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春的散文
童年时家在东北农村,房前屋后的两块自留地,是我们的乐园。
春天,泥土刚刚变得松软,父亲就开始种菜籽,我跟在旁边嚷嚷着帮忙浇水,不时歪着小脑袋担心地问:“菜籽在地里,会不会冷啊?”父亲笑呵呵地说:“所以要帮它们盖上棉被大棚,这样就温暖了。”原来是这样,不过我还担心,小小的菜籽在黑乎乎的泥土中,会不会害怕啊?父亲说当然害怕,所以它们才会争先恐后“跑”出来晒太阳。
我把小小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天天观察那些菜籽怎样“跑”出来,想在第一时间通知父亲。不过盯得春天都吓“跑”了,也没看到。望着一垄垄葱绿的小青菜,泛着紫色的小茄子,颗颗饱满的毛豆豆,青中透红的西红柿,幼小的我实在不明白:一枚不起眼的菜籽,是怎样变成满园硕果的呢?
父亲摸摸我的头说,是种子都会发芽结果,就像你一样,经历过风吹雨打后,将来也会开枝散叶的。我听不懂,开枝散叶,难道自己将来要长成植物吗?是萝卜还是白菜?
不过,满园的果蔬让我应接不暇,至于长成什么植物的问题,一转身便被抛到九霄云外。接下来的日子,学着父亲除草、采摘,像侍弄婴儿一样侍弄土地;有时看到父亲的背上湿成一大片,赶紧跑回屋子取毛巾;时而情不自禁摸摸自己的额头,上面竟然也沾满劳动的汗珠。
最快乐的时光,是妈妈把菜肴摆在餐桌上那一刻。色香味俱,每当那时,我都会乐颠颠地喊哥哥姐姐吃饭,笑容一直挂在天真的脸庞,菜是我亲手摘的,嚼起来才叫香甜呢!
然而盛夏刚刚来临,别人家的菜园欣欣向荣,只有我家的菜园逐渐萧条,可怜兮兮。我急得拼命浇水施肥,但无济于事。父亲笑着捧出来一些菜籽说:“别着急。别家的菜园只能吃一季,咱家的可以吃两季。”父亲把那些枯萎的枝蔓连根铲除,土地翻松,又种上新菜籽,说是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第二个春天。
于是,我又开始瞪圆小眼睛,等待菜园的“第二春”;终于,金秋农忙时节,别人家的菜园彻底罢园了,而我家又开始收获第二季果蔬!我跟着父亲一起忙碌,把顶花带刺的黄瓜和翠绿欲滴的小白菜小香菜送给左邻右舍;大家感激之余,说明年也要学父亲那样,给自家菜园创造第二个春天。
第二篇:第二春散文
女人到了中年,如果两边父母虽年迈但生活完全能自理,甚至还帮你做些家务;孩子虽未成家但已能独立自主,不用你像小时候那样为他殚精竭虑了。那么,你是幸运的,你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来了,这是生活给你的莫大的馈赠。
可是,有些人乍一从原先的奔波劳碌中解脱出来,却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有所减损,再加上岁月的沧桑摅去了青春靓丽的容颜,时光的利刃还侵袭着矫健的身姿和旺盛的生命力。于是,她们失落,困惑,迷茫……以至于精神萎靡,面容憔悴,一副垂垂老矣的惨相!
其实,这时的女人,有了大把大把的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且如蜂如蝶般已采好岁月的芬芳,应该趁着这人生中的“大好春光”,于平和的心态和扎实的积淀中酿出美好和甜蜜,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了。
我正是这样一个幸运儿,除十年前病逝的婆婆,其他三位老人身体均无大碍,完全自理。独生子本就乖巧懂事且成绩优秀,三年前就去了七十里外的高中上学。与原来被工作和家务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境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更让我庆幸的是,此时我并没感到无聊,甚至觉得时间难熬。相反,听着墙上钟表的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时,我经常会下意识地乞求:“时光啊,你慢些走啊,慢些走……我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情没做够……”
(一)滋润爱情
别总以为爱情是青春的代名词,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不散,爱情就不老,甚至不能褪色,只是与年轻时的爱情形式不一样而已。
年轻时的爱情多了几许异性的自然吸引,靠了几分激情与冲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山盟海誓,轰轰烈烈。但孩子的出生却或多或少瓜分了对方的爱(现在才理解了荷西与三毛不要孩子的决定了),爱情的温度下降了。
孩子大了,女人们,你要好好经营自己的爱情生活了。当然,这时的爱情多表现为平淡生活中的牵手相伴,不离不弃。但这种相处决不是僵硬死板的,而是需要你适时加些佐料,用心调制的,否则,便会引发彼此的审美疲劳。
学些时尚前卫的东西,比如上网,别落伍,让他觉得你与时俱进,在不断地更新自己;买几件流行的服装,别老土,给他点儿新鲜刺激感;适时撒撒娇、示示弱,让他觉得你还是那个需要他宠,需要他捧的小可怜儿……
多些理解,少些猜忌,男人撑起家不容易;多些尊重,少些轻蔑,男人在外人面前更要面子;多些体贴,少些冷淡,男人,更需要母亲般的温暖……
晨曦中,暮色里,都有我们牵手的身影,“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穿越千年的雾霭,清晰地映照在我们身上,折射出了多彩迷人的光彩,这曲爱的绝响我们要传唱,这杯爱的琼浆我们要品尝!
