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整合活动我是爸爸、我是妈妈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够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一样多。
2、巩固穿戴衣帽的技能。
活动准备:
娃娃若干,比娃娃数量多或少的帽子、手套、碗、筷、勺等若干。
活动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出示娃娃,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天冷了,你们的娃娃只穿了这些衣服一定会冷的,我们来给他穿上厚一点的衣服,让他暖和些。”
幼儿辨认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模仿教师的语言,正确说出每种物品的名称和量词,如:一件衣服、一条围巾。
2、尝试积累经验:
“请你们给自己的娃娃穿上一件衣服,戴好帽子和围巾。”
幼儿每人一只娃娃、衣服两件、帽子一顶、围巾一条:
“有多出来的东西吗?什么东西多了呢?”
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对应和比较多少。
得出结论:衣服要比娃娃多。
3、巩固迁移经验:
教师领幼儿到布置好的桌旁:
“厨房里有许多碗、筷、勺子,我们来给客人分餐具,每人一只碗、一双筷子、一只勺子。”
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比多少的方法,并得出碗、筷、勺子多少的结论。
师生共同验证结论:大家一起数碗、筷、勺子的个数,得出哪个多,哪个少。
第二篇:小班社区活动教案我是娃娃的好妈妈
小班社区活动教案:我是娃娃的好妈妈
【活动设计】
幼儿在享受成人的呵护时,其实也在渴望着当一回“大人”。本次活动旨在满足幼儿这一成长中的心理需要。以幼儿最喜爱的角色游戏“娃娃社区”为载体,让幼儿在成人的角色状态中自然地学习掌握“使用勺子”这一基本生活技能,同时也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会使用勺子。
2、能按娃娃嘴巴大小选择相应的勺子。
3、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用可口可乐塑料瓶制成的各种“可乐宝宝”(要求:嘴巴有大有小)。另外准备各种大小的勺子、各种豆子(黄色、红色、蓝色、绿色)。
2、知识准备:认识几种豆子、有一定的角色意识。
3、环境准备:场景设置如下。
【过程建议】
1、幼儿来到娃娃社区,对生动可爱的“可乐宝宝”产生兴趣。教师简单介绍“蛙娃家”和“幼儿园”。
师:“瞧,宝宝肚子里空空的,饿极了。请能干的孩子去娃娃家当爸爸,妈妈;去幼儿园当老师,给宝宝们喂豆子吃。”
2、请1~2名幼儿探索喂“可乐宝宝”的方法,教师在一旁纠正讲解正确动作。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不撒饭,学说礼貌用语。
4、幼儿自选角色,进人社区,合作玩游戏“给宝宝吃豆子”,提供分层教学材料:能力弱:喂饼干、糖果能力中等:大勺、小勺能力强:筷子(极个别)
5、比一比“谁的宝宝吃饱了”。延伸提示
1、幼儿操作熟练后可选用筷子或夹子夹豆子喂宝宝。
2、给娃娃吃各种形状的饼干,饼干形状与嘴巴形状要对应。
第三篇:小班综合教案 教案 我是小主人
我是小主人
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在家是个小主人,学会当小主人的基本礼仪。
2、培养幼儿做小主人的能力。准备:
图片三幅
重点:引导幼儿学做小主人 难点:学会当小主人的基本礼仪 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小结:
图片上的小朋友看到客人会很有礼貌的和客人主动打招呼,会端上茶给客人喝,大人在说话时不随便插嘴……,她真是一个有礼貌得好孩子。
二、幼儿讨论:
平时你家来了客人,你是怎么来招待她的?(幼儿自由讲述)
三、情景表演
请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怎样来做有礼貌的小主人。引导幼儿欣赏儿歌“我是小主人”
家中门铃叮咚响,小小客人到我家。你好你好快请进,我请客人快坐下。找来玩具让他玩,拿出糖果招待他。两人一起做游戏,大家乐得笑哈哈。我做主人有礼貌,爸爸妈妈把我夸。文档仅供参考
办家家(小班)
办家家(小班)
一、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 餐具子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二、活动准备 图片、餐具、垫子
三、活动过程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四)吃饱了,听音乐《散步》(小班)
一、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 餐具子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文档仅供参考
二、活动准备 图片、餐具、垫子
