应该以暴治天下是对的了吧?不愧是汉武帝,最终还是清醒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他下令颁布罪己诏,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决心改过。他的此种举动,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位坦荡荡的勇敢的君王,他有志气有理想,自信勇敢。高贵如他,最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勇气站出来向天下人认错告罪,这是十分十分难得的啊!!人无完人,刘彻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做了自己该做的,做了别人都想不到的,确实是千古一帝!
他最后跟司马迁说的那句话,我感触很深“你又以为你真的了解朕吗?许多事,只有天知道!”
是的,只有天知道,谁也没有资格说定什么。我再次也只是说说自己的感想罢了!
另外,试问,你有没有宁愿舍弃性命也不愿舍弃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