趁你在,他也在,好好珍惜上苍所赐的这份缘。莫等阴阳两隔,形单影只时,空悲切!
(二)内外兼修
身边朋友为了挽留将要消逝的娇好面庞,苗条身段,不惜买昂贵的化妆品和减肥药。我却认为,外表固然要做些简单的护理,但却不可昂贵,亦不可为此花费太多的心思。重要的是“内修”,让内在的高尚与雅致去扮靓你的容颜。
你要善良,这是开在人格上最高尚的花儿。一颗善良的心是钻石,是水晶,是金子,为你的相貌增光添彩。佛说:“相由心生”,着实不假。善良的人慈眉善目,澄澈的眼波是他无私宽广的心胸,纯洁的微笑是他心上的桃花盛开,关切的举动是他善良的最好注解。爱斯梅拉达是美丽的,勿庸置疑。但敲钟人伽西莫多也是永远地美丽在每位读者心中,便是内心的善良开在外表上的漂亮之花。
你要读书。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林清玄说,最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思考、多欣赏艺术。毕淑敏说,读书使人优美。天生容貌是父母所赐,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气质,而读书便是改变气质的最佳途径。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自可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淡泊,转促狭为开阔,令偏激为平和。这时,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超凡脱俗,越来越有高雅的气质。若能再把读书的感受、生活的点滴、内心的涟漪付诸文字,你的思想便会升华,眉目间也会氤氲着智慧的光芒,言谈举止更会不同寻常。
读书和写作使我的生活如此绚烂多姿,让我更加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三)强身健体
中年是身体的分水岭,至此,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会或快或慢地呈现减弱趋势。中年女人,为了自己,也为了爱人,亲人和朋友,你一定得好好锻炼身体了。
抓紧时间找到适合自己且让你喜欢到痴迷的运动方式吧!或跑步,或打太极,或练瑜珈,或跳舞……
对广场舞的痴迷已经整整一年了。它给我身体带来的变化是神奇美妙的,不仅健康瘦身,而且还治好了虽无大碍却多年不愈的顽疾。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忘情的舞蹈中,我不再感慨岁月的无情,反倒觉得步伐轻盈,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不再自卑,反倒自信满满,心劲儿十足,不再斤斤计较,反倒胸怀宽广,学会了包容……个中快乐,无以言表!
我还想多陪陪父母及其他亲人,越来越体会到人来世上一遭,最重要的当属感情;我还想与我网上聊得来的兄弟姐妹多聊聊天儿,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份;我还想到祖国各地,去接受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我还想给我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希望他们一直记着我的真诚教诲;我还想……
时间被我填得满满的,不愿叫一刻虚度。可是,我却分明彻骨透髓地感受到了,时间疾如闪电,从眼前指间匆匆流逝。转眼间,20I5年已过近半,好不让人心惊胆颤!
春天易逝,韶光难再,常常提醒自己:“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我想热情拥抱我的生活,愿醉倒在春天的花香中,常眠不醒!