三、活动过程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四)吃饱了,听音乐《散步》
第四篇:小班音乐我是好娃娃教案
活动目标:
1、逐步对歌曲的开始和结束作出正确反应。
2、愿意学唱歌曲,学习尊重家人。
准备材料:歌曲《好娃娃》、钢琴、磁带
重点难点:听琴声对歌曲的开始和结束作出正确反应。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搬椅子走步,将椅子摆放成半圆形。
2、听老师弹琴,复习歌曲《我上幼儿园》。
3、学唱《好娃娃》。教师先放几遍录音机,让幼儿熟悉曲调和歌词。老师弹琴,师幼一起学唱歌曲,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哪儿开始,哪儿结束,要控制好。
4、幼儿分组表演歌唱《好娃娃》。
5、做音乐游戏《小手拍拍》,结束音乐活动。
第五篇:我是魔术师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
我是魔术师
————心理健康活动设计
适宜年龄斑:本次活动适宜小班幼儿。
一.活动设计意图:幼儿想象创造能力辅导。
古希腊的灵魂官能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多个与生俱来的官能所组成的,这些官能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推理力、意志力等。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沃尔夫认为:“官能的迁移无条件的”。也就是说,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在无形中加强其他的官能,会无条件地迁移到别种管能上。所以,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想象力,对求异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小班幼儿自身潜在着一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特点,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原本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创新想象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活跃的。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能够促进这个时期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并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愿意表现自己的独特想法,乐于主动探索。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创造性想象中获得愉悦。
三.活动重难点分析:
本次辅导活动的重点:幼儿能主动探索学习,并尝试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
难点: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喜欢模仿别人,一般情况下有从众心里,需要教师引导。所以,怎样对幼儿进行开拓求异思维的训练,使戏法变得和别人不一样应该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有:
1.物质奖励法:借助幼儿对魔术师的崇拜,在活动中通过3次奖励(魔术帽),使每个孩子努力开拓想象思维,来赢得魔术帽。
2.语言激励法:活动中教师用夸张的言语来表扬赢得魔术帽的幼儿,实际上就是激励其他幼儿产生得到魔术帽的渴望,同时也鼓励还未赢得魔术帽的幼儿们,增加他们的信心。
四.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可以改变形状的物品若干份(球,易拉罐,电线,气球,海绵„„);纸若干张;背景音乐。
2.心理准备:激发幼儿做魔术师的愿望,以做魔术师作为奋斗目标,来刺激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欲。五.辅导预设与教学流程:
(一).初步了解,感受“变”:
教师提问:“怎样让桌子上的物体变一变呢?”
幼儿们选择桌子上的各种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变它原来的样子。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铁丝,拉花,气球,橡皮泥等可以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改变这些物体的原有形状,使幼儿初步感受物体的变。
采用物质奖励法,奖励变了很多物体的幼儿,同时用语言激励法来激励其他幼儿继续动脑筋。
(二).积极探索,一物多“变”:
教师提问:“这张纸可以怎么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变?”