第三篇:物业人生第二春散文
到物业工作,是我失业以后再就业的生活所需。
还没去上班之前妻子便一再地嘱咐我,你若在乎这份工作,就要改掉你年轻时的那一身臭毛病。
妻子的话不无道理,按我的脾气性格,是最不适合在公司或企业上班的,因为我这个人爱挑理,喜欢说事,好打抱不平,且得理不饶人,是老总或者上司见了我就头疼的那一类人。年轻时我也曾到几家公司应聘,都因为站在自己的角度与某个上级或老板理论这条规矩不合理、那条制度太苛刻而令老板恼羞成怒。
记得印象最深刻的那次,是我的上司一言不发地听我说完代表所有员工心声的、认为公司哪些地方不人性化的方方面面后,心平气和地反问我:“你说这里谁是老板?”“当然是你。”我说。“那么就你刚才提出的那些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老板堆着一脸的笑意看着我,停顿片刻。听到前面的话我还以为是遇到了一个明君,心里不禁暗自感动,可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心高气傲的我无地自容,并且从那以后再也不想去什么公司企业上班了。老板接着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你自己当老板去吧。”
回想自己半生走过的人生路程,在外打工将近二十年,我努力过,拼搏过,但不是所有爱拼爱闯的人都能够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我承认自己在事业上是个失败者,没有高楼洋房,没有小车,更没有什么值得自己骄傲的产业,我常因为自己身为男儿却不能令家人过上富足的日子而满怀愧疚。人到中年的我,对生活不再满怀激情,有的只是对家人的那份责任,保证家人的温饱问题,培养两个小女完成学业,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日子平淡无奇,心中满是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悲凉之感。
决定在银湾物业上班,不是我忘记了以前的教训,而是有一个让自己想起来也觉得可笑的理由:是银湾物业工作人员那身特有的制服吸引了我,穿上它,很有军人的风范,成为一名军人,曾是我多年的夙愿。就为了这个理由,我不顾一切地加入了银湾。
在铅山银湾物业公司员工中,我是年龄偏大的一个。由于物业公司需要给人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白班一般是由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站岗,自然就与我无缘。所以,中班和晚班才是我蹲点的选择。上中晚班必须练就夜猫子般的本领,要是稍不留神被瞌睡虫钻了空子,根据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就会被要求乐捐,金额50-100元不等。不少工作人员包括我在内,都曾因此为公司的乐捐款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在我认为,长夜漫漫,打个小盹是人之常情,领导应该体恤下属,只可警告,不应处罚。好多员工更是心有同感,常在背地里抱怨,相互诉苦。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再一次听到被罚的同事在我面前牢骚满腹、怨言不断时,我把老婆的警告忘到了九霄云外,一冲动就跑到了我的上司谢经理面前,力数公司某些规章制度是如何的不人性化,对待这些辛苦在一线的员工是多么的不合理,多么地苛刻。我这刚烈的性格、火爆的脾气,越说越激动,越激动言语就越不中听,甚至出言不逊。我以为谢经理一定会像我之前遇到的老板一样火冒三丈,拍桌子骂人。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他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地疏导我,讲公司的难处,企业的不易,小家庭尚且有闹矛盾的时候,何况一个大企业,想做到一碗水端平,那是不可能的。当时在气头上的我,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解,只顾自己情绪的发泄,全然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
都说冲动是魔鬼,事后我也十分后悔,只怪自己当时太冲动,妻子也狠狠地批评了我,还鼓励我去向领导认错道歉。生性自尊心极强的我,却始终拉不下这个面子。尽管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我知道自己闯了祸,被开除是迟早的事,我心想等着领导来将我扫地出门还不如我自己主动辞职来的体面些。第二天,我就在谢经理面前流露出要辞职的意思,没想到谢经理一再地挽留我,还语重心长地和我谈心,谈企业的文化内涵,谈自己的人生历程,更谈为人处事之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言辞恳切,发至肺腑。至此,我由衷地佩服谢经理的容人之量。要是换做别人,就算不被开除也得写份检讨书。
更让我意外的是,在年终评选优秀员工时,谢经理在会上当众确保了我一个名额,还对我的工作大加赞赏,给予表扬。他的不计前嫌和大度更加令我刮目相看,这样的领导我还是第一次遇见。从那时起,我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凡事力求做到最好。我深深地记住了谢经理经常在会议上提到的一句话: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我不仅要求自己要做得好,还带动其他的员工一起努力,我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只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为要对得起谢经理的知遇之恩,此外,别无他想。
自上次冲动事件以后,谢经理就时不时地找我谈话,关心我的工作情况,关心我的家庭状况,更多的是谈银湾物业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来之不易,银湾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完全是靠着银湾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结果。谢经理还和我谈到他自己这大半生的起起落落,说他能够坐到今天这个位置,完全是靠自己百倍努力换来的,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他想赚多少钱,而是要看自己值多少钱!他还经常跟我分享许多富有哲理的名人故事,至理名言。引经据典,博古论今。他的博学,他对人生的感悟,深深地感染着我,在不知不觉中,他成为了我的榜样。我视他为人生知己,凡事喜欢向他讨教,他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他的影响下,我变得更加热爱学习,更加爱岗敬业。日子就这样在我的忙碌和充实中一天天过去。
忽然有一天,谢经理任命我为班长,这一惊喜令我大感意外。因为我深知,但凡公司培养人才,大多挑选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像我这种过时之人,只配埋头工作,永远做一名普通的员工。我自己对升职也压根没有非分之想,一心只想做好本职工作,为领导为公司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一意外惊喜,对我的人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原来,我的人生还有价值,我的世界,还有春天。
这一次小小的升职,重新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我不再悲天悯人,偏激冲动。我变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浑身充满了活力,似乎又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当上班长以后,肩上的担子也加重了,在管好班员的同时,还要带出好的徒弟来。我牢记谢经理的话:做领导要知人善用,以德服人。遇事切不可鲁莽,要沉着冷静,循循善诱。
不久以后,我又被提升做了主管,职位上升,压力也随之增大,有时候甚至感觉力不从心。又是谢经理一再地鼓励我,他虽然被总部调到了省城,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在铅山这个小县城里,还有一个需要他继续鼓励和栽培的我,经常和我通电话,聊微信,发QQ。可以说我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谢经理的一路引领和苦心栽培。
是银湾物业给了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感谢银湾,因为有你,我的人生才又变得精彩,更加感谢谢经理,因为有你这个伯乐,才使我的光芒重新绽放。银湾物业这个平台给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我将尽我所能,在银湾这片天地里,将我的第二个春天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四篇:老表的第二春散文
“电话来了!电话来了!”
我拿起手机一看是姑老表的电话,我忙问他:“老表,你好!有什么事吗?”电话那头传来“哈哈”的笑声,我听得出他很高兴。
“老表,周六有时间吗?我请你喝喜酒呀!”
我说:“喜从何来?什么喜事呀?”
“我抬了个老马子(方言),找个老伴,想请你来喝酒,见识见识。”
“哦!好事,好事。是要找个老马子陪陪你,好有个照应。”
“我本不想请你们的,可是两个女儿非得叫我办场酒,好让亲戚们热闹热闹。”
“那是女儿孝顺你呀,要的,要的。”
“你可要来哟,带上表嫂和小孙子一起来哦!”
“哈哈!好的,你表嫂和小孙子就不必不来了,我一人做代表就行了。”
“那怎么行呢?都要来……”话没说完,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声音。
我知道老表有事,村上人找他,我们之间的电话也就终止了。
说起我这老表,他是个退伍军人,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他曾经有过“第一春”。三十年前经人介绍,与一个年龄相仿的女人结过婚。那女的有几分姿色,皮肤白净,个子并不高,一张小嘴能说会道,着实让老表喜欢。结婚后,起初夫妻很恩爱,那女人为他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全是我的姑妈一手操持带大,夫妻俩对一对女儿没有费什么心事。婚后没几年姑妈就把老表他们一家分开了,让他们自己独立生活。做上人的省吃简用,也为他们盖了三间里生外熟砖瓦平房,在那个生活并不十分富裕的年代,父母能为他们做的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希望老表小两口好好的过日子。
老表很有自己的个性,居家过日子有些个大大咧咧,不会作精打细算。家里本来就不富裕,自己女人好打扮自己,老表有点不顺眼,时常还对自己的女人不做事或家务做的不好,有些个挑剔,总是唠唠叨叨,小萝卜嘴,没了没完,因此老表不讨自己的女人喜欢。每每老表起早贪黑的干活,又得不到自己女人的心疼和关爱,三天两头,夫妻俩都得吵架,而每次吵架也都是鸡皮蒜毛的小事,拿不到桌面上来,就这样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就慢慢的淡化。
老表服役时,学得一手兽医知识,退伍后能给村子里的农户看个鸡病看个猪病之类的家禽家畜,经常走出村子给农户家禽打防疫针。时间久了,问题也就来了。有次老表外出,很晚才回,那女人竟然“红杏出墙”,被老表逮个正着。老表心生愤慨,狠狠揍了自己的女人,从此,一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家庭不得安宁。一个男人戴“绿帽子”的滋味是很痛苦的。老表的心里挺难受,说不出有多么的苦恼和郁闷。这事如搁在现在的年代,多了去了,见怪不怪,可老表的个性极强,他忍受不了这“绿帽子”的痛苦,决意要和那个女人离婚。于是,一张诉状,他们终于离婚,两个女儿全归老表抚养,一个也不给那女人带走。