在本操作环节中,教师提供单一的白纸,让幼儿想办法来变化它,幼儿可以用,折、捻、撕、团等方法来变纸,分别变成了飞机、小鸟、鲸鱼、方块、面条、汤圆等,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通过比赛和奖励的方式,再一次把幼儿们自己的创作想象能力表现出来。(三).肢体创造,表现“变”:
教师提问:“找找自己的身体,哪些地方可以变?怎么变?”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开始从针对物体的变,转到对身体部位的变,教师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幼儿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变化自己的身体,幼儿再一次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及时对愿意表现自己想法,变得多的幼儿、变得和别人不一样的幼儿进行奖励,激发其他幼儿想象、表现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反思与策略:
此次活动是我第一次在幼儿园给幼儿上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园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是显得很薄弱,并且没有完全把握好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我的反思如下:
1.在材料的准备方面,提供给幼儿的材料有球,纱巾,棉线,橡皮筋,橡皮泥,海绵,纸若干张等材料。一方面,材料的丰富性也就造成了幼儿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选择,拖延了活动用时;另一方面,有些材料,如橡皮筋,纱巾等对于小班三岁左右的幼儿来说,作出变形操作的难度较大。
2.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我本应对幼儿的操作作出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包括方法的指导,以及语言和动作的肯定,因为这样既可以点燃幼儿创造的欲望,又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对帮助幼儿开拓求异的思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在进行第一个环节“初步了解,感受变”之时,由于材料的选择不当,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对物体进行变化。活动没有达到我自己的预设目标,所以我也仅仅只是对幼儿进行了操作方法上的指导,忽略了对幼儿的及时鼓励。
从本次活动的效果来看,此时鼓励的缺失会导致幼儿兴趣的转移,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后续的活动上。
3.我认为,针对此类培养幼儿创造想象力的活动,活动的重点应该在幼儿的体验以及此后的分享上。在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索,一物多变”中,幼儿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才将单一的纸张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物体。由于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分享环节也就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经验互补,开拓求异思维的目的。
结合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并经过我自己的反思,我认为本次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1.在活动的导入部分,可以复习一个有关手指变魔术的手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2.在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可以趁机引导幼儿变化身体的其他部位。
3.由于小班幼儿保持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再加上之前的操作材料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过大,所以,我将“感受变”与“一物多变”这两个环节进行合并,并选择幼儿喜欢的彩色橡皮泥作为操作材料。
4.在每一个环节之中,加强对幼儿的及时指导与鼓励,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变形经验。
修改后的活动设计方案:
变变变
————心理健康活动设计
适宜年龄斑:本次活动适宜小班幼儿。
一.活动设计意图:幼儿想象创造能力辅导。
古希腊的灵魂官能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多个与生俱来的官能所组成的,这些官能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推理力、意志力等。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沃尔夫认为:“官能的迁移无条件的”。也就是说,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在无形中加强其他的官能,会无条件地迁移到别种管能上。所以,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想象力,对求异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小班幼儿自身潜在着一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特点,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原本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创新想象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活跃的。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能够促进这个时期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并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乐于主动探索,愿意分享自己的独特想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创造性想象中获得愉悦。
三.活动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能主动探索学习,并尝试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与其他幼儿一起分享。难点: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喜欢模仿别人,一般情况下有从众心里,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开拓求异思维的引导,使戏法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有:
1.物质奖励法:在活动中通过小红花贴画的设置,使每个孩子努力开拓想象思维,来赢得奖励。
2.语言激励法:活动中教师用夸张的言语来表扬获得贴画的幼儿,实际上就是激励其他幼儿产生得到奖励的渴望,同时也鼓励还未赢得奖励的幼儿们,增加他们的信心。
四.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彩色橡皮泥人手一份,轻音乐。
2.心理准备:激发幼儿得到的愿望,来刺激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欲。
五.辅导预设与教学流程:
(一).初步了解,感受“变”:
教师请变形金刚来做客,向小朋友展示手指变变变的能力。
教师激发幼儿求异思维:“变形金刚的手会变化,我们是不是也会一个手指游戏,我们能用手指变魔术,小朋友们和变形金刚比一比好不好?”
小朋友们向变形金刚展示自己关于手指变化的手指游戏。(二).肢体创造,表现“变”: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自己的身体有哪些地方可以变?怎么变呢?”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开始从手部的变,转到对身体部位的变,教师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幼儿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变化自己的身体,幼儿再一次发挥他们的创造想象力。
教师及时对愿意表现自己想法,变得和别人不一样的幼儿进行奖励,激发其他幼儿想象、表现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积极探索,一物多“变”:
教师提问:“大家面前都有一份橡皮泥,那它可以怎么变?”
在本操作环节中,教师提供彩色的橡皮泥,让幼儿想办法来变化,幼儿可以用捏,拍,按压,揉等方法来进行变形。
教师及时对幼儿在变形方法上进行指导;请把橡皮泥变得与别人不一样的幼儿上前向大家分享自己是怎么给橡皮泥变形的,把橡皮泥变成了什么。对于能够大胆上前,表达完整清晰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语言和物质奖励,再一次把幼儿们自己的创作想象能力激发出来。
幼儿想象创造力辅导 活动设计与反思
我是魔术师