离婚后,老表可苦了。他母亲在老表女儿几岁时就离开了人世,这下可苦了老表。他是既做父亲又当母亲,烧饭、洗衣、干农活全都是老表一人,千斤担子一人挑,节衣缩食,养育一对女儿,供他们上完小学,把女儿拉扯大,直至一个个嫁人。女儿长大出嫁,老表本该好好的享享清福,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两女儿嫁出去并没有给老表带什么幸福,有时还得替她们操神费心,两个女儿的家境也不是十分的好,只是勉强地维持各自的生活,有时还回家啃他父亲的。老表儿女心重,拿她们也没有办法,自然也少不了给些她们。多少年来老表单独生活,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他除了种好自己的几亩责任田,还时常给人家家禽打防疫针,贴补家用。
老表年纪大了,身边没有老伴,自然想找个女人,陪他说说话,打发无聊的时间,以便过完自己的后半生。
冬月初十,数九严寒。第二天,我准时赴约。走进老表家里,已经来了许多的亲朋好友,屋子里热闹极了,屋外下着绵绵小雨,屋里却温暖如春。打牌的、嗑瓜子的、聊天的、倒茶的、给客人递烟的、小孩相互追逐打闹的……那场面有点似赶戏场。老表见我来了,面如春风,高兴的合不拢嘴。我双手一合,说:“恭喜老表,贺喜老表。”老表笑着,两眼几乎眯成一条缝,赶忙给我递上喜烟,又吩咐旁人倒茶水,甚是客气。来客人了,老表打个招呼,又去和人说话。我稍稍坐了会,找个地方去和相亲戚闲聊,打听老表这新内人是何方人氏,姓啥?名谁?原来:老表的内人是XXX地方,姓Z,养育一对儿女,都成家立业。因前夫病世多年,于儿子在一起生活,婆媳关系不是很好,故自己也想找个老伴安度晚年。经人介绍,和老表相识。所以才有了这段“第二春”的姻缘。据说:这女人还挺能干的,能过日子,会过日子,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也会心疼人。只要有闲功夫,她都到外面去给人打工挣钱。平时很关心老表的饮食起居。老表很是喜欢这个女人,终于圆了自己的美梦,抱得“美人”归。
十二点十八分,鞭炮齐鸣,振聋发聩。喜宴开始了,亲朋好友纷纷落座。我这做老表的竟然被安排在上位,因为我老父亲是他大舅,理应上座有其位。我受之有愧,也就取而代之了。
酒过三巡,老表来敬酒。我高举酒杯,一口而干。老表平常是滴酒不沾,这次他竟然兴奋的也咪了小口,脸上顿时泛上红晕。我顺势拿老表开心逗乐。
“老表,敬酒不能你一人,要带上表嫂同时给我们敬酒呀!”
老表说:“她就勉了吧!”
“这不行!这怎么可以呀!”其他老表在我的撮合下,一个个来劲了,非得要让他的女人上场敬酒。老表无可奈何,只得央求那女人来敬酒。他两口子敬完酒,老表们还不罢休,非得
叫他们再喝个“交杯酒”,以图乐呵!他两不肯,老表极力替那女人说情,可我愣是把老表两拽到一起,表示意思一下。一番温热,羞得那女人满面红光,还不好意思呢!最后我还不放过老表,还得让他们拜天地。老表说:“这都老夫老妻了,还来这套干啥呀!再说高堂归天,还拜个啥。”“不行!这是规矩,即使高堂不再,也的行此大礼!”老表拿我没辙,也就就范了。我大声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进入洞房!”惹得亲戚朋友哄堂大笑。老表两更是笑得前俯后仰,春风得意。正可谓:
数九寒冬春风来,老表娶妻乐开怀。亲朋满座共庆贺,和睦相处永恩爱。
第五篇:朱自清散文春
篇一:朱自清散文《春》 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陈杰同志考证,《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1933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陈说:“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标记。编者在课文目录后附注,凡有此标记者?系特约撰述之作品?,可见是《读本》的编者当时特约朱先生等撰写给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关于〈春〉的出处》,《临沂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春》不仅在解放前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语文》第一册,也收录了它。但是,后者嫌原作有的词汇“陈旧”,有的语句不够“规范化”,因之对其进行了“加工润色”。这样,在文字上便与原作有了出入。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赏析的对象是朱先生写定的未经修改的文字。《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主,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绘春的基础上,作品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出的变异: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春》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婷婷lisa21 提供篇二:朱自清散文春 朱自清散文春
朱自清散文《春》读后感
朱自清的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篇三: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
朱自清散文《春》阅读题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2.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3.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 学们朗读第二段(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4.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